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2月9日報導「終止北溪2號對歐洲意涵為何?」(Was würde ein Aus der Pipeline Nord Stream für Europa bedeuten?)。美國拜登總統日前明白表示,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將切斷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針對俄烏衝突之緊張情勢仍無紓解跡象,奧媒分析一旦美國及西方世界經濟制裁俄國,終止北溪2號營運計畫,對歐洲及奧地利之影響,摘陳重點如后。 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係地緣政治產物,對歐洲而言並非經濟上絕對需要,且該管線尚未投入營運:2021年第3季歐洲自俄國進口天然氣占總進口量41%,理論上靠現有4條輸送管線即能滿足歐洲需求,其輸送量分別為:北溪1號管線占總量16%,途經白俄羅斯/波蘭管線(10%)、烏克蘭管線(11%)、土耳其管線(4%)。目前情形為北溪1號及土耳其管線天然氣輸送量與2021年同期相差無幾,而白俄羅斯/波蘭管線幾乎停供。美國及歐洲指責俄國故意削減天然氣供應量,以達逼迫啟動北溪2號管線目的,減少烏克蘭作為天然氣過境國(transit country)對歐洲能源政策之重要性。 若美國及其盟友執意不讓北溪2號營運,而俄國報復停止供應歐洲天然氣之影響為何:以2020年為例,歐洲44%天然氣供應源自俄國,奧地利則高達80%。歐洲倚賴俄國天然氣主要原因係以往其輸送價格相對低廉,美國液化天然氣價格為俄國3倍。一旦俄國停止輸送天然氣,則歐洲及奧地利皆將出現能源價格飆漲及更高通貨膨脹情形,惟此舉同樣重傷俄國經濟,堪稱「核爆級」制裁方式,俄方採取該措施之可能性極低。 若俄國停止輸送天然氣,奧國目前儲備量可支撐多久:奧國天然氣儲存設備最多可容納全國1年使用量,惟目前存量僅為最大儲量1/4,理論上可供未來幾個月使用。在最壞狀況下(如同時發生俄國斷供及長期嚴寒氣候),奧國政府將採取天然氣優先供應家庭取暖,其次供應工業所需之管制措施。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經濟學家Josef Baumgartner提醒,在奧國國土上之儲氣設施多數屬於「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在奧國境內之儲存槽,用於轉供應其他歐盟國家。在極端緊急狀況下,必須先將所有奧國儲氣設施國有化,方能確保供應安全。 北溪2號禁止營運對奧地利國家石油公司(OMV)之影響:北溪2號管線營建工程暨營運由6家企業投資,俄羅斯Gazprom為最大股東,其餘資金由5家企業分攤,分別為:OMV、荷蘭石化公司Shell、法國能源公司Engie、德國能源公司Wintershall Dea,以及德國能源公司Uniper。OMV迄今已在該項目投資7.29億歐元,目前奧國各界均不願對該案評論。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2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32/P200號(商情文號:第132號) 商情本文: 英國3個大型能源供應業者蘇格蘭電力公司(Scottish Power)、法國EDF電力公司以及Octopus能源公司共同支持改革英國電力市場收費方式,如設立尖峰時間與非尖峰時間的差價,將使於尖峰時間內使用電力的用戶支付更多費用,智慧電錶可每半小時自動向能源業者回報能源使用情況。上述三家業者旗下共1100萬客戶,若實際實行,未來家庭在尖峰時段觀看電視或使用洗衣機等均將支付較高電費;據悉上述業者已向少部份客戶提供特定時段方案。其中,Octopus能源公司執行長Greg Jackson認為,此改革對消費者有利。 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監管署(Ofgem)表示,隨著電動車普及化,鼓勵家庭用戶全天分散需求對於減輕國家電網的壓力很重要,若有越來越多的人可在非尖峰時段使用電力,最終應可為用戶節省費用。該署計畫推動智慧電錶每半小時更新使用量作為用戶默認選項而非必要選項,尖峰差價應可將於2025年前實施。 Investec顧問公司分析師Martin Young表示,此次改革旨在建立更彈性的系統,可能緩解價格上漲對許多消費者的影響。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2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31/P200號(商情文號:第131號) 商情本文: 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分析表示,由於英國人口高齡化與更昂貴的醫療保健費,在2030年前公共支出可能每年增加760億英鎊,需要新的籌資方法以負擔未來將增加的公共支出,如財富稅,而以往增加政府收入的方式像是減少國防開支、提高國民保險費等將不再可行。該基金會尚預測政府養老金法案每年將增加240億英鎊,由於人口高齡化且嬰兒潮世代進入退休年齡,此人口結構變化無疑將為NHS系統增加額外壓力,醫療保健支出預計將額外增加520億英鎊。公共支出將從現占GDP42%增到44%,接近德國疫情前約佔其GDP45%的情形。 英國政府已面臨其他必須增加公共支出的壓力,例如推動淨零排放目標,在2030年前可能每年額外花費140億英鎊公投資;而隨著燃油稅每年下降約80億英鎊,此方面稅收在20年內則將下降350億英鎊。決議基金會研究也強調英國經濟轉變規模,隨著疫情發展商業街實體商店在2025年將在與數位同業競爭上損失額外200億英鎊。英國Metapack軟體資訊公司表示,超過33%購物者光顧實體商店的次數少於疫情前。 儘管英國網路購物情形在疫情前已是新興趨勢,Retail Economics諮詢公司執行長Richard Lim更推測,在2025年前,除食品類預估有近一半的銷售行為將在網上進行。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1年2月9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29/P200號(商情文號:第129號) 商情本文: 英國雖已脫歐,但歐盟法律仍為英國現有勞動、銀行和農業實踐等領域的法律基礎,改造此現狀係強生政府的目標。本年1月31日,渠再次展示在英國法規中根除歐盟法的決心。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為政府及法界製造幾十年來最複雜的問題,只是簡單地排除歐盟法無疑會造成混亂,即大多數歐盟法律將失效,且英國和歐盟法律間的互通性亦終止,對法官、業者和公民而言均將是噩夢。 在前任Theresa May首相領導下,政府決定在脫歐後保存大規模法案,在國家檔案館保存副本,此形成由議會創建的新混合體,但具有歐盟法品質,優先於既有本國法規,通常由法官解釋,如同英國並未脫歐般。隨著時間,議會可透過修法漸移除現有歐盟法。許多脫歐派支持此方案,強生政府則覺得此為英國脫歐在意識形態上的脆弱性,應予以移除,以呼應英國獨立意識。政府在消除有歐盟法律痕跡的本國法規,現將編制對外公開的歐盟法遺留目錄,以向民眾發表更新進度,且政府提出以透過立法重寫仍存在英國的歐盟法。 英國法界則擔心權力將從立法者轉移到政府上,由於二讀立法僅受輕微審查;自1979年以來,下議院從未廢除一法規。實際上,此計畫與脫歐派應將權力交還給立法機關的目標相反。政府也承認此可能帶來法律不確定性,如針對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複雜法庭案件現可能需要數日時間研究。脫歐派承認,倘若不徹底改革,英國就無法彌補脫歐經濟成本。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2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30/P200號(商情文號:第130號) 商情本文: 英政府將投資2300萬英鎊用於資助獎學金,以支持更多人工智慧(AI)與數據轉換課程,有助於提升國內弱勢族群年輕人進入領先AI產業的機會,進而提升學生多元性。將有多達2000個相關碩士AI課程獎學金,使畢業生或即使大學主修課程無直接相關者均可進入該領域深造。 英國AI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且私人資本於2019年向英國AI產業的投資達近25億英鎊,額度排名全球第3。政府新資助的獎學金將可吸引更多人加入AI產業,政府亦鼓勵相關業者透過相當獎助方案吸引人才,使年輕族群更快進入人工智慧就業市場。政府將於2022年稍晚成立新獨立組織,以推動產業參與、投資人工智慧獎學金計畫。 2019年,英國首階段人工智慧轉換課程(AI conversion courses)由高等教育學生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負責,支持英國28所大學開設之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學程。當時政府資助1350萬英鎊用在AI獎學金,以增加該領域的學生多元性,統計顯示此獎學金申領人有76%為女性,且有45%者為黑人學生,24%為身心障礙者。另人工智慧課程第一階段尚吸引倫敦和東南部地區以外的人才,其中有總數70%的學生和84%的領取獎學金的學生來自英格蘭其他地區。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2/1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教育部長要求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間諜活動風險分析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教育部長 Robbert Dijkgraaf 希望要求大學和學院對外國影響進行風險分析。 Dijkgraaf部長於2月9日對眾議院表示,希望與高等教育機構就此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必須對外國組織新的和現有的合作關係進行審查。 保守黨 (VVD) 議員 Hatte van der Woude 要求對此類風險進行分析。 她和眾議院其他人一樣,憂心中國、伊朗和俄羅斯等國的影響及竊取荷蘭等教育機構研究成果的風險。 最近荷蘭政府開設了一個諮詢平台,憂心學術間諜活動的機構,可詢問有關如何處理線上會議安全與知識共享等問題。
A:為確保歐洲晶片供應無虞、降低對亞洲企業依賴,歐盟執委會於本(111)年2月8日公布旨揭法案,規劃以420億歐元規模之公共投資,配合歐盟成員國合作與導入資本市場資金,目標2030年前提升歐盟晶片生產比例達全球20%以上。法國做為該項法案主要倡議國,政府官員自始表示大力支持,然產業及學界則多認為該法雖屬必要,惟針對其效果則看法不一。謹綜近日整駐地重要媒體相關資訊與分析如次: 政界: 歐洲議會法籍中間政黨(RenewEurope)議員Christophe Grudler:ECA法案有利歐盟提升戰略自主、電子產業振興並創造就業機會,對該法案表示高度歡迎。 歐洲議會法籍極右翼政黨議員Nicolas Bay:批評執委會設定之生產目標無法滿足歐盟自主需求,及Intel建廠選址德國及義大利而未選擇法國。 蒙田智庫(Institut Montaigne): 執委會立意良善,然目標過於遠大。歐盟境內已15年未設立新半導體廠,目前無10奈米以下產能,10至20奈米產能僅占全球5%,主要歐洲半導體企業如恩智浦(NXP)、英飛凌(Infineon)及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均無意投資7奈米以下高階製程,顯示企業對在地生產抱持高度不確定看法。D氏亦懷疑歐盟是否可於5年內吸引7奈米以下高階製程。 歐盟高階晶片雖完全仰賴亞洲進口,然其境內企業並無需求,美商蘋果反更需要高階晶片。由於汽車產業預計2030年後才會應用高階晶片,故ECA法案係預籌未來產業需求。另考量未來成熟製程晶片需求成長性,歐盟尚難以藉ECA法案之投資規模,達到成熟製程晶片完全自主供應。 ECA法案本質係於特殊的競爭規範下,由歐盟成員國藉稅務減免、優惠性關稅、資金挹注等補助,減輕企業在歐生產成本達20%至30%,俾使歐盟企業可與臺灣企業生產成本相比擬。然就算半導體企業來歐設廠,人才供應斷層勢將妨礙企業成長,台積電係直接資助大學培育碩、博士人才,且在半導體界人才國際流動頻繁下,保留人才為重要關鍵。 德國政府阻止環球晶併購世創(Siltronic)之主要原因為維繫科技主權,避免科技掠奪,歐盟已針對外資半導體併購案成立審查機制,義大利也已阻止中國企業類似併購。歐盟嗣後應確保該等未被收購的歐洲企業能順利取得原預計藉併購可取得的資金,以維競爭力。 產業界: 人工智能處理器製造商Kalray:強化晶片產能至關重要,然僅新設晶片廠並不足以使投資效益最大化,執委會應同時強化投資下游電子業者及上游研發及教育機構,形成歐盟電子生態系。 客製化晶片設計企業MicroEJ及Soitec:歐盟境內缺乏半導體人才及培育中心,也無如蘋果及高通等大型下游客戶,相關投資恐難引起良性循環。 超級電腦晶片設計商SiPearl:歐盟企業對10奈米以下高階晶片需求不高,汽車產業雖需要晶片,但在亞洲及美國的3C產品生產線更加急需晶片。 法國晶片製造商Altis Semiconductor(2005年成立,現已結束營運)前任創辦人Didier Lamouche:肯定歐盟對基礎科技的掌握及投資半導體的決心,然歐盟現階段沒有高階製程晶片的市場,應效法美國保護及資助專業人才的作法,採取若干的保護主義思維,同時思考企業在歐生產半導體時,對供應鏈成本之考量。
A:依據瑞士Bluewin News電子報報導,瑞士工商諮詢公司 (Due & Bradstreet)最新發布之瑞士2022年1月份公司倒閉統計資料顯示,在本年1月份瑞士登記倒閉的公司約410家公司,與2021年同期相比較增加28%。該公司表示,由於瑞士聯邦政府於2021年新型冠狀病毒期間提出對瑞士中小企業補助方案,對減少瑞士公司倒閉應有幫助;但在補助方案逐步減少後,預計瑞士公司倒閉家數將會增加。 另本年1月份新創公司約3,812家,與2021年同期相比較微幅增加2%。 資料來源: 瑞士Bluewin News電子報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Auxin Solar Inc.公司要求美國商務部調查亞洲主要生產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柬埔寨進口的太陽能設備規避徵收關稅的措施。 根據提交給美國商務部的一份文件顯示,該公司聲稱太陽能設備使用來自中國大陸的零組件,且製造商正在東南亞國家組裝設備,以此作為規避關稅的一種方式。 先前部分匿名的太陽能製造業者於8月要求美國商務部調查自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模組,因前述產品違法規避對中國大陸產品實施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美國商務部最終於2021年11月決定不啟動調查。然而,儘管美國商務部施加壓力要求揭露廠商的身份,但推動這一舉措的廠商仍將其身份保密。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Auxin Solar Inc.公司於2月8日提交申請時,籲請政府擴大對中國大陸太陽能進口徵收大約10年之久的關稅。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10日引述丹麥統計局數據,相較今年1月份與去年同期之物價, 今年1月份上漲4.3%,電價就佔總物價上漲比中之 42.5%,爰今年1月份之通膨係自 1989 年以來的最高。 過去1年內貨品價格平均上漲 6.6%, 為自 1985 年以來的最高漲幅。今年 1 月份的主要通膨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較為緩和,達 1.9%,仍形成普遍物價上漲,為自 2012 年以來的最高。 高階管理人主要機構 (Ledernes Hovedorganisation) 的首席經濟分析師 Niklas Praefke 指出: 近幾個月來,通膨加速,物價大幅躍升,電費和暖氣費上漲, 上述價格上漲意味著一個兩大兩小的典型丹麥家庭購買相同的商品和服務必須要較一年前多支付 18,600 丹麥克朗,通膨讓民眾荷包大失血。 Arbejdernes Landsbank 首席經濟分析師 Jeppe Juul Borre 表示,據統計局之生產者價格指數顯示,此指數亦較一年前增加 33%。如同能源價格的高漲驅使民生物價高昂,這亦將連帶使企業的成本上揚。渠表示,當價格不僅僅是因為能源價格,還有全球供應瓶頸和商品價格如此急劇上漲時,許多公司預計將在未來3個月內提高價格,大約10分之4的零售商預計價格會上漲 。 本已承受巨大壓力的勞力短缺及低失業率 2.5%的丹麥, 如果預期通膨停留在較高水平,最終可能對在復甦中的經濟引發薪資和價格呈螺旋式上升。其次,隨著歐元區發佈1月通膨加速至 5.1%,歐洲央行也已開始緊收。 丹麥幾家主要銀行現在預計央行將在今年加息兩次,明年將再加息兩次。丹麥央行預計將趕上歐洲央行的加息步伐,但若丹麥調高利率可能將使丹麥經濟趨緩。
A:依據Fuhrer & Hotz顧問公司針對瑞士152位零售業製造或銷售公司主管就2022年經營情況預測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於企業競爭力預測方面,瑞士61%之企業認為其競爭力優於競爭對手且於2022年內可擴張市占率;以產業鏈分類零售商中67%表示其競爭力優於競爭對手,製造商中55%表示其競爭力優於競爭對手,僅4%之企業預估其競爭力處於弱勢。 資料來源: 瑞士信貸銀行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依據Fuhrer & Hotz顧問公司針對瑞士152位零售業製造或銷售公司主管就2022年經營情況預測問卷調查報告顯示,65%之企業預測其營業額與上年相比將成長,僅11%之企業認為其營業額將衰退,約20%表示應無明顯變化,該營業額預測結果與2017年至2019年期間相似。企業對於利潤預測明顯較為保守,48%之企業認為其利潤將成長,26%之企業認為其利潤應無明顯變化。 資料來源: 瑞士信貸銀行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瑞士信貸銀行2022年1月5日公佈之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中預測瑞士2022年實質國民生產毛額成長2.5%,私人消費成長2.5%,通貨膨脹率為1.0%,失業率為2.5%,就業率成長1.2%,名目薪資成長0.8%。 根據上述針對瑞士經濟概況預測,2022年零售業營業額成長率預估為-4.1%,其中食品零售營業額較上年減少5.5%,非食品零售營業額較上年減少2.8%。另2022年零售價格預估較上年成長1.0%,其中食品價格成長1.0%,非食品價格成長1.0%。儘管瑞信銀行預測2022年零售業營業額呈現衰退,但仍較疫情前(2019年)成長近3%;其中食品零售營業額仍較疫情前增加4.5%。 瑞信銀行預測2022年全年零售業營業額將會下降主要原因為2022年部分刺激營業額成長之因素為新冠病毒疫情措施,例如餐廳每桌人數限制、於餐廳內用之疫苗證書規定、以及居家辦公義務或建議等,而該因素可能在2022年逐漸消退。此外,2022年非食品零售營業額不易預測原因為2021年1月18日至3月1日期間販售非生活必需品之實體商店曾被迫實施宵禁或暫停營業,但2022年是否有類似措施無法明確判斷,另個別細分市場受疫情影響甚大,如自行車、家居用品、DIY/園藝及汽車配件等銷售由於疫情期間消費者於住宅時間大幅增加,該等產品銷售恐於2022年趨於飽和;另2021年期間衣服、鞋帽類由於疫情原因聚會減少而營業額大幅下降,該等波動應於2022年逐漸趨緩,但仍將明顯受疫情發展影響。 資料來源: 瑞士信貸銀行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瑞士Fuhrer & Hotz顧問公司於2021年9月至11月期間訪問瑞士152位從事產品製造或銷售零售業公司之主管表示,該等企業於2021年利潤目標方面,實際利潤低於目標者(超過6%)共占11%、實際利潤稍微低於目標者(1%至5%)占14%、實際利潤與目標無明顯差異者占30%、實際利潤稍微高於目標者 (1%至5%)占23%、實際利潤明顯高於目標者(超過6%)占19%。 若以產業鏈分類,51%的零售商利潤超過預測,僅10%沒有達到利潤目標;而生產商中僅31%的利潤超過預測,38%沒有達到目標。 資料來源: 瑞士信貸銀行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瑞士Fuhrer & Hotz顧問公司於2021年9月至11月期間訪問瑞士152位從事產品製造或銷售零售業公司之主管表示,2020年由於景氣發展不明,因此當時編列2021年預算時明顯較為保守,而2021年零售業者營業情況多較預期樂觀。受訪者估計其公司2021年營業額與預算相比情況為:營業額明顯低於其先前預估者(超過6%)共占11%、營業額稍微低於預估者(1%至5%)占17%、營業額與預估值差別不顯者占27%、營業額稍微高於預估者(1%至5%)占23%、營業額明顯高於預估者(超過6%)占21%。 若以產業鏈分類,50%的零售商營業額超過預測,而生產商僅37%營業額超過預測。 資料來源: 瑞士信貸銀行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依據瑞士信貸銀行2022年1月5日公佈之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瑞士2021年食品零售由於瑞士餐廳於2020年底至2021年4月中因受疫情影響關閉,因此當時瑞士食品零售營業額指數居高不下,2021年1月至4月營業額指數維持在138至140點之間,5月營業額指數為130點,此後營業額指數逐漸緩慢下降,7月至10月指數維持在120至122點之間。由於2020年底至2021年 5月中旬期間瑞士多個鄰國為加強疫情管制限制邊境購物活動,因此2021年上半年瑞士於國外購買食品金額較疫情前(2019年)減少23%,同時大幅削弱瑞士食品零售競爭。 資料來源: 瑞士信貸銀行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依據瑞士信貸銀行2022年1月5日公佈之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2021年瑞士零售商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管制措施,受到人數限制或暫停營業的負面影響。其中以2021年第一季之非食品營業額下滑最明顯,若以2012年1月為基準(=100),2021年1月非食品營業額指數為83點,2月為78點,3月1日起所有商店恢復營業後營業額指數快速成長至112點。2021年4月非食品營業額指數為110點,5月至10月指數回復平穩,約保持為98點左右。若與新冠病毒疫情前之2019年同期比較,非食品零售營業額於2021年2月營業額衰退17%,為2021年1月至10月期間衰退幅度最大之月份。2021年2月份非食品營業額較2019年同期降幅最顯之產品依序為:服飾鞋帽類產品衰退50%、休閒娛樂類產品衰退40%、以及居家用品衰退20%。2021年3月1日販售非民生用品之商店恢復營業後,追趕效應主要表現於居家用品購買,當月居家用品營業額較疫情前同期成長33%。並由於疫情期間民眾對DIY、園藝及汽車配件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整體而言,2021年上半年非食品零售營業額較2019年同期增加6%。 資料來源: 瑞士信貸銀行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依據瑞士信貸銀行2022年1月5日公佈之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暫估統計,瑞士2021年實質國民生產毛額成長4%,私人消費成長3.1%,通貨膨脹率為0.6%,失業率為3.0%,就業率成長0.4%,名目薪資成長0.4%。根據上述瑞士經濟概況暫估統計值,2021年零售業營業額成長率為2.4%,其中食品零售營業額較上年成長0.6%,非食品零售營業額較上年成長3.7%。另2021年零售價格暫估較上年減少0.9%,其中食品價格減少1.4%,非食品價格減少0.3%。 資料來源: 瑞士信貸銀行年度零售業報告(Retail Outlook) 日期: 2022年2月10日
A:依據以色列財經媒體Globes報導,以色列電動車無線充電技術公司Electreon於本年2月初宣布將在美國佈建第一個大眾無線電動車充電道路系統。Electreon贏得美國底特律建造電動道路系統(ERS)提案邀請書(RFP),該項目作為感應式汽車充電前導計劃(inductive vehicle charging pilot program)的一部分,Electreon將與密西根州交通部 (Michiga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密西根州未來移動與電氣化辦公室 (Michigan Office of Future Mobility and Electrification)和密西根州經濟發展公司 (Michig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 合作。 密西根市中心區的無線充電基礎設施將支持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在內的各種車輛類型。Electreon在2月正式進入美國市場設立洛杉磯辦事處,並委請紐約市議會前議長 Corey Johnson擔任紐約地區的戰略顧問。 Electreon 負責此前導型項目的設計、評估、反覆計畫(iteration)、測試和實施,目標在2023年正式投入運營。Electreon的充電基礎設施可以在移動和靜止狀態下對電動汽車進行無線充電,是迄今第一個在公共道路上成功示範此類計畫的公司。Electreon正在德國、義大利和瑞典積極開展前導型項目,並準備為以色列台拉維夫的 200 輛公共汽車提供「無插頭」的充電網絡。 以色列政府規劃在2024年至少30%的新購公車為零碳排放,2025年至少50%,2026年起100%的新購公車需為零碳排放。
A:依據以色列財經媒體Globes報導,美國智慧交通移動技術公司Vontier Corporation在本年2月上旬收購以色列電動車充電及能源管理軟體開發公司Driivz,作為Vontier 5億美元能源轉型承諾的一部分,本次收購價格未被披露。 Driivz 為全球電動汽車充電開發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公用事業、充電運營商、車隊、OEM、EMSP(電動汽車服務提供商)以及石油和天然氣公司。Driivz的高度可擴展(highly scalable)的軟體能支持超過 500 種不同的充電器類型,為其客戶提供進入全球超過 10萬個充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