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路透社本(2)月17日報導稱,日本財務省頃公布本(2022)年1月貿易統計速報,受到原油進口價格連續3個月創新高等因素影響;該月份貿易收支逆差達2兆1,911億日圓,連續6個月呈貿易赤字,2022年1月逆差額之大僅次於2014年1月份。 日本2022年1月出口額計6兆3,320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增加9.6%,連續11個月呈現正成長。以地區別來看,對美出口較上年同期增加11.5%,為1兆1,169億日圓;對亞洲出口增加6.3%,連續11個月呈現增加;對中國出口額則減少5.4%,係19個月以來首次由正轉為負成長。 另一方面,2022年1月進口額較上年增加39.6%,為8兆5,231億日圓,由於國際原油、煤炭及液化天然氣等價格高漲,進口額增長幅度創1979年1月以來新高紀錄,且連續12個月呈現增加趨勢。對此,日本財務省表示「2022年1月原油進口額7,442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增加84.6%;換算日圓的1公秉原油通關價格為5萬7,573日圓,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76.4%」。
A:資料來源:Krungsri銀行「泰國2022-2024產業展望報告」 編譯:駐泰經濟組 2021年概況 2021年前9個月,用於生產粗棕櫚油(crude palm oil, CPO)的油棕櫚果數量達 1,310萬公噸,同比增加2.4%,主因為:(i)總需求強勁,將油棕櫚果價格推高至 6.1泰銖/公斤(同比激增52.8%,1泰銖約合0.86新臺幣),激勵農民收割,以及(ii)有利的降雨及耕作天氣。按照標準準則適當施肥及收穫的油棕櫚樹可生產高比例的棕櫚油,從17.7%提升至17.8%,CPO總產量達230萬公噸(同比增長3.6%)。但是,受COVID-19大流行及採行封鎖措施與在家上班政策等綜合影響,國內使用CPO的需求同比下降6.1%至180萬公噸,導致運輸用生物柴油的銷售同比下滑15.1%(至86萬公噸)。然而,棕櫚油產品出口同比猛增151.4%至61萬公噸,出口額達6.998億美元(同比暴增316.7%),主因係政府通過刺激出口以減少供應過剩,以及全球的需求強勁,促使CPO銷售同比劇增206.0 %至55萬公噸。主要出口市場為印度(同比+190.2%至39萬公噸)及馬來西亞(同比+277.9%至12萬公噸)。 預計2021年新鮮油棕櫚產量將增加9.5%至1,640萬公噸。但國內對CPO(尤其是與能源相關部分)的需求疲軟將導致需求減少2.0-4.0%。鑒於2021年年初來自印度與馬來西亞的需求強勁,預計2021年出口量將成長85.0-90.0%,推高價格,並將年末國內CPO庫存削減至16-18萬公噸,低於緩衝庫存20-25萬公噸。新鮮油棕櫚及CPO價格將分別上漲47.3%(至6.7泰銖/公斤)及32.0%(至 37.1泰銖/公斤)。棕櫚油產品出口價格預計也將上漲60.0-65.0%。 2022-2024年展望 由於:(i)種植區域較早擴張,油棕櫚樹現處於高產階段,以及受(ii)政府收入保障計畫及價格趨漲等因素影響,預計新鮮油棕櫚產量每年將增長4.0-5.0%。此外,由於下游行業(尤其是交通運輸行業)的成長,以及轉向以B10作為標準柴油組合(即10%生物柴油),國內對CPO的需求可望每年增加4.0-5.0%。在印度與馬來西亞等主要出口市場的需求增加,以及政府努力重新平衡棕櫚油市場的推動下,出口將恢復至2.5-3.5%的年增長率。 油棕櫚種植者的收入將不太可能增加,且可能變得更加不確定。新鮮油棕櫚果的價格預計將隨著泰國及海外市場產量的增加而下滑(馬來西亞與印尼的每萊單位產量呈上升趨勢,註:1萊等於0.16公頃),在此過程中價格也可能表現出更大的波動性。 CPO精煉廠的營業額增幅將與近期相似。儘管政府對相關產業的支持(如發電、促進生物柴油消費與支持出口)將提振需求,但整個產業的產能超過新鮮油棕櫚的產量。此種過剩的產能及更激烈的原材料競爭將提高CPO的生產成本。
A:以國鼓勵創新及新創公司,發展利基型產業,扶植自駕車、人工智慧、數位醫療、量子科學等新興產業研究,以吸引國際企業至以國投資。我國主要出口項目為積體電路及電話機,自以色列進口光學精密計量儀器、積體電路及電機設備、機器及機械用具等。
A:依據哥國國家統計局(DANE)統計及該國商工暨觀光部經濟研究處分析,2021年觀光旅館住房率為40.8%,年增10.9%,住房率以國際知名渡假聖地安德列斯島(San Andres,63.2%)、卡達赫那(Cartagena,51.7%)及加勒比海灣(Caribe,46.5%)分居前3位。另住房營業收入方面,年增101.3%,其中San Andrés y Providencia地區收入年增176%居首;el Golfo de Morrosquillo y Sabana地區年增131.8%居第2位。依據哥國觀光客之旅遊目的分析:休閒占58.2%、商務(34.6%)、醫療保健(2.6%)及其他(2.2%)。顯示2021年哥國觀光旅館業拜經濟復甦之賜,已逐漸回復至疫情前之表現,倘疫情持續趨緩,2022年觀光旅館業仍前景可期。
A: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哥國商工暨觀光部部長María Ximena Lombana宣布, 該國杜傑總統Iván Duque內閣為抑制通膨,減少對民生之衝擊,業經由商工、財政及農業等組成之跨部會「關稅關務暨外貿委員會」(Comité de Asuntos Arancelarios, Aduaneros y de Comercio Exterior),核定建議調降國內未生產之179項商品關稅,為期半年,其類別達29類,包括肥料、殺蟲劑、飲料成衣及鞋類原料、食品烘焙加工用原料、紙張原料、化學品及農業用具及金屬半成品等。其中176項產品降至零關稅,另3項產品關稅降至5%,藉以刺激民眾購買力,同時提升國內生產力,以因應全球貨櫃運費居高不下造成之商品價格上漲的衝擊。該案目前送交哥國財政部財稅政策最高委員會(Confis)評估審核對財政衝擊程度,倘接受建議後將另發布行政法令推動執行。
A:日期:111年2月17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AFR) https://www.afr.com/politics/isolation-rules-could-be-cut-before-winter-workforce-shortages-20220216-p59wu8 受Omicron疫情肆虐澳洲境內確診人數激增,依據規定,許多密切接觸者須居家隔離7天檢測呈陰性後方能解隔離,導致澳洲供應鍊因勞工短缺而受影響。澳洲聯邦政府表示,若要避免各級學校於今年冬天另一波新冠疫情可能出現的高峰期導致的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應重新檢視並取消對所有檢測呈陰性且無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的 7 天隔離規定。 政府未來幾個月的重點將是推動國家內閣進一步放寬密切接觸者隔離相關規定,惟仍須遵照澳大利亞健康保護委員會(Australian Health Protection Principal Committee)的最後決議來制定。澳洲首席醫療官Paul Kelly預估,今(2022)年冬天新冠疫情另一波高峰恐伴隨著三年以來第一個嚴重的流感季節,將促使疫情多變且令人擔憂。 為了控制 Omicron 高峰期所出現的嚴重勞動力和供應短缺,食品雜貨、倉儲和運輸部門的密切接觸者凡檢測後呈陰性且無症狀者,皆可回到工作崗位上班。目前澳洲快篩試劑供應充足,企業紛紛對縮短隔離時間表示支持(凡檢測為陰性者皆可返回工作崗位),以補足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澳大利亞工商總會(Australia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主席 Andrew McKellar 表示,取消隔離規定是緩解嚴重缺工的關鍵。M主席並表示,據ABS 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有超過五分之一的雇主在 1 月份因為疫情嚴峻,受密切接觸者7天隔離規定影響,面臨員工短缺情況,影響企業正常營運,同時更擾亂供應鏈的正常運作。 M主席表示,如果聯邦政府可確保更多勞工安全返回工作場所,對於舒緩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勞動力不足和供應鏈所面臨的壓力,將至關重要。且隨著全國Omicron確診病例和住院人數持續下降,未來修改居家隔離規定是必要的。 澳大利亞工業總會(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主席Innes Willox表示,隨著病毒的變化,有關隔離、室內人口群聚密度、社交距離及口罩的規定應依照現實需求更新,並且支持相關法令視疫情狀況決定是否解封。W主席亦表示,在歷經二年多的疫情,'許多州領地的現行規定已不適行,持續的封鎖將打擊企業信心,推高企業成本,阻礙國內外投資。 另據衛生部於昨(16)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於今(2022)年已有 711 人老年護理機構的居民因Omicron疫情死亡,這一數字已超過2020 年因新冠死亡人數685 人及 2021 年 的282人的人數。而目前約有 130 名澳大利亞軍人正在協助老年護理機構處理疫情危機。 昆士蘭州州長 Annastacia Palaszczuk 昨(16)天宣布,未接種疫苗的國際旅客將不再在酒店隔離,而是直接前往位於布里斯班市 130 公里遠的 Toowoomba 地區的新 Wellcamp 隔離所,完成隔離後方能解隔離。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2月17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49/P200號(商情文號:第149號) 商情本文: 英國強生首相與澳大利亞Scott Morrison首相於16日晚間進行視訊會議,商討促進雙邊貿易技術合作及在印太地區發展的新措施,且討論國防和安全問題,包括烏克蘭目前局勢。強生首相也公布2500萬英鎊資金用於新國防和氣候項目,以加強印太地區在網路安全與抵抗區域威脅等之能力。 繼2021年12月份簽署英澳自由貿易協定後,強生首相再次強調英國雙邊協議的機會。例如,澳大利亞PEXA房地產金融科技公司將英國作為其第一個擴展之國際市場;英國Octopus Group能源金融服務公司正在澳大利亞開發重大綠地再生能源項目,為促進英澳在潔淨技術的合作,Octopus澳洲分公司將與本地商業集團合作實現Desert Springs Octopus計畫,此計畫旨在十年內透過260億英鎊資金開發風能、太陽能和氫能項目。並重申決心維護和加強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系,確認對英國加入CPTPP取得的進展表示歡迎。兩位領導人都期待繼續努力盡快完成英國加入。 雙方領導人在會議後發布共同聲明,承諾將在貿易投資、AUKUS聯盟、國防安全、氣候變遷行動、全民健康、科學技術以及印太地區活動等方面加強合作,包括與美國共同努力為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提供常規武裝核動力潛艇,並承諾增加在印太的聯合海軍活動。英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尚將促進科技合作,如雙方在2021年2月簽署的英澳太空橋協議(UK-Australia Space Bridge Agreement)上;以及新100萬英鎊用於農業氣候觀測地球計畫(Earth Observation in Agroclimate),協助農民因應氣候變遷。並 重申英澳與美國和歐盟等夥伴與印太區域合作的承諾。對緬甸局勢表示嚴重關切,以及有關新疆侵犯人權嚴重關切,並呼籲中國賦予香港自由和高度自治。另進一步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並強烈反對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破壞地區穩定和國際秩序的單邊行動,包括軍事化、脅迫和恐嚇。
A: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2月14日 泰國商業部近日向中國福建省貧困婦女及兒童捐贈10公噸泰國茉莉香米,以增進人們對泰國大米的認識並打入中國市場。 據泰國商業部國際貿易促進局(DITP)局長Phusit Ratanakul表示,本次活動係由該部派駐福建單位與Xiamen Mifeng C&O Trading公司合作舉辦。 袋裝金兔牌(Golden Rabbit)泰國大米被送至福建的2個婦幼基金會,然後將分發給新疆、寧夏、西藏及福建省內的貧困群眾。 Phusit局長表示,該項企業社會責任(CSR)活動將把泰國茉莉香米帶到偏遠地區,符合DITP進軍中國市場的策略。DITP並指派泰國駐廈門貿易代表與進口商與超市網絡洽談泰國大米交易事宜。 DITP駐廈門辦事處代表Nannapas Ngamman表示,該辦事處正利用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推廣該國茉莉香米,該產品於2021年再次被評選為世界最佳茉莉香米。DITP另發起一項活動,建議消費者通過尋找帶有2個稻穗的特殊綠色標誌以識別正宗的泰國茉莉香米。 據Xiamen Mifeng C&O Trading公司總經理Guo Xiao Hui表示,由於運輸成本高漲及貨櫃短缺,該公司在過去12個月僅進口5,000公噸茉莉香米,計劃今年將進口約8,000公噸泰國茉莉香米。同時,另據其中一個基金會主席Yang Li Qing表示,此次捐贈有助加強雙邊關係,並感謝金兔公司、廈門市及泰國政府對弱勢群體的幫助。
A:資料來源:Commerce News Agency 商業部貿易談判局局長Oramon Sapthaweetham表示,商務部於本(2022)年2月13日率團前往國內生產最多火龍果之黎府(Loei)會見當地火龍果農,當地果園重視農藥之安全使用與管理,並多獲得Global GAP(全球優良農業規範)認證,使其產品在國內成功銷售,另可外銷至沙烏地阿拉伯及馬爾地夫等地。 該局並就如何利用泰國現有之自由貿易協定(FTA)拓展海外市場與果農交換意見,指出泰國與15國簽有FTA,僅有南韓仍對泰國火龍果徵收36%之關稅,東協國家中除馬來西亞外之8國仍對泰國火龍果徵收5%之關稅,而中國、日本、香港、澳洲、紐西蘭、智利、秘魯等均已取消對泰國火龍果之進口關稅,係泰國火龍果擴大出口之利基。另與果農說明沙烏地阿拉伯與泰國恢復外交關係亦有助泰國火龍果拓銷至沙烏地阿拉伯及中東市場。 O局長另指出,透過意見交流瞭解到火龍果農現階段專注開發可滿足消費者需求之新品種,因此轉向栽培黃厄瓜多火龍果及紅厄瓜多火龍果等口味較甜、口感較脆之品種,且此類品種抗病性強,並可以每公斤400至800泰銖(1泰銖約等於0.86新臺幣)之高價出售,未來將持續擴大生產,以滿足擴大之市場需求。 2021年泰國火龍果出口額超過163萬美元(1美元約等於27.9新臺幣),較2020年成長23%,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緬甸、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及寮國。
A: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2月14日 泰國央行(BOT)於2月10日表示,預計持續至今年上半年的高通脹對低收入勞工、服務業人員與個體經營者的衝擊尤為嚴重。 BOT官員表示,由於石油及豬肉等產品價格隨著需求的增加而上漲,今年1月份通貨膨脹率達3.23%。預計通脹率將在今年上半年升至1-3%的目標範圍之上後回落。 通貨膨脹正打擊低收入人群,因為其將收入的45%用於食品及飲料,而高收入人群僅為26%。服務業人員及個體經營者正面臨產品價格高與收入低的影響,因其收入恢復速度比製造業慢。此外,最容易受到通貨膨脹影響的勞工通常有家庭債務。 BOT正通過維持低利率與推出低利貸款(soft loans)、債務重組及債務診所(debt clinics)等措施以減輕通貨膨脹的影響。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2月15日報導,義大利央行(Bankitalia)公布2021年義大利公共債務增加1,049億歐元,總金額為2兆6,784億歐元(2020年公債總額為2兆5,735億歐元),預計公債總金額占國民生產毛額(GDP)之比例將較2020年之155.6%下降,此與義大利央行總裁Ignazio Visco日前表示2021年經濟成長將反映在公債占國民生產毛額(GDP)比例減少之說法一致。此外,2021年義國稅務收入將由2020年之4,326億歐元增至4,797 億歐元,增加10.9%。
A:美國交通部本(2022)年2月10日公布啟動國家電動車基礎建設計劃 (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Infrastructure, NEVI),將在未來五年內向各州撥款50億美元,預計在全美州際高速公路網上指定之替代能源走廊(Alternative Fuel Corridors,AFC)沿路設置50萬座電動車充電站。 依據此一計畫2022年度美國交通部將撥款6.15億美元,各州必須在 8 月 1 日前向交通部新近成立的能源和交通運輸聯合辦公室 (Joint Office of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提交電動車基礎建設部署計劃(EV Infrastructure Deployment Plan),說明如何運用核定之經費,美國聯邦公路總署 (FHWA) 將在 9 月 30 日前批准符合條件的計劃。依據規劃,80%資金將由聯邦政府支付;剩餘的20%由州政府或民間資金填補。各州可與民間合作在州際高速公路沿線每 50 英里設置一處充電站,可同時為四輛以上電動車充電,功率達150kW,且適合各車種。 交通部也指出將於今年底前提出另一項 25 億美元充電站計畫,預計在農村和郊區廣設充電站。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經濟郵報(corriere dell’economia)2022年2月10日報導,回顧2021年下半年經濟表現,羅馬涅行政區工業總會(Confindustria Romagna)研究中心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會員廠商進行有關2022年上半年經濟預測調查,該區在2021年下半年度,其工業中之所有產業指標皆有成長,表現與義大利其他地區無異,此證實2020年疫情嚴重打擊各產業後之復甦趨勢,惟近期原物料成本大幅增加75.5%,尤其是電力及天然氣價格上漲之沉重負擔,多數廠商對2022年上半年持謹慎態度。 據羅馬涅行政區工業總會理事長Roberto Bozzi表示,高昂能源價格反應在所有原物料及購買成本,觀察近期市場已表現放緩,預估隨著物價增長,未來難有樂觀表現;再者考量歐洲之甲烷氣供應問題,其中以義大利較為嚴重,將使與其他外國公司有競爭關係之義國出口商最為感到擔憂。B理事長再次呼籲義國政府應立即採取干預措施,鬆綁能源開採之限制,並儘速開放及發展國內開採天然氣。 2021年下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包括產能(+15.1%)、總營收(+23.5%)、就業(+3.6%)皆有相當成長,其中國內外總營收分別成長30.2%及15.9%。有63.3%受訪廠商預期訂單將會增加、29.5%持平及7.2%減少;在國外訂單方面,54%受訪廠商預期持平、36.7%成長及9.3%減少。 有關《工資補償救濟金》(la cassa integrazione)申請需求方面,63.5%受訪廠商未曾使用、12.5%可能使用但有限,20.4%不太可能,3.6%相當可能。在新僱用人力難度方面:無13.2%,低16.9%,一般35.3%,高19.9%及非常高14.7%。 對2022年上半年產出趨勢預估如下:有74.1%受訪廠商預期成長,25.9%表示將持平表現,無會員廠商預期衰退。在訂單表現預測方面,有56.8%受訪廠商預期表現平穩,36.7%預估成長,6.5%預計減少;其中國外訂單48.9%預測持平,43.2%預計成長,7.9%預估將減少。 在2021年公司企業投資類別方面,最常見之項目為培訓(36.6%)、ICT技術升級(35.1%)、研發(29.9%),並預估2022年將持續投資上述類別。
A:隨著新冠疫情趨緩,旅遊限制鬆綁,業界人士指出,疫情期間壓抑已久的民眾在旅遊、運動賽事、郵輪、餐廳、主題樂園等娛樂消費方面之需求將強勁攀升。 世界旅遊及旅行業理事會(WTTC)預測2022年美國旅遊業將會強勁反彈,對美國GDP的貢獻將達到2兆美元,較新冠疫情前表現增加6.2%,美國預計今年國內旅遊市場產值將達到1.1兆美元,較新冠疫情前高出11.3%,國際旅遊市場支出則預計可達1,550億美元,然仍低於2019年之水平,該會亦預計今年旅遊業將可創造1,680萬個就業機會,較疫情前高出20萬個。 萬豪、Expedia、MGM、Wynn 等旅遊集團業者表示目前的業績已從Omicron低潮出現反轉,顯示美國旅遊經濟將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 迪士尼主題樂園上季營收增加一倍以上,雖然入園遊客人數仍舊低於疫前,惟遊客平均消費支出較2019年高出4成。此外,營運體育賽會的Aramark公司表示,本季美式足球聯盟觀眾出席率大幅回升,預計今年稍後登場的美國職棒大聯盟賽季進場觀眾數目將超逾疫前水準。 MGM集團指出,2022年1月份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因受Omicron衝擊,導致住宿人數減少,目前住宿率已逐漸回升,預計今年住宿人數將持續攀升。Airbnb指出今年夏季訂房率較2019年高出25%,該公司對旅遊業復甦感到相當樂觀。 飲料大廠可口可樂公司表示,疫情趨緩加上限制鬆綁,民眾外出用餐增加,帶動飲料銷量大幅上升,上季度飲料銷量為疫情爆發來首次超越2019年水平。 美國航空業者則稱,年初受Omicron衝擊,空中旅遊一度受創,如今需求已出現彈升,阿拉斯加航空集團預計今夏載客量可望回到疫前水準。
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甫更新「海平面上升技術報告」(Sea Level Rise Technical Report),預測美國沿岸海平面將於2050年前上升10至12吋,西海岸則預計上升 8 吋,洛杉磯等沿海地區將面臨更頻繁的洪水,海平面上升與西部大乾旱將加劇該地區的氣候、環境不穩定性。 NOAA通過衛星觀察,預測未來100年趨勢指出,海平面升高將使風暴更強烈、潮汐更劇烈、海岸侵蝕嚴重、濕地流失,即便沒有豪雨或風暴,沿岸地區亦將經常淹水,且過去不受高潮位影響的地區,亦將被影響,衝擊基礎建設。 海平面上升的兩個主要原因為海水變暖時的膨脹現象以及大量冰川的融化, 此皆受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全球氣溫升高所驅動。NOAA亦更新2017年時之海平面上升預測,局長Rick Spinrad稱,新數據可視為「全球警鐘」,應強化沿海社區安全,持續對抗暖化,如不立即採取行動,未來幾十年將繼續惡化。國家海洋局(NOS)表示,2050年中度洪水發生的頻率將是現今的十倍以上,意味著目前每2到5年一次的事件將演變成每年發生多次。 海平面上升對港口、道路、供水系統、發電廠、油井和污水處理系統等基礎設施構成重大風險,美國40% 人口居住在離海岸 60 英哩的範圍內,且從事大部分之經濟活動。地質學家Patrick Barnard表示,加州將遭受最嚴重影響,海平面上升一英呎相當於將150 億美元的財產暴露於危險之中,亦將影響約 38萬人的日常經濟活動,且由於海平面上升,每天湧出的地下水亦將導致另外 35 萬人,1,000 億美元的財產暴露於危險中。低窪社區如Venice、Seal Beach、Newport、 Huntington Beach等南加州人口聚集城市已處於危險邊緣,海平面再上升一英呎將大幅增加這些社區的洪水頻率。 報告亦稱,碳排放量減少可減緩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惟若未能有效遏制未來的碳排放,至2100 年時海平面將再額外上升 1.5 到 5 英呎。
A: 近幾個月汽油價格節節高漲,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數據指出,美國各地平均油價已突破每加侖3.48美元,與2021年同期相比上漲1美元,其中加州油價全美最高,每加侖平均達4.7美元。 白宮官員與民主黨國會高層刻正考慮暫停收取每加侖0.18美元的聯邦汽油稅,以免期中選舉選情遭受通膨重挫,據悉民主黨國會議員將於2月15日的會議中研議暫停汽油稅的提案細節。 政府現正積極尋求能於通膨高漲期間減輕民眾經濟負擔的方法,白宮官員與民主黨國會高層考慮為聯邦汽油稅推出「稅務假期」(tax holiday),讓一般民眾減輕在汽油費用上的負擔,此項措施亦為聯邦政府對抗通膨問題的整體策略之一。 惟有些官員擔心暫時免徵聯邦汽油稅是否能達對民眾帶來減輕財務壓力的實際效果,抑或僅讓石油廠商獲利,且暫免聯邦汽油稅一旦推出,恐難恢復徵收。
A: 根據此間媒體綜合多項跡象研析報導, 擾亂央行通膨預測、導致經濟復甦受阻並壓縮企業獲利的全球供應鏈危機有望在今年年底緩解,然而貿易通路已經變得過度混亂,即使疫情沒有再帶來新的破壞,受創嚴重的產業可能亦須至明年方可恢復至以往業務水準。 全球貿易體系因從未經歷過新冠疫情的衝擊,導致眾多企業自2020年即取消次年的生產計畫以應對經濟低迷的情況,然因疫苗快速推出及政府提供財政補助而導致民眾需求上升,使得企業無法即時應變,增加生產。供應鏈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表示,目前的僵局沒有先例,然過去經驗顯示,目前港口和陸運網絡的壅塞及缺工情形需耗時8-9個月方可逐漸紓解。 美國食品集團家樂氏(Kellogg)執行長卡希蘭(Steve Cahillane)亦認為, 供應鏈中的資源短缺、運能瓶頸和整體紊亂局面預計須至今年下半年可逐步減緩,然而因情況仍舊嚴重,須遲至2024年才能恢復正常的運作模式。 豐田、通用汽車、福特及克萊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等汽車業主要業主 均指出,因加拿大卡車司機抗議疫情限制令而導致零件短缺,嚴重影響渠等北美工廠正常運作。日本、德國及國際貨幣基金(IMF)則對中國大陸病毒清零政策感到擔憂,因隨時封鎖整個城市將導致供應鏈瓶頸更加惡化。對於消費者而言,尚需一段時間方能看到供應鏈困境造成的壓力出現真正緩解,然貨品價格及供應量很難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美國摩托車製造商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公司則表示,正在通過為客戶建立預訂系統來解決更有限的庫存造成的銷售危機,丹麥運輸及物流集團DSV CEO安德森亦認同這種產業供應鏈混亂情況已經非常嚴重,縱使運輸業的營運得以復甦,可是市場上的經濟前景短時間內很難再回到疫情之前的發展趨勢。
A:根據美國勞工部於本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7.5%,創40年來的新高,較上月上漲0.6%。 因強勁的消費者需求及疫情相關的供應限制不斷推高物價,範圍廣及汽車、汽油、家俱及食品等類別,價格皆大幅上漲。1月份能源較上年同期上漲27%,其中天然氣年增幅度高達40%,為1981年來的最大漲幅;二手車價格上漲40.5%;食品類上漲7%,餐廳價格則連帶上漲8%。 而與供應鏈危機關係較小的類別亦大幅上漲,如租屋成本上漲4.4%;醫藥支出上漲2.7%;交通費上漲5.6%;娛樂活動費用上漲5%,部分經濟學者認為此一情形顯示通膨已根深柢固,難以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研究機構Moody’s Analytics指出,比較通膨率為7%及2.1%時一般家庭支出數字,美國家庭每月開銷平均增加約250元。許多經濟學者認為隨著新冠疫情影響消褪,就業、經濟運作等重回正軌,高通膨的情勢有望於今年夏季緩解。 拜登總統則預判通膨將於今年底前緩解,盼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能夠有所影響,以及規模1.9兆元的「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支出法案能有效降低醫藥支出及兒童照護,促進充分就業,長期來看將有助減少通膨。
A:加州高鐵管理局於本周宣佈洛杉磯往返舊金山的高鐵工程須再增加 50 億美元預算,依2022 年兩年期商業計畫預估完成興建高鐵將須耗資 1,050 億美元,高於兩年前預估的 1,000 億美元,而2008年時預估僅須400億元。 管理局指出,高鐵成本上漲之部份原因係為實現降低社區干擾的承諾,例如加強隔音牆、 將路線遠離中谷查韋斯國家紀念碑地區(Cesar E. Chavez National Monument)、Burbank 機場附近路段地下化等,時至今日,高鐵局仍大幅缺乏完成所有項目所需的資金。 刻正興建的高鐵首段工程穿過中央谷、往返Merced和Bakersfield的119英哩路線已開始施工,惟目前尚未鋪設軌道,高鐵局已徵收完成首段路線所需的九成土地,另全長500英哩的高鐵路線已有逾半地段通過環評。 高鐵局長Brian Kelly表示,依據國會去年通過的聯邦基礎設施法案,加州應有機會爭取高達60億美元資金投入高鐵建設,歐巴馬總統執政期間,該項目已獲得35億美元聯邦資金,川普上任後卻刪減10億美元,直至拜登上任後方重新恢復相關財源。渠另稱獲得數十億元聯邦經費將有助鋪設雙軌軌道,並協助該項目在設計及其他工程方面取得進展,以利積極推動相關建設。 高鐵局亦努力爭取加州政府資金,州長紐森在去年預算案中要求將已核准的債券基金中剩餘的42億美元用於該高鐵建設,惟州議會對該項目整體進度及永續性資金來源持懷疑態度而駁回紐森州長要求。然渠於今年1月公布預算案時再度提出發放該筆餘款作為數十億美元地方鐵路和運輸項目方案的一部分,目前是否能夠獲得議會同意則待協商
A:英特爾甫於2月8日宣布,將推出晶圓代工服務(IFS)加速器,打造全方位生態系聯盟,並著重於矽智財(IP)與設計服務等領域,以協助客戶將概念實現為產品,同時將斥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278億元),扶植為該生態系統建立顛覆性技術之新創客戶。 業界認為英特爾擴大晶圓代工生態圈主要係為吸引更多客戶,加大與台積電競爭力度。然英特爾未來仍將委託台積電代工生產部分晶片,雙方存在既競爭又合作關係。 英特爾認為,為因應半導體市場及應用的需求不斷成長,汲取生態系的優勢能力比起以往將更形重要。該公司強調,IFS加速器透過橫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矽智財(IP)與設計服務等一系列業界領先公司的深度合作,利用業界中的最佳功能,協助推升客戶在其晶圓代工製造平台上的創新。 英特爾指出,IFS係自2021年9月開始推行加速器的初期階段,為汽車晶片設計人員提供客製化與業界標準IP,協助其轉換至更為先進的製程技術。藉由全面推出的IFS加速器,另藉由獲得來自電子設計自動化與設計服務供應商的全面支援及一系列合作夥伴廣泛的IP資料庫,將更強化鞏固此生態系聯盟。 台積電亦擁有強大的生態系,該公司於2008年即創立「開放創新平台」,且擁有「台積大同盟」,成員涵蓋台積客戶、EDA合作夥伴、IP合作夥伴及關鍵設備和材料供應商等。在先進製程進展方面,台積電已規劃3奈米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5奈米家族的N4X預計2023年上半年試產,3奈米家族的N3E則於2023年量產。 英特爾目前已有生產採用Intel 7製程的產品,其Intel 4製程則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量產,2023年開始出貨,Intel 3製程則規劃於2023年下半年開始生產,Intel 20A製程預計2024年逐步量產,Intel 18A則已進入開發階段,預計2025年初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