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日期:111年2月10日 來源:澳洲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ABC News https://www.health.gov.a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2022/02/covid-19-vaccine-rollout-update-10-february-2022.pdf https://www.abc.net.au/news/2022-02-10/fully-covid-vaccinated-two-doses-atagi-advice/100821406 澳洲聯邦內閣會議於昨(10)日在徵詢澳大利亞免疫技術諮詢小組(ATAGI)建議後決議,決定取消「二劑完全疫苗接種」(Fully vaccinated) 之定義,將改以「最新的」疫苗接種狀態(up to date with vaccination status)。 原先澳洲稱16歲以上接種二劑兩劑疫苗者為完全疫苗接種者(fully vaccinated)。 自去(2021)年Omicron 變種病毒肆虐全澳,政府原宣布50歲以上於第二劑疫苗接種超過四個月以上者,即可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a booster shot),惟因Omicron病毒高傳染率,係於今年將第二劑與第三劑接種時間縮短,凡16歲以上無特殊原因者,於第二劑結束後3~6個月內可接受第三劑加強疫苗,若超過6個月未施打者,其疫苗接種記錄將視為「逾期未接種」(Overdue)。 聯邦衛生部長Greg Hunt表示,針對該年齡層和個人健康需求,已完成所有疫苗建議劑量者,即可被認定為「最新的」疫苗接種狀態。 為保護年長之勢族群,目前聯邦政府僅強制要求全國老年照護工作者(aged care workers)須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之規定,其餘規定由各州及領地政府自行決定。另第三劑疫苗規定尚不含括澳大利亞國際旅客之入境規定中。 全澳目前疫苗第1劑接種率高於95%、2劑為93.9%(16歲以上人口),第三劑疫苗接種人口(截至2/10日止)為9,554,451人,接種率約佔總人口數的37.2%。 另反疫苗人士持續連日多次集結澳洲首府坎培拉,遊街示威抗議,反對聯邦政府之疫苗政策。 首批300萬劑Novavax疫苗於2月8日運抵澳洲,此為澳洲批准之首支非病毒載體疫苗(protein-based vaccine ),澳洲共訂購5100萬劑。鑑於其為蛋白質次單位傳統技術製成,衛生部長Greg Hunt表示,對其他疫苗有禁忌或有過敏反應而迄今未接種疫苗民眾,Novavax將可提供額外選擇。將於2月21日起提供滿18歲以上民眾接種,但不能作為第3劑加強劑使用。
A:據 IHS Markit 最新報告,2022年首月顯示緬甸製造業惡化速度加快。企業面臨經常性停電、現金短缺、原材料短缺和政治不穩定,使緬甸生產力急速倒退、訂單積壓嚴重,並影響新的訂單。此外,緬幣貶值、原材料短缺和運輸成本上漲提高成本壓力,企業被迫抬高產品售價格以維持利潤。 緬甸1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從2021年12月的49.0略降至2022年1月的48.5,連續第 17 個月低於50。供應商因運輸條件艱難、原材料持續短缺和停電,導致交貨時間延長,原材料及成品的庫存同步大跌,緬甸製造業訂單積壓的嚴重情形已創新紀錄。企業的擴產的計畫雖使1月的勞工僱佣增加,然業主的觀感小跌至近3個月的低點,顯示疫情、政局不穩和通膨壓力,仍是影響預期產能的重擔。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木姐食米商品倉庫副主席Min Thein 表示,目前,緬方每日通過金三角(Kyinsankyawt)檢查站向中方運送140輛載貨物的卡車,其中100輛卡車裝載西瓜,40輛卡車裝載食米、碎米、豆類、橡膠、李子乾等食品。西瓜商每日都送西瓜,他們須負擔3萬人民幣左右的運費。由於西瓜容易腐爛,他們須花費高額的運輸成本,有些貿易商無法承受,因此,卡車的數量已減少。 為遏制COVID-19在邊境的傳播,中方禁止緬甸司機過境。只有緬甸貨物可透過中國的短途貨運服務,通過金三角邊境出口到中國。Min Thein副主席表示,由於中方卡車司機的短缺,短途卡車服務的價格大幅上漲到每輛卡車1,000萬緬幣,而此前,緬甸卡車被允許進入中國時,卡車運費僅為70-80萬緬幣。因此,緬甸食米及碎米的出口量從每天6萬袋驟降至1萬袋。 COVID-19疫情期間,中國關閉所有通往木姐邊境的檢查站。在所有的檢查站中,金三角已從2021年11月26日開始試運行,恢復交易活動。緬甸每天通過金三角向中國出口橡膠、各種豆類、李子乾、西瓜、甜瓜等食品。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21-22財年的小預算年度,從10月1日至1月28日,緬甸總出口逾48.64萬噸,價值3.91億美元的豆類。在本小預算年度期間的前4個月,緬甸通過海運貿易出口45.36萬噸,價值3.62億美元的豆類,而通過邊境貿易出口3.27萬噸,價值2,897.6萬美元的豆類。 據緬甸與印度2021年6月18日簽署的瞭解備忘錄,緬甸將連續5年(從2021-22財年到2025-26財年)向印度出口共計35萬噸豆類,包括25萬噸黑豆及10萬噸木豆。在國內種植的各種豆類中,緬甸主要出口黑豆、木豆及綠豆。黑豆及木豆主要銷往印度,綠豆主要銷往中國及部分歐盟國家。緬甸有逾1,100萬英畝的種植園,種植18種豆類。緬甸黑豆種植園每年的產量約為40萬噸,木豆每年生產約5萬噸。
A:英國Burma Campaign組織報導,世界第四大貨運公司—台灣長榮海運(Evergreen Marine)已通知Burma Campaign UK,將不再使用緬甸軍方擁有的仰光Hteedan港口碼頭。2020年5月,長榮公司因使用緬甸軍方擁有用的港口而被列入與緬甸軍方或侵犯人權行為有關的骯髒名單(Dirty List),現在則已從該名單已被刪除。先前丹麥Maersk亦在2020年10月決定停止使用仰光的軍資港口,長榮海運公司是一系列避免使用仰光軍資港口的航運公司中的最新一家。 緬甸軍方所屬大型企業集團在仰光擁有Hteedan港口碼頭、Ahlone國際港口碼頭,以及TMT港口3個港口。英國Burma Campaign組織的主管Mark Farmaner表示,非常歡迎長榮停止使用軍資港口的決定,有助減少軍方的收入來源,任何使用軍資港口的航運公司,都是在幫助資助緬甸軍方侵犯人權的行為。Burma Campaign UK將在2022年3月更新骯髒名單(Dirty List)時增加更多的航運公司。
A:紐西蘭政府於2月3日公佈將自2月底分階段重新開放邊境,未來完整接種疫苗旅客,不須入住強制隔離檢疫設施,僅須於入境時進行檢測,並進行居家自我隔離;未完整接種疫苗之高風險旅客則仍須強制入住隔離檢疫設施。 各階段詳細內容及時程如下: 1. 第一階段: 自本(111)年2月27日午夜起,開放來自澳大利亞的紐西蘭國民、其他符合現行入境要求人士免強制隔離入境 2. 第二階段:自3月13日午夜起,開放來自澳大利亞以外國家的紐西蘭國民、符合現行入境要求人士、及收入不低於紐國平均工資1.5倍的專業技術人員,並將重新開放打工度假簽證 3. 第三階段:自4月12日午夜起,開放對象包括目前在海外仍符合相關簽證要求的臨時簽證持有人、5000名來紐就讀第二學期的國際學生及收入未達紐國平均工資1.5倍的關鍵勞工 4. 第四階段:最遲將自111年7月起實施,開放包括澳大利亞和其他免簽證國家的旅客,並開放僱主工作簽證,同時將逐步取消專業技術和衛生工作人員的邊境管制 5. 第五階段:自10月起實施,對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完全開放邊境,所有簽證類別管理作業將完全恢復正常
A:哥倫比亞投資組合報(Portafolio)報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哥倫比亞2022年最新經濟研究報告」指出,哥國自2020年下半年起其民間消費持續強勁反彈,雖於2021年4月推動賦稅改革失敗,引發政經危機,重創社會秩序及經濟發展,惟整體樂團估計,哥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可達到9.5%,另預估哥國2022年、2023年經濟成長率與通貨膨脹率分別為5.5%、4.2%及3.1%、3%等,並建議可考量未來利用升息以控制通貨膨脹率之可行性。 該報告另指出,哥國政府已透過貨幣及財政政策降低民眾收入減少之衝擊,成功渡過新冠疫情危機。展望未來,建議仍需持續加強對哥國經濟弱勢民眾之保護,而中長期則宜強化生產效率及增加社會保護範圍,以利經濟穩健成長。
A:日期:111年2月2日 來源: 澳洲金融評論報 https://www.afr.com/companies/energy/bp-deal-gives-boost-to-nufarm-biofuel-sales-20220201-p59srx 總部位於澳洲墨爾本,全球最大農業化工集團-Nufarm 已與全球能源巨頭 BP 簽署了一份為期 10 年的生質燃油(Biofuels)生產銷售合約,Nufarm將生產此永續的航空生質燃油,將開拓另一個再生能源新興市場機會。 Nufarm 執行長Greg Hunt 表示,Nufarm 種子技術子公司 –Nuseed(位於北美) 已實現創新生產Carinata種子和油類業務,包括 Omega-3 油菜籽產品和其他相關生質燃油產品。據統計,Nuseed公司於 2021 年利潤收入約為 2.5 億澳元。預估 2030 年該公司利潤將成長達 15 億澳元,H執行長表示,對與BP共同合作藉由Carinata菜籽油提煉之生質燃油的前景相當看好,此合作案已帶動Nufarm 股價上漲 2.9% 至 4.58 澳元。 Nufarm與 BP 的合作係以BP於北美購買 Nuseed Carinata 菜籽油,進行加工生產永續的生質燃油(sustainable biofuels),最初試點先銷售到歐洲和北美市場。Carinata 是一種非食用菜籽作物,可作為生產低碳生質燃油之原料,未來將可取代石油成為航空燃料,並可減少碳排放,並去除大氣中的碳,且在其生長過程中可恢復土壤碳。Carinata並可在農民休耕時種植,改善土壤品質,同時為農民增加額外收入。 H執行長預估,再生能源(Bioenergy) 將在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中發揮重要作用。澳大利亞再生能源署(Australian Renewable Energy Agency)於去(2021)年11月發布的再生能源路線圖中並預測,到 2030 年,再生能源產業年產值預估可達 100 億澳元,並創造 26,200 個新的工作職缺。 BP 期望至2025年使用Carinata菜籽油之生物質能(Biomass)原料生產加工為生質柴油,並將其重新組合,未來可取代成為航空燃料,其產量可望於 2025 年倍增,到 2030 年時將比2019 年的產量增加四倍之多。 BP 貿易和航運執行副總裁 Carol Howle 強調,永續生質燃油將對航空運輸業於碳減排中佔有重要角色。渠並表示,透過與 Nuseed 合作,未來可讓具有挑戰性的航空運輸業達到脫碳目標。BP將持續支持航空再生能源及其他可永續發展之生質燃油的生產。 預估到 2050 年,生質燃油需求將從 2025 年的每年 79 億公升(Litres)躍升 50 倍以上,達到每年 4490 億升的需求。 Nufarm公司三年前已向加拿大公司-Agrisoma 購買 Carinata提煉技術,並成功試驗開發Carinata菜籽油多種產品特性,提煉出專有航空使用的生質燃油。而Nufarm與BP合作案為期一年協商, 終於簽訂10年再生能源開發合作案。H執行長並表,目前短期收益不大,但隨著後期產量的增加,收益將顯著倍增。 Nuseed公司將持續發展並擴大其現有栽種者及供應鏈合作夥伴,提供 BP 或其附屬公司來做使用。 BP 將依據 Nuseed合約提供財務支持,擴大供應Carinata 生質燃油所需之生產供應成本。 Nufarm亦表示,Nuseed 正於阿根廷增種大量Carinata,未來在本合作案支持下,計劃於南美和美國增加種植面積。Carinata 生質燃油的生產,未來將可協助解決全球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等問題。
A:日期:111年2月7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AFR) https://www.afr.com/companies/mining/imdex-warns-supply-chains-strung-like-a-piano-wire-20220207-p59udm 根據AFT報導,受疫情塞港缺工等因素影響,採礦業之鑽井平台及相關設備零組件等海運時間,已由20天至25天延遲增加至90天至95天(約四倍),影響技術服務供應商之營運成本,且增加產業供應鏈壓力。 澳洲政府雖宣布將於本年2月21重新開放邊境,力圖恢復疫前之正常生活。澳洲技術供應商 Imdex 執行長Paul House提醒,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缺工、缺料等干擾,將於未來兩年持續影響世界。為減輕交貨壓力或降低交易風險,因應產業供應鏈壓力,企業將持續增加庫存,此將額外增加20~30%之營運成本。西澳礦業服務公司Emeco呼應面臨相同之挑戰。 H執行長又稱,針對物流業建議拔除「軟木塞」(cork)俾利去除供應鏈阻礙事,渠認為不太可能。因為產業倘你清除積累於供應鏈中的存貨,需時約需九個月,並非立即可以辦到。未來人們須接受同時面對病毒、邊境開放及供應鏈轉變等新常態。 另報導指出,鑒於減碳趨勢下電池製造對於銅、鈷、鎳、鋰等金屬需求大於供給,短期大宗商品價格及利率等變化並重點,聚焦致力解決關鍵礦產供需缺口,即可確保本產業之長期成長。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多家媒體報導,世界第四大車商Stellantis將擴大投資電動車等相關業務,並與義大利政府達成投資協議,計劃改建位於Termoli之傳統汽車引擎廠,並將成為專責電動車用電池製造之超級工廠(gigafactory),預計投資超過25億歐元。 Stellantis執行長Carlos Tavares表示,預估至2025年在汽車電動化及軟體之投資將達300億歐元,位於Termoli的工廠係繼德國Kaiserslautern及法國Douvrin兩大廠後,為該公司在歐洲第三大超級工廠,預計年產能可達24 Gwh。 此項投資案義大利政府將投入約3.7億歐元,藉由支持舊廠改造,保障原有2,400名員工之工作機會,對義大利政府而言,亦為如何協助企業轉型的重要試金石。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除正在研擬選購電動車環保獎勵措施外,鑑於義大利傳統產業如動力總成(powertrain)類之業者約900餘家,將影響73,000份工作機會,為協助企業轉型,以減少對家庭民生之大幅衝擊,目前亦正討論包括研發合約、創新協議、短期創新經理(temporary innovation manager)、《新制中小企業購置生產設備補助方案》(Nuova Sabatini)、技術移轉措施、國家創新基金、《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PNRR)研究基金及《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mportant Projects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下,如氫能與電機等九大類之相關措施。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Teleborsa 2022年2月9日報導,全球通訊基礎建設供應商BAI Communications宣布投資義大利,業務重點將包括佈設5G小型基地台(5G small cell)及密集建構私部門網路設施,提供適合醫療、製造及教育等產業之專用網路環境使用,以及適用於政府部門之直接連接儲存(DAS)。 據義大利業務負責人Luca Luciani表示,第一年計畫除將鋪設包括醫院、大學、購物中心等50個據點外,亦預計在主要大城市裝設1,000組微型天線,中長期計畫為預計在5至6年間分別再擴展至500個據點及25,000組微型天線,投資金額約3億歐元。此外,由於義大利製造業多位於網路不便之區域,因此工業區將為關鍵開發目標,並將積極爭取工業區之5G基礎建設。 BAI Communications係由加拿大退休基金投資公司所擁有,業務遍及美國、澳洲、加拿大及香港,此次進入義大利,係為在英國及愛爾蘭以外,再次拓展歐洲業務。
A:根據美媒本(10)日報導,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及鎧俠(Kioxia)兩間快閃記憶體公司表示因受日本工廠原物料汙染影響停產,其中3D NAND快閃記憶體受主要影響,威騰電子預估可能造成至少6.5EB的快閃記憶體短缺。 TrendForce研究公司指出2021年第三季威騰電子及鎧俠的NAND快閃記憶體產量占市場約32.5%,預測停產將影響兩間公司本年第一季預期產量13%,且第二季價格可能上漲5%至10%。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中央銀行(CBJ)總裁Adel Sharkas與約旦企業家協會(Jordanian Businessmen Association, JBA)於本(111)年2月8日就私營企業關注之問題進行討論,以提供足夠融資,提升企業競爭力。 S總裁表示,約旦外匯儲備已達180億美元,此為約幣強勢跡象。約旦的金融體系在過去兩年中獲得大幅發展,電子支付達到140億約幣之水準。CBJ一直在努力將利率降至3.5%,取得具有競爭優勢多樣性的融資來源,以助於降低利率,加強約旦企業對鄰國之競爭力。 約旦企業家協會主席Hamdi Al Tabba’a指出,改善公共與私營企業之間合作的重要性,對CBJ在制定有助於維持約幣匯率的貨幣政策方面之作為係正確方向。然而,目前取得營運資金之利率仍高,在私營企業因疫情影響導致的經濟衰退,如無法獲得融資,將抑制投資及商業發展,並對未來預期之升息表示擔憂。
A: 據約旦時報報導,安曼商業總會(Amman Chamber of Commerce, ACC)於本(111)年2月8日表示,1月份簽發之原產地證書數量與2021年同月相較增加16.3%。 安曼商業總會續表示,該會在1月份簽發1,681份原產地證書,而2021年同月為1,445份證書。大部分出口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共283份證書,其次是沙烏地阿拉伯214份、伊拉克83份、埃及77份及美國15份。 安曼商業總會指出,在價值方面,埃及以1,000萬約幣位居榜首,其次分別為伊拉克900萬約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00萬約幣、沙烏地阿拉伯400萬約幣及美國200萬約幣。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1)年2月12日新增14,048例,截至12日晚,累計確診1,450,810例,死亡13,477例,PCR檢測確診率為26.86%。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去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898,400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4,633,788人接受第一劑疫苗,4,298,869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總理Bisher Al-Khasawneh指出,約旦政府將在未來數周內逐步宣布終止與疫情有關之管制措施,包括減少日常檢查次數,進入與疫情共存的階段,不對任何部門,特別是旅遊業採取限制性措施。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中央銀行(SAMA)最新調查報導,在國內需求回升及國際通膨增加的情況下,該行預估沙烏地本(2022)年第1季通膨將較去(2021)年第4季略微上升。 另SAMA引用世界銀行(World Bank)所做國際物價指數調查指出,因各國需求持續自疫情穩定復甦,預估本年能源價格將上漲0.5%、肥料價格上漲4.8%,惟農產品及食品價格則將分別下降3%及3.5%。
A:據媒體報導,為確保糧食供給及安全,同時提升整體食品供應鏈、在地農業及對外貿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阿布達比將建立佔地3.3平方公里之大型食品批發中心,地點位於鄰近哈里發港(Khalifa Port)之哈里發工業區(Khalifa Industrial Zone Abu Dhabi, KIZAD)。 據悉,該中心係由阿布達比港務局(Abu Dhabi Ports)、UAE 綜合事業集團Ghassan Aboud Group、巴黎食品集團Rungis合作建立,將開放國內外食品買主賣家、食品物流公司、食品配送公司進駐,成為全方位之全球最大食品交易平台。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GASTAT)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去(2021)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IPI)較前(2020)年同期成長11.2%,係連續第8個月成長,且係去年6月以來最高、過去3年內次高。 上述數據顯示,沙烏地IPI成長主因為礦業產出年增11.6%,其中以石油產出為最大宗,產量達每日1,000萬桶水準,另製造業產出年增9.7%、電力及天然氣供給年增12%。
A:據媒體引用市場分析公司IHS Markit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報導,受COVID-19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影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本(2022)年1月非石油經濟成長趨緩,PMI自去(2021)年12月的55.3降至52.6,係過去4個月內首次下降。 上述調查亦顯示,杜拜去年第4季非石油經濟成長係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最佳,本年第1季雖趨緩,企業界仍看好本年全年經濟發展,產出、新訂單、就業仍將持續增加。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GASTAT)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推動多元化經濟發展,非石油產業持續成長,帶動整體經濟自疫情復甦,去(2021)年實質GDP成長3.3%,優於前(2020)年的-4.2%,另去年第4季單季實質GDP年增6.8%。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去年非石油產業較前年成長6.6%、政府服務事業成長1.5%、石油產業則成長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