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標題:由於國內市場銷售下滑,巴拉圭2021年1-11月雞肉出口成長16.5%。 日期:2021.12.15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生產者產業聯盟(Unión de Gremios de la Producción,UGP)統計資料,巴拉圭雞肉業者經過辛苦1年,且國際市場對雞胸肉需求上漲,巴拉圭雞肉業者於2021年第1季大量雞胸肉供應國際市場,使得2021年1-11月雞肉出口成長16.5%;惟由於國內雞肉市場受嚴重走私情形影響,國內雞肉市場銷售亦下滑5%。 (二)巴拉圭雞肉商Pollpar SA公司負責人Pilar Zubizarreta表示,2021年雞肉生產量4萬7,600公噸,較2020年之4萬9,000公噸,減產1,400公噸,衰退4%。減產主要原因係由於飼養成本上漲,其中黃豆及玉米等飼料價格居高不下,導致減少雞隻飼養。另由於雞肉走私情形猖獗,雞肉商亦停止增加工作機會等語。伊亦稱,2021年為辛苦的1年,原本以為巴拉圭國內牛肉價格飆漲之際,消費者應轉向國內雞肉商採購雞肉,反而消費走私雞肉,間接造福鄰國生產之雞肉商等語。 (三)依據巴拉圭國家動物健康暨品質管理局(Servicio Nacional de Salud y Calidad Animal,SENACSA)統計資料,巴拉圭2021年1-11月雞肉、雞雜及雞內臟出口重量6,288.14公噸,出口金額496萬3,601美元,主要出口市場為俄羅斯、安哥拉、莫三比克、利比亞及海上中轉等。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全球航空貨運成本已飆至歷史新高,從中國製造業重鎮飛往到歐美國家的空運運費,過去3個月來已暴漲近一倍,凸顯各大企業都在聖誕節前夕,全力滿足消費者需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上海-北美航線的空運價格於12月6日當週首次漲至每公斤14美元,不僅較8月底的8美元大漲近一倍,更刷新2020年初12美元歷史紀錄。波羅地海空運指數與TAC貨運公司數據顯示,香港-歐美航線及法蘭克福-北美航線的空運價格也同步走高。 空運價格飆漲,主因是在全球海運壅塞之際,企業改以空運運送時尚產品和消費電子產品等製成品、以及車用零件和半導體等零組件。另外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出現,也讓企業加緊訂購新冠篩檢試劑和個人防護設備。 全球供應鏈第4季業務最繁忙,因為要滿足「黑色星期五」和耶誕節等假期的暢旺訂單,今年旺季又碰上全球海運遭遇貨櫃荒和港口瓶頸等混亂局面。 過去,半數的空運貨物常以客機載運,但如今許多客機都在疫情期間停飛,航空業者也已建議以過去視為觀光航線的航班載貨,而非飛到貿易重鎮,然而現在Omicron變種病毒正威脅這些客機航線。 一些航空公司已轉向承接空運業務,而FedEx、DHL等貨運業者也填補部分缺口。
A:資料來源:美國CNBC新聞 通貨膨脹壓力對勞工也帶來沉重打擊。美國勞工部表示,儘管過去1年總工資成長4.8%,但扣除通膨因素後,11月實際平均時薪又下降0.4%,較去年同期下降1.9%。疫情時期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對汽車及其他耐用品等產品的需求飆升所致,但服務業的通貨膨脹也在上升。 不包括能源在內的服務成本於11月成長0.4%,在過去12個月成長3.4%,係2007年4月以來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年。假期購物季即將到來,服裝成本明顯上升,11月上漲1.3%,全年上漲5%。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通貨膨脹已接近高峰值,尤其在近幾週能源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儘管西德州中質原油價格在2021年上漲52%以上,但與去年11月高峰相比,價格已經下跌約14%。由於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成長速度處於1969年以來最低水準,在經歷平淡第3季後,GDP預計將在2021年底前強勁成長,惟通貨膨脹仍是經濟復甦面臨的最大問題。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據知情人士表示,通用汽車計劃投資30餘億美元於密西根州生產電動汽車。 通用汽車擬於密州完成2個電動汽車計畫。其中一個計畫將其位於底特律郊區的Orion裝配廠改造成生產電動皮卡車工廠,翻新工程將耗資約20億美元,預計創造1,500多個工作。 此外,通用汽車也計劃在其位於密西根州Lansing的一家組裝廠附近建造一座電池工廠。該計畫由通用汽車與其電池合作夥伴 LG Energy Solutions以 50-50 比例組成的合資企業計畫,投資金額將超過20億美元,並創造約1,200個工作。 通用汽車目前正與密州地方政府進行談判,以確保這些計畫獲得減稅和其他奬勵措施。通用汽車聲明表示:「通用汽車於Orion Township 地區在內等多個地點的未來潛在投資開發計畫目前尚處於初始階段,該公司正與地方官員討論潛在投資獎勵機會」。 隨著汽車產業準備在未來幾年推出數十種全新電動汽車,車廠也急於確保未來電池供應。豐田汽車計劃投資12.5億美元在北卡羅來納州新建一座電池廠。福特汽車於本年9月曾表示,將斥資110多億美元建造3座電池工廠,其中2座在肯塔基州及1座在田納西州,鄰近Memphis,以及一座電動卡車工廠,此係幾十年來全新第1間美國組裝廠。 密西根州州長Gretchen Whitmer曾對該州未被福特投資計畫選中表示失望後,通用汽車之投資計畫對於該州意義重大。
A:資料來源:美國CNBC新聞 美國勞工部2021年12月10日公佈,美國11月通貨膨脹率係1982年以來最大的增幅,此為經濟復甦帶來壓力,也加大美聯儲面臨的風險。 衡量重多商品和服務成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於11月上漲0.8%,較去年同期上升6.8%,係1982年6月以來最大增幅。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核心CPI上漲0.5%,較去年同期上漲4.9%,係1991年中期以來最大漲幅。Dow Jones曾預測,總體CPI年成長率為6.7%,核心CPI年成長率為4.9%。 自2020年11月以來,能源價格上漲33.3%,其中本年11月上漲3.5%,僅汽油價格即上漲58.1%。食品價格在一年內上漲6.1%,而通貨膨脹爆發的主因之一的二手車及皮卡車價格上漲31.4%,11月又上漲2.5%。 美國勞工部表示,食品及能源部分在12個月的漲幅是13年以來最快。住房成本占CPI的3分之1左右,較去年成長3.8%,係2007年以來最高水準。市場對該報告反應積極,華爾街股票指數上漲,而政府債券收益率走低。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根據報告,總體通貨膨脹率可能超過7%。 美聯儲官員將通貨膨脹率飆升歸因於與疫情相關因素。消費者對商品的強勁需求及供應鏈瓶頸一直是主要因素,惟價格上漲的力度及持續時間均超過美聯儲預期。
A:資料來源:路透社 美國10月出口創紀錄,導致貿易逆差大幅下降,為一年多來首次貿易在本季對經濟成長作出貢獻。 據美國商務部於2021年12月7日公佈資料顯示,進口也升至歷史新高。由於就業市場趨緊、消費者支出強勁、服務業及製造業活動增強,均顯示隨著年終到來,美國經濟正在加速成長。FWDBONDS駐紐約經濟學家Christopher Rupkey表示,貿易逆差正大幅下降,為經濟成長提供更多動能,日益好轉的貿易狀況進一步證明,美國經濟非常強勁。 美國貿易逆差於10月大幅下降17.6%,至671億美元,此係自2015年4月以來最大降幅,反映出疫情後,商品和服務流動增加。10月出口成長8.1%,達到2,236億美元歷史新高。商品出口增加11.1%,達到1,587億美元,也是歷史最高水準。工業用品及材料出口增加64億美元,其中原油出口增加12億美元。 服務出口增加10億美元,達到649億美元。反映海外旅行、其他商務服務及智慧財產權使用費上升。美國在實施20個月禁令後,於11月初對國際遊客重新開放,此可能帶來進一步成長。然而,近期對來自南部非洲國家旅客採取限制措施,新Omicron變種病毒可能暫時減緩國際旅行。 美國進口增加0.9%,達到2,907億美元,也創歷史最高水準。商品進口成長0.7%,達到2,427億美元。成長主要來自汽車、零組件及引擎等商品,增加15億美元。包括手機及其他家庭用品在內的消費品進口均成長。經通貨膨脹調整後,10月實際商品貿易逆差減少135億元,至976億元,為去年12月以來最小逆差。倘實際商品貿易逆差繼續縮小,貿易可能對本季GDP做出貢獻。貿易逆差已經連續5季拖累GDP成長。 據估計,第4季GDP折合成年率的增幅最高可達8.6%。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2.1%。因供應短缺和Delta變種導致感染增加受到抑制後,經濟成長速度正迅速恢復,疫情導致供應鏈混亂短缺加劇價格壓力。 有跡象顯示通貨膨脹率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仍將遠高於美聯儲2%目標,企業因需勞工而將提高工資。據勞工部報告,第3季單位勞工成本增幅超過最初預期。上一季,勞工成本折合成年率修正後成長9.6%,高於11月公佈的初值8.3%。與一年前相比,單位勞工成本上升6.3%,此係1982年以來最大增幅。美國失業率目前處於21個月來最低水準4.2%。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今年的供應鏈瓶頸,逆轉能源產業成本長期大幅下降趨勢。過去12年,太陽能電池板及風力渦輪機的成本分別下降約90%及70%。但在大多數地方,近期成本上漲使太陽能板及風力渦輪機比過去2年的平均價格高出約10%到25%。成本上漲也可能導致再生能源開發商遭遇困境。雖然新計畫不斷增加,但IEA表示,大約有100 GW建設中的計畫係基於成本將繼續下降為假設,這些計畫也許會被推遲,或難以產生回報。 但只要大宗商品和運輸價格在未來1、2年恢復正常,IEA預計成本上漲不會使再生能源的推廣偏離軌道。從長遠來看,最大風險可能來自利率升高,因為融資是計畫成本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一些可能加快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調整,將改善該計畫的經濟效益,例如:加快審查速度、增加電網連接或提高拍賣的裝機容量等。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會議(COP26)之後,各國政府很可能會努力加快腳步發展再生能源。惟即使IEA預測中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快速擴張,也不足以實現在2050年前將碳排放降至共同目標的淨零水準。在全球能源中,再生能源仍然是一個佔主導地位的成長題材,而今年遭遇的波折並未真正改變可能的結局。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Kunal Patel指出,在頁岩油繁榮的早期階段,獲得效率較為容易,而現在要進一步獲得更高效率則更加困難。 由於該產業限制資本支出情況下,未來的效率提升或更難實現。華爾街預計,二疊紀盆地(Permian Basin)最大生產商之一的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3年內(2020年至2022年)的投資將與2014年整年投資水準相當。投資者將更希望看到現金流用於分紅或股票回購,而並非投入更大的計畫。總體而言,Rystad Energy預計,2022年美國陸上生產的每口油井鑽井成本總體將增加10%-15%。並表示,大多數勘探和生產公司一致認為,對於美國頁岩油產業,盈虧平衡成本可能已經觸底。 儘管在鑽探的投資方面進一步趨於謹慎,另一方面,美國似乎仍被視為平衡長期石油需求的邊際產油國。2019年5月,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Michael Plante和Patel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14年以來,美國頁岩油公司鑽探新井能實現盈利的油價與長期石油期貨價格一直存在密切的聯動關係。 兩種價格密切聯動關係顯示,在滿足未來石油需求方面,美國被視為世界的邊際產油國。儘管現貨石油市場出現一些震盪,且美國尚營運狀態的鑽井平台數量下降,惟此種聯動關係持續保持到2020年迄今。美國頁岩油產業繁榮時代可能結束,但其影響力不會就此消失。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今年冬天能源價格上漲是消費者及各國政府擔憂的一個問題,此情況對加速再生能源革命(fueling the renewable-energy revolution)也具有特別益處。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12月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今年將是風能及太陽能電廠建設再創紀錄的一年,預計新增裝機容量達約290 gigawatts,較2020年成長3%。此一趨勢料將持續到2026年,預計平均每年將新增305 GW。 儘管成本大大增加,但投資資金仍不斷流入。過去2年,運費上漲近6倍,用於太陽能板的多晶矽成本上升逾4倍,而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及電氣連接中重要原材料鋼材、銅及鋁的價格上漲超過一半。 由於電費上漲,建設更多再生能源計畫仍在增加。全球批發電價已經上漲,英國、西班牙及德國上漲一倍以上,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對天然氣、煤炭、其他供暖及發電用燃料的競購戰所推動。這些價格變化對現有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廠的經濟效益影響不大,再生能源發電廠通常以合約價格出售其頭10年至25年的電力,但新計畫的合約更新了此項條款。 政府及企業日益雄心勃勃的氣候政策,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美國各州已承諾為清潔能源提供4,800億美元資金,預計其中大部分將在2024年之前投入。據IEA估計,到2026年,再生能源發電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在歐洲的電力組合中佔一半,在中國佔40%,在美國和印度各佔30%。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頁岩油產業已從多次蕭條中復甦,倖存企業比以前更強壯,同時新油井可以收支平衡的價格不斷降低。此種演變壓力降低了全球油價預期,令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感到緊張。Glasgow氣候變遷談判結束後,曾經一度推動頁岩油產業的投資資金大減,美頁岩油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根據堪薩斯城聯儲銀行的調查數據,自2014年以來,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平均盈虧平衡油價,在很大程度上處於下降趨勢。2014年第3季,西德中質油價格平均需要維持在每桶79美元,美國頁岩油生產商鑽一口新井才能獲利。於2020年第1季,該價格已降至每桶47美元,在此兩個時期之間,美國石油產量成長近30%,同時使用的鑽井平台減少61%。 然而,在疫情期間,持續數年的盈虧平衡油價下降趨勢已經逆轉。自2020年第1季以來的每一次調查中,盈虧平衡油價均有所上漲,於2021年第3季達到每桶57美元,為2015年以來最高水準。目前,美國的石油鑽井平台數量已經恢復到原來的2.6倍,2020年處於最低點,仍比2年前低三分之一。 原料和勞動力價格普遍上漲是當前成本上漲的部分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頁岩油生產商不再面臨削減成本的巨大壓力,他們已經摘取垂手可得的技術成果。平均收支平衡成本早在2017年,遠早於疫情對石油市場造成衝擊之前,就已經停滯。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美國港口壅塞癱瘓供應鏈之際,美國眾議院兩黨議員聯手通過「2021海運改革法案」,是美國20多年來首次翻修國際海運法,意在落實新海運法規,以確保公平的國際貿易與海運措施,保護國內出口商免遭不公平對待。 這項海運改革法案獲眾院兩黨議員支持,得以364對60的壓倒性票數表決通過,將交由參議院審議。新修訂法案將賦予聯邦海事委員會(FMC)更多工具,可用來保護進、出口商和消費大眾免遭不公平對待。 美國港口塞港,焦點一直放在美國消費者拿不到進口貨。但另一方面,美國含農產品在內的出口貨,要送達海外客戶也很困難。 最新數據顯示,到今年10月為止,從美國9大港口啟航的空櫃數量多達1,210萬個,達59%,幾乎比去年同期暴增50%,裝運美國貨物、從這些港口出發的貨櫃已減少10.7%;由於託運商急著將空櫃調回亞洲,美國出口方除面臨港口壅塞造成的物流瓶頸,預訂的艙位也經常遭到取消。 美國消費者對進口貨物的需求增長,推升亞洲對美出口運費,意味這趟旅程的獲利遠高於美國對亞洲出口。代表農業出口商的貿易團體-美國農業運輸聯盟表示,此促使海運業急忙把空櫃運回亞洲,再裝運更多貨物運往美國。 據報告,零售業者預估,過去18個月營收損失5%至20%不等,相當於銷售額減損數十億美元,因受到供應鏈干擾議題拖累。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美國總統拜登於本年12月初簽署行政命令,下令聯邦政府大幅縮減碳足跡,包括各機構到2035年須停止採購燃油車輛,並須支出數十億美元購買電動車與乾淨電力、翻修建築物,以達成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 這項行政命令將責成聯邦政府各部會,到2030年電力必須零碳排,到2035年只能購買零碳排車輛,並且翻修聯邦政府建物,讓聯邦政府建物、園區及其他設施在2045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美國政府也將啟動「乾淨採購(buy-clean)」計畫,採購低碳材料,也將採購沒有「永遠化學物(多氟烷基物質)」的產品。 美國政府將要求聯邦部會在2035年前縮減溫室氣體排放量65%,將使美國聯邦政府每年6,500億美元的貨品與服務採購預算,轉向永續產品和低碳產業。美國政府擁有65萬輛汽車,每年採購約5萬輛。根據行政命令,到2027年,政府採購的輕型車輛須為零碳排車輛,到2050年所有車輛都必須零碳排。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2021年11月晶片交貨時間再度拉長,澆熄業者以為缺貨現象終見盡頭的一線希望。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研究顯示,從下訂單到交貨的前置時間,11月比10月增加4天,達到約22.3週。等待時間創下該公司2017年開始追蹤此數據以來的最久紀錄。 此對需要更多晶片的業者,無疑是個挫折。包括蘋果及福特汽車在內的各類企業都抱怨無法滿足客戶對產品需求,而同時成本也在上升。晶片交運時間增速在10月曾出現放緩,燃起缺貨情況不再惡化的預期心理。 Susquehanna分析師Chris Rolland表示,電源管理晶片及微控制器晶片交運時間拉長尤為明顯,但其他晶片也都無法倖免。許多產品供應壓力將會延續到2022年上半年。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路透報導,因新冠疫情而起的全球海運危機,延誤商品貨運時間、助長通膨效應,可能會一直持續到2023年。 經濟學家以往計算通膨或GDP,很少把貨運相關數字計算進去;企業會煩心原物料、勞動力成本的機會也大於運輸,惟這些正在改變。 根據波羅地海貨運指數,目前40呎貨櫃運費雖已自9月歷史高點11,000美元回落約15%,然而疫情之前,運費只需要1,300美元。全球貨品90%靠海運運輸,如此高昂的海運價格加重全球通膨壓力,而現今的通膨又比預期嚴重。 Berenberg分析師估計,11月初,全球11%載貨貨櫃塞在海路運輸網中,雖然比8月最塞的時候好一些,但還是比疫情前的7%高很多。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資料顯示,10月底,貨輪在全球最大貨櫃港之一的美國洛杉磯/長堤港,完成卸貨回頭所需時間,是疫情前的2倍。該行分析師Michael Tran也表示,即使洛杉磯/長堤港達成每週多處理3,500個貨櫃的目標,2023年以前也不太可能清理完積壓的貨櫃量。 聯合國上個月一份報告指出,高昂的海運價格威脅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從現在到2023年之間,使全球進口物價最多上揚11%,消費者物價增加1.5%。
A:依據阿根廷政府公報2021年12月14日刊載生產部第915/2021號決議如下:阿根廷政府完成對自中國大陸進口供日用、社交或運動用途之男女或兒童鞋類產品,其鞋面及鞋底均以天然及/或人造材質製者(即南方共市稅則號列10.00、6401.92.00、6401.99.10、6401.99.90、6402.19.00、6402.20.00、6402.91.10、6402.91.90、6402.99.10、6402.99.90、6403.19.00、6403.20.00、6403.40.00、6403.51.10、6403.51.90、6403.59.10、6403.59.90、6403.91.10、6403.91.90、6403.99.10、6403.99.90、6404.11.00、6404.19.00、6404.20.00、6405.10.10、6405.10.20、6405.10.90、6405.20.00及6405.90.00)產品;惟不包含南方共市稅則號列第6401至6405節以外之整形用鞋靴及南方共市稅則號列第6402.12節及6403.12節內之滑雪及雪板鞋靴產品之反傾銷落日複查及情勢變更複查,並課徵每雙15.70美元之FOB出口底價措施,另阿國政府接受SOJITZ CORPORATION OF AMERICA公司訂定之承諾價格,為期5年。涉案產品價格如低於前述出口底價,將課徵其與出口底價差價同額之反傾銷稅。阿國海關將依相關法令,對旨揭產品採行非優惠性原產地管制措施。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2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7/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7號) 商情本文: 雖然英國脫歐和貨車司機短缺導致超市貨物缺貨,但是根據研究機構 Interact Analysis 的數據,英國的送貨和物流中心是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2020 年每個倉庫的自動化支出約為 45萬美元。相比之下,美國2020 年每個倉庫的自動化支出約為 37萬5750 美元。 Interact 總經理 Ash Sharma 表示,自動化最初是由高工資成本所推動,英國每平方英尺在倉庫勞動力上的花費為 18 美元,而美國為 16 美元,中國為 4 美元。 但現在的問題則是勞動力短缺。因此英國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零售物流機器HIVE 蜂巢機器人。每個機器每天移動約 60 公里,幫助打包約 100 萬件物品。HIVE為方正的小機器人,由計算機系統的人工智能驅動,它們在一塊約是足球場七倍大的金屬棋盤上將箱子運送到打包站,再由人工將訂單放入袋子中。 網路購物一直是現代人主要需求。 英國線上零售額從 2006 年的 3% 上升至 26%(74%為實體店零售額)。 為跟上網路購物步伐,企業需要提高供應鏈的效率,但這不僅適用於電子商務,也適用於實體店。另英國國內使用機器人運作倉儲物流的例子為1. 位於 Northampton M1高速公路旁的Cygnia物流公司, 處理著30 家零售商的倉儲和訂單。Cygnia 公司於 9 月被 Wincanton 倂購,預計投入自動化生產,將生產力提高 200%,勞動力減少三分之二。2. 愛沙尼亞Starship Technologie公司提供英國 Northampton 和 Milton Keynes 地區的電動車送貨服務,從 Co-op 超市運送貨物,並在電動車上裝設感應器用來避開行人和其他車輛。3. 總部位於倫敦的Wayve新創公司,正在與Asda 和 Ocado 超市合作,對 自動駕駛送貨車 進行試驗。車輛目前已安裝安全驅動程式,並將設置自動駕駛輔助設備以協助司機並節省人力。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12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5/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5號) 商情本文: 英國Vertical 航太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 Bristol 的航空工程新創企業,由 Stephen Fitzpatrick 於 2016 年創立,其目標是開發電動垂直起降(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eVTOL)飛機。近期正在與愛爾蘭投資局接觸洽談在愛爾蘭投資製造電動飛機設備。 Vertical 航太公司將於週五與 Broadstone Acquisition 公司合併,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Avolon 租貸公司並購買1500 萬美元的股權,該合資企業的其他支持者包括微軟、勞斯萊斯、美國航空公司等。 eVTOL 飛機將能乘載四名乘客,由電池供電,幾乎靜音。其計畫旨在飛行約 100 英里的距離,作為汽車或其他方式的零碳排放替代方案。Vertical 稱它們描述為空中計程車,計劃建造垂直起降場,以便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起飛、著陸和充電。 該飛機現仍為早期開發階段,Vertical 航太公司已從 Avolon 和美國航空公司獲得高達 40 億美元和 1,000 架 eVTOL 飛機的條件式預購,以及維珍大西洋航空的預購選項。Vertical航太公司初期目標是年銷量少於 100 架,並盼盈利和虧空能收支平衡。 一旦獲得歐盟航空安全局的認證,計劃將於 2024 年開始進行商業運營。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12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6/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6號) 商情本文: 愛爾蘭Becton Dickinson醫療器材公司(BD) 將斥資 7000 萬歐元在 中西部Limerick 地區建立一個新的研究實驗室,將創造 130 個工作機會。該公司是愛爾蘭歷史最悠久的醫療科技製造商之一,於 1964 年在Drogheda 開設第一間工廠,此投資案並獲得愛爾蘭投資發展局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gency) 支持。該公司已在愛爾蘭的四個業務部門僱用 1,300 名員工,其中包括在Limerick地區的 350 名員工。 愛爾蘭Becton Dickinson醫療器材公司表示,該項投資將在臨床和非臨床的環境中開發智能、安全互聯健康和感染監測解決方案,將費時五年時間建造,因此,該公司將在軟體、電子、硬體和免疫學等工程和科學項目中增加約 130 個新的、高質量的研發職位。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2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3/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3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於昨(14)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新聞記者會上,稱讚IMF報告對英國經濟與維持金融穩定性之重要性。渠且指出,在Omicron變種病毒下,國內經濟再次進入另一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因此政府編列4000億英鎊經費的Covid時期支持計畫將沿用至明年春季,持續支持全國民眾與企業。 儘管IMF報告指出英國經濟在未來數月將面臨真正的挑戰,但也提及英國經濟具有彈性,且復甦比預期得快,政府更在疫情期間大力保護全國就業與企業。最新官方統計數據已顯示,目前已有比疫情前多近50萬的就業人口。 S部長強調,為了減緩物價飆升對於民眾生活的影響,政府已宣布自明年4月起將調漲薪資,如適用23歲或23歲以上者的國民基本工資時薪,將從8.91英鎊調漲為9.50英鎊,估計可為200萬人加薪。且燃油稅凍漲將進入連續第12年,與2010年凍漲前相比現在汽車駕駛每加一次油便可省下約15英鎊。另IMF支持財政部在預算案中制定新財政規則,該組織財政政策評論中對該部最大的啟發是:政府應堅持現有之公共支出計畫。IMF也歡迎政府Plan for Growth成長計畫,因有大量資金支持,將有助於英國持續發展領先科學,政府已承諾在2024-2025年間將在研發方面設有200億英鎊經費,並預計將投資超過1300億英鎊用於公路、鐵路、寬頻及移動網路等經濟基礎建設上,且政府將在提升就業技能方面編列38億英鎊,其中包括為1100萬成人提供終身學習保障,政府Plan for Jobs就業計畫旨在協助數十萬人獲得高薪工作。 無疑地,在去年大流行疫情席捲英國後造成之巨大經濟衝擊,此一復甦之路不會一帆風順。IMF則已提醒全國應注意之風險,但也強調無需擔心,英國經濟彈性及快速復甦能力將有助於英國走過另一段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2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4/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4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際貿易部副部長Penny Mordaunt於World Affairs Council of Atlanta活動上針對「英國繁榮的基礎:貿易、外交與國防」(trade, diplomacy and defence: the foundation of British prosperity)發表演說,其中提及: 近年來,英美兩國民主均受到考驗,並經歷極具挑戰性的時期。英國2016年的脫歐公投轟動全球,在國內更造成許多爭論與動盪情形,而無論多大的困難,英國仍撐過,2021年英國終於正式脫歐。 有人問,什麼樣的國家願冒著被孤立風險而堅持本國主義與制度?英國,也有美國。在美國脫離英國重塑民主人權的兩百多年後,英國也歌頌這樣的精神。當代英國脫離一個制度基於調和的貿易組織,而選擇更傾向WTO、CPTPP以及美國的架構,期望本國監管制度與其他地區有互通性。英國選擇改革以重建本國能力,致力於重新融入全球經濟。英國脫歐並非有損自身的行為,而是堅信民主貿易力量可帶來之巨大機會。 英國正在研訂新貿易政策,如同政府在《安全、國防、發展以及外交政策之綜合評論》所述,英國相信自由公平貿易最有利於人類世界發展,英國將致力於消除扭曲全球市場的行為,例如有害的國家補貼措施、破壞競爭之政府干預措施。英國將確保國內政策有助於企業公平競爭,放棄歐盟反競爭和保護主義之監管模式,而與貿易同盟積極合作,放鬆監管對於創造財富和經濟成長尤其重要。在新大西洋憲章、AUKUS聯盟以及兩國在印太地區涉及的協議,使充滿活力的共同貿易願景誕生。另 2023年日本將擔任G7主席國,印度將擔任G20主席國,且OECD組織有來自澳大利亞的秘書長,可見放遠印太地區之重要性。 英國正朝向此方向努力,積極接洽利害關係者以尋找跨越性貿易連結,並欲增加英美國內各地貿易,且正尋找在州級管道上為企業解除障礙的方法。脫歐後的自由給予英國與美國自行簽署瞭解備忘錄能力,以在重要成長領域放寬法規,並增強兩方合作關係,且減少官僚主義將可提高兩國經濟貿易核心領域之彈性。其中,專業商業服務為英美兩國經濟中最大的組成,現有法規則使此貿易在兩國之間,甚至在州間流動,均有困難且成本昂貴,因此英國也正尋找為此減少帳案的方式。此不會是英美未來貿易協定的替代措施,而是確保雙方可充分利用現有機會的有利步驟。雙方服務領域橫跨銀行、法律、金融科技、智慧財產權等各界,亦將有助於改善發展中國家經商能力,並且可提升新興市場潛在投資的穩定。另一方面,幫助他國也將有助於英美兩國創造就業機會且增加稅收。英美兩國科學、建築和領先製造業更將協助全球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挑戰。Mordaunt副部長相信,當英美兩國聯合為全球目標共同努力時,世界將變得更加安全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