A:依據拉美知名電商服務公司BlackSip研究資料,哥倫比亞2021年電商銷售逾40兆披索年增40%,同年全球電子商務營業額近4,690億美元,年增16%,金額創下自2016年以來新高,交易頻率逹2億3200萬次。近年來全球因疫情限制店面實體接觸,帶動電商快速成長,以拉丁美洲為例,電商營業額近1,150億美元,年增37%,自2020年至2025年之年複合成長率達20%,超越北美洲及亞洲市場。 目前雖然哥國網路覆蓋率僅達67%,低於智利與阿根廷,惟其電商採購率阿根廷;且近2年哥國電商交易消費者自2,000萬人次增加至2,500萬人次,創下新高。另各產品電商採購占整體消費比率計算,以成衣服飾之電採購占比達52%居首、其次依序為鞋類(占48%)、電腦(占43%)、食品飲料(42%)、保健食品(33%)、化妝及保養品(31%)、家電(27%)、娛樂用品(22%)、寵物用品(21%)及包包和配飾品(18%)等。
A:據美媒報導,加州州長紐森2月17日宣布將新冠肺炎從大流行病(pandemic)定義為地方性疾病(endemic),強調以預防和即時反應取代強制命令,及抵制虛假聲明和其他不實訊息,以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致命變種病毒保持警覺心,惟渠表示,這項轉變不會有明顯的變化,自2020年3月以來實施的數十項緊急行政命令也不會立即解除。 本次聲明中提到「與新冠病毒共存」,將加強監測廢水中的殘留病毒,及密切觀察是否有病例激增的早期跡象,不會再強制民眾戴口罩,但在許多環境中仍會鼓勵民眾戴上口罩。倘檢測到病毒含量提高,將對確認病毒是否為新變種病毒,以在30天內提出治療方法、增加檢測服務和醫療人手等因應措施。 此外,另設定了儲備7500萬個口罩、每日提供20萬次疫苗接種和50萬次檢測、為病例激增地區增加3000名醫護人員等具體的執行目標。 加州州政府表示,本次聲明目標之一是避免商店關閉和頒布其他影響層面較大的強制令,並將打擊錯誤訊息和虛假訊息,向民眾解釋不斷變化的預防措施。
A:繼蘋果對秘密蒐集行動裝置數據的廣告業施加限制後,Google也準備採用新的隱私權措施,限制Android手機上的跨應用程式(App)追蹤,可能加速終結過去十多年來智慧手機上的廣告行為。 Google 16日表示,有些App利用個人智慧手機的字元識別碼蒐集和分享用戶資訊,Google打算與業界廣泛合作,開發更重視隱私的替代產品。Google暫未提供新系統如何運作的細節,新措施對用戶或廣告商會產生哪些影響也仍不清楚,但Google表示,將繼續支援現有智慧手機辨別碼至少兩年,並在進行任何重大變更前發出通知。 Google宣布這項計畫的時機,適逢歐洲監管機構正加強審查數位廣告追蹤用戶的行為。安裝在智慧手機上的各種App,能與廣告科技公司分享與個人裝置有連結的一串字母和數字,讓廣告公司藉由裝置用戶的線上行為推測使用者的興趣,提振這個規模高達數千億美元的產業。 蘋果去年透過彈出式提示,讓用戶選擇是否允許App追蹤資料,限制iPhone上的追蹤行為。據App數據供應商Flurry表示,逾80%美國用戶選擇不允許追蹤,這已導致iPhone上的行動廣告價碼暴跌,Android裝置上的廣告價碼則持續上漲。 Google的決定,或使廣告商和App開發商所面臨的挑戰更加全球化。蘋果iPhone手機在美國的市占率約為50%,但全球約有85%的智慧手機使用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 臉書母公司Meta抨擊蘋果變更隱私權政策,但對Google的計畫持不同的論調。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的做法導致Meta市值蒸發逾3,000億美元,Meta預估今年將因此損失100億美元營收。 然而,Meta廣告生態系副總裁布赫海姆表示:「我們樂見Google對保護隱私權的個人化廣告提出長期、合作性的計畫,期盼繼續與Google和廣告生態系合作,加強保護隱私權的技術。」 知情人士表示,Meta較不擔心Google的計畫,是基於兩大理由:第一是Google準備以較長的時程實施這項計劃,第二則是Google準備廣泛合作。臉書已為目標式廣告行為辯護,聲稱用戶對與自己有關的廣告很滿意。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106468?from=wj_catelistnews
A:旨揭高峰會於本年2月17~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由歐盟重要高層、歐盟及非盟國家元首參加。本年主題為重建優先夥伴關係,盼加強雙方合作及訂定共同願景,迎向未來新挑戰,並攜手建立區域內之團結、安全、繁榮及穩定。本次共舉辦7場圓桌論壇,議題廣泛,包括:成長融資、公衛系統與疫苗生產、教育文化與職訓、移民、私部門援助與經濟整合、和平安全與治理、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以及數位化與交通。 歐盟及非盟將於經濟繁榮、和平安全及人員移動等3大項目進行合作。在經濟方面,歐盟將訂定對非經濟金融新政、支持非洲推動疫後復甦政策,並延續非洲經濟融資高峰會及G20會議之共識,重視非洲青年培訓及就業。此外,歐盟將提高對非基礎建設投資,尤其是交通運輸、能源轉型、數位化及在綠色長城計畫下之糧食生產等項目。在防疫方面,除捐贈疫苗外,歐盟透過技術移轉協助非洲在地生產疫苗,並將持續支持非洲提升公共衛生系統。 高峰會後發布「2030年共同願景」聯合聲明,謹摘陳經濟合作議題重點如下: (一)宣布1,500億歐元歐洲-非洲投資套案,資金將來自歐洲投資銀行及非洲開發銀行等官方機構,並運用創新融資工具刺激私人投資。該案涵蓋經濟投資、公共衛生及教育等3大領域,要點略以: 1.在經濟方面,支持非洲推動工業化及發展供應鏈,項目包括:能源、交通及數位基礎建設;能源轉型;生態轉型;數位轉型;青年創業;交通便利化及交通網絡連結度;及人才培育。 2.在衛生方面,將根據全球健康高峰會之羅馬宣言,支持有益防範疫病、衛生安全及公平獲得基本衛生服務之倡議。在教育方面,將投資發展公平及具包容性之優質教育,解決因疫情產生之學習差距,以及推動地方職業培訓。 (二)歐盟目前已與部分非洲國家簽有貿易協定,將進一步透過非洲自由貿易區,推動歐非兩洲市場經濟整合。 法國總統府於本(18)日於官網公布,本次高峰會發起以下2項聯合倡議: (一)推動非洲公平能源轉型新夥伴關係倡議:協助非洲實現電價合理化及工業化,為青年創造就業機會。在落實巴黎協定方面,應依照國情及能力基礎,給予非洲國家技術與財務支援,以利其推動公平之能源轉型。另亦鼓勵歐洲企業加強與非商建立夥伴關係,以可負擔之價格提供潔淨及先進之能源技術,發展再生能源。 (二)推動非洲擴大種植植物蛋白作物倡議:除改善當地糧食安全及營養,並推動加工及產銷,建立價值鏈以利自給自足。此倡議開放所有非洲國家參加,國際金融機構及非洲區域組織亦將參與合作,制定集體行動計畫,透過設立一區域平台,加強參與國家與技術、金融合作夥伴間之互動協調,包括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CNULD)、世界銀行、非洲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非洲經濟共同體、西非經濟與貨幣聯盟及泛非綠色長城等機構。
A: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日前致函德州政府官員表示將繼續投資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不會抵制能源業。德州是美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州,去年通過法律表示該州擁有的退休基金將不得投資到抵制能源行業的投資公司,政府採購工程契約亦將排除這些抵制能源業的企業。 BlackRock發言人向路透社證實,信函已於今年初送達德州的基金管理機構。 BlackRock從未表示將停止投資石化能源業,但由於資產管理公司越來越重視環保社會治理議題(ESG),於是選擇向德州釋出此一均衡善意。BlackRock也指出該公司仍然投資總部位於德州的石化能源業Exxon, Kinder Morgan, 和 ConocoPhillips。BlackRock執行長Larry Fink今年初在一封致各大企業執行長的信函中也表示“從整個產業撤資,或只是將碳密集型資產從公共市場轉移到民間市場,無法讓世界實現淨零目標。” 上月德州副州長丹Dan Patrick致函德州審計長Glenn Hegar,要求根據參議院第 13 號法案”石油和天然氣投資保護法案”, 將BlackRock置於抵制德州油氣業的金融公司名單之首。
A:一、依據波蘭共和報(Rzeczpospolita)本(2022)年2月16日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對波蘭企業造成衝擊,波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擔心出口下降。能源商品價格上漲將損害整個經濟。波蘭將被一波難民潮淹沒。 (一)波蘭經濟研究所(PIE)和波蘭國家經濟發展銀行(BGK)的研究調查顯示,2022年2月初接受調查的企業中,有34%的企業認為他們的商業活動受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威脅很高或非常高。 (二)波蘭小企業對戰爭的恐懼感最為強烈,近一半擔心東部邊境發生衝突。另一方面,大企業的情況則稍好些。PIE經濟預測部門負責人Katarzyna Debkowska表示:在最大型的公司中,超過一半(55%)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對其業務幾乎沒有威脅。但有關緊張局勢可能升級的訊息越多,恐懼就會越快出現。 (三)貿易及投資之損失: 1、波蘭企業最大的擔憂為出口可能下降。烏克蘭是波蘭在歐盟以外的第四大客戶(占出口總額的2.19%)。烏克蘭主要從波蘭進口汽車、塑料製品、化學品和化肥。據波蘭-烏克蘭商會(PUIG)表示,戰爭將給波蘭冶金工業、機電工業和農產食品工業帶來損失。PIE世界經濟團隊分析師Jan Strzelecki表示:這可能就像2014-2015年與頓巴斯(Donbas)戰爭有關的危機高潮期間,波蘭對烏克蘭的出口下降30%。 2、波蘭從烏克蘭的進口也將放緩。PUIG認為,去年最後10個月波蘭與烏克蘭的雙邊貿易值遽增44%至104億美元,超過200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惟未來將大幅下降。PUIG總經理Jacek Piechota於1月接受波蘭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烏克蘭中小企業不斷發展,以及與波蘭企業在投資方面的合作增長,波蘭未來可能損失更大。 3、波蘭有數以萬計的企業在烏克蘭投資。倘發生戰爭,該等投資也將受到威脅,包括波蘭在烏克蘭投資的生產事業,例如生產木地板的Barlinek 公司、服裝連鎖店LPP公司,也將衝擊金融事業,例如烏克蘭國家銀行將屬於波蘭PKO銀行的KredoBank列為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 4、根據PIE的分析,波蘭與俄羅斯貿易的企業也將在戰爭爆發時受損。波蘭出口到俄羅斯的主要商品是機器、機械裝置、車輛及其零附件、電子產品、塑料和化妝品。PIE世界經濟團隊分析師Jan Strzelecki表示:按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波蘭對俄羅斯的商品出口為365億波幣,俄羅斯約占波蘭總出口比重2.8%,排名第七。 5、S氏並認為,該地區政治和投資風險增加將導致中東歐貨幣走弱。波幣匯率下跌將增加通膨壓力。S補充:與俄羅斯的戰爭也將提高全球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因為俄羅斯可能會受到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制裁道。 (四)更昂貴的汽油和天然氣:原物料供給減少或俄羅斯原物料價格上漲將影響整個波蘭經濟。華沙大學經濟科學學院講師Malgorzata Starczewska-Krzysztofoszek表示:波蘭75%煤炭進口、55%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俄羅斯還供應波蘭65%的石油進口,因此這是最重大的風險。 (五)幾乎可確定的移民浪潮對波蘭也將是一個很大的風險。PIE計算出,波蘭在2021年核發近300萬份短期工作(幾個月)和1-3年的工作許可,其中烏克蘭公民之申請占82%。此外,正如PIE副主任Andrzej Kubisiak所言,波蘭不僅要為近年來的經濟移民做好準備,還要為突然湧入的強大難民潮做好準備。K氏表示:國際公約將要求波蘭提供援助,根據難民的規模,可能還需要協調國際的活動。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17 PAP, The First News, IAR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於2月18日週五表示,2022年1月份波蘭的平均企業(僱用超過9人、全職工作的企業部門實體)總工資年比率成長9.5%至6,064.24波幣(1,339 歐元; 1,522美元)。按月計算,平均工資則下降8.7%。接受波蘭新聞局(PAP)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1月份波蘭企業工資年增長率為10.6%,月度下降8.3%。 另波蘭1月份企業就業人數年比率成長2.3%,至6,459,800人,月比率成長 1.5%。相較於波蘭經濟學家預計就業年成長率為1.7%,月成長率為0.9。此外,波蘭勞工部本月估計,1月份失業率從12月份的5.4%上升0.2個百分點至5.6%。 2022年1月份波蘭的工業產值年比率成長19.2%,而月比率工業產值下降3.0%。接受波蘭新聞局(PAP)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1月份製造業年比率成長 13.6%,月比率下降7.9%。 波蘭1月份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工業生產年比率成長16.4%,月比率成長4.2%。GUS 報告稱,波蘭1月份製造業價格年比率上漲14.8%,月比率上漲1.3%。而接受波蘭新聞局(PAP)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1月份的生產者物價指數年比率將上漲14.3%,月比率將上漲1.1%。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17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2月18日週五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後,在新聞發布會上對俄羅斯造成的風險提出警告稱,如果莫斯科決定入侵烏克蘭,歐盟正在準備對付俄羅斯的配套制裁措施。 Morawiecki總理表示,歐盟幾個月來一直在提出這個問題,並提醒歐盟的夥伴。今天這種意識存在於歐盟執委會和歐盟的主要合作夥伴中。他說,他已經與德國總理Olaf Scholz、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理事會主席Charles Michel討論了這些挑戰。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今天我們收到關於未來幾天或幾週內可能發動攻擊的進一步報告。 Morawiecki總理表示,他曾在歐盟領導人中倡導在任何事情發生之前準備配套的嚴厲制裁措施,我們正在慢慢實現。Morawiecki總理還表示,自由的烏克蘭是波蘭國家利益的一個關鍵因素。今天,當白俄羅斯越來越多地被拉入俄羅斯的軌道,烏克蘭及其獨立受到俄羅斯的威脅時,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在1989年之後享有的概念現在處於危險之中。他指的是波蘭的戰略目標,即透過促進其東部鄰國的獨立而使俄羅斯遠離其邊界。Morawiecki總理表示,這就是為什麼他要談論波蘭的國家利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敲響警鐘,並讓我們在布魯塞爾的所有合作夥伴意識到我們現在看到的局勢是多麼危險。 俄羅斯在其與烏克蘭的邊界附近集結超過100,000名士兵,並要求北約組織(NATO)做出讓步,包括保證該集團不會接受任何新的東方成員。莫斯科和明斯克的聯合軍事演習也開始受到NATO密切關注。俄羅斯聲稱它的一些部隊正在撤回到他們的永久基地,但NATO表示,這些部隊只是在四處移動,隨時可能發生襲擊。
A:依本地媒體報導,匈牙利外交貿易部長Peter Szijjarto宣布,中國汽車工業供應商保隆科技(Baolong)(以氣壓懸吊、空氣彈簧著名)將投資50億福林(約1410萬歐元)在錫蓋特聖米克洛什(Szigetszentmiklos)(布達佩斯以南20公里)建一新廠,用於生產電動及智慧汽車零配件。S部長表示,政府支持綠色投資,將提供15億福林來支持這項投資,這項投資將創造35個工作機會,使目前的180名員工增至215位,且該公司正將其歐洲電動汽車戰略基地移至匈牙利。 匈牙利汽車產業僱用16萬人,占製造業產出30%,且汽車業的產值約占出口總額的9成。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020053號 對德國來說,烏克蘭經濟量體雖小,卻極具投資吸引力。儘管烏克蘭近年來政治情勢動盪,飽受戰爭威脅,德國廠商投資烏克蘭之熱度卻有增無減。依據德烏工商會(AHK Ukraine)統計,目前約有2,000家德商投資烏克蘭,創造約50,000個工作機會。商會常務董事Alexander Markus表示,過去3個月,他收到德國公司諮詢投資烏克蘭案件較以往多出不少。 烏克蘭的技術人才薪資低廉,且擁有4,400萬人口的烏克蘭也是一個不小的消費市場。除2020年因新冠疫情表現不佳外,自2016年以來,該國GDP始終維持2%至3%之間穩步成長。Markus認為,俄烏衝突不會減緩德國企業投資烏克蘭的力道。他表示,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對於投資烏克蘭的德商來說,應對軍事衝突已成企業風險管理的一部分。 總部位於巴伐利亞邦的石膏製造商Knauf,在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衝突熱區附近設有工廠。該公司表示,迄今為止營運均未受到影響,對於俄烏可能發生之軍事衝突,已做好準備。 德企中型汽車供應廠商特別受惠於在烏克蘭設廠。例如:總部設於紐倫堡的Leoni,目前在烏克蘭約有7,000名員工,該公司表示,烏克蘭除鄰近歐洲市場外,尚有不錯的基礎設施、合格的技術工人,及相對優勢的人力成本。Leoni、總部位於斯圖加特附近的Kromberg & Schubert、以及Prettl等公司,近期均宣布將擴大在烏克蘭投資。 德國批發零售巨擘Metro在烏克蘭設有26家門市,在當地僱用3,400名員工,最近一年營業額達7.9億歐元,該公司亦看好烏克蘭業務持續成長。德國化工大廠Henkel業於烏克蘭投資20年,當地擁有500名員工,烏克蘭市場大約占該集團營業額1%左右。其他德國大廠如化工巨頭巴斯夫及拜爾等企業,亦在烏克蘭投資設廠有年。
A:資料來源:德國工商總會(Deutscher Industrie- und Handelskammer,DIHK) 文號:1114020052號 根據德國工商總會(Deutscher Industrie- und Handelskammer,DIHK DIHK)新近針對其會員進行之問卷調查結果,德國企業普遍認為自身的數位化程度僅是「中等」水平,而且與前數年相比「進步有限」。主要反映問題的癥結:資訊基礎建設欠缺、缺乏IT專業人力,以及資金不足。 儘管新冠肺炎期間,許多企業被迫採用線上或遠距辦公,帶來許多數位化轉型的機會,但是德國企業似乎未能充分運用此一助力,推進公司數位化轉型。由DIHK近期針對4,300家企業會員實施調查的結果可知,整體而言德國企業自評數位化程度僅有2.9分(依照德國學校評分制度,1分為最優、6分為不及格,2.9分相當於中等)。 儘管如此,多數受訪企業回應,於疫情期間已藉機調整公司內部管理流程、檢討服務或產品項目,實現使工作流程更合理化(約占51%),也乘勢加強與客戶的聯絡,爭取客戶更高的配合與忠誠度(約有40%)。 此外,根據DIHK分析,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成功的轉型需要數位化思維。約有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認為有必要在這方面迎頭趕上。從公司的角度來看,處理新技術(占57%)、加強員工數位技能(46%)、以及提升企業IT安全性(45%)是未來亟需加強之處。
A: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為了達到減碳目標,芬蘭農林部(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依據芬蘭政府的氣候計畫,將提供500萬歐元補助土地使用產業有關碳捕捉研究與創新等5個新計畫,主要重點為研發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相關之韌性發展。該補助計畫使碳捕捉相關計畫增加至80個,其中15個為研究與創新計畫。除此之外,2022至2024年相關生物多樣性、循環經濟與發展永續社會經濟等相關補助亦從86萬歐元增加至110萬歐元。 新計畫將鼓勵使用社區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和農作物為碳產品,與各地市政府共同創建知識基礎和實際運用進行碳儲庫(carbon sinks),並於土地使用相關業務給予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該計畫亦將研究灰燼施肥泥炭地森林及利用泥苔蘚(sphagnum moss)替代泥炭(peat)為生長媒介以達碳平衡。 於2020年推出的碳捕捉計畫(The Catch the Carbon package)是一系列有關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的跨產業、跨組織之氣候研發創新計劃,目的為提供新的研究資訊、預測運營環境的變化,同時提出解決方案,以推廣土地利用相關的氣候行動及再生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截至2021年,共提交93件申請案,其中,38件為研究創新專案,55件為開發專案。申請案由Doctor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irpa Kurppa為主要評估單位,以科學品質、解決方案可能性及芬蘭碳中和目標為主要評估標準。 目前主要補助計劃包括通過數位化將有機流轉化為永續商品(BioDigi)、地方政府以碳儲庫為基準於土地利用產業運用碳補償之可能性、灰燼施肥泥炭地森林之碳平衡及其影響因素(SuoHiTu)、泥苔蘚作為氣候智慧型生長媒介與全面永續收穫的機會(Rahkoo)、適應性減緩之森林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共同努力(HIILIPOLKU)等研發創新計畫。
A: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2022年開春雖受到COVID-19疫情再度惡化,影響中小企業在對近期經濟發展的看法,惟大多數中小企業對未來經濟發展基本上仍保持樂觀。 經濟就業部長Mika Lintilä表示,近幾個星期,因為對於疫情趨於平穩的期待,企業受益於更可預測的運營環境,勢將有助於業務成長和投資計畫。在疫後時期,政府必須確保企業擁有可預測且令人鼓舞的運營投資環境。負責進行中小企業指數的單位之一Suomen Yrittäjät認為,雖然疫苗接種覆蓋率提升,但面對新的變種病毒與隨之而來的疫情管制,限縮中小企業對於經濟的期待。 至於企業補助方面,僅5%受訪公司表示補助申請遭否決。約半數受訪公司認為借貸不易。國營的芬蘭金融機構Finnvera表示,從整體產業來看,芬蘭銀行業狀況和企業表現均為良好,但隨著銀行監管的收緊,Finnvera必須確保成長導向的公司能夠順利獲得融資。加以綠色轉型的推動與人口老齡化需要新勞動力,這都需要更多的投資。 中小企業指數亦針對氣候改善計畫進行詢問,僅成長導向的公司和大型企業認可氣候改善與其業務的重要關聯性。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2月1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57/P200號(商情文號:第157號) 商情本文: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涵蓋2014年至2020年的數據,國內綠色就業機會下降,低碳和再生能源經濟部門實自2014年以來就無成長。與6年前相比,全英分布於製造業、能源供應和建築業等之低碳、再生能源類別就業人數減少約2萬8000人,現僅有20萬7800人;人數減少最多的工廠包括生產效能產品業者、內陸風能業者以及太陽能業者。該局表示,營業額下降主要發生在節能產品公司和低碳汽車業者,而大多低碳和再生能源公司均在製造業和建築業,兩大行業在2020年均慘遇低迷。 在2019年疫情前,英國綠色企業營業額就已比前一年少。據統計,就業成長最快的是低碳排放汽車和基礎建設,就業人數增加一倍多,達1萬9100人。然而,此無法彌補其他工作大幅減少,包括節能產品製造公司的工作數減少超過25%;在6年間,英國綠色經濟企業數量下降13%,而低碳經濟總營業額減少近6%,至412億英鎊。 政府正在離岸風電等領域推動綠色就業,包括通過建立自由港以促進低碳經濟投資和就業。儘管近年來,英國離岸風電等綠色產業均有所成長,再生能源產量大增,但專家和活動人士警告,政府淨零計畫缺乏必要的野心,且並無財政部足夠資金支持,過度依賴私部門。相關人士批評,大部分活動由外企推動,依賴進口渦輪葉片和國外製造零件。英國總工會聯盟(TUC)秘書長Frances O'Grady表示,若政府不加強公共投資,英國將錯失在淨零革命中引領的機會,許多既有就業機會正向外國流失。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2月1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55/P200號(商情文號:第155號) 商情本文: 日本作為英國加入工作小組主席代表 CPTPP 成員本日宣布,確認英國進入CPTPP市場進入第二階段談判,為英國加入CPTPP自貿區的重要里程碑。英國國際貿易部長Anne-Marie Trevelyan預計於下周訪問印尼、日本和新加坡,以監督最後階段啟動,並加強英國與整個印太地區之貿易聯繫。 即日起,英國加入CPTPP的市場進入談判開始,英國將同意與CPTPP成員國建立新貿易關係,可使英國在向CPTPP成員國出口有99.9%的產品可享免關稅優惠。政府將確保相關條款符合英國整體政策,並根據國家利益進行談判。政府也重申加入CPTPP的好處,如保障進入新服務市場,可為英國服務業提供向CPTPP國家服務出口的寶貴機會;在CPTPP針對整體經濟領域的數位貿易現代原則下,可確保英國企業在全球擴張;與雙邊自貿協定相比,一些英國出口產品將更容易獲得優惠關稅待遇,並提升CPTPP成員從英國進口產品的需求,CPTPP的原產地規則將使貿易商更易從其他成員國方面進口商品。 英國加入CPTPP,尚可惠及英國各地區以推動城鎮升級,預期相對受惠程度最高的地區包括West Midlands、蘇格蘭以及北愛爾蘭。另英國加入後,威爾斯總產業附加價值毛額(Gross value added, GVA)預計將增加5300萬英鎊,北愛爾蘭方面將增加4500萬英鎊,蘇格蘭更將增加1.63億英鎊。 英國政府已於2021年綜合評論報告(Integrated Review)中強調,印太地區對英國未來發展極為重要,英國經濟重心正向東移。隨著全球經濟朝向以太平洋區域為中心,與CPTPP成員的自由貿易有助於使英國受惠更多,且加入CPTPP也將使英國得以制定自由國際貿易秩序的標準,均為確保共同繁榮和地區穩定的關鍵。
A:參考資料:ONS, Financial Times, BBC 日期:111年2月1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56/P200號(商情文號:第156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18日數據顯示,2022年1月零售量成長1.9%,從2021年12月下降4%回升,且當月銷量已比2020年2月疫情前規模高3.6%。其中,由家居、園藝用品等銷售額成長推動,非食品銷售額增加3.4%,但仍比2020年2月疫情前少1.1%;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用餐,當月食品銷售額首次低於疫情前規模,比2020年2月銷售額少0.8%。2022年1月汽車燃油銷量額成長4.1%,比2020年2月銷售額低3.3%。另外,當月網路零售額占比降至25.3%,為自2020年3月以來最低(當時為22.7%),自2021年2月36.5%高峰期以後持續下降,但網路零售額占比實仍比2020年2月疫情前之19.8%。 總體而言,1月份銷量比2021年同期高9.1%,且比疫情前銷量高3.6%。英國當月零售額反彈幅度超過預期,創下自2020年4月非必需零售商重新開業後的最大月成長。如KPMG顧問公司零售主管Paul Martin表示,英國零售業於2022年年初保現良好,且不再受新冠防疫措施進一步影響。然而,國家統計局本周其他數據已透露,隨著能源、食品價格等持續飆升,以及零售業者控管季節折扣,1月份生活成本創30年新高。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經濟學家Adam Hoyes表示,從2022年1月零售業銷售穩步成長情形可見,Omicron變種病毒對英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比原想像的小且持續較短時間;但國內生活成本危機對零售業而言絕非光明前景。
A:根據國際媒體路透社2022年2月17日報導,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近日與義國太陽能設備商 Comal 簽訂協議,將合作興建太陽能追蹤器廠,並將該發電廠發展為新能源中心,以整合Enel公司之能源計畫及第3方新事業解決方案。據Enel表示,Comal 將在該公司位於義大利南部的蒙塔爾多迪卡斯楚(Montalto di Castro)發電廠內興建太陽能追蹤器設備製造廠,該設備可協助太陽能板全天候追蹤日照,工廠面積約30,000平方公尺,目標為每年生產可供應最高1 GW容量太陽能之太陽能追踪設備,並協助義大利建立再生能源供應鏈。目前蒙塔爾多迪卡斯楚電廠之燃油庫存已被封存,僅燃氣發電機組在電網有需求時運作。 本項協議為Enel承諾重新開發廢棄發電廠並興建再生能源及儲能設施之一部分。至2021年9月底,Enel在義大利擁有12.4 GW之常規產能(conventional capacity)。目前Enel公司已申請在正除役之燃油電廠廠址內,興建一座占地約20公頃最高產能約10 MW 太陽能發電廠,另約6公頃土地,將興建容量約245百萬瓦(MW)之儲能系統,以做為未來再生能源及電力系統供應穩定之用。Enel 承諾至2027年將逐步淘汰其燃煤電廠,並希望到2030年時,其全球碳排放量可較2017年減少80%,並規劃至2040年時達到完全提供綠電。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2月17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53/P200號(商情文號:第153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副部長John Glen於TheCityUK年度晚宴上演說表示,國內金融服務在國家城鎮升級與淨零轉型之路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此便是財政部致力於確保金融產業在脫歐後持續成長的原因。由於英國正與瑞士談判互通性協議,且已與新加坡簽署數位經濟協議,國內金融業正朝向更開放的方向前進。然而,政府欲與歐盟達成全面共識的目標尚未實現,因此將持續加快推進金融服務進展。財政部已宣布眾多政策以促使國內金融科技產業領先全球,包括核發新簽證以吸引全球人才,且財政部尚有團隊致力於研討相關立法,進而將改革英國在歐盟時期繼承的法規手冊。 2022年夏季起,英國政府擬將與倫敦金融城政府(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合作發布針對英國金融服務業競爭力之年度審查報告,將涵蓋許多指標性發展,以反映企業進展以及各方面的回饋等。英國政府於去年11月針對未來監管架構審查(Future Regulatory Framework)展開公眾諮詢,旨在為金融業於脫歐後市場制定合適監管架構;上述諮詢於14日終止,共收到超過1萬份回應,財政部將詳以分析各方建議。其中,在這個領域有三大關注點: 第一為監管獨立性和責任歸屬,金融服務業在近年已有巨大變化,除人工智慧發展,量子計算崛起以及加密資產部門大幅擴張,另消費者、企業對綠色金融的態度也發生轉變。良好監管將可增添競爭優勢,因此應移除或改革無效的規則,且政府已在公眾諮詢中提議加強議會使監管機構承擔職責的機制。此外,為補充監管機構現有諮詢要求,已提出額外措施以提高透明度。 第二為競爭力,除賦予監管機構可制定更多規則的權力外,也將要求其負責促進英國長期經濟成長與競爭力的職責。在改革既有歐盟法規時,監管機構將負責制定新規則,如此規則應更可反映金融服務業所需;澳大利亞、香港、新加坡和瑞士等國均在類似架構中納入相同做法。而此手段不應與監管機構的價值衝突,需要確保公司安全穩健、市場運作良好以及保護消費者和促進競爭。 第三為靈巧度,透過將改善既有歐盟法規的責任移交給監管機構應帶來新靈活度,最終將有利於金融服務。政府提議最法將使監管機構變得越來越敏銳,且更有能力快速因應新挑戰並有效調整規則,以更佳適應不斷改變的市場需求。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2月17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54/P200號(商情文號:第154號) 商情本文: 許多歐盟國已發布綠色氫發展策略,以運用於重型運輸、電力工業、大規模供暖和發電。歐盟承諾在未來數十年內欲投資1500億歐元,以支持研發氫燃料,新燃料被視為可取代航空業煤料的潛在替代品。據悉愛爾蘭政府擬於2022年稍晚公布其氫能策略。 都柏林城市大學(Dublin City University)助理教授James Carton則呼籲,若政府不盡快公布氫策略,愛爾蘭可能錯失良好機會;相關策略應簡化,但有助於鼓勵研發方面投資。另不與國家電網連接或有額外電力的風電場可支持氫氣產製,例如 Mercury Renewables公司擬在Mayo郡Firlough地建造風力產電綠氫工廠(wind-powered green hydrogen plant),估計該項目需要2億歐元投資,可在2025年初完建時創造20個全職就業機會,從此可見愛爾蘭有類似投資潛力。風電綠氫工業可創造的就業機會更比風電產業潛力多5倍,即業界估計風能產業可創造約1萬個就業機會,風電綠氫工業應可創造多達5萬個就業機會。
A:依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最新資料,去(2021)年經濟成長率高於原先預期達8.1%,係過去21年來最高。GDP組成部分,貨品及服務貿易進口成長18.7%,貨品及服務貿易出口成長13.6%,私人消費成長11.7%,固定資產投資成長9.9%,政府支出成長2.9。以國央行預測2022年有6.5%成長率。 以色列去年第四季疫情控制得當,未實施封城,商業恢復正常運作。去年11月政府也通過國家預算,聚焦降低國民生活成本,在基礎建設、交通和住宅投入大量預算,同時減少官僚主義。 財政部分,自2015年以國央行實施低利率0.1%多年後,於2018年11月調高利率至0.25%,為因應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以色列央行於2020年4月6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0.25%調降至0.1%。市場預估央行最快今年4月升息。 OECD秘書長Mathias Cormann於2022年1月中旬訪問以色列時表示,以國在第四波及第五波疫情中保持開放,對疫情靈活的處理及高科技產業的帶動下,以色列經濟在2021年強勁反彈,預計2022年保持增長。與此同時建議以國應專注縮小社會經濟差距(貧富不均)、減少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及提高科技業以外之經濟競爭力與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