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             挪威氣候環境部長Espen Barth Eide與歐盟執委、歐洲國家環境部長就Fit for 55進行討論,認為挪威應積極扮演實現Fit for 55的策略夥伴,並討論歐洲永續電池產業及循環經濟投資方案。 挪威早已與歐盟在許多氣候與環境相關計畫建立良好合作關係,挪威希望進一步透過提供相關高新科技,使挪威成為歐盟綠色政綱(Green Deal)與綠色轉型(Green Shift)的主要合作夥伴。 Barth Eide部長亦將於2022年3月主持在奈洛比(Nairobi) 召開的第5屆聯合國氣候大會(UN Environmental Assembly, UNEA),目標為加強具約束力的反塑膠污染合約,希望同時如針對製造商的約束,提高使用一次性使用塑膠用品的費用,以及透過市場解決方案將塑膠需求轉為重複使用習慣,達到聯合國降低塑膠污染的環境政策。 另,挪威蓬勃發展的電動車市場吸引許多國家的興趣,包括電池製造與回收等科技。此外,林木業是挪威的主要產業之一,希望可取得發展新商機模式和新科技的機會。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文號:1104120065號   德國聯邦統計局今(2021)年12月23日公布統計,因新冠肺炎擾亂全球供應鏈運作,2021年11月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幅度近25%,創下近50年來新高。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及物流,並造成生產瓶頸與貿易失序,德國本年11月進口商品價格,較去年同期增加24.7%,該漲幅是自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最大漲幅,預料將進一步推升德國通貨膨脹。 11月份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幅度最高類別為進口能源,高達160%,其中天然氣價格上漲約4倍、原油及礦產進口價格約漲2倍,進口電力漲幅則高達3.6倍;德國出口商品價格年成長率為9.9%。 過去一年以來,受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市場影響,德國能源供應成本及消費者負擔持續攀升,依據德國中央銀行(Bundesbank)日前統計,2021年通膨率約為3.6%,另評估供應鏈瓶頸2022年底前無法舒緩、通膨至2023年可望回跌至2.2%,惟對於一向強調維持物價漲幅穩定控制的德國而言,仍高於長期平均。進口能源價格漲勢短期內倘不見回檔,勢將繼續墊高德國生產成本,並將部分轉嫁消費者承擔,相關經濟效應現階段雖暫未明顯呈現,後勢有待持續觀察。

A:資料來源:VOV WORLD網站2021年12月1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部長阮鴻延(Nguyen Hong Dien)頃於貫徹落實越共第13大決議之第1次全國對外工作會議上表示,越南經過35年之改革開放(Doi Moi)後,在國際經濟關係方面已取得巨大進步與輝煌成就,為越南社會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迄今越南已與500個國際組織及224個貿易夥伴建立良好關係,並已簽署90個雙邊貿易協定、60個投資促進與保障協定,以及17個自由貿易協定。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之嚴峻挑戰,惟2020年越南貿易總額仍達5,450億美元,2021年預計可望超過6,600億美元,成為全球前20大貿易國。   阮部長建議積極發展基礎工業並形成巨大產業聚落,以改善越南之競爭力並與全球供應鏈保持緊密連結,以期在多邊化及多元化之國際貿易關係基礎上建立獨立自主之經濟體。越南促進國際貿易關係之目的在於調和越南與其他國家間之利益。 阮部長續稱,越南將藉由調整經濟體制與制定新戰略,以參與新一代自由貿易協定與充分利用既有貿易協定,俾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越南永遠將國家利益擺在最優先地位,未來越南將繼續加強與主要及潛在夥伴之經濟連結,以發揮越南經濟之重要功效

A:綜合美媒本(28)日報導,Space X 期望將其Starship火箭用於發展太空探索及擴大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作為該公司未來重要的商業基礎。Space X 本年夏天表示已擁有約14萬名客戶,主要為政府及商業衛星提供服務,Starship火箭可協助滿足服務需求量及降低價格,投資者對全球衛星網路服務潛在商機大於市場規模持樂觀態度。   Space X於2015年推出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透過衛星於低軌道環繞地球以提供全球高速網路,預計2025年使用人數將超過4,000萬。Space X 於本年7月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表示已發射約1,800顆Starlink衛星,並在20多個國家啟用,計畫未來數年將加速衛星發射,FCC已授權Space X發射1.2萬顆衛星,惟該公司期望衛星發射數量增加至3萬顆。另美國航太總署已於4月與Space X 簽訂一份約29億美元合約,用於研發火箭及將太空人運送至月球表面。

A: 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數據顯示,本(2021)年1月至11月成立的新商業實體共有60,326個,比去(2020)年同期的58,075個增加約4%,去年全年為63,480個。至於終止營業的商業實體,本年前11個月共45,303個,較去年全年4萬3,335個多。在各行業中,專業服務業的創業情況最佳,受疫情衝擊相當大的零售貿易和餐飲服務業的創業情況則放緩。商業實體涵蓋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合夥企業、本國和外國公司等。 星展集團經濟分析師謝光威指出,新冠疫情持續,造就數位解決相關方案的商機,有些行業則遭受防疫安全措施的衝擊。隨著新加坡疫苗接種率提高,以及Omicron致命率較低,未來無論是新商業實體成立或者關閉的情況均將改善。 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顏聖充表示,專業服務業包括工程服務、諮詢、會計、法律、建築和廣告等,本年前10個月擁有最多新公司成立,顯示是整體商業環境復甦中的受益者。另旅客重返新加坡的步伐緩慢,飯店和旅遊相關領域的前景依舊趨軟,零售貿易和餐飲服務業的新公司數量因而下跌。至於明(2022)年的商業前景仍感到樂觀,全球貿易進一步復甦,加上主要貿易夥伴尤其是東協國家成功將新冠病毒轉為地方性流行病,將推動星國經濟成長。 新加坡經濟正處於成熟成長週期的尾端,經濟成長已放緩,設立新企業的步伐變得緩慢,全年總數從2014年的逾77,000個,減至前(2019)年的61,000個,去年微增至63,000個。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日前發佈的最新調查顯示,儘管疫情持續帶來挑戰,但與去年比較,星國企業感到更為樂觀,近半數預計商業和經濟環境在未來12個月將改善;近八成企業有信心在未來12個月持續商業運作。該會預計來年將有更多新公司成立,以把握新湧現的商機,新增商家比關閉更多的情況將持續。

A: 新加坡與中國最高層級的雙邊合作機制-「星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簡稱JCBC)」本(2021)年12月29日將連續第二年以視訊會議方式召開。該委員會始於2004年的副總理級雙邊機制,輪流在兩國召開,全面探討兩國在貿易、金融、政府間合作專案等方面的進展,並確認新合作領域。 本年會議由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共同主持,在全球新冠疫情延燒下,星中高層本年依然保持密切溝通,雙邊貿易亦逆勢上揚。去(2020)年會議除了探討互聯互通、數位化,永續性發展以外,亦首度將公共衛生合作納入議程,本年會議預料將繼續探討加強兩國疫後合作,以及探討是否恢復雙邊跨境旅行、相互承認數位健康證書等。 星中兩國本年仍維持高層面對面交流,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上半年兩度訪問中國,分別在福建和重慶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會面。王毅則在本9月訪問新加坡,與李顯龍總理、王瑞杰副總理,以及維文部長會談。本年10月,李顯龍總理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雙方重申新中兩國的牢固關係,並對綠色金融和數位經濟等領域合作表示歡迎。 新加坡目前已和20餘國開通「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TL)」,李顯龍總理本年11月底出席「東協-中國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紀念峰會」時,建議東協和中國就恢復彼此跨境旅行展開討論,而星國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年度會議中,亦表達願與中國探索儘早實現免隔離航空旅行的方法。 除了「星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星中兩國尚有其他不同層級的合作機制,包括三個政府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中星天津生態城」與「中星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以及新加坡和廣東、江蘇、遼寧、山東、上海、四川、天津和浙江間的雙邊經貿理事會。

A: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頃公佈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1年前9個月共核准3,037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778.42億馬幣(約424.44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51.48%;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253.3億美元,占總投資額之59.68%,成長135.5%;國內投資金額為171.13億美元,占總投資額之40.32%,衰退0.87%;共創造7萬9,899個就業機會。前五大外資來源國為新加坡、中國大陸、奧地利、日本及荷蘭,貢獻外資總投資額85.3%。 前述3大產業中,2021年前9個月,馬國共核准522項製造業投資計畫,投資金額為248.09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之58.45%,較2020年同期成長60.42%;創造5萬9,864個就業機會;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為218.96億美元(占製造業總投資額88.26%),增加133.47%;國內投資額為29.13億美元(占製造業總投資額11.74%),減少52.15%。新加坡(104.33億美元)、中國大陸(34.82億美元)、奧地利(26.06億美元)、韓國(15.11億美元)、日本(14.89億美元)、荷蘭 (8.87億美元)維京群島(7.9億美元)及臺灣(1.49億美元)依序為馬國主要外資來源國。   2021年前9個月臺商在馬國投資項目計9件,投資金額為6億2,480萬馬幣(約1億4,910萬美元),位居馬國外人投資第8位。依照產業別區分,電子與電機產品為最大投資項目,投資額為9,366萬美元;其次為化學與化工產品(5,395萬美元)、橡膠製品(134萬美元)及機械與配備(18萬美元);依照州別區分,在雪蘭莪州投資金額最高,達8,549萬美元;其次為彭亨州(4,532萬美元)、檳城州(1,008萬美元)、沙巴州(714萬美元)及柔佛州(110萬美元)。   2021年前9個月服務業投資件數為2,473件,金額為137.85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之32.48%,較2020年同期成長13.56%;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111.99億美元(占服務業總投資額81.24%),成長1.73%;外資投資金額則為25.86億美元(占服務業總投資額18.76%),成長128.74%,創造1萬9,731個就業機會。本年前9個月期間,房地產投資金額為47.93億美元,占服務業總投資額34.77%;其他依次為全球營運中心(21.89億美元)、金融服務(20.74億美元)、能源(14.38億美元)、酒店與旅遊(7.37億美元)及ICT(6.56億美元)等。 馬國第一級產業(Primary Sector)2021年前9個月投資金額為38.51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之9.07%,較2020年同期成長826.77%;創造304個就業機會;其中國內投資額為30億美元(占第一級產業總投資額77.9%),增加1,688.9%;外人直接投資額為8.49億美元(占第一級產業總投資額22.06%),增加242.87%。主要投資項目為石油與天然氣業(38.19億美元,占第一級產業總投資額99.17%)、種植及原產品(2,298萬美元)。   本年前9個月重要投資項目為奧地利技術與系統技術股份公司(AT & S,簡稱奧特斯)將在吉打州居林高科技園區(KHTP)投資高達85億馬幣(約19.86億美元),製造高端印刷電路板和集體電路基板(IC substrate);荷蘭安世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Nexperia) 將透過在馬國森美蘭州(Negeri Sembilan) 設立新廠提高晶片產量。該公司計劃至2026 年,再投資 16 億馬幣(約3.74億美元)於建築物、設備和自動化資本支出;總部位於日本的太陽誘電(Taiyo Yuden)亦宣布投資 6.8 億馬幣(約1.59億美元),以擴大其在砂拉越古晉的多層陶瓷電容器生產,以滿足東協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發布消息指出,馬國政府接獲Southern PC Steel S/B公司之投訴,稱中國大陸進口之預力混凝土用鋼製絞股線產品(Stranded Steel Wire for Prestressing Concrete),海關稅則號列為7312.10.9100)價格,遠較原產國國內售價低,已對馬國廠商造成實質性之傷害。   馬國對前述進口產品展開完整調查後,認定中國大陸進口之前述產品,已對馬國產業產生負面效應及對業者造成實質損害,馬國政府決定自2021年12月25日起,為期5年,對前述產品進口課徵反傾銷稅(稅率由2.09%至21.72%不等),以保護國內鋼鐵產業。   依據前開新反傾銷稅,中國大陸公司天津銀龍預應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Silvery Dragon Prestressed Materials Co., Ltd)將被課徵9.47%,天津達陸鋼絞線有限公司(Tianjin Dalu Steel Strand for Prestressed Co., Ltd.) 將被課徵2.09%及其他公司將被課徵21.72%稅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頃發布消息稱,該局即日起分別對馬來西亞3家手套(分別為Maxter Glove、Maxwell Glove及Supermax Glove; Smart Glove; Brightway Holdings ,Laglove (M) 及 Biopro (M) (統稱 Brightway Group)及2家棕油產品生產商(森那美種植(Sime Darby Plantation Bhd)及其附屬及聯營企業;FGV Holdings Bhd 及其附屬及聯營企業)實施產品進口禁令,主因涉嫌強迫勞動行為。   馬國數家製造商及企業因涉嫌虐待外勞及強迫勞役,而受到國際勞工和人權監督機構的嚴密審核。CBP係根據合理揭示企業在生產線存在強迫勞動的情報而採取禁制馬國產品進口措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長凱里(Khairy)表示,隨著該部鑒定30件來自沙烏地阿拉伯Omicron變異毒株病例,自本(12)月27日起將烏地阿拉伯列為第10個高風險國家。先前馬國已將英國、美國、丹麥、澳洲、法國、挪威、加拿大、印度和奈及利亞等9個國家列為高風險國家,從這些國家入境馬國的旅客一律須佩戴數位追蹤器。   鑒於Omicron侵襲全球,凱里部長建議出國者尤其是馬國朝聖者,先施打加強針才出國或朝聖。從上述30件病例的統計數據顯示,不排除朝聖者未遵守SOP,以致染疫,若他們在居家隔離期間,還是與家人親友近距離接觸,加大傳染風險,沒有隔離的家人外出,就有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   另外,凱里部長表示,馬國政府將於明(2022)年1月提升政府實驗室進行基因檢測的能力至每月3,000個樣本。該部亦將向財政部批准增加撥款,以外包方式將私人實驗室的基因檢測能力提升至每月2,000個樣本,使得馬國每月可進行共計5,000個樣本。   目前馬國鑒定Omicron病例的方式有兩個步驟,首先是在入境處使用試劑找到S基因靶標失效(S-Gene Target Failure , SGTF)病例,判定毒株與其他毒株的不同點,去找出疑似Omicron病例,之後再送入實驗室進行基因型檢測。一般上送去實驗室進行基因檢測樣本都會是Omicron病例,基本上使用試劑找到的S基因靶標失效病例,大多後來都確定為Omicron病例,部分無法確定的病例,則是因為循環數閥值(Ct)太高而無法判定。所有在機場發現的確診病例,都會採集基因型檢測樣本並進行判定,還有部分在短時間內確診病例暴增的地點,亦會採集基因檢測樣本。至60歲以下未有病症卻出現嚴重症狀的確診病例、在加護病房病例惡化嚴重的確診病例、送院前死亡病例、已完成疫苗接種卻依然出現突破性感染的前線醫護人員,皆會採集樣本並進行判定。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12月23日報告,本年11月包括薪資、投資、政府福利等個人所得為20兆8,682億美元較11月增長0.4%,反映企業調高薪資吸引勞工,薪資所得繼10月增長0.8%後,11月再增加0.5%,薪資所得成長預期為未來數月消費者支出主要來源。另美國個人儲蓄為1兆2,2503億美元,儲蓄率連4個月降低至6.9%,係2017年12月以來最低水準,美媒指出物價快速上漲,家庭儲蓄減少,恐影響後續民眾支出。 本年11月個人消費支出為16兆4,232億美元,較10月增長0.6 %,然倘經通膨調整,實際消費支出增長不到0.1%,其中服務支出增長 0.5%,為3個月以來最大增幅,商品支出則降低 0.8%,係本年 7 月以來首次下降。彭博社經濟學者指出,本年11 月Omicron疫情尚未升溫,惟實際消費支出卻已持平,顯示通膨正開始影響民眾消費,服務支出則呈現普遍增長,可視為2022年取代商品支出,推動消費支出成長的正面訊號。 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 index)係美國聯準會衡量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本年11月月增長0.6%,年增長5.7%,為1982年7月來最高水準;核心PCE物價指數(除去食品及能源等波動較大類別)月增長0.5%,年增長4.7%,為1983年9月以來最高增幅。通膨指數持續位居高點,美國聯準會已於本月中宣布加速縮減購債規模,並預計2022年調漲利率,以抑制通膨攀升壓力。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12月23日報告,本年11月耐久財訂單為2,683億美元,較10月2,617億美元增長+2.5%,為6個月來最大增幅,並較彭博社專家預期增長+1.8%為高,顯示美國需求穩定,將有助2022年初製造業成長;民間商業投資相關的核心耐久財訂單(扣除國防及飛機)則低於市場預期僅為788億美元,較前一個月下降-0.1%,然專家指出,核心耐久材訂單之前連續8個月成長,預期強勁的市場需求將繼續推動企業在 2022 年擴大投資,目前判斷 Omicron新冠疫情對企業信心及資本支出的影響仍為時過早。 美媒指出,本年11月耐久財訂單成長主因為美國波音公司新增109架訂單,較前一個月 10架大幅增加,有效帶動波動較大的非國防飛機暨零件訂單增長(+34.1%), 11月汽車暨零件訂單亦增長+1%,連續2個月成長,然持續供應鏈瓶頸及勞動力短缺,限制製造商供貨能力,本年11月未完成耐久財訂單增長+0.7%,庫存則增加+0.6%。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12月23日報告,美國勞工部公布最新每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0.5萬,與前一週申請人數相同,仍維持1969年以來低點,顯示企業員工需求持續強勁減少裁員。專家普遍認為美國就業市場持續改善,然近來Omicron變種病毒快速傳播,恐對勞動市場與經濟復甦帶來不確定性,尤其是服務業,例如部分百老匯演出取消、職籃及曲棍球比賽推遲、大學宣布遠距教學等,均可能影響服務相關就業回復。 截至12月11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85.9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4%,較前一週186.7萬人減少8千,更接近去年疫情爆發前177.7萬;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及領地依序為:阿拉斯加州(3.1%)、美屬維京群島(2.9%)、波多黎各(2.5%)、加州(2.4%)、紐澤西州(2.4%)、哥倫比亞特區(2.2%)、明尼蘇達州(2.2%)、夏威夷州(1.9%)、伊利諾州(1.8%)及麻州(1.8%)。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本(2021)年12月27日公告,沙烏地人力資源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HRSD)宣布自本年12月30日起針對國內駕訓班、技術工程、海關通關等3大類職業人員實施沙化(saudization)/本土化。 依據上述新規定,海關通關類人員包括政府關係協調員、總經理、報關員、翻譯員、報關仲介員等子類,總計約有2,000名人員,目標達到100%沙化;另MHRSD 之人力資源發展基金(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und, HADAF)目標對8,000名沙籍駕訓班人員提供必要職業訓練;至於對技術工程類人員之沙化則適用於員工數在5人以上之所有民間企業。此外,儘管各類人員僱用之沙化比例不同,惟政府規定每名沙籍員工之最低工資為5,000里雅,該員工方得被計入沙化。

A:據媒體報導,丹麥乳品公司Arla Foods在沙烏地設廠,主要生產自家Puck系列產品並替Starbucks代工製造飲品,因市場需求持續上升,該公司已於本(2021)年9月在沙烏地新增多條產線,預估至明(2022)年產出將增加10%。 Arla Foods係以生產Lurpak奶油系列聞名,該公司除投入6,400萬里雅(約1,700萬美元)新增上述產線外,過去5年內已投入1億2,700萬里雅在沙擴建倉儲設施,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其中一條產線甚至完全由女性負責運轉。 媒體另引用市場研究公司TechSci Research最新調查指出,沙烏地乳品市場規模預估將自去(2020)年的57億2,000萬美元成長至2026年的79億4,000萬美元。另Starbucks已於2018年與Arla Foods簽署為期21年之授權生產合作協議,並將優質咖啡即飲品配銷至中東、北非及歐洲地區。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Saudi 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 GASTAT)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10月非石油出口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25.5%至238億里雅(約63億美元),主因為化學類產品出口大幅增加53.3%,在整體非石油出口佔比約三分之二,另塑橡膠類產品出口亦持續成長,年增28.7%。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整體出口年增90%,其中石油出口大幅增加123.1%,在整體出口佔77.6%,高於去年同期的66.1%,主因為去年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需求,使比較基期較低。另沙烏地主要出口市場為亞洲地區,其中以中國大陸佔18%最大,其次為日本的10.8%及南韓的9.9%。 至於沙烏地本年10月進口年增幅則較8月的27%及9月的12.9%趨緩至7.6%,金額為463億里雅,其中以珠寶類產品成長191%最大。沙烏地主要進口來源以中國大陸佔20.2%最大,其次為美國的9.3%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8.9%。

A:    PayPal首席執行官Dan Schulman日前表示,該公司將合作夥伴關係和收購視為擴大其在日本業務的關鍵,而不僅僅是專注於其PayPal品牌。 PayPal在今年9月同意以27億美元現金形式收購日本「先買後付」平台Paidy,以加強在日本的業務。Schulman表示,在PayPal希望「加倍努力並發揮重要作用」的市場中,該公司將「需要通過合作夥伴關係進行投資,我們也需要對收購保持開放態度」。他補充說:「Paidy和大量增量資源和潛在增量收購將真正成為我們在日本活動的重點。」 Schulman還渴望與日本金融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提供「一站式銀行」解決方案,將PayPal的數字錢包、線上欺詐和風險管理功能與信用卡等金融機構資產結合起來。 他還將加密貨幣視為該公司在日本的另一個重要領域。Schulman說,PayPal擁有加密貨幣部門,該部門不僅專注於作為資產的加密貨幣,而且還將分散式賬本技術視為「支付的附加效用,例如可編程貨幣」。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2-29/paypal%e7%a9%8d%e6%a5%b5%e6%93%b4%e5%bc%b5%e9%96%8b%e6%8b%93%e6%97%a5%e6%9c%ac%e5%b8%82%e5%a0%b4/3845131  

A:雖然面臨新冠疫情嚴峻挑戰,加州經濟仍表現強勁。全國經濟生產總值最高的50個郡,加州就占其中11個。灣區更表現亮麗,聖他克拉拉郡、舊金山郡、聖馬刁郡、阿拉米達郡,以及康曲柯士達均列入全國經濟生產總值最高的50郡內。 全美規模最龐大的經濟生產總值郡就是加州的洛杉磯郡。即使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洛杉磯郡的經濟萎縮了6.3%,其經濟生產總值仍高達6590億元,於全國3000個郡轄區中,名列首位。第二名為曼哈頓所在地紐約郡。 如果洛杉磯郡是一個州,其經濟規模在全美50州中高居第七位,位於賓州與俄亥俄州之間。 灣區而言,經濟生產總值最高的郡為矽谷心臟地區聖他克拉拉郡,其2020年生產總值為3400億元,高居全國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處於新冠危機中,聖郡2020年生產總值仍成長4.4%。如把聖郡當為一個州來看,其經濟體為全美各州第17名,介於科羅拉多州與印第安納州之間。如將聖他克拉拉郡當為一個國家,則居於全球第37名,介於香港與新加坡之間。 舊金山郡2020年經濟萎縮了0.8%,然整體生產總值仍高達1750億元,高居全國各郡第11名,如以州來看,則為全國第30名,居於肯達基州與猶他州之間,如以國家計算,舊金山郡的經濟為全球第53位,居於希臘與哈薩克斯坦之間,如以公司收入來看,則為全國第13大公司,居於微軟與AT&T之間。 聖馬刁郡2020年經濟生產總值萎縮1.1%,仍以1240億元高居全國各郡第15位。如以州來計算,為全國第34大經濟州,居於內華達州與哥倫比亞特區之間。如以國家來看,為全球第59大經濟體,居於卡達 (Qatar) 與摩洛哥之間。如以公司規模來看,聖馬刁郡經濟為全國第24位,居於通用汽車與摩根大通銀行 (JPMorgan Chase)之間。 阿拉米達郡的經濟生產緊接於聖馬刁之後,高居全國各郡第16位。阿拉米達郡經濟生產於2020年萎縮3.5%,總值高達1220億元,如以州來計算,阿拉米達郡為全國第35名,居於哥倫比亞特區與內布拉斯加州之間,如以全球各國經濟力來看,阿拉米達郡為全球第59大,居於卡塔爾與摩洛哥之間。 康曲柯士達2020年經濟生產總值以767億元高居全國各郡第46位。如以州計算,康郡經濟居於新墨西哥州與新罕普夏州 (New Hampshire) 之間,名列第39,即使以全球各國經濟體而言,康曲柯士達現排名第71居於瓜地馬拉與盧森堡之間。 加州其他排名進入全國50大經濟體的郡還有第9名的橘郡 (Orange County)、第10名的聖地牙哥郡、第39名的聖伯納汀諾 (San Bernadino)、第41名的沙加緬度郡,以及第44名的河邊郡 (Riverside)。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5995971?from=wj_catelistnews  

A:由於Omicron變種病毒在紐約及全國範圍的持續肆虐,蘋果公司日前宣布關閉全紐約市所有門店,暫停顧客進入瀏覽產品,除線上訂貨提取及店內維修服務外,門店重開日期待定。 蘋果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將定期監測並衡量實時情況,調整健康措施和門店服務細則,以支持顧客和員工的福祉。 「我們仍然致力於為團隊提供全面的防疫工作方法,將常規檢測與日常健康檢查、員工和顧客防護、深度清潔和帶薪病假相結合。」聲明寫道。 兩周前,因疫情再次大幅度抬頭及Omicron變種病毒繞開疫苗後的迅速傳播,蘋果公司再次要求員工及進入其零售店內的顧客必須戴口罩;並還暫時關閉了佛羅里達州、馬里蘭州和加拿大的部分門店。 但因疫情在紐約也並未得到有效控制,日前該公司宣布,包括曼哈頓第五大道、大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和肉品加工區(Meatpacking District)在內的12家門店將僅開放在線提貨,店內購物和天才吧(Genius Bar)預約將在指定商店提供。 雖然蘋果公司已經暫時關閉了世界各地的其他門店,但紐約市卻成為了第一個關閉所有門店的城市;彭博也報導,蘋果員工本來將在明年2月1日重返辦公室,現在因疫情再度升溫與新變異株快速擴散,無限期延後返回辦公室上班計畫。 一些蘋果零售員工在平安夜前夕參加了罷工,呼籲採取更多安全措施,比如發放N95口罩等;蘋果公司也表示,這些門店重新向公共開放前,所有員工將進行病毒檢測,在此之前也會與已確診的員工保持聯絡,直至他們痊癒。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9/5995347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29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forsal.pl, 28.12.2021   根據Lewiatan Confederation於12月28日發布的預測,波蘭2022年的GDP增長率將達到4.1%,通貨膨脹率不會超過7%。   Lewiatan的經濟專家Mariusz Zielonka表示: 2020年歐洲的總體經濟衝擊特別嚴重。許多經濟體尚未回到疫情衝擊前的水準。在此情況下,波蘭表現突出。今年波蘭經濟復甦速度驚人。主要由工業驅動,最近還受到投資和庫存增加的推動。預測到2021年底,波蘭GDP增長率將達到6.2%。不確定因素仍將對明(2022)年GDP增長產生影響,例如新冠病毒新變種引起的供應衝擊或經濟降溫的規模。   Z氏表示: 考慮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和持續刺激需求的措施(波蘭新政、抗通膨措施、平均工資上漲),以及在國家經濟復甦計畫(National Recovery Plan)下歐盟提供的資金,預計2022年GDP應增長4.1%。   據Lewiatan預測,今年中年增長率超過10%的投資將對2022年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影響GDP增長的第二個因素將是出口增速高於進口增速,預計在2022年二季度正面影響就會出現,惟產業面則因供不應求(get out of breath)而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Lewiatan估計通膨將在今年12月達到頂峰8.3%。明年全年物價上漲指數不會超過7%。Lewiatan的經濟專家表示:今年初的物價漲幅也很高,主要是由於商品價格上漲。2022年恐難降回波蘭央行(NBP)設定的目標值。波蘭政府延長抗通膨措施可能使物價上漲幅度減弱和延遲。   據Lewiatan稱,2022年的通貨膨脹將受到電力和天然氣價格上漲的推動。根據該組織的預測,波蘭新政(Polish Deal)提出的解決方案將造成額外的通膨壓力,這將在2021年之後引起另一波顯著的工資上漲,以及社福支出(social transfer)增加。全球油價穩定以及產油國組織OPEC的決策可能有助降低通膨。   Z氏表示:波蘭央行(NBP)明年將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主要基準利率最後可能會超過3%。Lewiatan預測NBP將在明年初升息50個基點,然後將採取較鴿派的策略,繼2021年第4季大幅升息,以及抗通膨措施後,預計物價會趨於穩定。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