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據墨西哥國家地理統計局(INEGI)數據指出,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墨西哥2021年第3季觀光GDP季增2.5%,年增24.9%,其中商品部分季減2.5%,年增5.6%,服務類別商品季增3.1%,年增28.5%;觀光消費季增4.6%,年增31.7%。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年2月10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於本年2月9日發布本年2月7日之全國汽油平均價格為每公升171.2日圓,較上週(1/31)上漲0.3日圓,連續五週正成長。自本年1月27日啟動價格穩定機制後,價格依舊持續上漲。經產省已宣布自2月10日起補助金將調整至每公升原油5日圓。因價格穩定機制才實施不到3週,補助額度卻已達上限,經產省刻正檢討增額補助之可能性。 日本經濟產業省於本年1月27日啟用燃料價格穩定機制,第一週(1/27~2/2)每公升原油補貼3.4日圓;第二週(2/3~2/9) 每公升原油補貼3.7日圓,期藉此將汽油零售價格壓抑至每公升170日圓。根據經產省試算每公升補助3.7日圓,應可將汽油價格壓抑至170日圓水準,惟近7日之汽油價格為每公升171.2日圓,補助效果不如預期。 松野博一官房長官於本年2月9日之記者會中表示,政府將驗證迄今採取之因應政策之效果,並研議採取進一步對策之可能性,爰訂於本(2/10)日召開相關部會首長會議,討論採取追加政策之可能性。 日本燃油價格穩定機制最初預計執行至3月底,並自2021年度補正預算中編列800億日圓支應,惟倘按照現在的額度支應,恐3月底前預算即用罊,倘日本政府盼增加補助額度或延長補助期限,則需另尋覓財源。日本在野黨提議政府可暫停課徵燃油稅以因應油價上漲,惟日本政府現階段仍未表態。執政黨內部擔憂減免燃油稅,恐對日本財政基礎造成嚴重打擊。

A: 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2)年2月10日報導,日本自民黨遠洋漁業振興檢討專案小組於本年2月8日就漁船安全之國際「開普頓協定」,確認目標在生效前完成締約簽署。該協定就海難事故多之漁船,尚未有國際安全標準之狀態,考量亞洲漁船實況下,修正托雷莫利諾(Torremolinos)議定書後予以採行。 協定主要內容:(1)漁船構造及設備相關規則(構造、復原性、消防滅火、求生設備、無線通信、航海設備等規則),締約國定期檢查及核發國際漁船安全證書;(2)規則對象為漁船總長(長24公尺以上)或總噸位(300噸以上)擇一;(3)生效條件(22國以上且對象漁船總數3,600艘以上簽署日起12個月後生效。 目前至2022年1月5日時點協定簽署國為德國、挪威等16國(漁船數1,907艘),以2022年目標締結協定之宣言,倘署名(日本未署名)之未締約國全數簽署協定,則預測十分可能滿足生效要件。 日本水產廳與國土交通省召開各漁業團體參加之檢討會,對象漁船為國際總噸數300噸以上(換算日本漁船噸數約189噸),達成一致共識,相關作為等目標在協定生效前簽署協定。而一般性船舶安全相關國際條約,原則不適用漁船,而國際海事組織(IMO)採用之漁船安全Torremolinos條約雖由該議定書修正採用,但內容不利亞洲漁船以致未能生效。 按「開普頓協定」對象為大型遠洋漁船,著眼於減少海難及加強安全設備,但提昇相關安全基準將增加設備投資與成本,不利產業經營。惟類似國際公約日益嚴格,在我國無法參與IMO相關會議之狀況,倘未能完整掌握相關規範,似應儘早蒐集相關資訊研擬因應方案。

A:       墨西哥央行於本(2022)年2月10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加息50個基點至6%,此為墨國央行連續第6次加息,亦為新任央行行長Victoria Rodríguez首次貨幣政策決定。        如同先前加息決定,央行理事會5位成員中有4位投票加息50個基點,另1位成員Gerardo Esquivel則主張加息25個基點。        墨國央行主要任務為控制價格,2022年1月通膨達到7.07%,遠高於央行調控通膨3%+/-1%目標範圍。墨國央行等機構加息,係因加息為世界所有央行維持價格穩定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加息後資金借貸成本增加,利率上升主要反映在消費、抵押及汽車耐久財等貸款,反之當央行決定降息,借貸支付利息將隨之減少。

A:       根據墨西哥國家地理統計局(INEGI) 2022年2月10日公布數據指出,2021年12月墨西哥出口總金額476.93億美元,月增4.62%,年增10.77%,進口總金額471.03億美元,月增3.07%,年增27.72%,貿易盈餘5.90億美元,月增628.56%,年減90.44%。         2021年墨西哥出口總額4,942億2,453萬美元,年增18.52%,進口總額5,057億1,559萬美元,年增32.05%,2021年貿易赤字達到114億9,106萬美元,較2020年貿易盈餘340億1,348萬美元,年減133.78%。

A:日期:111年2月11日 來源: 澳洲金融評論報(AFR) https://www.afr.com/companies/retail/woolworths-makes-second-bet-on-plant-based-meat-20220210-p59vcz     隨著環境永續經營及動物福利的意識興起,全球對於替代蛋白需求增加,澳洲超市集團 Woolworths第二次投資一家以蛋白質及植物為基礎開發的澳洲新創食品科技公司-All G Foods。 而這家All G Foods-以植物性蛋白質替代肉品之食品研發生產為主,並致力於新創食品科技技術。該公司係由寵物護理服務市場- Mad Paw創辦者Jan Pacas 和人力資源軟體公司- Flare 共同創立,所推出之G's Love Buds 漢堡肉餅系列產品,皆已在超市、餐廳及其他 300 多家零售商販售。   Woolworths以旗下子公司- W23投入數百萬澳元資金予All G Foods食品科技公司中,此繼去(2021)年9月投資1,600萬澳元後,第二次投資該公司。 該公司常務董事Ingrid Maes 表示,Woolworths總公司投入約 415 億澳元資金,創立W23風險投資及創新基金部門,此次投資之All G Foods公司目前為澳洲最新的替代蛋白質生產技術新創研發公司,致力於開發以非種物性之替代蛋白質生產之新興食品科技技術為主,以蛋白質及植物為基底開發替代肉類食品之產品,期能協助未來不斷增長的人口所需之糧慌問題及經營永續性的環境。   這亦是 Woolworths 第二次投資非動物性新創科技食品項目,繼Woolworths先前已投資了成份製造商Harvest B,這次再次投資替代性蛋白質產品。   精密發酵(precision fermentation) 除了非動物性蛋白質食品研發外,All G Foods 被認為是澳洲第一家使用精密發酵技術開發蛋白食品的本地企業,該技術可生產外觀和味道與牛奶相似的產品,但不使用真正的牛奶來製造相關乳製品。 精密發酵能夠對微生物進行重新編程以產生復雜的有機成份如蛋白質。 原先牛奶成份係由 96% 的水、3.5% 的蛋白質和 0.5% 的脂肪所組成。All G Foods 的新創技術食品則複製了乳製品的味道及外觀,但確不含乳糖。 All G Foods公司現已在雪梨生物研發中生產其實驗性的非牛奶產品,並計劃在未來幾年擴大生產。   All G Foods 公司並表示,未來的 12 到 18 個月內,將建立一個試驗工廠,兩到三年後再與州政府進行磋商共同合作,打造一個大型精密發酵設施,生產足夠供應全球之非動物性之蛋白質替代商品。 Woolworths 於 2019 年創建其風險投資部門- W23,以協助該集團研發創新新食品技術。W23並與其他 Marketplacer、Samsara 和數字健康技術公司 –Eucalyptus合作。 All G Foods 於去(2021)年更獲得包括清潔能源金融公司、Ellerston Capital、新加坡私募基金公司- Triple Star Capital、Our Innovation Fund 創始人 David Shein 和 Geoff Levi、Monash Capital 和 Andrews Meats 執行長Peter Andrews等投資。   All G Foods尚在開發其他非動物性雞肉、肉末、香腸、雞塊和培根等替代產品,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販售。該公司並預估,替代蛋白質食品於未來10年內,將成長20到30倍。All G Foods 表示,該公司並非反對肉類食品,而僅為未來30年,全球糧食危機作準備,並致力永續環境的維持。  

A:新近公布的2022矽谷指數(2022 Silicon Valley Index)顯示,在科技業蓬勃發展推動下,2021年矽谷就業人口快速成長,然而同一時間,矽谷物價大幅上升,通貨膨脹問題嚴重。矽谷指數所稱的矽谷包括聖他克拉拉縣、聖馬刁縣、阿拉米達縣南部,以及聖他克魯茲縣境內的史考特斯谷(Scotts Valley)。 智庫矽谷聯合創投(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 每年公布矽谷指數,分析矽谷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矽谷聯合創投組織總裁漢考克(Russell Hancock)15日於發布最新矽谷指數時稱,矽谷經濟已經全面復甦,失業率已經跌落到新冠疫情前情況。 根據2022年矽谷指數,矽谷地區2021年底失業率只有2.9%,相對而言,2020年4月新冠疫情剛爆發時,由於政府強制關閉商業活動,矽谷當時失業率一度飆高到12%。矽谷於新冠疫情爆發前,失業率只有2.3%。這是矽谷地區最低失業率的歷史紀錄。 漢考克說,科技產業推動所有工作成長。根據聯合矽谷創投分析,新冠疫情爆發前,科技業占矽谷地區全部工作的25%。2021年年底,科技界工作占28.8%的矽谷全部工作量。 根據2022年矽谷指數,2021年矽谷平均收入為17萬元,這平均收入包括薪資、紅利,以及股票在內。遠高於美國平均收入7萬1000元。矽谷地區全部財富高達1.2萬億元。矽谷25%收入最高民眾擁有整個地區92%的財富,10%最高收入民眾擁有全矽谷74%財富。 專家指出,矽谷目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財富,這些財富增加方式包括房地產、私人公司資產、上市公司市價等等。然而根據2022年矽谷指數,許多矽谷全職工作人士,收入不敷支出。 矽谷居民目前面臨最大的生活挑戰是通貨膨脹,這是造成許多全職工作人士收入不敷支出的主因。 根據消費者指數,2020年與2021年兩年間,矽谷物價上漲6%,食品費更上漲到16%,其中基本食品包括雞肉、魚肉、雞蛋更飆漲到29%。 然而儘管通貨膨漲,生活費大幅提高,高科技公司仍繼續承租、購買辦公研發大樓。大型公司如蘋果、谷歌、亞馬遜,以及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持續在矽谷大幅擴廠。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102019?from=wj_catelistnews  

A:矽谷聯合發展協會(Joint Venture Institute for Regional Studies)15日記者會上表示,根據即將發布的矽谷年度指數報告顯示,矽谷地區的貧富差距正在擴大,該地區近一半的兒童所在的家庭,只能勉強度日。 協會主席漢考克(Russell Hancock)表示,收入和財富的差距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並且差距正在逐步增大,疫情大流行更是助長了這一趨勢。 根據最新的報告,矽谷前四分之一的人口占該區超過92%的財富,前10%的人口坐擁75%的財富。去年矽谷地區居民平均年收入為17萬元,中位數為13.8萬元,高於全國水平的兩倍以上,但該地區服務業工人的年收入僅為3.1萬元而已。 「經濟學家會告訴你,如果矽谷是一個國家的話,這樣的財富差距將被認為是政治不穩定的因素。」漢考克說。 報告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矽谷家庭不能夠自給自足,他們需要政府或社區的援助才能勉強度日。矽谷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普遍高於加州其他地區,但仍不能滿足大多數家庭的需求。 「在矽谷,即使拿到最高水平的最低工資標準,生活也將很困難。」漢考克說,「一個兩人家庭的成員,需要每人每小時賺取18.5元,才能支付最基本的食物、住房和交通。」 矽谷的經濟被科技業所主導,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也從科技業開始。漢考克表示,該地區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所失去的15萬個職缺已全部重新聘用,甚至還多出1.5萬個職缺。科技業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率已從25%提升到29%。 去年,矽谷和舊金山的科技公司市值為140億元,而科技四巨頭蘋果、Alphabet、特斯拉和Meta占其中的近一半。去年所進行的商業併購活動多達32起,比本世紀任何一年都要多。不僅僅大公司在過去一年獲得了巨大收益,在過去四年裡,矽谷至少誕生了超過2000多家創業公司,共同推動了整個地區的商業發展。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2/6101421  

A:英特爾昨(15)日宣布,將以54億美元現金,收購全球第九大晶圓代工廠以色列高塔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這是英特爾宣示衝刺晶圓代工業務之後,首度透過併購擴大相關勢力,叫陣台積電。 業界人士分析,英特爾此次出手併購高塔,相當於讓英特爾走「捷徑」,一舉擠進全球晶圓代工業前十名,甚至有機會一路挺進至第六位,挑戰五哥中芯。隨著英特爾在美設立的晶圓廠新產能在幾年內開出,排名更將大躍進,也難怪英特爾敢發下豪語,要在2025年之前趕上台積電、三星等同業。 根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統計,去年第3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高塔排名第九,市占率約1.4%,略低於第八名世界先進的1.5%,但第七至第十名差距不大,與第六名的差距也在1個百分點左右。 英特爾在聲明中表示,將支付每股53美元現金給高塔,比高塔14日收盤溢價近60%。高塔ADR在美股15日早盤大漲40%,英特爾漲1.6%。 買下高塔後,英特爾將一口氣取得位於三個國家的七座半導體廠,包括在以色列Migdal Haemek的一座6吋晶圓廠、一座8吋晶圓廠,在美國加州和德州的兩座8吋晶圓廠,以及位於日本的兩座8吋晶圓廠、一座12吋晶圓廠。 高塔主要生產用於汽車、消費品,到醫療和工業設備等各式領域的半導體和電路,涵蓋電源管理晶片、影像感測器和各式其他半導體,主要客戶包括車用晶片廠亞德諾和網通晶片龍頭博通。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去年初宣布「IDM 2.0」策略,共有三大方向,一是將擴大自家工廠產能,二是擴大利用第三方晶圓代工產能,三則是擴大提供晶圓代工服務。 英特爾去年夏季曾傳出有意收購格芯,不過格芯和其所屬的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最終決定讓格芯IPO,如今已經上市。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6101374?from=wj_catelistnews  

A:資料來源:Bank of Canada   日前加拿大央行行長Tiff Macklem出席加拿大商業總會研討會時分析,62%加國企業未來一年預計採購更多的機器設備,此數據為加國央行1999年以來之最高記錄。   根據加國央行最新商業展望調查顯示,加國企業資產負債表普遍強勁,越來越多企業表示,其公司面臨產能限制,消費者需求保持強勁,加上美國對加國出口需求亦增強。M行長樂觀預測,加拿大商業投資穩健成長且成長速度將超過美國。    相較美國,加拿大商業投資成長率一向低於美國。美國資本更多投資轉移至生產力更高部門如資通訊技術等,但加國在該部門投資偏低,導致加國生產力低落。   隨著新冠疫情解封、供應鏈瓶頸消失,加國央行預測生產力將回升。M行長強調,為維持生產力提升,加拿大企業必須增加商業投資,否則將輸給美國競爭對手。目前加國勞動力市場面臨緊張且工資上漲,因此,商業投資、提升生產力對非通膨經濟成長至關重要。   ˙商情連結-https://www.bankofcanada.ca/2022/02/canadian-business-fostering-non-inflationary-growth/

A:一、巴西第22屆科特里哈(cotrijal)國際農業展訂於2022年3月6日至11日於南大河州納美托克市(Não Me Toque)市舉辦,該展自2000年迄今已邁入第22屆,展覽規模盛大、頗具知名。據主辦單位稱,該展2020年展覽面積共98公頃,計573家廠商,來自71個國家參展,超過 27.6萬人次參觀,展覽期間銷售及貿易商機高達26 億美元。 二、旨展著重巴西及全球農業發展、創新及商機,參展產品包括農業設備、灌溉設備及技術、精緻農業及新創企業等,活動期間亦提供貿易洽談等服務,歡迎我商有興趣者逕與主辦單位報名。該展網址及聯絡窗口如下:https://www.expodireto.cotrijal.com.br/,Evaldo Silva Junior先生、電子郵件 expodiretointernacional@gmail.com、+5551986178535。

A:資料來源: 智利水星報2022年2月16日報導 據智利全國汽車進口公會(ANIM)統計,去(2021)年智利機車銷售量達64,757輛,較上年大幅成長103%,本(2022)年1月延續去年佳績,計銷售6,950輛,較去年同期成長95%。 據該公會表示,相較於汽車及公眾交通工具,機車更能節省通勤時間及費用成本,再加上外送產業蓬勃,因此推升機車需求大增。 又都會通勤用途機車銷售占總銷售量87%,惟運動及競賽用途機車銷售量亦呈現成長,除受到Rally Dakar競賽風行影響外,亦因智利擁有可馳騁越野機車之優越自然環境所致。 智利機車主要使用者年齡介於20歲至30歲,且女性騎士有逐漸增加趨勢,另智利機車市場也逐漸依不同客層需求,引進不同機車款式,目前最受歡迎廠牌及車款為Yamaha FZN-150、NAVI Honda及CB125F Twister。

A:法國政府於本(2)月16日邀集歐盟成員國主管太空業務部長,在航太重鎮土魯斯召開非正式部長會議,主要探討包括攸關經濟發展之關鍵太空基礎建設、太空通用規範、氣候變遷及太空探索等議題,並研析歐盟發展太空之遠大目標如安全通訊衛星系統及太空碎片處理等。   本次會議主要聚焦於太空交通管理及歐盟連接衛星系統計畫兩大戰略領域,其中在太空交通管理方面,歐盟將推動太空通用規範,在太空監管能力、太空活動標準化及推動成為國際適用方面,達成兼具永續性、信賴性及安全性。   馬克洪總統於會中發表演說時強調,因應民間勢力如美商Space X崛起,太空將成為未來需要征服之重要領域。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將於2024年開始運作,佈署歐洲專屬衛星網絡,確保政府間安全通訊及歐非洲規模之商業通訊。歐盟內部市場執委Thierry Breton曾說明,該系統預估耗資50億至60億歐元,其中3分之1將由執委會資助,3分之1由各國政府補助,剩餘則是民間機構支應。   接續歐盟部長出席歐洲太空歐洲太空總署(ESA)非正式會議,與會國家除27國部長外,亦包括挪威、英國、瑞士及加拿大。ESA署長Josef Aschbacher則簡報氣候變遷(綠色未來太空計畫)、太空科技及探索等議題,包括哥白尼地球觀測衛星系統(Copernicus)旗艦計畫後至2030年之相關規劃,另外如透過載人飛行達成歐盟太空自主(目前須仰賴俄羅斯或美國的太空火箭),以及ESA正式會議中如何在意見迥異之成員國間達成太空探索共識等議題,均為本次討論重點。   針對太空碎片處理,歐盟將致力研擬一套可望於國際通用之太空規範,以確保歐盟太空設施如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Galileo)之安全性,能對抗太空碎片或其他惡意行為。本次非正式會議上午由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主持,即是針對歐盟上述倡議及目標,研商各國如何作出財務貢獻以及太空之共同規範等。   謹查,會議前夕,歐盟執委會於前一(15)日發布衛星系統及太空碎片處理兩大倡議,俾於3月份將公布之「戰略羅盤(Strategic Compass)」架構下,確保歐盟安全並維護太空主權。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Josep Borrel之前表示,歐盟首部防禦白皮書「戰略羅盤」將提供歐盟面對威脅之防禦能力及自主權。

A:歐盟最高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於2022年2月16日駁回匈牙利及波蘭就歐盟會員國接受歐盟資金須尊重法治原則的條件機制所提的訴訟。據此,歐盟執委會於遵守嚴格程序要求下,得依據「違反法治原則」扣減對於會員國的補助款。 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於2020年12月16日通過第2020/2092號規章(regulation),訂定在會員國違反法治原則的情況下保護歐盟預算的條件機制(conditionality mechanism),並允許歐盟理事會依執委會的建議採取保護作法,例如暫停從歐盟預算中支付款項或暫停批准由該預算支應一項或多項計畫。 匈牙利及波蘭各自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廢除該規章,主張該規章欠缺法律基礎、歐盟逾其權力、且違反法律確定性原則。本案匈、波相互支持對方,而比利時、丹麥、德國、愛爾蘭、西班牙、法國、盧森堡、荷蘭、芬蘭、瑞典及歐盟執委會則支持歐洲議會及理事會。依歐盟最高法院發布新聞說明,該規章旨在保護歐盟預算免受違反法治原則的影響,並提供在其權力範圍內捍衛歐盟成立的共同價值觀,例如法治及團結;因此,設定條件機制使從歐盟預算中獲得資金必須受到會員國對法治原則的尊重,並未逾越歐盟權力範圍。 匈國本地媒體批評,法治論點只是表象,本次歐盟最高法院裁決事實上是針對匈牙利兒童保護法(按:禁止於校園宣傳同志活動)。司法部長Judit Varga表示,本案明顯是歐盟最高法院出於政治動機所做的裁定,並稱歐盟前特致函要求匈牙利修改家庭及兒童保護法,顯非歐盟職權。媒體並稱,此非歐盟首次干涉匈國政策,歐盟於2016年亦試圖改變匈國移民及邊境保護政策,以因應當時赴德國及其他西歐國家難民的過境問題。 另依媒體POLITICO 2月14日報導,歐盟執委會將面臨歐洲議會要求儘快執行的壓力。然執委會官員表示,即使在最快的情境,執委會仍需數週時間研析法院判決及擬定執行準則,並強調首宗執行個案須審慎為之。另有歐盟官員表示,倘匈牙利符合條件機制規定的要件,歐盟執委會將會啟動,唯一考量的政治問題是選在4月3日匈國大選前或後執行。

A:  波蘭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12  Biznes Polska (weekly, 5-12 February )   韓國三星公司發展和技術部宣布,該公司將對其位於波蘭Wronki的洗衣機和冰箱工廠投資擴廠,將其年產能從400萬台提高到520萬台,並新增60個工作,此投資總資本支出總額約為9億波幣。   三星公司EPM總監Olgierd Bałtaki宣布,該公司的投資理念計劃多年。該公司不僅要建設一個新的生產和倉庫大廳,還要擴建現有的冰箱工廠,還要在波蘭Wronki的現有工廠附近建立一個工業園區。在2022-2024年,三星電子波蘭製造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Poland Manufacturing)打算提高其在Kostrzyn-Słubice 經濟特區Wronki的產能。新的投資計畫假設製造產品的數量每年增加30%以上。   韓國三星公司計劃擴建現有的冰箱工廠,為額外的第三條裝配線創造空間。此建設工程將於2022年年中開始,並於2023年秋季結束。該公司打算對實施多階段計畫而產生的總資本提供支出,包括新建和擴建營運。根據三星公司表示,該工廠此投資支出總計約為9億波幣。波蘭發展和技術部副部長兼政府外國投資代表 Grzegorz Piechowiak評論稱,他非常高興收到另一家韓國公司決定在波蘭開發其商業計畫的消息。  

A:  波蘭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12  Biznes Polska (weekly, 5-12 February )   Columbus Energy公司表示,其子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取得該公司正在實施的一個太陽能電場計畫之100%的股份,該太陽能電場計畫具有已簽發核准連接電網的條件,發電容量為61.3 MW。   Columbus Energy公司副總裁 Janusz Sterna表示,太陽能電場計畫的開發是該公司投資活動的一個關鍵領域,這已經為公司帶來了利潤。剛剛購買的計畫是波蘭最大的計畫之一,已發布連接條件。其建造後的價值將達到約2.5億波幣。截至 2021年11月,Columbus Energy公司的太陽能電場組合包括位於波蘭各地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計畫,總發電容量為5,270MW。Columbus Energy公司報告稱,該公司是波蘭太陽能微型裝置的市場領導者。該公司在New Connect市場上市。

A:  波蘭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12   (weekly, 5-12 February )   Fiserv公司將收購Finxact公司,這是1家為金融部門創建雲端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這筆交易價值超過6億美元,將於今年稍晚時候完成。   為金融服務業提供技術的American Fiserv公司宣布了另一項收購。該公司以前是Finxact公司的股東,將成為其唯一所有者。如果雙方得到市場監管機構的批准,這筆價值約6.5億美元的交易應該會在今年稍晚時候完成。   Finxact公司幾年前在美國成立。該公司創建雲端解決方案,並為客戶提供金融機構軟體平台。該公司可以瀏覽數據和功能,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創建新產品並將其交付給客戶。   Fiserv公司認為,該交易將使該公司能夠加速其數位化轉型並增加其創新。該公司希望能夠在沒有任何負面影響的情況下為更多的客戶提供服務,例如關於工作節奏。這不是Fiserv公司的第一次,當然也不是最大的收購。幾年前,該公司宣布將以220億美元收購支付處理器First Data公司。後者在波蘭市場上廣為人知——First Data Polska (FDP)公司(現為Fiserv Polska公司)透由其Polcard品牌,是波蘭最大的支付終端營運商之一。波蘭的Fiserv公司和FDP公司於2021年春季正式合併。於秋季,Fiserv Polska公司總裁Krzysztof Polończyk將討論合併後公司在波蘭的發展計畫。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16   Polish News Bulletin, bankier.pl   Dino Polska公司宣布將在波蘭Kujawsko-Pomorskie省的Kaliska設立一個新的配送中心,預計於2022年和 2023年完工。此投資資本支出淨額估計為1.3億波幣,將全部由公司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提供。   根據Dino公司表示,此新設施將處理Dino商店越來越多的送貨,並支持零售商進一步的地域擴張。該計畫目將包括建造和裝備一個冰櫃、一個冷庫、溫控倉庫、一個乾貨庫以及辦公室和員工設施,以及配套的技術基礎設施、內部道路和停車位。

A:資料來源: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20044號   德國聯邦政府刻針對「歐盟2030年汽車減排計畫」(EU’s car emissions reduction plans)立場進行協調,惟依據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報導,德國聯邦交通部Volker Wissing部長(自民黨FDP)在產業界呼籲下,已在政府內部相關對話中,試圖軟化與下修德國汽車減排承諾 由於德國新屆聯邦政府已訂定2045年淨零碳排目標,聯邦交通部與環保部原已達成一致立場,提出歐盟應就2030年汽車減排計畫「訂立更具雄心之汽車減排目標」、「新的中程減排目標應考量二氧化碳減排潛力」等建議。惟現傳出聯邦交通部建議將該等文句刪除。此外,交通部亦盼望推動2035年起,使用合成燃料(synthetic fuel / e-fuel)的內燃機引擎汽車,仍可在德國及歐盟註冊,以維繫德國汽車產業競爭力。相關主張雖尚須經聯邦政府內部討論後定案,惟顯示產業發展需求已開始對聯邦政府氣候目標產生壓力與變數。 相關報導指出,聯邦交通部W部長立場鬆動已初露端倪,由於新屆聯邦政府在2021年12月公布之組閣協議中,曾提出2030年盼達1,500萬輛電動車上路之目標(按:德國2030年氣候計畫2030 Climate Plan訂定目標則為1,000萬輛),但W部長日前受訪時已暗示,1,500萬輛電動車目標中,將可能包含油電混合車等車輛,試圖為德國汽車產業爭取更多轉型時間。相關分析認為,W部長立場鬆動,主要和德國汽車產業對於內燃機引擎具高度技術優勢、汽車產業呼籲及壓力、聯邦交通部尚須進行組織改革,以應付日益龐大的電動車業務、尚須時間擴建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等多重因素相關,爰無法於此時做出更多承諾。 德國環保組織「地球之友」(BUND)近期曾數度呼籲,政府應推動更具雄心的汽車排放限制,因其提供政府對氣候保護明確承諾之機會,不僅可兌現政治承諾,亦對於全歐盟具有示範作用,爰德國更應遊說歐盟上修減排目標。然而德國聯邦交通部立場出現鬆動,已遭環保相關團體批評。 有關德國2030年電動汽車減排與上路數量目標、電動車定義,尚待行政部門協調與釐清立場後,對外進行說明。

A: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2022年2月16日新聞公布,由於瑞士疫情趨緩,因此自2022年2月17日午夜起取消多項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其中包含取消商店、餐廳、大部分公共場所以及辦公室之戴口罩義務、取消公開活動及公共場所須出示疫苗證書義務、取消舉辦大型活動申請義務、取消所有私人活動限制以及取消居家辦公建議等。瑞士並自本年2月17日起取消所有入境管制措施,包含入境者須出示注射疫苗或陰性檢測證明,以及事先填寫入境申報表等。   瑞士聯邦政府將以下措施延長至本年3月底: 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需自主隔離五天以上,以及在大眾交通工具及醫療機構中(不含療養院)戴口罩義務。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新聞發布 日期:2022年2月16日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