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2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1/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1號) 商情本文: 英國衛生部長Sajid Javid於昨(14)日宣布,在審查英國衛生安全局(Health Security Agency)最新風險評估後,將自12月15日週三凌晨4點起,全數移除仍列於國際旅遊紅燈名單的11個國家,包括Angola、Botswana、Eswatini、Lesotho、Malawi、Mozambique、Namibia、Nigeria、South Africa、Zambia以及Zimbabwe等國,未來從這些國家入境英國者也將不必滯留於隔離飯店檢疫。 隨著Omicron變種病毒於英國及世界他國快速傳播,國際旅遊紅燈措施在持續抵禦新變種病毒上效果有減,因此政府宣布暫以移除此臨時措施來減緩對國內旅遊業、航空業之衝擊,預計於2022年1月5日再次審查此措施之必要性。而在現行規定下,所有完全接種疫苗者在抵英前2天必須進行病毒檢測(PCR或lateral flow快篩),且必須在入境第2天前進行PCR檢測,並自主隔離直至確認陰性結果;另未完全接種疫苗旅客皆必須在入境前依規定進行檢測,並於入境後第2、8日進行PCR檢測,且也必須自主隔離10天,不過仍可有條件地在測得陰性結果後縮短自主隔離期間。 雖然目前在國際旅遊紅燈警戒國家已無列任何國家或地區,但政府規定檢疫飯店措施仍在,將持續作為抵禦新變種病毒之重要防線。任何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者均必須持續停留於飯店管制隔離區,而自12月15日凌晨4點後,已預訂管制隔離旅館的乘客均有權申請全額退款,應聯繫旅館業者或訂房業者。 基於最新科學研究新冠疫苗對於新變種病毒的抵抗性,政府已宣布已接種第2劑疫苗至少三個月時間的成人將可在2022年之前再接種一劑疫苗以增強本身抗性。
A:參考資料:ONS, 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12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2/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2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單月成長0.7%,年成長率達5.1%,比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成長4.2%更高,實際成長率更高於經濟學家預測之4.8%或央行預測之4.5%,已飆升至十年來最高,而央行原預測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應至2022年春天才會飆到5%。11月國內生產價格年成長9.1%,投入價格方面更達14.3%,均受運輸設備、金屬及非金屬礦產品上漲推動。11月零售價格指數年成長也飆至7.1%,為自1991年3月以來最高。 該局經濟學家Grant Fitzner表示,當月物價飆升主因仍為汽油、二手車漲價,而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實在本月均有漲價現象,燃料價格明顯上漲,且服裝價格於去年同期下降後現又增加,食品、二手車和煙草價格等均上升,均加劇11月通貨膨脹情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通膨率最高可能達5.5%,並認為央行應升息以防止通貨膨脹造成長期影響。通貨膨脹率預計將保持在近5%直到明年4月,屆時法定能源價格上限預期再次調漲,物價飆升情形恐再加劇。Pantheon 總體經濟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Samuel Tombs則認為,11月通膨率極高,甚可能在明年4月飆至近6%,不過在Omicron變種病毒影響之下,英國央行本週可能再次決定不升息。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12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0/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0號) 商情本文: 愛爾蘭中央統計局公布相關進出口統計資料指出,去年商品和服務貿易大幅成長並創紀錄達到3060 億歐元,其中主要係IT資訊及醫藥產品在疫情期間出口大幅成長。 去年進出口情形簡述如下: 一、出口情形: 1. 服務出口:去年服務出口總值為 2440 億歐元,較前年成長6%。主要出口產品為計算機服務內容,包括硬體、軟體以及數據處理相關服務,佔總出口額55% ( 1340 億歐元)。係因許多全球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英特爾、蘋果和 Facebook 都在愛爾蘭發展業務。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佔總出口額近三分之一,500 億歐元)。緊隨其後的五個出口國為比利時( 179 億歐元)、德國(176 億歐元)、英國(146 億歐元)、中國(103 億歐元)和荷蘭(86 億歐元)。 2. 貨品出口:去年貨品出口總值為 1620 億歐元的商品,較前年成長 6.6%。主要出口產品為化學相關產品,佔總出口額65%(1060 億歐元)。醫療和醫藥產品佔 38%(620 億歐元),有機化學品占 19%(310 億歐元)。另外,食品和飲料產品佔8%(130 億歐元),其中約 48 億歐元流向主要出口國-英國。 二、進口情形: 1. 服務進口:去年服務進口總值3060 億歐元。主要進口服務為知識產權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相關“服務”,包含進口用於愛爾蘭研發 (Resrach&Development, R&D) 服務的1040 億歐元,以及特許權使用費、許可證的 840 億歐元。主要進口國家為美國、英國、德國和荷蘭。 2. 貨物進口:去年貨品進口總值870 億歐元。較前年下降 4.6%。主要進口貨物是運輸設備,包括飛機,其進口額為 139 億歐元,低於去年的 216 億歐元。第二和第三大的貨物為醫療藥物產品(84 億歐元)和有機化學品(81 億歐元)。主要進口國家為英國(200 億歐元)。另,單從英國進口的食品和飲料值為 43 億歐元,機械和運輸設備的進口值為 45 億歐元。 據上述統計資料分析,愛爾蘭 2020 年最大的貿易順差國為美國,對美國的出口額超過進口額 370 億歐元。 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為英國,出口額為 146 億歐元,進口額為 200 億歐元,貿易逆差接近 54 億歐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5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新聞稿 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為公民和企業家開通一條服務熱線。該部副部長Olga Semeniuk表示,倘民眾對波蘭新政(Polish Deal)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 22 765 64 64洽詢。 服務熱線是Polish Deal多渠道資訊中心之一。服務時間週一到週五,從8點到16點,民眾將能夠獲得有關適用法律規定、行政程序和電子服務的全面訊息,以及有關使用Polish Deal引入的解決方案的可能性等訊息。不僅如此。還可協助民眾填寫表格等申請作業,以利用Polish Deal提供的解決方案。 Polish Deal多渠道資訊中心係由波蘭經濟發展及技術部監督,並獲波蘭財政部、家庭和社會政策部、衛生部及社會保險機構等相關單位之支持及合作。它將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持協助,包括:與顧問的電話交談、線上聊天(livechat)、服務台(helpdesk)上的交談,以及很快就會有一個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的虛擬助手。 使用該熱線的企業家和公民都將收到有關Polish Deal措施的訊息,包括: • 稅收變化,包括新的健康保險費 • 住房(無需辦理手續的自建房屋和無需自備款的貸款) • 免稅養老金 • 對家庭之補助 • 農民的變化 • 支持公司創新。 Polish Deal是在COVID-19大流行後重建波蘭經濟的國家型重大計畫之一。旨在減少社會不平等並為所有公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包含對企業家、家庭和老年人等有益的解決方案。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5 PAP, The First News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稱,2022年波蘭經濟將成長4.5%,但波蘭應解決與歐盟的爭端,提高公共投資效率。 IMF在與波蘭當局磋商後的1份報告中表示,波蘭政府應避免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IMF表示,隨著財政政策在2022年過渡到大流行之後,波蘭當局應避免在過熱風險的背景下採取擴張性財政立場。根據IMF表示,下一代歐盟的補助贈款(Next Generation EU grants)應顯著推動波蘭的公共投資。IMF並強調解決與歐盟懸而未決的爭端和提高公共投資效率的重要性。 歐盟執委會(EC)尚未批准波蘭的復甦計畫(Polish Recovery Plan)(歐盟將據以分配數十億美元資金給波蘭),理由是對波蘭法治狀況的擔憂。IMF在評論波蘭政府最新的經濟改革方案-波蘭新政(Polish Deal)時表示,這將占波蘭GDP的1%左右。 波蘭政府還推出「通貨膨脹保護措施」(inflation shield),以降低電力、天然氣和石油燃料價格,保護社會免於受高達8%的通貨膨脹的影響。然而,IMF表示,雖然減稅可以提供一些緩解,但它們效率低下,應該是暫時措施,以免成本增加,並被視為較廣泛的政策調整以解決通貨膨脹問題的替代品。 IMF建議,透過有針對性的工具,如代金券(vouchers),可以更佳地解決能源貧困風險。IMF還提議在中期減少預算赤字,這將有助於為未來的財政挑戰做好準備。IMF表示,主要受疫情相關財政支持減少的推動,預計波蘭廣義政府財政赤字將從2020年佔GDP的7.1%下降到2021年佔GDP的2.9%。 IMF並預測波蘭廣義政府總債務水準為佔波蘭GDP的56%。IMF讚揚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BP)最近為提高利率而改變的政策。IMF表示,波蘭NBP應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以推動通貨膨脹回到目標區間。IMF並補充稱,2022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5.6%,預計到2023年年底通貨膨脹率將回到接近目標區的水準。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5 PAP, The First News 歐洲金融大會(European Financial Congress ; EKF)智囊團的專家表示,通貨膨脹加劇、與歐盟的爭端、COVID-19疫情大流行和能源價格上漲是波蘭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EKF於12月14日週二根據波蘭經濟學家(主要是銀行家)的評估,提交了1份以「波蘭的宏觀經濟挑戰和預測」為題的分析報告。就2023年之前波蘭經濟情勢面臨的威脅而言,專家表示,「持續通貨膨脹」構成的風險最大。他們的分析還指出,通貨膨脹預期將有所增加。EKF專家估計,今年波蘭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將在5.1%左右,2022年為6.3%,2023年為4.4%。 與EKF合作的經濟學家指出,與歐盟的衝突是波蘭經濟情勢的第二大威脅。該報告中指出,波蘭與歐盟之間的衝突已經持續數月之久,可能威脅到幫助波蘭從疫情大流行中恢復、改革國家能源部門、加速數位化和支持業務所需的數十億歐元。 Covid疫情大流行的後果被列為第三大危害,其次是「能源價格上漲」,這是造成高通貨膨脹的部分原因,但由於波蘭經濟對煤炭的依賴,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經濟問題。 根據EKF專家目前的預測,在經歷了去年負2.5%的衰退之後,預計2021年經濟將強勁反彈,GDP成長5.2%左右,但隨後增速將在2022年放緩至4.4%,2023年將放緩至4.0%。 專家們對波蘭今年投資的成長(估計為6.7%)比以往更加樂觀,但對未來幾年的投資成長(6.5-6.7%)較為悲觀。另預計勞動力市場情勢也將保持相對穩健,失業率約為3%。 另據The First News報導,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於12月15日週三報告稱,波蘭2021年11月份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比率上漲7.8%,月比率上漲1.0%。在稍早時候的初步估計中,GUS表示,11月的通貨膨脹年比率成長7.7%,月比率成長1.0%。而10月份,社會消費品和服務方面的物價年比率上漲6.8%,月比率上漲1.1%。 另波蘭政府諮詢機構波蘭經濟研究所(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 PIE)分析師於週三估計,波蘭12月CPI年比率將飆升至8%以上。PIE對GUS發布的數據發表評論稱,該數據顯示11月份CPI年比率成長7.8%。PIE專家解釋稱,CPI上漲是由於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燃料價格仍然居高不下,能源價格居高不下。他們認為,服務價格上漲將在未來幾個季度推動通貨膨脹扮演重要角色。經濟學家們還擔心工業產品和服務價格的急劇上漲。他們指出,11月份核心通貨膨脹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已躍升至4.8%。然而,未來幾個月核心通貨膨脹應該會略有放緩,並在2022年徘徊在4%左右。
A:一、依據智利交通電信部網站新聞,2021年12月10日提出國家永續交通策略(Estrategia Nacional de Movilidad Sostenible,ENMS),與智利住房及城市規劃部、公共工程部、社會發展暨家庭部、能源部、環境部及區域發展部等共同制定國家長期交通發展策略,以利智利達成2050年零淨盼排之目標。 二、智利交通及電信部長Gloria Hutt上週五(12月10日)於媒體發表會中表示,本項策略之研究及擬定係在歐盟支助之「EUROCLIMA +計畫」下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共同進行,共擬定7項政策目標如下: (一)國土規劃與交通:以公共運輸為主軸進行區域及都市規劃、促進各區域間交通、發展都市永續物流。 (二)環境與交通:減少高汙染車輛購買及使用、加強高汙染車輛檢查、鼓勵購買低汙染私人交通工具、公共及貨運車隊使用低排放車輛。 (三)交通效率:減少非必要移動、重新規劃道路空間、改善公共運輸服務品質、減少低效率交通工具使用。 (四)安全及主動的交通:推動行人及自行車相關基礎建設及安全、促進公共運輸及自行車配套使用、鼓勵主動式移動(Movilidad activa)。 (五)交通包容性:實施無障礙基礎建設及公共空間、無障礙公共運輸服務。 (六)交通與公眾參與:交通政策制定納入公眾參與機制、成立交通問題反映平台。 (七)交通資訊透明:使用大數據及數位科技進行交通管理、發展整合性交通資訊平台,提供市民所需交通資訊等。 三、智利自1990年至2018年間,每年交通及運輸相關碳排放增加逾7%,其中都市運輸之碳排放佔全國總排放50%以上,亟需採取有效改善措施,爰智利盼藉由該策略成功減碳,並作為智利交通政策主軸,預期各機關及地方政府將在2022年擬定更具體之執行計畫及措施。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5 PAP, TVP World, IAR 波蘭部長理事會週三通過新的防疫限制措施生效實施,以因應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狀況。這些限制將特別限制餐館、酒吧、旅館、電影院、劇院和體育設施的人數,將從50%減少至30%。政府新提出的法規允許將目前實施的大部分限制、命令和禁令延長至2022年1月31日。另還將導入實施以下措施內容: - 與COVID-19確診者居住共同生活的人或同住家人免除強制隔離義務的附加條件是須取得COVID-19檢測陰性的結果,該檢測結果是在與同住的人診斷出感染 SARS-CoV-2 病毒後進行的。 - 限制人數——將從50%減少至30%——特別是在餐館、旅館、酒吧、電影院、劇院、體育和宗教設施中。如果COVID-19接種證書得到驗證,接種疫苗的人不計入限制。 - 對於餐飲場所,桌子之間的距離必須至少為1.5公尺,除非桌子之間有至少1公尺高的隔板(從桌子表面測量)。該限制不包括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 - 確保觀眾或聽眾不消費飲料和膳食的義務,例如在電影院,電影俱樂部。 - 另一項命令規定,對從申根區以外抵達波蘭的人須提出1份不得早於過境前24小時的陰性COVID-19檢測報告。沒有提出顯示陰性檢測報告的人在入境/越過波蘭邊境後必須接受強制隔離。 - 禁止迪斯可舞廳和夜總會或提供室內或其他封閉空間跳舞的活動,體育舞蹈俱樂部除外。但是,此規定將適用於除夕夜開放的俱樂部和迪斯可舞廳。 該規定還表明,即使達到限制,打算使用服務或參加活動的人也可以決定他或她是否想行使入場權,前提是他們已接種了COVID- 19疫苗。. 同時,據波蘭新聞局(PAP)報導,預計搭乘公共交通時戴口罩的規定將會更嚴格的執行。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4 Polish News Bulletin, RZECZPOSPOLITA 波蘭新政(Polish Deal)自2022年1月 1日起生效,將為企業營業所得稅(CIT)和個人所得稅(PIT)法規導入實施新的稅收減免,旨在促進無現金交易和新產品開發投資。 根據新規定,從經濟活動中獲得收入的納稅人將能夠從稅基中扣除兩類成本,即與購買付款機(payment terminal)和使用此類付款機處理支付交易有關成本。企業家還可以扣除與新產品開發和營銷相關的試生產(trial production)成本。納稅人將能夠扣除30%的此類成本,但在整個財政年度內不得超過總收入的10%。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4 Polish News Bulletin, bankier.pl 法國電信營運商Orange Polska波蘭公司執行長Julien Ducarroz表示,該公司對網絡安全和大數據領域的收購感興趣。 該公司在ICT市場上進行了成功的收購,即BlueSoft公司和Craftware公司,現在該公司對可能擴大其現有能力的潛在收購感興趣。 Ducarroz執行長補充表示,該公司也在考慮大數據領域的可能交易,這將使該公司能夠更佳地支持波蘭公司的數位化轉型。2022年對ICT服務的需求將會增加。COVID-19疫情大流行使一般公司企業意識到他們必須改變並進行數位化轉型。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4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12月14日週二宣布,波蘭政府已致函歐盟執委會(EC),請求允許降低燃料加值稅(VAT)。波蘭政府曾表示,降低燃料價格是其希望採取的措施之一,以減輕波蘭高通貨膨脹率對公眾造成的打擊。 Morawiecki總理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天政府又向歐盟、歐盟執委會發出了一封信,要求接受燃料加值稅減免。波蘭國會下(眾)議院最近修訂了消費稅法(excise duties)。該修正案規定,歐盟規範允許在今年12月20日至31日和2022年1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削減燃料消費稅的最低稅率。 該法律修正案的理由解釋稱,由於12月的削減,柴油每公升將便宜0.8波幣(0.017歐元),在考慮加值稅後將更便宜0.10波幣(0.022歐元),而從1月1日到5月31日每公升便宜0.5波幣(0.011歐元)(含加值稅0.6波幣(0.013歐元)。 12月的汽油價格將每公升低0.14波幣(0.03歐元)(含增值稅的0.17波幣(0.037 歐元),1月起每公升將便宜0.11波幣(0.024 歐元)(含增值稅的0.18波幣(0.039 歐元)。
A:據法媒Le Figaro及L'Usine Nouvelle報導,Sanofi公司於本(15)日宣布,旨揭疫苗之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無論前2劑疫苗種類為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如Pfizer、Moderna)或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straZeneca、Johnson & Johnson),該疫苗作為補充劑可有效增加9至43倍之中和抗體(anticorps neutralisants),安全及耐受度對所有年齡層均有良好表現。 然因新冠疫情演變迅速,使S商於本年春季啟動之第3期疫苗試驗情勢趨於複雜,無法如預期於本年底獲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批准上市。該局監督疫苗研發進展之委員會要求S商延長臨床試驗至明年第1季,以增加更多參與者及數據分析,尤其是從未感染過病毒亦未施打疫苗者。惟S商試驗參與者多數係於本(2021)年第3季招募自美國、英國及法國,隨疫情於全球迅速擴散,試驗之難度亦大幅提高。 S商業於本年夏季開始生產血清(sérum),預計於明年第1季發布其新冠疫苗之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俟獲EMA批准後,即可上市,成為繼Pfizer/BioNTech、Moderna、AstraZeneca及Johnson & Johnson後獲歐洲批准之第5種新冠疫苗。據聞美國Novavax亦在候選名單內。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與葡萄牙能源公司Galp合作,將於葡萄牙建設一座鋰精煉廠(lithium refinery),預估建設成本為7億歐元,每年可生產供70萬輛電動車電池製造所需之35,000噸氫氧化鋰(lithium hydroxide)。Northvolt與Galp將合資成立Aurora公司,處理未來合作事宜。
A:據法媒Les Echos本(12)月14日報導,Wimi-Ipsos市調機構對法國公私部門各500名員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公部門實施遠距上班之情況低於私部門。要點如下: (一)疫情發生前,26%公務員採取遠距辦公,其中8%每月實施1天、6%每週1天、12%每週2天以上。疫情發生後,42%公務員採取遠距辦公(註:私部門為58%),其中10%每月1天、9%每週1天、23%每週2天以上。 (二)79%受調公務員認為公部門實施遠距辦公之準備不如私部門:68%表示應歸咎於公部門出勤文化(culture du présentéisme),管理階層對遠距辦公抱持偏見,員工擔心觀感不佳。另有48%認為公部門缺乏遠距辦公之設備工具。 (三)62%受訪公務員認為遠距辦公將持續擴大實施,70%對此表示期待。 法國公務員聯合會於本(110)年7月針對遠距辦公簽署協議,爭取每週3天遠距辦公,仍有50%一般公務員及67%醫療院所公職人員未據以實施。
A:綜合美媒報導,國際能源署(IEA)12月14日表示,由於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出現,石油需求將暫時減少,全球石油供應將超過需求,緩解近月來石油供應與價格的壓力。 IEA預測非石油輸出國組織(non-OPEC)2022年每日供應減少10萬桶,並預估需求將減少相同數量,其中航空燃料需求為Omicron疫情影響最大類別,本年第4季至明年第1季平均每日需求減少15萬桶,惟今明兩年全年航空燃料消耗量仍將呈大幅成長。另IEA認為Omicron變種病毒僅暫緩石油需求,並不會徹底破壞石油需求復甦,預期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回復疫情前水準。 IEA預估明年石油供應過剩,美國、加拿大及巴西等石油產量預期創新高,帶動明年「非OPEC」每日產量提高至180萬桶,然倘OPEC+解除石油限產措施,沙烏地阿拉伯及俄國亦可能達創紀錄產量,石油產量穩定增加,需求卻略低於先前預測,可能導致石油過剩情況,預估明年第1季每日供應過剩約170萬桶。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2021年12月13日新聞報導,瑞士2021年第3季就業人口約為511萬,較上年同期成長0.9%,較上季成長1.5%。 瑞士2021年第3季男性就業率較上年同期成長0.7%,女性就業率成長1.1%。同期瑞士國民就業率成長0.7%,外籍人士就業率成長1.4%。 依照國際勞工組織(ILO)定義,瑞士本年第3季瑞士失業率下降至5.1%(2020/Q3:5.3%)。同期歐盟平均失業率為6.7%,歐盟失業率最低者為:捷克(2.7%)、荷蘭(3.0%)、德國與波蘭並列第3名(3.3%);歐盟失業率最高者為:西班牙(14.6%)、希臘(13.2%)以及義大利(9.0%)。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BFS)公布資訊 日期:2021年12月13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之瑞士2021年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查報告,瑞士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5.2點(2020年12月為基數=100),較上月上漲0.5%,較上年同期上漲5.8%。 與去年同期比較生產價格指數成長率最顯者為: 礦物油產品成長109.1%、(非鐵類)金屬產品成長72.9%、鋼成長67.7%。同期豬肉價格衰退21.8%。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12月14日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120039號 德國新政府為對抗氣候變遷,已宣示將於2030年前淘汰燃煤發電、並使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占總發電80%之目標。不過至今化石能源仍續居德國發電的要角,至2021年第3季為止,德國仍有逾三成發電量仰賴煤炭,比重甚至比去年同期略升。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12月14日公布之統計,2021年第3季,德國自身產出之電力當中,約有56.9%之電力係以傳統的化石能源發電,其占比甚至較上年同期增加2.7%。也比截至2021年前6月底的56%繼續升高。反觀2020年的上半年,當時已有51.8%之發電量係來自再生能源,顯示德國減碳的努力似有退步跡象。 儘管德國正持續努力以求實現能源轉型,但煤炭、核能、以及天然氣,仍是現今德國最重要的電力生產來源。根據聯邦統計局的資料,2021年第3季度,德國總發電量1,184億度(kWh)的一半以上(56.9%)來自化石能源,尤其煤炭,本期併網發電量的31.9%來自燃煤電廠。煤電較去年同期成長22.5%,也是增幅最大的項目。 風電則是第2大發電來源,2021年第3季,風電對總發電量貢獻比例為16.6%。緊隨其後的是核能(14.2%)以及光伏電(13.3%)。 總體而言,2021年第3季再生能源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為43.1%,略低於去年同期(44%)。 本期來自天然氣的電力饋入顯著下降,衰減幅度達38.9%。天然氣在電力供應中的份額約占8.7%。根據統計局分析,此為自2018年第3季以來的最低季度值。聯邦統計局說明,造成這種下降的主要原因應與近期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揚有關。 2021年第3季德國進口電力約142億度,較去年同期增加13.6%,主要進口來源為法國(42億度),其次為奧地利(19億度)、荷蘭(13億度)。另一方面,德國本期出口電力147億度,德國出口電力仍略高於進口,2021年第3季電力出口較去年同期增約8.9%。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賓士汽車 文號:1104120038號 德國聯邦政府設定需於2030年前達成1,5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目標,政府及產業對於推動新一代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不遺餘力。德國聯邦汽車監理局(KBA)甫核准Mercedes(賓士汽車集團)新一代半自駕技術,該集團首席技術官Markus Schäfer表示,近日獲KBA核准之「Drive Pilot」系統,將允許駕駛人即使在交通繁忙或擁塞的道路,仍能雙手離開方向盤、或從事其他活動。賓士汽車稱,德國現有約13,100公里之道路適用「Drive Pilot」系統,初步暫定使用該技術之速限為時速60公里。 賓士汽車將自2022年上半年起,在德國市場推出此半自動駕駛系統,首先將導入至旗艦S系列車款(德國市場售價約為126,830歐元)。賓士汽車並規劃,一旦美國及中國(賓士汽車主要國際市場)相關立法完成,未來亦將在這些市場提供該系統。 KBA表示,該機構將持續依據聯合國及歐盟技術標準,核准相關技術使用,未來亦將為德國自動駕駛道路,制定符合國家、歐洲與國際規定之安全標準。針對賓士汽車「Drive Pilot」系統,KBA未來將考量是否將使用速限放寬至時速130公里,並允許納入可自動變換車道技術。 德國現有約4,800萬輛註冊之自小客車中,約有四分之一車齡超過15年。德國為達2045年淨零碳排目標,如何增加車主汰換老舊及高碳排車款之動機,甚為關鍵。相關產業分析指出,未來自駕及電動車技術日趨成熟、並獲准使用後,亦將成為市場汰換老舊汽車之助力。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明鏡周刊(der Spiegel) 文號:1104120037號 德國由社民黨(SPD)、綠黨(Grünen)及自民黨(FDP)組成的3黨內閣,以「勇於創造更多進步」(dare to make more progress)作為施政標語,於今(2021)年12月8日宣誓就職,德國重要媒體羅列聯邦政府當務之急與競選承諾清單,俾憑檢視執政表現,重點摘要如下: 一、當務之急為儘速控制德國新冠肺炎疫情 德國迄已超過10萬人因新冠肺炎死亡,且近期7日每10萬人感染指數節節高升,總理蕭茲(Olaf Scholz)已成立專責新冠肺炎危機處理小組,由聯邦及各邦衛生官員、病毒學家、傳染病學家、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組成,每日向聯邦政府彙報最新疫情發展及建議。德國新任衛生部長由社民黨之Prof. Dr. Karl Lauterbach教授出任,渠指出新冠肺炎是德國自二戰以來最大健康危機,亦將是他此生最艱鉅的任務。新屆國會已通過針對照顧特別弱勢群體之機構(如醫院及養老院)在職員工強制接種疫苗、擴大機動性疫苗施打團隊之使用與布署,以及在一般藥局提供疫苗接種,提升疫苗接種率。另將透過向醫護人員發放獎金,提升設備水準與薪資,增加護理工作吸引人力。 二、在競爭與合作間,找到外交政策平衡點 蕭茲總理已宣示將繼續朝建立「強大、具自主性及開放的歐盟」而努力,除前往法國討論共同歐盟政策以外,德國亦盼加強歐盟議會之權力,並強化歐盟軍事聯合指揮機制。面對中國,德國盼於歐盟對中政策框架內,制定全面性對中戰略,在與中國進行制度與系統性競爭之背景下,平衡經濟利益與人權關切。此外,德國聯邦政府將加強跨大西洋聯繫,強化與美國合作,並仍將聯合國視為國際秩序最重要機構,強調透過多邊主義與各國合作。 三、跨部會聯合作戰,對抗氣候變遷 氣候中和與淨零碳排政策係本屆聯邦政府執政重中之重,為達2030年8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50%建物供暖達淨零碳排、2030年淘汰煤炭等多元目標,聯邦政府將透過簡化行政措施、要求新建商業設施及住宅,安裝太陽能面板,以及建置更多海上及陸上風力發電場以達標。在交通運輸層面,為實現2030年德國至少有1,5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減少交通工具碳排,德國需快速擴展充電站基礎設施,並應使鐵路貨運量增加四分之一。由於相關議題涉及多部會職權與協調,將是各界檢驗新屆聯邦政府能否聯合作戰、化解歧異、避免相互制肘、共同克服困難之重點。 四、其他競選承諾,將併受檢驗 德國3黨執政聯盟其他重要競選承諾,尚包含簡化移民與入籍措施,俾提升勞動市場供給、數位基礎設施升級與政府數位化、提高公民失業救濟金、維持公共退休金計畫下之所得替代率(48%)、軍隊導入無人機使用、擴大聯邦政府可用財源、每年新建40萬戶住宅,以平抑房價及租金、教育數位化以及支持弱勢地區學校、降低法定投票年齡至16歲、娛樂用大麻合法化等,均將由媒體及相關利害工商團體、公協會,作為檢視執政表現與成績之要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