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以色列財政部1月24日新聞稿,以色列財政部及國家網路局(Israel National Cyber Directorate)與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DB)合作成立規模200萬美元的基金,支持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之資安防護。 此外,以色列還加入世界銀行在2021年8月成立的新資安基金(new Cybersecurity Multi-Donor Trust Fund ),與World Gates Fund、美國、日本、德國、荷蘭及愛沙尼亞共同制定網絡防禦策略及項目。上述兩支基金將協助開發中國家在網絡防禦邁出第一步,包括人才訓練、諮詢及工具開發。 對以色列而言,與發展中國家建立如此夥伴關係是一個潛在商機,能幫助以色列公司打入新市場,促進以色列資安產業,加入這些基金還將加強以色列在國防領域的國際合作,並與開發中國家相關關鍵專業人士建立相互資訊交流。
A:以色列財政部長Avigdor Liberman聯合經濟產業部長Orna Barbivai 請以色列食品製造商及進口商Osem-Nestle、Diplomat、Schestowitz、Ristretto、Leiman Schlussel、Strauss Group及Sano在2月1日前停止計畫漲價(planned price rise)或對漲價作出解釋,Staruss Group及Sano率先回應不會提高產品價格,2月1日後Liberman部長要求跨部會價格委員會(inter-ministerial committee on prices)審查上述前五家公司價格預期上漲產品的集中度。 兩位部長在給價格委員會的聯合信函中提及,價格上漲的大量報導,引發民眾對利用市場影響力,以犧牲人民為代價來獲得超額利潤的擔憂。倘委員會審查發現價格上漲食品過度集中,則政府可以將此食品列入價格監管項目清單。 去年12月雀巢子公司Osem宣布,因應原料及運輸成本的上漲,旗下數十種食品價格將提高3-7%。在財政部長 Avigdor Liberman 和經濟部長 Orna Barbivai 的壓力下,翌(2)日食品進口商 Diplomat Holdings、Leiman Schlussel加入 Osem-Nestle推遲價格上漲計劃到今年4月逾越節之後。 Diplomat的進口產品包括家樂氏、Heinz、Beyond Meat、龜甲萬、幫寶適、吉列、Head & Shoulder、潘婷、Ariel和其他寶僑品牌、金鼎(Duracell)等產品。Diplomat亦擁有Starkist品牌,Starkist佔有以色列40%的鮪魚罐頭市場。 Leiman Schlussel的進口品牌則包括巧克力品牌Hershey's、Mentos、Loacker、Toffifee、Werther's Original、Nature Valley、Lavazza 和 Yogueta。 Schestowitz 則進口高露潔-棕欖(Colgate Palmolive)、義大利麵品牌Barilla、Revlon彩妝、Calvin Klein等品牌產品。 目前以色列經濟產業部控制若干基本食品價格,例如麵包、牛奶、奶油、鹽、乳製品、雞蛋及起司等。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202年2月3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2)月3日以「史國央行隨南非儲備銀行調整貨幣利率政策」(CBE aligns monetary policy rate with SA reserve Bank)為題,報導史國央行(CBE)之貨幣政策委員會(MPCC)於本年首次會議決議調高重貼現利率0.25%至4.0%;並預估本(2022)年經濟成長放緩至2.4%,明(2023)年再小幅成長至2.6%。 該報導指出,史國CBC通常將其貨幣政策利率與南非儲備銀行(SARB)貨幣政策利率維持一致,SARB於本年1月底調高其重貼現利率0.25%至4.0%,並將優惠貸款利率(prime rate)調高至7.5%。CBE考量通貨膨脹之風險,包括來自南非之輸入型通膨(謹註:南非係史國最主要貿易夥伴)及油價上漲,史國CBE之MPCC爰於本年首次會議決議調高重貼現利率至 4.0%。CBE亦估計史國經濟在2020年衰退1.9%後,2021年雖反彈成長5.9%,惟隨武漢肺炎疫情效應放緩,2022年GDP成長將放緩至2.4%,然後2023年小幅成長至2.6%。此外,CBE亦指出史國2021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為3.7%,CBE預估2020年CPI通膨將增加至4.0%,2023年放緩3.9%。在外匯存底方面,史國2021年底達88億史鍰,較上(2020)年增加10.4%,約3.5個月進口額,優於IMF對史國要求3.3個月之最低門檻。
A: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111年2月2日發布之新聞,瑞士聯邦委員會表示,雖然新冠病毒新增確診病例居高不下,但尚未對瑞士醫院造成過重負擔,加護病房占床率並未明顯增加,瑞士聯邦委員會將進行下列新冠病毒疫情鬆綁管制措施: 自本年2月3日起,取消居家辦公義務及與接觸者(住在同一家庭住所或有類似定期和密切與確診者接觸)隔離措施,但上班場所仍需配戴口罩。另凡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之確診者仍需居家隔離。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委員會新聞發布 日期: 2022年2月3日
A:法國經貿雜誌國貿觀察( Le MOCI)本(2)月2日報導,有關近來中國對立陶宛進行貿易報復,歐盟27個會員國下定決心正面迎擊,甫於上(1) 月 31 日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報導引述法國迴聲報(Les Echos)消息來源指出,歐盟全體會員無異議一致通過向 WTO提告之決定,要求在WTO架構下,針對中國對立陶宛或與該國相關商品進出口或服務等所設貿易限制,與該國展開諮商。報導分析,雖然立中雙邊貿易量微不足道,但此爭端若因應不當,仍可能削弱歐洲產業供應鏈。 事實上,自立陶宛於去(2021)年3月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機制,使中方一帶一路布局頓失一重要環節,便已惹惱大陸,同年又同意我國於11月18日在立京Vilnius開設台灣代表處,大陸隨即對該國祭出眾多貿易報復手段。報導指出,始於2012年的中國與中東歐17+1論壇合作機制中,原有12個歐盟會員國,提供北京資助該區域物流運輸基礎建設之架構;但立陶宛為避免該論壇造成歐盟內部分歧,於去年3月退出。 中國首先暫停核發立陶宛穀類進口許可,立陶宛對中出口大宗即為穀類與木材及木製品。立國工業總會主席Vidmantas Janulevičius表示,自去年春天以來,立中兩國間不再提供信用保險,9月起部分立國企業前已預付之工業品遲未交貨,由於立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為其出口中國的五倍,因此經濟仍受連累。 立陶宛對外貿易中,中國市場僅佔其總出口1% 、占總進口 3 % ,乍看之下無足輕重,但歐盟貿易委員 Valdis Dombrovskis擔憂立中貿易訴訟恐將影響其他歐盟企業,任何歐盟產品若內含立陶宛原物料就進不了中國海關。相關實際現況,許多歐盟多國企業因事涉敏感,大多三緘其口。立陶宛經濟主力之一的家具業有許多是瑞商宜家家居(Ikéa)之供應商,而Ikéa2019年甫重金投資開發中國市場。此外歐盟汽車產業亦漸萌類似憂心,路透社調查獲悉立國總理 Ingrida Simonyte曾與德商汽車配備公司如Continental等會商。 BMW聲明不受影響,Volkswagen則尚未予以評論,但據媒體消息人士預估,該等企業蒙受損失金額可能上看數億歐元。 具體而言,WTO爭端調解曠日廢時,依程序預計需數年時光,實在緩不濟急,因此歐盟同步積極推動反經濟脅迫措施(“anti-coercion instrument,ACI))之立法,以有效因應反擊第三國對歐盟及其會員之任何經濟脅迫措施,採取相關貿易報復措施將包括:徵收關稅、限制進口、限制服務或投資甚或限入歐盟內部市場等。 此次立中爭端正值歐洲貿易政策史上關鍵時刻,在未來數個月恰能測試歐盟貿易新策略之能耐。與此同時,台灣已於上月5日承諾設立2億美元基金投資立陶宛。
A:出處:NL Times , 2022/02/0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 2022年1 月份通膨率攀升至 7.6%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中央統計局 (CBS)公佈,根據歐盟統一方式(HICP)計算,荷蘭2022年 1 月份通膨較上年同期大幅攀升至 7.6%,2021年12 月份的貨幣貶值幅度為 6.4%。 長期以來物價持續上揚,原因之一是經濟從新冠病毒危機中迅速復甦,導致某些材料短缺,此外,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亦推波助瀾。 CBS 將根據自己的計算方式於下週公佈荷蘭的通膨率,通常會略低於歐盟數據。2021年 12 月份荷蘭通膨率為 5.7%,創近40年來新高。 CBS 指出,僅 2021 年12月份的天然氣和電費就比一年前高出近 75%。 由於歐洲各國計算通膨方式略有差異,因此歐盟統計局制定了歐洲統一計算方式 (HICP)。根據HICP方式計算,荷蘭 2021 年全年通膨率為 2.8%。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2月2日報導,去年3分之一的新銷售車為電動車, 有145,000 輛註冊為電動車,佔280 萬總車輛之5%, 鑒於電動車之銷售比之逐漸擴增, 電動車充電供應商Clever原計在 2025 年前設置1萬個充電樁, 現在修改並宣布將於4年內擴增2萬個公共充電樁。C公司目前在丹麥已有2,835個公共充電樁,預計今年將增設3,000個公共充電樁。 Clever 總監 Casper Kirketerp-Møller表示,如果要實現4年內擴增2萬個公共充電樁,未來每年平均將需增設 4,000 多個公共充電樁。 渠並表示, 增設應將不會是個問題,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找到合適的地點以及取得各項所需執照。 另Clever 已與 Salling Group 超市集團達成協議,在所有的Føtex超級市場分店安裝快充充電樁。此外, 未來在高速公路和各城市也需要增設更多快充充電樁,以符合每位電動車主所需。
A:資料來源:Krungsri銀行「泰國2022-2024產業展望報告」 編譯:駐泰經濟組 2021年概況 2021年前10個月,新鮮木薯產量指數同比上升8.7%,主要係因:(i)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木薯價格一直上漲,以及政府通過收入保障計畫對種植者的支持,使得種植面積擴大;(ii)足以支持種植面積的降雨及灌溉用水。木薯產品的出口在此期間亦表現良好。 木薯片(chips)及木薯顆粒(pellets)的出口(分別占總量的43.0%及0.2%)分別同比躍增59.3%及45.8%,主要是由於來自中國的採購增加,原因是:(i)作為玉米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因玉米格上漲),用於生產酒精與乙醇;(ii)暴發豬群與雞群疫情的情況減少,導致用於生產動物飼料的需求增加。 天然木薯澱粉(占比39.0%)與修飾木薯澱粉(占比14.6%)出口分別同比成長33.8%及15.0%,主要是由於中國市場的需求上升所帶動,尤其是食品及飲料加工、造紙、膠水、紡織、化工、纖維板、醫藥與化妝品等下游產業。 2021年總體而言,新鮮木薯總產量預計將達到3,010萬公噸,同比成長3.8%(2020年為下降6.7%)。受食品加工、能源及酒精等產業的推動,國內需求將微增1.8%(低於2020年4.6%的增長)。預計所有產品類別的出口都將成長,其中木薯片+50.0-55.0%,木薯顆粒+40.0-45.0%,天然木薯澱粉+26.0-30.0%,修飾木薯澱粉+12.0-16.0%。 2022-2024年展望 由於種植面積擴大、供水充足、政府對農民的支持,以及世界經濟復甦對種植者帶來價格利好與政府支持出口等因素,新鮮木薯產量預計每年增加2.0-3.0%。基於:(i)隨著COVID-19危機的緩解,預期食品產業將復甦;(ii)對用於生產乙醇的木薯之需求不斷增加;(iii)對公共衛生的更大關注將對用於生產酒精的木薯片產生更強勁的需求,預估國內市場的銷售將每年成長2.5-3.5%。至於木薯產品的出口,將每年增長5.0-6.0%。 木薯片:出口量將每年成長6.0-7.0%,達到610-670萬公噸。主要出口市場中國對用於生產消毒酒精、乙醇(用於建築與作為能源)及動物飼料的需求將旺盛。 木薯顆粒:出口量將保持在1萬-1萬5,000公噸左右的低位,需求主要用於生物燃料及動物飼料。 天然木薯澱粉:出口量將每年小幅增長2.0-3.0%至350-370萬公噸。來自中國食品加工、化學品及飲料製造業的需求將增加。 修飾木薯澱粉:由於中國與日本的需求增加,特別是食品、化妝品及醫藥產業,預計出口量將增至每年120-130萬公噸(成長1.5-2.5%)。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投資集團Jadwa Investment最新調查報導,沙烏地去(2021)年原油產量為平均每日910萬桶,較前(2020)年減少1.3%,惟在全球經濟持續自COVID-19疫情復甦的情況下,國際石油市場需求及油價可望加速回升,預估本(2022)年原油產量將增加13%,達每日1,030萬桶水準。 上述調查亦顯示,因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加上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量亦大幅成長,本年1月沙烏地股市交易指數TASI上揚9%,創過去15年來新高,預估未來6個月內仍將維持上揚。
A:據媒體引用市場最新數據報導,國際石化產品大廠 - 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BIC)去(2021)年獲利自前(2020)年的7,000萬里雅巨幅成長32,800%至230億里雅(約61億3,000萬美元),主因為前年COVID-19疫情衝擊銷售,使比較基期較低,加上去年國際需求及油價回升,使產品平均售價增加,且SABIC擴大投資之其他事業亦獲利甚佳。 上述數據亦顯示,SABIC去年營收增加49%至1,750億里雅,每股獲利自0.02里雅增加至7.68里雅,另去年第4季單季獲利年增119%。
A:據媒體報導,為利相關產業發展,同時促進數位及科技轉型,沙烏地電信公司(Saudi Telecom Company, STC)頃與華為(Huawei)簽署一項合作協議,將在沙設立數據中心。 據悉,雙方將先設立設備製造廠,生產數據中心及相關產業所需之設備,有助沙烏地提升數位基礎設施並成為中東地區之數位產業大國。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2日引述Boligsiden 的新數據,丹麥目前全國僅有31,976 套待售屋,較上個月減少 1,025 套,較去年同期少 1923 套。 換句話說,房屋供應在上個月下降3.1%,一年內少 5.7%。 惟目前待售公寓為5456套, 較去年同期略增 375 套。目前待售房屋數量是自 2010 年以來之最低,若依據 Finans Danmark 的統計數據,則追溯到 2006 年,才能找到相對應低房屋待售供應量。 Nordea 銀行房地產分析師 Lise Nytoft Bergmann表示,低供應量再加上房價高漲和借貸利率不斷上升,此時不是買家購房的最佳時機。但是,如果想要擁有一個夢想中的新家,那麼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伊預計隨著政府解封, 初估今年房地產市場將逐漸在3、4月出現更多待售屋及較少的買家。 Arbejdernes Landsbank 銀行房地產分析師Jeppe Juul Borre亦對待售屋低供應感到擔憂, 目前住房供應非常接近歷史新低, 儘管每年冬季待售屋供應低並不為罕見,但最近幾個月的下降幅度要比往常大,渠表示,就近年來房價已急劇上漲, 低供應將造成房價開始再次出現高速上漲,導致房地產市場失衡,成為一個風險因素。
A:根據捷克媒體Expats本(2022)1月31日報導,布拉格是中東歐地區最貴的城市,惟居民購買力最高。 布拉格已不再是以往被視為生活成本低廉的城市,最新統計調查結果,布拉格的生活成本是中東歐49個城市中最高,前6名中有4個是捷克城市,斯洛伐克佔2名,其中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居第2名,匈牙利布達佩斯第7名,波蘭華沙第8名。 城市數據資料庫Numbeo根據城市生活成本、租金、食品雜貨、餐廳價格、及購買力進行排名,以紐約作為基準,每個項目均設定為100。布拉格生活成本指數為51.78,代表總生活成本是紐約的51.78%,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指數是49.44。 在租金方面,布拉格在中東歐地區排名第2,低於莫斯科。布拉格房價長期居高不下,需求大於供給,疫情雖造成租金短暫下跌,惟已回到疫情前水準,根據全球資料庫Numbeo計算,布拉格市區一間房公寓每月租金平均約18,085克朗,布拉格郊區約13,737克朗。 薪資方面,布拉格高於中東歐許多城市,對於科技業及其他專業領域人才需求旺盛,薪資未受疫情影響持續上漲。根據捷克統計局數據,2021年第3季,布拉格的全職員工平均毛薪45,523克朗,較2020年同期增長4.2%,經扣除保險及社會安全費用,淨所得稍低。
A:一、印尼政府於本(2022)年2月1日再度調整防疫新規定,並自同(1)日起生效,新規定重點如下: (一)從國外入境印尼之所有旅客須出示的PCR陰性報告效期,從原起飛前72小時縮短為48小時。 (二)所有旅客不分國籍入境後,均須入住印尼政府指定之防疫旅館檢疫隔離: 1. 已接種完整2劑疫苗者,隔離檢疫5天(5天4夜); 2. 僅接種1劑或不適合接種疫苗者,隔離檢疫7天(7天6夜); 3. 隔離結束前倒數第二天接受第二次PCR篩檢。 (三)印尼已於本年1月12日修改為對全球旅客開放觀光簽證,惟僅限自峇里島及廖內群島之國際機場兩處入境,入境時須檢附醫療保險證明,其醫療保額下修為2.5萬美元。 二、其他規定要點總覽請詳閱本處公告連結 https://www.roc-taiwan.org/id/post/4792.html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根據土耳其統計局於本(2022)年1月31日公布之最新數據,2021年土國對外貿易逆差為461.3億美元,較2020年減少7.5%。 2021年全年土國出口2,253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32.8%,進口2,714億美元,成長23.6%,進出口覆蓋比例為83%,亦較2020年77.3%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倘扣除能源及黃金交易,2021年土國進出口分別為216億及209億美元,而出口高科技產品比例為3%。 另觀察2021年12月,當月土國貿易逆差高達67.9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49%,進出口分別成長29.9%及24.9%;該月各類進口產品占比依序為中間財79.3%、資本財13.1%、消費財7.4%。 2021年土耳其主要出口國依序為德國(193億美元)、美國(147億美元)及英國(137億美元);主要進口來源國為中國(322億美元)、俄羅斯(290億美元)、德國(217億美元)及美國(131億美元)。 報導指出,2021年土耳其里拉對美元匯率一度貶至1美元兌換18.4里拉之歷史新低,致使國內通膨飆升,土國政府更採行相關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前述統計數據發布後,土耳其里拉對美元匯率升至13.34,升值1.4%,預計本年里拉對美元匯率將逐漸回穩。
A: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本(2022)年1月31日發表「第1季製造業商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星國製造業預計未來半年商業情況比去(2021)年第4季改善者為15%(加權比率,下同),認為將轉弱者則有7%。樂觀者比悲觀者多8%,相較於去年第4季調查的16%,顯示業者因面對新冠變種病毒的不確定性以及供應鏈壓力等因素,趨於謹慎。 整體而言,製造業預期本年第1季產出將比去年第4季上升,除電子和精密工程業之外,其他業別皆預期成長。若以製造業個別領域而言: 「運輸工程業」最為樂觀,主要因航空業在更多國家放寬國際旅遊限制下,機身保養、維修與翻修(MRO)需求將持續上升,陸地及離岸海事工程業亦對復甦感到樂觀; 「電子業」展望則最不樂觀,業者認為行情將比去年第4季差,雖半導體業需求持續強勁,但將呈現季節性趨軟走勢,其他電子模組和零件業則對中國訂單轉弱表示關注; 「生物醫藥製造業」看好上半年的商業環境,主要受醫療科技業提振,新冠和非新冠相關醫療器材出口需求將持續強勁; 「藥劑業」預料上半年營運環境與上一季相同; 「精密工程業」預期未來半年商業環境利好,以半導體器材製造商最為樂觀,因晶片需求強勁繼續推動全球半導體大廠做出資本投資,但「精密模組和零件業」對供應鏈瓶頸造成成本上揚和更長貨運期表示關注。 另新加坡統計局發佈「第1季服務業商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23%星國服務業對本年上半年商業前景感樂觀,認為行情將趨弱者則有9%;樂觀者比悲觀者多14%,相較於去年第4季調查的19%,亦趨於謹慎。 在服務業各領域中,除房地產業之外,皆預期本年上半年景氣將比去年第4季改善,其中批發貿易業和資訊通信業最為樂觀。預期上半年營收將比去年第4季增加者有23%,預期下滑者則有11%,另66%預期大致相同。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本年2月1日出席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舉辦之「虛擬歷史文化之旅(Virtual Heritage Trail)」時表示,新加坡正逐步、謹慎的重新開放邊境,去(2021)年經濟成長強勁反彈至7.2%,若無新的干擾,預估本年將成長3%至5%。目前星國金融、製造和其他服務等部分行業正蓬勃發展,但希望本年經濟成長可擴大、延伸至受疫情重挫的餐飲和旅遊業,使未來經濟復甦更為均衡。 王瑞杰副總理指出,omicron變種病毒仍威脅全球,但民眾可團結克服此波疫情和未來的變種病毒。企業也應轉型因應未來挑戰,結合社會各層面包括業者、員工、工商團體和政府單位共同合作推動,新加坡應可「謹慎樂觀」迎接新的一年。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亦對星國本年經濟前景表示「謹慎樂觀」,雖然omicron變種病毒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因素,但預料衝擊將不如前(2020)年疫情爆發那般嚴重。歐美與區域經濟正在復甦,新加坡亦逐步開放邊境,希望恢復商務和旅遊往來。中國仍採取「清零」防疫政策,但針對omicron是不易實行的政策,若中國採行進一步限縮措施,對全球經濟將帶來很大影響。
A:紐外長日前在緬甸政變周年發表聲明,再度譴責軍政府政變,同時公布禁止16名國 家領導委員會(State Administration Council)成員(包括內閣成員)入境紐國。 紐國並加入歐盟、澳洲、加拿大、南韓、英國及美國等國共同發表外長聯合聲明, 再度關切緬甸情勢,並呼籲國際社會停止對緬甸輸銷軍事物資或軍民兩用物品,以及提 供軍政府技術援助。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的統計,由於棕櫚油進口價格上漲,目前棕櫚油市價已升至每緬斤5,150緬幣(1緬斤相當於1.6公斤)。進口棕櫚油的現行價格為每噸1,450美元,而1月初的價格僅為每噸1,360美元,表明在1個月內每噸上漲90美元。 消費者事務局的官員表示,在2021年9月15日至2022年1月13日期間,緬甸中央銀行(CBM)以1,753-1,820緬幣的參考匯率多次向食用油進口商售出7,700萬美元。其中,已進口逾5.7萬噸(價值7,400萬美元)的棕櫚油,已經分銷5.3萬噸。目前,食用油的零售價格是每緬斤4,500緬幣。在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的協調下,食用油透過移動卡車輸送。國內食用油的消費量估計為每年100萬噸。當地的食用油產量只有大約40萬噸。為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每年約需進口70萬噸食用油。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自然資源及環保部林業局呼籲通過競標,核發為期3年的燕窩採收工作許可,以採收COVID-19疫情高峰期缺貨的食用燕窩。德林達依省林業局官員表示,德林達依沿海地區丹老群島是金絲燕的棲息地,多年來由該局負責管理。此前,該局每年發放1次工作許可證。從2020年開始,該局改為每3年核發1次。招標即將開始,在德林達依省的島嶼上採收燕窩之競拍得標者,可以在2021-22財年與2023-24財年期間採集燕窩。收集燕窩的島嶼位於土瓦(Dawei)、丹老(Myeik)及高當(Kawthaung)地區。根據公開招標的規則及規定,必須由個體商來處理這項工作。 工作許可證核發從每年1次改為3年1次,以持續生產燕窩。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燕窩生產企業蓬勃發展。2021年,市場上的燕窩價格過高。此外,隨著燕窩價格的上漲,在丹老鎮飼養金絲燕的人數也有所增加。在丹老Strand路沿線的房屋中,運用鳥鳴技術來誘導金絲燕築巢。業者表示,這一養殖業務正在該區流行,許多養殖戶正在蓬勃發展。市場販售的燕窩類型可分為自島嶼採集和來自養殖場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