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綜合美媒報導,通用汽車於2021年6月曾宣布,該公司預計到2025年將在電動車及自動駕駛汽車上投入350億美元。 據一份密西根州政府文件及知情人士透露,通用汽車與LG Energy Solution的合資企業Ultium Cells,擬於近日宣布在密西根州首府Lansing和Orion鎮工廠投資超過65億美元,用於新建電動卡車和電池工廠,並在2家工廠創造約4,000個工作機會。 通用汽車曾於2021年12月宣布,該公司將與LG Energy Solution各自出資一半,在Lansing地區建設一家25億美元的電動車電池廠,屆時將增加約1,700名員工。通用汽車也計劃投資40億美元,通過Orion鎮的現有工廠作為其第3家電動車工廠,生產雪佛蘭Silverado和GMC Sierra的電動皮卡車,並與其底特律Hamtramck及田納西州Spring Hill車廠一起,創造最多2,300個工作機會。通用汽車大規模工廠擴建計畫預計於2025年完成。 通用汽車投資計畫對密西根州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密州此前錯過福特汽車在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建立的3家電池工廠和一家電動車裝配廠投資計畫。密西根州議員及州長Gretchen Whitmer近期正討論頒布一項10億美元新基金,旨在為大型商業計畫提供土地的奬勵措施。 2021年電動車在美國新車銷售量中佔有率約3%,但預測未來十年將大幅成長。LMC Automotive諮詢公司估計,今年電動車銷售量將躍升至763,000輛,到2023年將超過120萬輛。該公司並預測到2033年,電動車將佔新車銷售量近44%,約740萬輛。  

A:俄亥俄州Dayton Daily News報導,英特爾(Intel)半導體公司宣布,將斥資200億美元在俄州Licking郡興建2座半導體工廠,佔地約1,000英畝,預計創造3,000個工作機會、7,000個營造工作機會,並為供應商和合作夥伴提供數萬個工作機會。該工廠預計今年啟動建設,2025年投入營運。 英特爾總裁Pat Gelsinger表示,新冠疫情重創供應鏈及物流鏈,以致近年全球半導體晶片嚴重短缺,影響手機、汽車到消費電子產品等,美國與歐洲多年來嚴重依賴由亞洲生產半導體晶片後,隨著疫情後經濟復甦,令短缺情況更為嚴重,因而著手部署在本土生產。投資興建此2座半導體廠,將減輕供應鏈壓力,同時也加強美國國家安全,並為俄州帶來更多的科技工作機會。 英特爾投資計畫是俄州史上最大單一民間投資計畫,可與1977年本田汽車於該州的投資相比擬,本田車廠目前擁有14,000多名員工。州長Mike DeWine表示,英特爾投資計畫預計將為俄州年度生產總值增加28億美元。英特爾的新廠房將為俄州帶來變革,為俄州創造數以千計的高薪工作,製造具有戰略意義的半導體,為此感到自豪那些為未來提供動力的晶片將由俄州人在俄州製造。 據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美國在全球晶片製造市場的占有率已從1990年的37%下降到目前的12%,短缺已成為潛在風險。臺灣在晶片製造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佔全球製造能力的22%,其次是韓國,佔21%,日本及中國大陸各佔15%。英特爾近期也多次呼籲美國政府支持,重振歐美晶片製造,同時也正竭盡心力,試圖從台積電手中奪回晶片先進製程的領先地位。 美國國會議員指出,晶片短缺不僅擾亂美國經濟,而且對美國國防系統造成一個漏洞,因為每10個晶片中即有8個是在亞洲生產,並敦促國會為520億美元的「CHIPS for America」法案提供全額資金,允許美國本土投資半導體工廠。 英特爾總部位於加州Santa Clara公司於2021年曾宣布計劃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新建2家工廠。英特爾在美國、馬來西亞、愛爾蘭、以色列、越南及中國均設有工廠。據Gartner Inc.市場分析,英特爾是全球第2大半導體製造商,2021年收入為731億美元,僅次於韓國三星電子收入760億美元。  

A:愛荷華州當地媒體報導,總部位於愛荷華州首府Des Moines、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執掌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旗下MidAmerican能源公司於1月19日表示,該公司計劃出資39億美元於愛州增加興建更多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場,並將推動更接近淨零溫室氣體排放(net-zer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新技術。 據MidAmerican提交予愛荷華州公用事業委員會的資料,此項「Wind Prime」計畫將產生2,042 megawatts的風能及50 megawatts的太陽能電力,使MidAmerican風力及太陽能總發電容量達到9,300 megawatts及200 megawatts。該公司於2021年為其愛荷華州用戶提供近88%再生能源電力。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總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數據,2020年,愛州近60%電力來自風能,是全美各州比例最高。愛州州長Kim Reynolds表示,MidAmerican對新興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究,將幫助愛州滿足對永續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該公司新的Wind Prime再生能源投資計畫,將鞏固愛州在全美的清潔能源領導地位。 MidAmerican自2004年開始,已經在再生能源方面投資140億美元。該公司目前尚未決定新風能和太陽能計畫的建設地點,作為投資組合的必要組成部分,該公司將繼續保留燃煤及天然氣發電廠。該公司提議的新再生能源計畫,加上其現有的再生能源組合,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從2005年的水準減少近1,400萬噸,或約75%。 MidAmerican公司Wind Prime風能建設計畫獲主管機關核准,營建期間將創造1,100多個工作,後續營運和維護將再創造125個工作,預計於2024年底完成。該計畫亦將為愛州創造每年約2,400萬美元的財產稅收,以及每年超過2,100萬美元的土地使用權付款。  

A:美國Bloomberg媒體報導,汽車製造商紛紛為新型電動車計畫投入大量資金之際,也已經意識到擴充充電據點對提高自身電動車銷量也至關重要,以至於不得不參與其中,並將此視為額外的商機。建造更多充電站意味著會吸引更多購車者,使車廠成為未來充電網的主要擁有者。 目前為止,各汽車製造商建設充電站方式各不相同,但均致力於研究技術及合適的商業模式。幾乎所有車廠都在追求超快速充電站,但速度較慢的2級充電站以及電池交換站等也會納入考量。一些汽車製造商正在自行建設充電網、其他汽車製造商則尋求達成合資協議、也有少數車廠乾脆交給其他民營公司規劃。 BP石油公司表示,未來快速充電站將比一般加油站更有利可圖。石油和天然氣、公用事業及電信等產業已經制定未來十年投資充電站計畫。Volta Charging及Fastned等民營企業,也上市為其擴張計畫募集資金。 特斯拉很早即意識到,倘無足夠充電站,消費者不會購買其生產的電動車。該公司自2012年始一直在建造大功率超級充電中心,並自2015年開始供應慢功率充電器。2021年10月,特斯拉宣布計劃在未來2年內將其充電網路擴大2倍。Bloomberg新能源估計,到2023年底,全球超級充電站數量將達到84,000個。過去幾年,該公司的充電站數量成長一直停滯不前,但其快速充電的優勢獲得大多數汽車製造商的認同。

A:美國Bloomberg媒體報導,美商Ionity與寶馬(BMW)、福特(Ford)、福斯(Volkswagen)、賓士(Daimler)及現代(Hyundai)等多家汽車製造商成立合資企業。該公司表示,將投資近7億歐元(約7.95億美元),到2025年將其在歐洲的超快速充電站增加到7,000個。福斯並與能源大公司BP、Enel及Iberdrola合作,正在歐洲推出18,000個超快速充電站,並與其子公司Electrify Americ合作,計劃在美國推出10,000個超快速充電站,以及與Star Charge JAC、FAW的合資企業CAMS合作,在中國推出17,000個超快速充電站等。 Stellantis目標是到2030年,在歐洲佈建35,000個超快速充電站。通用汽車正與EVGo合作,在美國安裝3,250個超快速充電站,以作為其7.5億美元擴大電動車充電服務承諾的一部分,通用汽車向經銷商分發40,000個慢速充電器,以安裝在社區中。 新創公司Rivian及Nio正借鏡特斯拉做法,為其消費者創建專屬充電網。Nio將提供多種產品,包括慢速充電器、快速充電器及電池更換站等。該公司目標是到2025年擁有4,000個交換站,其中1,000個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到2022年底,計劃在挪威建立20個)。 豐田及本田汽車則至今尚未發布是否會加入推動充電站擴充行列、或在某種程度上跟隨建立充電網的挑戰。但隨着大量的創新和獨家充電網出現,幾乎可以肯定,一旦市場榮景不再,就會出現整合,並非所有商業模式都會成為贏家。

A: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報導,伊利諾州將於111年至115獲得約14億美元聯邦資金,以修繕該州日益惡化的橋樑;另依據美國交通部(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公布之資料,伊州有2,375座橋樑被評為狀況差(poor condition),在全美50個州排名第3,前兩名分別為愛荷華州4,571座及賓州3,353座。 該筆資金來自美國總統拜登去(110)年11月簽署之1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該法案其中約265億美元用於未來5年內修復全美橋樑15,000座橋樑,包含美國屬地波多黎各,另有8.25億美元資金為提供予各部落之交通設施。其中,加州、紐約州、賓州及伊州等州依序為獲得聯邦資金最多之前4名。 據白宮資料表示,該計畫為美國州際公路系統建立以來最大之聯邦投資,除修復橋樑外,聯邦政府亦同時盼透過該計畫增加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並提升自行車及行人之安全。 伊州州長J.B Pritzker尚未就伊州交通部(Illinoi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如何分配該筆款項提出回應說明。惟除前述款項外,伊州現尚有正進行之「重建伊利諾州計畫」(Rebuild Illinois),該計畫時間長達6年,且預計花費450億美元,以改善伊州道路、橋樑及公共建築。

A: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波音公司2021年飛機銷售量高於空中巴士,惟交機量僅空中巴士之一半,且空中巴士飛機交機量已連三年超越波音公司。 總部位於芝加哥之波音公司於2021年獲得909架飛機訂單,惟去年僅交付280架飛機;空中巴士於2021年獲得771架飛機訂單並交運611架飛機;兩家飛機製造商仍有數千架飛機訂單預計於接下來幾年內交運;儘管航空公司持續面對疫情挑戰,惟根據航空數據機構OAG資料顯示,按機上座位計算,2021年全球航空量能仍較疫情前2019年低35%。 兩家飛機製造商於近年激烈競爭最大客機交運製造商頭銜,空中巴士已連續三年拔得頭籌,且較快從疫情減產中恢復,波音則近年因737MAX機型停飛及787夢幻客機生產問題受到拖累。 空中巴士一直積極提高窄體飛機產量,盼從航空旅行復甦及對手面臨生產困境中獲利,該公司尚無法快速生產飛機,使得其暢銷機款A320neo已在未來幾年銷售一空,空中巴士執行長Guillaume Faury表示,該公司2021年取得一些重要訂單,亦表示沒有預料2021年會有強勁的訂單需求。

A: 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衝擊後,美國企業為滿足隨後不斷回升的客戶需求,而在2021年開始增加投資。2022年企業看好未來需求有望保持強勁,在門市、倉儲及數據中心等方面的投資持續成長。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數據,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於2021年前9個月為資本計畫提撥5,284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11%。投資類別包括房地產、設備及技術等。據信用評級部門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數據,全球各產業在此類投資均成長,尤其是受益於消費模式改變的產業,如零售、技術及半導體等。 企業於2022年資本投資規畫方面,面臨較多挑戰,通貨膨脹壓力正在提高原料及勞動力成本,令成本超支風險加大。監管機構及投資者也要求企業投資時,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此外,Omicron或其他新冠變種病毒將會如何影響經濟復甦及公司利潤仍有待觀察。 資本支出增加的一個關鍵原因是,企業持有大量現金,可投資於新店面、工廠及其他項目。許多企業在疫情爆發初期囤積大量現金,現在打算減少現金。據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公司預全球測,2022年大企業的資本支出預計較2021年成長6.1%,其預測包括全球資本支出規模最大的2,000家非金融企業。標普公司信用研究主管Gareth Williams表示,除新冠疫情影響,其他因素也在推動企業增加支出,例如公用事業公司及汽車製造商等為向清潔能源轉型進行的投資。

A: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總部位於華盛頓州Issaquah市的Costco零售商,其在全球共有828家門店,大部分門店位於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及英國等。Costco預計,截至2022年8月財年,該公司將投資約40億美元,較2021及2020財年成長約10%及42%。該公司負責財務和投資的副總裁Bob Nelson表示,2022財政年度資本支出計畫增加主要原因係開設新門市及對旗下物流業務進行投資。Costco目前現金充裕,該公司於2021年在全球開設20家新門店,2022年預計將開設約28家新門店。Costco開設一家新門市成本從3,000萬至約1億美元不等。截至2021年11月21日,該公司總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7%,至504億美元。 總部位於Orlando經營Olive Garden及LongHorn市牛排等連鎖餐廳的Darden Restaurants公司,預計於2022財政年度投入4.25億美元開設新餐廳。該公司於2021年開設36家新餐廳,計劃2022年新開35-40家餐廳。截至2021年5月,Darden的資本支出約為2.7億美元。 2021年公司資本支出成長象徵著從2020年逆轉,當時一些企業推遲或擱置投資,並儲備大量現金。全球大型非金融業的資本支出於2019年成長約2%後,於2020年下降約4%。FTI諮詢公司企業融資總經理Stuart Gleichenhaus指出,新冠疫情一旦過去,許多公司將會捲土重來。半導體、公用事業及航空業等計劃未來幾年在新設施和其他資產方面投入數十億美元。 企業也在為雲端技術及企業系統投入資金。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財務長Dave Wehner曾表示,預計2022年資本支出將達290億至340億美元,主要受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等領域投資驅動。波士頓諮詢公司總經理Ernesto Robles表示,許多企業、特別是能源等資本密集型產業的企業,已經開始估算其投資環境成本。例如,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表示,計劃購買更省油的新飛機,係公司減少碳排放措施的一個核心部分。該公司財務長Daniel Janki表示,2022年達美航空計劃在資本上投資約60億美元,預計2022年支出預算將高於2021年約29億、及2020年的22億美元。

A: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據研究公司Motor Intelligence數據,電動車銷量正在上升,2021年成長88%,但仍僅佔全美汽車市場總量3.2%左右。其中,特斯拉擁有穩固領先優勢,該公司於2021年全球交運量成長87%,達到大約98.6萬輛。據Motor Intelligence估計,僅在美國市場,特斯拉2021年即售出約35.25萬輛汽車,佔純電動車總銷量約72%。相比之下,福特於2021年售出約2.7萬輛電動車、通用銷量為2.5萬輛左右。 儘管政府推出稅收優惠,以提高消費者對電動車吸引力,但經銷商向購車者推銷電動車時還是面臨困難,部分原因是充電站尚未普及、且燃油車價更親民。此局面並未打擊汽車業雄心,各車廠將在展示廳中增添更多零排放車輛,以滿足全球更嚴格的空氣污染監管規定。 隨著更多選擇出現,消費者購買意願也在發生改變。諮詢公司AlixPartners於2021年8月一項調查發現,19%美國受訪者表示,購買新車時,很可能會選擇電動車,2019年此一比例為5%。Credit Suisse分析師Dan Levy表示,目前,供應是電動車面臨的主要難題,而非需求。

A: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隨著福特、通用及Stellantis等底特律3大車廠向電動車加速轉變,各車廠與新創公司之間競爭愈演愈烈。福特及通用汽車均推出新型電動皮卡車,其他車廠也準備於今、明兩年發布一系列新款電動車。 過去幾年,汽車產業在電動車上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全球汽車市場增添更多車型。未來一年,購車者將可開始在經銷商展示廳看到更多新款電動車。據美國銀行分析師表示,各車廠計劃在未來2年推出數十款不同價位新款電動車。隨著電動車問世,車廠壓力將從汽車研發轉移至說服消費者購買上。 福特即將推出的電動皮卡F-150 Lightning由於預訂數量高於預期,產量將提高近一倍,預計今年春季限量發售。此舉推動福特股價飆升,該公司市值升至976億美元,超過通用及Rivian新創公司。 通用推出廣受歡迎的Chevy Silverado電動版與福特相競爭。通用執行長Mary Barra表示,預計2年內約有10款電動車上市,目前僅推出2款。 Stellantis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克萊斯勒(Chrysler)品牌汽車將在2028年前完全實現電動化。該公司披露也與亞馬遜達成出售電動貨車的協議,使Stellantis與Rivian成為競爭對手,後者已經與亞馬遜簽訂出售電動貨車合約。 通用、福斯及豐田等傳統汽車公司資本雄厚,並擁有完善供應鏈及汽車製造技術,這些優勢有助於車廠重新調整其產品陣容。但無論是新創公司、或是傳統老牌汽車公司,在說服消費者放棄燃油車方面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A:紐西蘭12月16日出現首起Omicron新冠變異株境外移入病例,隨著Omicron從紐國北島擴 散至南島,紐西蘭自1月23日起將全國防疫等級提高至最高等級「紅色警戒」,室內大 型聚會人數上限為100人,並強制要求民眾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商店戴口罩。截至1月26日 止,紐國共有56個Omicron病例。   紐政府並於1月26日宣布因應Omicron的三階段公共衛生計劃細節,配合染疫人數調整 檢測及隔離做法: 一 、第一階段(當前階段):每日確診病例少於1000例,仍採取儘可能清除病毒 的方式,維持目前病例接觸者追蹤及隔離措施,並將增加使用快速抗原檢測(RAT),確 診病例須隔離14天,密切接觸者隔離10天。 二、第二階段:乃過渡階段,Omicron風險大為增加,且病例已在社區蔓延。除 對有症狀及密切接觸者進行PCR檢測外,亦將使用快速抗原檢測,並分別縮短確診病例 及接觸者隔離期間至10天及7天。紐政府亦將運用電子科技以自動識別病例接觸者,並 以簡訊及電子郵件通知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無症狀的醫護人員和關鍵行業人員密切接觸 者在快速抗原檢測獲得陰性反應後即可返回工作崗位。 三、第三階段:每日確診病例在數千例以上,要求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將僅限與 病例居家接觸者,確診病例及接觸者隔離期間分別為10天及7天,中輕症病例採居家隔 離,政府資源集中在高風險患者。PCR檢測將用於優先族群(醫護人員、藥房、社區檢測 中心或關鍵行業人員),而出現症狀者及優先族群可使用快速抗原檢測進行診斷,無症 狀的醫護人員和關鍵行業人員密切接觸者在快速抗原檢測獲得陰性反應後即可返回工作 崗位。

A:資料來源:越南Vietnamnews網報, 2022年1月24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韓資風險投資企業Nextrans Vietnam報告顯示,越南係東南亞地區創業創新領域之新星,預計2022年將成為該地區第3大創業生態體系。根據該報告,越南新創企業數量達3,800家,其中4家市值逾10億美元之獨角獸,分別為VNG、Sky Mavis、VNLife及M_Service,另有11家企業市值逾1億美元。Nextrans報告更指出,越南已逐漸發展成能與印尼及新加坡等國家匹敵之創業中心。   2021年越南創新創業總投資金額達逾13.5億美元,以金融科技領域(Fintech)居首,其次為電子商務。在金融科技方面,2大交易案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2021年7月VNLife公司在B輪融資中獲取2.5億美元資金,其次為2021年12月Momo公司獲取2億美元資金。在電子商務方面,以Tiki公司為獲得最多資金企業,在友邦保險公司(AIA)領銜下成功於E輪融資中獲取2.58億美元資金。   越南商工聯合會(VCCI)主席范進功(Pham Tien Cong)日前於2022年全國創業節活動中表示,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越南在132國家排名第44位,並在100個創業生態體系中排名第59位。另,越南亦是東南亞地區第3活躍之創業創新生態體系。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前9月,50萬至300萬美元之籌資交易創新高,年激增2.58倍。不同階段之投資配置比例亦有變動,其中50萬至300萬美元及300萬至1,000萬美元之籌資交易比例上升,而種子輪前及種子輪籌資交易減少。另一方面,2021年前9月最高之籌資數量為A輪,達37件;而B輪籌資交易則創2013年以來最高平均金額,達1,300萬美元。   該報告亦指出,新創企業目前面臨之主要困難為接觸客戶及創造營收。越南新創企業期盼政府加強投資數位基礎建設,為該行業提供更高效率之發展條件。   越南科技部市場暨科技企業發展局局長范洪橘(Pham Hong Quat)表示,越南迄今有逾200個風險基金、100個商業促進組織,以及130所培育創新之大學與學院。由於越南創新創業空間仍有餘裕,因此范局長呼籲越南政府應建立更有利機制,為該國新創企業製造機會;建議政府通過公共採購以刺激技術創新;實施新創企業簽證(Startup Visa)政策,以利外資新創企業在越南展開業務;另當群眾募資成為世界潮流,此種募資形態應導入越南新創企業,以測試其可行性。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勞工部勞動關係處長Adnan Dahamsheh指出,三方勞工委員會(Tripartite Labour Committee)已決定將2022年計劃調正之最低工資增加案延至明年實施。 D處長指出,根據委員會在2020年2月的決定,從2022年開始約旦勞工最低工資為260約幣。未來此數額將按該國前一年通貨膨脹率比例進行調整。根據約旦統計局(DoS)的數據,通貨膨脹指標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2021年達102.46,與2020年之CPI 101.1相比,成長1.35%。 D處長續指出,鑒於疫情對許多行業造成的不利影響,該委員會一致決定將最低工資調增之計畫延遲至2023年再實施。委員會先前做出之決定,包括至2023年外籍勞工之最低工資為260約幣。2022年非約旦籍勞工之最低工資為245約幣,次年將再次增加至260約幣,其中,包括紡織業、成衣業、裝卸服務工人及家庭服務勞工等,被排除適用最低工資之外。該決定將盡速通知企業主,工商會,工會及僱主協會,該決定也將在即將出版的政府公報上發佈。

A: 據約旦時報報導,阿拉伯投資暨出口信用擔保公司(Arab Investment and Export C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 Dhaman)近期出版之報告指出,2022年在約旦的總投資將達89億美元,佔總產值之17.8%,與2021年相較,2022年在約旦的總投資將呈增加趨勢。 該報告指出, 2021年約旦投資總額為84億美元,佔同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之18.5%。在2019年和2018年期間,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之16.7%與17.6%,分別為75億美元與76億美元。預測約旦之GDP將繼續以2.7%的速度成長,到2022年將達到475億美元。2018年和2020年的成長率分別為1.9%與1.6%。另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數據,約旦2021年人均國民所得將從2020年之4,286美元上升至約4,394美元。預估今年將繼續升至4,565美元。今年的通貨膨脹率上升2%,而2021年為1.6%,2020年為0.4%。預估2022年預算赤字將減少5.9%,而2021年的預期為7.8%。 經濟學家Hosam Ayesh指出,在過去三年中,外國直接投資一直持續下降。2021年約旦的投資比2020年少。因此,在2022年,無論投資規模如何,都將比過去兩年更好,預估約旦今年之投資將大幅增加。Ayesh強調,投資的增加取決於疫情之發展、利率及其他經濟數據。新投資部的成立在修改投資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是今年改善約旦投資的重要因素。預計美國的利率將上升四倍,推動約旦的投資率。約旦經濟的復甦需要增加消費者支出、更多的投資與貨幣及財政政策來支持投資者與相關經濟活動。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1)年1月29日新增8,170例,截至29日晚,累計確診1,197,250例,死亡13,174例,PCR檢測確診率為23.6%。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去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846,324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4,570,229人接受第一劑疫苗,4,197,442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約旦衛生部指出,Omicron病毒傳播速度比預期要快得多,學校復課後約旦新冠肺炎累計確診數量預計將超過200萬人,占約旦總人口的19.6%。本輪疫情預估將持續4至6周,預計二月中旬感染人數開始下降。Omicron病毒株感染占新確診病例的55%。若不嚴守基本預防措施,約旦日新增確診或達2萬人;確診卻不隔離,則日新增可達5萬人。約旦教育部、衛生部與國家危機管理中心宣佈,23日恢復全國初一至高三年級學生的疫苗接種工作。目前該年齡層有意願接種人數為4.3萬,目標人群共97.24萬。其中,已有17.24萬(17.73%)接種首劑疫苗,12.44萬(12.79%)接種兩劑疫苗,257人接種第三劑疫苗。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Aramco)與日本橫河電機公司(Yokogawa Electric Corp.)頃簽署一項合作協議,將在沙烏地製造晶片及提升製造業數位化。根據該協議內容,Aramco將著手研析使用日本迷你晶圓廠(Minimal Fab)技術在沙製造半導體之可能性,Yokogawa提供技術協助,包括訓練、維修、支援之完整解決方案。 Minimal Fab係由日本經產省帶領日本企業及研究團體開發出之生產系統,可在不需要無塵室(cleanroom)的情況下,多樣及少量生產不同製造業所需之半導體及微機電(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系統,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及人力。 媒體指出,全球目前正處於晶片短缺狀態,嚴重影響汽車、電子、電器等製造業供應鏈,美國政府報告更於日前警告此短缺狀態可能將持續6個月以上。沙烏地正積極發展在地製造以多元化經濟發展,亦面臨同樣的晶片短缺問題,因次盼上述沙日合作尋找替代方案。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首家汽車製造商Saudi National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SNAM)將於沙烏地東部朱拜爾工業城(Jubail Industrial City)設廠,預計可於明(2023)年上半年投產,初期可組裝生產5,000至1萬輛汽車,耗資約3億里雅(約7,995萬美元),並可創造700個直接就業機會。 SNAM總裁暨執行長Fahad Al-Duhaish對此表示,上述組裝廠連同車輛測試場地總計將佔地12萬平方公尺,投產後2至3年產最高可達3萬輛,有助政府達成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發展在地技術密集及高附加價值產業之目標。

A:據媒體引用國際商業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最新調查報導,沙烏地電競產業逐漸興起,消費市場規模預估自前(2020)年的9億5,900萬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68億美元,年增率高達22%,係快速發展之新興市場之一。 上述調查指出,沙烏地電競玩家快速增加,目前共計有2,350萬名玩家,佔全國總人口67%,另參與國際賽事之職專\業玩家亦大量增加,皆有助帶動沙烏地電競產業成長及流行。惟該調查亦指出,缺乏支持職業玩家參與國際賽事所需資金、國內賽事不足、玩家如何取得專業資格認證、以電競為業社會觀感等問題,將影響沙烏地電競產業未來發展。

A:由聯邦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領導的一群民主黨立法者已要求包括Riot Blockchain在內的6家加密貨幣採礦公司回答有關其運營 對美國環境和電力成本的影響的問題。在給每家公司執行長的信函中,該團體要求這些公司詳細說明他們消耗的電量、擴展計劃以及與當地公用事業公司達成的任何協議,並必須在2月10日之前回覆。 據Engadget報道,議員擔心國內加密貨幣開採的急劇增加對環境和消費者的影響。具體來說,他們引用了柏克萊加大2021年的一項研究估計,紐約州北部的加密採礦每年令小企業增加約1.65億元的電費,令消費者增加7900萬元負擔,而「幾乎沒有給當地帶來任何經濟利益」。他們還指出,與比特幣挖礦相關的能源消耗在2019年至 2021年間增加了兩倍。 「與比特幣採礦相關的異常高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會破壞我們為應對氣候危機所做的努力——更不用說加密採礦對當地環境和電價的有害影響了。」沃倫說,「我們需要更多關於這些加密採礦公司運營的信息,以了解對環境和當地社區造成的全面影響」。 該團體沒有暗示可能對該行業即將採取監管行動,但顯然加密貨幣對經濟其他領域的影響是立法者正在考慮的問題。1月20日,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舉行了一場題為「清理加密貨幣:區塊鏈的能源影響」的聽證會。更重要的是,最近幾個月,美國立法者對加密貨幣產生了更寬泛的興趣,比如去年12月參議院舉行了關於穩定幣(stablecoin)的聽證會。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1-29/%e5%8a%a0%e5%af%86%e8%b2%a8%e5%b9%a3%e6%8e%a1%e7%a4%a6%e8%80%97%e8%83%bd%e8%ad%b0%e5%93%a1%e6%93%94%e5%bf%83%e6%90%8d%e5%ae%b3%e7%b6%93%e6%bf%9f/3898981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