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21年柬埔寨航空貨運量年增28%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2022年2月1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民航局國務秘書處頃表示,2021年柬埔寨航空貨運量達5.5萬公噸,年增28%。航空貨運量成長意味柬埔寨空運業正在復甦,由於水路與陸路運輸貨物成本上漲,許多投資商選擇空運以求高效。目前僅金邊國際機場有航空貨運服務,未來西哈努克省也將建立倉庫存貨與開設航空貨運服務。   據柬埔寨物流協會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航空運輸業斷崖式下滑超過90%。但2021年柬國政府全面展開疫苗接種運動並重新開放國門之後,柬埔寨航空運輸業才開始逐漸恢復運轉。儘管柬國航空貨運量增長緩慢,在柬國政府持續有效控制疫情下,未來陸路和水路運輸的復甦將快速臨到。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佈之瑞士2022年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查報告,與2021年12月份相比較,價格指數微幅上漲0.2%,為101.7點(該局以2020年12月為基數=100);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則上漲1.6%。 與上月相比,物價指數在天然瓦斯、旅館住宿及二手汽車等價格均呈現上漲情形,在私人交通工具、服飾及鞋類產品價格則下跌。   該報告中另指出,與2021年12月份相比,2022年1月份上漲最多的項目為: 餐廳與旅館類(+2.3%)、住宅及能源類(+1%)、酒精類飲料及菸草類(+0.5%)、休閒文化類(+0.1%)及其他雜物類產品(+0.1%)。價格下跌的主要項目為: 服飾類及鞋類(-7.5%)、新聞傳播類(-0.3%)、家用產品及家庭用器具雜務類(-0.2%)及食品和不含酒精飲料類產品(-0.1%)。另外,健康保養類產品、交通類及教育類用品則價格維持不變。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2年2月11日

A:資料來源:越南外交部網站2022年02月1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外交部裴青山(Bui Thanh Son)部長應南韓外交部鄭義容(Chung Eui-yong)部長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柯曼(Mathias Cormann)秘書長之正式邀請,頃於2022年2月9日至11日率團前往南韓進行訪問及出席OECD東南亞區域項目部長級(SEARP)會議。 裴部長此次訪問南韓有幾個“首次”,包括越南外交部長5年來首次訪韓、裴部長被任命為越南外長後首次訪韓,以及2國建交30周年之(1992-2022)越南高級代表團首次訪韓。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 累計2021年,越南與南韓雙邊貿易達781億美元,年增18.3%。2021年,南韓係越南第2大投資國,投資金額高達74億美元,年激增85%。南韓承諾援助越南15億美元,續居越南第2大政府發展援助(ODA)捐助國。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越南約有24萬人民在南韓就業及生活,反之南韓亦有20萬人民在越南就業及生活。 此次裴部長前往南韓訪問,將有效推動2國關係發展,促進2國將關係架構提升至「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之共同方向。此次訪問期間,裴部長另將與在南韓越南僑民代表會面,祝賀春節、探訪及鼓勵海外越南同胞。 另裴部長出席在南韓舉辦之東南亞區域項目部長級(SEARP)會議,越南與澳洲將擔任2022年至2025年期間之共同主席;越南並擔任2020年至2023年間東協與南韓之協調國,顯示越南推動東協與南韓關係已取得實質有效之進展。 裴部長強調,越南高度重視並期盼與南韓關係更加緊密。渠建議雙方繼續推進現有外交、國防安全合作機制;提升經貿投資合作品質,力爭至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1,000億美元,至2030年達1,500億美元;期盼南韓企業擴增對越南之投資,尤其是在高科技、再生能源及數位轉型等先進領域;同時,加強技術移轉,在越南建立研發中心;建議南韓政府繼續考慮針對越南大型基礎建設計畫案、應對氣候變遷能力計畫案,以及深化勞動、旅遊、教育、人文等合作領域提供大額貸款及優惠條件。 南韓外交部長鄭義容強調,南韓向視越南為重要之合作夥伴。建交30年來取得之重要成就,為2國關係今後發展開闢良好前景並奠定堅實基礎。鄭部長就2國政治外交、國防安全、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合作提出具體建議,並表示該部將繼續與越南外交部及有關部門密切合作,繼續為精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作出具體貢獻

A:根據美媒本(2)月10日報導,Space X公司創辦人馬斯克表示近期將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德州南方基地環境評估核准,朝巨型火箭Starship發射至太空計畫邁向下一步。Space X期望透過Starship降低成本、快速且重複使用進入太空軌道,預計2至3年內以每趟成本低於1000萬美元飛行,Starship規劃可搭載100名太空人或100頓貨物運送至月球等任務,另可一次性將數百顆衛星發送至太空。 FAA近期針對Space X公司火箭計畫審查公共安全性、發射基地設施附近的環境影響及其他因素,NASA於2021年4月核准Space X約29億美元合約,欲透過Starship將太空人運送至月球表面。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2月9日報導,根據西班牙社會保險局(Seguridad Social)統計,西國建築業約有130萬名勞工,其中37萬名為自營業者(autónomos)及34萬名勞工之勞動合約為短期合約。由於西班牙新勞工改革法將取消工程與服務之短期合約(contrato por obra y servicio),約80%之建築業短期合約勞工將可獲得長期合約之保障,即28萬名勞工將成為固定合約(fijos)勞工,將使西班牙短期合約勞工占總就業勞工之比率自25%降至23%。依據西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servicios públicos de empleo)統計,西國勞工改革法將影響80萬名勞工,惟該法之施行將提供業者緩衝過渡期至2022年3月31日,於此期間內,勞工與雇主仍可簽署6個月內有效之短期合約。 在西班牙建築業中,每10份工作合約中即有7份係短期合約。前述勞工新法並非廢止短期合約,而係將新簽署之建築工程合約視為固定合約(el fijo de obra de la construcción),待固定合約到期,勞工可獲得25.5日遣散費,且固定合約勞工到期後,倘未來再度獲聘,則可累計工作年資,而其他勞工之遣散費則為每工作滿1年可領取20日,爰支持此項勞工改革者表示,與既有合約相較,新改革勞工法合約提供更佳勞工福利。 目前西班牙之經濟活動需求更多勞動力,勞工傾向採取新改革合約模式,除可累計工作年資外,亦可於領取失業補助金後隨時返回工作崗位,企業亦傾向採用新勞工法規,以避免於每次工程結束時,即須進行裁員(ERE)。同時勞工工會亦贊成此項改革。 長期以來法國建築業勞工已採固定合約方式,並歸類為長期工作合約,前述合約方式近來亦適用於其他產業。西班牙新勞工法所採行之工程類固定合約,即係參考法國之模式。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2022年2月11日新聞報導,瑞士EMS特殊化工集團2021年營業額約為22.5億瑞士法郎,較上年成長25.1%。EBIT利潤為6.4億瑞士法郎,成長24.3%。淨利潤為5.53億瑞士法郎,成長25.8%   EMS特殊化工集團預測其2022年經濟景氣情況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因此預測其2022年之營業額及EBIT利潤應小幅成長。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2月11日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2月10日報導,儘管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 CEOE)與西班牙中小企業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la Pequeña y Mediana Empresa,Cepyme)反對,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Ministerio de Trabajo y Economía Social)仍與西班牙勞動者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及西班牙勞工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UGT)達成協議,每月最低基本薪資(salario mímino interprofesional, SMI)調增35歐元,增幅為3.6%,爰2022年每月最低基本薪資為1,000歐元,業者每年須支付14個月薪資,且須追溯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該項調薪措施將影響200萬名勞工,其中以青年與家庭雇工,以及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較大之產業勞工,如農業、旅宿餐飲業及商業等為主。前述勞工多受僱於中小企業及自營業者(autónomos),而其雇主除須承擔增加之薪資外,亦須面對目前原物料價格上漲、材料短缺及疫情造成之額外成本等問題。 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部長Yoland Díaz與西國工會代表均稱,最低基本薪資調漲將使簽署短期合約之青年與婦女受益,並使西國擺脫低工資之社會模式,且不會影響就業市場。惟西國企業代表指出,西國政府於2019年調漲最低基本薪資22.3%,依據西國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於調薪一年半後評估結果顯示,該項調薪政策導致實際就業人數減少9萬8,000人次,就業機會減少約18萬個,即最低基本薪資每調漲1%,使就業機會約減少0.3%至0.5%。 西國政府另承諾於2023年繼續調漲最低基本薪資至平均薪資60%之目標,預計將調漲至1011歐元至1,049歐元之間。

A:綜整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本(2022)年2月4日及7日報導,西班牙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 SG)於2021年10月至12月公布之財務報表指出,由於原物料、運費等各項費用成本高漲,該公司營業額為18億2,900萬歐元,營業衰退20.3%,虧損4億300萬歐元。  西班牙商歌美颯於2017年4月為德國西門子所併購,後更名為西門子歌美颯,仍為西班牙上市公司。經併購後,該公司為節省成本,已關閉位於西國之3間工廠,並進行裁員。迄2022年1月1日,西門子歌美颯累計虧損逾10億歐元。該公司目前執行長Andreas Nauen將於本年3月1日離任,續由德國總公司指派之Jochen Eickholt接任。 西門子歌美颯表示,公司營運績效不如預期之主因係5.X.系列風力渦輪機研發計畫延後,導致成本增加。另由於全球運費及鋼材等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該公司2億8,900萬歐元之陸上風力發電機計畫,惟該計畫已與顧客簽定長期合約,使前述因素造成之成本上漲無法反應至商品售價,造成公司重大虧損。 新任執行長Jochen Eickholt將於該公司新簽定之合約納入依據原物料及海運價格變動調漲商品售價之條款,另倘因天候惡劣等因素之影響,該公司亦將延長風力渦輪機之交貨時間。該公司於2019年冬季由於挪威天候惡劣,導致道路封閉而無法運送渦輪機,使該項風力發電計畫延遲,導致公司須賠償1億5,000萬歐元。 以中長程而言,西門子歌美颯將以新一代7.6GW及6.7GW海上渦輪機為銷售主力,2022年將於全球開始導入89GW離岸風力渦輪機。該公司另預期由於全球風力渦輪機安裝數量增加,將增加維修及數位監控服務需求,爰維修服務將成為該公司重要獲利來源。新執行長Eickholt規劃維修服務收入將可達173億2,200萬歐元。 西門子歌美颯新一代5.X.風力渦輪機目前已上市,並於西班牙簽定首張銷售合約,其單位發電功率為5.8MW,係現有陸上風力發電之最大功率。據悉西門子歌美颯將推出SG5.8-155及SG5.8-170型號,前述2型號各將增加發電20%及32%。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2年2月9日報導,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 OECD各國2021年失業情形與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前相較,表現仍差。OECD各國2020年2月失業率為5.3%,至2021年12月失業人數為3,610萬人,與疫情前相較增加50萬人,失業率為5.4%,惡化0.1%。 西班牙2020年2月失業率為13.8%,至2021年12月為13%,失業人數減少14萬人,失業率改善0.8%,係繼希臘、土耳其、立陶宛及澳洲之後,失業情形改善幅度較佳國家之一。儘管西班牙失業情形略有改善,西班牙仍為2021年12月OECD各國失業率最高者,僅哥倫比亞之12.6%及希臘之12.7%與其水準相近。 2021年12月OECD各國平均青年失業方率為11.5%,西班牙為30.6%,而日本則大幅改善,為5.2%。2020年2月歐元區一般失業率為7.4%,至2021年12月則為7%,同期青年失業率則為14.9%,改善0.5%。 歐洲地區以外之OECD各國而言,2021年12月澳洲失業率為4.2%、哥倫比亞為12.6%,而美國則為3.9%,失業情形均有改善;惟韓國失業率增加至3.8%,墨西哥亦增加至3.9%。 以性別分析OECD各國失業率,由於女性從事之產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爰失業率亦較受影響。2021年12月OECD各國平均女性失業率為5.6%,所屬國家女性失業率較高者依序為希臘之16.6%、哥倫比亞之16.4%及西班牙之14.7%。 以西班牙就業市場而言,2021年12月增加之就業機會多屬長期合約,增加42萬5,000人次,短期合約則增加30萬7,700人次。倘以勞工屬性而言,2021年12月西班牙自營業者就業機會與2019年相較增加10萬5,800人次,增加3.4%。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屬國家於2020年2月及2021年12月之失業率及就業市場改變如下︰ 1.希臘失業率分別為16%及12.7%,改善3.3%。 2.土耳其失業率分別為12.8%及11.2%,改善1.6%。 3.立陶宛失業率分別為6.7%及5.6%,改善1.1%。 4.澳洲失業率分別為5.1%及4.2%,改善0.9%。 5.西班牙失業率分別為13.8%及13%,改善0.8%。 6.盧森堡失業率分別為5.7%及5.0%,改善0.7%。 7.葡萄牙失業率分別為6.6%及5.9%,改善0.7%。 8.義大利失業率分別為9.6%及9%,改善0.6%。 9.智利失業率分別為8.2%及7.8%,改善0.4%。 10.法國失業率分別為7.7%及7.4%,改善0.3%。 11.德國失業率分別為3.5%及3.2%,改善0.3%。 12.荷蘭失業率分別為4.0%及3.8%,改善0.2%。 13.波蘭失業率分別為3.0%及2.9%,改善0.1%。 14.冰島失業率分別為5.0%及4.9%,改善0.1%。 15.OECD整體失業率分別為5.3%及5.4%,惡化0.1%。

A:西班牙Europa Press新聞網2022年1月25日報導,根據諮詢機構TRANSACTIONAL TRACK RECORD(TTR)最新公布資料顯示, 2021年西班牙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縮寫 M&A)市場交易額達1,227億3,900萬歐元,交易筆數達2,936筆,較上一年僅微幅增加0.95%。僅就2018年第4季分析,西班牙併購市場交易為49筆,總金額達268億8,078歐元。 就投資目的地而言,2021年西班牙企業在境外併購交易以葡萄牙(總計49筆)與美國(46筆)最主要投資國家;若以交易金額分析,美國為西班牙投資者最重視的市場,總交易金額達80億900萬歐元。反之,在西班牙境內投資之海外企業以美國(222筆)與英國(171筆)為主;若以交易金額分析,美國仍第一大投資國,總金額達268億8,078萬歐元。 2021年重要交易包括MásMóvil Ibercom以19億6,510萬歐元百分之百收購電信同業Euskaltel。而2021年私人股權投資部分共有305筆,較上一年增長41.20%,總金額達367億9,900萬歐元,亦成長28.07%。另創業投資市場交易計724筆,計89億1,600萬歐元,亦分別成長27.02%及6.67%。 以交易數量而言,西班牙2021年第一大併購市場法律顧問為Garrigues España,總計為181筆交易提供諮詢,總金額達266億1,814萬歐元;其次為Cuatrecasas España,計167筆交易及223億1,341萬歐元。此外,2021年第一大併購市場金融顧問為Arcano Partners,計25筆交易;若以金額而言,摩根大通國際控股(JP Morgan Chase International Holdings)則以交易金額157億9,980萬歐元位居第一位。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2月8日報導,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Ministerio de Trabajo y Economía Social)規劃於2022年將最低基本薪資(Salario Mímino Interprofesional, SMI) 增加35歐元,自每月965歐元調至1,000歐元,業者每年支付員工14個月薪資,並將追溯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該部Yolanda Díaz部長表示,此一調薪計畫將使西國200萬名勞工受益。 西班牙政府於2021年9月已將2021年之最低基本薪資自950歐元調漲至965歐元,並計劃於2023年調升至1,049歐元,達成政府承諾於2023年將最低基本薪資調升至平均薪資60%之目標,以符合歐盟建議之調薪幅度。 西班牙勞工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UGT)支持最低基本薪資調漲至1,000歐元之提案,惟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 CEOE)、西班牙中小企業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la Pequeña y Mediana Empresa,Cepyme)均持反對意見,另並表示倘最低基本薪資調漲至1,000歐元,則眾多西國中小企業及自營業者之勞工除增加薪資費用之外,須加計社保費支出,則業者每年每名勞工須增加600歐元支出,且過去3年來西國最低基本薪資已調漲30%,加上許多企業尚未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經濟危機完全復甦,目前仍有償債問題。 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將於2022年2月9日與西班牙勞動者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西班牙勞工聯盟(UGT)等工會組織及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EOE)、西班牙中小企業聯盟(Cepyme)等召開會議,持續協商前述調薪方案。 西班牙每月最低基本薪資自2008年之570.6歐元每年逐步微幅調升,2017年自655.2歐元增加至735.9歐元,增加8%,2019年則自735.9歐元增加至900歐元,大幅增加22.3%,2020增加至950歐元,2021年續調漲至965歐元,爰西國員工每月基本薪資自2008年至2021年調漲幅度達69%。 2021年西國最低基本薪資為965歐元,位居歐盟第7位。歐盟各國最低基本薪資依序為盧森堡之1,934.53歐元,愛爾蘭之1,521歐元,荷蘭之1,478.57歐元,比利時之1,421.34歐元,德國之1,389.43歐元及法國之1,374.10歐元等。另丹麥、芬蘭、瑞典、義大利、奧地利及塞普勒斯等因無最低基本薪資規定,爰未列入前揭統計排名。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2年2月7日報導,為減少溫室效應及達成減碳目標,歐盟規範2004年交通運輸部門運用再生能源之比率為1.6%,於2020年則增加至10.2%。歐盟規範再生能源包括液體生物燃料、生物元及運用太陽能、風力及水利生產之綠電。歐洲統計局(Eurostat)頃公布資料指出,歐盟各國交通運輸部門運用再生能源之比率平均為10.22%,歐元區為9.95%。該報告另亦顯示,2020年歐洲各國交通運輸減碳速度不盡相同︰北歐各國位居名列前茅,東歐各國表現低於歐盟平均之10.22%,而西班牙則為9.53%。 歐盟27個成員國之中,瑞典交通運輸大量運用生物燃料,爰再生能源使用比率為31.85%,其他依序為挪威為28.69%、芬蘭為13.44%、荷蘭為12.63%、盧森堡為12.58%、愛沙尼亞為12.17%、冰島11.96%、匈牙利為11.57%、比利時為11.04%、斯洛伐尼亞為10.91%、義大利為10.74%、馬爾他為10.59%、奧地利為10.28,愛爾蘭為10.19%及西班牙為9.53%。希臘及立陶宛表現較差,分別為5.3%及5.5%。 在近年西班牙交通運輸運用再生能源比率方面,2011年為0.77%、2015年為1.09%、2016年為5.17%、2019年為7.61%,2020年則為9.53%。儘管西國2020年未達到歐盟目標,與疫情前2019年相較,成長近2%。西班牙生態轉型及人口挑戰部(Miteco)指出,2020年西國交通運輸運用再生能源比率可達到9.53%之水準,主要係疫情使交通運輸需求減少及公路運輸使用生物燃料。 除法國及芬蘭外,歐盟各成員國於2020年均加速運用再生能源於交通運輸上。與2019年相較,歐盟各國運用在生能源比率成長較高者尚包括愛沙尼亞、盧森堡、比利時及賽普勒斯。倘另加總電力及工業消費等整體產業運用再生能源,則2020年歐盟運用再生能源比例之目標為20%。由於疫情使能源需求減少及再生能源生產供給增加,西班牙整體再生能源比率為21.2%。法國再生能源使用比率為19.1%,為歐盟各國惟一未達目標之國家。

A: 依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與世界經濟論壇(WEF)本(2022)年2月10日聯合發布的「2022年製造業轉型洞察報告」,全球製造業者正加快數位化進程,邁向工業4.0,其中以半導體業的轉型成熟度最高,其次為電子業和製藥業,而物流業的成熟度也有所提升。 該報告蒐集全球30個國家的近600家製造業資料,概述各行業的工業轉型現狀,並採用「智慧工業指數」(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簡稱SIRI),作為評估工業4.0轉型的國際標準架構,協助企業進行工業轉型。SIRI排名越高,代表該產業的工業轉型成熟度更高、更全面。 前揭報告指出,儘管半導體、電子和製藥業的成熟度名列前茅,但仍無法避免價值鏈中斷、全球晶片短缺和工業去碳化等挑戰。如果這些領先產業能持續走在創新前端,積極採納新概念及科技,並勇於面對挑戰,轉型尋找新契機,將可能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 此外,相同產業但不同企業也存在著差異,例如食品和飲料業的SIRI成熟度雖低,但各業者之間的差異較大。政府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傾向於「全面」支援製造商的數位化進程,例如,政府為採用新的自動化設備的企業提供補貼,但此類干預措施帶來的影響和效果有限。因此,該報告建議採取更具選擇性的方法,以有效地支援企業轉型。 過去兩年多來,星國許多製造商為因應新冠疫情,已邁出數位化的第一步,對於數位化發展較成熟的企業,應整合其數位化的流程和系統;而一般的製造業者則須將現有流程數位化。該報告建議製造商應重視更新和擴大其數位化及勞動力再培訓策略。企業除了關注與生產力和品質相關的關鍵績效指標(KPI),還須注重企業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A: 依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最新發布的報告,亞太地區貿易活動強勢回溫,去(2021)年亞太區內貿易額(intraregional trade)上升31.2%至7.1兆美元(9.5兆星幣),與2020年之萎縮3.1%形成強烈反差。 前揭報告指出,雖然新冠疫情仍未消失,但亞太地區內各經濟體間的貿易額穩定成長,亞太區內貿易額占亞太經濟體全球貿易總額的58.5%,高於2019年的57.5%,為1990年以來最高,也高於北美州的區內貿易占比(39.3%),但低於歐洲和英國的63.8%。因中國很早就放寬行動限制,所以區內貿易額在疫情期間仍持續上升,帶動區內貿易活動。倘將中國移除,亞太的區內貿易額占比將降為38.2%。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等自由貿易協定有助於進一步促進區域貿易和經濟融合,為疫情後復甦鋪路。要維持穩健的復甦步伐,各國須在多項政策上密切合作,如管控並擺脫疫情,制定與經濟和邊境重開的醫療和安全措施,加強區域醫療保障和供應鏈,以及緩解氣候變遷風險,將能提高區域對未來動盪的抵抗能力。 此外,流入亞太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在2020年小幅下滑1.3%,全球則銳減34.7% ,顯示亞太區仍對外國直接投資保有吸引力。然而,受到疫情重創的旅遊業仍然萎靡不振,2020年到亞太區的國際旅客較2015年至2019年的平均數減少82.8%。

A:中亞五國   中亞即亞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裏海,東到中國新疆,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羅斯的廣大區域。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等5國。 該地區國家主要出口品項包括棉花、農產品、紡織品及食品等;主要進口品項則包括機械設備、化學品、石油、食品等。中亞五國蘊藏大量礦產資源,能源業對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主要貿易夥伴為亞洲與歐洲。    巴爾幹半島國家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為歐、亞聯繫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半島三面被水環繞,西鄰亞德里亞海、南面地中海及馬爾馬拉海、東鄰黑海。  巴爾幹半島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希臘、北馬其頓、蒙特內哥羅、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等國。  該地區國家主要出口品項包括石油及相關製品、電力、礦油、銅、醫藥機械、運輸設備、原材料以及紡織品及鞋類等雜項製成品;主要進口品項則包括積體電路、汽車及零組件、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原材料、化學品及燃料、銅礦石、醫藥用品、運輸設備等。貿易夥伴仍以鄰近歐洲國家為主,部分國家仍亟須進一步發展基礎建設及經濟轉型,以及疫情過後須加速經濟復甦,因而更加重視與歐盟政策之配合與調整。

A:根據美媒報導,美國康乃迪克州州長宣布2月28日起解除全州口罩令,根據該州截至本月9日新冠疫情數據,近期住院率大幅下降僅552住院患者,州長另表示若疫情再次升溫,口罩令可能再度重啟。 美國許多民主黨執政的州政府陸續宣布解除口罩令,紐約州11日取消全州口罩令,惟學校及紐約市仍持續執行口罩令;紐澤西州廢除校園口罩令;加州宣布15日起已接種新冠疫苗者於室內可無須配戴口罩;德拉瓦州及奧勒岡州亦表示將取消口罩令。

A:出處:NL Times, 2022/02/1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2022年1月份通膨創40年來新高達6.4%   荷蘭時報NL Times 報導,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CBS)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 月份通膨率上揚達 6.4%,創40多年來新高,主因是食品和能源價格調漲,2021年12 月通膨率亦創新高達 5.7%。   CBS指出,本年1月份天然氣和電費比去年同期調漲近 90%,2021年 12 月調漲則 75%,能源費調漲導致通膨上揚超過 3 個百分點。   CBS表示,政府已採取減少能源費增加的措施,例如調高能源費的賦稅抵免及調降電費稅率,惟儘管如此,能源價格的年度漲幅仍偏高。   本年1 月份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揚 4.3%,高於上月之 2.6%,幾乎所有類型食品售價漲幅均高於上月,其中以麵包和奶酪漲幅最高,反之,服裝和鞋子售價下降則有助通膨下降。   以歐洲統一方式 (HICP) 計算,荷蘭本年 1 月份通膨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揚 7.6%,高於歐元區平均通膨率5.1%。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表示,吉打州橡膠城(KRC)計畫具潛力吸引100億馬幣(23.92億美元)投資額,至2025年可創造15,000個就業機會。儘管北部走廊經濟特區(NCER)策略項目剛啟動,但迄今已吸引 40 億馬幣(約9.57億美元)的承諾投資額,創造約7,000個就業機會,其中日本三井物產公司(Mitsui & Co.)與宏生聯合公司(Hong Seng Consolidated Bhd)間的30 億馬幣(約7.18億美元)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投資額。前述合作計畫可透過三井在該產業的專業知識加強製造丁腈乳膠(nitrile butadiene latex)的原材料供應鏈。這項投資不僅將創造 1,600個就業機會,亦有助於減少對進口丁腈乳膠的依賴。   吉打州橡膠城係北部走廊執行局(NCIA)與吉打州政府合作實施的各種改變遊戲規則的計畫之一,旨在將吉打州轉變為先進州,從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並成為馬國橡膠產業發展的領導者,以及高附加價值橡膠產業的全球樞紐。   該橡膠城位於馬國與泰國邊境「橡膠帶」地區的策略位置,將促進兩國加強區域合作和一體化,並成為銜接該地區主要橡膠生產商的驅動力。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成長三角平台。   前述橡膠城計畫總占地面積1,244英畝,其中第一期工程占496英畝,第2期工程占748英畝,而北馬經濟走廊執行機構(NCIA)開發硬體項目依據時間表刻正如期進行。在經濟策劃單位(EPU)及首相署的支持下,馬國中央政府已批准撥款4.18億馬幣(約1億美元)用於第一期工程計畫,並已完成,第2期工程將於2023年進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2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0年同期成長5.8% (其中製造業成長8.4%,電力成長3.7%,礦業萎縮2.5%),較市場預期之成長6.8%為差。製造業產能增加之領域包括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18.2%,食品、飲料及菸草成長10.3%以及非金屬礦物產品、基本金屬暨金屬鑄造產品成長5.3%。   2021年12月份之工業生產指數較11月份成長3%;其中礦業指數成長6.8%,製造業指數成長2.9%,電力指數則下跌0.8%。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製造業與電力指數分別上漲,使馬國2021年12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成長5.8%。另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成長9.6%,而依賴國內市場的製造業則成長5.7%。隨著馬國政府允許更多經濟活動在國家復甦計畫重新開放,預期2022年1月生產活動將持續升溫。   馬國2021年工業生產指數較2020年成長7.4%,其中製造業指數成長9.5%,電力指數成長2.3%,礦業指數則成長1.5%。     另一方面,馬國2021年12月製造業銷售額成長15.5%至1,439億馬幣(約343.97億美元);主要成長動力來自石油、化學、橡膠及塑膠(成長19.9%)、食品飲料暨菸草產品(19%)及電子與電機產品(18.4%)。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頃主持國家可負擔房屋理事會(MPMMN)會議後表示,隨著屬於主要建材的鋼鐵價格近期不斷飆漲,並引起國內房價亦將水漲船高的擔憂後,該理事會一致建議,倘查實鋼鐵價格暴漲係因進口許可證引起,馬國政府計劃全面開放鋼鐵進口。   馬國業界目前對鋼鐵等建材價格成本日益上漲,以及營造業普遍存在「壟斷集團」(Cartel)的情況感到憂慮。有鑑於此,馬國房屋暨地方政府部和馬國房地產開發商公會(REHDA)已被指示負責解決這些問題。倘該問題是因進口許可證造成,前述會議建議全面開放鋼鐵進口。   先前馬國營造業者於去(2021)年就已反映,由於面對原料短缺及運輸費高漲等因素,五金建材價格在新冠疫情期間紛紛調漲,以致營造商面對成本飆漲及資金短缺等問題。   自2020年10月以來,低碳鋼產品價格飆升了41%,鋼沙的價格亦上漲了20%。建材飆漲直接對經商成本造成影響,包括導致興建成本增加了13%至20%。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