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he Slovenia Times」2022年2月4日報導,斯國國民議會日前以45票反對、40票贊成,否決斯國政府送審之「電子通訊法」(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Act)修法草案。該草案新增禁止高風險供應商進入斯國電信市場之規定,被視為係針對中國供應商之「華為條款」。 該修法係由斯國數位轉型部草擬,主要目標係將歐盟相關指令轉為國內法,取代2004年頒佈之法案。該部部長Mark Boris Andrijanič表示,鑒於5G技術提高通訊網路及服務之風險性,該修法將顯著解決安全性問題。修法重點包括:倘依據斯洛維尼亞「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意見,被斯國政府定義為高風險之供應商,將禁止對斯國網路/電信服務業者提供設備 斯國在野以中左翼政黨LMŠ為主之反對派表示,(一)歐盟執委會之建議係以通訊網路設備安全著眼,而非針對供應商。(二)斯國於2020年8月與美國簽署「5G網路安全聯合聲明」時,便意圖排除華為等受外國政府控制之供應商。(三)該修法草案如通過,將有侵犯「斯國通訊網絡暨服務監管署」(Agency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ervices)職權之虞。

A: 依據新加坡外交部本(2022)年2月6日發布新聞公告指出,星國總統哈莉瑪2月6日在中國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哈莉瑪總統和習近平主席一致認為,星中應在數位經濟、綠色經濟和智慧城市等新領域加強合作,推動雙邊關係升級,並肯定新加坡和中國應在現有合作領域加強合作,包括在蘇州、天津和重慶有良好發展的三個政府間合作專案。 習近平表示,新加坡從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就深度參與中國發展進程,目前中國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雙方應合作共贏,歡迎新加坡與中國省市建立地方合作機制,在中國經濟雙迴圈中發揮更大作用。目前星國與山東、四川、遼寧、浙江、天津、江蘇、廣東和上海等省市已設立雙邊合作理事會,推動經貿合作。 習近平亦提出,星中兩國樹立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標竿,提升陸海新通道對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撐作用,高水準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共同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應共同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落地,維護公平正義,體現責任擔當。

A:因伊朗受美國制裁,美國OFAC已將台伊清算機制的相對方伊朗Parsian Bank列入「黑名單」,因此台伊清算機制已全面喊停,自2019年起,我與伊朗貿易往來大幅下跌。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2月6日報導,新冠疫情提高運輸成本,縮小進口和星國當地農產品的價格差距,加上消費者逐漸認識新加坡品牌等各種因素,過去兩年當地農產品銷量明顯提升。 新加坡食品局(SFA)指出,星國當地農場回報網購銷售業績在疫情期間增加,食品局將繼續鼓勵業者提供更多新加坡當地農產品,例如與職總平價合作社(NTUC Fair Price)、百美和RedMart等實體及網路超市合作進行促銷。此外,為了讓星國民眾更容易辨識當地農產品,食品局前(2020)年推出「SG新鮮農產品」標籤,至今有超過70家當地農場、經銷商和零售商申請使用。 新加坡職總平價合作社(NTUC Fair Price)指出,與2019年疫情前相比,目前超市引進更多星國當地的農產品、魚和蔬菜,各占該產品種類約10%,雞蛋則超過55%。新加坡茂豐農場創辦人亦表示,前(2020)年實施病毒阻斷措施時,是推動星國當地農產品需求上升的轉捩點。疫情使民眾意識到供應鏈的脆弱,轉而採買新加坡自產蔬果,但如何維持穩定供應也相當重要。 星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新加坡農業發展,目標是2030年生產足夠農產品滿足人們三成的營養需求,增加供應的同時也須提升需求,才能確保農業永續發展。

A:依據哥倫比亞商工暨觀光部所轄之對外推廣機構(ProColombia)統計,2021年哥國皮革製品及鞋類出口1.67億美元,年増72.2%,該項產業鏈約涵蓋2萬8,000家公司,其中501家公司從事出口,將產品銷售至全球69個地區,主要市場包括美國、義大利、中國、厄瓜多、巴拿馬、瓜地馬拉、墨西哥及越南等。 哥國商工暨觀光部部長María Ximena Lombana Villalba近日參加2022年波哥大皮革暨皮件展開幕典禮時指出,依據哥國國家統計局(DANE)截至2021年11月資料,該國鞋類及皮革製品生產分別年增42.2%及27.5%;銷售則年增38.6%及24.5%,為哥國經濟復甦重要指標性產業。另表示,哥國2021年實施3天購物免除19%加值營業稅期間,消費者在第2及第3天以採購皮革製品及鞋類為主要商品。 哥國商工暨觀光部近年來針對皮革製品及鞋類產業推動強化競爭力之輔導計畫,自2019年至2021年累計投入經費13億3500萬披索,協助424家微小型皮革製品及鞋類企業,其中70%企業主為女性。此外透過改善生產製程為65家企業提供95件輔導計畫,加強供應商與採購商互動,並輔導新創公司投入該產業,以增加產業國際競爭力。

A: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報導,義大利能源商A2A與法國投資公司Ardian簽訂兩項風力與太陽能股權收購協議,金額共4.52億歐元,並預計於2022年6月底前完成交易。 根據該協議,A2A將自Ardian收購三家在義大利擁有多座風場之風力發電商,分別為3New & Partners、Daunia Calvello及Daunia Serracapriola,總裝機容量達335百萬瓦(MW),資本淨值為2.65億歐元。 另外以資本淨值1.87 億歐元收購由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組成之綠電商4new,總裝機容量為157百萬瓦(MW),其中117百萬瓦(MW)在義大利,40百萬瓦(MW)在西班牙。 A2A執行長Renato Mazzoncini表示透過此項收購,不僅成功拓展該商在撒丁尼亞島(Sardegna)、普利亞(Puglia)、拉齊奧(Lazio)及坎帕尼亞(Campania)四大省的業務,亦藉此強化其在義大利及第二大綠能營運商之地位,並強調為降低義大利依賴國外天然氣進口,必須加速發展及持續投資可再生能源業務,此亦為推動生態轉型之關鍵因素。 該協議中的風電場位於撒丁尼亞島(Sardegna)、普利亞(Puglia)、坎帕尼亞(Campania)及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Catalogna),又太陽能場位於普利亞(Puglia)、拉齊奧(Lazio)及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Andalusia)。

A:依匈牙利中央統計局本(111)年2月8日發布初步統計,在連續5個月貿易赤字後,匈國去(110)年12月出口100.9億歐元,進口99.03億歐元,較前(109)年同期各成長20%及21%,貿易順差為1.87億歐元。 去年全年匈牙利貿易順差為24億歐元,較前年56億歐元為低,也是13年來歷史新低。其中,出口1194億歐元,較前年成長13.7%;進口1170億歐元,成長17.7%。 本地媒體Portfolio觀察,匈國貿易順差自COVID-19爆發前即自高點逐漸減少。疫情危機使進口需求及進口能源成本降低,讓去年上半年維持順差。然去年下半年情勢反轉,匈牙利經濟復甦帶動進口、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斷鏈影響出口及政府選前增加支出推升進口需求等因素,促使貿易赤字惡化。

A:義大利衛生部部長Roberto Speranza於2022年2月8日發佈行政命令,宣布自2月11日起,除集會等群聚情形,取消民眾出外須佩戴口罩之規定,公共場所內則維持佩戴口罩至3月31日止,其中六歲以下兒童、因疾病不宜佩戴或須閱讀口語進行溝通,及正在進行運動等情形則不受此限。無論疫情之顏色分區,上述規定適用於義大利全國境內。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 文號:1114020022號   根據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官網2月8日發布之新聞稿,為推動5G網絡開發及為該部輔導之園區5G網絡之開發及測試,提供創新解決方案,該部訂2022年起啟動「科技園區5G通訊科技計畫」(簡稱5G-Campusnetze)。   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文官職國務秘書Udo Philipp(相當於常務次長)表示,德國是民間使用5G頻率及在創業園區採用5G網路的國際先驅之一。在未來工廠中,5G網路無論在設置及操作機器或系統方面,均提供更大的靈活性。5G網路營運商可經由保有數據及程序來強化公司的數位主權。對小型網路供應商、甚至是對新創企業而言,這不僅是開創新的園區網絡市場的機會,更能促使德國或歐洲供應商搶先占領市場的重要位置。   該計畫的第一個項目是於年初啟動的CampusOS計畫,由德國智庫Fraunhofer協會之Heinrich-Hertz電信研究所,以及FOKUS開放通訊系統研究所主導之先驅項目。目的是為以開放無線技術及可互操作之網路組件為基礎,來建構5G園區網路之模組化生態系統及技術套件,並於工業環境中選定地點來評估5G園區網路的互操作性及性能。CampusOS計畫共有22個來自產業界及研究界的合作夥伴參與。   此外,該園區5G計畫將另由6個衛星項目加以補充,期能為5G網路於智慧醫院、民防及消防隊、產業、物流、機械及造船等園區之應用領域,提供進一步產業解決方案。Campus OS計畫除可發揮協調作用外,並可驗證Campus OS概念如參考架構、建構基礎目錄、運營商模型等之可行性。該6項衛星計畫將於2022年4月陸續啟動,並業經由科技競賽的方式選出31個合作夥伴參與。   本項科技計畫的補助資金總額約為3,300萬歐元,個別項目期程訂為36個月。詳細資料可參閱計畫專屬網頁www.digitale-technologien.de。

A:綜整奧地利數位經濟部新聞稿及奧媒報導,奧地利對2022年2月8日歐盟執委會公布「歐洲晶片法」(European Chips Act)之初步評論,重點如后。 一、奧地利數位經濟部 (一) Margarete Schramböck部長表示,晶片將為歐洲帶來機會,重要性有如「21世紀之石油」;晶片短缺將阻礙生產及數位化。歐洲應努力提升在全球晶片市場之競爭力,以及在國際舞台居於領導地位。歐洲晶片法將可重振歐洲晶片產業。 (二) S部長正面評價執委會提出之歐洲晶片法版本,並樂見奧地利意見被納入。考量晶片對歐洲之戰略意義,奧地利將支持更多歐盟新補助計畫,提供半導體產業資金。 (三) S部長指出,奧政府正仔細審視執委會提出之歐洲晶片法,亦將與奧地利半導體業進行討論。奧地利係歐盟電子產業最重要據點之一,盼成為歐洲主要晶片製造國,爰刻正擬定周全之據點/選址策略(site/location strategy)。 二、歐洲議會奧地利議員 歐洲議會人民黨奧國議員Angelika Winzig對執委會之歐洲晶片法提案表示歡迎。認為在新冠疫情之後,倘缺半導體將難以達成長期經濟成長,且半導體對環境保護亦具重要性,除電動車外,許多減碳新科技均有賴晶片技術。 三、奧地利媒體 (一) 歐洲晶片法旨在防止歐洲落後於亞洲及美洲,計畫與歐盟會員國及國際理念相同夥伴,共同投入逾430億歐元之公私部門投資,以應對晶片短缺及未來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捍衛數位主權。目前新車交貨大幅延遲、各式網路產品及電玩供貨困難等,均顯示急迫之晶片短缺問題。 (二) 目前臺灣仍是全球半導體產業之領頭羊,全球有50%之半導體來自臺灣,甚至95%最先進晶片產自臺灣。 (三)歐洲晶片法規畫430億歐元之中,130億歐元將用於研發,300億歐元用於建立大型製造設備,主要資金來自展望歐洲(Horizon Europe)、數位歐洲(Digital Europe)等現有補助計畫,目標係2030年前在全球晶片市場占有率自10%翻倍至20%。由於市場規模至2030年亦將翻倍,為達到此目標,產能必須成長至目前之4倍。目標應放在產製應用於電腦科技、航太、研究及通訊之高效能超級晶片。 (四)歐盟內部市場執委Thierry Breton計畫在歐盟打造4至5座大型晶片廠,透過公共資金吸引私人投資;而台積電、環球晶、英特爾等市場巨頭正在歐洲尋找設廠之合適據點。依據執委會提出之草案,2種形式之投資將對歐洲晶片之供應安全具貢獻,可獲投資獎勵,包括:設計及生產,並主要供應其他產業所需者之開放式晶圓代工(Open EU foundries),以及2.設計及生產供內部市場自用(Serve their own market)之整合製造廠(Integrated Production Facilities)。此外,晶片廠除必須新設外,尚須承諾持續針對歐盟半導體產業之創新進行投資,以及滿足吸引專業人才等要求。 (五)奧媒引述德國聯邦資訊通信暨新媒體公會(BITKOM)主席Achim Berg意見,渠認為微電子係數位時代關鍵技術,半導體是所有數位應用之基礎,爰應將「打造歐洲微電子生態系統」作為目標,建立自設計至製造之能力,並應對全球市場保持開放。 (六)奧媒評析,歐洲晶片法如何在保護歐盟市場及維持市場開放間取得平衡,涉及歐盟內部市場執委Breton及競爭執委Margrethe Vestager職權,可能在2者間取捨將有衝突。Vestager執委前曾警告,此法案恐造成企業及各國在補助上相互競逐,應避免陷入補貼競賽。Breton執委則不認為將陷入補貼競逐,受國家補助之企業應遵守特定規則,以確保歐盟利益為先。 (七)奧媒另指出,歐盟是否能達成2030年佔全球晶片產值20%之目標,不確定因素仍多。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20018號   德國聯邦統計局2022年2月9日公布德國2021年進出口數據,儘管原物料短缺及物流問題,德國2021年出口仍較2020年成長14%,達1兆3,755億歐元,較2019年疫情爆發前則高出3.6%;進口金額攀升17.1%,達1兆2,022億歐元,亦超過2019年水準,主要由於天然氣等能源進口價格大漲所致。2021年德國進出口數據同創歷史新高,順差總額為1,733億歐元,連續5年下降。   以國家別來看,2021年德國對美國出口上升18%,達到1,221億歐元,美國仍穩坐德國最大出口國;對中國出口上揚8.1%,達到1,036億歐元。對法國出口成長12.6%,達1,023億歐元。進口方面,2021年的大部分進口來自中國,總進口額1,417億歐元,較2020年增加20.8%。   2021年度德國工業訂單數量雖創歷史新高,但由於半導體等原物料短缺,造成出貨遞延。德國各界對持續的物流問題、原料短缺、供應鏈瓶頸、能源價格上漲及疫情發展嚴重關切。   多數專家認為德國今年出口仍有很大機會持續暢旺,半導體及原材料等重要初級產品供應情況應在1年內有所緩解。Hauck Aufhäuser Lampe銀行首席經濟學家Alexander Krüger表示,德國企業滿手訂單,因此預期今年出口將進一步攀升,但能成長多少仍視疫情及供應鏈演變情形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價格恐怕在未來數月仍將居高不下,將導致通膨進一步惡化,德國IMK經濟研究所所長Sebastian Dullien警告,通膨將增加德國家庭及企業進一步負擔,從而抑制經濟復甦。   另一個風險來自於烏克蘭局勢之演變。德國VP Bank首席經濟學家Thomas Gitzel表示,俄羅斯雖不是德國主要貿易國,然而,德國機械產業相當依賴自俄羅斯進口之關鍵原材料,尤其是天然氣、石油及金屬。Gitzel表示2022年德國出口表現,相當程度取決於烏克蘭情勢如何發展。

A:資料來源: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 文號:1114020017號   2022年,歐洲雲端基礎設施項目Gaia-X預期能付諸實踐,除打造技術框架外,也將首度進入市場提供服務。此外,汽車業數據平臺Catena-X,以及Gaia-X資助競標的16個項目等若干計畫業已展開運作,德國聯邦經濟部為此共投資1.75億歐元。 Gaia-X資助競標的16個項目中,雲端服務供應商Ionos參與6項,另以合作夥伴身分,在其他2案中提供基礎設施,讓Ionos雲端平臺負責人Rainer Sträter感到意外。而德國電信龍頭Deutsche Telekom子公司T-System則僅參與1個項目。 Deutsche Telekom是德國前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CDU基民黨)發起雲端服務項目時最重要的工商業支持者之一。反之,Ionos的老闆Achim Weiß在2019 年夏天仍對Gaia-X的構想報持懷疑。就政治層面而言,位於萊法邦Montabaur一地的Ionos最初未列入考量,法國雲端服務供應商OVH則更顯重要。 Weiß是德國網際網路業界的資深人士之一。1990年代中期,渠在Karlsruhe研讀資訊學程期間,曾參與Schlund & Partner的創立,此乃德國最早的網域及網絡空間服務供應商之一。Schlund & Partner很快由網路供應商1&1購併,成為United Internet的一部分,Weiß成為1&1的技術主管,參與影音串流平臺Maxdome的建立。 2009 年Weiß離開1&1,在柏林Prenzlauerberg創立自己的公司Ionos,開始從事雲端計算業務。曾共事之Andreas Gauger也放棄1&1執行長的職位,轉而負責營銷。Gauger希望,「計算速度是Amazon的兩倍,但價格是其一半」,言下之意展現強大的企圖心。 2017年,Ionos由公司股東之一United Internet 所購併。除了傳統的虛擬主機(網站代管服務),United Internet還希望提供企業客戶雲端計算業務。 Ionos 自此繼續強勁成長,柏林的員工人數從120人增加到300人,公司最近搬遷至Ostkreuz S-Bahn 站附近的新大樓。Ionos目前總計約3,900名員工,在10個數據中心擁有約100,000臺伺服器,簽約客戶數量為850萬,多數據信擁有Ionos的網域及網站。 Ionos在公司官網子頁面上,將其優勢描述為「歐洲雲替代方案」,並自認為「隱藏冠軍中的隱藏冠軍」。Ionos不僅嚴詞批評市場領先者及競爭對手Amazon Web Services(AWS)「以道德瑕疵的商業行為而著稱」,且由於Amazon對勞動力的不公平待遇,及該公司與軍工間的密切聯繫,對於崇尚道德的公司而言不可能是合作選項。 根據美國分析公司ISG 於2021年年底發布的分析報告,Ionos首次與AWS、Microsoft、Google、T-Systems等一起歸列為市場領先者。分析師們認為Ionos擁有「全面、具吸引力的產品組合,並有高水準的合規安全性及無與倫比的成本效益比」。鑒此,Ionos可能成為最有價值的歐洲雲公司。據Handelsblatt與Börse Online等德國媒體報導,Ionos市價估計約在50到60億歐元間。法國供應商OVH Cloud在秋季上市時估值為35億歐元,此後市值已升至45億歐元。 Ionos雲端平臺負責人Rainer Sträter表示,Gaia-X 對此亦有所助益。人們第一次意識到歐洲事實上可取代超大規模生產商,相關討論也涉及資料保護及科技主權等方面。 Ionos希望進一步開發其產品,並以歐洲中型企業與公共部門為客群焦點。該公司已經積極參與一些大型項目,例如在Ionos伺服器上運行的HPI學校雲。雲端服務提供商還與公共IT服務商Dataport密切合作,共同參加聯邦新公民服務平臺的招標。最重要的是,渠等在“Phoenix”項目名下,針對Microsoft Office以雲端服務為基礎的開源軟體開發替代選項(Open-Source-Alternative)。dPhoenixSuite旨在使公共管理部門能夠獨立於國際軟體集團的許可,俾利使用電子郵件、視頻會議、日曆或文字處理等服務。 Ionos也依賴合作夥伴,去年收購分析專家Stackable四分之一的股份,將共同開發大數據服務產品(Big-Data-as-aService)。

A:資料來源: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 文號:1114020016號   受到素食文化流行、出口市場拓展停滯,德國肉類產量正日漸萎縮。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資料,2021年度德國共計屠宰豬、牛、羊(含綿羊及山羊)共5,620萬頭,禽類(雞、火雞、鴨為主)6.69億隻。合計全國屠宰業者,全年生產肉類760萬公噸,較2020年又降2.4%。統計局指出,此係自2017年以來,連續第5年下降。 由統計局細部資料觀察,2021年豬隻共屠宰5,180萬頭,較2020年減少約2.9%。其中本土豬隻屠宰5,060萬隻,微降0.8%。進口活豬在德國進行屠宰約120萬頭,降幅高達49%,幾近腰斬。合計2021年德國豬肉產量約500萬公噸,較2020年降約2.9%。如前所述,豬肉產量也是連續5年下降。如與2016年度相比,則2021年的產量降幅已達11%。 牛隻方面,2021年度德國宰牛約320萬頭,較2020年度小跌1%。生產牛肉總量則約110萬公噸,較2020年減少1.8%。如與2016年度相比,則2021年的牛肉產量降約7.1%。 在禽肉方面,2021年度德國產量合計160萬公噸,較2020年降約1.6%。其中火雞肉產量衰退最多,降幅約7.4%,總重約40萬噸。雞肉則有微幅成長,2021年產量約110萬噸,較去年增1.4%。如與2016年(150萬噸)相比,2021年禽肉產量成長約4%。 統計局分析,德國肉量消費近年來呈現逐年下降,此應與越來越多民眾增加素食攝取次數或改吃全素食有關。此外,部分肉食愛好者食用肉品越來越講究品質,優先選擇質量更高的產品,如有機或標榜散養畜牧場的產品,多少影響大型商業屠宰場的生意。另在德國部分地區發現非洲豬瘟以來,養豬戶出口也受到各種限制。以及中國等重要買家,停止進口德國生產的豬耳朵、豬鼻子等部位也有影響。 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德國市面生豬價格直線下降。目前每公斤豬肉的市場價格為1.20歐元。而根據德國養豬戶利益促進會(Interessengemeinschaft der Schweinehalter Deutschlands,ISN)的說法,按照目前德國養豬戶的平均成本,每公斤1.70歐元以下基本上都是賠錢在賣,因此許多養豬戶不得不停養觀看。根據ISN資料,目前德國生豬數量正處於25年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基於動物保育或勞權團體的訴求,對動物以及從業員工福利的標準也在升高。聯邦農業部長Cem Özdemir(綠黨)表示,為改善牲畜飼養,部分肉商或大型超市已向上游業者提供在農場、圈舍、穀倉等地點提供更多活動空間,或為在職員工提高福利的一系列要求,無形中更墊高生產成本。 另一方面,據民調機構Allensbach於2020年進行之調查,德國目前有650萬自認為素食者,另有110萬為純素食主義者,完全不碰任何肉類。2020年度,德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約57.3公斤,是自1989年開始有此類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08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弗羅茨瓦夫科技大學(Wrocław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科學家設計並製造一種革命性的雷射器,可以觀察人眼視網膜中發生的過程。   新的雷射(laser)——所謂的「光學頻率梳」(optical frequency comb)——允許對眼睛的狀況進行安全和非侵入性的評估,為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如老年的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開闢新的治療可能性。它也可用於測試新藥。   該團隊負責人Grzegorz Soboń向媒體表示,支持視覺色素的分子讓我們能夠看到周圍的環境,但科學家們基本上是看不見的。這就是所謂的飛秒雷射(femtosecond laser),可用於生物組織的成像。它將用於眼睛視網膜的體內成像等,從而能夠創建用於眼部疾病的高級和早期診斷的工具。   視網膜是接受視覺刺激的眼睛部分,包含感光細胞(photosensitive cells)、視錐細胞(cones)和視桿細胞(rods)。視錐細胞使我們能夠在明亮的光線下看到和區分顏色,而視桿細胞對黃昏或夜間可見光的單個脈衝很敏感。   華沙國際眼科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Eye Research Center in Warsaw) 教授Maciej Wojtkowski表示,簡單地說,我們可以說人眼是一個生化工廠,其活動取決於單分子視網膜的生化轉化。這種分子對於視覺色素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即視桿中的視紫紅質(rhodopsin in rods)。   Soboń先生續表示,雷射器完全是從零開始製造的。該設備是「定制的」(made to measure),對人類安全。它的光學部件、電子功率和控制模塊以及外殼等整個設備是在弗羅茨瓦夫科技大學開發的。此計畫是與來自弗羅茨瓦夫的科學家以及由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in the USA)教授Maciej Wojtkowski和Krzysztof Palczewski領導的團隊合作創建的。此計畫得到波蘭科學基金會(Foundation for Polish Science)在歐洲區域發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下與 歐盟共同資助之First TEAM計畫的支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09   Polish News Bulletin, money.pl   波蘭能源業者PGE Energia Odnawialna公司已收購7個新的太陽能發電站(PV power stations),總裝置容量為26MW,這些設施將於2023年第三季度末啟動。   PGE EO公司執行長Marcin Karlikowski指出,在收購Skoczykłody風電場後,這筆交易是PGE公司最近在綠色能源市場上的又一個重要收購。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由太陽能發電站提供3GW的新容量,並由風電場中增加1GW的容量。據估計,新開發的太陽能發電站將設在大波蘭省和盧布斯基省,將可為12,000戶家庭提供電力。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09   Polish News Bulletin, biznes.interia.pl   波蘭發展和技術部副部長Mariusz Golecki於2月8日週二,在眾議院數位化、創新和現代技術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介紹該部正在準備的「2030年生產力戰略」立法工作的現況。   Golecki副部長表示,在2030年之前,政府將匡列國家資金中的200億波幣和歐盟資金中的650億波幣分配用於對企業和機構的財政和組織支持。提高經濟生產力及效率的現金挹注合計將達到850億波幣。Golecki副部長並補充稱,該戰略草案應該在2022年2月前可提交給部長理事會審議。

A:根據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2)月8日報導,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近日抨擊法國的多國籍企業產業外移更甚其他歐洲國家,包括雷諾於土耳其生產Clio系列、歐洲所需藥物活性成分自亞洲進口、Alcatel消失或甚多法國企業將工廠移至海外等。L-M部長認為,該等廠商僅為賺取微小利潤,此類決策並無法站得住腳。   依法國產業聯盟(France Industrie)統計指出,法國集團分支機構於海外創造就業為法國境內總僱用人數之62%,遠甚於英國(52%)及德國(38%)之比重。法國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 Po Paris)教授Isabelle Mejean表示,受惠於服務業及法國集團匯回之海外利潤,儘管貿易逆差嚴重,國際收支帳仍勉強維持平衡。然而,產業外移造成之就業減少卻相當可觀。   法國產業聯盟主席Alexandre Saubot則認為,產業外移主要歸咎於法國勞動法僵化及成本過高等因素,例如汽車產業在2000年左右面臨薪資上漲問題,導致無法如同德國車廠提升產品等級。法媒分析,雷諾集團自1999年併購Dacia以來即成功降低成本,另PSA集團在2014年瀕臨破產前,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法國境內,直到Carlos Tavares上任後,集團才朝提升品質同時精簡成本之路邁進,自此2008 車款之製造基地位於西班牙生產而不再是法國米盧斯(Mulhouse)。另一方面,豐田汽車則成功於法國瓦朗謝訥 (Valenciennes)生產,透過高度整合製程,大幅提升競爭力。統計指出,法國境內生產之汽車數量由2005年350萬輛下滑至2019年之220萬輛,且設備商為因應客戶需求及鄰近裝配線等現實考量,亦選擇外移其生產線。   法國財經部認為,探討產業外移現象,企業及政府均難辭其咎,前者追求降低成本較為短視近利,後者則於當時採取許多不利產業競爭力的措施,如藥品監管法規過於繁複即受到詬病。法國大型企業協會(Afep)指出,在全球競爭激烈情況下,企業必須做出抉擇,也因此法國能誕生全球領導廠商如Stellantis、雷諾、Valeo等集團。   法國亦見證朝向高級產品市場及本地生產之興起,例如在奢侈品領域,LVMH、開雲(Kering)、愛馬仕(Hermes)及香奈兒(Chanel)等集團,可證明在地生產的可能性,且由於當地皮革製造廠,使法國在皮革產品(含鞋類)得以呈現貿易順差。化妝品領域亦同,萊雅 (L'Oreal)集團在法生產蘭蔻(Lancome)乳液產品,即便是專為亞洲消費者所設計並於亞洲銷售之品項。另一方面,入門款產品則盡量貼近消費者,以降低運輸成本;易腐產品亦須在貼近市場及成本低廉之地區生產,例如達能(Danone)食品集團通常將製造基地設於市場所在地。   另由於國防產業通常要求本地製造,因此供應商必須配合於當地進行生產;鐵路產業亦然,基此法商阿爾斯通(Alstom)於全球各地均設有製造廠,也因此能超越專注德國市場之德商西門子。另一方面,空中巴士亦於中國設立裝配產線(佔產品整體價值5%)。法國大型企業協會表示,其會員每年於法國投資在研發活動之資金規模約350億歐元,與「法國2030投資(France 2030)」計畫規模相當,但創造的營收僅佔整體24%。法國大型企業對於工業復甦而言相當關鍵,由於能源及生態轉型亦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會,例如雷諾於法國北部建造其ElectiCity電池聚落,顯見法國據點之競爭力已有所提升。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09   PAP, The First News, TVP World, IAR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表示,隨著第五波疫情似乎正在消退,政府已決定將約5,000張新冠病床恢復到標準護理中。   Adam Niedzielski部長在2月9日週三的醫學委員會會議後表示,波蘭醫療保健系統的當前狀況促使政府做出此「重要決定」。Niedzielski部長表示,目前,波蘭有約30,000張病床被指定提供新型冠狀病毒病患使用。這30,000張床位中約有三分之二被佔用,昨天政府已看到佔用率首次下降,因為波蘭的住院人數不到 20,000。Niedzielski部長續表示,政府已決定迅速將約5,000張床位恢復為標準護理使用……將因應Covid-19病患的基礎設施減少到約25,000 張床位。   政府還將取消對從申根區旅行的未接種疫苗人員的隔離要求,並將從2月11日起將非申根區旅客的隔離期從10天縮短至7天。Niedzielski 部長表示,從2月15日開始,Covid-19感染確診者的自我隔離時間將從10天縮短到7天,而家庭成員將僅在感染者自我隔離期間被隔離。政府還決定停止對所有與感染者有過接觸的人實施隔離。   Niedzielski解釋了這些變化背後的基本原理,儘管每天感染數以萬計,但他表示,趨勢已經改變,現在政府正在因應一種情況,即可怕的高增長率正在轉變為高下降率。此外,衛生部長表示,COVID-19感染並不像以前那麼嚴重。Niedzielski部長表示,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它不再是我們之前在第四次浪潮中看到的Covid-19病程,住院時間……更短,更加縮短。   另據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及TVP World報導稱,波蘭教育部長Przemysław Czarnek於週三宣布,政府已決定將5-8年級和中學的全日制教育加速恢復提前一週。他表示,學校將從2月21日恢復返校上課。原先假設這些學生要到3月初才能返回學校。   另衛生部週三發布波蘭單日新增COVID-19感染確診病例數為46,872例,單日死亡病例數為310例,使波蘭記錄的累計確診病例總數增加到5,271,016例,而累計死亡病例總數為107,204例。迄今為止,波蘭共接種了52,363,064劑疫苗,21,910,805人已完全接種疫苗。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08   PAP, The First News, IAR   由於去(2021)年12月份通貨膨脹持續上升創新高至8.6%,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BP)的利率制定機構貨幣政策委員會(The Monetary Policy Council ; RPP)於2月8日週二再次將參考利率(reference interest rate)上調50個基點至2.75%。波蘭國家(中央)銀行的倫巴第利率(Lombard rate)也從2.75%上調至3.25%,再貼現利率(rediscount rate)從2.30%上調至2.80%,貼現利率(discount rate)從2.35%上調至2.85%。   波蘭參考利率上調符合市場預期。同時,貨幣政策委員會(RPP)還將存款利率從1.75%提高到2.25%。這是繼2021年10月升息40個基點、11月升息75個基點、12月升息50個基點以及2022年1月升息50個基點之後,連續第5次升息。   經濟學家認為,升息是對通貨膨脹加劇的反應。在最近一次升息之前,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襲擊經濟,波蘭貨幣政策委員會(RPP)在2020年上半年分三步下調利率140個基點,使參考利率接近於零,為0.10%。波蘭自2015年3月以來,該利率一直被凍結在1.5%的水準。   另據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波蘭中央銀行行長Adam Glapiński在去年12月底表示,該行預計2022年波蘭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將為7.6%,高於2021 年。 Glapiński行長上個月表示,由於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而且整個2022年都將保持高位,波蘭的利率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上升。他於1月份在華沙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波蘭的通貨膨脹率將在今年年中左右達到8%以上的高峰值。他當時還告訴記者,還有進一步升息的空間。波蘭總統Andrzej Duda在1月底要求國會重新任命Glapiński為該國央行行長,任期6年。

A:法國回聲報(Les Echos)本(2)月4日引述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院(INSEE)當日發布統計預估初值顯示,去年第四季法國民間企業創造共計10.67萬個就業機會。即使疫情嚴峻, 截至去年12 月底的一年內仍增加 65 萬個就業機會,成長3.3 %,較兩年前同期亦增加 30 萬;分析主因應為短期臨時工作與學徒實習制之盛行。呼應日前宣布失業率新低之一體兩面。此亮眼數據大致符合去年7%經濟成長率之背景,一掃2020年留下的陰霾,與疫情爆發前的 2019 年 12 月底相比增加 30萬個工作機會,成長率 1.5%,幸而並未如預期發生大波裁員潮。   INSEE指出,繼去年第一季成長0.8%、第二季成長1.5%、第三季成長0.5%後,第四季連續成長的幅度優於預期;主要受益於短期臨時工作機會躍升,統計去年 9 月底至 12 月底間共增加 7.11萬個此類就業機會,較上一季成長9.1%,且已大幅超越疫情前水準。此佳績著實出乎INSEE意料之外,究其可能原因應為求才平台林立、健保單位為追蹤新冠接觸個案疫調大幅徵人以及營建業一年來之強勁人力需求等。   此外,去年底因Omicron 變種之超強傳染力,感染人數暴增,病假缺席人數驟升,若該等人員工作性質無法遠距執行者,許多企業機關只能求助人力仲介短期臨時代理,設法填補人力缺口。法國經濟觀測中心 (Observatoire français des conjonctures économiques,OFCE)經濟學家 Eric Heyer估算,每日 30萬新冠確診病例將導致工時減少3.2 %,且須轉由增加其他同事工作負擔或短期臨時工代理來吸收。   展望2022 年,預期經濟成長放緩,就業市場應會依循相同趨勢,INSEE預期今年第1季和第2季之公有與民間部門合計就業機會將各增加3.5萬與4.5萬個。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