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2022年2月14日報導,奧地利環保部日前公布將於未來3年內,分階段實施全國一致性垃圾回收規定(按,目前各邦規定不盡相同)。另,重申寶特瓶與鋁罐容器押瓶費及回收規定。前揭規定與實施時間摘要如下: 一、 自2023年起,所有塑膠垃圾必須放進黃色塑膠袋,由垃圾車回收或投擲社區黃色垃圾收集箱。 二、 自2025年起,一般金屬容器亦將與塑膠垃圾同樣放進黃色垃圾袋或投擲社區黃色垃圾收集箱。 三、 自2025年起,市售保特瓶與鋁罐等一次性飲料罐採押金制,該回收系統將自2024年起於各超市試行。 四、 自2030年起,製造商及進口商只能將可重複使用或回收之塑膠包裝投入市場。
A:依據奧媒「新聞報」(Wiener Zeitung)2022年2月14日報導,總部設於歐洲央行之「歐洲系統性風險委員會」(ESRB) 警告奧地利住宅房地產市場已有過熱現象,要求奧國政府採取行動抑制漲幅過高之房價,避免房市泡沫化進而衝擊經濟。 在國際壓力下,奧地利金融市場穩定委員會(FMSG)擬自2022年7月1日起實施嚴格住宅房貸標準,要求銀行對私人住宅新房放貸融資須符合以下條件:(1)購房者申請房貸時,自有資金不得低於購房價款20%;(2)定期償還貸款額不超過可支配收入之40%;(3)貸款期限不超過35年。 近來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已警告奧地利住宅房地產市場即將過熱,並建議奧國央行正視此問題,加強審查房地產貸款。 奧國央行部門主管Markus Schwaiger 表示,奧國住宅房地產平均價格高於歐元區平均水準,甚至名列前茅。以2020年為例,奧國新建住宅平均價格每平方公尺4,500歐元,售價超過法國、德國及英國。奧國房價發展已與薪資所得脫鉤,受薪階級購買一套公寓平均需要花費10.6年薪(不吃不喝),目前買房困難度在歐洲僅次於捷克及斯洛伐克。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財政部2月10日公布2022年1月財政盈餘達1,190億美元,係2019年9月以來首次出現盈餘,其中政府收入較前一年同期增加21%至4,650億美元,聯邦支出則下降37%至3,460億美元;至去年10月開始的財政年度迄今,財政赤字較上年同期7,360 億美元下降65%至約2,590億美元。 美媒指出,前述財政盈餘顯示美國為因應新冠疫情的各項支出正減少,勞工薪資上漲等亦增加政府收入,本年1月美國勞工預繳薪資稅較去年同期增加21%,部分原因為允許雇主延遲繳交薪資稅的新冠援助措施已到期。疫情前,美國財政通常在1月、4月及9月間出現月盈餘,至上次年盈餘已係2001年財年。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2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41/P200號(商情文號:第141號) 商情本文: 針對愛爾蘭人口高齡化問題,愛爾蘭社區保護、鄉村發展與島嶼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Social Protection, Community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Islands)近期發布有關退休金的報告指出,退休金年齡應維持在66歲,而退休金成本增加應透過調漲稅收等方式提供資金。 愛爾蘭財政諮詢委員會(Irish Fiscal Advisory Council)推估,保持退休年齡將造成重大影響,在2050年前,年齡65歲的愛爾蘭人平均可活到89歲,比1980年時年齡65歲者平均壽命多10年。愛爾蘭地區實為歐洲地區人口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境內人口膨脹可追溯至1970年代/1980年代愛爾蘭嬰兒潮,即將面臨退休。愛爾蘭退休金委員會(Pensions Commission)於2021年9月預計,在2050年前愛爾蘭退休金赤字將達130億歐元;為了滿足此遽增成本,該委員會提出多種因應措施,包括從2028年起逐步提高退休金年齡、提高勞工社會保險率(PRSI)等。 愛爾蘭議會委員會(Oireachtas committees)現提議將成本交由未來增稅,即保持退休金年齡,將90%的額外成本透過調漲稅收和勞工社會保險率資助;為解決在2050年前將有130億歐元退休金預算赤字問題,該委員會將從調漲勞工社會保險率上籌集66億歐元,而調漲的對象將專注於雇主和自僱人士。仍有的缺口可能透過其他尚未提出的增稅或減少其他公共支出彌補,包括財富稅。但愛爾蘭經濟與社會研究所(ESRI)在2018年對財富稅的研究已顯示,若將財富稅門檻設於100萬歐元且免除主要住宅、農場、企業和退休者,每年僅將有5300萬歐元額外收入,且增加此方面的稅收則很複雜,且將影響更多家庭和企業。從此可見,嚴重依賴未來增稅措施以支持退休金系統實在可信度上備受質疑。
A:綜合美媒及國際能源署2月11日報告,國際能源署(IEA)表示,由於OPEC+投資不足及供應中斷,未能兌現其石油供應承諾,恐加劇能源市場波動,目前原油價格已攀升至每桶90美元以上創2014年來高點。 強勁需求及供應短缺導致去年12月OECD國家石油庫存減少6千萬桶至26.8 億桶,為7年來最低水準,且初步資料顯示本年1月再降低1,350 萬桶。全球原油價格並攀升至8年來高點,本月初布蘭特原油已上漲0.3%至每桶91.67 美元,美國原油亦增長0.4% 至每桶 90.22 美元。 全球石油需求已自新冠疫情中反彈,石油消費國要求OPEC+提高產量,部分產油國則因多年投資不足導致石油基建老舊,無法達到預期產量。本年1月OPEC+每日預期供應量短少90 萬桶,去年12月則每日落後79萬桶,自2021年初起供應問題已造成市場實質流失3 億桶石油,至本年底恐近10 億桶。倘OPEC+ 按計畫解除疫情期間產量限制,2022年全球石油供應預期每日增加630萬桶。 IEA表示OPEC+在實現產量目標長期表現不佳及地緣政治衝突推升油價,倘OPEC+產量與其目標水準的差距持續,將加劇供應緊張情形,增加價格波動與上行壓力可能性,然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具備用產能的中東產油國若可增產彌補,則可避免廣泛的經濟影響風險。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2月12日報導,義大利中央銀行總裁Ignazio Visco在一場義大利金融市場協會(Assiom Forex)年度會議上表示,義大利2022年經濟應將隨著近期疫情放緩,將於2022年春季起有顯著改善,並預測義大利2022年經濟成長為4%,未來兩年將減緩;又經濟強勁復甦為減緩公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持續增加之關鍵因素,並預估2021年底義大利公債占國內生產毛額比將降為約150%。 V總裁明確表示義大利銀行財務體質穩健,在政府措施輔助下其信貸品質亦持續獲得改善,惟應注意傳統商業模式之中小型銀行仍然脆弱,並強調應加強監理與及時評估,以防止中小型銀行經營惡化及有利永續經營。另V總裁在會中提到十年前義大利遭遇史上非常嚴重之經濟衰退,此次面對疫情造成之危機,義大利經濟體質已經獲得改善,且義大利銀行已非引起經濟問題之來源。此外,V總裁認為政府有必要對高價能源或遭遇困難之個別產業採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且不支持以刺激消費為目的之一般性措施。
A:出處:NL Times, 2022/02/1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新創協會表示荷蘭科技業發展落後其他國家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根據荷蘭新創協會 Techleap.nl公佈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荷蘭政府對科技公司的關注不足及缺乏遠見,導致該業開始落後於其他國家。 Techleap.nl 表示,2021年投資新創公司總金額雖達 56 億歐元,為 2020 年的三倍,且荷蘭共約有 11,000 家新創公司,總值超過 3,000 億歐元,惟其中僅有五分之一能夠成長,比率低於其他各國。 Techleap.nl認為主因是創業初期人才與資金不易獲得,部份原因是創業者似乎往往缺乏雄心,更多地專注於創辦公司與實現自主權,而忽略了讓公司成功地成長。 此外,荷蘭新內閣雖為氣候和醫療撥款數十億美元,但這些計畫中缺乏創新企業所能扮演的角色。政府投入創新經濟發展與推動的資源,也遠遠不足。
A: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2022年2月14日公布新聞資料,瑞士與新加坡將聯合舉辦國際金融科技會議,首次論壇"Point Zero Forum"預計於2022年6月21至23日於蘇黎世舉行,瑞士國際金融國務秘書處(SIF)及新加坡金融局(MAS)設立的組織Elevandi為主辦單位,將邀請全球政府及業界的金融及經濟部門領袖共同推動數位科技創新;瑞士聯邦委員兼財政部長Ueli Maurer及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將開幕致詞,瑞士中央銀行總裁Thomas Jordan、瑞士金融與科技部門高層皆將與會。 瑞士財政部長Ueli Maurer強調瑞士為全球領先及創新的金融中心,一直與新加坡有金融對話,將持續進行;中央銀行總裁Thomas Jordan則強調,創新的金融科技可使瑞士及新加坡維持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王瑞杰副總理強調,數位科技是未來重要領域,尤其是金融科技;將與瑞士共同打造論壇,與全球金融領袖共同努力促進數位金融科技創新。 另,瑞士聯邦政府為因應數位金融科技,於2022年2月2日公布數位金融未來的機會與風險報告,認為主管機關應創造法規架構、持續與利益團體(金融機構、消費者及服務提供者等)對話、對本議題相關的水平議題如資訊使用、雲端技術、網絡安全及AI等亦應加以因應,詳細報告(Digital finance: areas of action 2022+)可自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efd.admin.ch/efd/en/home/the-fdf/nsb-news_list.msg-id-87024.html。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新聞資料 日期:2022年2月14日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2/1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於經濟學人智庫2021年民主指數排名中跌落至第 11 位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於經濟學人智庫(EIU)2021年民主指數排名中退步兩名,主因是政治分裂。 挪威、紐西蘭和芬蘭名列前茅,荷蘭以 8.88 分名列第 11位, 2020年則排名第 9。 荷蘭主要在「政府運作」項目失分,主因之一是內閣組建過程漫長,此外社會大眾對政府因應新冠危機做法亦普遍不滿。 儘管 2021 年得分較低,但荷蘭仍被列為21個全面民主的國家之一。
A:根據媒體報導,儘管阿國農業者警告乾旱對農作物的影響,政府斷定穀物出口價格將達10年新高,將能彌補因氣候造成之損失,並維持外匯收入及出口稅收。 隨著小麥的豐收,阿國經濟部及央行注意到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及玉米價格走高,此外,阿根廷及巴西收成預測下調,以及中國大陸的需求增加,2月7日美國大豆每噸報價接近580美元,2022年迄今已連續上漲22%,觸及8個月來最高。 同時,氣候因素也帶動玉米價格創歷史新高,2月7日在芝加哥每噸報價為248.52美元,5月期貨超過 249 美元,自年初以來漲幅為6.4%。
A:資料來源: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20031號 德、法身為歐盟前兩大經濟體,雖在對抗氣候變遷態度一致,惟對核電使用歧異仍深。德國自前任梅克爾政府已決定逐步淘汰核電,並將在2022年底關閉僅剩3座之全部核電廠,法國則續投入資源於核能技術發展與興建電廠。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Robert Habeck部長近日公開呼籲法國政府改絃更張,檢討能源政策。 據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報導,H部長於2月10日出席活動時表示,法國依賴「過時」之核能發電供應民生及產業需求,且行政部門過度運用「計畫經濟」方式導引能源政策,應思考改變。H部長指出,法國現有50座核能電廠中,有10座因設施維修或故障,暫無法發電。法國為更新老舊核電廠,每座需耗費至少20億歐元成本,且更新後之核電廠並不可靠,其使用年限與故障率成正比,不符經濟效益(按:H部長過去擔任德北Schleswig-Holstein邦農業及能源轉型廳長期間,具實際管理3座核電廠之經驗)。至於新建核電廠,由於結構越趨複雜、耗資甚鉅,常導致工時拉長達規劃4倍以上,無法因應迫切能源需求,這些問題均導致法國不時仍須自鄰國(包括德國)進口電力。另,以世界能源市場價格來看,新建核電廠發電成本已高於離岸風場,H部長爰呼籲法國,可參考德國投入資源於再生能源之路線,渠深信德國現今採行之能源政策,將在2030年展現對經濟的貢獻與優勢。 對於外界質疑德國能源轉型進度,以及2030年全德發電達80%來自再生能源之目標,H部長表示樂觀。渠認為儘管陸上風場對於土地需求及對周邊居民干擾程度較高,但行政部門刻擬具計畫,以增加民眾自增建風場獲益之利基,預期可快速增加德國再生能源發電量。 德法兩國經濟部長日前同意,將克服能源政策分歧,並努力尋求有利於全歐盟的整體解決方案。未來兩國是否在核能議題以及主導全球氣候合作上產生更多分歧,將影響歐盟對抗氣候變遷走向。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14日報導,丹麥疫苗和生物技術公司巴伐利亞北歐 (Bavarian Nordic) 所開發之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候選疫苗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給予突破性治療指定特殊地位。 BN 公司董事長Paul Chaplin 表示, 開發 RSV 疫苗為該公司之首要任務之一,這將有助於滿足預防性治療的需求,特別是針對可能因染上這種疾病而引發嚴重併發症風險的老年人群。該公司之候選疫苗使用了一種結合了多達五種 RSV 特異性抗原,以刺激針對 RSV 的廣泛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 該公司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啟動第3階段最終臨床研究,預計成本將高達 2.5 億美元 “我們期待與美國藥物管理局密切合作以獲批准疫苗“C氏說。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政府於本(2)月12日宣布推出黃金轉換銀行帳戶計畫,鼓勵民眾將放在家裡的黃金存入銀行系統。 土耳其財政部長Nureddin Nebati表示,黃金轉換銀行帳戶可有效無風險地保障民眾收入,民眾只需透過珠寶商或銀行,用安全及簡單的方式,將持有的黃金轉移到金融系統中。本(2022)年3月1日開始,全國將有1,500個黃金存放點開始營運,供民眾將黃金存入銀行,至本年年底預計將有1萬家土國珠寶商加入這個計畫。 N部長表示,本計畫由土耳其伊斯坦堡清算、結算及託管銀行(Takasbank)、伊斯坦堡證券交易所(Borsa Istanbul)及鑄幣廠與銀行共同合作,國有銀行及本次參與的銀行則扮演重要角色。 土國政府盼藉此模式,發展國內儲蓄取代國外儲蓄,並將國內儲蓄引導至有效及高效率的投資,增加里拉儲蓄的吸引力。該國政府評估,目前土國民眾在家中持有約有5千噸黃金(等值約3千億美元),本計畫實施後,預計可吸引10%黃金轉入銀行系統。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根據土耳其統計局2月10日公布之最新數據,去(2021)年12月土耳其失業率為11.2%,較同年11月下降0.1%,該月份就業人數總計3,014萬人,較11月增加23.6萬人,當月勞動參與率為52.9%,較11月成長0.3%。 去年12月就業情形,以部門別依序為服務業(55.4%)最多,其次為製造業(21.7%)、農業(16.8%)、建築業(6%)。而該月女性就也亦成長0.3%,達34.5%。 另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20.8%,較上一月下降1.6%,就業率為34.1%,增加0.6%,勞動參與率為43%,較前一月份下降0.2%。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2年2月11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2)月11日以「史國政府為經濟復甦增加5.45億史鍰貸款」(Govt’s E545m loan for economic recovery)為題,報導史國政府透過財政部向非洲開發銀行(African Development Development)融資3,600萬美元(約5.45億史鍰)以支持史國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後之經濟復甦及包容性成長計劃(Support for Economic Recovery and Inclusive Growth, SERIG)。 該報導引用史國本(2022)年政府公報之第3號貸款法案指出,史國財政部將向非洲開發銀行(AfDB)籌借3,600萬美元貸款,以協助史國經濟復甦及包容性成長,惟該法案尚未由財政部長瑞肯伯(Neal Rijkenberg)向國會提交。R部長將被授權與貸款人簽訂協議,並依據協議所規定之條件,支付尚未償還貸款之年利息0.2%,該利息費用在簽署貸款協議60日後生效並累計。此外,該筆貸款將在3年寬限期(grace period)後,以34個半年期,連續逐期償還;且每次償還利息時採浮動基準利率(floatinig base rate),外加借貸保證金(lendiing margin)、融資成本保證金(funding cost margin)及到期溢價金(maturity premium)。 史國該貸款經費將涵蓋支應2021-2022及 2022-2023財政年度之一般預算及一系列計畫支出,以減輕疫情對史國之影響,包括加強經濟治理、改善投資環境、增進社會保護以及增加就業等,以實現包容性成長及加速疫情後經濟復甦。惟該報導亦指出,史國上(2021)年12月底總債務已達281億史鍰,佔40.4%GDP,超過IMF之35%門檻;其中外債約113億史鍰,佔GDP16.3%,國內債務約16.8億史鍰,佔GDP24.1%。此外,史國上年12月底總債務已較上年11月底之269億史鍰增加4.5%,爰此,史國上述向AfDB融資之5.45億史鍰貸款勢必再加重史國整體債務負擔。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2022年2月14日新聞報導,瑞士2022年1月生產及進口綜合物價指數為105.7點(2020年12月為基準),較上月成長0.6%,較上年同期成長5.4%。其中生產指數為103.6點,較上月成長0.5%,較上年同期成長3.5%。造成生產價格指數成長者主要為瓦斯以及鐘錶等產品,造成生產價格指數減少者主要為醫療及牙醫器材及材料以及生乳等。 2022年1月進口物價指數為110.1點,較上月成長0.8%,較上年同期成長9.5%。造成進口價格指數成長者主要為天然氣以及非鐵金屬及其產品,造成進口價格指數減少者主要為醫療及牙醫器材及材料以及鋼扁軋製品等。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新聞報導 日期: 2022年2月14日
A:根據捷克媒體iDNES.cz本(2022)年2月7日報導,多家在中國投資之捷克企業因國際物流價格飆漲、管理不易、工資上漲及中國政府加強監管等因素,選擇將生產線移轉回捷克。捷克商會分析師Karina Kubelková表示,即使仍有公司覺得在中國生產可獲利,但將生產線從中國移出已為近年趨勢。 Koh-i-noor為捷克文具生產商,由於複雜的物流、管理、運費成本上漲及產品需求下降,已於7年前將生產線從中國移轉回捷克,僅保留亞洲貿易公司,進行分銷及原料採購作業。Isolit-Bravo為捷克的汽車零件與廚房電器零件生產商,因為近期運輸成本上漲逾6倍及昂貴的工資,已於近幾週前從中國撤出。臺灣企業富士康因供應鏈問題,正調整在中國的生產。 奧地利銀行Raiffeisenbank首席經濟學家 Helena Horská認為,多家企業重新檢視在中國的營運及擴張計劃,不僅係人力成本遽增、供應鏈及物流運輸等共同原因,近來中國政府加強對外國企業監管也是重大因素,例如外資在中國設立合資企業,對外資持股上限規定等。 緊張之地緣政治情勢對企業也是風險,目前中國、美國及歐盟間的衝突逐漸升高,確保穩定的供應鏈,包括知識產權的保護等益加困難,均是加速各國企業生產線退出中國的重要因素。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指出德國聯邦政府正在加快對抗氣候變遷的步伐,近年聯邦政府在推動能源轉型上投入更多的補助金,舉建築方面為例2019年德國聯邦政府對建築翻新改建成節能建築的推廣耗資19億歐元,2021年該項目之支出已增加至180億歐元。除了建築領域之外,聯邦政府亦在交通運輸上投入資源,其中與鼓勵從內燃機轉向電動汽車相關之補助金於2021年已達 30億歐元。 在此背景下部分經濟學者對聯邦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相關支出快速增加之情況提出警語,該報導引述經濟學家Veronika Grimm意見指出政府目前在補助推動建築改造方面似乎只要申請計畫採用某項新技術即可取得補助但該計畫長期而言是否真能協助該建築節能減碳達到氣候保護之目標則無法在短時間內準確評估。 此外經濟學家Veronika Grimm亦指出部分聯邦政府所推動與能源轉型相關之補助措施對於中低收入群體似乎不切實際,多數中低收入群體受制於有限之收入通常必須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民生必需之消費品如食品,他們可能根本無力購買私人汽車更不用說換購電動汽車,此外多數中低收入群體居住在出租屋中通常無法主導建築改建相關決定。 在此同時德意志經濟研究院董事Hubertus Bardt亦對聯邦政府推動能源轉型之資金運用持懷疑態度,Bardt董事表示近期快速增高之補助申請計畫與支出似乎無法確保全數資金投入在長期皆能達成預期之成效,建議聯邦政府不應於短期大量擴張補助金之發放同時應將長期總體氣候目標納入考量避免在補助資源的分配上過度傾斜於特定產業部門。
A:綜合美媒報導, 美國FDA已核准禮來藥廠(Eli Lilly)針對Omciron新冠變種病毒治療藥物「bebtelovimab」緊急使用授權,該藥物適用12歲以上輕中度的高危險患者使用,需透過靜脈注射予以治療,美國政府已採購60萬份療程藥物,預計本年2月將提供30萬份療程用藥,另3月將提供剩餘30萬份,美國拜登總統表示將免費提供該藥。 另查美國目前新冠藥物仍短缺,因禮來及雷傑納隆藥廠(Regeneron) 先前研發的新冠用藥對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無效,FDA已於本年1月撤銷緊急使用授權且停止運送至各州,另輝瑞及默沙東的口服新冠藥物等替代療程藥物則供不應求,葛蘭素史克針對Omicron新冠藥物供應亦短缺。
A: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貿易辦公室副執行助理專員約翰·P·倫納德(John P. Leonard)頃向馬來西亞媒體表示,在對數家疑似涉及強迫勞動的馬來西亞廠商發出進口暫扣令(WRO)後,已有明顯的改善。 CBP分別於 2020 年 3 月和2021 年 9 月撤銷對兩家馬來西亞手套製造商 WRP Asia Pacific Sdn Bhd公司和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 Corporation Bhd)的進口禁令。前述兩家馬國廠商已改善他們的勞工條件,讓勞工得到薪資以及處理債務勞役(debt bondage)問題,並可自由出口產品至美國。 數家馬國企業,尤其是橡膠手套和棕油業廠商,包括 YTY Industry Holdings Sdn Bhd、明威集團(Brightway Group)、智能手套(Smart Glove)、速柏瑪公司(Supermax Corporation Bhd)的獨資子公司(Maxter Glove Manufacturing Sdn Bhd、Maxwell Glove Manufacturing Bhd 和 Supermax Glove Manufacturing);森那美種植公司(Sime Darby Plantation)以及FGV控股公司,在過去兩年因強迫勞動指控而受到審查,並被禁止向美國出售其產品。 CBP已於過去數個月就強迫勞動指控聯繫馬國政府和工業團體。馬國通過2021至2025年「解決強迫勞動全國行動計畫(NAPFL)」,消除強迫勞動問題之舉,以及議決核准國際勞工組織的29號公約(Protocol 29)。 有關解除進口禁令的要求,美國海關貿易救濟暨執法專員Eric Choy指出,在檢視涉及公司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架構,在本身設施解決所有強迫勞動指標的證據後,CBP就會調整暫扣令。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