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紐約州政府本(2022)年1月18日公告,紐約州州長霍楚宣布完成紐約州第二次離岸風電開發競標,公布與Equinor及BP公司分別合作的Empire Wind 2 及 Beacon Wind等二個離岸風力發電開發案,其中Empire Wind 2預計提供1,260MW發電量,Beacon Wind預計提供 1,230MW發電量,規劃於2027年及2028年進入商業營運,有助強化紐約州經濟及推動港口投資,Equinor及BP於合約中承諾6.44億美元資金將用於港口基礎設施。 Empire Wind 2 及 Beacon Wind加上先前Empire Wind 1離岸風電開發案總計將提供紐約州3.3GW發電量,約可提供200萬戶家庭用電。紐約州為全美最大離岸風電投資,現今共進行5項離岸風電開發案,合計超過4,300MW發電量,可提供超過240萬戶家庭用電,預計可創造121億美元綜合經濟效益及超過6,800個工作機會。 另紐約州將於本年初進行第三次離岸風力發電招標,估計超過450萬戶家庭供電為風力發電,另期望2035年實現州政府9,000MW風力發電量目標,提供約600萬戶家庭用電及1萬個工作機會。
A:註:謹查RWE能源企業為德國最大的能源廠、全球第二大離岸風電開發商,僅次於丹麥的沃旭能源(Ørsted)。 (一)該集團於2018年在台設立辦公室,已積極參與我國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招標案,且與遠東集團旗下亞洲水泥(ACC)聯合開發竹風風場,預計總裝置容量將達448MW,並將與亞泥擴大合作提案開發另外5座風場,共計5,850MW。 (二)RWE計畫將其浮動式離岸風電的技術引進我國。另查RWE已擁有建造浮動式離岸風電的國際經驗,並已在挪威、西班牙及美國參與浮動式示範風場建造的計畫。 (三)本組另查有關浮動式離岸風機適合的海域水深為50-150公尺,在此海域與固定式風機相比,浮動式的風機具有成本及技術的優勢。次查RWE在挪威的TetraSpar示範風場的水域深度高達200公尺。
A: 一、德國第一大能源企業RWE因現階段天然氣的高價和供應困難感到憂心,並預吿其所屬位於德國北萊茵邦(首府:杜塞道夫)的2家發電廠可能在聖誕節至明(2022)年4月1日前部分停止供電。 二、RWE並說明有可能受影響的發電廠係位於北萊茵邦魯爾區東部的Gersteinwerk發電廠以及亞琛(Aachen)市附近的Weisweiler發電廠。RWE事先發出此訊息是為了讓市場得知日後可能發生的狀況。 三、本組整理上述有關天然氣短缺的原因如次: (一)2021年歐洲風速遠低於往年的正常值,造成風力發電受限,進而增加了對天然氣的需求; (二)2021年冬季氣候嚴峻,造成能源需求的提高; (三)俄羅斯遭指控基於政治因素減少天然氣的供應。
A: 一、查歐洲中央銀行(ECB)總裁Christine Lagarde及董事會成員先前咸認為通貨膨脹只是暫時性的,並將在2021年11月達到高峰(註)後,於2022年逐漸趨緩。 二、惟據近日報導:歐洲央行副總裁Luis de Guindos則表示歐元區的通貨膨脹將不會如預期的短暫,渠認為通膨將持續更長的時間;另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已於幾週前改變原先認為通貨膨脹只是暫時性的預測。 三、根據歐洲央行最新的預測,2022年通貨膨脹率將可能高於 3% 以上。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主因為Covid-19疫情擾亂了供應鏈,原物料價格因地緣政治衝突而提高等。 四、另根據德國市場研究公司GfK預測,德國2021年12月的經濟信心指數將因通貨膨脹跌到八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註:查歐洲2021年11月通貨膨脹率為4.9%;德國為5.2%。
A:依據德國Ifo經濟研究院冬季經濟預測指出,2021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2.5%並預估未來兩年將分別增長3.7%和2.9%,Ifo經濟研究院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供應瓶頸將減緩德國經濟復甦腳步。 Ifo經濟研究院指出受到新一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近期餐館營收及零售業業績明顯下滑,主因為部分消費者自願性透過減少社交接觸以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之風險,預估此趨勢在接下來的數月中應會持續,目前推估此波經濟放緩程度應比去年冬天輕微,當時眾多企業受到封城禁令影響被迫暫時停止營業。 在勞動力市場方面Ifo經濟研究院亦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抑制勞動力市場之復甦,短期內勞動力市場應會暫時呈現停滯,預測勞動力市場可能從2022年春季開始再次復甦,推估2022年就業人數將增加約40萬9,000人,2023年就業人數將增加約31萬1,000人。 在商業投資方面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供應瓶頸等因素影響近期商業投資動能減緩,2021年面對持續之原物料短缺及供應瓶頸等衝擊,預估商業投資在短期應不會大幅增長。在通貨膨脹率方面Ifo經濟研究院表示受到供應瓶頸及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預測明年初通貨膨脹率仍可能會保持在高位,預估通貨膨脹率至2023年可能回落。
A: 依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指出近期大型化工工廠因天然氣價格上漲生產化學肥料不若過往盈利,暫緩化學肥料之生產,天然氣是生產氨之重要的原料及能源供應,而氨是製造化學肥料之重要原料。 德國農民協會(DBV)亦指出在缺乏肥料的情況下預估農作物收成將會減少,這意味著明年消費者所需之食品價格可能會變得更加昂貴,倘此預測成真則食品價格將進一步推升通貨膨脹率。 事實上近期由於天然氣價格上漲,德國化學肥料生產商SKW Piesteritz和美國生產商CF Industries已大幅減產或暫時關閉工廠,導致化學肥料的價格幾乎上漲了三倍。德商SKW表示期望化學肥料價格在明年年初回落的農民可能會感到失望,該公司預估明年天然氣價格將繼續停留在高位並影響化學肥料之生產。 在此同時農民不僅須面對化肥價格上漲所帶來之挑戰,近年來機器設備及工資等成本亦持續上漲中,近期能源價格攀升更加增農民之生產成本,報導指出受影響之農民表示面對生產成本上升之影響,農民將被迫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農業專家預測對消費者而言預估2022年農產品價格可能更加昂貴,而此價格上漲趨勢似乎沒有緩和的跡象。 註:德國化工公司SKW Piesteritz 位於德東Sachsen-Anhalt邦,為德國最大氨和尿素的生產商。
A:(摘譯自德國商報及相關汽車產業媒體等報導) 一、半導體材料碳化矽具備能源效率高、低耗能、散熱快等優點,但因價格高、獲利低,過去並不受青睞,惟隨著電動車時代的來臨,碳化矽在高電壓、高溫的情況下,處理高頻訊號轉換具有高度穩定性及高能源效率等特性。碳化矽能做到轉換1,000伏特以上的高電壓,可有效應用在充電站、電動汽車等。 二、位於德國巴伐利亞邦紐倫堡市的SiCrystal為全球碳化矽最大生產商之一,每年生產計約10萬片碳化矽晶圓,約佔全球市佔率的20%,謹將該公司的相關資料摘要如下: (一)Sicrystal原屬於西門子旗下的子公司,於2009年被日本半導體業者Rohm併購。 (二)SiCrystal計劃未來將提高年產量由每年10萬片至100萬片,提升其市占率由20%到30%。此外,目前已生產150mm(6吋)的晶圓,將自2024年起擴大到生產200mm(8吋)晶圓。 (三)據產業專家告稱碳化矽的熔點高於2,000度,遠高於傳統矽的熔點1,400度。 三、SiCrystal製造的碳化矽晶圓,經母公司羅姆半導體(Rohm)以及意法半導體(ST Microelectronics)製造成為功率半導體(MOSFET),應用於電動車的逆變器(將能量從電池引導至電動汽車引擎的電子控制設備),成為特斯拉主要的零件供應商。 四、碳化矽材料可提升電動車的充電效能: 查德國汽車零組件大廠Continental所製造的800伏特碳化矽電力零組件已被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使用,並安裝於電動汽車Ioniq 5中(Ioniq 5的功率約為220KW,可在約20分鐘內從10%充電到80%);另查德國汽車巨擘福斯汽車在面對韓國現代汽車和特斯拉的競爭下,將不得不重新考量碳化矽的優勢。
A:四、全球各大晶片及汽車零組件製造商皆已意識碳化矽之重要性: (一)德國半導體業者英飛凌(Infineon)表示,英飛凌的碳化矽晶片已於2001年上市,截至目前為止營業額不大,惟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預計到2025年其碳化矽晶片營業額將成長五倍達10億美元。 (二)博世(Bosch)於巴登符騰堡邦(首府斯圖加特)的Reutlingen廠採用碳化矽生產晶片,並計劃到2023年投資1億美元擴廠。另以博世為首,歐洲總計有34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成立碳化矽聯盟,參與的德國業者包括德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ixtron、研究單位Fraunhofer Institut及德東Chemnitz工業大學等。另據博世表示此一聯盟旨在讓歐洲能在以碳化矽為基礎的新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選擇以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以及農業等為主要應用領域。 (三)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ZF則與美國碳化矽製造商Wolfspeed結盟,透過碳化矽材料將其產品效率提高5%到7%,進行研發縮小電池尺寸、增加續航里程以及更輕便的車輛零組件。 (四)美國電控系統供應商Borg Warner於2020年10月與英國汽車零配件商Delphi(第一家量產800 V碳化矽逆變器的企業)購併後,已確保了其在碳化矽汽車零組件的發展,並接獲德國汽車業者的訂單,將提供800V碳化矽電力電子設備,可讓電動汽車更快速完成充電。 註:美國碳化矽大廠Wolfspeed正在美國紐約州新建工廠以擴大產能30倍,預計2022年春天啟動,到2024年將提升產量達三倍,並已計畫興建下一個工廠,地點可能設於歐洲。英飛凌曾於2016年計劃以8.5億美元收購全球市佔達60%的美國業者Cree,惟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此案;如今Cree更名為Wolfspeed,市值已超過100億美元。
A:(摘譯自德國商報、時代週報等報導)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SiC)、氮化鎵(GaN)因具有能源效率高、低能耗、耐高壓、耐高溫等優點,隨著5G及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其重要性日益提高。 一、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以碳化矽及氮化鎵為主: (一)因碳化矽及氮化鎵相較於一般的矽與砷化鎵(俗稱為第一及二代半導體)的能隙(Energy gap)來的寬,因此在處理高電壓、高頻訊號的轉換或在高溫的情況下,較不易從絕緣變成導電,係屬穩定性高,能源轉換效率好的材質。 (二)其耐高電壓、高溫等優點使晶片面積可大幅縮小,簡化周邊電路設計且可減少冷卻系統的體積。 二、碳化矽及氮化鎵在應用領域上略有不同: (一)氮化鎵主要應用在電壓900V以下的範圍,如基地台、充電器或5G通訊效果等高頻產品。 (二)碳化矽則可應用在電壓高於1,200V的領域,如電動車及相關充電基礎設施、太陽能及離岸風力等能源發電設備。 三、另根據法國科技產業顧問公司(System Plus Consulting)表示,以碳化矽製造晶圓的優點多,惟仍需克服許多技術(目前仍以6吋為主)和成本過高的問題。因碳化矽長晶的速度較傳統矽來的慢,查傳統矽材料僅需3-4天即可製造200-300公分的晶棒,而碳化矽經7天的時間才能長晶2-5公分的高度,另因碳化矽材質較硬且脆,切割、研磨拋光難度高,因此較難生產。另查目前有關碳化矽基板的製造技術及材料皆由美日廠商掌握,如全球碳化矽龍頭Wolfspeed、美國II-VI及日本羅姆半導體(ROHM)。
A:二、美國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汽車分析師Adam Jonas說明: (一)該車身壓鑄機係以攝氏850度熔化鋁合金,製程非常的複雜,主要是要確保整個液態金屬元件能以相同速度進行均勻的冷卻。 (二)J分析師認為特斯拉具備徹底改變汽車生產及製程的能力,特斯拉目前的生產技術,以加州廠為例年產能為50萬輛汽車,全球總計年產能可達130萬輛,預計到 2030 年每個工廠的平均產能將超過80萬輛,全球總計可達820萬輛之多。 三、另查德國汽車業者對於特斯拉在製程突破的相關反應如下: (一) 福斯汽車執行長Herbert Diess對於特斯拉能在10個小時內完成一輛電動汽車的生產一節表示,該公司總部(Wolfsburg)附近之新工廠亦將跟進(查目前福斯汽車在德東Zwickau廠的每輛電動汽車生產時間約為30個小時)。 (二) BMW 生產部門主管Milan Nedeljkovic表示,BMW的工廠從未採用過像特斯拉的大型壓鑄機器,畢竟要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多款汽車,必須考慮其靈活性。
A:二、為擴大輸送再生能源,E.ON宣布投資計畫興建區域電網並擴展電網的數位化聯網,預計到2026年僅在電網方面將投資約達 220 億歐元,約佔投資總額的八成。 (一)B執行長表示,因應產業(如電池工廠、晶片工廠和數據中心等)對電力需求的快速成長,除了需要生產大量可再生能源外,德國電網目前幾乎難以負荷大量電力的輸送,因此須擴建電網且須有更多的太陽能屋頂和風力渦輪機連網,使可再生能源能向德國各地輸送。 (二)在供電瓶頸越趨嚴重的情況下,B執行長不認為德國將會有因供電瓶頸而全國斷電的情況,惟一旦缺電僅可能切斷區域供電網,最多只讓小範圍斷電,不至於是全國範圍的停電。另B執行長表示電網網路攻擊(Cyberattacken)造成停電的風險較高,過去幾個月中,已有公用事業單位成為勒索軟體攻擊(Ransomware-Attacken)的受害者,因此呼籲重視網路攻擊帶來的威脅,攻擊基礎設施系統亦是一種戰爭行為。 (三)E.ON將使電網更現代化、大規模數位化,以便未來管控,並呼籲政府減半許可證的審核時間,以利能快速擴展電網,進而擴展輸送可再生能源。 三、對於目前天然氣價格的走向,B執行長表示目前的假設是能源價格將在冬季後下跌,惟若冬天氣候嚴峻,天然氣需求大量增高,造成供給不足,則天然氣的高電價將再持續兩年。對於整體能源價格,B執行長表示須有能源價格呈高波動性的心理準備,更高的波動性表示更高的風險,亦即價格更高,而可再生能源興建越多,此高波動變化可能因供應不穩定而發生得越頻繁。
A:(摘譯自德國之聲、德國每日報及經濟週刊等報導) 一、特斯拉在德國柏林附近的Grünheide電動汽車超級工廠配備有全球最大的車身壓鑄機(註1:Giga-Pressen),藉由重達6,100公噸的壓力,以單體鑄造的方式壓製前後車身。此作法可節省製造時間和成本,減輕車輛的重量。 (一) 查先前特斯拉的製程以Model 3為例,其後車身的底板係由70個金屬組件組成,現將以單體鑄造的方式生產休旅車款Model Y前後車身底板,可簡化原先多個金屬組件直接鑄成前、後車身底板。 (二) 車體經由兩大鑄件成形後,電池可直接焊接到底盤,相較於其他汽車業者的做法則是電池須先置於一金屬片中,再密封到另一片底板。 (三) 據德國經濟周刊報導,該車身壓鑄機是由義大利精密機械業者Idra(註2)生產,據報導目前全球其他汽車業者及相關零組件供應商已與該公司進行合作洽談。 註1:特斯拉擁有的全球最大車身壓鑄機(Giga-Pressen)的體積,長如半掛式貨車(組合一個或多個車體,用來運送貨物的貨車)、高如兩層樓房的壓鑄機。 註2:義大利精密機械商Idra位於義大利北部布雷西亞(Brescia),成立於1940年,是世界領先的壓鑄機製造商之一,在壓鑄機設備的製造方面擁有70多年的經驗。
A:德國能源企業E.ON(註)執行長Leonhard Birnbau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專訪時談及有關德國能源轉型的相關看法,謹將重點整理如次: 一、德國已定在2022年完成廢核,原先預計於2038年廢煤,現已提前到2030年,惟在無足夠可再生能源之前,天然氣將成為過渡期的主要電力來源: (一)B執行長表示德國在廢核後將須進口能源,若德國同時廢核又廢除所有化石燃料,將無法填補電力的不足,並認為短期內沒有其他替代天然氣發電廠的可能性,渠呼籲政府支持天然氣,鼓勵投資新的天然氣發電廠和天然氣基礎設施。 (二)查德國在11月初的電網中,可再生電力佔27%,傳統電力(煤炭、核能和天然氣)佔72%,假設目前德國已安裝的風力發電量是現有實際量的三倍,亦仍無法取代傳統電力的供應量。 註:德國能源巨擘E.ON總部位於北萊茵邦(首府杜塞道夫)埃森市,與德國另一能源企業RWE互為競爭對手。鑑於E.ON營運重點轉向零售電力市場和電力網絡,RWE則專注於擴大可再生能源的生產,雙方於2019年完成一項互惠交易,E.ON收購RWE子公司Innogy,強化電網及售電業務,作為資產交換,RWE則獲得E.ON的可再生能源事業部。
A:據法媒Les Echos本(111)年1月17日報導,美國Pfizer藥廠負責人Albert Bourla頃宣布1項耗資5.2億之全球投資計畫,將交由法商Novasep負責生產Paxlovid之活性成分。按規劃,Novasep將於本年第3季加入其生產供應鏈,並逐步擴大至其他生產基地,以利於2023年大量生產。此外,Pfizer亦規劃投資法國生技產業,研究罕見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等項目。 B氏於受訪時指出,法國擁有高品質勞動力及良好經商環境,Pfizer選擇在法投資生產可謂理所當然。此前,該藥廠即已與法國Delpharm藥商合作,委由後者生產由Pfizer與德商BioNTech合作研發之新冠疫苗Comirnaty。 據實驗顯示,倘高風險患者於新冠症狀出現後數日內服用Paxlovid藥物,可降低90%住院及死亡之機率,對於新型Omicron變種病毒亦具有效用。該項藥物業於去年12月獲得歐盟藥品管理局批准使用,美國政府已訂購總價達52.9億美元之1,000萬份,歐洲方面則在洽談合作中。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1月14日報告,2021年12月零售銷售為6,268億美元,較前一個月減少1.9%,然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則大幅增長16.9%,且2021年全年零售銷售仍然穩健,較前年增長19.3%。美媒指出,通膨持續上升、新冠疫情升溫及供應鏈瓶頸均限制零售銷售,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長7%再創39年高點;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快速傳播,部分零售商店因人力不足減少營業時間;港口壅塞及運輸延誤,零售商無法獲取關鍵商品,造成庫存短缺,民眾亦因擔憂供應鏈瓶頸提前年終假期購物。 彭博社指出,經通膨調整後實質工資下降、家庭儲蓄減少,以及政府縮減因應疫情的援助措施,均將使未來民眾支出步伐更為溫和,然部分經濟學家仍樂觀預期,Omicron疫情消退後,零售銷售將出現強勁反彈。另美國消費者於疫情期間在商品支出大幅增加,服務支出則仍低於疫情前水準, Omicron病例激增前,個人消費支出已漸轉向服務,去年11 月商品支出增長 0.1%,服務支出則增加0.9%。 零售銷售主要類別增長情形:13個零售類別中,僅雜貨零售(+1.8%)、建材供應(+0.9%)、健康與個人護理(+0.5%)等3個類別成長,其餘均下滑,電商(-8.7%)、家具與居家用品(-5.5%)、體育休閒用品(-4.3%)及服飾配件(-3.1%)則為主要下降類別。
A:綜合美媒及美國聯準會1月14日報告,美國2021年12月工業生產下降-0.1%,低於華爾街日報預測增長+0.2%,其中製造業降低-0.3%、礦業增長+2%、公用事業下降-1.5%,產能利用率則從76.6%小幅降至76.5%,低於預測77%,亦較1972年至2020年長期平均低3.1%。然美國2021年全年工業生產表現良好增長3.7%,去年第四季亦高達4%。 美國2021年12月製造業生產下降-0.3%,主要受到汽車與零件生產下降-1.3%拖累,讓許多經濟學者感到意外,渠等原預期汽車庫存不足應會帶動產量增加。美媒指出,Omicron疫情快速傳播導致美國勞工缺勤增加,製造業失去動力,恐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瓶頸,為美國製造業生產帶來風險。另去年12月公用事業生產下降主因為全美氣候偏高,暖氣需求較低所致;礦業生產連續3個月成長,則反映石油及天然氣收益增加。
A:據媒體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能源部(Ministry of Energy)部長Suhail Al Mazrouei於本(2022)年1月17日出席阿布達比永續發展週高峰會(Abu Dhabi Sustainability Week Summit)時表示,UAE計劃取得全球氫能市場25%市占率,目前正積極與有意合作之國家洽談發展綠氫(green hydrogen)及藍氫(blue hydrogen)。 渠並表示,發展循環經濟除有助環保及永續發展,對於促進商業及創造就業亦極為重要,UAE將持續提升原料及產品之回收、修復及重複使用率,以減少資源浪費及碳排。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投資成立沙烏地人工智慧公司(Saudi Company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AI),協助國內業者發展及應用最新科技,並發展沙烏地自有的AI生態系解決方案。 SCAI表示,AI已成為人類生活及產業轉型之基礎,因此政府需從基本面投資發展AI等科技產業,推動國內各界採用最新科技,以提升AI之永續發展價值,此亦有助達成沙烏地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多元化經濟之目標。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2年1月17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1)月17日以「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加強漁產品貿易對話」(Dialogue on enhancing fish trade)為題,報導史瓦帝尼屬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20個會員國之一,COMESA通過區域企業競爭力及市場進入計劃(RECAMP),以加強協助該區域中小企業參與漁產品國際市場之供應鏈。 該報導指出,COMESA 秘書處上(2021)年12月召開區域對話會議,以加強民間中小型漁業生產者對區域永續及全球價值鏈之參與能力,以提高競爭力、附加值及市場進入,COMESA將建立區域內魚類產品供應鏈,協助婦女、青年及社會弱勢群體等中小型生產者與區域及國際市場連結。COMESA與會者亦表示,武漢肺炎疫情已嚴重影響漁業、水產養殖及糧食需求、生產、分配及就業,爰由第11屆歐洲發展基金(EDF)資助之RECAMP,將著重在園藝、農漁業加工及皮革產業等三大目標價值鏈之競爭力及市場進入。此外,COMESA預估皮革及園藝兩大價值鏈之對話會議將於本(2022)年舉行,期以進一步支持該等產業之競爭力,改善其商業環境,同時協助業者進入COMESA所有成員國之市場。 鑒於COMESA已將園藝、農業加工及皮革產業定位為重點發展產業,並協助COMESA區域內業者提升競爭力,拓展區域及國際市場,爰建議我相關業者可加強拓銷該等產業所需之工具機械產品,亦可評估赴史國投資該等產業之可行性。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1月18日報導,依據星展集團與新加坡管理大學沈基文金融經濟學研究所(SKBI)合作編制的「新加坡通貨膨脹預測指數(SInDEx)顯示,新加坡居民預計未來一年的整體通膨率為3.2%,略高於去(2021)年9月調查的3.1%,但居民消費習慣並無太大改變,說明民眾已習慣新常態生活。若不包括住宿和個人陸路交通,未來一年核心通膨預估則從去年9月調查的3%上升至12月的3.1%。前述調查係於去年12月訪問500位民眾,以反映新加坡家庭對未來一年整體通膨率預估。 新加坡居民對整體通膨預估自前(2020)年9月以來皆呈上升趨勢,此次調查和過去10年同期平均值3.2%一致。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去年12月公佈的調查,經濟分析師預估本年通膨率中位數為2.1%,高於去年9月預估的1.4%。 新加坡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11月通膨率為2.2%,其中11月高達3.8%。鑒於外部和國內成本壓力,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於去年10月緊縮貨幣政策,加快星元升值,確保中期價格穩定。在調整潛在行為偏差後,通膨率預估為3.1%,低於去年9月調查的3.7%,預期下跌類別包括交通、住房和水電、醫療保健、休閒娛樂、通訊以及其他產品服務。 針對疫情對通膨的影響,多數類別通膨預計不受影響,僅五年通膨和醫療保健通膨將受少許影響。消費者的一籃子消費品是否顯著變化,結果亦顯示並無變化。對於擁有自住房和使用大眾交通工具者,未來一年的核心通膨預估從去年9月的3%下跌至2.9%,報告指出,此比整體通膨調查可能更準確,因受訪者可直接感受到核心通膨的影響。 依據調查,59%受訪者認為疫情對通膨影響顯著,低於去年9月調查的64%,認為疫情對通膨有長期影響者亦從去年9月調查的68%跌至59%,顯示Omicron變種病毒雖帶來新一波疫情,但民眾已逐漸接受此新常態生活是地方流行病的一部分。另約10.4%受訪者預計未來12個月薪資將減少超過5%,較去年 9月調查的13.6%好,薪資成長預估中位數則介於-1%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