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阿根廷國家通訊社(TELAM)報導,阿根廷去(2021)年可再生能源涵蓋其整體用電需求13%,相較2020年之10%,已明顯增長。依據阿國能源部數據顯示,透過分布於該國10個省26個計畫項目,2021年發電總裝置容量97%為可再生能源,增加1,004.57兆瓦,與上年相比增加24%,此預計將使阿國更快達到 2025 年再生能源電力供應達20%之目標。 能源部長 Darío Martínez表示,阿國刻正處於發展階段,預計能源需求持續成長,其中可再生能源將在該國電力供應扮演重要角色。電力署副署長Federico Basualdo並說明該國刻正推動促進可再生能源部門發展,並鼓勵私營企業參與合作及進行分散式發電。 根據阿國電力市場監管機構(Cammesa)數據,2021年發電量占比以風力發電為首,占74%,其次分別為太陽能13%、小型水力發電7%與生質能源6%。2021年啟動之新能源項目中,風力占 42.3%,生質能源30.8%,太陽能15.4%,小型水電站(PAH) 11.5%。阿國目前營運中之再生能源項目共計187 個,為國家能源量能增加超過 5,181.74 兆瓦電力。 另該國分散式發電亦有所成長,註冊用戶發電(Usuarios-Generadores)數成長 111%,裝機容量提高 190%。去年9 月 26 日,當時可再生能源覆蓋率更創歷史高峰,為全國總量之28.84%。
A:依據媒體報導,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盼能藉本(111)年2月出訪北京期間獲得中方同意在接下來幾年投資阿根廷各項基礎建設200億美元。當前阿根廷面臨無法自國際信貸市場取得融資,以及缺乏美國支持以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達成協議情形下,F總統爰盼尋求中方援助,企圖在不與IMF決裂情形下,尋找維持該國經濟增長之替代融資方案。 F總統此行盼能與中方高層協商,針對先前雙方討論在阿國投資之數百萬美元基礎建設計畫提供資金,該計畫包含交通、能源與電信基礎設施投資。惟因阿國深陷國家財政窘境,使該等計畫執行延宕,中方亦要求在繼續提供雙邊投資計畫融資前,阿國應先與IMF達成協議。目前中國在IMF理事會中擁有6.4%投票權。 有關中國投資阿國基礎建設計畫,在能源部分,第四核電站係最大項目,投資金額高達80至90億美金,惟其最終建設及營運仍將由中國企業掌握,不同於加拿大公司協助建設之核電廠授權阿國技術移轉,爰該第四核電站案曾引起阿國核電部門反彈。第2大能源投資項目為聖克魯斯(Santa Cruz)水力發電系統,包括Néstor Kirchner和Jorge Cepernic水壩,費用估計約40億美元。自去(2021)年起中國已暫停對阿國提供融資,因依照原始合約規定,阿國應開始以發電獲利償還信貸。惟阿國政府盼能與中方協商,於合約中另納入補充條款,俾中國再度發放融資。 另其他中阿重要基礎建設投資項目包含:Transport.Ar天然氣管道網絡第2期工程(19.05億美元)、布宜諾斯艾利斯大都會區電網(11億美元)、阿根廷北部胡胡依省(Provincia de Jujuy)太陽能園區(2億美元)、內烏肯省(Provincia de Neuquén)Chihuido水電站與查科省(Provincia de Chaco)與科達特斯省(Provincia de Corrientes)間第2座橋樑(共28億美元),以及聖馬丁、北貝爾格拉諾和羅卡鐵路線。此外,中方未來亦規劃於阿國投資布建5G電信網路。
A:巴拉圭主流媒體最新時刻報(Ultima Hora)本(111)年1月27日以「巴拉圭企業集團將在美國設立85家漢堡王(Burger King)門市」為題報導略以: (一)巴拉圭Vierci集團宣布擴大對漢堡王特許經營權,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各個城市拓展至少85家分店。依據Vierci集團1月26日下午發布之聲明,餐飲品牌國際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 RBI)授權該集團旗下公司Adiser漢堡王品牌餐廳之特許權。 (二)Vierci Group 為巴拉圭家族企業集團,投資於不同之經濟領域,業務遍及玻利維亞、巴西、智利、秘魯、巴拿馬、烏拉圭及美國,員工數超過 1萬5,000人,其中4,000人從事餐飲。該公司旗下之Adiser業於美國佛羅里達州之Kissimmee, Daytona 及 Orlando等多個城市設立分公司,使該集團成為該城市主要特許營運商之一,該集團尚有其他南美國家,如烏拉圭、巴拿馬、巴西聖卡塔琳娜及聖保羅部分地區之特許經營權。 (三)聲明尚指出,Vierci集團透過Adiser擴展國際版圖為其主要策略之一,將增加 1,300 名新合作夥伴,為集團發展重要里程碑,並力圖成為速食界之世界龍頭,創造就業機會係該集團最大進步動力等語。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11)年1月27日以「英國能源公司Atome Energy將投資巴拉圭」為題報導略以: (一)英國能源公司Atome Energy總裁Peter Levine昨(27)日與巴拉圭工商部Luis Alberto Castiglioni部長及投資暨出口推廣局(Rediex) Estefanía Laterza次長會晤後表示,該公司將進駐巴拉圭投資以氫氣及綠色氨為製造之再生能源事業。 (二)L總裁續稱,該公司2021年12月底於倫敦股市交易所成功上市,並成為該股市第1間以氫氣及綠色氨為製造之再生能源上市公司;親自登門拜會分享在巴拉圭設立生產基地之計畫,展現十足投資之誠意等語。 (三)L次長則表示歡迎Atome Energy投資巴拉圭,非常珍惜跨國企業之進駐,以智慧製造方式進行在地工業化生產,運用巴拉圭具價格競爭力之豐富水力發電,屬企業創新之實質作法,並導入高端技術及科技密集,以及運用巴拉圭豐沛人力,與巴拉圭現行工業政策十分吻合等語。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11)年1月25日以「2021年巴拉圭香蕉出口金額創歷史新高紀錄」為題報導略以: (一)依據巴拉圭工商部(Ministerio de Industria y Comercio,MIC)出口單一窗口(Ventanilla Única de Exportación,VUE)統計資料,巴拉圭2021年香蕉出口金額1,930萬美元,較2020年之1,560萬美元,增加370萬美元,成長23.7%。巴拉圭香蕉出口成績卓越有賴巴拉圭農牧部技術協助香蕉品質改良及增加產量所致。巴拉圭2021年香蕉出口量95%至阿根廷,5%至烏拉圭。巴拉圭香蕉業者Hugo Franco表示,巴拉圭香蕉仍須依靠未來科技精進在香蕉種植之風險管控,以增加在地產量及品質管控為目標。 (二)F業者續稱,儘管種植香蕉較其他農作物(例如黃豆)容易對抗極端氣候之挑戰,惟面對2月份乾季缺雨水之困境,仍將影響產量之收成。巴拉圭香蕉種植面積集中於San Pedro省Tembiaporã市及Cordillera省Guayaibí市等,亦為巴拉圭全國香蕉產量增加最為快速之2個城市。另在巴拉圭全國跨部門香蕉競爭力圓桌會議(Mesa Nacional Intersectorial de Competitividad Bananera,Menicob)決議在2022年之產量目標,即較2021年產量增加30%,儘管香蕉國際報價高價格,惟一切仍取決於產量水準,始能達成目標之可行性等語。 (三)此外,F業者向政府要求加速完成Tembiaporã市Nueva Toledo區32公里處之瀝青鋪路工程,該路段享有香蕉國道之盛名,惟該道路現況已造成香蕉運輸之困難程度日異加重。瀝青鋪路工程將有助香蕉運輸過程中,減少撞裂情況,維持香蕉品質,以及增加產量等語。
A: 最新消息指,在經歷了零售、醫療和其他行業的增長後,Google的雲部門又成立了一個新團隊,圍繞區塊鏈應用建立業務。分析人士稱,此舉若獲得成功,將有助於Google進一步實現廣告業務之外的多元化,並在不斷增長的計算和存儲服務市場進一步鞏固地位。 區塊鏈宣導者經常談到,構建「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將大型仲介排除在外。以Defi(去中心化金融)為例,旨在將銀行等中間商,從傳統的金融交易中剔除。有了Defi,銀行和律師就被所謂的「智能合同」所取代。這份合同寫在公共區塊鏈之上,當滿足某些條件時,它就會執行,從而不需要仲介。 這種「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想法,在技術專家中變得更加流行,他們設想Web 3就是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版本,脫離了Web 2.0。當前,亞馬遜、Google和其他雲計算提供商,通過運營龐大的設施向數百萬客戶提供計算服務,這就代表著一種集中化。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1-28/%e8%b0%b7%e6%ad%8c%e7%b5%84%e5%bb%ba%e6%96%b0%e5%9c%98%e9%9a%8a-%e6%93%b4%e5%85%85%e5%8d%80%e5%a1%8a%e9%8f%88%e6%a5%ad%e5%8b%99/3897263
A:新冠疫情改變了商界運作的模式,部分企業發現,僱員在家工作原來更具效率,因此將安排員工永久遠程上班,而且不會為此削減薪酬。 CNN報道,行銷軟件公司Drift在2015年成立時,創辦人坎塞爾(David Cancel)與搭檔都堅信,面對面工作的文化才是王道,因此規定波士頓總部和3個分部的員工,每星期需在公司工作5天,直到2020年3月疫情爆發,被迫改變模式。 坎塞爾形容,當時團隊上下一片恐慌,公司無法給予員工支援,自己被迫摒棄舊有觀念,不料居家辦公的模式漸上軌道後,員工表現反而更好,他決定「以後就這麼辦」。 到了去年初,Drift宣布員工完全遠程工作,原有辦公空間改為會議和活動場所。坎塞爾表示,引入這個安排後,自己能夠搬回紐約市,員工也能調整生活,遷往生活成本更低、離家人更近的地方。 戶外裝備和服裝公司Cotopaxi的行政總裁史密斯(Davis Smith)表示,他以往也反對遠程工作,但疫情爆發後1個多月,發現居家辦公同樣也有價值,團隊的效率更高,管理層也無需擔心辦公室能否重開,可以專注業務發展。 疫情期間,Cotopaxi的規模擴大了2倍,公司甚至能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團隊。史密斯表示,公司仍然保留鹽湖城的辦公室,也有員工堅持每天回去,但他本人已很少到辦公室,留下更多時間與在家的員工溝通。為了確保通訊順暢,公司每星期會透過網絡軟體Slack發送問卷,了解員工對工作的投入程度,以及在公司文化、薪酬等方面的問題,史密斯認為,居家辦公是未來大勢所趨,自己的公司比其他行業走得更前。 線上證券公司Robinhood去年12月也宣布,公司會轉型為遠程工作。發言人透露,居家辦公可讓員工靈活決定上班時間,同事之間士氣提高,表現自然也更好。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1-28/%e5%b1%85%e5%ae%b6%e8%be%a6%e5%85%ac%e5%a3%ab%e6%b0%a3%e6%95%88%e7%8e%87%e5%a4%a7%e5%a2%9e-%e9%83%a8%e5%88%86%e5%85%ac%e5%8f%b8%e6%b0%b8%e4%b9%85%e9%81%a0%e7%a8%8b%e9%81%8b%e7%87%9f-2/3897483
A:蘋果公司上季財報創下史上最大單季營收紀錄。即使供應鏈面臨挑戰和疫情揮之不去,銷售額仍成長11%以上。獲利也高於預期。 蘋果第1財季的表現與Refinitiv的普遍預期如下: 每股獲利2.10元,年增25%;估計為1.89元 營收1239億元,年增11%;估計為1186.6億元 iPhone營收716.3億元,年增9%;預計為683.4億元 服務收入195.2億元,年增24%;估計為186.1億元 其他產品收入147.0億元,年增13%;估計為145.9億元 Mac收入108.5億元,年增25%;估計為95.2億元 iPad收入72.5億元,年減14%;估計為81.8億元 毛利率43.8%;估計為41.7% 這是蘋果每年包括假日銷售在內最重要財季的又一次強勁表現。即使管理階層從10月開始就警告稱供應鏈問題可能會損害公司的銷售,但除了iPad銷售外,蘋果的每一條產品線都比去年同期成長。 蘋果CEO庫克表示,「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晶片供應,各項產品都要靠晶片維繫。」 蘋果在9月發表最新的iPhone機型,本季是iPhone 13銷售的第一個完整單季。銷售額年增9%至716.3億元,略低於蘋果整體業務。 包括iCloud、Apple Music、搜索授權和App Store費用在內的服務部門是蘋果的金雞母,它的崛起推動了蘋果高於預期的毛利率。 蘋果包括Apple Watch和AirPods在內的其他產品類別年增13%。本季銷售額涵蓋蘋果最新的Series 7手錶和新款AirPods。 Mac在蘋果硬體產品線中成長最強勁,年增25%達到108.5億元。蘋果在去年10月推出起價1999元的全新MacBook Pro,深受好評,首度配備全新的蘋果自家晶片而非英特爾晶片。 iPad最令人失望。銷售額較去年萎縮,低於分析師預期,可能是因為蘋果無法生產足夠的iPad並優先考慮其他設備。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067779?from=wj_catelistnews
A:蘋果執行長庫克表示,公司見到元宇宙的龐大潛力,同時透露蘋果正大力投資於擴增實境(AR)領域。另外,庫克也提到,蘋果對iPhone的長期維持非常樂觀的看法。 此前,有關蘋果正切入元宇宙這類虛擬實境未來的爆料消息和傳言不斷。庫克27日在蘋果財報會議上證實,該公司有意發展這塊領域,而且已經投資於AR。 當庫克被問到有關元宇宙的議題時,他表示:「我們是一家投入創新事業的公司。我們在App Store有超過1萬4000個AR應用程式。」以往每當庫克被問及有關AR/VR等問題時,他通常都如此回答。 不過,庫克這回提到,蘋果見到元宇宙領域有「龐大潛力」,而且正進行「相應的投資」。 元宇宙指的是,人們在未來將利用虛擬實境頭戴裝置來執行工作、參加活動或進行社交。臉書母公司Meta已對這類虛擬實境進行早期嘗試。 庫克提及AR應用程式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蘋果早在讓旗下產品iPad Pro和iPhone 12 Pro加裝LiDAR(光學雷達)時,就已經在推動AR體驗。 市場上的傳言是,蘋果正在努力開發一款AR與VR混合式(MR)頭戴裝置,可能在2022年推出。 另外,庫克表示,蘋果對iPhone做為一項長期產品,維持非常樂觀的看法,而且該公司仍在5G初期發展的機會。他也表示,沒有必要對蘋果供應鏈進行根本性的調整。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2160/6066904
A:蘋果公司27日公布上季營收創歷來同季新高,且超越市場預期,主要拜iPhone需求暢旺和訂用戶成長。執行長庫克表示,供應鏈問題已有改善,激勵蘋果股價在盤後大漲約5%。 1.上季營收1239億美元創同季新高 蘋果公布,在截至去年12月25日止的會計年度第1季營收成長11%至1239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187億美元,並創下年底銷售旺季的營收新高;獲利346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盈餘2.10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310億美元與每股1.89美元。 蘋果再度未提供本季財測,沿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慣例做法,理由是不確定性因素甚多。 但庫克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表示:「我們預期3月止的一季營收年比成長強勁。我們預期3月的這一季供應鏈限制因素比去年12月止的一季減輕。」 2.因供應鏈問題少賺60億 但除iPad外 每項產品營收都成長 iPhone 13系列和包括最新Mac筆電、蘋果手表Apple Watches在內的產品都受到供應鏈限制因素衝擊,導致出貨延誤數周。儘管蘋果高層主管去年10月起就警告供應問題會衝擊營收,但除了iPad銷售外,蘋果的每項產品上季營收都比去年同期成長。 蘋果財務長梅斯特里表示,假期旺季供不應求的情況符合公司的預期,蘋果因此而損失的營收超過60億美元。但他也說,供應限制因素在本季已減少。 3.庫克:供應鏈問題已有改善 當前最大問題在成熟製程晶片 庫克表示,供應問題已有改善,去年12月止的一季供應問題比9月止的一季還糟糕,但他預期本季將改善,「我們最大的問題在晶片供應,是成熟製程的晶片供應,而我們在先進製程方面的供應情況順利」。 先進製程晶片是手機核心的強大處理器,至於成熟製程的晶片則是較不複雜的零件,用來運作驅動顯示器或管理電源等功能。 財報消息出爐後,蘋果股價27日盤後大漲約5%,報每股167.50美元;截至收盤的今年股價已跌10%,主要受整體科技股回檔拖累,逆轉去年上漲34%的走勢。 4.iPhone 13帶旺手機銷售 Mac成長最強勁、銷售創紀錄 以各項產品來看,蘋果旗艦產品iPhone上季賺進716億美元營收,超越分析師預期的677億美元,也較一年前同季成長9.2%。這也是iPhone 13推出後第一個完整納入該產品單季銷售的營收數字。 Mac筆電是蘋果硬體產品中成長最強勁的,上季營收成長25%至109億美元。蘋果去年10月推出售價1,999美元起的新MacBook Pro筆電,配備新的蘋果晶片,取代英特爾的處理器。庫克表示,創紀錄的Mac銷售主要拜蘋果的M1晶片所帶動。 5.供應短缺問題害iPad營收下滑 然而,平板電腦iPad營收下滑14%至72.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82億美元。蘋果先前在就曾表示,供應鏈問題衝擊iPad產品的情況尤其嚴重。此外,在日本上季的表現也較弱。蘋果先前發表iPad mini歷來最大幅度改版,但仍無法解決對市場的供應問題。 至於穿戴裝置、居家與配件領域上季營收成長13%至147億美元,該事業包含Apple Watch、AirPods和Beats耳機與智慧音箱HomePod等硬體產品。不過,Apple Watch Series 7面臨出貨延宕和嚴重短缺的情況。 6.服務事業營收成長俏 一年增加1.65億訂用戶 蘋果上季包括App Store、iCloud 、Apple Music與Apple Fitness在內的服務事業營收強勁成長24%至195億美元,各項付費訂用戶數達到7.85億戶,較一年前的6.2億戶成長,等於一年增加1.65億訂用戶。不過,蘋果預期本季服務事業的成長將比前一季減速。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7/6066825
A:Omicron變種病毒的迅速普及,讓各種規模的企業步履蹣跚,不少小型企業瀕臨倒閉。 由於確診病例激增和勞工請病假,即使像梅西百貨這種大型零售商也縮短了工時。這個問題加上長期存在的勞力短缺和供應鏈瓶頸,成為美國經濟最大的困擾。 根據高盛在1月10日至13日期間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在48個州近1500名小企業主中,高達98%想要聘雇新人的小企業主表示,徵才和留住員工正在損害他們的獲利。 數據發現,84%的業者表示通膨上升是個主要問題,76%表示物價普遍上漲導致財務嚴重癱瘓。企業主將勞力短缺視為最重大的挑戰,有87%的企業主發現很難找到合格的人才填補職缺。 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37%)表示,由於最近確診病例增加,他們的業務被迫暫時關閉或縮減。 小企業的悲觀情緒也反映在Alignable於1月對6200多名小企業主的調查中。 數據發現,Omicron重擊美加半數以上的小企業,並影響了1月的收入。這些企業中的一小部分因該病毒而被迫關閉,更多人宣稱其營運遭受「非常重大」的影響。 隨著創紀錄的勞工辭職,勞動力短缺未見緩解跡象,這給試圖維持職位空缺的企業帶來了麻煩。 高盛的數據還強調,供應鏈瓶頸正在繼續給小企業帶來壓力。在受訪者中,68%表示擔心持續的供應鏈限制,69%表示這些問題對營收產生了負面影響。 此外,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供應商偏愛大型企業,並因其「大量」訂單而獲得優先權。高盛表示,這導致小型企業「面臨更嚴重的供應鏈危機」。 但絕大多數人相信未來幾個月營運狀況將會好轉;有73%的人對今年財務狀況感到樂觀。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6067781?from=wj_catelistnews
A:綜整法媒報導,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本(1)月28日發布數據指出,2020年法國經濟暴跌8%,為二戰以來前所未見,惟2021年由逆轉正成長7%,較疫前高出0.9%,為該國52年以來最高之經濟成長率,在歐洲地區名列前茅。 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受訪時表示,此一重大逆轉已化解法國在疫情下之經濟危機,證明國家政策成效卓越,以及歐盟國家間之協調合作良好。然而,經濟成長之代價為公共財政大量支出。據統計,2021年法國公共財政支出共600餘億歐元,財政赤字為GDP之7%,公共債務則為113%。 法國衛福部長Olivier Véran指出,法國2021年病毒檢測費計69億歐元,推動全國疫苗接種費用計 63億歐元,另亦有對醫院及醫護人員之補助分別為26億歐元及15億歐元,均超過原預算金額。 此外,通貨膨脹為另一隱憂,主要係因能源價格飆漲,大幅反映於電價及油價。L-M部長表示,政府已陸續推出補助措施,呼籲企業同步提高薪資,協助民眾度過難關。
A: 法國物聯網新創公司Sigfox於本(1)月26日宣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公司營運,加上電子零組件數個月之短缺等因素,該公司已面臨財務困難尤其債務壓力已不堪負荷,因此經向土魯斯商業法院申請,該公司已確定進入司法重整(redressement judiciare)程序,擁有觀察期6個月。Sigfox於2010年代成為法國科技網絡(French Tech)之領航者,曾被視為具未來潛力之新創獨角獸。 Sigfox係由創辦人Ludovic Le Moan於2010年在法國南部土魯斯地區成立,L-M創辦人在早期即論及物聯網之發展潛力及相關需求,並認為無需大頻寬即可因應如農田灌溉或遠端監測犀牛等物聯網應用,並將重點聚焦於小數據封包傳送。 Sigfox主要使用不受昂貴許可費用限制之可用頻段,建立自己的網路、佈建塔架並進行籌資,陸續取得1億歐元、1.5億歐元不等資金,並獲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Salesforce、英特爾及法商液空集團等投資人之青睞。當全世界正關注4G接續是5G的時候,Sigfox採取的是節省能源之低速0G策略。 然而,Sigfox很快就遭遇困難,由於在全球各地佈建網路花費甚鉅,因此該公司變更營運模式,轉與合作夥伴進行合作,然由於在當地面臨電信業者之激烈競爭,隨時間演變,競爭態勢加劇,Sigfox的表現不若預期。近18個月以來,Sigfox亦出售其德國網絡,並於2020年不得已啟動「保障就業計畫」,讓25名員工自願離職,可見一斑。 Sigfox帶動了土魯斯地區當地物聯網產業鏈發展,原想創設土魯斯物聯網矽谷之美夢,隨Sigfox大膽賭注失敗而破局。最終Sigfox達成之規模為每日聯網目標2千萬個並傳輸計8千萬個訊息,遍布全球約75個國家,惟距離創辦人當初理想之10億個聯網目標相去甚遠。Sigfox公司發布新聞稿指出,在6個月觀察期間,該公司將提出轉售計畫,以尋求能瞭解其長期潛力並保障員工就業之新買主。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28 PNB Economic Review取材自DZIENNIK GAZETA PRAWNA, 26.01.2022 勞資矛盾不僅涉及國有企業和國家預算機構,也涉及民營企業。勞資衝突已經在 大波蘭省(Wielkopolska)的Solaris工廠升級,勞工在加薪要求被拒絕後,決定開始罷工。Solaris員工預計總工資至少增加400波幣。資方卻僅願加薪270波幣。 92%的員工投票贊成罷工,故該公司工廠的很大一部分進行罷工。儘管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停工尚是少數例外,但許多行業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和由此產生的對提高工資的要求。員工期望雇主在當前環境下更願意加薪。 通貨膨脹是一個大問題,也是引發爭議的直接原因,但另一個引發許多社會群體焦慮的因素,往往是缺乏對話和雇主對往年問題的忽視。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tvn24.pl, 27.01.2022 波蘭於1月27日(週四)公布一項旨在抗擊COVID-19大流行的新法律草案,根據這項立法,將建議員工每週進行一次自我檢測,並對造成他人感染COVID-19者處以罰款。下議院衛生委員會副主席Bolesław Piecha表示,員工沒有義務進行自我檢測,但是,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並且因而導致另一名員工被感染,那麼未經檢測的員工將必須支付最低工資5倍之罰款,約12,000-15,000波幣。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27 Polish News Bulletin, forsal.pl 波蘭能源業者Tauron Polska Energia 與位於 Kamień Śląski的Sebastineum Silesiacum科學研究所合作,將實施一個氫氣設施計畫,該計畫將根據研究所的需要發電和供應暖氣。 Tauron Nowe Technologie公司副總裁Piotr Apollo在評論該計畫時指出,Tauron 公司致力於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希望檢查此種燃料在實踐中的表現以及它是否可以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Apollo副總裁補充稱,在未來,該公司希望提供經過充分測試的解決方案,以贏得潛在投資者的信任,並讓他們相信氫技術是有意義的。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27 Polish News Bulletin, forsal.pl 作為試點計畫的一部分,波蘭石油巨頭PKN Orlen公司是波蘭第一家進口經認證的生物甲烷(certified biomethane)的公司,該生物甲烷是一種可再生的天然氣。該公司已從 RWE Supply & Trading 公司購買了生物甲烷,並將用於自己的需求。 PKN Orlen公司執行長Daniel Obajtek在評論這筆交易時指出,該公司專注於新的有前景的領域,並且一直在構建一個有效的系統或再生能源。按照該公司的戰略,將基於生物甲烷領域的發展。Obajtek 執行長補充稱,該公司所採取的措施是能源轉型的一部分,這些措施符合該公司轉向低碳和零碳燃料的目標。
A:依據匈牙利中央統計局本(111)年1月27日公布,匈國去(110)年12月失業人口為179,000人,失業率3.7%;去年第4季失業率亦為3.7%,較前年同期4.1%降低。去年全年平均失業人口為196,000人,全年失業率4.1%,與前一年度相同。 匈國去年第4季及12月就業情形維持高點,第4季平均就業人數達468.8萬人,較前年增加65,000人。本地媒體Portfolio評析,新冠病毒第4波疫情未影響就業;主要勞動市場就業已達歷史高點,匈國將再面對疫情前的勞工短缺問題。Portfolio預估,由於匈牙利人口衰退及勞動需求增加,勞動短缺問題將變嚴重。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28 Polish News Bulletin, forsal.pl 波蘭經濟研究所(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 ; PIE)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對烏克蘭、波蘭、歐盟和俄羅斯本身產生不利影響,因為從投資、銀行同業結算到原材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等多個經濟領域都將發生中斷。。 該研究所指出,俄羅斯入侵將影響波蘭對烏克蘭的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2021 年前11個月的出口成長25%。在與烏克蘭東部戰爭相關的最大危機期間(2014-2015年),波蘭對烏克蘭的出口下降30%,而對俄羅斯的出口下降37%。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28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衛生部發言人Wojciech Andrusiewicz表示,1月28日週五早上,大約有700名12至15歲的兒童接受Covid-19加強劑疫苗接種,亦即是針對該年齡組接種加強劑疫苗計畫開始實施的那一天。 Andrusiewicz發言人在週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個年齡群組有超過4,000名的青少年已經登記接種加強劑疫苗。此登記已自週五開始。據他表示,在更廣泛的12至17歲人群中,已超過100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而5至11歲的兒童則為40萬人。 此外,在16-17歲群體中,波蘭現在有25,000人登記及已約7,000人接種疫苗。Andrusiewicz發言人表示,確保兒童在2月底安全返回學校和安全的寒假尤為重要。波蘭學童根據他們居住的省份輪流休寒假兩週。由於確診感染病例增加,教育部長最近下令學校關閉並轉向遠距學習。學童們將於2月28日返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