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美媒報導,2020年和2021年,舊金山市搬到蒙大拿州的人數,比前兩年增加了140%,使該州成為疫情期間舊金山市移入人數增幅最多的州,另根據加州大學研究小組「加州政策實驗室」(CPL)有關人口遷移型態的數據,該州在此期間來自灣區的總體移入人數,也增加了51%,數據顯示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共有近2,400名灣區居民移居蒙大拿州。 加州人湧入蒙大拿州的原因不一,其中一個明顯的因素為加州越來越高的住屋成本,在病毒大流行期間驅使居民搬離,數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對於可以遠距工作且財務更有保障的前加州人來說,蒙州寬敞和優美的風景以及豐富的戶外活動,在疫情時期散發巨大的魅力,其中博茲曼市(Bozeman)因為靠近國際機場,具有更高的交通連通性,來自灣區科技工作者數量特別多,已經變成了一個小矽谷。 惟蒙大拿人對乍然間湧入的加州人感到不滿,很大原因似乎與,該州房價上漲了39%,漲幅排名全國各州第四高之因素有關,目前該市有一半的房屋售價超過100萬元,造成當地土生土長的人買不起房屋。 市場人士表示,雖然該州正盡可能快速地建造房屋,但礙於建築材料和工人短缺,拖累完工速度,從而導致房屋供應不足,推升當地房價。  

A:新聞周刊報導,服務於私人產業的美國勞工在2021年裡,雖獲得4.7%的史上最高平均加薪幅度,卻因為通貨膨脹嚴重,食物、汽油等價格飆至近40年新高,導致實質收入其實縮水2.4%。展望2022年趨勢,經濟學者指出,工資仍將繼續調高,但速度將較去年緩慢。 報導指出,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數據顯示,2021年裡只有休閒娛樂及餐旅業(leisure and hospitality)領域的勞工獲得加薪幅度足以抵抗物價飛漲。 休閒娛樂及餐旅業時薪員工在2021年平均加薪14%,薪資價碼來到19.57元。而在2021年裡,做為通貨膨脹指標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 index,CPI)則增加了7%。 其他私人產業勞工的加薪幅度,則都趕不上通膨。報導指出,專業人士及商業服務業(professional and business services),6.2%調薪幅度僅次於休閒娛樂及餐旅業。專業人士及商業服務業包括會計師、律師、建築師、圖像設計師、管理顧問、清潔工、廣告公司員工、辦公室行政人員及電話客服中心員工,2021年整體平均時薪來到37.81元。 運輸及倉儲業(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ing)、零售貿易業員工2021年則都有大約5%加薪。 受到疫情,大批勞工提前退休,某些職業婦女被迫離開職場在家照顧小孩。雇主面臨人力短缺,則想盡辦法招致員工。 ZipRecruiter網站首席經濟學家茱莉亞‧波拉克(Julia Pollak)分析,如今雇主為了吸引勞工,推出各式各樣的誘因。她說,長年以來統計數字顯示,平均每個職缺有2.4名失業者爭取,「現在則是平均每個職缺有0.6名失業者爭取,各行各業都展開搶人大作戰」。 報導指出,2021年加薪幅度最大的職缺是低薪勞動工作,休閒娛樂及餐旅業裡的某些非管理階層員工,加薪幅度甚至將近16%,包括餐廳、酒吧、飯店、博物館、遊樂園、運動場、賭場的時薪制勞工。 經濟專家分析,美國勞工在2022年仍可望繼續獲得加薪,只不過速度將比去年較為緩慢,至於加薪幅度能否超過通膨則有待觀察。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9/6072833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11)年1月30日以「巴拉圭乾旱使畜牧業面臨嚴峻挑戰」為題報導略以: (一)巴拉圭肉類生產暨出口商協會 (Asociación de Productores y Exportadores de Carne, APPEC)主席Fernando Serrati表示,儘管最近幾個小時的降雨量略有緩解,惟乾旱及最近幾次之森林大火仍引起畜牧業擔憂,對生產將造成嚴重困境。 (二)渠表示,即使天氣預測顯示下週降雨將繼續,然由於牧場水資源儲蓄不足,加上水壩乾涸,影響所及,範圍不在話下,且以Boquerón省及Alto Paraguay省兩個主要養牛區域為甚。此外,由於乾旱致玉米減產,將對於提供牲畜冬季飼料亦造成衝擊,進而影響牛肉屠宰量。 (三)S主席續稱,雖然2022年1月份平均屠宰量將維持在14萬5,000 頭,與2021同月份相近,惟2月份數字則將可能萎縮;其他乾旱之經濟損失尚包含圍欄、圍場被燒毀,以及他無法量化之損失。渠補充,即使前景複雜,由於國際價格預期不變,2022年仍可望超過2021年整個產業鏈收入等語。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11)年1月30日以「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與新加坡舉行線上會議」為題報導略以: (一)依據巴拉圭外交部官方報導指出,南方共同市場和新加坡雙邊談判代表於1月27日(四)舉行線上會議,評估自雙方前次會議後取得之進展,並將於2月最後一週舉行第三輪諮商談判。會中雙方協調重新盤點各部門狀況,並為展開下一輪談判工作預做準備。 (二)巴拉圭由經濟政策主任Enrique Franco大使為代表,由外交部、工商部、財政部以及國家公共採購和知識產權局等組成。新加坡首席談判代表為Francis Chong。 (三)談判代表對目前展開工作之評價非常正面積極,由於確定雙方關切議題及所需重視領域,將敦促各方繼續努力達成此項先進協議目標,加強南方共同市場國家與新加坡之經貿暨投資關係。 (四)謹註:根據2021年12月南方共市對外貿易統計報告,2021年南方共市為巴拉圭出口之主要目的地,占總出口量之 61.4%。另據巴拉圭財政部統計資料,南方共市亦係巴國進口主要來源地,占進口之34.2%。巴拉圭出口之143 個目的地中,主要為巴西,占總出口量33.7%,阿根廷占26.1%,智利占9.4%,俄羅斯6.7%,美國2%。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ON)本(111)年1月30日以「巴拉圭5個新產業將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為題報導略以: (一)巴國工商部工業次長Ramiro Samaniego表示,5家與農業相關的公司正在巴拉圭進行重要投資,這將對本(2022)年巴拉圭經濟產生重大影響。5個重大投資案如后,PARACEL係大型紙漿廠,投資額約32億美元。OMEGA GREEN為生質燃料投資案,將投資約8億美元建造生質能源工廠。CEON為水泥製造商,總投資金額約2億5,000萬美元。MARFRIG為生產漢堡牛肉工廠計畫,投資額約8,000萬美元。HORTIPAR則專職運用高科技發展溫室農業種植技術,投資額約1,400萬美元。 (二)HORTIPAR 已完成 40% 的投資, 40 個溫室計畫業獲工商部核准,機器設備已準備發貨和後續安裝;MARFRIG正在與來自巴西的技術團隊一起勘察土地,將在土地購買合約簽署後立即開始動工。Parcel紙漿投資案將致力於生產出口到歐洲、美國及加拿大等市場。該公司將在工廠建設階段僱用 8,000 名員工,其中 1,500 名年輕人為正職人員。 (三)S次長續表示,OMEGA GREEN決定在中央省選址,以生產最先進技術的生質能源,主要原料是黃豆,將成為南美洲首座最先進的生質燃料工廠。關於MARFRIG,為牛肉的主要生產商和營銷商之一,且目標成為為世界上最大的漢堡牛肉製造商,工廠將位於巴拉圭南部地區康塞普西翁省,預計將僱用 1,200 名年輕人。 (四)CECON規劃每年生產 2000 萬單位水泥,在2億5,000萬美元的總投資中,其中700-1,000萬美元將用於農業石灰生產,其價值在於為巴國農業生產補充,將成為提供農業土壤養分的肥料,主要是栽種大豆、水稻及玉米作物。最後,關於HORTIPAR,計畫預計在新義大利省,將採用最高技術溫室來生產水果及蔬菜。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3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iznes.interia.pl, 28.01.2022   Pekao 銀行在其最新報告認為,波蘭國家銀行 (NBP) 當前的升息週期是歷史上最快的,根據該銀行預測,未來這種前所未有的現象只會加深,因為預期利率到 2022年年中可能已經升到4%。據該行稱,在基準情境下,假設政府推出的抗通膨措施至少到今年年底仍然存在,則2022年年平均通膨率將保持在6.9%,在 2022年初達到高峰,年增長率超過9%。如果按照目前計畫在7月終止抗通膨措施,則通貨膨脹率可能會飆升至9-10%。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27   Polish News Bulletin, money.pl   波蘭銅業巨頭KGHM公司提煉錸礦,錸是世界上最稀有和最昂貴的金屬之一,並將其出售給航太產業以及醫療產業的公司。   波蘭地質學家Adam Piestrzyński指出,KGHM公司生產高錸酸銨(ammonium perrhenate),其中含有69.4%的錸(rhenium)以及氟(fluorine)、砷(arsenic)和氯(chlorine)化合物。然而,KGHM公司沒有先進的提煉純錸的技術,因此接受錸同位素(rhenium isotope)治療的重症患者依賴從其他沒有此原料的國家進口的藥品,這些國家雖沒有這種原料,但擁有必要的純化提煉技術。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31   Polish News Bulletin, bankier.pl   波蘭能源公司Polska Grupa Energetyczna(PGE)和丹麥沃旭能源公司(Ørsted)已經啟動了波羅的海離岸風電場設備安裝的招標程序。將正式邀請符合要求並提交參與意願聲明的潛在供應商提交具有約束力的報價。   OWF Baltica計畫開發總監Søren Westergaard Jensen代表Ørsted公司指出,就採購流程而言,2022年是密集的一年。該公司目前正在繼續與波羅的海離岸風電場兩個階段的個別零組件和服務供應商進行談判。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31  Polish News Bulletin, dlahandlu.pl   Hadatap公司為波蘭的許多公司和機構提供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技術,包括波蘭石油公司PKN Orlen及亞捷隆(Jagiellonian)大學的圖書館。   Hadatap公司執行長Artur Czarzyński指出,該公司提供的技術已被證明有效率達 99.5-100%。Czarzyński執行長表示,「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是有關全程處理透明化、控制準確度、錯誤消除和效率。2022年初該公司同時在Poczta Polska公司的三個分揀設施中開始進行RFID的第一階段測試,即在Pruszcz Gdański、Szczecin和 Zabrze三處處理每月約5,000萬個包裹和信件,從而能夠改進和加快交付過程。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31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於1月31日週一表示,繼2020年GDP下降為2.5%之後,2021年在國內需求、投資和私人消費的推動下,波蘭的GDP年比率將成長5.7%。   GUS公佈的數據還顯示,波蘭國內需求年比率成長8.2%,投資年比率成長8%,私人消費年比率成長6.2%。   波蘭統計局局長Dominik Rozkrut指出,國內需求是去年波蘭經濟的主要推動力。 Rozkrut局長週一表示,國內需求對GDP 的影響達7.6 個百分點,超過了COVID-19疫情大流行前的幾年。   同時,經濟學家就GDP的結果評論強調,GUS公佈的資料顯示,波蘭經濟年末表現強勁。銀行分析師提醒稱,2021年第四季度,波蘭GDP成長可能超過7%,但波蘭將面臨經濟放緩,至2022年GDP將成長4%左右的局勢。   另據波蘭新聞局(PAP)及The First News報導,波蘭經濟研究所(PIE)估計,波蘭2022年GDP成長率將降溫減緩為4.3%。波蘭經濟智庫-波蘭經濟研究所(PIE)經濟分析專家Jakub Rybacki表示,由於波蘭工業的強勁表現,2022年第一季度GDP成長應繼續保持在5%以上。然而,他指出,消費增長正在放緩,建築材料價格的急劇上漲阻礙了投資。因此,PIE經濟學家預計2022年波蘭整體GDP成長將放緩。Rybacki分析專家預計,波蘭支出成長疲軟將被高國外需求所彌補。這就是為什麼第二季度的GDP成長應該接近4%,整個2022年GDP成長將達到 4.3%。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11   PAP, The First News,   一家波蘭-瑞典(Polish-Swedish)公司已成為歐洲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創造及生產任何人都可以購買和飛行的商用載人無人機的公司。該公司開發的這款未來機器類似於單人飛椅,係由鋁和碳纖維製成,由八個電動機(馬達)驅動,最高時速可達63英里/小時或102公里/小時,最長飛行時間為20分鐘。   由瑞典人Peter Ternstrӧm和波蘭人Tomasz Patan創立的Jetson公司創建的名為 Jetson ONE的八旋翼飛機(octocopter),被該公司描述為「您可以擁有和飛行的商用個人電動飛行器」。   Jetson公司聯合創始人兼技術長(CTO)及Jetson ONE技術設計和建造的主要負責人Tomasz Patan向Red Bull Poland公司表示,飛行汽車和出租車的話題目前非常流行。他記得「傑森一家」(The Jatson’s)(1960年代流行的美國動畫)的故事,對許多人來說,這預示著未來的發展。他表示,該公司想創造機會,體驗向各個方向自由飛行的愉快感覺。因此,此飛行機器是一種更類似於水上摩托車(water scooter)或四輪摩托車(a quad)的機器,可以在空閒時間使用——玩得開心。   此飛行機器耗費成本92,000美元,充電需要一小時,並且只能由最大重量為 95 公斤的飛行員使用。儘管此飛行機器目前僅用於娛樂目的,但Patan先生表示,該公司並未排除將其用於軍隊、緊急服務、邊防警衛或貴重物品的快速運輸。 該公司已經有12家客戶排隊將於2022年接收此Jetson ONE飛行機器,其中一半客戶來自美國,其他客戶來自德國、瑞典、義大利和西班牙,還有更多客戶將於2023年簽約。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21   PAP, The First News,   一群位於波蘭托倫(Toruń)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提出世界上第一個無需能源即可淨化和淡化水的技術解決方案,有可能幫助解決全球淡水短缺問題。 此名為「NanoseenX」的創新技術使用特殊製造的奈米膜(nanomembranes),能夠將雜質和鹽分捕獲在其孔隙中,並在圓柱形裝置內以級聯(cascades)形式排列,以便利用重力進行過濾,無需使用能量或壓力。   除了鹽,該技術還能夠淨化水中的微米和奈米塑料、細菌、病毒以及輕金屬離子和重金屬離子。開發該技術的奈米技術專家團隊的動機是希望找到一種解決方案,以幫助紓解全球淡水短缺和塑料污染水的問題。   該設備可在所有氣候區和條件下使用,並可放置在任何位置。至關重要的是,它還可以用於沒有電的區域,例如海灘或偏遠村莊。該技術和設備也是環保的,因為它不會產生任何二氧化碳排放,而奈米膜是可生物降解的(biodegradable),因為它們是由天然碳化合物製成的,因此不會對環境、植物和動物的生命產生負面影響。   此可擴展的奈米膜很容易適應現有的水技術、設備和基礎設施,並有可能取代大型和昂貴的水淨化裝置,使飲用水更容易獲得,此已經引起包括新加坡,菲律賓、美國、挪威和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興趣。   Nanoseenx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Bartosz Kruszka向TFN表示,該公司解決方案的創新之處在於它不需要能源來淨化和淡化水,這是世界首創。該公司有幾份意向書並制定試點項目計畫,現在正在尋找450萬美元資金來啟動及運作。將該公司的發明推向市場需要資金,該公司真的希望盡快做到這一點並開始幫助人們,因為這是該公司創造它的目標。對該公司來說,這與其說是一項業務,不如說是解決影響全世界這麼多人的問題的使命。  

A:資料來源:商報(Handelsblatt)、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10077號   繼「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Economic Institute)呼籲政府應正視能源轉型原物料之「綠色通膨」問題後,德國財經媒體「商報」(Handelsblatt)本( 2022)年1月28日再度評論並提出數據,說明能源相關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對德國能源轉型可能造成之影響。謹將相關重點摘陳如次: 一、商報引據財經及氣候專家估計,德國為達2045年淨零碳排目標,約需投入至少6兆歐元之資金,然而近來太陽能板價格成長2倍,風機渦輪價格上漲超過10%、鋰電池價格10年來首見上漲,顯示全球能源轉型正擴張市場需求,促使價格攀升。 二、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Ulf Moslener研究員指出,由於綠色原物料、零組件價格,與風能及太陽能技術發展呈現正相關,復因運輸成本持續上漲,再生能源領域將明顯感受價格上升,且價格成長速度,將超過創新所帶來的成本降低,價格上漲將成為長期趨勢,原物料價格亦將成為估算再生能源成本的領先指標。全球能源相關轉型計畫,將加速價格上漲,不僅鋼鐵、銅等產品,乃至鋰、鈷等特殊用途材料,均將受到影響。 三、對德國企業而言,面對日趨嚴格的能源轉型需求與法規、消費者日益重視品牌綠色形象,如何確保獲得穩定的太陽能面板、風機及儲能設備所需資源,正成為產業界難以迴避的問題。 四、供應短缺、價格上漲及供應鏈與物流瓶頸,已爲新屆聯邦政府氣候目標蒙上陰影,是否可如原預估之成本,推動相關基礎建設,不無疑問。行政部門除應正視,並開始祭出手段緩解價格上漲問題外,亦應加強循環經濟技術、回收運用現有產品中仍可再度使用之資源,方為上策。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1月28日報告,2021年12月包括薪資、投資、政府福利等個人所得為20兆9,871億美元,較11月增長0.3%,其中薪資所得繼11月增長0.6%後,12月再增加0.7%,反映勞動市場需求強勁,雇主調高薪資以吸引員工;然彭博社指出,薪資雖大幅成長,惟通膨正影響個人可支配所得(DPI),經通膨調整的「稅後所得」下降2%,係連續5個月下滑。   2021年12月個人消費支出為16兆3,063億美元,較11月下降0.6%,倘經通膨調整則降低1%,係去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顯示Omicron疫情、供應短缺及高通膨均影響民眾消費,恐持續衝擊2022年第一季消費者支出,然經濟學者認為,數據雖顯示近期經濟活動放緩,惟僅為暫時性,疫情已達頂峰,之後勞動薪資增長將帶動消費者支出強勁成長。 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 index)係美國聯準會衡量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2021年12月月增長0.4%,年增長5.8%,為1982年以來最高水準;核心PCE物價指數(除去食品及能源等波動較大類別)月增長0.5%,年增長4.9%,係1983年以來最高增幅。通膨指數持續位居40年高點,美國聯準會已繼續降低債券購買規模,預計本年3月初結束購債,並計劃上調基準利率及縮減資產負債表,以抑制通膨壓力。  

A:依據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2022年1月28日新聞報導,瑞士KOF景氣研究中心公佈2022年1月之景氣指數為107.8點,較上月成長0.6點。   KOF景氣研究中心表示本年1月景氣指數高於長期平均值,且明顯高於上年同期。但仍較2021年春、夏季之景氣指數低。另2022年1月瑞士競爭力及就業指數上升。   消費、金融保險服務業以及餐飲及旅館住宿業前景復甦,然而餐飲及旅館住宿業未來仍繼續受到疫情變化影響。服務業、加工業以及國外市場發展指數偏低,製造業及建築業景氣指數亦下降。化學製藥業及塑料業景氣保持不變。     資料來源: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新聞報導 日期:2022年1月28日

A:依據瑞士20分鐘報2022年1月31日新聞報導,瑞士Cler銀行與瑞士BAK Economics經濟研究中心公佈其按照2018年稅務資訊推估之瑞士家庭收入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瑞士每戶收入中數為53,000瑞士法郎,較2007年成長0.7%。瑞士各邦中以Zug邦每戶收入中數最高,為67,800瑞士法郎,Wallis邦每戶收入中數最低,為 42,000 瑞士法郎。   瑞士2018年收入超過百萬瑞郎之家庭約有33萬多個,占所有家庭之6.2%。瑞士2018年收入超過百萬瑞郎之瑞士家庭數目較2007年成53%。   統計報告中指出,儘管2007年至2018年間發生金融危機且瑞士央行取消了最低歐元匯率,瑞士的家庭收入仍顯示增加。瑞士Cler銀行投資經理Mr. Merino表示,影響薪資增加之主要因素為經濟以及股市成長(配息),造成收入增加。     資料來源:瑞士20分鐘報(20 Minuten)新聞報導 日期:2022年1月31日

A:國際信評公司惠譽(FitchRating)本(111)年1月28日發布,匈牙利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IDR)維持在BBB等級,評等展望為「穩定」。 惠譽表示,穩定展望反映對匈國經濟持續成長的預期,係基於匈國疫後復甦情形良好,及匈國維持穩定政府債務比率的財政措施。 拜強烈民間消費及投資之賜,匈國去(110)年經濟成長可達6.5%。至於占匈牙利工業產出23%及出口14.5%的汽車業,仍受供應鏈短缺因素影響生產,但預期本年下半年起可望緩解。惠譽預測,匈國今明兩年實質GDP成長率平均將達4.4%,高於潛在水準,並已納入下世代歐盟計畫(Next Generation EU, NGEU)資金投入後於本年下半年產生的刺激效果。因歐盟與匈國「以法而治」(rule of law)爭議,歐盟暫緩撥付該復甦資金予匈國,惠譽預測,匈國將於4月國會大選後洽歐盟執委會協商解決,以取得歐盟復甦基金(Recovery and Resilience Facility, RRF)首期款項約3千億福林(約9.35億美元,占本年GDP0.6%)。 查穆迪於去年9月調升匈牙利主權評等等級(由Baa3升至Baa2),標準普爾公司亦維持匈牙利主權評等在BBB級。依此,三大信用評等機構皆將匈牙利列為投資級。

A:哥倫比亞AgroNegocios媒體報導,依據哥國棕櫚油生產者協會(La Federación Nacional de Cultivadores de Palma de Aceite , Fedepalma)會長Nicolas Perez表示,2021年哥國由於經濟復甦,棕櫚油所有產區之產量呈現成長走勢,總產量達175萬噸,年增12%,市售額達75億披索,年增80%,除匯率貶值有利出口外、國際市場原物料價格上漲,亦有助帶動該產業之優異表現。   同年哥國棕櫚油出口金額達5億5,100萬美元,躍居哥國主要出口農產品項目之列,其中以歐盟、巴西及墨西哥為主要市場;每公噸出口價亦自2020年之713美元上漲至2021年之1,207美元,年增率達69%,嘉惠哥國全國約160村鎮產區之農民。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發表之瑞士2021年汽機車銷售量統計,在2021年共計有630萬輛汽機車於瑞士監理所登記,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則增加1.1%,其中新車登記共計35萬零56輛,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則增加3.9%;其中汽油引擎車為減少15.3%;柴油引擎車減少37.7%;普通型油電混合車為5萬4,515輛,增加66.4%;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為2萬1,789輛,增加50.9%。新登記電動車為3萬2,033輛,增加62.1%。機車銷售量成長12.8%,為5萬6,556輛,露營車銷售量成長26.4%,為8,457輛,貨車銷售量成長3%,為3萬3,414輛 該局表示,由全球晶片短缺問題,汽車製造商無法即其交貨及受新型冠狀疫情影響為新車銷售量成長緩慢的主要因素。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2年1月31日

A:依據瑞士Bluewin News電子報報導,瑞士Swiss Cheese Marketing AG表示,在2021年瑞士的乳酪產品出口成長,共計出口8萬2,470噸,金額約為7億5,670萬瑞郎,平均每公斤出口價格為9.18瑞郎,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則增加6.9%;主要出口國家為德國、法國、義大利及美國(成長約12%);同時瑞士進口乳酪產品亦增加5.7%,共計進口7萬5,774噸,金額約為4億8,770萬瑞郎,平均每公斤進口價格為6.44瑞郎。   資料來源: Bluewin News電子報 日期: 2022年1月31日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