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副部長林萬鋒頃於公開場合表示,馬國刻正積極推動「全球品牌」(Global Branding)策略,以協助馬國產品走向世界,提升國內中小企業出口額。 馬國貿工部旗下的馬國貿易促進局(MATRADE)推出許多協助國內中小企業提升出口的重要措施,如電子貿易平臺(eTrade)、市場開發基金、電子對接平臺、出口服務基金(SEF)、出口商培訓計畫以及促進出口計畫等。 2021年馬國共吸引來自製造業及服務業逾2,208億馬幣(約527.79億美元)的投資額。在對外貿易方面,2021年馬國的全年總貿易額、總出口額、總進口額和貿易盈餘,均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其中總貿易額首次突破2兆馬幣,達2.227兆馬幣(約5,323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24.8%,已達到第12大馬計畫對2025年設下的99%目標值。不僅如此,總出口額增加26%,貿易盈餘上漲37.7%,延續馬國自1998年以來24年連續取得貿易盈餘的亮眼紀錄。 根據第12大馬計畫相關微型及中小企業(MSMEs)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共有115萬239家企業被歸類為MSMEs,占註冊企業總數的97.2%,總共聘僱720萬名員工。這相等於48%的就業機會,貢獻國內生產毛額38.2%或5,128億馬幣(約1,226億美元),亦貢獻國家總出口額的13.5%或1,178億馬幣(約281.58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Malaysia)發布資料顯示,馬國上(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3.1%,較前(2020)年(-5.6%)出色,惟仍低於市場預期的成長3.4%,與官方預測的3至4%相符;其中以製造業(+9.5%)表現最佳,其他依序為服務業(+1.9%)、礦業(+0.7%)、農業(-0.2%),營建業則衰退5.2%。 馬國中央銀行總裁諾珊霞(Nor Shamsiah)指出,在私人消費和出口表現強勁帶動下,馬國2021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3.6%,超越市場預期的成長3.3%,推動全年經濟成長3.1%。馬國央行預期,在全球需求持續擴張,以及勞動市場持續改善和政策扶持驅動民間領域消費下,2022年國內經濟將持續走在復甦之路。同時,馬國將持續從全球經濟和貿易活動擴張中受惠,同時政府積極推廣加強針和孩童疫苗施打計畫,以及醫療保健系統充足的空間都有利於強化國內經濟活動,從而強化經濟復蘇動能。 馬國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表示,馬國政府將維持本年經濟成長預測值介於5.5%至6.5%。這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先前分別的5.7%及5.8%預測值。 展望未來,本年的成長將受到各項利好因素加持,包括擴張性的「2022年財政預算案」付諸實行、高疫苗接種率讓經濟和社會活動正常化、大型基礎建設專案重啟所帶來的乘數效應,以及強穩的周邊需求尤其是來自主要貿易夥伴的需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2022年2月9日報導,儘管面臨新冠疫情、供應鏈問題、原物料成本波動,以及能源價格上漲等挑戰,奧地利最大鋼鐵集團「奧鋼聯」(Voestalpine)受益於強勁景氣帶動之需求,仍在2021/22會計年度之前3季營收(2021年4月至12月)交出好成績,息稅前利潤(EBIT)較2020年同期之1.34億歐元虧損,轉為9.47億歐元稅後淨利;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自1.59億歐元虧損轉為6.98億歐元淨利,營收甚至成長37%至109億歐元。 奧鋼聯董事長Herbert Eibensteiner對此表示滿意,並指出營運狀態甚至優於新冠疫情爆發前。倘近期不發生「經濟動盪」,預估2021/22會計年度之第4季業績將大幅成長,全會計年度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有望翻倍至22億歐元。 奧鋼聯是車身零件及鈑金重要供應商,爰亦受到車輛產業面臨之供應瓶頸影響而調整產能,惟此問題正持續緩解,須一段時間方能回復正常營運。E氏認為,車輛產業需求強勁,問題主要來自晶片短缺,而非需求面。 此外,航空業正復甦,能源產業對石油及天然氣之投資再度增加,軌道產業亦穩健發展,另倉儲業受益於網路零售熱潮,發展新倉儲技術及高貨價倉庫。此等發展均有益於奧鋼聯營運,推升其產量。截至 2021 年 12 月,奧鋼聯擁有約 49,200 名員工,較2020年同期增加3%,目前在全球50多個國家擁有約500個子公司及營業據點。
A:出處:Dutch News, 2022/02/1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計劃於 2 月 25 日宣佈廢除新冠防疫措施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消息人士告知荷蘭新聞台 NOS,荷蘭政府準備在本月(2月)底取消現行新冠病毒防疫限制措施。 荷蘭總理Mark Rutte於日前表示,2月15日將召開疫情記者會,會中很可能將宣佈准許延長營業時間(目前為晚上10 點),酒吧、餐館和劇院可營業至凌晨 1 點。 NOS 報導,荷蘭政府希望從 2 月 25 日起取消保持1.5公尺安全距離與在家工作的建議,劇院、電影院和體育場館亦將取消進場人數限制。 此外,衛生部長Ernst Kuipers日前表示,由於omicron病毒毒性較弱,影響人體時間較短,因此目前確診者須隔離一週以上之規定,實有檢討空間,將請荷蘭公共衛生研究院評估是否可以縮短隔離期間。
A:越南工商部2018年3月2日頒布第686/QD-BCT號決定有關正式對進口之DAP及MAP肥料正式實施防衛措施,實施時間為2年。涉案產品稅則號碼為:3105.10.20、3105.10.90、3105.20.00、3105.30.00、3105.40.00、3105.51.00、3105.59.00及3105.90.00。 2020年3月3日越南工商部頒布第715/QD-BCT號決定延期實施上述防衛措施。 2021年10月20日根據第10/2018/ND-CP號議定第69條規定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提出第24/TB-PVTM號通知有關接收申請進行期末檢視之文件。 2021年11月19日越南貿易救濟局收到對進口之DAP及MAP肥料實施防衛措施之要求。 2021年12月1日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行第961/PVTM-P2 號函要求請願方補充文件,12月29日收到補充之資料。 2021年12月31日行第1046/PVTM-P2號函確認文件齊全、符合規定。 經文件審核後,本(2022)年1月28日工商部頒布第117/QD-BCT號決定進行本案期末檢視工作。 根據外貿管理法第96條第2項dd目之規定,防衛措施案期末檢視時間自提出決定日起不超過6個月。在必要情況下可延期,惟延期時間不超過6個月。 與本案有關之各關係人可向調查機關報名為相關方,可收取 調查過程中之公開資料、提供意見、資訊及相關之證據。在調查過程中,越南工商部將客觀研擬各相關方之意見。 連絡窗口 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 損失暨救濟調查組 地址: 23 Ngo Quyen, Hoan Kiem, Ha Noi, Viet Nam 電話: (+84 24)73037898 分機 116 Email: trongnd@moit.gov.vn Fax: (+84 24)73037897
A:根據丹麥媒體於2月10日引述經濟學人智庫(EIU)的數據,全球生活在某種形式的民主國家中人口比例已從 49.4% 下降到 45.7%。丹麥於(EIU) 之全球民主國家評比中從去年第7名攀升至第6名,但它仍然是北歐4國中排名最低的國家, 挪威排名世界第1,芬蘭第3,瑞典第4, 紐西蘭和冰島均高於丹麥,分別位居第2和第5名。 丹麥與其它兩個北歐鄰國進行比較,於衡量政府的公開及透明度的政府福祉方面;在公民言論和集會自由的公民權利方面;以及衡量有多少民眾偏向科技化政府,以及政府是否設法維持公共秩序的政治文化方面,丹麥於上述3項方面評比均較低於挪威和瑞典。 經濟學人智庫報告中寫道,新冠狀肺炎疫情讓許多民眾對民主國家產生負面影響,既是因為人們生活的受限,也是因為疫情間出現的兩極分化。另報告亦指出在面對疫情的防疫原則差異上,許多國家亦出現巨大的鴻溝。
A:2021年汶萊為我第78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為1.73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0.02%;我對汶萊出口為0.24億美元,占我總出口0.005%,為我第100大出口國;我自汶萊進口為1.47億美元,占我總進口0.04%,為我第64大進口國。 我出口汶萊以高溫蒸餾煤焦油、水、紙容器等為主;自汶萊進口石油氣及其他氣態碳氫化合物等。
A: 新加坡聯合早報2022年2月12日報導,「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sation,簡稱WIPO)」報告顯示,星國2021年依據「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簡稱PCT)」所提交之專利申請共1,617件,較2020年1,315件增加23%,提交數量名列全球第18名。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在創新研究方面共提交163件專利申請,較2020年增加67件,提交數量位居全球大專院校第8名。 PCT是WIPO管理之國際專利申請系統,商家和發明者可藉由此系統,在全球155個PCT成員國尋求專利保護,提升在不同國家間申請專利之效率。2021年計有27.75萬件PCT專利申請,年成長率0.9%,多數來自過去20年創新活動大幅成長之亞洲。 2021年提交最多專利申請者是中國,計69,540件,年增率0.9%,其後依序為美國、日本、韓國及德國。在各項科技專利中,電腦科技最多,占9.9%;其他包括數位通訊(9%)、醫療科技(7.1%)、電子機械(6.9%)及測量科技(4.6%)。新冠疫情推動醫療科技研究,促使製藥科技專利數量增加達12.8%;生物科技、電腦科技及數位科技緊跟其後。 專利申請者多數為大型科技公司,提交數量前5名依序為中國手機製造商華為(6,952件)、美國科技公司高通(3,931件)、韓國三星電子(3,041)、韓國LG電子(2,885件)、日本三菱電子(2,673件)。全球各大專院校亦積極進行研發工作,加利福尼亞大學、浙江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及史丹福大學是提交最多專利申請者。
A: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下稱:企發局)2022年2月12日發表「去年年度報告」指出,儘管去年全球經濟逐漸復甦,但星國企業仍面對疫情挑戰,尤其微小型業者仍需政府補助,去年該局與相關金融機構共批准12,600家企業取得86億星幣(約63.84億美元)貸款,以協助商家渡過難關。 上述貸款計畫包括「臨時過渡性貸款計畫(Temporary Bridging Loan Programme)」及「中小企業營運資金貸款專案(Enterprise Financing Scheme-SME Working Capital Loan)」,其中91%受惠者主要來自批發貿易、建築、製造、專業服務及零售等行業之微小型企業。雖然去年貸款總額比2020年減少一半,但仍超出2019年逾3倍,意味許多企業仍苦苦掙扎,需貸款計畫支持。為減輕中小企業償還貸款負擔,企發局鼓勵相關合作銀行主動重組貸款,迄今在融資計畫下20%未償還貸款已重組。 除了貸款計畫,企發局2021年亦支援22,100家企業建立新商業能力、推動創新及拓展海外市場,受支援業者數量年成長率為44%。該局數據顯示,共有21,900家企業採用生產力和技能提升專案,年成長率為48%;另有600家企業推動創新項目,開發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參與國際化項目企業則有1,600家,與2020年相同。新加坡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主要目的地為中國及東南亞(尤其是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部分業者則藉由「市場進入協助計畫(Market Readiness Assistance)」進軍沙烏地阿拉伯及南非。 企發局本年工作重點將著重:(1)推動加速企業國際化;(2)擴大創新,栽培新創公司及具有向全球擴展雄心之業者;(3)鼓勵企業把握永續發展和科技等新興領域之成長商機。
A:日期: 110年10月29日 來源: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2021-10-29/bluescope-and-rio-tinto-enter-green-steel-partnership/100580922 Bluescope Steel 與 Rio Tinto 簽署一份綠鋼合作MOU,未來共同合作以綠氫方式生產低碳排之“綠鋼”,並將於新州的Port Kembla設立第一家“綠鋼”工廠,BlueScope執行長 Mark Vassella表示,該公司預估至2030年降低碳排放量12%,期到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目標。V執行長表示, Rio Tinto是Bluescope最大的鐵礦砂供應商,此備忘錄將共同致力實現淨零碳排目標之承諾,並希望獲得政府全面支持。 而Rio Tinto執行長Simon Trott亦表示,為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需要在整個鋼鐵價值鏈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Rio Tinto此次MOU將以該公司位於Port Kembla的煉鋼廠來試煉,以氫能生產 “綠鋼”。 受全球對鋼鐵產品的需求飆升的情況下,Bluescope去年業務發展創新高。並承諾在五年內耗費 1.5 億澳元來實現減排,其中包括氫電解槽( hydrogen electrolyser )、直接還原設備和熔爐(direct reduction equipment and a melter)等設備更新。 新南威爾斯州政府亦宣布一項 30 億澳元的“綠氫”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州政府並宣稱凡第一個綠鋼試點項目將有資格獲得資金援助。 Bluescope - V執行長表示,儘管全球有許多淨零排放鋼鐵項目(zero-emissions steel projects)正在進行試驗,惟要取代目前的煉鋼方法,恐仍需幾十年的時間來改變。而該公司正思索短期碳減排方案,並預估耗資 8 億澳元,重新改造其中一座高爐,先試以其他方式來取代煤炭(如改用伐木和建築垃圾中的木炭替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加油站稱,仰光市場的燃料油價格正緩慢上漲至每升逾1,700緬幣。其他省邦的燃料油價格在每升逾1,800至1,950緬幣之間,具體取決於運輸費用。2022年1月1日,仰光市場燃油的零售價為每升柴油1,375緬幣、Premium Diesel 為1,385緬幣、Ron 92 為1,390緬幣、Ron 95為1,440緬幣。2月10日,仰光市場燃油價格為每升柴油1,690緬幣、Premium Diesel為1,700緬幣、Ron 92為1,655緬幣、Ron 95為1,710緬幣。因此,油價近1個月內漲幅達每升265至315緬幣間。 緬元走弱及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共同推高燃油的成本,目前,美元兌緬元的匯率已達到1,990緬幣左右。緬甸中央銀行(CBM)為減少匯率的波動,正在進行外匯拍賣。今年,CBM已經在1月份及2月份分別售出6,500萬美元及1,500萬美元。緬甸石油貿易協會(MPTA)與商務部合作,自9月22日以來以合理價格出售燃油,銷售額相當於燃油進口商直接從CBM購買外匯的金額。從9月15日至1月19日,按照CBM的參考價格,向燃料油業者出售約1.41億美元。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緬甸每年進口約600萬噸燃油。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發佈的統計月報,2021-22財年小預算年度,從10月1日至1月28日,緬孟的雙邊貿易總額達到1,419.4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22億美元相比減少3.07億美元。在本小預算年度前4個月期間,緬甸通過邊境站對孟加拉出口1,412萬美元,進口7萬美元,與2020-21財年同期相比,出口額增加717萬美元,而進口額卻減少3.15億美元。去年同期,兩國貿易總額為3.22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695萬美元,進口額為3.15億美元。 緬甸通過海運及陸路向孟加拉出口貨物。雙邊邊境貿易主要通過實兌(Sittway)及貌奪(Maungtaw)口岸進行。兩國之間的貿易產品包括竹子、生薑、花生、鹹水蝦及魚、梅子乾、大蒜、食米、綠豆、毯子、糖果、梅子果醬、鞋類、冷凍食品、化學品、皮革、黃麻製品、煙草、塑料、木材、針織品及飲料。
A:紐國2月13日公佈確診人數為828例,較前2日各400多例大幅增加,政府並預期確診人數將持續上升。 為避免Omicron衝擊關鍵行業工作能量,紐政府日前宣佈鬆綁部分行業員工自我隔離規定,與確診案例接觸者,倘經快速抗原檢測(RAT)呈現陰性反應,仍可繼續工作,不須自我隔離。 相關行業包括食品製造、醫療及緊急救難、水力、電力、運輸、金融、媒體及社福等行業,業者可自行評估是否符合相關需求。員工經快篩呈現陽性者,須進行PCR檢測及隔離,另在非工作期間仍應自我隔離。 紐政府亦重申可獨自1人工作者(如農夫、水電工等)經匡列為密切接觸者,仍可持續工作。
A:日期:111年2月8日 來源: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2022-02-08/startup-promises-green-steel-by-2025/100811450 隨著淨零碳排目標的實踐,第一個用氫代替焦煤生產的鋼坯的- 美國新創Boston Mental 公司已承諾致力於 2025 年達淨零碳排目標,該公司期望未來三年內實踐不需以氫氣、焦煤(coking coal)或高爐來提煉來生產商業市場所需的錄鋼。 該公司將採用一種稱為「熔融氧化物電解槽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 」的技術,該技術可將鐵礦石轉化為液化金屬的再生電力煉鋼法,並表示此為最有效的鋼鐵生產方式,且不會產生碳排放。該公司計劃從 2025 年開始使用這種技術大量生產綠鋼。 綠氫係使用再生能源製造出來的氫,替代鋼鐵製造中所需之以焦煤煉製過程,而以焦煤生產之碳排放量目前已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8%。 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 Donald Sadoway 教授在過去十年致力研究以製鋁技術來煉鋼,透過熔融氧化物電解,從鐵礦石開始直接生產液態金屬,一旦生產出液態鐵,即可直接進入下游操作——無論是鑄造還是軋製。此過程將無需使用氫能或焦煤發電。 2021年瑞典公司 SSAB 已為Vovle汽車製造商生產第一批使用氫能製成的綠鋼,並計劃於 2026 年開始生產工業所需的綠鋼。 Boston Mental亦正致力於近期於美國成第一家綠鋼工廠,該公司副總裁表示,氫能市場發展目前已經逐漸成熟,使用再生能源如綠氫將可降低生產成本,而使用新的電解技術將可達到脫碳且成為最有效的鋼鐵生產方式。雖然該公司目前仍處於初始試驗階段,但隨著技術愈來愈成熟,將能更有效地使用綠色電力製造鋼鐵。 Boston Mental於2021年籌注 5000 萬美元的資金,投資者包括比爾蓋茲所創立的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基金和澳大利亞 BHP能礦公司的資金支持。未來將先於北美部署生產並與BHP合作,期將此新技術應用於澳洲。 為達股碳目標,澳洲最大鋼鐵製造商- Bluescope 已投資 1.5 億澳元,並承諾未來將建立試點綠鋼廠,包括建造其第一座氫電解槽。另據Bluescope的估計,未來氫能高爐所需的電力將是目前的15 倍。該公司已承諾投資 7 億澳元升級位於Port Kambla的煉鋼設備。 澳洲國立大學(ANU)副教授 John Pye 表示,零碳排鋼鐵目前要達到商業可行性仍存重大障礙, 除需要穩定大量再生電力能源供應外,亦需新技術的應用(無論是液熔氧化物電解槽或是氫氣爐),方能達成淨零碳排之目標。
A:據Global Trade Atlas統計資料庫,2021年澳洲全球商品貿易及台澳雙邊貿易表現亮眼、皆呈成長,且我躍升成為澳洲第6大出口國(2020年為第9大)、第14大進口國(2020年為第15大)及第7大貿易夥伴(2020年為第12大),分述如下: (一)2021年澳對外貿易總額達5,911.66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30.22%,總出口額達3,435.94億美元,成長37%,總進口額達2,475.72億美元,成長21.85%。 (二)臺澳雙邊貿易總額達169.79億美元,較前期成長66.53%,出口額121.24億美元,成長78.12%,進口額達億48.55美元,成長43.26%。 澳洲2021年對外貿易依金額排序之前五大出口品項皆為能礦資源:鐵礦砂及其精礦(2601)、煤(2701)、石油氣(2711)、黃金(7108)及石油原油(2709);前五大進口品項:石油及其製品(2710)、客轎車(8703)、貨車(8704)、電腦及其部件等(8471)、電話機(8517)。 澳洲2021年出口台灣前五大品項:煤(2701)、鐵礦砂及其精礦(2601)、鋁(7601)、精煉銅及銅合金(7403)、鋅(7901),較前期成長率介於63.54%至109.7%;自台灣進口之前五大品項:石油及其製品(2710)、電話機(8517)、電腦及其部件等(8471)、菸葉或所製之雪茄菸等及紙菸(2402)、積體電路(8542),其中菸品成長率達354.35%,石油製品成長率91.38%,電話機、電腦及零件成長率約31%。
A:資料來源:Statistics Canada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數據指出,本(2022)年1月來加國際旅客人數較 上(2021)年1月成長,尤其利用空運至加國的旅客超過5倍,但仍遠低2020年1月新冠疫情前之水準;同時,上(1)月加國人海外旅遊搭機返回的人數亦為2021年1月的近5倍。 以運輸工具別統計,今年1月利用空運來加國之海外旅客人數為7萬500人次和美國旅客為4萬7,800人次,其總人數高於2021年1月的2萬2,600人次,但2020年1月人數則為42萬5,400人次;此外,利用陸路來加國之美國旅客及加國人至美國旅遊人數較去年同時期亦出現大幅成長。 2021年底全球爆發變種病毒Omicron,加拿大政府建議加國人避免不必要的海外旅行,並要求所有進入加國旅客提供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此外,2022年1月15日起,先前豁免此要求的境外人士亦必須完全接種疫苗進入加國,包括卡車司機等必要性服務提供者。
A:綜合美媒及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新聞資料,美國交通部與能源部2月10日宣布5年近50億美元的「全國電動車基礎設施配套計畫」(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Infrastructure Formula Program:NEVI),將由聯邦公路管理局(FHWA)提供指南,協助各州政府申請聯邦經費在指定的「全國替代燃料走廊」(National Alternative Fuels Corridors)沿線建立電動車充電站,並須優先考慮州際高速公路。 依據該計畫,2022財年各州可獲總金額6.15 億美元經費,各州須於8月1日前向交通部與能源部聯合辦公室提出電動車基礎設施部署計畫,說明如何按FHWA指南使用聯邦經費補助,FHWA則預計9月30日前核准。 根據FHWA 備忘錄,高速公路須每 50 英里設置充電站,充電總能量至少為600KW,且至少配備4台電動車充電端,並對大眾開放,或可服務不同的車隊營運商,設置地點可包括對大眾開放的私人停車場,盼充電站如傳統汽車加油站便利,讓電動車駕駛長程旅行時,免受充電問題影響。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2月11日報導,自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已近2年,死亡人數達15萬,而義大利政府宣布自2月11日起取消戶外佩戴口罩之規定後,開啟後疫情時代。因疫情所發布之緊急狀態到期日目前仍訂於2022年3月31日,惟不排除義大利政府將提前放寬包括綠色通行證(Green Pass)等相關限制規定,逐步完全開放。此外,疫情期間受創最深之夜店舞廳業亦將重啟營業,該行業雖於2020年夏天曾短暫營業,惟因營業性質,當時最高室內容積50%及僅能於舞池內摘下口罩等規定限制,幾乎如同禁止營業。 義大利衛生部秘書長Pierpaolo Sileri亦不排除在醫院病床量低承載情形下,可於2022年3月底前取消針對無症狀患者隔離規定之可能性,並計劃大型體育場及小型體育館之室內容積將自3月10日起分別提高至75%及60%,及自2022年3月起取消包括在電影院、劇院、博物館、餐廳及大眾公共交通工具等室內須佩戴口罩之規定,惟在長程交通情形下或將採取更謹慎措施,維持佩戴口罩規定。
A:資料來源:智利水星報2022年2月14日報導 據智利市場研究機構FollowUp調查報告顯示,智利零售業於2021年表現亮眼,雖然實際前往購物中心人數減少32%,該年銷售額仍較2019年大幅成長43%,且平均發票銷售(消費)金額亦較2019年成長34%。 在銷售品項方面,服飾為銷售成長最多產品,較2019年增加99%,其次為運動用品(+72%)、家飾品(+59%)及戶外用品(+56%)。 該機構表示本(2022)年因新舊政府交替所引發之政經環境不確定性,以及政府不再發放補助金或核准民眾提早提領退休金,一般民眾消費能力將不如2019年及2020年;此外,伴隨物價通膨高漲及智利披索貶值,將有可能出現消費緊縮情形。基於前述因素,該機構預測2022年零售業將呈現成長停滯情形。
A:(一)中國政府要求巴國種子出口商在巴拉圭政府架構下完備程序,以恢復巴國芝麻及奇亞籽出口至中國市場。雖然中國非巴國芝麻最大出口市場,惟係巴國芝麻國際重要市場之一。2022年起中國要求巴國出口商必須登記註冊始得出口中國市場,然至今巴國尚未完備相關技術文件,爰未知何時可恢復出口中國。 (二)巴國植物暨種子衛生品質管理局(SENAVE)局長Rodrigo González表示,巴國公私部門必須一起合作解決,該局正努力彙整相關技術文件,惟登記註冊文件需所有出口至中國市場巴國業者之簽名,不僅芝麻甚至包括其他相關產品業者。 (三)G局長續稱,至食品安全無毒方面之要求,巴國芝麻滿足所有標準,其證明即巴國芝麻業出口至日本市場,日本係無毒標準要求最為嚴格國家之一,且係巴國芝麻出口最大市場;在完成技術資料後,近兩週內將提交中國確認出口登錄文件之完整性等語。 (四)巴拉圭芝麻出口協會理事長Gilberto Ozorio表示,由於中國芝麻進口稅率過高,致中國進口巴國芝麻量仍低,或許現為與中國談判降低芝麻進口稅率之好時機。惟中國及巴拉圭並無外交關係,達成雙邊關稅協議無望,致巴國芝麻輸銷中國市場出現不具出口競爭力之劣勢。中國市場向來由既定供應商供應亦非巴拉圭芝麻主要出口市場,僅中國市場發生短缺現象時,始向巴拉圭採購等語。 (五)O理事長稱,巴拉圭芝麻輸銷中國之出口數量起起伏伏,2021年巴拉圭芝麻輸銷中國之出口重量1,104公噸,此數量僅占巴國芝麻總出口量之3.2%。巴拉圭芝麻2021年總出口重量35,000公噸,輸往34國,總出口金額5,200萬美元,主要出口市場則為日本、墨西哥、土耳其、德國、挪威及希臘等語。 (六)O理事長強調,巴國芝麻特色主要係家庭農民或小農種植與收成,另查科地區(Chaco)種植現況已導入機械設備。巴拉圭目前農牧業受乾旱嚴峻之挑戰,芝麻亦遭受波及,數週後即為芝麻收成之時,屆時即可進一步瞭解芝麻收成之受損狀況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