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2.03 PZPM, KPMG 據波蘭汽車產業協會(PZPM)及KPMG會計事務所報導,波蘭2021年新登記小客車44.66萬輛,比2020年成長4.3%。此汽車登記量的增長還包括輕型貨車7.39萬輛(+ 23.9%)、重型卡車3.27萬輛(+ 58.1%)以及拖車(trailers)和半拖車(semi-trailers)3.21萬輛,年增長約95%。 具有替代驅動的乘用車區隔市場保持動態增長率。2021年波蘭此類汽車登記量為15.2萬輛,比2020年增長82%。2021年全年,波蘭共生產汽車(小客車+輕型及重型卡車+巴士)43.74萬輛,年比率減少3.1%,並且持續連續4年的下降趨勢。最顯著的下降是乘用車的產量——下降了7.2%。 另據該協會網站資料,目前,波蘭投資及貿易局(Polish Investment and Trade Agency; PAIH)經營了166個投資計畫,總價值33.241億歐元,未來可創造31,897個新工作。當中,美國計有49個計畫,價值9.51億歐元,能夠創造7,289個新工作,在PAIH目前提供的投資計畫數量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緊隨其後的是德國(28個計畫)、中國和日本(各11個計畫)、英國和韓國——各有9個計畫。 大多數計畫來自汽車行業(39個計畫,超過13億歐元,計劃新增9,934個工作)、商業流程外包服務BPO(37個計畫)、研發(15個計畫)和航空(10個計畫)。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Slovenia Times」報導,斯國國會日前以45票反對、40票贊成,否決斯國政府送審之「電子通訊法」(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Law)修法草案。該草案新增禁止高風險供應商進入斯國電信市場之規定,被視為針對中國供應商之「華為條款」。 該修法係由斯國數位轉型部草擬,主要目標係將歐盟相關指令轉為國內法,取代2004年頒佈之法案。該部部長Mark Boris Andrijanič表示,鑒於5G技術提高通訊網路及服務之風險性,該修法將顯著解決安全性問題。 支持上述修法條文之議員表示,斯國於2020年8月與美國簽署5G網絡安全聲明,修法重點應針對通訊網路供應商,方能解決國家安全問題。 以中左翼政黨為主之反對方表示,歐盟執委會之建議係以通訊網路設備為安全著眼,而非針對供應商;且該修法草案如通過,將有侵犯「斯國通訊網絡暨服務監管署」(Agency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ervices)職權之虞。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2022年2月7日引述「奧地利車輛協會俱樂部」(VCÖ)最新報告,2021年月奧國新購電動車33,336輛占新車註冊13.9%,比率在歐盟排名第3,僅次荷蘭19.9%(64,372輛)及瑞典18.9%及(56,905輛)。另就2021年全歐洲排名,奧國排行第5,第1名為挪威62.3%(109,872輛),第2名為冰島32.7%(4,172輛)。(註:挪、冰兩國非歐盟國家) 歐盟各會員國新購電動車占新車註冊比率呈重大差異,2021年歐盟平均值為8.9%,排行最後之塞浦路斯僅0.8%(84輛電動車)。另外,殿後5名為馬爾他1.1%(110輛)、捷克1.2%(2,568輛)、波蘭1.2%(4,601輛)、斯洛伐克1.4%(1,097輛電動車)。 挪威及冰島電動汽車高市占率,對歐盟國家似遙不可及。2021年挪威近2/3新購車為電動車,按此趨勢,該國所立下2025年起新車銷售僅允許零碳排放汽車上市目標應能達成。冰島電動汽車比率亦高,2021年近1/3新購車均為100%電力驅動車。 VCÖ專家呼籲:奧國政府制定新購電動車補助措施應排除動力過大或超重電動車,因為此類車輛消耗大量能源,不符合節能原則。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MilanoFinanza) 2022年2月3日報載,義大利機械產業聯盟(Federmeccanica)及各大相關產業工會(Fim-Cisl、Fiom-Cgil、Uilm-Uil)針對正值轉型階段的義大利傳統汽車產業提出警語,表示依照歐盟預計在2025年停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之時程規畫,若政府不及時提出因應政策,屆時義大利將失去約73,000個工作機會,其中高達63,000個工作將於2025-2030年間瞬間消逝,在歐洲更將流失高達50萬個工作機會。 義大利汽車產量雖由1997 年之180萬輛在2021年已減至70 萬輛,亦自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商退至為第八大,惟汽車行業仍係義大利重要關鍵產業之一,其產值高達930 億歐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5.6%,其中僅在汽車安裝、半拖車及全拖車製造類別即有超過2,000家業者與18 萬名工人從事相關生產,並同時為金屬加工出口類產業增加約7%,產值共310 億歐元。 因此義大利機械產業聯盟(Federmeccanica)與各大產業相關工會一同呼籲德拉吉(Mario Draghi)總理應就已可預見的生態轉型與交通產業的未來,與2021年新成立之生態轉型部、勞工部、經濟發展部與經濟財政部等各部會部長共同提出計畫性產業政策,尤其法德兩國皆已著手輔導相關產業轉型,但義國政府仍尚未提出對電動及油電混能車的具體獎勵措施。 汽車產業等相關業者認為義國政府應儘快採取以下措施:強化企業勞工社會安全網(ammortizzatori sociali)條件,以因應產業轉型將出現之短期及長期影響;新型動力系統的廣泛應用對義國造成的具體影響;相關供應鏈產業應視同已知的產業危機,並獲得產業政策之資源等措施援助。
A:捷克媒體idnes本(2022)年1月31日報導,美國科技大廠IBM將在捷克布拉格設立AI人工智慧中心,協助企業發展AI並作為區域AI中心。IBM正在華沙及俄羅斯設立類似中心,波蘭專注網路安全,俄羅斯著重雲端工程。 該中心將設立於布拉格Chodov科技園區,IBM尚未決定開發工程師雇用人數,僅表示將視訂單數量而定。IBM 中東歐首席技術官 Martin Švík表示,新團隊將透過快速發展原型(Prototype)及達到預期效果之科技運用,解決客戶問題。 根據歐盟頃公布的數位經濟社會指數,捷克排名第18名,低於歐盟平均,但在AI方面,捷克位居榜首,有40%的捷克公司使用兩種或以上的人工智慧技術。Martin Švík技術官表示,捷克網路商店密度歐洲最高,相關之虛擬助理(virtual assistant)及聊天機器人均是人工智慧簡易應用,銀行及電信業亦有虛擬助理應用經驗, 因此相關的數據對IBM在捷克的發展相當正面。 Martin Švík技術官認為,人工智慧在捷克發展仍有幾點須克服:一、捷克語不普及,發展捷克語說寫虛擬助理,可用於人工神經網路訓練的資料較少;二、醫療科技已就位,但醫療保健設備認證面臨諸多限制;三、行政機關導入科技運用能力較弱;四、農業方面,須資金投入研發工作;五、緊縮的勞動市場, IT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短缺,且是中東歐地區共同問題。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近幾年發綠色鋼材成果顯著,包括最早由SSAB鋼鐵公司、LKAB礦產公司和Vattenfall能源公司共同合作的HYBRIT工廠,與之後成立的H2 Green Steel,均為目前生產無化石燃料綠色鋼材的主要企業,最近出現新的綠色鋼鐵公司 Green Iron。 相較於HYBRIT和H2 Green Steel動輒數十億的投資成本及佔地廣闊的工廠,Green Iron主推相對小型的綠色鋼材工廠,僅需要2.5立方公尺的高爐,工廠造價因而相對低。Green Iron已吸引重要投資機構的注意,包括瓦倫博投資公司(Wallenberg Investments AB)和國營基金Almi Invest Greentech Fund等。Green Iron成立資金1億瑞典克朗目前已達標,主要資金來自前Ericsson執行長Carl-Henric Svanberg、丹麥風力公司董事長Bert Nordberg和前家電企業Electrolux執行長Hans Stråberg。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2月4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15/P200號(商情文號:第115號) 商情本文: 為使通貨膨脹率從 4 月份 7.25% 的預期高峰值恢復到央行設定2%的目標,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昨日以五票對四票贊成將官方利率從 0.25% 上調至 0.5%。此前不久,能源監管機構(Ofgem) 日前宣布,影響約 2200 萬戶家庭的能源價格上限將從 4 月起上漲 54% 至平均每年 1,971 英鎊。 在英國能源價格將大幅上漲下,英國央行宣布已開始量化緊縮自金融危機以來為刺激經濟而購買的8950億英鎊資產存量,且不再將其持有的到期政府債券的收益再投資,並在未來2年內將總額減少700億英鎊。英國央行行長Andrew Bailey明確表示,民眾正面臨實際收入的緊縮 ,但央行有必要提高利率,因為如果不做,後果會更糟;渠並稱未來幾個月利率可能會更加溫和上升,因貨幣政策委員會的預測顯示,如果 讓通貨膨脹率 保持在 0.5%,則未來三年內 通貨膨脹率 均將保持在 2% 以上。 最令英國央行感到不安的是,勞力市場熱絡,國內企業預計2022年薪酬結算率將上升至4.8%。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分析,英國經濟應可在未來一年成長1.8%,在接下來2年時放緩至平均1%,而失業率將從目前3.8%的低點升至5%。呼應英國央行預期2022年實際家庭可支配收入將下降2%,主因在於薪資和社會福利提升速度未能跟上物價上漲。另若符合市場預期,國內通貨膨脹程度應可於三年內至1.4%,低於央行2%的目標。
A:出處:NL Times, 2022/02/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調查顯示俄羅斯和中國通過LinkedIn竊取荷蘭商業機密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金融日報(Financieele Dagblad, FD) 根據荷蘭情報機構 AIVD 的信息報導,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秘密機構通過 LinkedIn 的假賬戶系統,冒充科學家或技術人員、顧問或攬才人員,與荷蘭高科技公司數千名員工接觸,並試圖通過勒索或賄賂以獲取公司的機密。 AIVD 非常關注此類間諜活動的規模,因此本週稍晚將在社交媒體上發起警告活動,讓人們意識到危險。 AIVD 主任 Erik Akerboom 對FD表示,根據AIVD 的調查顯示,中國和俄羅斯的間諜工作非常系統化,LinkedIn 或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被不斷複製並儲存在數據庫,對其進行分析並鎖定目標。 阿姆斯特丹網路安全公司 EclecticIQ 威脅分析主管Cody Barrow表示,過去十年中,成千上萬的荷蘭人收到中國間諜加入 LinkedIn 的邀請。被邀請者通常不加分辨地就接受邀請。Barrow估計,約一半的被鎖定目標者接受了加入邀請。 荷蘭高科技公司 NXP 和 ASML 對 FD表示,不會禁止員工擁有 LinkedIn 帳戶。 惟NXP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有員工在社交網路上分享信息的規範。ASML則表示,該公司警告員工此類社交媒體帳戶的風險。
A:出處:NL Times, 2022/02/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2021 年荷蘭新創企業吸引 53 億歐元的投資,為 2020 年的三倍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根據荷蘭新創協會 (DSA) 和 Techleap.nl 的研究,荷蘭新創企業投資正在增加,主因是大型金融交易更加頻繁。2021年共有 53 億歐元的風險投資流向快速成長的新創公司,比 2020 年 的17 億歐元增加三倍。 2021年幾輪大型融資導致投資大幅增加, 2020年超過1億歐元的融資僅兩輪,而2021年則增至九輪。受益的公司包括阿姆斯特丹支付服務提供商Mollie、軟體公司Messagebird和網路超市Picnic等,均各自集資數億歐元,預計今年將持續強勁成長趨勢。 主要是來自美國的大型外國投資方對於投資荷蘭新創企業特別感興趣。研究人員指出,荷蘭亦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可在規模和成長方面有資格獲得投資。 新創領域資金來源的明顯失衡亦引起關注,外國投資者對荷蘭新創投資興趣持續增加,然而荷蘭投資者的投資比例卻進一步下降。研究人員指出,如此一來,荷蘭投資者和養老基金對本國市場的成長與創新影響將相對較小。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所得稅暨銷售稅局(Income and Sales Tax Department, ISTD)指出,2021年所得稅暨銷售稅收入總額為52.13億約幣,而2020年為46.37億約幣,成長12%。 ISTD局長Hussam Abu Ali表示,2021年銷售稅收入達40.37億約幣,高於2020年之35.34億約幣,成長14%。2021年所得稅收入達11.76億約幣,高於2020年之11.03億約幣,成長7%。此城長歸因於經濟活動之恢復與成長以及稅制改革之正面效果所致。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DoS)公布之數據指出,衡量通貨膨脹之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在2021年成長1.35%,達到102.46,而2020年之CPI為101.1。 依據約旦統計局月報,2021年12月CPI成長2.4%,達103.54%,而2020年同期為101.11。按月計算,2021年12月消費者物價綜合指數(general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上升0.47%,達103.54,而2021年11月為103.06。2021年12月消費者物價基本指數(basic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達69.41,而2020年同月為69.09,成長0.47%。按累進計算,2021年消費者物價基本指數為69.06,而2020年為68.47,成長0.87%。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食品暨藥物管理署(Jord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JFDA)公佈之統計數據顯示,與2020年相較,2021年約旦出口之藥品品項成長18%。 據JFDA 署長Nizar Mheidat指出,約旦2021年藥品出口額超過5億約幣,出口超過2,294項本地生產之藥品,其中,抗生素在數量上位居出口藥品清單之首位,而免疫抑製劑藥物在價值中排名第一。JFDA計畫在2022年進一步推動國家藥品出口。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1)年2月5日新增12,751例,截至5日晚,累計確診1,314,243例,死亡13,300例,PCR檢測確診率為25.28%。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去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875,180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4,605,794人接受第一劑疫苗,4,261,020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約旦衛生部指出,本輪疫情將持續4至6周,預估約旦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比率將上升到30%以上,預計二月中旬感染人數開始下降。Omicron病毒株感染占新確診病例的55%。若不堅守基本預防措施,約旦每日新增確診將達2萬人;確診而不隔離,則每日新增可達5萬人。另約旦公、私立學校(畢業班除外)及幼稚園春季開學時間將推遲至2月20日。約旦教育部暫不考慮遠端教學。
A:依據匈牙利中央統計局初步統計,匈牙利去(110)年12月工業生產年增率為5.8%,經季節調整後,年增率為3.6%,較去年11月略減0.1%。匈國絕大多數產業產出均增加,僅運輸設備(汽車)業產值衰退,主要係全球晶片短缺影響其產能。由於109年基期數值較低,匈牙利去年全年度工業生產成長率達9.6%。 分析家認為,半導體短缺問題預期能逐漸緩解,有助匈牙利汽車及電子產業回復疫情前生產水準,則匈國工業生產可望於本年下半年強勁成長。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汽油經過政府9個月的價格凍漲,YPF公司宣布調漲汽油價格9%,此舉將導致大數商品及服務費上漲。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汽油的上漲將為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IPC)帶來至少0.5%的通膨上漲。據Econviews諮詢公司預估,1月及2月通膨率分別約4%及5%,2022年前2個月將以高通膨開始。 此外,另一個關鍵問題為水電瓦斯費,因阿國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達成的協議提到縮減能源補貼,如此一來,將導致電費及瓦斯費上漲。
A:依據阿根廷政府公報2022年2月4日刊載生產部第40/2022號決議如下:阿根廷政府完成對自中國大陸進口之儲存式之電熱水器,容量大於或等於20公升但小於或等於150公升(南方共同市場稅則號列10.00)之反傾銷調查,決議課徵131%之反傾銷從價稅,另阿國政府接受WUHU MIDEA KITCHEN & BATH APPLIANCES MFG. CO. LTD.公司; GUANGDONG VANWARD ELECTRIC CO. LTD.公司及GUANGDONG GEMAK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公司訂定之承諾價格,為期5年。阿國海關將依據2021年6月8日生產部第271/2021號決議第3條,沒收該等產品進口時支付之保證金。阿國海關將依相關法令,對旨揭產品採行非優惠性原產地管制措施。
A:阿根廷政府公報2022年2月4日刊載生產部第42/2022號決議如下:自公告日起將對自我國及中國大陸進口之電風扇金屬防護網罩,直徑超過400mm,用於內建馬達之電風扇(南方共市稅則號列8414.90.20)產品繼續反傾銷調查,並課徵為期6個月臨時反傾銷稅(從價稅),稅率分別為我國25%及中國大陸73%。進口商進口涉案產品時,須繳納與臨時從價稅等額之保證金。阿國海關將依相關法令,對旨揭產品採行非優惠性原產地管制措施。
A:依據德國媒體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報導指出歐盟統計局發布之數據顯示2022年1 月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升至 5.1%,該數值是自 1997 年以來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的最高值,歐盟統計局表示其中主要推升通貨膨脹率的因素是能源價格,歐盟統計局另指出除能源之外歐元區食品價格亦上漲中,另近期烏克蘭與俄羅斯區域情勢不穩定亦更加速能源價格如石油和天然氣之價格上揚。 而在歐洲央行方面目前多數經濟學家預測短期內歐洲央行應該不會升息,日前歐洲央行總裁Christine Lagarde表示歐洲央行面對當前通貨膨脹所採行之措施應依據數據並兼顧靈活性,歐洲央行總裁Lagarde指出近期由於新型冠狀Omicron變種病毒及烏克蘭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因素導致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歐洲央行需要更長之時間及更多數據始能決定是否進一步採取緊縮之貨幣政策。據此德國商業銀行經濟研究員Michael Schubert認為短期之內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應仍會維持謹慎路線。 有關預測未來發展方面該報導引述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他認為當前通貨膨脹是過渡性的亦即是暫時性應不會長期持續。在此同時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Jörg Kramer指出1 月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升至5.1%此為1997 年以來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的最高水準,建議歐洲央行應正視此情況並採行必要之因應措施。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及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 2202年2月5日及7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及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分別本(2)月5日及7日以「農業、礦業、能源係國家發展之關鍵」(Agriculture, Mining, Energy Key to Country’s Development)及「史瓦帝尼重要產業對GDP貢獻超過50%」(Key sectors’ over 50% GDP contribution)為題,報導史王於本月4日國會開議之國是演說時表示,史國上年經濟雖面臨多次動盪,惟史國關鍵產業展現韌性,對史國GDP有顯著貢獻,顯見史國經濟正逐漸復甦,有利於史國發展成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史王亦指出史國農業、礦業、能源、旅遊、教育、資通訊及製造業等具發展潛力產業,將有利促進史國經濟成長及增加就業機會。 該報導指出,史王肯定上年製造業及農業對經濟成長之貢獻(謹註:該兩大產業貢獻GDP之比率分別為27.8%及9.2%),尤其農業上年第3季對GDP貢獻係9.2%,創近4年最高紀錄。除農業與製造業之外,史王亦肯定採礦、旅遊、能源、教育及資通訊(ICT)產業具發展潛力,該等產業對GDP貢獻比率分別為0.2%、0.5%、4.8%、5.9%及3.8%,該等產業對史國GDP整體貢獻超過52%,且該等產業之發展將有利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該報導亦引用史國經濟學者觀點指出,史王所提重點產業之方向係正確,惟史國應將農業列為首要重點產業,因農業不僅涉及糧食安全問題,農業亦如同其他產業,可創造出口之外匯收入及稅收,且農業亦是農產加工業之原物料供應來源之重要上游產業,對整體經濟成長有所貢獻。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6日報導,環觀全球物價高漲, 外加歐洲央行主席Christine Lagarde, 於上周宣布對升息持開放態度, 導致各家銀行紛紛開始調整利息預測。就統計數據,歐元區物價上漲至5.1%,達歷史新高;丹麥物價於過去半年亦持續上漲, 使12月份的通膨指數達3.4%, 較2010年代所常見的0.5-1% 高出許多。儘管丹麥,於歐盟 27 國內低通膨率排名第五,丹麥3位經濟專家分別為哥本哈根大學經濟教授Carl-Johan Dalgaard, 奧胡斯大學經濟教授Torben M. Andersen以及Nordea 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Jan Størup 對目前丹麥之經濟處境、通膨是否已達最高點、丹麥政府及歐洲央行可做多少; 以及物價及持續升息是否對民生造成威脅提出其觀點。 哥本哈根大學經濟教授Carl-Johan Dalgaard 指出, 威脅仍持續存在並將將擴大。爭議點在通膨是否會比預期的更高,以及是否會導致歐洲央行像美國那樣大幅加息, 因而增加風險, 原先學者們於秋季報告中預測,即使通膨在 2022 年達到高峰,隨後幾年將逐漸回歸正常。 由於丹麥對歐元的固定匯率政策,歐洲央行的利率變化將相對影響丹麥,然而,如果歐洲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丹麥將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經濟放緩。 奧胡斯大學經濟教授Torben M. Andersen亦認同D教授的說詞, 渠並指出尤其是歐洲央行掌握著最重要的關鍵。 那麼問題是,通膨壓力是否會自行降溫,從而無需進行利率調整。目前通膨受能源高漲及受疫情防疫限制導致供應鏈壓力, 民眾將金錢花費在貨品多過於服務業。上述短暫的通膨泡沫將消失,但面對供應鏈壓力和全球保護主義抬頭,是否在未來將繼續存在則仍是個未知的問題。 另一旦再有新的且更有強勁的新冠變種病毒的出現,恐將延長通膨壓力。 如果預期通膨持續上升,丹麥可能會出現物價和薪資呈螺旋式上揚。 丹麥民眾將會出現調薪要求以支付額外的費用,這使導致商品更加昂貴。當央行利率上升時,許多國家的公共財政都面臨壓力,渠等將面臨巨額赤字和巨額債務。 因此,這些不確定性將會成為一些阻力。 渠強調說,目前丹麥仍處於低通膨,就業市場仍炙熱,僅有2.5%的低失業率,預估丹麥應當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Nordea首席經濟分析師Jan Størup指出,通膨可能會下降,但很難回到新冠危機之前的水平。 目前能源價格高漲使許多公司開始調漲物價,渠預期勞工市場將出現在壓力,員工擁有要求調薪理以購買民生等必須用品的理由,使薪資上漲,亦使公司有正當的理由調漲物價。 當能源價格不成問題時,通膨將再次穩定且較之前優。 該銀行預計今年薪資增長達3.2%,明年為 3.5%,今年通膨率為 2.4%,明年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