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阿根廷汽車經銷商協會(ACARA)機車部門統計,2021年新機車登記數為38萬3,683台,較2020年的26萬5,355台,大幅成長44.6%,首次機車銷售高過於汽車。 ACARA會長Ricardo Salomé表示,該會與政府透過國家銀行推動的「Mi Moto貸款計畫」效果良好,相信未來幾個月的機車銷售應該仍會呈現漂亮成績。 2021年銷售最好的機車品牌為Honda占總銷售量的19.3%,然而Zanella成長幅度最大,高達165.9%。 另據阿根廷機車製造公會(CAFAM)分析,銷量最好的機車類型為低排氣量類型,2020年110cc機車銷售量達20萬3,193台,其次為150cc機車之6萬3,320台。 CAFAM會長Lino Stefanuto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趨緩,許多消費者為能回到工作崗位及兼顧防疫,選擇購買機車作為代步工具,如此較為安全、有效率且更經濟實惠。
A: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2月7日 泰國經濟學家於2月7日表示,泰國經濟可能受到北約與俄羅斯之間持續緊張局勢的嚴重影響。美國總統拜登已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發出接受烏克蘭成為新成員的信號,美國並已在波蘭與德國部署3千多名士兵。 據泰國資深經濟學家們表示,儘管東歐地區的對抗不太可能發展成為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全面戰爭,但持續緊張的局勢對全球經濟而言並非好兆頭,因全球經濟仍在從Covid-19疫情的影響中復甦。 Somchai Pakapatwiwat博士警告稱,倘俄羅斯總統普京繼續威脅在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情況下進行強力報復,全球經濟將受到嚴重影響。 若俄羅斯果真入侵烏克蘭,美國與北約國家將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從而在全球經濟中引發連鎖反應,泰國也將難以倖免,尤其是泰國與俄羅斯間的金融及貿易關係。 泰國銀行家協會經濟分析師俱樂部表示,泰國經濟可能在以下兩種情況受到影響: 第一種情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通過切斷其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來報復北約成員國,由於歐洲46%的天然氣自俄羅斯進口,此種情況將導致歐洲與全球天然氣、煤炭及石油價格飆升。能源匱乏將導致歐洲許多企業不得不關閉。 此外,鈀、鉑、鋁、銅、鎳及鐵等貴重礦物的價格將大幅上漲,導致必須進口貴重礦物的泰國企業之營運成本飆升。泰國每年進口價值1,520億泰銖(約1,281億新臺幣,1泰銖約合0.84新臺幣)以貴重礦物為原料的商品,其中價值77億泰銖的商品係自俄羅斯進口。該俱樂部亦表示,泰國經濟將受到油價上漲的影響,此將增加基金控制柴油價格的財務負擔。 第二種情況,北約與美國通過暫停與俄羅斯的各種交易以進行報復,例如停止向俄羅斯銀行提供信用及貸款,並將俄羅斯銀行從國際交易聯盟或SWIFT體系移除。此將導致俄羅斯發生非常高的通貨膨脹,其貨幣盧布將大幅貶值。此種情況將影響股票及債券市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5%。 總額達880億泰銖的泰俄雙邊貿易(自俄進口560億泰銖及對俄出口320億泰銖)亦將受到影響。車輛、橡膠製品、機器、蔬果及電器的進出口均將受到影響。另由於泰國經濟不景氣,來自俄羅斯的遊客呈現減少趨勢。
A:資料來源:Bangkok Post (2022/02/08) 面對持續走升之全球能源價格,泰國政府刻尋找額外資金來源以補貼能源價格。泰國石油燃料基金辦公室(Oil Fuel Fund Office, OFFO)此前每月支出70億泰銖(1泰銖約0.8新臺幣),以將柴油價限制在每升29.94泰銖(正常價格為每升33.73泰銖),並將液化石油氣價格限制在每15公斤氣瓶318泰銖(正常價格為432泰銖)。 預計本周全球油價將從原每桶80至85美元(1美元約27.8新臺幣)持續上升至每桶88至93美元,政府補貼亦預期將同步增加。擁有140億泰銖債務的OFFO將在未來幾個月從商業銀行獲取200億泰銖之臨時貸款,以支持其補貼計畫,根據OFFO法案,這些貸款已接近400億泰銖之法定限額。 泰國能源部常務秘書 Kulit Sombatsiri 表示,鑒於原油價格每上漲 1 美元將使零售油價每升上漲 0.2泰銖,補貼金額將超過每月 70 億泰銖。 此外,泰國電價亦隨著液化天然氣(LNG)價格同步上漲,LNG佔泰國發電燃料近70%,泰國國內LNG供給受到暹邏灣(Gulf of Thailand)內Erawan氣田生產延遲影響,使天然氣輸送量下降16%,導致泰國須從海外購買更多LNG,惟進口燃料關稅將使每度電價增加0.16泰銖。 面對上漲之電價,泰國國家能源監督管理委員會(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秘書長Khomgrich Tantravanich 表示,一種解方是推遲位於泰北南邦府(Lampang)兩座燃煤電廠之退役,另一種選擇則是購買更多生質能。
A:塞內加爾共和國(Republic of Senegal)西部瀕大西洋,北部鄰茅利塔尼亞,東部鄰接馬利,西南部包圍甘比亞、並與幾內亞比索為界,首都為達卡(Dakar)。 塞內加爾面積19萬6,722平方公里,人口約1,502萬人。主要官方語言為法語。居民信仰以伊斯蘭教、天主教及傳統信仰為主。 塞內加爾主要出口產品包含漁產、花生、石化產品、磷礦與棉花等。進口產品則以食物及飲料、資本財與燃料等為主。
A:泰國大城銀行Krungsri Research頃就2022-2024年泰國飲料產業展望發布專文,重點內容編譯如附件。
A: 日刊港都新聞本(2022)年2月4日報導,日本農林水產省本年2月4日公布2021年農林水產品及食品出口額為1兆2,385億日圓,比前一年增26%,此為近年出口額首次突破1兆日圓;其中水產品(含觀賞魚、珍珠、魚油、珊瑚等)因帆立貝及珍珠成長增33%至3,016億日圓。 該省分析係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之零售商店銷售及電子商務(EC)交易強勁,美國及中國之食品服務需求恢復,許多商品的出口轉為強勁。 不含調製品之水產品出口增加39% 至 2,336 億日圓;帆立貝(新鮮、冷藏、冷凍等)翻倍至 639 億日圓,珍珠(野生及養殖)2.2倍至 171 億日圓均大幅成長;青甘鰺增加43% 至 246 億日圓,嘉鱲增加33% 至 50 億日圓,明太鱈增加20% 至 20 億日圓,均增加兩位數;鯖魚成長8%至220億日圓,鰹魚和鮪魚保持不變為204億日圓。水產調製品增加13%至680億日圓,其中帆立貝增加74%至81億日圓,魚漿製品增加8%至113億日圓。 海參銷售額下降14%至155億日圓,貝柱調製品減少17%至60億日圓。按國家及地區劃分,水產品出口額香港668億日圓、中國590億日圓、美國423億日圓、台灣268億日圓。農產品增加23%達8,043億日圓,林產品增加33%至570億日圓,小額貨物增加25%至756億日圓。 按日本為加強農林漁牧產品及食品出口,除農林水產省設立專門局處⎾輸出及國際局⏌外,亦在國內外設立據點,強化產品品質及行銷推廣,充分發揮優勢。另依據出口國狀況強化専門及持續支援體制,因應農產品特有之風險,建立有效率之出口物流,對擴大出口加工食品予以必要支援,支持拓展海外之業者,並檢討出口促進法之修正、金融・税制・預算等提供必要支援,目前已取得相當進展。
A:日期:111年2月2日、2月6日 來源:澳洲聯邦儲備銀行(RBA) 、ABC News https://www.rba.gov.au/speeches/2022/sp-gov-2022-02-02.html Why are soaring property prices left out of inflation figures? - ABC News 澳洲聯邦儲備銀行(RBA)主席Philip Lowe2月2日記者會公布最新數據,強調通膨(Headline Inflation)雖高於原預期(1.5%),惟仍遠低於美(7%)、英(5.4%)、紐(5.9%)等國。 稱去年汽油價格上漲32%,新建住宅成本上漲7.5%,為助長總體通貨膨脹之主因。強調失業率低於原預期(6%),今年底有望降至3.75%左右,倘能保持至2023年,將成為過去半世紀以來之新低紀錄。 Omicron疫情之隔離措施除中斷供應鏈,亦限制外出消費影響支出。惟L主席樂觀認為Omicron最嚴重的經濟破壞性影響已過,供應鏈和勞動力管理問題正逐步解決,經濟已再次展現其復原力。 並指過去兩年民間累積逾2000億澳元儲蓄,商業投資亦上升,加上政府基建支出及寬鬆貨幣政策,本年經濟成長預期4.25%、2023年預期約2%。 即使L主席如此樂觀,澳媒報導約80%的本地業者表示,員工短缺限制營運能力,50%的公司宣稱無法獲得所需的材料,且價格正在上漲。 經查澳洲房產價格與過去一年已飆漲逾兩成,惟房地產交易屬家戶間交易,非企業新興建案,未納入消費者通膨指標。
A:日本內閣府於本(111)年2月3日公布「世界經濟趨勢」報告書,分析主要國家和中國之貿易結構。相較美國與德國,日本自中國進口產品項目明顯偏高,如持續依賴特定進口來源,萬一發生供應鏈中斷則必須承擔更高之風險。 上述報告針對日本、美國及德國進口集中度調查及分析,2019年該3國自中國進口比率分別為23.3%、18.1%及8.5%。約5000件進口商品中,自中國進口金額占比50%以上之品項,日本計1,133件(占23.0%),超過美國590件(11.9%)及德國250件(5.0%)。美國除了中國之外,其他主要進口來源為加拿大及墨西哥,而德國則分散由其他歐盟國家進口商品。 日本由中國進口之品項,包含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外、發光二極體(LED)相關製品、遊戲機及玩具等,其中行動電話進口占總進口金額之比率,由2009年69.1%上升2019年85.7%,筆記型及平版電腦之進口則上升至98.8%(2019年)。 伴隨中國經濟成長,日本IT器材及半導體自中國之進口金額雖增加,惟人力成本亦不斷上升,致使勞力集中型製品近年已逐漸轉自越南及印尼等國家進口。例如鞋子自中國的進口比率,由2009年91.7%下趺至2019年66.0%。 與製造業原材料之金屬及化學工業製品相比,日本出口至中國之產品主要以家電等最終消費材為主。自中國之供給若中斷或停滯,相較對消費面之影響,對日本製造業生產之衝擊將更容易發生。內閣府指出,若遇上述進口或供給中斷情況,日本將較難找到其他進口代替來源國,受影響之規模也預料相當大。 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教訓,歐美等國由經濟安全保障之觀點,已著手進行加強對半導體製造企業補助。日本政府亦於國會提出推動經濟安全保障法案,加速供應鏈之強化。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11)年2月4日報導,中國大陸風力發電機大廠明陽智慧能源集團(明陽智能)取得日本清水建設公司訂單,今後將供應離岸風電機組予清水建設。此為中國大陸企業首次供給日本離岸風電機組。對此日本內部除樂觀期待可透過中國大陸低廉製品加速推動離岸風電普及之外,亦有應慎重評估採用中國大陸產品是否妥適之謹慎意見。 本次明陽智能將供給3組3,000kW之風力發電機予清水建設在日本富山縣入善町沿岸推動之離岸風力開發計畫,訂單金額並未公開。由於本次開發之風場與陸地距離僅有數百公尺,採用之風力發電機並非浮體式,而係著床式風力發電機。不具名關係人透漏,明陽智能與清水建設將於近期正式簽約,並將委由第三方機關認證明陽智能離岸風電機組之性能及規格。預計將於2023年正式商轉。 本次日本企業決定採用明陽智能產製離岸風電機組之原因如下: 中國大陸與日本距離較近,可就近快速提供離岸風電機組保養或維修服務。 明陽智能之風電機組較西門子歌美颯及Vestas等歐洲大廠便宜許多。 明陽智能係2006年成立的風力發電機廠商,近年因中國大陸政府推動風力發電普及,公司規模大幅成長。近年該公司強化風電機組因應颱風等極端氣候之能力,增加離岸風電機組競爭力。根據全球風能協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 GWEC)統計, 2020年新設之離岸風力發電機裝置容量,明陽智能占14.8%,全球排名第4。明陽智能目前仍以供給中國大陸市場為主,海外營業額較低,本次盼在品質要求嚴格之日本市場創造實績,強化對外出口。 由於離岸風電機組除可蒐集日本近海之風力、風向等氣象資料外,亦可蒐集日本近海之洋流資料,此皆為軍事防衛上重要參考資訊,倘洩漏至海外恐對日本國防造成嚴重損害,故日本國內亦有應慎重評估採用中國大陸產製離岸風電機組是否妥適之意見。為排除前述疑慮,本次參與富山縣沿岸離岸風力開發計畫之日「中」企業皆積極因應,該等企業表示將採取具體措施,確保在設置、營運離岸風電機組時取得之風力或洋流相關資料「無法攜至中國大陸」。
A: 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2)年2月4日報導,依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去年12月鮪魚進口狀況,生鮮冷藏品數量547公噸(較前一年同月減31%)、金額10億1,600萬日圓(減16%);冷凍品1萬7,778公噸(增25%)、金額246億1,200萬圓(增73%),加工品4,339公噸(增19%)、金額27億600萬日圓(增27%)。 進口冷凍大目鮪GG(去鰓及去內臟)持續減少傾向,由去年11月2,343公噸更新月最低紀錄,12月增加1,828公噸恢復至4,171公噸;其中臺灣產2,249公噸,較前(11)月增加838公噸,中國產則增加449公噸至702公噸,整體數量增加;年底銷售戰預期結束,因本年初後運搬船數量急減,預測供給仍有吃緊狀況;另CIF每公斤單價業停止上漲,台灣產行情由去年1月622日圓上揚,11月達978日逼近1,000日圓,12月則為956日圓/公斤(增50%)反有下跌傾向。 依往年經驗,日本在元月供給高峰及首拍熱賣塵埃落定後,年初鮪魚消費量將減少,預測今後供給將減低,但倘價格仍高將造成流通停滯,且目前擁有庫存未減以低價拋出,則春季以後供給恐更為困難;因此去年秋季以後之「市場行期應是下調時機」,特別已有業者為確保年底銷售戰之原料做準備。 去年12月日本進口生鮮鮪魚數量雖由11月之391公噸增加156公噸,但明顯價格無優勢購買受挫,以致年底缺乏盛況。墨西哥產養殖黑鮪及地中海產養殖黑鮪(冷凍魚片)之庫存減少及運送延遲,單價提高至2,421日圓/公斤(增23%),數量確保在286公噸(減17%);但日本國產養殖黑鮪競爭力下,去年12月地中海產出貨增加,年初開始在商店陳列;且北美等產品競爭下,價格仍呈上揚,預測持續確保墨西哥產黑鮪數量較為困難。 按近年中國產冷凍大目鮪出口日本明顯增加,加上養殖生產含油脂鮪魚供給增加,預期日本市場鮪魚競爭更為激烈。因日本新冠病毒感染仍嚴重,生魚片市場需求短期無法增加,我國出口大宗冷凍大目鮪受限配額及作業船隊,出口數量似難以提高,市場不確定因素值得後續觀察。
A:彭博新能源(BloombergNEF)報導,Google曾是企業再生能源採購總量的領先者,但其於2021年的最大採購公司名單排名大幅下降。該公司於2021年通過雙邊購電協議,採購超過600 MW電力。下降主因係Google將實施不同的能源戰略,以滿足其對零排放電力需求。Google目標是到2030年每天每小時均只使用無碳能源。此比簡單地採購與全球需求相當多的清潔能源更具技術挑戰性,意味著隨時隨地,從許多不同來源實現供需平衡。 雖然企業可由再生能源固定價格節省成本,但企業再生能源目標是一種更強大的激勵措施。2021年有67家公司成為RE100新簽署成員。RE100係一項全球企業組成的倡議,致力於使用100%再生能源,並承諾抵消其所有電力需求。目前RE100成員有355家公司,分佈在25個國家。這些公司每年總共消耗363terawatt-hours電力,略低於伊利諾州、北卡羅萊納州和維吉尼亞州的總需求,但高於英國。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承諾採購再生能源,以及科技和石化等能源密集型產業對電力需求不斷增加,企業在全球電力市場影響力只會增加。據彭博新能源(BloombergNEF)估計,到2030年現有RE100成員將額外增加246terawatt-hours用電量,大約相當於加州目前的用電量;約100 gigawatts係新風能及太陽能電力合約。未來,再生能源電力將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A:美國AP News及U.S. News等媒體於報導,密西根州州長Gretchen Whitmer辦公室於本月初宣布,密州將於2023年建立全美第一條電動車無線充電道路事,並由一家以色列廠商ElectReon獲得該興建合約。 據W州長辦公室新聞資料顯示,W州長於2021年9月即宣布將建立全美第一條電動車無線充電道路,該道路將長達1英哩並使電動車於行進間及靜止時均可隨時充電,該計畫為密州感應式汽車充電先導計畫之一環(Inductive Vehicle Charging Pilot),將建於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Michigan Central,福特汽車(Ford)即在該區發展自動駕駛。 以商ElectReon將主導該計畫之設計、評估、測試及執行,預計於2023年開始營運,並與密州非營利組織NextEnergy及美商Jacobs Engineering Group等公司合作,該計畫並獲福特汽車、美國能源公司DTE Energy及底特律市之支持。 ElectReon為一以色列廠商,並已在瑞典、義大利及德國簽有相似道路計畫合約,該公司執行長Oren Ezer表示,該計畫有助於美國實現發展電動車及減碳之目標,且E公司與密州交通廳(Michiga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簽定之興建合約將有助該公司在美拓展業務。 W州長表示,該計畫及其他基礎建設將有助於密西根州保有汽車科技及產業永續之優勢;類似該道路計畫將有助密州於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該州並預計於2030年達到200萬輛電動車於路上行駛之目標。
A: 彭博新能源(BloombergNEF)報導,2021年美國企業簽署達31 gigawatts的再生能源電力長期採購合約。幾十年來,美國企業不斷增加採購再生能源作為其營運電力。剛開始時,電量規模較小。2000年代初期,企業開始在自己的屋頂安裝太陽能板來提供電力,或與第3方簽訂合約以滿足相同電力需求。大約從2010年開始,企業與大型再生能源廠商簽署採購電力協議。一開始電力市場規模較小,僅約100 megawatts,此後一直成長。 2021年,企業採購清潔能源突破30 gigawatts。此大約佔2021年新增再生能源發電量10%,與2008年全球清潔能源總安裝量大致相同。 再生能源電力的購買者主要來自美國企業,2021年公布的全球新增電力採購量中,美國佔17 gigawatts電力,佔總量55%,北美和南美其他國家佔3.3 gigawatts。歐洲簽署12 gigawatts採購合約,而亞洲僅簽署2 gigawatts採購合約,遠低於2020年水準。 多數再生能源電力採購合約主要由美國科技大公司簽署。2021年美國前3大再生能源電力採購合約由Amazon、Microsoft及 Meta等簽署,其中大部分電力將來自太陽能。Amazon去年簽署超過6 gigawatts採購合約,將其再生能源總電力容量增加到約14 gigawatts。 此規模下,Amazon被認為是世界上再生能源領域最大的使用者之一。Amazon電力使用組合略高於法國電力公司(Electricite de France SA),該公司再生能源電力組合在全球排名第13位。
A:彭博社(Bloomberg)報導,Jim Farley自2020年10月1日擔任福特執行長以來,一直在加速發展電動車。預計今年春天,福特野馬電動皮卡車產量將增加2倍、F-150 Lightning插電式皮卡車產量將增加一倍。該公司也將斥資114億美元與韓國的SK Innovation合作,在田納西州及肯塔基州建造3家電池工廠及一家電動皮卡車工廠。福特於2021年9月,從蘋果公司聘來Doug Field,渠與F執行長密切合作,通過調整福特營運及製造結搆,使此家擁有118年歷史的老牌汽車製造商如同特斯拉一樣靈活。 福特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必須應對緩慢減少燃油汽車。目前,燃油汽車所獲利潤為公司實現電動車目標提供所有必要資金,此係福特重組時也非常關鍵的一個領域。F執行長認為,燃油汽車在未來多年還是公司核心業務,且仍打算進行足夠投資,以保持與其他車廠的競爭力。另一個方法是,提高向福特車主提供的服務,此業務每年為公司產生200億美元收入,包括銷售軟體、升級汽車性能或增強儀表觸控面板等,此舉可讓福特經銷商維修部門獲得更多業務。 F執行長表示,福特正在重新考慮其使命,該公司計劃到2024年每年生產60萬輛電動車。福特也希望到本世紀末,其全球銷售額一半將來自電動車。最終,福特希望未來更多客戶會駕駛電動車,也期望最終能超越特斯拉,但目前福特正試圖鞏固其作為美國第2大電動車銷售商的地位。
A:美國媒體ABC NEWS報導,Google將加入福特汽車,一同致力於將底特律車站轉型為著重電動車及自駕車領域之研發中心,且密西根州及底特律市均同意為包含底特律火車站及鄰近建築物在內之Michigan Central Innovation District提供基礎建設及其他支援。 該火車站自1988年最後一班列車駛離後便被棄置,福特汽車於2018年買下高達18樓層高之火車站不久,便宣布Michigan Central Innovation District計畫,並表示將在此進行研發、測試及發起新的解決方案。 密西根州政府將提供包含基礎建設在內之總值逾1.26億美元計畫及資源支持,底特律市長Mike Duggan辦公室表示,其刻正努力於該區劃定一個Transportation Innovation Zone,俾利小型企業及創業家可安全的在該區域進行計畫項目測試。 Google目前在密西根有超過600名員工,將設立實驗室向高中生教授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並將提供證照課程,福特基金會總裁Mary Culler表示,此為合作夥伴關係一環,且福特汽車未來顯然將接受具備該些證照之人才。 另據美國CNBC報導,Google與福特汽本週簽署一長達6年之合作協議,Google將提供福特汽車有關車載連結系統(in-vehicle connectivity)及雲端計算等技術服務,該合作係福特現任執行長Jim Farley自去年10月上任以來最大變革,該合作關係將有利於福特汽車簡化營運並進行組織重整,且該合作範圍超越Google於2019年與通用汽車之合作協議。
A:彭博社(Bloomberg)報導,福特汽車為其未來電動車發展做準備,正計劃進行大規模重組。該公司將以特斯拉的成功模式作為榜樣,擬斥資200億美元進行重組以發展電動車。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項計畫將由曾擔任蘋果公司和特斯拉高階主管的Doug Field帶領,福特預計在未來5至10年內增加投資100億至200億美元,將全球生產燃油汽車工廠轉變為電動車生產。福特此前已經承諾到2025年將在電動車領域投資300億美元。 新計畫將重新規劃福特組織結構,包括將延攬電動車領域的專業工程師,例如電池化學、人工智慧及電動車軟體等方面的人才。福特發展電動車願景也獲得投資人認同,使該公司市值於本年1月達到1,000億美元。但福特拒絕就重組計畫發表任何評論。
A:俄亥俄州當地媒體報導,2022年1月21日止,俄州太陽能發電發展狀況如下: (一)已獲認證計畫總計(Certificated Projects Total):4,608.2 MW (45,573英畝 ) 1.營運中(Operational):350 MW (3,198英畝 ) 2.興建中(Under Construction):440.0 MW (5,297英畝 ) 3.施工前(Preconstruction):3,812.2 MW (37,078英畝 ) (二)尚未獲認證計畫總計(Non-Certificated Projects Total):3,839.6 MW (38,187英畝 ) 1.等待中(Pending):3,159.6 MW (30,647英畝 ) 2.申請中(Pre-Application):680.0 MW (7,540英畝 )
A: 俄亥俄州當地媒體報導,俄州位於Pastaskala市東南部Watkins公路旁的一大片前玉米田,即將興建250,000塊太陽能電池板,該太陽能電場可為向北約 20 分鐘車程、即將投資興建的大型英特爾晶片工廠提供電力。俄亥俄州再生能源公司的太陽能電網為英特爾能源需求做好準備。 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聯盟 (Utility-Scale Solar Energy Coalition,USSSEC) 副主任 Jake Kuss表示,該州正在開發的太陽能電力可供英特爾,或英特爾可與該州的其他開發商簽訂供電合約。英特爾曾承諾到2030年該公司將實現100%再生能源。 俄州太陽能開發商希望在未來12個月內開始建設107.7megawatts太陽能發電場。該計畫將會為當地社區創造稅收,並直接為學校和所有其他稅收管轄區提供資金,該州太陽能發電正在不斷成長。
A:加密貨幣近年來如雨後春筍,如同新興科技,一日三市的漲幅令許多人側目,但虧損者對震蕩卻常避而不提,使得有的人迫不及待的投入,但仍有人因為風險過高心存觀望。在接連傳出重大資安問題之後,證實這些疑慮不是沒有原因。 加密幣已成一大資產類別,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市場短短兩年的時間已從前年一月的兩千億美元激增至現在的超過一萬五千億美元以上。加密貨幣日漸普及後,許多人視為潛在的金融未來。儘管如此,加密幣也有其不可預測及管控的風險,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去年大幅波動,去年年底比特幣價格飆升至每比特幣近七萬美元,一度腰斬至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令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雖說投資報酬率風險自付,但也說明其波動性更大、更難預料。 加密幣層出不窮的資安漏洞更令人驚心。光是二○二一年「去中心化金融」(DeFi,指的是利用區塊鏈上的智慧型合約進行金融活動)平台的詐騙和失竊總額超過一百億美元,暴露出加密貨幣圈成長快速但未受監管的風險。受人垢病的,正是因為「去中心化金融」遭黑客入侵之後,並非全由執法單位追緝繩之以法,判刑坐牢,相反地常是以被害公司以懸紅或是贖回私了方式處理。 去年八月及今年二月,「去中心化金融」其跨鏈協議Poly Network及「蟲洞」先後遭黑客攻擊,損失資產超過六億及三億美元,是DeFi遭黑最高及第四高的紀錄。過程傳出黑客願意歸還資產,被黑的公司除了提供高額賞金抓漏洞,還邀請黑客當公司「首席安全顧問」,曝露出處理過程的异於常軌及資訊安全漏洞未能徹底解決。 加密貨幣的炒作也可能造成社會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即評論,加密幣可能演變成「新次貸」。監管當局犯下與當年對待次級房貸相同的錯誤:未能保護一般大眾(尤其是一窩蜂的弱勢)免於觸碰沒人懂的金融產品地雷,到頭來,許多理財的弱勢族群可能因此付出代價。 有鑒於此,據報道,白宮正準備發布一項加密貨幣行政命令。拜登政府認為這個議題屬於國家安全層次,要求聯邦機構確定加密貨幣的風險和機遇;由國安會出面,統籌國務院、財政部及其它經濟部門參與,從整體上審視數字資產,並制定一套周延的政策,使政府在這一領域步調保持一致。由於數字資產不會固定在某個國家,美國政府也表示有必要與其他國家同步合作,共同建立一套防弊機制。 即使數字貨幣是未來趨勢,然而在資訊差距之下,如果未能全面妥善規範,不但造成經濟活動的震蕩,也可能衍生新的社會問題。各國政府如何面對,增加其穩定、便利性,避免成為洗錢渠道或犯罪工具,將是全球財經界共同面對的新情勢。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2-10/%e5%8a%a0%e5%af%86%e8%b2%a8%e5%b9%a3%e9%9c%87%e8%95%a9%e3%80%80%e9%a2%a8%e9%9a%aa%e5%92%8c%e6%a9%9f%e9%81%87%e4%b8%a6%e5%ad%98/3917940
A:對年收入在7萬5000至10萬元之間的購屋者而言,聖荷西最少房屋可以買,每3528戶家庭才有一套可負擔的上市房屋。美聯社資料圖片 在目前的瘋狂房地產市場中,購買房屋有多困難?答案多半取決於您的收入以及居住地究竟有多少房屋正在出售。CNN引述全國房地產經紀協會(NAR)最新報告指出,創紀錄的高價和低庫存正給購屋者帶來負擔能力危機。 該協會的高級經濟學家、預測主管以及報告的主要作者伊萬格洛(Nadia Evangelou)表示:「由於供應有限,負擔能力的問題更加突出,工資可能已經上漲,但遠不及房價的漲速。」 據該協會表示,就全國而論,自2019年底以來房價上漲了大約30%,因此購買一套普通房屋的成本比大流行前高出約8萬元。另一方面,截至去年12月底,庫存量降至約100萬套的歷史新低。 伊萬格洛表示,受高價格和低庫存影響最嚴重的是年收入在5萬至7萬5000元之間的買家。報告發現,這些買家可負擔的最高房屋價格為32萬5110元,自疫情爆發前以來,他們買得起的房源萎縮了6%。研究人員還發現,與2019年相比,這些潛在買家買得起的上市房屋數量,更大減63%。 年收入在7萬5000至10萬元之間的買家也受到打擊,報告發現,該群體可負擔的最高房價為43萬3480元,有能力購買全國51%的待售房屋,相比在2019年買得起58%的待售屋,疫情顯然造成該群體的負擔能力下降7%。 隨著更多人爭奪數目更少的房屋,價格跟著上漲,從而使競爭變得更激烈。全國而言,對於年收入在7萬5000至10萬元之間的群體,每 65戶家庭只有一套上市房屋,相比在2019年每24戶家庭就有一套。而對於收入在5萬至7萬5000元之間的購屋者,每125戶家庭才有一套上市房屋。 不過,在一些庫存較多的城市,潛在競爭者數量減少,促使可負擔性提高。愛荷華州得梅因市的待售房屋數量最多,每78戶家庭就有一套可負擔房屋。緊隨其後的是底特律、喬治亞州奧古斯塔(Augusta)、俄亥俄州揚斯敦(Youngstown)和賓州斯克蘭頓(Scranton)。 報告發現,在頻譜的另一端,對於年收入在7萬5000至10萬元之間的購屋者而言,負擔能力最差的城市是聖荷西,那\xf9堥C3528戶家庭才有一套可負擔的上市房屋,其次為加州千橡市(Thousand Oaks)和文杜拉(Ventura)、聖地牙哥、洛杉磯、西雅圖、三藩市、鹽湖城和奧斯汀。 該報告還發現,美國存在持續的種族房屋擁有率差距。自 2017 年以來,美國白人擁有自住屋的比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而非裔僅略高於40%。Realtor.com的首席經濟學家黑爾(Danielle Hale)表示:「對於一些種族和族裔群體來說,低庫存挑戰尤其嚴峻,他們在擁有住屋方面面臨更大的障礙,那與收入較低等原因有關。」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2-10/%e5%b7%a5%e8%96%aa%e9%9a%8e%e5%b1%a4%e7%bd%ae%e6%a5%ad%e9%9b%a3-%e5%85%a8%e5%9c%8b%e9%a6%96%e6%8e%a8%e8%81%96%e8%8d%b7%e8%a5%bf/391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