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紐西蘭毛利電視台(Maori Television)1月30日新聞報導毛利團隊贏得經濟部國際貿 易局舉辦「愛無界 台灣精品」全球公益活動最佳提案。 該報導表示經濟部在1月26日國際記者會上,公佈紐國原住民家庭企業Maui Energy所提 毛利部落電力解決方案獲選為最佳提案,提案人對獲獎感到十分驚喜,許多毛利社區地 處偏遠,經常面臨供電不穩與電價高昂等問題,該團隊盼能運用台灣太陽能板,在部落 建置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Maui Energy將與另一毛利企業Platinum Power共同合作開發再生能源,P公司位在紐國 北島北部Northland,從事能源零售業,並具有裝置風力發電機等經驗。 報導並指出貿易局江局長文若在頒獎典禮上以虛擬方式頒獎給得獎團隊,並引述江局長 表示世界各個角落都充滿愛與關懷。 報導並說明該全球公益活動係首度舉辦,共接獲全球61國781件提案,以運用台灣精品 得獎產品解決社會或環境議題。
A:印度與英國於本(1)月28日結束逾兩週的第一回合FTA協商,期間透過視訊召開32場會議,討論26項議題,包括:貨品貿易、服務業、電信、投資、智慧財產權、海關與貿易便捷化、衛生與檢疫措施、貿易障礙、競爭、中小企業、永續性、透明化、貿易與發展、地理指標(GI)、數位化等。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協商具有建設性並取得積極進展,反映兩國為達成全面性協議的企圖心,促進世界第5及第6大經濟體間雙邊貿易。 該談判係由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與英國貿易部長Anne-Marie Trevelyan於1月13日宣布展開, P部長表示,希望協商能在幾個月內結束,目標本(2022)年底前完成,雙方並考慮在達成全面性協議之前簽署一項臨時性協議(Interim Agreement)。第2回合協商預定3月7~18日展開。
A:蘋果2016年曾宣佈開發了手機回收機械人Liam,聲稱11秒內可拆解iPhone,時隔六年後且經歷多代iPhone,蘋果從未透露有多少iPhone被Liam回收零件。 但針對電子廢物回收的人工智能(AI)機械人帶來的影響很快就會明朗,多虧一個尋求開發AI工具的新研究項目,容許一間機械回收商從不同型號手機中取出有用零件。如果這類科技能商業化,研究員希望可以大幅改善智能電話和其他小型便攜式電子產品的回收。 當今電子廢物回收商主要處理映像管電視(CRT TV)等較大型電子產物,但越來越多小型電子產品像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已臨界使用壽命,製造出新的難題,因為要從這些產品取出零件都是困難且花較長時間。回收商一般移除電池後,將其餘部份拆散,而非挽救底板等或有價值的零件。 科學家多年來探索AI機械人能否簡化回收程序,使廢舊消費電子產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更經濟化。去年12月,聯邦能源部向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NL)、水牛城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和電子廢物回收商Sunnking的研究員撥出44萬5000元,用於開發軟件,讓機械人在回收帶上自動分辨不同型號的智能電話,移除電池和回收不同高價值的零件。 團隊希望,在這項兩年期研究項目的尾聲時,在Sunnking其中一座設施裡現場測試其技術的初期版本,從而爭取更多經費,將機械式智能電話回收商業化。 將機械人和AI應用於電子廢物回收相對是新想法,且沒有很多實際例子證明它可行。 機械人不只需要好硬件,還需要軟件容許它們能迅速辨認不同電話型號和查看其內部結構。愛荷華州大和Sunnking研究員將會開發數據庫,包括不同廠商和型號智能電話的2D圖像和3D掃描數據。透過機器學習,數據庫將訓練軟件指導機械人尋找電池和高價值零件的位置並提取出來。 INL研究員同時分析整個機械化拆解過程的經濟效益,從而判斷需否降低成本。團隊目標是將材料回收率比目前標準回收工作提高約一成,以及經濟效率提高最少15%。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2-04/%e6%a9%9f%e6%a2%b0%e4%ba%ba%e5%9b%9e%e6%94%b6%e8%88%8a%e9%9b%bb%e5%99%a8-%e6%95%88%e7%8e%87%e5%b0%87%e5%a4%a7%e6%8f%90%e9%ab%98/3907535
A:報稅軟件服務公司TurboTax宣布,將與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合作,民眾若以其軟件報稅的話,日後能以加密貨幣領取退稅,擴大選擇範圍。 綜合《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報道,Coinbase在3日宣布與TurboTax展開直接存款計劃,民眾利用TurboTax報稅後,日後一旦收到州府或聯邦的退稅,除了可將金額轉入銀行賬戶外,亦可選擇將金額存入Coinbase的賬戶,然後在超過100款加密貨幣中選擇,轉換成等值資產。目前比較普及的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bitcoin)和以太幣(ethereum)等。 TurboTax的投資部門負責人赫爾曼(Randy Hellman)表示,另類投資近年深受大眾追捧,加密貨幣亦不再是高收入人士的專利。Coinbase高級產品主任哈里拉馬尼(Prakash Hariramani)則說,這次與TurboTax合作後,民眾兌換加密貨幣將更加便利,相信TurboTax數以百萬計用戶中,相當部分的人會使用這個功能。 Coinbase早前亦推出,以加密貨幣支付工資的計劃。紐約市新任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日前便表示,透過Coinbase將自己首份市長薪酬轉為加密貨幣。但專家同時提名民眾,加密貨幣的價值起伏極大,因此涉及的風險頗高。以比特幣為例,去年11月時每個單位的比特幣兌6.7萬元,但上月底已降至3.5萬元,換言之民眾資產可在數周間暴升或暴跌。 正計劃與Coinbase合作的音樂發行商負責人申莎莉(Sally Shin,音譯)認為,推廣使用加密貨幣最重要的一環,是讓大眾知道其中的利弊和風險。申莎莉的公司正計劃設計加密貨幣支付平台,用作支付員工和藝人的薪酬。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2-04/turbotax%e8%81%af%e6%89%8bcoinbase-%e6%8e%a8%e5%87%ba%e5%8a%a0%e5%af%86%e8%b2%a8%e5%b9%a3%e9%a0%98%e5%8f%96%e9%80%80%e7%a8%85-3/3907720
A:Google(谷歌)最早期投資的成功例子基因實驗室23andMe,自2013年入選財經頻道CNBC的「顛覆科企50強榜」後,獲得5000萬美元投資,對人體基因組測序(genome sequencing)的成本大減99.99%作出貢獻,未來發展能否更上一層樓,將寄望於如何將偌大的基因組測序數據庫,應用於藥物開發之上。 在2006年時,美國單次人體基因組測序的估計成本達1400萬美元,同年沃西基、艾弗里與庫森扎合組了一家公司,承諾直接向消費者提供價格低至99美元的基因組測序服務。公司名稱23andMe源於人類的23對染色體,其基於唾液的個人基因組檢測曾獲《時代》雜誌評為2008年的年度發明。 23andMe近10年來達成了多項劃時代創舉,包括建立有關個人基因檢測服務的暢銷消費品牌、與同業對手合作拓展業務,以及去年趁着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熱潮,成功上市。 該公司2013年獲得生物技術公司Genentech、創投基金New Enterprise和Google的投資,創辦人之一的沃西基當時與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婚姻關係。當時這種屬於頗為創新的基因組測序服務,亦吸引不少想要了解自己遺傳圖譜和健康狀況的消費者,願意掏腰包購買服務。 23andMe早年亦面對規管的挑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2013年,阻止23andMe在所提供的服務作出任何與健康相關的聲明,令該公司與其他較集中提供家譜服務的公司直接競爭。FDA經過兩年對23andMe的審批後,終於對其健康數據服務開綠燈。 23andMe後來宣布與英國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下稱GSK)結成重要合作夥伴,使用其基因數據設計新藥,同期個人基因檢測普及成為一股新潮流。接受23andMe基因組測序的客戶人數在2017至2019年激增近3倍,這部分拜明智的營銷策略所賜,包括邀請股神巴菲特在廣告中發言等。截至去年9月,23andMe累計進行了近1200萬人的DNA測序,當中八成都傾向參與可能導向新藥開發等的研究。 23andMe的療法部主管希蘭前周表示,公司現時的療法業務獨特優勢在於,能使用手頭擁有的1200萬基因型客戶和數以十億計外顯型數據。他補充,這實際是統計學上的威力,指23andMe的龐大基因數據能針對疾病的藥物靶點研究,看到其他人沒察覺的問題。 該公司上月宣布開發針對癌腫瘤免疫療法的藥物,是其繼與GSK合作開發癌症免疫療法後,第二隻進行臨測試的癌症藥物。23andMe亦繼續推動面向消費者的業務,近期獲得FDA發出的第三個許可,批准其進行識別用戶基因內,是否存在前列腺癌生物標記的基因健康風險報告。希蘭提到,公司還可能集中拓展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如心臟及代謝綜合疾病等。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2-04/23andme%e5%96%84%e7%94%a8%e5%9f%ba%e5%9b%a0%e6%95%b8%e6%93%9a%e7%a0%94%e6%96%b0%e8%97%a5/3906346
A:因為疫情,「Zoom」成為家喻戶曉的視頻會議公司,營運呈倍數增長。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公司獲利1.06億元、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獲益增至8.82億元。根據公司主管與產業分析師們表示,公司成功理由很簡單:Zoom是最好的,並且易於使用。 截至目前為止,Zoom仍維持其市場領先地位,但現況已不再是2020年3月的疫情初始。員工返回工作崗位,來自微軟、思科、Google、Facebook等競爭對手已在視頻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期望能將Zoom自高位擊落。 疫情促動視頻會議產業發展,讓Zoom從小眾商業產品,變成人際關係核心。公司迅速崛起部分原因,是向學校提供免費視頻服務的精明且高成本決定。疫情加速視頻會議在生活與工作上的轉變。 上個月底,Zoom為客戶與記者舉辦一場線上「工作轉型高峰會」(Work Transformation Summit),公司創辦人袁征(Eric S. Yuan)發表主題演講指出:「工作不在是一個地點,而是一個空間。」會議召開前,Zoom宣布,一旦可安全返回辦公室,將讓員工選擇工作方式與地點。袁征表示:「一種形式並不能適合所有人。」也代表著Zoom將成為未來職場的靈活工具。 Zoom北美經理巴瑞甘(Mark Barragan)介紹Zoom創新功能。其技術外觀看似並未改變,將加入幾項新功能在應用程式使用,例如使用Zoom預定辦公桌與會議空間,新軟體可獲取會議室訊息,並在公司熟悉網路為每個人提供位置;也可在虛擬白板上寫字,無論用戶身在何處,都可共享白板。 Zoom產品長蓋爾(Oded Gal)則透露,Zoom正在建立溝通平台,視覺溝通成為首位,而非使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進行溝通,無法在企業與客戶之間建立真正聯繫。許多事情可遠程完成,例如約訪律師、財務顧問或醫師,未來將可用有一個門戶網站,可被送進等候區,例如候診室,護士可連線讓病人與醫師交談。 然而,Zoom是否能擊敗微軟等競爭對手,成為新未來連接技術龍頭?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教授吳安迪(Andy Wu,譯音)認為,Zoom在疫情爆發時,提供最佳且最可靠的視頻工具,袁征值得稱許,他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視頻會議力量。「視頻優先」(video-first)溝通的想法是公司開創性遠見,促使他們在疫情機會中獲益。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076194?from=wj_catelistnews
A:Facebook母企Meta Platforms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業績,全球活躍用戶首度減少,利潤按年跌8%,至102.9億美元;每股盈利為3.67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3.85美元,集團並預告本季業績將不如預期。Meta股價周四早段曾暴跌逾兩成,拖累納指亦跌逾2%。其他社交媒體股也受到拖累,Snap暴跌18%、Pinterest大跌10%、Twitter下跌6%。 這次是Facebook母公司自去年更名為Meta以來的第一份季度財報。Meta表示,受到蘋果私隱政策改變、供應鏈受阻與來自TikTok等對手競爭加劇打擊,去年第四季facebook全球每日活躍用戶從前一季的19.3億降至19.29億,為史上首次下滑。 Meta稱,今年首季營收預測將介於270到290億美元之間,低於市場預期的301.5億美元。第四季利潤按年跌8%至102.9億美元;每股盈利為3.67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3.85美元,按年下降5%;收入升20%至336.7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333.6億美元,不過營收增幅較去年前三季度明顯放緩。 Facebook易名為Meta後,業務分拆為Facebook Reality Labs(RL)和Family of Apps(FoA)兩大部門,本次財報首次披露包含元宇宙戰略的RL部門財務數據,RL上季營收8.77億美元,按季增57%,按年增22%,營業虧損為33億美元,2021全年淨虧損101.9億美元。目前公司絕大部分收入依然來自現有社交平台廣告收入,公司預計RL短期不會盈利,對元宇宙的投資令2021年營業利潤減少約100億美元。 此外,公司管理層在業績電話會議上指出,Meta 2022年的七大重點,分別是短影音Reels、社群通訊、電商、廣告、私隱、人工智能(AI)以及元宇宙,並預計年內推出非VR用戶也能參與的Horizon社交平台手機板。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2-04/fb%e6%b4%bb%e8%ba%8d%e7%94%a8%e6%88%b6%e9%a6%96%e9%99%8d-meta%e6%80%a5%e7%80%89%e5%85%a9%e6%88%90/3906316
A: 由於最近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飆升,10 名聯邦參議員(均為民主黨或獨立派人士)週三致函白宮,要求拜登總統停止批准興建新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直到政府制定計劃“確保美國家庭負擔得起天然氣”。 美國天然氣基準價上周五收在5.69 美元,較前一周高出 38%,原因是預期本周冬季風暴將席捲美國中部。美國製造商長期以來一直反對增加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認為與國外買家的競爭將推高國內價格。 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灣沿岸的天然氣產量激增對天然氣生產商來說是一大福音,這些天然氣商有足夠的能量進入天然氣價格高昂的海外市場。今年初以來,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平均為每百萬英熱單位近 28 美元,而美國基準的平均價格為 4.38 美元。 美國能源部預計,今年美國LNG出口量將達到每天 115 億立方英尺,超過卡達和澳洲成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
A: 我國區塊鏈新創跨境匯流平台XREX於本(1)月24 日宣布,成功取得加拿大金融交易和報告分析中心(FINTRAC)貨幣服務業(MSB)的註冊許可,將可在加國拓展其加密貨幣與法幣服務,提供跨境支付、匯款、全球轉帳、外匯交易及數位資產服務。截至目前為止,XREX 是唯一總部設於臺灣,成功取得加拿大MSB許可的公司。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發展區塊鏈技術及各產業區塊鏈創新應用,本處未來將積極推動臺灣與加拿大進一步強化在區塊鏈創新應用領域之合作。 XREX新聞稿請參閱:https://www.blocktempo.com/xrex-gets-money-services-business-license-in-canada/。
A:西班牙「ABC日報」及「國家報(El País)」2022年2月3日報導,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資料,2021年西班牙國際觀光客計3,112萬人,較上一年增加64.4%,惟相較於2019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之8,350萬人則減少5,200萬人,減少62.7%。另西國2021年觀光客收入為348億1,500萬歐元,較上一年增加76%,惟較2019年減少574億4,200萬歐元,減少62.1%;而國際觀光客每人平均消費金額為1,118歐元,較2020年成長7%,每人每日平均消費則為137歐元。 2021年法國為西班牙最主要觀光客來源國,計581萬人,較上一年成長49.7%;其次為德國,計510萬人,成長117.3%;第3則為英國,計429萬人,成長36.3%。倘以觀光收入分析,2021年西班牙主要觀光收入來自德國,計60億歐元,其次為英國及法國,分別為47億5,700萬歐元及44億3,100萬歐元。 以觀光目的地分析,2021年西班牙最受國際觀光客喜愛之目的地為巴利阿里群島(Baleares)自治區,觀光客人數為630萬人,占總人數之20.3%,且亦為觀光收入最高之地區,計72億7,200萬歐元;續為加泰隆尼亞(Cataluña)自治區,計570萬人,占18.5%,觀光收入為55億300萬歐元,成長50.6%;以及加納利群島(Canarias)自治區,計520萬人次,占16.9%,觀光收入計71億8,400萬歐元,成長49%。 2021年西班牙國際觀光客有近3分之2集中於7月至10月,儘管2021年12月受到新變種病毒Ómicron影響,西班牙國際觀光客仍有294萬人。西班牙工業、貿易暨觀光部(Ministerio de Industria, Comercio y Turismo)部長Reyes Maroto表示,2021年觀光業表現較預期為佳,相信2022年觀光業將穩定復甦;西班牙精緻旅遊協會聯盟(La Alianza para Excelencia Turística,Exceltur)副理事長José Luis Zoreda則認為2022年西班牙觀光業活動可恢復至2019年之90%,亦盼西國政府透過歐盟基金加速私人投資以推動觀光業復甦。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2月1日報導,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資料,西國2021年12月底累計消費者物價指數(IPC)為6.5%,至2022年1月則降為6%,係2021年2月以來,IPC首次呈下降趨勢。惟扣除能源、生鮮食品之核心通貨膨脹(inflación subyacente, Core IPC)則為2.4%,較2021年12月底之核心通貨膨脹2.1%增加0.3%,係2012年10月以來最高。導致消費者物價上漲主因係能源、石油及電價大幅上漲等,以2022年1月而言,西國電價創歷史第2高,石油價格則為2014年以來最高,另近一年以來,西國柴油價格上漲27%,高級汽油上漲24%,而由於銷售稅上漲48.5%,使汽車汽油平均上漲25%。 目前西班牙業者與工會已開始協商調薪事項,西班牙勞工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UGT)表示,盼薪資調漲幅度為5%,以避免勞工購買力喪失,西班牙業者則盼參考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或核心通貨膨脹指數,薪資調漲幅度為2.5%至3%之間。西班牙企業家聯盟馬德里分會(Confederación Empresarial de Madrid-CEOE,CEIM)表示,業者盼提高員工薪資,其重點在藉此提高企業生產力,惟過去2年西國勞動力成本、稅賦、原物料供應成本及電費均大幅上漲,已導致企業生產力下降4.8%。儘管在西國經濟復甦時期,前述成本因素使企業競爭力無法提高,另目前西國仍缺5.1%之就業人數,方使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水準。 近年來,西國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漲之集體協議調薪幅度已大幅降低,另於700萬名勞工中,僅有17%(約120萬名勞工)可依據消費者物價調漲薪資之保障條款,以2021年西班牙企業與工會集體協議之薪資調漲為例,當時調漲比例係1.47%。由於西班牙Funcas儲蓄基金會(Fundación de las Cajas de Ahorros, Funcas)預測,2022年西班牙平均通貨膨脹率為3.5%,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之預測則為3.7%,爰工會除要求調薪5%外,另亦要求業者規劃調高薪資應回溯自2022年1月起,並將最低基本薪資調高至1,000歐元,於2023年則調至1,050歐元。 歐洲中央銀行(BCE)憂心表示,倘延長通貨膨脹上漲時間,則將增加企業調薪壓力,而薪資調漲則將助長市場物價上揚。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1月31日報導,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資料,2021年西班牙經濟成長為5%,為過去21年以來最高增幅。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經濟成長大幅衰退至-10.8%,而2021年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散與政府因疫情仍採取管制措施下,西國經濟成長仍達5%。儘管如此,西國2021年經濟成長較西國政府最早預測之9.8%,及近來所預測之6.5%均有較大差異,倘與前預測之經濟成長9.8%相較,則2021年西國國內生毛額產值短少540億歐元;惟西國政府表示,2021年西國經濟發展具正面意義,並認為西國未來經濟成長將延續2021年之動力,於2022年及2023年持續復甦。 2021年以來,西國政府減少疫情限制、鼓勵觀光及增加僱用逾20萬名員工,以利後疫情經濟發展所需,民間亦投入運輸、物流及線上平台業務,政府另亦延長無薪假補助措施。此外,歐洲央行亦資助西國金融業,提供企業所需融資資金,爰2021年底西班牙就業市場已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稅收及社保收入亦維持良好表現。此外,西國2021年經濟成長之正面因素尚有出口成長6.5%,企業獲利增加,帶動業者投資機器設備等耐久財增加6.1%,彌補國內消費之不足。 西國經濟發展除上述正面因素外,亦面臨許多困難,2021年儘管市場勞動人口已恢復,惟觀光收入仍較2019年減少75%,勞工工作時間亦較疫情前減少4%,目前疫情仍續蔓延,部分限制措施仍影響旅宿餐飲業及一般店面之營運,供應鏈危機影響汽車及許多消費品之銷售,而高通貨膨脹亦使民眾之購買力下降;雖然出口成長及投資增加,2021年第4季製造業成長0.9%,商業、運輸業成長4.5%,惟家庭消費與政府部門消費分別為-1.2%及-0.4%,藝術與娛樂業則下滑11%,經濟發展仍面臨挑戰。 西國經濟成長於2008年經濟危機時自3.6%降為0.9%,2009續降至-3.8%,2012年為-3.0%,隨後逐年成長至2015年最高之3.8%,後雖逐年下降,惟均為正成長,2019年經濟成長為2.1%。2020年因疫情降至-10.8%,2021年成長至5%,西國政府預估2022年為7%,國際貨幣基金(IMF)之預估則為5.8%。
A:綜整奧地利氣候環境能源交通創新技術部(簡稱交通部)新聞稿及奧媒報導,歐盟永續分類規範(Taxonomy Regulation)自2020年7月12日生效,訂定6大環境目標,規範經濟活動,將市場資金導向永續經濟,以提供投資者安全性,保護個別投資者避免漂綠(Greenwashing)標的,協助企業更友善環境,以及促進歐盟擴大永續投資,達到氣候目標。上述規範生效後,續透過授權法案,針對各項環境目標,定義技術標準,建立具環境永續性之經濟活動清單。 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6月4日採認(adopt)第1份「調適及減緩氣候變遷永續活動授權法案」,續於2022年2月2日提出「分類補充授權法案」(Taxonomy Complementary Delegated Act)。其中,在符合技術要求及環境安全等特定條件下,「對核能及天然氣之投資」可被視為具永續性,有助於達到再生能源目標。該法案尚須經歐洲議會及部長理事會審查及表決,倘未受到反對,預計於4個月後生效。 奧地利交通部長Leonore Gewessler 2022年2月2日召開記者會對該授權法案提出強烈反對,批評決策過程不透明,且違背許多專家及歐盟會員國意見,不認可核能可對環境保護有所貢獻,且恐帶來環境破壞及人類災難之風險。 G部長指出,該部律師現正仔細審視該法案,倘4個月後生效,奧地利將採取法律行動,在歐洲法院提起無效之訴。奧地利認為,該法案不符合永續分類規範原則,且執委會超出其職權範圍。 奧媒報導,自2008年迄今,歐盟對再生能源補貼增加3倍,歐盟各國每年花費約550億歐元補貼化石燃料,有15個歐盟國家對化石燃料之補貼高於再生能源。歐盟審計院敦促各國應速作改變,以實現氣候目標。歐盟執委會雖致力於推動各項氣候保護相關指令、法規,惟能源政策之相關責任係由歐盟及會員國共同分擔,會員國仍有權決定各國能源供給結構。另,奧媒評析,鑒於歐洲採用核能風氣重啟,倘奧地利於歐洲法院起訴,贏面恐不大。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2月4日引述「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調查報告指出,儘管近期奧國每天新增新冠病例仍居高不下,惟或因奧國政府已不再實施全面封城防疫措施之故,2021/2022冬季觀光業復甦速度快於預期。 根據奧國旅館業協會(ÖHV)統計資料,2022年1月旅館住宿業新春開年狀況良好,平均訂房率50%,而大城市以外之郊區或鄉村旅館則訂房率平均達70%,顯示在疫情下旅遊喜好之「城鄉差距」。 Wifo經濟學家預測:若新冠疫情不再惡化,依目前趨勢,2021/2022奧國冬季旅客過夜人數可望逾5,670萬人次,「僅」較疫情前2018/1019年冬季減少22%,旅客回流情形較2021年11月之預測樂觀。 奧地利西部3邦係奧國冬季旅遊產業重要區域(以雪上運動衍生之休旅產業),2022年1月該地區旅客過夜數較2021年12月增加情形為:薩爾斯堡邦12月(+222.3%)、提洛邦(+214.2%)、福拉爾貝格邦(+262.8%)。奧地利全國平均增加87.3%。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自從瑞典政府宣布於2月9 日起取消COVID-19防疫管制措施,該消息無疑為瑞典產業打了強心針,來自產業界之反應非常正面。瑞典工業總會(Swedish Confederation of Enterprise)認為,在疫情期間,瑞典企業與其員工深受其害,盼未來疫後經濟成長與發展,可進一步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瑞典貿易協會(Swedish Trade Federation)則強調回到公司上班的重要性,以及促進民生消費商品貿易,藉人潮回流,將社會帶回到疫情前的一般生活狀態。 解除防疫管制措施的訊息也讓旅遊業者振奮,目前假期訂位已出現明顯成長。北歐銀行則認為,要社會完全回復到一般正常狀態仍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建議政府不應過早取消相關產業補助措施。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中資汽車企業Volvo Cars與電池製造商Northvolt 去(2021)年決定進行產業合作共同成立電池工廠後,現已決定於瑞典第二大城哥德堡市成立電池研發中心,以及電池製造工廠,預計將可創造3,000個工作機會,計畫於2023年開始建造,於2025年完工。 哥德堡市的電池工廠所生產之電池,將用於Volvo Cars新一代的電動車,以達到該企業於2030年後僅生產電動車之目標。Volvo Cars認為電池工廠的成立,不僅可幫助汽車城市哥德堡的轉型,也可使瑞典成為永續電池產業的主要生產國之一。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2022年2月4日報導,奧地利2022年1月份二手車平均成交價25,512歐元,較2021年1月上漲18%,售價再創歷史新高。另,較2021年12月份平均售價上漲600歐元。 奧地利二手車網路估價平台「AutoScout24」指出,由於晶片短缺問題將長期存在,全球新車減產,因此購買新車之交車期冗長,造成奧國二手車市場空前熱絡,預估售價上漲趨勢仍要持續一段時間。 各類型二手車售價上漲幅度不盡相同,例如:2022年1月奧國高檔二手車平均售價56,290歐元,較2021年12月上漲4.9%。中檔二手車平均售價29,099歐元,上漲4.2%。經濟小型二手車平均售價14,582歐元,上漲2.1%。 二手車市場另一主要估價標準為車齡。如以出廠年份區分,10至20年車齡二手車平均售價9,409歐元,漲幅2.2%。另5至10年車齡平均售價為19,388歐元,漲幅2.1%。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2022年2月3日報導,奧地利軟體公司TTTech Auto在最新一輪融資獲2.5億歐元後,市值估計已超過10億美元,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該輪投資兩大金主分別為:英商安波爾(Aptive)2億歐元、德商奧迪汽車5,000萬歐元。 TTTech創立於1998年,原為維也納科技大學衍生新創公司,而後於TTTech Groupe架構下,分別成立TTTech Computertecnik、TTControl,以及於2018年成立TTTech Auto。TTTech集團與旗下子公司總部均設於維也納。 TTTech Auto主要股東除TTTech Groupe外,尚有奧迪汽車、安波爾、三星、GE Venture,以及英飛凌。主要客戶包括:福斯集團、中國上汽集團、BMW以及韓國現代/KIA。TTTech Auto開發之自動駕駛安全軟體平台MotionWise已安裝於200萬輛以上各品牌車種使用。
A:法媒20 Minutes本(2022)年2月3日刊登法商空中巴士總裁Guillaume Faury之專訪報導,闡述新冠肺炎下之航空業現況及對於推動產業減碳之規劃。 F總裁之談話重點略以: (一)2020年3月疫情初起,航空業預期遭受巨大損失,因此大幅減少支出,推動轉型,使發展計畫加快數年期程。航空業目前雖尚未走出疫情困境,但已度過艱難時期。然而,國際長途交通恐難如預期於2024~2025年恢復常態,因各國疫情邊境管制有所不同。 (二)疫情發生迄今已逾2年,近期民眾逐漸恢復旅遊及探親,對航空交通之需求強勁。在商務包機方面,企業政策受減碳意識影響,加上數位技術突破距離限制,包機需求料將下降;惟疫情尚未結束,包機仍存在必要性。 (三)瑞典近年發起拒搭飛機之Flygskam風潮,F總裁表示是項環保運動似僅盛行於北歐,例如瑞典每人每年搭機次數高於歐洲平均值5倍。據統計,航空業僅占全球碳排放量2.5%,每人每100公里消耗2公升燃油,遠低於汽車[註:在法國汽車平均耗油量(汽、柴油混算)超過6公升/100公里]。 (四)另有研究團體指出,無論透過技術創新或機隊升級,迄本世紀末均不足以限制航空業之碳排量,而需減少交通量。對此,F總裁認為應先推動能源轉型,再取捨高碳排活動。研究顯示,汽車、營建、數位資訊等產業之碳排量占比達4%~5%,為航空業之2倍。 (五)空中巴士之減碳計畫採多管齊下: 1.短期目標:以新一代飛機汰換舊機,每架飛機均具備50%永續航空燃料(SAF,由廢棄物轉換而成)之使用認證,較化石燃料減少90%之碳排量。SAF因產量不足,使用情況尚不普遍;空中巴士與波音均支持提高生產此類無碳燃料及推動能源轉型。此外,將推動優化空中交通以減少耗油,惟因涉及政府決策,難度較高。 2.長期目標:於2035年推出氫能飛機,透過技術研發克服氫氣儲存空間及條件限制,由短程航班逐步擴大至中遠程航班。目前長程航班將使用SAF燃油達到減碳目標。
A:參考資料:BBC, 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2月4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13/P200號(商情文號:第113號) 商情本文: 由於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上升至7.5%,國內經濟成長將放緩,失業率和稅收亦將提高,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警告,國內家庭可用收入面臨至少30年來最巨大的壓力。該委員會3日宣布升息,將銀行利率從0.25%提高至0.5%,此為自2004年來首次在每月會議連續收緊貨幣政策;市場內更有預期銀行利率恐將在5月前上升到至少1%,並在11月前上升到1.5%。 沉重物價壓力下,英國能源監管署(Ofgem)亦宣布,自2022年4月起標準能源價格上限將從現每年1277英鎊調漲至每年1971英鎊。隨著國民保險金和所得稅也將在4月份提高,央行估計今年勞工稅後實際薪資將下降2%,此為自1990年有史以來最緊縮之年。據調查,目前勞工平均加薪幅度略低於5%,英國央行Bailey行長則建議勞工不應要求大幅加薪,以避免物價因而持續上漲,為防止通貨膨脹根深蒂固,應需要的是適度調薪。BBC報導指出,該行長自2020年3月1日起的年薪為57萬5538英鎊(包括退休金),是國內全職員工年薪中位數3萬1285英鎊的18倍之多。Bailey行長預期國內生活壓力高漲情形可在2023年開始擺脫困境。 另外,央行將2022年經濟成長預期從5%下調至3.75%,失業率也可能將從現3.8%上升至5%。考量到民眾生活壓力,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昨日公布90億英鎊經費的支持計畫,於今年秋季將為所有家庭的能源帳單減價200英鎊,此則將在接下來五年還清;且市政稅等級A至等級D者的本年稅單也將減少150英鎊。能源市場分析師已預測10月份標準能源價格上限可能進一步上漲至每年2450英鎊。財政部長則表示,已宣布的支持目標持續一年,且市場預計到2023年春季能源價格將大幅下跌。工黨稱此能源帳單折扣只是先用後付計畫;反對黨議員和活動人士均表示,政府支持幾乎無法抵消能源價格飆漲和國家保險金提高的雙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