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14020012號 德國近期通貨膨脹率持續增加,電價也節節升高。然而,經濟部長Habeck對調降電費中能源加值稅的呼籲則持反對立場,認為應該使用其他方式來照顧貧困人口。渠受訪於Funke媒體集團時表示,給予一般納稅家庭兒童的立即補助金,比富人也受益的一次性減稅作法更具針對性,此外,政府肩負財政預算收支平衡的責任,減稅措施無法治本,且一旦開始就難以收尾。 H部長也拒絕暫時調降增值稅,因為如果重新恢復增值稅,會使物價變得更加昂貴,並有推高通膨的風險。鑒於目前高物價為收入微薄者帶來巨大生活壓力,德國內閣已決定提供低收入戶暖氣補貼。 根據日前甫獲內閣通過之德國營建部長Klara Geywitz規劃,低收入家庭及大多數學生、實習生將在2022年夏季獲得暖氣補貼。德國聯邦政府亦考慮在2023年以前,取消為擴大可再生能源而徵收的附加費(EEG-Umlage)。財政部長Christian Lindner稱,最遲可望於2022年年中實現此一目標。德國民眾目前為可再生能源每月約須支付11億歐元,這筆支出未來將用聯邦資金支出,可明顯減輕民眾負擔。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20011號 為減少汽車碳排與對抗氣候變遷,德國已訂立2030年使1,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目標。德國雖於2021年第3季完成100萬輛電動汽車註冊之里程碑,但已較原規劃時程(2020年初)遲約一年半時間。 加速汽車汰舊換新、減少整體碳排雖係朝野共識,但聯邦政府內部及在野黨對於如何達標仍存歧異。 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德國聯邦政府尚未就歐盟汽車減排計畫(EU’s car emissions reduction plans)的聯合立場達成共識。該計畫提案:汽車製造商與2021年碳排水準相比,應於2030年將新銷售車輛碳排減低逾55%、2035年則達到100%。聯邦環保部長Steffi Lemke(綠黨)刻與交通部長Volker Wissing(自民黨FDP)針對2035年新註冊車輛中,德國應以多快速度減少汽車碳排、內燃機引擎汽車總數等問題相持不下。環保部L部長期盼德國可作為歐盟表率,推動較歐盟計畫更具企圖的汽車二氧化碳減排中期目標。然而,更多電動汽車是否可如期上路,取決於充足的充電基礎設施必須同時平行拓展,此節涉及交通部職權。相關分析指出,倘以德國聯邦交通部行政組織結構觀察,目前尚缺乏電動車專責部門,現有行政人員與資源均不足。該部現階段負責燃料電池產品(屬小眾市場)的行政人員,數量卻與專責電動車人員差不多。儘管交通部W部長不反對更具雄心的減排目標,並曾於2022年2月初表示,德國現有車輛無法透過改用合成燃料(synthetic fuels)實現氣候中和目標,顯示增加電動車數量已勢在必行。但渠尚需時間調整組織結構、創造合適條件。 在野黨基民盟(CDU)與姊妹政黨基社盟(CSU)則認為,德國於傳統汽車使用之內燃機引擎深具技術優勢,該黨支持繼續研發及使用合成燃料,不但可延長內燃機使用與銷售年限,亦可達減少碳排之效用。CSU將於國會提案設立數百萬歐元基金,支持此項計畫。
A:綜整丹麥新聞媒體於2月7日報導,順應過去兩年上班趨勢已改變,居家上班獲得多方正向反應, 勞工部部長Peter Hummelgaard於4日召集各黨研討並就適用居家上班的特殊工作環境規則的新模式達成一致協議。將原先以"電腦螢幕工作"為主之工作環境新法規適用於每週在家工作超過1天改成超過2天,雇主需對居家工作場所的工作環境環境條件負責,預計於4月底生效。 居家上班之電腦工作者之員工必須符合電腦工作者指南中的設備要求: 例如需有可調整椅子和單獨的螢幕和鍵盤,員工可以使用他的私人辦公桌、椅子和私人電腦進行螢幕電腦工作。如果員工自己的設備不符合要求,雇主必須確保為員工提供必要的家具和設備。 該協議引起HK工會之副主席Mads Samsing擔憂,渠指出,此修法實際上是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將其費用轉嫁到員工身上。 勞工部長 Peter Hummelgaard表示,現在我們找到了一個政治和平衡的解決方案,既能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又能顧慮到換工作的員工。有了這個解決方案,現在使居家上班則更加順應時代,亦反映當今的勞力市場所需,某些類型員工的工作可以在許多不同的地方進行,而不僅僅是在辦公室而已,將在一年後再討論審修新規則之修訂實踐效果。 自由黨(Venstre) 勞工秘書長 Anne Honoré Østergaard表示, 自由黨一直在努力改善居家上班的規則,因此我很高興它終於成功了。 儘管目前疫情已緩轉,並且可以重返固定上班場所,但居家上班對個人和生產力都有好處。自由黨認為,增加家居家上班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很重要。 隨著這些修法,將減少官僚主義,因此使在家工作會更容易,使上班族有更多的自由來規劃自己的日常生活。 不僅提高工作滿意度,對公司和員工都有好處。
A:根據法國政府本(2)月4日發布新聞稿,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已召集7家太空產業重要新創企業或廠商(Exotrail、Unseenlabs、Venture Orbital systems、ShareMySpace、U-Space、Comat及Spacedreams)組成任務小組,盼藉由創新技術、擴大太空數據應用及相關使用者,因應日益激烈之全球競爭及太空產業變革。 新聞稿指出,法國政府對太空產業之投資規模係前所未有,「法國振興(France Relance)」計畫亦突顯法國同時擁有歷史悠久之國際集團與設備商,以及由新創企業組成之產業生態系。同時,「法國2030投資(France 2030)」計畫針對太空產業提撥15億歐元,以促進產業發展並協助法國新創企業朝未來太空產業冠軍之目標邁進。 前述7家廠商之任務主要係透過廣泛的諮詢過程,成為新創企業及新興參與者之代表。另一方面,由財經部、高等教育、研究暨創新部以及國防部共同主持之太空產業委員會(COSPACE,Comite de concertation entre l’Etat et l’industrie dans le domaine spatial)亦將納入上述新創企業及新興參與者。 本(2022)年對於太空產業發展將是關鍵的一年,因法國政府將大力推動太空產業創新並執行法國2030投資計畫,另一方面,本年11月將於巴黎舉辦之歐洲太空總署(ESA)部長會議中,新興參與者的立場將非常關鍵。L-M部長表示,法國將運用2030投資計畫建構新的太空戰略,透過承擔更多風險、創新,並挹注3分之2的資金建立大型企業與新興參與者之公平競爭等,以維持法國在全球之領導地位。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2年2月2日報導,西班牙政府自歐盟取得695億2,800萬歐元補助用於生態轉型,並規劃前述金額之40.29%,約280億歐元於再生能源、生態保護、永續交通及農漁業系統性轉型。 西班牙生態轉型及人口挑戰部(Miteco)將負責153億3,900萬歐元補助款,其中107億5,600萬歐元將運用於能源轉型,45億8,300萬歐元則用於改善基礎建設及生態系統韌性。西國政府已核准3項經濟轉型暨復甦策略計畫(PERTE),而其中有2項屬生態轉型相關。2020年7月Miteco核准2021年至2023年期間,電動汽車及車聯網發展計畫,公私合作經費規模達240億歐元,其中公部門將投入49億7,500萬歐元,私部門則將投入197億歐元,以協助西班牙汽車產業發展電動汽車、車用電池及氫電池。惟西國政府補助金預計將遲至2022年第3季方予撥放,引起汽車產業業者抱怨。西班牙汽車及卡車製造商協會(Anfac)係由福斯集團(Volkswagen)、雷諾汽車(Renault)、斯泰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賓士汽車(Mercedes-Benz)及福特汽車(Ford)等重要汽車業者所組成,該協會籲請西國政府儘速發放PERTE補助款。 PERTE另一項永續計畫係再生能源、綠色氫能源及能源儲存計畫,該項計畫亦屬公私合作,預計將自歐盟取得69億2,000萬歐元補助款,私部門則將投資94億5,000萬歐元。前述計畫執行期間為2022年至2023年,計畫至多至2026年。2021年12月Miteco已撥付首批補助款5,000萬歐元於改善能源儲存,另亦將補助再生氫供應鏈,補助金規模約為2億5,000萬歐元。 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EOE)及西班牙中小企業聯盟(Cepyme)認為,西班牙政府安排歐盟基金之撥付款項作業時間過於冗長。為回應業者抱怨,西國政府承諾於2022年中之前,另加撥發246億歐元補助,其中74億2,100萬歐元將用於能源轉型,另72億2,300萬歐元則用於發展永續交通。 在內燃機引擎汽車轉換為電動或氫能源汽車補助方面,西班牙政府規劃運用歐盟補助之4億歐元於Moves III計畫,加上西班牙政府自籌款項,補助每名柴油或汽油內燃機引擎汽車駕駛人7,000歐元,協助渠等轉換所擁有之車輛為電動汽車或氫電池汽車。 另在房屋修繕補助部分,西國政府規劃55億2,200萬歐元於補助環境脆弱地區居民房屋能源修復,每戶居民預計將取得補助金2,400歐元。同時西國政府另將提供每戶居民房屋修繕補助款2,000歐元,西國政府盼透過房屋修繕,節省30%之能源耗損。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2月7日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西班牙旅宿餐飲業等各大產業均造成嚴重影響,葡萄酒銷售因而一度受挫,所幸2020年下半年全球葡萄酒市場開始復甦,使其銷售量較2019年疫情前為佳。根據西班牙葡萄酒市場觀測站(Observatorio Español del Mercado del Vino, OeMv)報告,全球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葡萄酒銷售量為108億3,300萬公升,產值為336億5,800萬歐元,每公升平均價格為3.11歐元,銷售額創新紀錄。OeMv表示,西班牙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葡萄酒出口量為23億4,270萬公升,係全球最大出口國,惟出口額為28億9,060萬歐元,較法國之108億1,870萬歐元及義大利之70億50萬歐元為低,顯示西國葡萄酒附加價值低於前述2國。 西班牙散裝(a granel)葡萄酒出口量於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占全球總銷售量之36%,惟出口額僅占19%,平均每公升單價為0.37歐元。西班牙葡萄酒聯合會(Federación Española del Vino, FEV)執行長José Luis Benítez表示,法國與義大利葡萄酒銷售金額較高主因係其國際市場影響力及形象均較西國為佳。同時由於西國葡萄酒產量高於國內消費量之2倍,造成出口壓力,且西國部分散裝葡萄酒出口至他國家並經重新包裝後,以該國品牌出售。Benítez執行長認為,散裝葡萄酒無法創造形象及提升售價,爰西班牙政府及業者應致力提升葡萄酒國際品牌形象。 西班牙「里奧哈合格原產地地理標示(Denominación de Origen Calificada Rioja, DOCa Rioja)」協會執行長José Luis Lapuente表示,西國最著名之葡萄酒原產地地理標示(Denominaciones de Origen)里奧哈(Rioja)葡萄酒之出口量占該地區總產量之41%,預計於2025年達44%。該產區每年投資於行銷葡萄酒之金額逾1,000萬歐元,目的在使西國葡萄酒不再為廉價之代名詞。 西班牙斗羅河岸(Ribera del Duero)產區原產地地理標示協會執行長Miguel Sanz指出,該產區葡萄酒出口占其總生產量之19%,該地區葡萄酒足以媲美歐洲其他國家之產品,認為原產地地理標示係長期持續推廣優質葡萄酒國家形象之方法,該產區2020年至2021年之葡萄酒出口量即成長24%。 西班牙加利西亞(Galicia)自治區之Rías Baixas原產地地理標示產區之葡萄酒向來重視出口拓銷,其葡萄酒外銷量占總產量之30%,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美國、英國、波多黎各、愛爾蘭、荷蘭及加拿大等,目前計劃拓展多明尼加市場。該產區179家葡萄酒酒莊中,有107家拓銷海外市場,其葡萄酒之平均每公升出口價格為5.67歐元,高於西國平均值,2020年至2021年出口額為5,220萬歐元,成長14.33%。
A:綜整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及ABC日報2022年1月27日報導,依據西班牙貨車及卡車製造商協會(Anfac)資料,由於2021年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引發經濟危機,且自2021年下半年起,車用晶片短缺造成生產及出口量大減,使西國2021年全年汽車生產量僅達210萬部,與2020年相較減少7.5%。歐洲鄰近國家也面臨相同問題,迄2021年11月,德國汽車產量減少11.5%、英國減少6.1%、義大利減少1.5%。 以汽車種類而言,2020年西班牙生產觀光及四輪傳動汽車160萬部,與2020年相較成長7.7%;商用及工業用汽車43萬6,000部,與2020年相較減少6.8%;出口車輛182萬部,與2020年相較減少6.7%;油電混合車及電動車則為19萬4,936部,與2020年相較增加39.3%。 依據西班牙電動汽車發展及促進商業協會(Aedive)委託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分析,汽車業轉型生產電動汽車為必要趨勢。西班牙汽車生產量於2019年為290萬部、2020年為230萬部、2025年預計為230萬部,2030年則為240萬部。汽車銷售量於2019年為150萬部、2020年為100萬部、2025年為150萬部,2030年則為150萬部。 前述報告指出,西班牙2020年生產之汽車約92%均為內燃機引擎汽車,至2030年則該比率將驟減為2%,屆時電動汽車(BEV)及可充電及電池混合汽車(PHEV)則將占68%,油電混合車則9HEV)則將占30%。目前西班牙整體汽車產業從業人員人數共34萬,由於汽車業電動化趨勢,屆時恐將有2萬1,000名直接從業人員及9萬名間接從業人員,均需接受職業再教育訓練,以因應產業轉型。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2月4日報導,依據「歐盟石油公報」(Boletín Petrolero de la Unión Europea) 2021年2月3日資料顯示,西班牙汽油價格已連續上漲5週,每公升價格升至1.54歐元,超過2012年9月之最高紀錄,創下歷史新高。目前西國加滿55公升汽油所需費用較2021年增加17.1歐元,上漲25%。西國柴油價格亦已連續上漲6週,平均每公升價格漲至1.42歐元,僅較10年前之歷史高價紀錄低0.2歐元,加滿容量55公升柴油所需金額則較2021年增加17.3歐元,上漲28%。 依據西班牙自動加油站協會(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Estaciones de Servico Automáticas, Aesae)資料,西班牙為2021年汽油價格上漲比率最高之歐元區國家,平均每公升上漲0.26歐元,惟西班牙汽油稅額較低,爰汽油平均價格仍較歐元區為低(歐元區平均每公升汽油價格為1.74歐元,柴油則為1.61歐元)。 2022年年初至今,西班牙汽油與柴油價格分別上漲4%及5.6%,汽油價格上漲除原油價格已連續4週上漲外,亦受汽油稅增加、汽油之提煉、運輸分銷及營業成本等上漲之影響。此外,天然氣與電力價格亦同步上漲,均造成生活成本增加,亦為高通貨膨脹原因之ㄧ,而通貨膨脹則恐導致歐洲中央銀行升息及提早終止經濟發展相關補助等。
A:西班牙Expansion日報2022年2月4日報導,全球物價上漲對企業利潤、民眾購買力及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均造成極大壓力。2021年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OECD)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IPC)為6.6%,係1991年6月以來最高。2021年全球物價大幅上漲,各界均擔憂通貨膨脹並非暫時性議題,而係結構性問題。 2021年OECD各國消費者物價指數(IPC),以土耳其上漲最多,導因於該國里拉(lira turca)貶值幅度達45%。鑒此, 2021年12月土耳其物價上漲36.1%,2022年1月之物價則上漲48%。倘不計入土耳其,則2021年OECD各國通貨膨脹率為5.6%,仍係近年來新高。能源價格高漲係OECD各國通貨膨脹上漲之主因,12月能源上漲幅度達25.6%,除使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外,亦引發其他商品價格上漲,其中食品價格上漲幅度為6.8%。倘扣除能源及食品等價格波動較高之商品, 僅觀察核心物價指數(Core IPC),2021年11月OECD各國核心物價指數為3.9%,12月則為4.6%,消費者物價上漲壓力仍大。 繼土耳其之後,2021年消費者物價指數(IPC)率上漲幅度較高國家包括愛沙尼亞為12.1%、立陶宛為10.6%、波蘭為8.6%、拉脫維亞為7.9%、墨西哥為7.4%、匈牙利為7.4%、智利為7.2%、美國為7%,而西班牙則與OECD各國平均之消費者物價指數相同,為6.6%。 2021年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為5%,2022年1月則為5.1%,引起通貨膨脹螺旋式上漲之警示。歐洲中央銀行(BCD)總裁Cristine Lagarde表示,物價上漲問題可望於2022年獲得改善,該行將待3月會議取得物價與薪資及就業數據後,提出較具體政策。
A:一、2022年財政法於2021年12月30日簽署生效,然阿國財政部尚未公佈旨法全文。法國財經媒體國貿觀測(Le MOCI)於2022年1月26日引述阿爾及利亞法國商工會(CCIAF)法遵主管Akram Hamouda線上研討會說明指出,受惠於油價上漲,阿國經濟成長與投資前景預期樂觀,但與阿商往來須持續留意阿國政府鼓勵國內生產抑制進口的政策,盤點旨法最新內容及對進出口之可能影響,彙要如下。 二、進出口付款: (一)取消進口商進口即賣產品(Produits destines à la vente en l’etat)時,應遞延其付款日至商品出貨後45日之規定。 (二)進口商付款、轉帳或清關前須在該國銀行開戶註冊,並於出口商發貨前至少30天完成註冊手續,帳戶須至少保有進口貨款總額1.2倍餘額; (三)維持外國出口商可請求的押金上限為發票金額 15%; (四)維持當地進口商可要求的最長付款期限為出貨後360日。 (五)與阿商進行服務貿易建議訂定合約,阿國對進口服務稅率30%,由進口商代扣繳後以餘款支付外國服務提供商。 (六)鑒於阿國官方規定進出口保險費應於境內支付,與阿國貿易往來建議使用FOB貿易條件,倘採用其他貿易條件,發票上須清楚區分運費與貨物成本。 三、產品標示:新規定食品及周邊產品包裝須附上產品資訊條碼。 四、關稅與進口產品國內稅: (一) 阿爾及利亞自2018年起立法針對進口產品實施DAPS,授權商務部每年可針對進口產品課徵自30%至200%不等之額外關稅,目的為降低進口並鼓勵國內生產。自2021年10月4日起針對阿國境內已有生產之 992項進口產品課徵臨時附加防衛稅(DAPS),稅率自30%至120%,未來可能擴大至2,600項進口產品。 (二) 阿爾及利亞自2018年起立法針對進口消費產品課徵1%之互助稅以補助退休金發放,本年度新法將適用進口消費產品之互助稅(contribution de solidarite)自1% 提高為 2%。 五、進口商: (一)進口商須遵守去年 8 月 30 日生效之貨櫃空櫃歸還期限新規,否則將受罰。 (二)即賣產品進口商須選定專營進口品項,禁止隨意進口不特定貨品。 (三)擴大禁止進口石材、大理石、發動機、發電機等阿國境內已生產之品項,除非進口商自用,否則禁止進口。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將於4月1日起終止川普政府2018年加徵的鋼鐵關稅,取消美國先前要求每年125萬噸自日本進口鋼鐵需課徵25%關稅,惟若超過額度仍需徵收額外關稅,另日本出口的鋁未自此協議排除,仍需課徵10%關稅。 美國於2018年以國家安全為由向歐盟及日本等重大貿易夥伴針對鋼鐵及鋁加徵關稅。美國商務部表示此協議將加強美國鋼鐵業,有助降低美國進口鋼鐵成本及確保勞動競爭性,維持美日貿易盟友關係。另美國與歐盟自2021年10月達成相似協議終止雙方高達100億美元商品懲罰性關稅,以解決非市場因素造成的產能過剩問題及懲罰未達鋼鋁低碳目標國家,美國與英國亦於本年1月起針對鋼鐵和鋁關稅及全球產能過剩進行談判。
A:捷克媒體idnes本(2022)年1月31日報導,美國科技大廠IBM將在捷克布拉格設立AI人工智慧中心,協助企業發展AI並作為區域AI中心。IBM正在華沙及俄羅斯設立類似中心,波蘭專注網路安全,俄羅斯著重雲端工程。 該中心將設立於布拉格Chodov科技園區,IBM尚未決定開發工程師雇用人數,僅表示將視訂單數量而定。IBM 中東歐首席技術官 Martin Švík表示,新團隊將透過快速發展原型(Prototype)及達到預期效果之科技運用,解決客戶問題。 根據歐盟頃公布的數位經濟社會指數,捷克排名第18名,低於歐盟平均,但在AI方面,捷克位居榜首,有40%的捷克公司使用兩種或以上的人工智慧技術。Martin Švík技術官表示,捷克網路商店密度歐洲最高,相關之虛擬助理(virtual assistant)及聊天機器人均是人工智慧簡易應用,銀行及電信業亦有虛擬助理應用經驗, 因此相關的數據對IBM在捷克的發展相當正面。 Martin Švík技術官認為,人工智慧在捷克發展仍有幾點須克服:一、捷克語不普及,發展捷克語說寫虛擬助理,可用於人工神經網路訓練的資料較少;二、醫療科技已就位,但醫療保健設備認證面臨諸多限制;三、行政機關導入科技運用能力較弱;四、農業方面,須資金投入研發工作;五、緊縮的勞動市場, IT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短缺,且是中東歐地區共同問題。
A:資料來源:Krungsri銀行「泰國2022-2024產業展望報告」 編譯:駐泰經濟組 2021年概況 在2020-2021年生長季期間,由於(i)甘蔗價格低於生產成本,以及(ii) 2019-2020年的乾旱,糖蔗(sugarcane for pressing)產量減少11.0%,使得蔗糖產量同比下降8.5%至760萬公噸。然而,受到(i)更好的天氣與灌溉用水,以及(ii)將2021-2022年及2022-2023年的最低保證價格設定為1,000泰銖/公噸(不包括基於糖含量與其他因素的調整)之激勵效應等因素影響下,預計2021-2022年糖蔗產量可望成長28.6%至8,580萬公噸。 2021年前10個月,由於供應短缺,蔗糖與糖蜜(molasses)的出口量同比銳減44.5%至310萬公噸,分別為150萬公噸原糖(同比-52.2%)、160萬公噸砂糖(同比-26.7%)及7萬公噸糖蜜(同比-81.5%),削弱生產商供應出口市場的能力。然而,需求依然強勁,特別是來自食品加工、飲料、乙醇及酒精製造商,因此,蔗糖與糖蜜的出口價格同比上漲34.4%,部分抵銷出口額的降幅,出口額僅同比下滑25.4%至12.9億美元。 2021年蔗糖與糖蜜的出口量預計同比劇減40.0-45.0%,出口額則衰退20.0-25.0%(2020年同比分別下降44.2%及41.5%)。然而,與2020年下降4.8%相比,國內需求預計將增長1.0-5.0%至230-250萬公噸,此係得益於食品加工、釀酒、乙醇及消毒酒精生產商的需求增加。 2022-2024年展望 由於即將到來的拉尼娜(La Nina)現象將使供水增加,以及政府提出支持甘蔗種植者及蔗糖生產者的措施(包括70:30的利潤分配、購買生產設備的財政援助、對甘蔗的最低價格保證)等因素,預計蔗糖產量將增加。此外,該產業亦將受益於泰國糖廠協會提供的最低價格保證。甘蔗平均產量將反彈至每年860-990萬公噸左右,年產蔗糖950-1,150萬公噸(即每年平均成長10.0-15.0%)。 受益於(i)蔗糖產量恢復到2019-2020年乾旱前的水準,以及(ii)COVID-19危機緩解後世界經濟復甦,預期蔗糖與糖蜜的出口量將增加至每年約700-1,100萬公噸(每年成長25.0-30.0%)。至於國內市場方面,由於(i)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尤其是食品、飲料、乙醇與消毒酒精等生產商,以及(ii)為標準酒精汽油(gasohol)混合物設定更高的最低乙醇含量,預計國內需求將每年增長2.0-3.0%,達到250-270萬公噸/年。
A: 依據新加坡外交部本(2022)年2月8日發布新聞公告指出,聯合國大會第76屆會議主席沙希德(亦是馬爾地夫外交部長)於2月6日-7日訪問星國,期間會見新加坡哈莉瑪總統以及李顯龍總理等人,針對全球共同關注的氣候變遷、永續發展及疫情復甦等議題交換意見,認同應透過多邊合作,才能克服這些挑戰。 星國外交部長維文與沙希德會面時,重申新加坡對多邊主義的承諾,以及聯合國的重要角色。此外,沙希德亦由星國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陪同,參觀濱海堤壩和濱海灣公園,瞭解新加坡在水源和永續發展方面的政策。此行也參觀「新加坡城市展覽館」,了解星國的長期城市規劃策略。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表示,星國盡力推動聯合國議程,包括從1992年起擔任「小國論壇」(Forum of Small States)的主席國,近期也出任網路安全的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主席等。聯合國是基於規則的多邊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加坡全力支持聯合國,也期待能有更多機會幫助推動多邊解決方案,共同面對越來越艱難的全球挑戰。
A: 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本(2022)年2月7日發布公告,金管局認定星國星展銀行(DBS)去(2021)年11月出現的網路銀行服務故障為「嚴重中斷」,已要求DBS提高其營運風險加權資本1.5倍,等同於該銀行應多提撥9.3億星幣(約6.91億美元)的額外資本作為監管資本,來防範此類風險。 去(2021)年11月23日,新加坡星展銀行數位銀行服務故障長達兩天,許多用戶無法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或電腦登入銀行帳戶,DBS更暫時關閉一些服務,包括PayLah(電子支付)、網路銀行及電子商務交易等。該銀行曾於2010年發生類似的問題,當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DBS的營運風險加權資本提高1.2倍,相當於監管資本增加約2.3億星幣(約1.71億美元)。 星國金管局亦指示DBS委任一名獨立專家,對該起服務故障事件進行全面審核,包括銀行的恢復行動,並評估如何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星展銀行必須依據該審核結果,糾正所有不足之處,並採取必要措施,確保未來數位銀行服務出現中斷時,能迅速和充分獲得解決。待金融管理局確認星展銀行已解決所發現的問題時,將檢討DBS的額外資本要求。 新加坡星展集團指出,金管局要求提撥的額外資本,將對該集團的資本比率產生0.4%的影響,但不會對DBS的股息政策產生影響。該集團已於該起故障事件發生後,採取一系列行動,以提高DBS的服務和因應事故的韌性,也將與獨立專家合作,繼續審查星展銀行的系統和流程,以確保危機應變的能力。
A:緬甸商務部統計顯示,本小預算年度(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3 月)截至 1 月 28日,緬泰邊境貿易額增加至 8.1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4.5億美元。據苗瓦低商會稱,在新冠疫情負面影響下,苗瓦低-眉索邊境貿易情況仍維持正常,緬甸通過苗瓦低貿易站將成噸的玉米運往泰國。泰國准予在 2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期間,通過眉索貿易站以零關稅(Form D)進口玉米。緬甸在2020-2021 財年向泰國出口約 160 萬噸玉米。 泰國正在各邊境站查緝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以強化各貿易夥伴的信任,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緬泰之間有七個邊境貿易站,分別是大其力、苗瓦低、高當、丹老、提基、Mawtaung及眉索邊境站。與泰國的大部分邊境貿易都是通過苗瓦低貿易站進行。緬甸主要向泰國出口玉米、天然氣、漁業產品、煤碳、錫精礦(SN 71.58%)、椰子(新鮮和乾燥)、豆類和竹筍。緬甸從泰國進口機械等資本貨物、水泥和化肥等工業原材料、化妝品等消費品和食品。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仰光證券交易所(YSX)的月報,2022年1月,共有7家上市公司的6萬1,435股股票在YSX交易,成交值約為2.82億緬幣。目前有FMI、MTSH、MCB、FPB、TMH、EFR及AMATA等7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正在YSX交易。1月份,每股股價小幅下跌,FMI為8,000緬幣、MTSH為2,950緬幣、MCB為8,000緬幣、FPB為1萬9,500緬幣、TMH為2,650緬幣、EFR為2,850緬幣及AMATA為5,400緬幣。2021年,7家上市公司在YSX交易88萬7,969股股票,成交值46.3億緬幣,較2020年大幅萎縮63%。 YSX於2020年9月28日成立預備上市委員會(PLB),為非上市公眾公司提供融資機會,並為在YSX上市搭建橋樑。根據YSX電子季刊,為更深入瞭解緬甸上市公司的法規及註冊標準,計畫於2022年2月為PLB舉辦網絡研討會。緬甸證券交易委員會(SECM)自2020年3月20日起允許外國人投資當地股票市場。YSX於4年前設立,旨在改善私營企業領域,並通過股票投資網絡研討會及培訓課程,廣宣有關股票交易所的規則及條例以及股票交易知識。
A:Myanmar Business Today電子報報導,緬甸農業開發銀行(MADB)宣佈,該銀行延長已COVID-19救濟貸款及2021年冬季作物貸款的償還期限。MADB表示,延長償還期限是為緩解因COVID-19疫情導致的旅行限制、貿易及運輸中斷等困難,並為冬季作物提供新的貸款。MADB先前已將COVID-19救濟貸款的到期日延長至2021年12月31日,將冬季作物貸款的到期日延長至2022年1月31日。該銀行現在再次將COVID-19救濟貸款的還款期延長至2022年3月,並將2021年冬季作物貸款的還款期延長至2月底。 除農業貸款,MADB還提供其他貸款,如JICA兩步式貸款、緬甸經濟銀行(MEB)兩步式貸款及COVID-19救濟貸款。自2021年以來,由於化肥價格上漲3倍並減少信貸管道,緬甸農民苦於應對高成本問題。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2月5日,緬甸工藝品中心、小型工業品及工藝品展會在仰光省北奧卡拉帕鎮舉行開幕儀式,慶祝緬甸鑽禧聯邦紀念日。在該活動上,聯邦合作及農村發展部長Hla Moe致詞時提到,該中心的主題是保護緬甸10種傳統手工藝(當地稱為Pansemyo-工藝十朵花)、保持緬甸文化傳統的活力、支持傳統手工藝企業、為全國各地的傳統工藝品提供一站式服務、擴展新市場及增進出口成長,以及促進小型產業的發展。該中心提供手工藝品種類繁多,包括漆器、傳統紡織及編織產品、木雕、銀器及青銅製品、藝術品、木材雕刻、竹子及寶石、竹藤製品、貝殼及牡蠣殼工藝品,以及來自每個省邦的其他當地手工藝品。此外,該中心將有助於增進從事傳統工藝及工藝品製造企業的生計。隨後,仰光省長Soe Thein強調該展會對經濟效益及民生的貢獻,盼大家齊心協力,促成傳統手工業永續發展。 聯邦部長、仰光省長及仰光省經濟事務廳長正式開設緬甸手工藝品中心。隨後,聯邦部長一行為小型工業品及手工藝品展會(仰光)剪彩,及視察展場。聯邦部長並開設仰光省合作司的新辦公室,並參觀了Moe Oo Pan綜合貿易合作有限公司的商店。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發佈的統計,在本小預算年度前4個月(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16家中國上市企業為緬甸帶來1.1億美元的投資。緬甸在10月至12月期間吸引逾5.07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包括現有企業增資案及迪拉瓦經濟特區的投資。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間,緬甸投資委員會(MIC)及各省邦投資委員會批准的32家外國企業中,有23家企業投入製造業。農業、電力、建築、飯店及旅遊領域各獲得1個投資案,畜牧漁業吸引2個投資案以及3家企業投資其他服務領域。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一直是緬甸的最大FDI來源國,投資額為2.76億美元。中國是緬甸的第二大投資國。今年有來自中國、新加坡、印度、韓國、法國、香港、尼泊爾、台灣及塞席爾等地企業投資緬甸。中國企業主要投資於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