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公布之「2021年9月份汶萊國際商品貿易統計」顯示,本(2021)年9月份汶萊出口額為13億5,680萬汶幣(約9億9,154萬美元),較上(2020)年同期成長127.1%,惟較上(8)月減少7.3%;其中原油出口2億6,610萬汶幣,成長130.8%;液化天然氣出口2億9,650萬汶幣,成長76.5%。前述2項產品,占汶萊總出口額41.49%。其他出口產品分別為化學品(2億6,540萬汶幣,較上年同期成長86.1%)及機械與交通設備(1,400萬汶幣,較上年同期成長145.6%)。   綜觀汶萊2021年9月份出口表現,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占總出口額25.7%),其他依次為澳洲(19.8%)、日本(18.8%)、新加坡(12.2%)、臺灣(5.2%)及泰國(4.9%)。   2021年9月份,汶萊進口額為9億8,930萬汶幣,較2020年同期成長68.9%,亦較上月增加29.5%;其中燃油進口額6億4,160萬汶幣,為汶萊最大進口項目;其他進口產品分別為化學品(1億880萬汶幣) 、機械與交通設備(1億440萬汶幣)、食品(5,380萬汶幣)及製成品(4,020萬汶幣)。汶萊主要進口來源國為馬來西亞(占總進口額28.6%)、挪威(13.2%)、俄羅斯(10.7%)、韓國(10.6%)、中國大陸(8.5%)、日本(6.8%)及新加坡(4.8%)。   2021年9月份,汶萊貿易順差為3億6,750萬汶幣,較2020年同期成長3,041%,惟較上月減少47.5%。   汶萊2021年前9個月總貿易額為191.13億汶幣(約139.68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56.5%;出口額為106.03億汶幣(約77.49億美元),成長46.5%;進口額85.1億汶幣(約62.19億美元),成長71.2%;貿易順差20.92億汶幣(約15.29億美元),下跌7.5%。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過去幾十年來,馬來西亞一直依靠外勞為主要製造業和農業提供勞動力,成為半導體、iPhone元件、醫療用手套和棕油等多種產品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隨著對外國勞動力依賴的增加,尤其來自印尼、孟加拉和尼泊爾外勞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惡劣的投訴也越來越多。   根據外電報導,接受採訪的11位分析師、評級機構、研究人員、企業顧問和活動人士等專家表示,作為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的馬國,須改革其勞動法並加強執法,而企業應進行投資以確保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專家告誡馬國政府與企業須解決虐待外勞的指控,否則其依賴出口的成長模式將面臨風險。   過去2年,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手套製造商和棕油生產商在內的7家馬國企業,因強迫勞動的指控而面臨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的進口禁令。   上(11)月,高科技家用電器製造商戴森公司(Dyson)就奴役勞工與其最大供應商的馬國開泰工業公司(ATA IMS Bhd)斷絕聯繫。倘馬國企業不作出改善措施,在全球關注環境、社會和監管實踐下,其生產或代工業務將被轉移至其他國家。   電子產業占馬國總出口額約40%,倘因奴役勞工受到影響,將對經濟產生連鎖反應。戴爾公司、三星電子公司和威騰電子公司(Western Digital)在馬國均設有製造廠,而蘋果公司則使用當地供應商。   馬國人力資源部長沙拉瓦南本(12)月初承認,「強迫勞動問題」已影響外國投資人對馬國產品供應的信心。   倫敦道德貿易諮詢公司Impactt表示,馬國已成為強迫勞動問題的典型代表,並開始對該國造成經濟損失。全球投資人對馬國奴役勞工做法的質疑有所增加,包括資產管理顧問公司和私募股權公司。包括中國大陸和泰國在內的其他亞洲製造商亦面臨類似的虐待勞工指控。分析師表示,投資人對馬國最近的審查產生直接的關注,這可能會影響未來的外國直接投資和供應合約。   馬國官員承認加班時間過長、未付工資、未提供休息日和欠缺衛生的宿舍。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稱,這些條件屬於強迫勞動的11項指標之一。   馬國為全球第二大棕油出口國,其晶片組裝業占全球晶片貿易的十分之一以上。根據馬國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馬國約有200萬外籍勞工,占其勞動力的10%,是20年前的兩倍。根據非政府組織與勞工團體估計,在馬國工作的無證外勞多達400萬人。外籍勞工一般集中在製造業、農業、營造業和服務業。   馬國是繼中國大陸之後,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禁令最多的國家。本年7月,美國發布之2021年「國際販賣人口報告」顯示,馬國企業因涉及奴役勞工,導致排名降低至第三級的最差級別。馬國的棕油生產商在類似禁令後,已花費數千萬美元來改善勞工的生活條件。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政府頃於「2022年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豁免電動汽車進口稅、國內稅和銷售稅;同時購買、安裝、租用電動車相關設施,亦可享有2,500馬幣(約594美元)個人所得稅減免,以擴大電動汽車之使用率。   馬國汽車、機器人暨物聯網研究院(Malaysia Automotive, Robotics and IoT Institute, 簡稱MARii)執行長馬達尼(Madani Sahari)頃表示,上述政策無疑是馬國發展電動車科技、相關經濟活動里程碑,並有助於刺激消費者需求以及帶動產業鏈興起。馬國券商亦看好馬國政府前瞻政策,認為稅務豁免將縮短電動車和燃油車之間的價格差距。   馬國部分汽車業巨頭早已摩拳擦掌引進更多電動車款,部分能源和工業廠商亦和政府單位合作,在國內打造更完善電動汽車供應鏈。MARii亦先後與EP製造公司及Pecca集團簽署瞭解備忘錄,個別探討電動車組裝、零件製造專案的可能性。   回顧電動車發展之路,馬國政府曾於「2011年財政預算案」建議,為整車進口(CBU)、組裝(CKD)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Hybrid Vehicle),豁免進口及國產稅。前述政策推出後,相關電動車價明顯下滑。   2013年,馬國已迎來第一款電動車品牌—「日產聆風」(Nissan Leaf)進駐,爾後亦陸續有寶馬車款iX、寶馬迷你SE、保時捷Taycan等車款亮相。2013年,馬國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1萬8,967輛,較2010年的322輛成長接近58倍。但在2014年後,CBU車輛稅務豁免措施遭到喊停,以致於其價格吸引力遠比CKD車輛遜色。   根據馬國市場調查顯示,在發展電動車之路途上,馬國須解決以下四大難題:(一)缺少充電站難滿足市場需求,這無疑是馬國電動車發展的一大致命傷。此外,續航力亦是一大關鍵。一輛價格10餘萬馬幣(約2萬3,753美元)的電動車,其續航力只有約350公里。目前馬國快速充電站,可於一小時內將電力充上85%。惟國內快速充電站數量估計不超過20座。馬國綠色科技與氣候變化機構(MGTC),已和國家能源公司(Tenaga)、雲升控股(Yinson)等上市企業合作,在西馬新增逾2,500座充電站。(二)馬國消費者難負擔高昂價格的電動車,在價格方面,電動車與燃油車存在一定差距。近期面世的韓國現代Kona電動車款,價格約為15萬馬幣(約3萬5,629美元)。日產聆風和寶馬迷你SE,價格分別為18萬馬幣(約4萬2,755美元)及22萬馬幣(約5萬2,257美元);保時捷Taycan則相對昂貴,大約58萬馬幣(約13萬7,767美元)。目前馬國最暢銷車款為第二國產車(Perodua Kancil),市占率約40%。第二國產車價格廉宜,僅介於3萬至7萬馬幣(約7,126至1萬6,627美元)間。馬國汽油價格相對廉價,亦是電動車普及化的絆腳石。(三)國庫添負擔—傳統車稅難以為繼。縱觀馬國政府整體收入來源,傳統汽車業貢獻的稅收占據相當顯著比例。此時若要拉高電動車使用率,馬國政府難免要犧牲部分傳統汽車業稅收,且還要投資一大筆在增建充電站等電動車設施。這對馬國經濟發展是一大負擔。根據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的資料顯示,2019年汽車產業已對馬國經濟發展貢獻4.9%。(四)無長遠政策—馬國政策不明朗,使車商裹足不前。馬國電動車政策仍缺乏清晰和透明度,盼政府能在低碳汽車藍圖中透露更多細節,唯有這樣,汽車組裝和分銷商才能掌握更詳細資訊,作為加碼投資的依據。與其他東協國家相比,馬國電動車政策實在相形見絀。以泰國為例,除嘗試降低電動車價格,和給予消費者優惠措施之外,泰國政府還支持電動車組裝商,盡可能地吸引更多資金進入相關領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日本日刊港都新聞本(2021)年12月20日報導,日本農林水產省金子原二郎大臣於12月23日在自民黨黨部之水產部會與水產綜合調查會聯席會,報告引進減碳之高性能漁船及補助大型水產養殖實證計畫等之「獲利型漁業」,2022年初步預算20億日圓。而農水大臣前一天與財務大臣接協調結果,下一年度初步預算額度與今年追加預算合計為3,201億日圓,比上年同期增加136億日圓,連續四年水產預算額度超過3,000億日圓。 金子大臣表示:「財務大臣熟悉水產之實際情況,並表示目前水產業面臨前所未有之險峻,多虧能夠獲得1,928 億日圓初步預算及追加預算合計達3,201 億日圓,將在執行預算時落實漁民之立場。」 大日本水產會白須明朗會長興奮表示:「在利潤型漁業中,朝脫碳之新計畫已獲認同,此一劃時代之預算,能夠開發實證漁船氫能引擎,為脫碳邁出一大步」,並感謝金子大臣;JF全漁業協同組合會岸宏會長亦表達感謝之意。 水產總合調查會濱田靖一會長表達慰勞金子大臣和水產廳相關人員,另感謝國會議員認為係「平日出席國會表傳地方聲音之結果」,但此「預算並非能解決所有難題,明年水產基本計畫更新將有更大討論空間,且漁況不佳才是根本問題」,須力求共同合作解決。 按漁船節能減碳及發展大型水產養殖是日本水產廳重要施政,研發漁船氫能引擎,著眼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 而日本養殖絕大多數為海洋箱網養殖,最近推動陸上獨立式循環養殖系統效果良好,似對積極推動水產品出口有所助益。

A: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旗下微電子研究院開展第三階段的合作,將做出約2億1000萬美元(2億8500萬新元)的總投資,這也是雙方合作10年以來的最大筆投資額。 雙方已簽署將現有研究合作延長五年的協定,並將利用投資款項來提升和擴建本地半導體先進封裝研究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in Advanced Packaging),為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和其他新興的3D晶片集成科技,加速材料、設備和處理科技解決方案方面的進程。該研究中心將增設面積約3500平方英尺的無塵室(cleanroom),此外,雙方也將增聘共180個新職務,包括程式工程師、硬體工程師、支援客戶的員工以及科研人員等。 混合鍵合是通過直接銅對銅鍵合(copper-to-copper bonding)連接晶片和晶圓,減少佈線(wiring)距離,進而提高電源效率和實現更高的系統性能。目前,全球晶片製造商和系統公司越來越多地尋求異構設計(heterogeneous)和先進的封裝解決方案,以持續改進在效力、性能、面積、成本和上市時間的表現。 應用材料公司副總裁及東南亞區總裁陳凱彬說,今年是應用材料在新加坡成立30周年,雙方在三個階段的投資總額約4億5000萬美元,該公司與微電子研究院的合作為本地研究與發展以及製造業生態系統創造了龐大的價值,應材的目標是繼續培養本地人才和基礎設施,以應對全球科技的變化。 新科局科學工程研究理事會(Science &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助理總裁范清鴻教授說:我們有信心與應用材料的下一階段合作,將有助於為本地創造更多商機和面向未來的人才庫。這將使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受益,吸引新的行業參與者,並鞏固星國作為先進封裝領域全球領導者的地位。新科局微電子研究院院長(委派)顏志強指出,雙方將共同開發解決方案、轉移科技,並提高新加坡在該領域的競爭力,為半導體行業增值。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貿工部(MTI)本年12月23日發表新聞稿顯示,由於全球商品價格上漲,使得星國個人陸路交通與服務費上漲,推動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11個月上升,創下近九年最大漲幅。新加坡本年11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比成長3.8%,漲幅高於10月的3.2%,是2013年2月以來最高水準。若不包括個人陸路交通與住宿費,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1.6%,亦高於10月的1.5%。經濟分析師預測,考慮供應鏈中斷及比較基礎低,高通貨膨脹情形可能再持續數月。 新加坡本年11月整體通膨攀高主因是個人交通和服務費走高,其中個人交通通膨因汽車價格上漲高達17.9%,機票價格上漲,推高服務通膨至1.9%,電費和煤氣成本則上升10%,高於10月的7.8%。 新加坡官方預估本年全年通膨率為2.3%,高於11月預估的2%;全年核心通膨率預估為0.9%。明(2022)年整體通膨和核心通膨預估則維持不變,分別為1.5%-2.5%和1%-2%。 上述新聞稿指出,預料全球通膨保持在高水準,將持續一段時間。供應緊縮和強勁需求將支撐原油價格,數種商品和產品市場的供需不平衡、全球運輸出現瓶頸,預計短期內將持續。隨著全球和區域經濟進一步復甦,預計新加坡主要貿易夥伴通膨率亦將逐步攀升。 依據惠譽(Fitch Ratings)日前報告,本年11月全球通膨率普遍上升,美國高達6.8%,創39年來最高;歐元區出現歐盟成立來最高通膨達4.9%,德國創下29年最高的5.2%;新興市場亦急劇上揚,土耳其、巴西和俄羅斯通膨率分別達21.3%、10.7%和8.4%。 由於新加坡防疫措施放寬,經濟活動重啟,預計人力市場復甦將加快,薪資呈現穩定成長趨勢。星國疫情逐漸穩定,消費者需求將增強,累積的商業成本可能反映至消費者物價中。進口和人力成本上揚,加上國內經濟活動復甦,將推動核心通膨在未來數季穩步攀升。

A:西班牙位居西南歐之伊比利半島,西鄰葡萄牙,東北接法國與安道爾,北濱大西洋,南瀕地中海,另包括地中海內之Baleares群島,大西洋內之Canarias群島,以及南疆非洲大陸頂端之Melilla與Ceuta兩城與摩洛哥接壤。 西班牙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汞藏量居世界首位,黃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西班牙除觀光業之外,主要產業包含食品飲料、汽車、化工、金屬、紡織成衣、家具、再生能源等。

A: 日本日刊港都新聞本(2021)年12月20日報導,日本水產廳於12月17日召開水產政策審議會企劃分組委員會,介紹明年春季送內閣審議之次期「水產基本計畫」之重點,規劃確定落實資源管理及水產業為成長產業等三大項,並圍繞重要政策明確未來發展方向,亦列入設定2032年食用魚貝類自給率目標。 日本「水產基本計畫」5年進行重新檢討更新,本次以「根據海洋環境變化落實漁業資源管理」、「考慮風險增加實現漁業產業成長」及「支持地方促進漁村再生」等三大支柱,水產廳表示在資源管理方面,將以總容許捕獲量(TAC)管理魚類數量,目標到 2023年度實現 80% 之漁獲量配額管理,並力求漁業與遊漁(娛樂漁業)保持管理之一致性。 在因應海洋環境變化方面,為解決中長期問題引進漁船,並結合其他漁法,採取新經營作業模式。在脫碳方面,推動集團作業、節能設備、導入新世代漁船,以及推動藻床(礁)保護及設置。近海漁業以「可視化」透明有感之漁業權有效利用漁場,推動大規模近海養殖和智慧化養殖管理,以促進養殖業發展。為推動出口,以滿足出口目的地需求,提供支持進行商品開發及設備投資等業務。並包括人才培育、漁村活化、智慧漁業技術研發及因對新冠病毒傳染病對策等。 另呈現2021年「漁業白皮書」之概要,專題包括兩個主題,除「新水產基本計畫」亦描述目前為止四個「基本計畫」制定之情況及措施外,以及次期「基本計畫」之制定源由及施政策略。關於「新冠病毒感染之傳播對水產業之影響及因應」,包括外食用餐使用減少及內食家常飯需求增加、水產品價格及銷售管道之影響、政府支持等。2021年漁業白皮書從提高相關省廳(部會)業務效率角度減少內容頁數,並運用二維條碼引導至水產廳網頁,旨在採取易於理解且不影響用戶便利性之白皮書。 按日本水產廳為落實「水產基本法」,確保水產品穩定供給及促進水產業健全發展而採取之綜合性措施,每5年依據國內外環境變化,提出「水產基本計畫」做為漁業施政藍圖及爭取預算之依據。「日本水產計畫」先後制定4次(2002年3月、2007年3月、2012年3月、2017年4月),似皆能以「基本計畫」為基礎,有效推動各項漁業施政措施。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0)年12月25日新增1,164例,截至25日晚,累計確診1,051,421例,死亡12,444例,PCR檢測確診率為4.65%。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本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625,203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4,301,730人接受第一劑疫苗,3,891,366 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約旦衛生部指出,在COVID-19 Omicron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的情況下,約旦政府加強新年慶祝活動與集會的預防措施,參加者被要求出示接種兩劑COVID疫苗證明,且接受第二劑不超過六個月,此外還要提供48小時內陰性PCR證明,方可參加慶祝活動與聚會。迄今約旦確診Omicron病毒者共295人。自2022年1月1日起公共或私營部門之員工,僅允許接種兩劑疫苗者方可進入工作場所工作,缺勤天數從年假中扣除;年假用完視為無薪休假,不可領取薪資、津貼或其他福利。18歲以上人員必須接種兩劑疫苗方可前往公共或私營機構(醫院及診所除外)。

A:據媒體報導,為提升產業現代化及規模,沙烏地工業城暨科技園區管理局(Saudi Authority for Industrial Cities and Technology Zones, MODON)執行長Khaled Al Salem宣布,將透過國家生產力促進計畫(National Productivity Program),針對100座工廠優先推動第4次工業革命(4IR),做為其他工廠數位轉型之發展藍圖。 沙烏地前於本(2021)年7月與世界經濟論壇(WEF)合作於沙國首都利雅德成立第4次工業革命中心(Center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係繼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印度之後,全球第5個成立4IR中心之國家。沙烏地資通訊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部長Abdullah Alsawaha當時表示,4IR將帶動機器人、人工智慧(AI)及無線生產模式之應用,有助沙國提升基礎設施及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且總計可創造1兆里雅經濟效益。沙烏地數據暨人工智慧管理局(Saudi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hority, SDAIA)局長Abdullah Alghamdi則表示,4IR將使沙烏地非石油產業GDP於2030年前提升4% 另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部長Bandar Al-Khorayef前亦表示,為降低依賴外籍勞力及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政府計劃於5年內推動4,000座工廠自動化轉型,在中小企業及女性創業持續成長的情況下,自動化及4IR將為業者打造更有利發展之產業環境。

A:資料來源: 智利經濟部 智利經濟部為鼓勵及協助創業,建立線上輔助平台”Quiero Emprender”(網址:www.quieroemprender.cl),該平台為智政府輔導新創之單一窗口,就創業者需求設置五大輔導主軸: 準備: 提供免費課程及創業程序需知等資訊 創立: 提供設立公司相關規定及程序,並僅需2,000智幣(約3美元)即可於系統進行線上公司登記程序 成長:提供公司成長所需支援,並另設置www.espaciodelemprendedor.cl提供新創業者應用及申請技術服務機構(Sercotec)、生產促進局(Corfo)、社會投資基金(Fosis)、農業發展研究所(Indap)、觀光局(Senatur) 及對外貿易推廣總司(ProChile) 等機構提供之輔助方案及補助基金。 數位化: 附設www.digitalizatupyme.cl網站,輔導新創及中小企業進行數位化,並提供如何推廣品牌知名度、促進銷售、降低成本、促進與客戶及供應商關係相關訓練課程。 重整: 協助檢視企業體質,提供重整所需之財務、法務及帳務資訊及支援。  

A:資料來源: 智利emol電子報 各財金機構認為,未來影響美元兌智利披索匯率因素將包括智利修憲結果、通貨膨脹情形以及智利新任總統Gabriel Boric執政措施,而XTB分析師認為2022 年上半年仍將充滿不確定性,因為各界將聚焦制憲結果以及Boric新政府之前 100天執政表現,而Boric近期就原本主張極具爭議之政見開始表現出溫和態度,並強調了財政責任的重要性,此將有利外界對智利經濟前景轉趨樂觀。 未來倘新憲法能夠為智利投資及商業活動提供保障,並且Boric新政府持續採行溫和經濟政策,將有利智利披索兌美元重新上漲,惟倘投資者看不到新政府採行「親市場」之財政措施,則美元匯率將有更大漲幅,甚至可能達到1美元兌900 披索。

A:資料來源: 智利emol電子報 美元兌智利披索匯率自本年11以來即維持在1美元兌800披索以上,並且自本年以來幾乎未見1美元兌700披索以下,據XTB、Libertex等財金機構專家表示,本年美元匯率與銅價高漲趨勢脫軌,主要係因本年智利修憲及總統大選等造成政治環境不確定性,因此即使智利央行積極升息,仍無法抑制美元大幅升值;而另一助長美元兌披索升值因素則是智利政府已准許民眾3度提早提領退休金及大量發放補助金,造成市場充斥大量資金,進而引發通貨膨脹情形。 尤其本年12月19智利舉行了歷來競爭最激烈的總統選舉,最後極左派之尊嚴認同黨候選人Gabriel Boric當選新任總統,隔日1美元匯率急遽上漲35.10披索,達到1美元兌換875披索之歷史高價,取代了COVID疫情恐慌期間所創下的 1美元兌868.50披索的記錄(2020 年 3 月 28 日),此被市場解讀為Gabriel Boric並非投資者所喜愛總統候選人,渠當選為智利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ankier.pl, 24.12.2021   投資黃金交易今年破紀錄,因為消費者為逃避高通膨和低利率而把存款轉向黃金。Mennica Skarbowa公司執行長 Jarosław Żołędowski 指出,根據從最大的黃金生產國獲得的資訊,波蘭在購買黃金用於投資目的方面已經躋身歐洲前五名。 Ż氏補充,今年前三個季度,Mennica Skarbowa公司出售2.7噸黃金,而2020年同期為2.1噸,他強調,預計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會更好。   根據該公司預測,今年也將是整個投資黃金市場創紀錄的一年,儘管價格持續高企,似乎很難超越2020年的成績。當時由於COVID-19大流行爆發,波蘭投資人購買了約9.3噸黃金,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也是歷史上最多的。今年,波蘭投資黃金,即金條和硬幣,的銷售量將超過10噸。   波蘭共和報(Rzeczpospolita)指出,需求增加尤其可以從波蘭中央統計局(GUS)黃金進口數據中看出;今年1-10 月波蘭進口超過5噸黃金初級材料或半成品(例如用於生產金條),較2020年全年增加三分之一以上。這些數據不包括成品金條或非常受歡迎的金幣之進口。珠寶行業大亨家族企業Apart也注意到這項投資潛力。今年12月上半月推出電子交易平台mennica.apart.pl,為有興趣投資黃金的人提供的線上服務。另黃金熱潮也影響珠寶市場。W.Kruk連鎖店總裁 Łukasz Bernacki也強調此趨勢,今年前三個季度零售收入逾3.23億波幣,成長37%。   2020年因疫情大流行支撐了對黃金的需求,今年則因高通膨而增強。波蘭經濟研究所(PIE)分析師Jakub Rybacki提醒, 這種類型的投資也有風險, 金銀的價格也可能下跌。Jarosław Żołędowski 預測價格會暫時性下跌,他建議在2022年1月之前不要投資黃金;俟市場稍微穩定且波幣走強時,以波蘭貨幣購買的黃金會較便宜。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ankier.pl, 24.12.2021   根據波蘭能源業者Tauron的說法,由於二氧化碳排放許可的價格飆升(註: 目前已飆升至每公噸90歐元),能源監管辦公室 (URE) 批准的電費上漲將於 2022 年 1 月生效。Tauron 指出,波蘭大約70%的能源來自燃煤電廠,因此,二氧化碳排放許可價格佔發電成本調達60%。 Tauron執行長Artur Michałowski強調,歐盟推行的這種氣候政策(ETS碳排交易制度)給中歐和東歐的普通能源用戶帶來沈重負擔。為減輕這種衝擊,波蘭政府推出抗通脹措施(Anti-inflation shield), 包括電價加值稅(VAT)從23%降為5%, 消費稅降為0, 實施期間從2022年1月1日至5月31日。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ankier.pl, 24.12.2021   根據不動產專業顧問公司Otodom的數據,波蘭11月初級和次級市場的房地產價格繼續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上漲。各大城市房產初級市場之每平方公尺平均單價及年漲幅(%)如下:華沙(12,548波幣; 年增19.3%)、克拉克夫(11,360波幣; 18.1%)、格但斯克(10,572波幣; 8.1%)、弗洛茲瓦夫(9,934波幣; 16.4% )、波茲南(8,801波幣; 9.1%)、卡托維茲(8,679波幣; 19.2%)、什切青(8,553波幣; 16.4%)、羅茲(7,936波幣; 17.5%)、盧布林(7,864波幣; 10%)。

A:資料來源: 智利全國機車進口協會(ANIM) 據智利全國機車進口協會(ANIM)研究,智利本年機車銷售總數達54,494輛,其中一般通勤類機車為49,445輛,競速機車為2,665輛,越野四輪機車為2,384輛。主要銷售地區則為首都聖地牙哥銷售量佔59%、Valparaiso地區銷售量占8%、Biobio地區占5.6%、Coquimbo地區占5.5%及 Maule地區占5.3%。另該研究亦顯示購買Honda廠牌機車之女性消費者較去年增加43%,Yamaha廠牌機車之女性消費者則較去年增加55%,因此女性逐漸成為智利機車市場消費主力。 研究最後並指出中國為智利機車最大來源國,占總進口量之71%,印度產機車占總進口量之20%,日本產機車僅占2%。另智利最大機車進口商則為Honda Motor(24%)、Yamaimport(22%)及Imoto(12%)。

A:資料來源:智利水星報 大眾在疫情期間避免因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而染疫風險,也因餐點及貨品外送業蓬勃發展,造成智利機車市場大量需求,據智利全國機車進口協會(ANIM)統計,本年11月智利機車銷售量達7,121輛,較去年同期之2,160輛激增3倍,同時也創下歷史紀錄,預計本年全年銷售量將達54,494輛,較去年成長85.5%。 該協會表示機車在智利市場快速成長除因前述二因素,亦包括消費者認為機車價格較汽車便宜、減少空氣汙染,並且有效達成通勤目的。

A:依據瑞士郵局(Die Psot)發布之新聞稿,從“黑色星期五”到聖誕節前夕的促銷活動促使瑞士民眾線上購物情況增加,從11月底至聖誕節前夕共計處理2千340萬個包裹,平均每日約100萬個包裹,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1.2%,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增加約30%,其中在本年12月14日,瑞士郵局處理約120萬件包裹,為單日包裹處理量最高紀錄。另該局的郵件處理業務則持續減少,在本年每日處理約1,400萬封郵件,去年同期則每日處理約1,500萬封郵件。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日期: 2021年12月27日

A:依據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發布之新聞稿,在本年11月份共計有111萬7,070位旅客於蘇黎世機場入出境。另搭乘瑞士境內航線旅客計82萬1,885人次,轉機旅客為29萬1,244人次,比例為26.2%。載客航班架次為1萬3,253航班,增加134.2%,載客航班的旅客人數平均為110.6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55.5%;貨運流量則為3萬8,542公噸貨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39.5%。   資料來源: 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 日期: 2021年12月27日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