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1月27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87/P200號(商情文號:第87號) 商情本文: 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IFS)25日公布,由於養老金年齡在2018年至2020年從65歲提高到66歲,統計於2021年增加約5萬5000名年齡達65歲者從事有薪工作,即約有7%的男性和9%的女性繼續工作。年齡65歲男性就業率達42%,是自1970年代以來最高;而同樣的女性就業率上升至31%,亦是歷史最高。另則有超過90%者並沒有受到退休年零提高而改變其退休計畫,大多數人仍在65歲前退休;而其中年齡達65歲的少數族群,如5000名失業者和2萬5000人因健康因素無法工作的人,受新政策衝擊尤其嚴重,因為他們有資格透過社會福利制度取得的支持比國家養老金要少。 資助上述研究的Centre for Ageing Better公益團體副主任Emily Andrews表示,可見提高退休年齡為延長就業人口工作壽命的有效政策。政府實尚有計畫自2026年起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且獨立審查考慮再提高年齡以管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財政壓力。 研究則也顯示,原先居住在貧困地區的人更有可能在退休年齡前持續工作。政策改變後,前五大貧困地區的女性就業率提高13%,男性就業率提高10%;而前五大富裕地區的女性及男性就業率分別僅提高4%和5%。此外,租房者更傾向於持續工作;沒學歷者也比受過大學教育者更傾向持續工作,表明持續工作動機係經濟需求。
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 2022年1月28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1)月28日以「史瓦帝尼國家航空公司正式命名史瓦帝尼航空」(Eswatini air is new name for national airline)為題報導史瓦帝尼王家航空公司(Royal Eswatini National Airways Corporation, RENAC)於1月27日於史國工業城Matsapha舉行揭牌儀式暨媒體說明會,向史國大眾說明史瓦帝尼國家航空公司之商號暨正式名稱為「史瓦帝尼航空公司」(Eswatini Air)以及該公司品牌標誌(logo)及標語(slogan),並宣布2架50人座ERJ-145客機將於本(2022)年上半年正式營運。 該報導指出,RENAC執行長Quiniso Dhlamini已於上述說明會表示Eswatini Air正式營運之航班資訊將在所有程序獲核准後公布在RENAC網站,並透過旅行社銷售機票。D執行長亦說明Eswatini Air選擇非洲最雄偉之巴特勒鷹(bateleur eagle)圖樣作為公司標誌(logo)以及「每個人都必須飛」(Everyone Must Fly)標語,象徵該公司將致力於提供史國人民可負擔之航空服務。 此外,D執行長亦說明,Eswatini Air將銜接史國鄰近國家主要城市,包括辛巴威之哈拉雷(Harare)、南非之德班(Durban)、開普敦(Cape Town)及約翰尼斯堡。未來公司正式營運後約可增加40至50個就業機會,包括機師及機組人員。此外,該等航線營運亦有助於史國商旅及觀光產業發展,吸引潛在投資者進駐史國,間接增加就業機會,進而促進整體經濟成長。
A:依據瑞士Bluewin News電子報報導,瑞士知名巧克力Barry Callebaut公司2021年9月至11月的產品銷售量成長8.9%,約為610萬公噸,營業額為20.3億瑞郎,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14.3%。 另該公司執行長Mr. Peter Boone表示,該公司預計巧克力產品業績將繼續成長,但未來全球市場發展仍受疫情及產品供應鏈、可可原料的影響。 資料來源: 瑞士Bluewin News電子報 日期: 2022年1月28日
A:依據義大利經濟發展部2022年1月26日公告,將在「義大利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Italiano)」下,針對環境轉型及循環經濟相關研發提供7.5億歐元之資金補助。擬申請之企業可提出新產品、服務、製程或升級等計畫,並應符合下列目標之一:減碳、循環經濟、減少塑膠、都市再造、永續觀光、因應氣候變遷等。申請計畫應於義大利境內執行,金額應介於300萬至4,000萬歐元間,且執行期間為12至36個月。 經濟發展部部長Giancarlo Giorgetti表示環境永續是未來發展關鍵及重要目標,但轉型同時也要認知社會及經濟將為此付出的代價,經濟發展部盼可達到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之平衡,以協助義國企業順利轉型。值此關鍵時刻,義國政府將持續運用國家、歐盟資源投入研發創新科技,以及支援關鍵性企業,如鋼鐵及汽車產業之減碳。
A:綜整奧媒標準報2022年1月28日報導及Pierer Mobility集團新聞稿,上奧地利邦摩托車集團「Pierer Mobility」,旗下包含KTM、Husqvarna Motorcycles及GASGAS等摩托車品牌,亦跨足電動自行車(包括:Husqvarna、R Raymon、GASGAS、FELT Bicycles等品牌),為歐洲高價摩托車及「二輪動力車」(powered two wheelers, PTW)製造領導廠商之一。 「Pierer Mobility」計畫在2022年3月1日於維也納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約為30億歐元。 2021年該集團營收成長32%,摩托車銷售量增加23%至332,881輛,自行車銷量成長40%至102,753輛,其中包括76,916輛電動自行車(+37%)。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計畫在土耳其市場推出Model X、Model Y 、Model 3及Model S等4款新電動車。特斯拉已經針對土耳其當地市場執行各項措施。該公司任命Kemal Gecer為其當地分公司Tesla Motorlari公司總裁,並將其資本自71萬土耳其里拉提高至5千萬里拉。G總裁先前曾擔任漢莎(Lufthansa)航空公司土耳其及伊拉克地區總裁。 Tesla Motorlari公司將在土耳其行銷該公司4款電動車,希望儘速推介車款給大眾,並公布價格。同時Tesla的網站已顯示伊斯坦堡、安卡拉、伊茲米爾、布爾薩、埃迪爾內(Edirne)、巴勒克西爾(Balikesir) 安塔利亞、艾登(Aydin)、康雅(Konya)以及西北部薩卡里亞省Hendek區等10個省份可能的超級充電站位置。 特斯拉超級充電站將設立在容易到達地點,如高速公路及購物中心等。該公司將確認擬定的開幕日期,且時間與地點將可能有所變更。該公司將為消費者設置服務與維護團隊,同時亦將設立可望創造數千工作機會的銷售辦公室以及店鋪網路,預期很快地將在公司網站刊登求職廣告。
A:依據我國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臺烏(烏拉圭)雙邊貿易總額達6,175萬美元,較2020年衰退9.7%,我國自烏拉圭進口總額為1,248萬美元,成長15.1%;我國對烏拉圭出口總額為4,927萬美元,衰退14.4%,我國享有貿易順差3,679萬美元,烏拉圭為我國第104大貿易夥伴國。 2021年我國自烏拉圭進口之產品,仍以農牧相關產品為主,其中居首之產品為皮革暨相關製品,進口額435萬美元,佔總進口34.8%(衰退16%);第2名為木材,進口額276萬美元(成長58%);第3名為乾酪及凝乳,進口額81萬美元(衰退8.1%);第4至10名依序為原木、高粱、乳製品、乳清、魚渣粉、寶石、丙烯酸聚合物。 2021年我國出口至烏拉圭居首之產品為聚縮醛,出口額1,286萬美元,衰退39.4%,佔總出口26.1%;第2名為冷凍魚,出口額1,036萬美元,衰退34.2%,佔總出口21%;第3名為合成橡膠,出口額364萬美元(成長119.1%);第4至10名依序為防盜或警報器、不銹鋼扁軋製品、車輛之零附件、自動資料處理機、腳踏車、塑膠製自粘性製品、天線反射器。
A:依據我國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臺阿(阿根廷)雙邊貿易總額達7億2,084萬美元,較2020年大幅成長60.3%,阿根廷為我國在拉丁美洲第四大貿易夥伴國,前三名分別為墨西哥(53億8,600萬美元)、巴西(42億5,689萬美元)及智利(22億6,246萬美元)。其中我國自阿根廷進口額為4億5,325萬美元,大幅成長73.3%,主要因為玉米、花生及高粱進口大量增加;另我國對阿根廷出口額為2億6,759萬美元,成長42.4%,我國呈現貿易逆差1億8,566萬美元,阿根廷為我國第51大出口市場和第47大進口來源國。 2021年我國自阿根廷進口之產品,仍以農牧相關產品為主,其中最主要之產品為玉米,單項產品進口總額高達3億4,347萬美元,約占總進口75.8%,與2020年相較大幅成長137.6%;第2名為大蒜,進口額為2,233萬美元,成長76.1%;第3名為皮革暨相關製品,進口額為1,576萬美元(成長57.9%);第4至10名進口產品依序為乾酪及凝乳、蝦類、魚渣粉、鮮葡萄酒、花生、高粱、鹼金屬。 2021年我國出口阿根廷排名居首之產品為機器之零附件,出口額為2,610萬美元,較2020年成長65.3%,第2及第3大出口產品為聚縮醛及不銹鋼扁軋製品,出口額分別為1,696萬美元及1,604萬美元,較2020年分別成長176.2%及衰退17.9%;第4至10名進口產品依序為苯乙烯之聚合物、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丙烯酸聚合物、車輛之零附件、鋼鐵製螺釘、鋼鐵管類、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2022年1月27日報導,奧地利政府2021年自企業徵收碳排放許可稅達3.11億歐元,較2020年之1.84億歐元增加68.7%。按,2022年1月24日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ETS)1噸二氧化碳排放權稅達84歐元。 奧國約200家廠商加入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其中,交易量前3大企業為:奧鋼聯(Voestalpine)、奧地利石油(OMV)以及維也納能源公司(Wien Energie)。目前歐盟已將航空公司納入碳排放稅徵收對象(僅徵收歐洲航程部分),未來其他行業如海運等將於2023年納入碳排放稅徵收對象。另,自2026年起,歐盟將擴大徵收對象至建築業及陸上交通業,惟對這2項行業將另建獨立交易系統。
A: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1月27日引述歐盟統計局公布最新報告,2020年奧地利耗用電力約78%來自再生能源,所占比例高居歐盟第1。其他歐盟會員國再生能源占比較高者依次為:瑞典(75%)、丹麥(65%)、葡萄牙(58%),以及克羅埃西亞及拉脫維亞皆為(53%)。歐盟平均值為37%。另,歐盟墊底會員國為:捷克(15%)、盧森堡(14%)、匈牙利及賽普路斯皆為(12%),以及馬爾他(10%)。 2020年歐盟再生能源發電來源如下:風力(36%)、水力(33%)、太陽能(14%)、生質能源(8%)、其他再生能源(8%)。
A:綜整奧地利國會新聞稿及奧媒報導,2022年1月20日奧地利眾議院通過「2022年生態暨社會稅改方案」(ökosoziale Steuerreform 2022 ),參議院預計於2月3日進行表決。奧國目前聯合執政之人民黨(ÖVP)及綠黨,將此稅改方案視為奧地利第2共和建國以來最大規模減稅方案,以及重要稅制改革。奧地利財政部長Magnus Brunner指出,此稅改方案估計可創造3萬個就業機會及1%經濟成長。稅改重點如后。 一、生態相關稅改及補助 1.副總理Werner Kogler將此部分稅改視為重要里程碑,尤其透過對碳排放定價,引入「不可逆機制」。 2.奧地利政府將依據「排放證書交易法2022」(Nationales Emissionszertifikatehandelsgesetz 2022, NEHG 2022),自2022年7月1日起,針對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收取30歐元,並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5年,逐年調高至35歐元、45歐元及55歐元。另針對因碳排放定價受衝擊之企業,編列紓困補助。 3.奧國政府上述收取碳排放收入,將轉為「地區氣候獎勵金」(Regional Climate Bonus),自2022年7月1日向全民發放,2022年每人將獲得100歐元基本獎勵金,未滿18歲者減半(50歐元)。惟考量居住農村地區者,享有之基礎建設條件不同,例如:農村地區民眾未能享有地鐵基礎建設,須以車代步,將按居住地分4類,針對第2至第4類分別增加基本金額之33%、66%及100%(100歐元、133歐元、167歐元及200歐元);公共交通建設愈少之地區,獎勵金愈高。自2023年起,奧地利氣候環境能源交通創新技術部,須依據前述碳排放價格及碳排放收入,調整基本獎勵金額度,再依上述地區分類之乘數發放。 4.補助更新供暖系統:將補助更換對氣候友善之新供暖系統,編列約5億歐元多年預算,以稅負減免及補助之方式提供。補助期限預計5至10年,每案每年補助400至800歐元。 5.鼓勵使用自產自用再生能源,將自2022年7月減免繳交電稅。 6.鼓勵企業之環境友善投資,將提供額外減稅額度。 7.鼓勵農場擴建太陽能等能源自給自足設施,每年編列2,500萬歐元投資補助。 二、減輕個人及企業稅負 1. B財長預估2022年至2025年預計減稅約180億歐元,並修訂所得稅法、公司稅法等多項法規,重點如后: 2.自2022年7月調降第3級距(年收入18,000歐元以上至31,000歐元)稅率自35%調降至30%(即2022年採用32.5%之稅率);自2023年7月第4級距(年收入31,000歐元以上至60,000歐元)稅率自42%調降至40%(即2023年採用41%之稅率)。 3.提高所得稅抵減額度: (1)自2022年7月將18歲以下孩童每名1,500歐元「家庭獎勵金」(Family Bonus)(以所得稅扣除額方式提供),提高至每年2,000歐元。(自每18歲起,「家庭獎勵金」原每年每名減少500.16歐元,現每年每名減少650.16歐元)。 (2)自2022年7月針對單薪及單親之「孩童額外款」(Children Surplus)(以所得稅扣除額形式提供),自每年每名250歐元提高至450歐元。 (3)自2022年起,員工入股最高每年可扣抵所得稅基3,000歐元。 4. 分2階段降低公司稅:2023年自現行25%降至24%,2024年再降至23%。奧財政部預估每年約可為15萬家奧國企業減少7億歐元稅負。 5.自2023年起,提高低價值資產(成本未超過800歐元之可折舊資產)之公司稅扣除額門檻至1,000歐元。 6.自2022年起,將公司營業利潤免稅額(購買可折舊資產或其他證券)門檻,自13%提高至15%。 7.自2022年起,減少低收入受薪者及退休者之社會保險負擔金額。 三、其他 將加密貨幣納入現有稅收制度之資本資產收益課稅:將針對來自加密貨幣之收益課徵27.5%特別稅。對加密貨幣收益課稅預計自 2022 年 3 月 1 日生效,並適用於 2021 年 2 月 28 日之後購買之加密貨幣。
A: 根據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1)月26日報導,上(2021)年10月航空業者如同其他產業,宣示了2050年碳中和目標。航空運輸碳排量約佔人類整體碳排放量2%至3%,自1990年以來已減少50%。為達成碳中和目標,航空產業需遵守國際驗證標準及製程規範,避免扭曲之競爭狀況。此外,能源業者製造替代航空煤油之永續航空燃料亦攸關重要。根據一份由法國智庫蒙田研究院(Institut Montaigne)委託Archery Strategy Consulting進行之研究報告,替代性能源對於飛機去碳化貢獻程度達53%。 Archery Strategy Consulting總裁Stephane Albernhe指出,歐洲應發展具競爭力之永續航空燃料(SAF)製造能力,以避免在去石油化、發展綠氫時,將對產油國之依賴轉為對巴西(生質能源)、波灣國家(合成燃料)之高度依賴。前述報告提出3大建議包括:(一)發展科技創新、(二)優化飛航之空中及地面操作及(三)補償措施。 對於歐洲而言,要能維持其航空領域世界冠軍地位,將面臨相當大挑戰,基此,歐盟已採取許多支持措施包括即將於本(2022)年底實施1千7百萬歐元規模之「潔淨航空(Clean Aviation)」計畫,以取代先前之Clean Sky 2計畫。另外法國政府除提高民用航空研究委員會(Corac)於2020年至2022年預算至1千5百萬歐元規模,再於「法國2030投資」計畫架構下再提撥8億歐元。 能源及航空產業界此刻亦積極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如道達爾能源集團(TotalEnergies)與賽峰集團(Safran)甫於上年9月投資剛啟用13 座SAF迷你工廠之德國新創企業Ineratec。賽峰集團研發、技術暨策略長Eric Dalbies表示,透過締結燃料及動力之夥伴關係,將達成資訊分享及共同測試之綜效,以確保Leap引擎及未來引擎RISE技術示範計畫能以SAF運作。因此,為減輕機身、起落架及客艙等重量,新興材料研發及電氣化推動相當重要。 飛機製造業者亦持續努力開發新解決方案,在綠氫技術未臻成熟前,SAF為中長途航班為短期間達成減碳良方。考量電池或燃料電池重量,恐僅適用於小型飛機。美商VolAero及法商Avions Mauboussin業於法國境內針對飛機動力進行研發,自2025年起,該技術將正式應用於4至6人座空中計程車(vols taxis)及醫療專機。 至於佔航空運輸整體碳排量67%之短中途航班,則須運用合成永續性燃料或液化綠氫作為動力之發動機。對於有意2035年推出氫能飛機成為產業先鋒之空中巴士而言,最佳減碳解決方案係透過與液化氫儲存槽相容之電氣化及永續燃料進行,然而如何儲存零下252度且體積為航空煤油4倍之液化氫,仍為一大挑戰。 本年度將公佈減碳報告之法航強調,更新機隊為降低碳排之最主要作法,因新一代飛機減排幅度約20%至25%。法媒報導,另一甚值探討之減碳途徑為飛機於停機坪滑行之電氣化,因該操作佔整體燃料消耗約5%。法國達利斯(Thales)具全球領先之飛航管理系統(ATM),可協助減少飛機於起飛前或等待降落時,等待及發動機啟動之時間。根據法國生態轉型局(ADEME)統計,目前約51%法國民眾表示將放棄度假時採取航空運輸,對比2018年約36%,顯見民眾對航空運輸衝擊環境之相關意識有所提升。
A:出處:Dutch News , 2022/01/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從歐盟新冠病毒恢復基金獲得的補助可能比預期少 10 幾億歐元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財政部長Sigrid Kaag日前對國會表示,由於荷蘭經濟表現比預期好,因此從歐洲新冠病毒恢復基金中獲得的補助可能比預期少 10 幾億歐元。 荷蘭政府曾預計歐盟將提供約 60 億歐元,因此,其中 58 億歐元已用於制定新的政府支出計畫。然而,Kaag部長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荷蘭經濟衰幅比預期低,因此實際獲得的補助可能是 47 億歐元 Kaag 部長表示,計算仍處於初步階段, 4 月份將有更多相關數據資訊,並將於 6 月份作出最終決定。 經濟學家曾預估2020 年荷蘭經濟衰退 5.3%,但實際衰幅為 3.8%。 2021 年的經濟成長率亦可能高於預期。
A:2022年柬埔寨GDP預計將成長5.6%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1月28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財經部於1月26日舉行「評估2021-2025年柬埔寨總體經濟前景及全球與區域形勢會議」,該部表示在全球需求和投資信心逐漸復甦的支持下,預計2022年柬埔寨經濟將成長5.6% 左右,並在年中左右逐步達到潛在成長。 柬國財經部指出,由於全球需求成長與投資信心逐漸恢復,柬埔寨經濟成長策略計畫將恢復實施,在2021-2023年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下,持續恢復柬埔寨經濟永續發展。全球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凸顯個別國家經濟結構的優劣勢。以柬埔寨為例,需要專注於其優勢,加強依靠具有高潛力的製造業,帶動國家經濟成長,並同時兼顧發展柬國對生產基地投資多元化的產業趨勢。 柬國財經部表示,農業仍然是成長與糧食安全保護的重要部門,旅遊業必需根據復甦趨勢做好準備,並適當利用資源。此外,招商引資成為新環境下經濟成長的催化劑及新動力。為私營部門成長與投資創造有利環境是首要之務,除改善必要的軟硬體設施外,消除生產鏈中障礙,以支持所有部門的經濟活動,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提供協助,因中小企業才是柬國發展永續經濟的動力。 柬國財經部預測,柬埔寨的GDP成長預計將從2020年-3.1% 恢復到2021年 3.0%。柬國經濟成長受到外部需求強勁的支持,反映在工業、製造業(紡織成、鞋類、旅行包箱、自行車及電子業),以及農業出口暢旺。
A:柬埔寨副總理:東協將促進貿易與投資以重振疫後經濟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1月27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巴索坤(Prak Sokhonn)日前表示,東協將努力促進該地區的貿易與投資以恢復經濟。貿易及投資的成長將深化區域經濟整合,有助於社會經濟從疫情的損失中復甦。 巴副總理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於2022年1月1日生效,是促進貿易和投資的驅動力,在成員國之間達成協定前,RCEP歷經8年的談判。隨著東協國家紛紛各自推出經濟復甦計畫,各國同意宣布共同重啟東協旅遊業,刺激社會經濟復甦。 巴副總理補充,柬國外交部經濟外交協調小組特別為柬埔寨駐外使館人員舉辦為期2天的東協研討會,柬國政府高階顧問西潘那博士(Dr. Sok Siphana)屆時將擔任此次活動的主講嘉賓。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月28日引述丹麥統計局之數據,勞力短缺從 2021 年第4季38% 上升到 2022 年第1季 42%,惟勞力短缺在各產業間的分佈不均,建築業從 41% 上升到 46%; 在服務業方面,從 38% 小幅下跌至 35%。 另 43%之企業亦面臨原物料短缺。據統計局之企業信心指數數據,涵蓋工業、建築業、服務業和零售業, 1 月份為 107.4較去年 12 月份下降 4.2,主要受企業訂單下降及無法如期生產之影響。 Arbejdernes Landsbank 首席經濟分析師Jeppe Juul Borre指出,近期能源價格呈爆炸式增長,使得上一季企業成本上揚, 勞力與原物料短缺之之組合,恐將推高價格。 丹麥商總 (DE)首席經濟分析師Tore Stramer也預計,勞力市場嚴重短缺的緊張局勢將造成薪資上漲的壓力,企業採購價格和能源成本亦普遍大幅上漲, 爰在未來的幾個月將增加公司的成本,另渠亦指出,假如2022 年的通膨上漲達3-4%他亦不感驚訝。
A:以色列衛生部總司長Nachman Ash在1月26日核准第四劑新冠疫苗施打,適用於18 歲以上有醫療因素容易染疫者,但只有在施打第三劑疫苗後至少過了四個月才能再進行第四劑接踵。 以色列因Omicron變種病毒出現第五波疫情,今年即出現單日確診人數破8萬,創下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成為全球人均感染率最高的國家。衛生官員認為此波疫情幾乎已達高峰,確診人數已有下降的趨勢。以色列943萬人中已有62萬餘人施打第四劑疫苗,443萬人施打第三劑。
A:以色列農業及農村發展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和以色列創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錄取六家農業科技(agro-tech)新創公司,為確保新新鮮食品定期供應(食品安全)的公司提供新的聯合贈款計劃(joint grant program),政府將資助促進該領域技術發展的前導型項目至多60%的經費(若公司位在國家優先發展地區則可獲得至多70%的補助),撥款金額達860萬以幣(270萬美元)。 這些公司將會在主要農場(active farms)或是農業部下的研發中心進行開發。農業部總司長Naama Kaufman-Pess表示,糧食安全是該部的責任,農業部會投資數十億以幣進行相關研發。以色列創新局局長Dror Bin表示,作為以色列創新局和農業部聯合前導型計劃的一部分,以色列正在資助以色列農民首次實施先進技術的活動。該計劃的目的包含提供為以色列新創公司首次執行先進技術的機會,並讓以色列國民享受當地開發的創新。 獲選六家農業科技公司請參見本案報導原文:https://www.calcalistech.com/ctech/articles/0,7340,L-3927980,00.html。
A:以色列國會於1月25日批准一項法律,政府可以宣布健康緊急(health emergency)或特殊健康情況(special health situation),兩者皆須在7天內獲得憲法委員會(Knesset Constitution Committee)或全體國會議員的批准,否則權力將被自動撤銷。緊急狀態包含封城措施、要求學校改用遠距教學、對離開以色列施加限制等。新法律還保障人民在此等情況下抗議的權利。 緊急狀態限制在45天,特殊健康情況限制在90天。憲法委員會主席Gilad Kariv表示,新法使以色列能夠結束近2年的緊急狀態,過渡到特殊健康情況,在保護民眾的基本權力及危害大眾健康的預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新法預計在下(2)月生效直至今年底。 一旦部長們認為病毒確實存在傳播並對大眾健康有害的風險,內閣可宣布特殊健康情況,但只有在確定病毒已明顯升溫到足以造成嚴重威脅的強況下,內閣才可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兩種情況下,皆必須先徵得以國衛生部長和衛生部專業人員的意見才可做出決定。 同時新法還規定,以色列的疫苗施打證明(green pass)不能應用在販賣必需品或提供必要服務的場所,以及允許民眾可以選擇出示陰性檢測證明來取代疫苗施打證明,政府還有義務為因醫療因素無法施打疫苗者提供檢測(以獲得陰性證明)。法律還要求對檢測或戴口罩有關法規的更改,都必須得到國會勞工、福利與健康委員會(Knesset Labor, Welfare and Health Committee)的同意。 新法規定,新冠肺炎病毒內閣(coronavirus cabinet)必須包含至少5名部長,包括總理及衛生部長。而財政部長必須是此內閣下的部長級委員會(ministerial committee)的成員,該委員會將被授權在特殊健康情況下討論法規變化。
A:依據以色列耶路撒冷時報報導,2021年中國巴士公司Golden Dragon成為以色列第一個非歐洲的暢銷巴士品牌,Golden Dragon由以色列Blilious Group引進,去年旗下有522台巴士上路,占以色列巴士市場約25%。 在過去一年,Golden Dragon擴大了旗下巴士系列,其中一些在以色列巴士製造商HaArgaz和Merkavim的幫助下在以色列組裝,包含耶路撒冷的鉸接公車(articulated bus)。Golden Dragon在以色列市場的成功,可歸功於新大眾運輸營運商的加入,例如Samaria城市的Tnufa、Netanya城市的Extra等,加入原有營運商Nativ Express、Metropolis、Kavim及Superbus的競爭。 Blilious Group在去年4月與以色列主要巴士營運商Egged簽署協議,提供電動鉸接公車,中國Golden Dragon、BYD及HIGER共同贏得設備合約。 Golden Dragon成立於199年並自2003年開始出口。今年是Golden Dragon以色列分公司成立的第10年,此分公司由Blilious Group及第三方進口商Auto-Chen共同成立。Auto-Chen擁有中國電動車品牌AIWAYS之進口經銷權(import franch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