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20年中國大陸為我第1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1,660.37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26.30%;我對中國大陸出口達1,024.47億美元,占我總出口29.68%,為我第1大出口市場;我自中國大陸進口達635.90億美元,占我總進口22.22%,為我第1大進口來源。 我出口中國大陸以積體電路、液晶裝置、錄音或錄製其他現象之媒體等為大宗;自中國大陸進口積體電路、電話機、機器零附件等。
A:2020年澳門為我第86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9,672萬美元;我對澳門出口達9,170萬美元,為我第65大出口市場;我自澳門進口達502萬美元,為我第124大進口來源。澳門主要經濟以觀光博彩業等服務業為主,而製造業以供應內需及旅客市場的中小型輕工業為主。 我對澳門出口以電線、電纜、二極體、電晶體光纖及光纖束等為大宗;自澳門進口主要為銅箔、鐵屬廢料及碎屑、烘製食品等。
A:2020年香港為我第4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501.57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7.94%;我對香港出口達489.36億美元,占我總出口14.18%,為我第3大出口市場;我自香港進口達12.21億美元,占我總進口0.43%,為我第28大進口來源。 香港是亞洲主要轉口港之一,亦為我出口至中國大陸重要轉口港,我出口至港貨品以半導體、記憶體及相關電子電機零組件居多;自港進口則為貴金屬及珠寶等為主。
A:馬來西亞迪耐公司(Dagang Nexchange Bhd,簡稱DNeX)董事經理賽再納爾(Syed Zainal Abidin)頃向媒體表示,該公司刻正與富士康新加坡公司及中國大陸策略夥伴「北京盛世投資」公司(Beijing CGP Investment Co Ltd)就其晶圓廠「矽佳公司」(SilTerra)產能擴展計畫進行談判。 據了解,上述三方討論的重點為矽佳公司將進行大面積產能升級,富士康公司肯定將增加投資。矽佳公司過去9年的營運史中僅有4年有盈餘紀錄,其餘皆虧損。該公司在吉打州居林(Kulim)擁有多餘的土地,可興建另一座晶圓廠,並已開始與富士康及 CGP 基金進行討論該計畫。 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富士康係從馬國國庫控股集團(Khazanah Holdings)手中收購1.2億持股後,於6月收購了迪耐公司5.03%的股權,但在迪耐公司的認股權證(warrants)轉換後,其股權已被稀釋至3.8%。 迪耐公司刻正與馬國應用研究與發展中心(Mimos Bhd)進行談判,讓該公司接管後者的半導體技術中心(STC),該中心有能力每月生產 5,000 片晶圓。鑒於全球晶片短缺的強勁需求環境,該公司的擴展計劃是及時的。矽佳公司10 月份生產了 3萬5,000 片晶圓,接近其每月 3萬6,000 片晶圓的設計產能。 迪耐公司已核准資本支出 6,800 萬美元,專門用於產量增長、以及購買新設備以提供支援服務。矽佳公司與中國大陸集創北方科技公司(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簽訂5年晶圓供應合約。迪耐公司計劃將其75%至80% 的生產量與長期協議結合。由於迄今為止簽署的長期協議約占其產能65%至70%,因此尚有空間再簽訂一份長期協議。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21年IMD世界專才報告」,馬來西亞排居第28名,較2020年第25名遜色。馬國在亞洲排第4名,落後香港(全球排名第11)、新加坡(第12名)與臺灣(第16名),但仍領先韓國(第34名)、中國大陸(第36名)、日本(第39名)、泰國(第43名)及印尼(第50名)。 在2017年至2021年期間,馬國的世界最高排名為2018年及2019年,皆位居第22名。 本次IMD世界專才報告,瑞士排名第一,其他依次為瑞典、盧森堡、挪威、丹麥、奧地利、冰島、芬蘭、荷蘭及德國。 該報告評比全球64個國家,評估範圍涵蓋三大因素,包括(一)對國內人才投資與培養,反映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和教育制度的素質;(二)對人才的吸引力,反映留住本地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的能力,以及(三)人才準備程度,反映現有人才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 根據該報告顯示,馬國在人才投資與發展項目,從上年的34名上升一級至第33名;其中馬國小學生對教師比率為1:12,排名全球第13,表現最佳;其次為中學生對教師比率為1:11,排名全球第20。至於表現遜色的是教育開支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為4.2%,排第40名,而每名學生教育的公共開支為1,963美元,排名全球第47的低位。同時,馬國女性就業人口占39.02%,排名全球第53,表現也極差。在人才吸引力項目,馬國維持上年第29名排名,其中排名較佳為生活成本指數(63.10點),排全球第16名,接下來是個人所得稅款占GDP之2.56%,為全球第17位。至於最低的是管理層薪資,為11萬7,688美元,為全球第42名,以及服務專業薪資,每年僅1萬3,564美元,排第41名。在人才準備度方面,馬國的排名從去年的第18下跌至第21名位;其中馬國理科畢業生占39.17%,排居全球第2名,表現最佳;其次為勞動力成長0.55%,排名第16;熟練員工則排居全球第25名。馬國的大學教育排居第33名,以及語言能力排28名。表現最差的是15歲學生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PISA),馬國平均為431,排第45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荷蘭安世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Nexperia) 將透過在馬來西亞森美蘭州(Negeri Sembilan) 設立新廠提高晶片產量。 至2026 年,安世半導體馬來西亞子公司計劃再投資 16 億馬幣(約3.78億美元)於建築物、設備和自動化資本支出,並僱用 700餘名熟練員工管理和維護自動化生產線。 總部位於荷蘭的安世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是大批量生產用於各種電子設計的基本半導體和組件的領先企業之一。該公司廣泛生產的產品組合包括二極體、電晶體和靜電放電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保護器材以及模擬和邏輯積體電路。 該馬國子公司新建的四層大樓將擁有 1萬1,000 平方公尺的潔淨室空間。該設施擁有 2萬平方公尺的建築空間,已含一個全自動原材料倉庫,預計將於 2022 年年中投入營運。 馬國森美蘭州州務大臣 阿米魯丁(Aminuddin Harun)頃為安世半導體馬來西亞子公司新廠開幕典禮時表示,該公司決定繼續擴大其在森美蘭州的業務,證明馬國完善的電子與電機 (E&E) 生態系統,顯示馬國人才庫卓越能力並開發永續成長供應鏈。 另一方面,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執行長阿罕阿都拉曼(Arham Abdul Rahman) 對安世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選擇在馬國擴大晶片生產的措施表示讚賞。在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下,馬國將繼續成為全球跨國企業理想的電子與電機投資地點。馬國盼安世半導體成為促進森美蘭州電子電機群聚發展的催化投資廠商之一,並為馬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安世半導體的新自動化倉庫將使該公司的儲存容量較現有的倉庫系統增加三倍。生產線亦將完全自動化,符合工業 4.0 標準,以支援汽車產業基本電源產品的增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媒體引用市場分析公司IHS Markit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報導,受惠於世界博覽會(Expo 2020)舉行帶動觀光及消費支出成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本(2021)年11月非石油經濟持續成長,並達2019年7月以來最高,11月PMI維持10月的54.5, 產出及新訂單均有增加。 上述調查亦顯示,此間觀光及旅遊產業帶動杜拜商業銷售達28個月以來最高,批發暨零售業亦表現亮眼,惟營造業處於需求不振及供應鏈吃緊等困境。另許多受調企業表示,儘管商業活動復甦強勁,惟COVID-19疫情先前造成之虧損尚未弭平,且世界博覽會推動商業復甦之力道能否延續尚待觀察,因此決定暫不新增雇用員工,以避免人事成本增加營運負擔,11月雇用人數甚至出現自5月以來首次下滑。
A:據媒體引用美國商業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新調查報導,沙烏地電商產業規模自2019年至2020年間成長60%,預估將於2025年前達到500億里雅(約130億美元),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服飾、電子產品、家電產品等零售業。 上述調查指出,沙烏地為中東地區最大市場,儘管電商產業成長快速,惟仍處於新興階段,去(2020)年線上銷售在整體零售業佔比8%,低於全球平均值18%,且遠不及中國大陸、美國及英國等國,顯示仍具極大成長空間。
A:參考資料:BBC 日期:110年12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46/P200號(商情文號:第1046號) 商情本文: HS2高速鐵路開發商已與日本Hitachi公司以及法國Alstom高鐵製造商簽署一價值20億英鎊的合約,將為HS2高速鐵路建造速度最快的英國製列車。依該項合約,預計生產54列火車,每列時速225哩的火車長度約200公尺(656呎),且可將兩列火車連接以作為長達400公尺(1312呎)且有1100個座位之列車。相關設備將在Hitachi公司在英格蘭東北部Newton Aycliffe工廠生產,並在Alstom製造商在英格蘭東北部Derby以及Crewe場地完工。該等公司將整合日本子彈頭列車技術以及歐洲高速鐵路知識,以生產世界最快且最安靜的節能列車。第一列火車預計可在2027年進行測試,測試2到6年後預計可乘載首批乘客。 英國交通部長Grant Shapps表示,上述交易將促使英國持續領導高速鐵路革命,不僅將使國內民眾未來可享有最高品質的列車服務,此更為HS2高速鐵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1月底,英國政府才宣布縮減鐵路升級計畫規模,將其原規畫連接里茲的鐵路路段取消,政府隨後則堅持節省下來的成本降作為升級地方鐵路服務。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當地自製率暨政府採購管理局(Local Content an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uthority, LCGPA)最新公布報導,沙烏地全國醫療產品聯合採購公司(National Unified Procurement Company for Medical Supplies)頃與多家民間企業簽署為期3至5年合作協議,將推動醫療用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產品在地生產,將提供沙國衛生機關約70%所需醫療產品,同時貢獻沙國GDP約1億8,000萬里雅(約4,798萬美元)。 LCGPA對此表示,上述在地生產計畫將有助沙烏地自給自足、吸引投資及取得最新科技,進而具備出口該等產品之實力。
A: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資料,本(2021)年12月8日經產省召開專家會議(正式名稱係「為實現碳中和,整備可適當活用碳憑證交易之制度環境之檢討會」),由早稻田大學教授有村俊秀擔任主席,邀請金融機關、商社及智庫代表與會,討論如何建立日本碳憑證(Carbon Credit)交易市場。 前述檢討會成立目的如下: 為實現可帶動經濟成長之碳中和社會,綜整碳憑證之重要性及理想運用方式等,對日本政府提出碳憑證相關政策方向性及建言。 今後全球碳憑證之供需料將擴大,為在日本建構可吸引全球ESG資金,成為全球脫碳商業據點之「碳憑證交易市場」,提出具體作法及方向性。 根據前述(一)、(二)討論結果,設計「碳憑證交易市場」基本制度架構,俾日本政府於2022年度進行實證實驗。 該檢討會今後相關活動時程如下: 2021年12月:經濟產業省與商社、能源相關產業、金融機關、碳憑證交易所等進行訪談,蒐集各業種利害關係人對碳憑證交易制度之意見,並將結果與檢討會成員共享。 2022年1月以後:舉辦第二次會議,由經濟產業省製作「碳憑證制度調查報告(Carbon Credit Report)」草案,交由檢討會成員評論。會後依據專家學者意見修正後,募集公眾意見。 2022年春季:召開第三次會議,由經濟產業省根據公眾意見,修正「碳憑證制度調查報告」草案後,交予專家學者檢討,達成決議後定稿,並於會後公布「碳憑證制度調查報告」。 本年12月8日召開第一次會議中,就「碳憑證制度調查報告」內容大綱達成初步共識,將包含以下五大層面: 碳憑證之定義。 碳憑證制度動向(包含國際及日本國內)。 活用碳憑證制度對達成2050淨零碳排之意義。 日本活、利用碳憑證制度面臨之課題(從需求、供給及流通面進行分析)。 今後相關因應政策之方向性(提出日本碳憑證制度願景)。
A: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1)年12月8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正檢討具體對策,加強未能充分發揮發電能力之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設施使用率,腹案如下: 抑制火力發電廠發電量:在特定地區電力供過於求,需限縮發電量以避免電網跳電時,將要求電力公司把火力發電廠之最低出力限制至20~30%。目前火力發電廠僅需將最低出力控制在50%以下即符合相關規範,經產省預計透過進一步限制火力發電廠最低出力,賦予再生能源更多供給空間,藉此進一步提升再生能源佔比,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增加電網跨區調度調整能力:經產省擬強化連結區域電網之送電線,從適合發展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之北海道、東北地區送電至電力需求甚大之首都地區;自九州地區送電至關西地區,藉此強化日本全國之電力供需調整能力,減少再生能源發電量供過於求不得不限制發電量之窘境。 日本九州地區率先採用太陽能發電設備,惟太陽能發電易受天候影響,晝間發電量高過總需求量,使電網頻繁被癱瘓,爰九州之太陽能發電業者常被要求縮減發電量。2020年度內九州太陽能發電被迫限縮發電量之日數共計60天。 鑒於日本為達成淨零碳排,將進一步推動太陽能發電,未來全國各地亦可能發生相同困境,經產省未雨綢繆,擬於本年度(至2022年3月底)前訂定前述火力發電之最低出力基準,並於明年春季適用新制。考量既有火力發電廠恐有更新設備之需求,擬給予2至3年之因應期間。倘火力發電廠無法降低最低出力,原則上將要求停止運轉。另經產省擬制定新規範,公布再生能源被迫縮減發電量時,仍持續運轉火力發電廠之名稱、輸出電量及發電理由。 依據經產省試算,倘將首都圈以外之火力發電廠最低出力訂為20%,則再生能源發電量約可增加150萬kw。鑒於限縮發電量將使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蒙受損失,本次之因應政策可望降低再生能源產業之風險,增加民間投資意願。
A: 日本產經新聞本(2021)年12月8日報導,討論太平洋黑鮪資源管理之WCPFC年會於本年12月7日結束會議,有關2022年後之漁獲配額問題,大型黑鮪已分配予包括日本在內之漁業國家,大型魚(30公斤以上)比本年增加15%。此為2015年實施目前嚴格之資源管理措施以來,首次同意增加漁獲配額。本次年會於12月1日以視訊會議召開,包括日本、台灣、韓國、美國、墨西哥及太平洋島嶼等26個國家及地區參加。 關於太平洋黑鮪漁獲配額,根據10月份會前會建議,同意「大型魚增加15%,小型魚(30公斤以下)維持現狀」。日本2022年之漁獲配額,大型魚由目前4,882公噸增加732公噸至5,614公噸;小型魚維持為4,007公噸。日本水產廳將根據此結果制定政策,並在年底前決定分配予國內業者。日本水產廳資源管理部高瀨美和子審議官表示:「漁民非常認真對待資源管理,付出巨大犧牲,舉國全力恢復資源,結果使國際上理解資源已回復。」 日本是回游魚類太平洋黑鮪最大捕撈國,因濫捕造成資源量劇減,2015年以後WCPFC導入資源管理,維持至目前之漁獲配額。日本目前為止皆以科學調查顯現資源已恢復為根據,由2018年開始提案增加配額,但遭美國等慎重派參加國家之反對而未決。本年7月檢討漁獲配額之作業小組,日本提案大型魚與小型魚皆增加20%,呈現本次增額方向。 按日本水產品消費習慣以含油脂魚類為主,且對養殖黑鮪幼魚有大量捕撈需求,以致黑鮪漁獲配額不足問題持續存在,尤其圍網及定置網配額不足產生糾紛,本次日本暫時解決鮪延繩釣漁船捕撈大型魚配額問題,增加箱網養殖所須小型魚配額仍待努力。
A: 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將健身追蹤器從低技術的計步器,改變為時尚的個人健康設備。 財經網站CNBC報道,追蹤個人的健身和鍛煉數據並與朋友分享有用且有趣,而隨著新冠疫情期間所需的遠程醫療服務的急劇增加,人們越來越有興趣將更廣泛的醫療數據整合到數字健康生態系統中,讓醫生和醫院可以訪問作為電子醫療健康紀錄的一部分的個人信息。 十多年前,可穿戴設備市場隨著基本的健身、鍛煉和運動活動追蹤設備而發展。現在,近30%的美國人使用可穿戴醫療保健設備,其中許多設備能夠跟蹤、監測和傳輸有關心率、血壓、體溫、血糖水平、睡眠質量甚至新冠感染早期預警信號。 Fitbit最早於2009年推出了一種夾式小設備可記錄佩戴者的運動、睡眠和卡路里,開啟了這一趨勢,後來演變成手環,增加了更多生物傳感器和藍牙連接,將數據下載到智能手機。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1月以21億元收購了Fitbit。 蘋果自2015年推出智能手表,除了添加了一系列的健康功能和程式,還為第三方開發人員創建了一個平台。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估計,2020年蘋果手表的銷售額接近130億元,按收入計佔全球智能手表市場的65%。 蓬勃發展的市場也吸引了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包括Halo智能手環製造商亞馬遜和今年推出Watch 3的華為,還有從消費電子領域進入智能手表行業的,包括三星、Garmin和Withings。 芬蘭初創公司Oura設計了一個嵌入生物傳感器的智能戒指。健身單車製造商Peloton據報正在開發一個數字心率臂章。 根據《財富》雜誌預估,全球可穿戴健康和健身設備市場——包括帶傳感器的手表、手環、戒指、皮膚貼片、眼鏡和服裝——在2020年將達到360億元以上,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140億元。德勤全球預測,2022年僅智能手表和智能貼片細分市場的全球出貨量將達到3.2億台,到2024年可能會達到4.4億台。 幾家醫療技術公司已經推出了智能貼片,即粘在皮膚上的一條分幣大小的帶子,使用微型針頭充當生物傳感器和傳送藥物。如加州紅木城(Redwood City)的BioIntelliSense設計的BioSticker戴在左上胸,用於持續監測呼吸頻率、心率和皮膚溫度的數據。 感應服裝也出現了。總部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Hexoskin開發了一系列智能襯衫,可以收集心臟、呼吸和活動數據,並傳輸到iOS或安卓設備。該公司與加拿大航天局合作開發了外太空版的Astroskin,以跟蹤宇航員在飛離地球時的生命體徵。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2-14/%e4%bf%9d%e5%81%a5%e6%a5%ad%e5%b8%82%e5%a0%b4%e9%9c%80%e6%b1%82%e5%bc%b7%e7%83%88-%e5%8f%af%e7%a9%bf%e6%88%b4%e8%a8%ad%e5%82%99%e7%99%bc%e5%b1%95%e8%bf%85%e7%8c%9b/3816253#page3
A:電動車需求殷切和供應不足帶動了鋰價飆升,並且引發一場確保供應的爭奪戰,加劇了對這種電池金屬長期短缺的疑慮。 華爾街日報報導,鋰價正以多年來最快的速度上漲,研究業者兼價格供應商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鋰價指數在5至11月期間翻漲了一倍,今年來累計大漲約240%,該指數正處於五年高點。鋰電池為從電動車到智慧手機等許多產品提供動力。 這波漲勢的背後推手是投資人押注鋰會持續稀缺。隨著特斯拉和其他汽車製造商提高電動汽車的銷售,對鋰的需求正呈倍數增加。 此外,去年的熊市加上供應鏈瓶頸,對鋰的新開發計畫投資有限,導致鋰的供應受限。生產商在試圖提煉這種銀白色金屬時,也經常遭環境人士反對和繁瑣許可程序阻撓。儘管世界蘊藏大量鋰礦,但將其轉化為電池等級化學製品是一項漫長且昂貴的考驗。隨著貿易商和企業買家乘勢進出場,鋰價很容易雙向大幅波動。 Lithium Americas公司執行長伊凡斯 (Jon Evans) 說:「這就像身處一個火熱的房地產市場。」「會有一場瘋狂的爭奪戰。」Lithium Americas是一家在內華達州致力生產鋰的新創公司,並與一位中國大陸合作夥伴在阿根廷共同擁有一項計畫。該公司沒有生產出任何鋰,但拜最近股價飆升之賜,市值已大增至約40億美元。 鋰價這波漲勢引發了對電池和汽車製造商取得足夠原料以滿足電動汽車需求的隱憂。根據研究業者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儘管商品價格只佔汽車總成本的一小部分,但它們可能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組的平均價格上漲。多年來電池成本的下降已使電動車較燃油車更具競爭力。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5959854?from=wj_catelistnews
A:拜登政府13日宣布一項聯邦新計畫,未來全美各地將建立50萬個電動車充電站,並將降低電動車價格,以促進汽車業的大轉型。 副總統賀錦麗13日在馬里蘭州已完成的氣電站表示,「我國和全世界交通業的未來在電氣化。」 拜登總統上月簽署實施的兆元基建法案,含50億元幫助各州建立電動車充電站網絡的預算,其中馬里蘭州可獲得6300萬元的聯邦經費補助;基建法案另撥款25億元,幫助偏鄉與較窮困地區建立、經營充電站。 拜登另一尚在參議院審核的2兆元社會安全及環境改善法案,讓購置電動車的民眾,可享7500元抵稅額,減輕買車負擔,促進汽車「換代」。 賀錦麗:未來人人買得起、充電如加油般方便 賀錦麗說,政府有意讓電動車「人人買得起」,不但買得起,還很容易就買到,「就像到加油站加油一樣」便宜易行。 她隨後參觀了華府市郊一家維修廠的作業,員工示範充電器的用法,也獲知馬里蘭州喬治王子郡的公務車全盤改換成電動車的計畫。 有助達成減排目標 盼增加市占率追上中國 白宮表示,美國的電動車轉型計畫,內容包括在聯邦能源與運輸部門之間設立「電動車聯合辦公室」,制定各州必須遵守的標準,致力做到廠商、州及基層地方政府、社會正義及民權社團,以及原住民部落之間,就此目標能夠協調一致。 能源部和運輸部將成立電動車顧問委員會,希望明年就開始作業。 白宮指出,個人和商用汽車加速「電動車化」有助達成拜登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淨零的目標,又可創造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 本計畫的另一用意,是要讓美國在全球電動車市場超越中國,目前美國在全球插電充電汽車的市場的市占率,僅及中國的三分之一。 拜登已設定目標,要在2030年,攻占全球新出產電動汽車和卡車市場的一半。 LMC汽車顧問公司預估,美國新電動車銷量,明年將從今年40萬輛增為73萬輛,2025年超過200萬輛 -- 美國全年總新車銷量的12%。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7/5960538?from=wj_catelistnews
A:依據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網站新聞,智利2020年冷凍水果出口量17.1萬噸,出口金額達4.35億美元,主要以漿果為主,佔總金額之79%,包括藍莓29%、草莓28%、覆盆子16%及黑莓8%。中國為智利冷凍水果第5大出口市場,2020年智利向中國出口1.1萬噸、總計2,300萬美元之冷凍水果。 另依據智利農業部農業政策局(ODEPA)統計資料,2021年智利總計登記22,906公頃之漿果農地,包括藍莓18,216公頃、覆盆子2,646公頃及黑莓1,178公頃,前述農地集中於Maule(33%)、Ñuble(25%)、Araucanía(11%)及Biobío(9%)等智利南部區域,除藍莓外,其餘漿果多在小型農地種植,57%之黑莓及46%之覆盆子係產自5公頃以下之小型農場。
A:依據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SUBREI)網站新聞,智利與中國於本(110)年12月13日簽署「冷凍水果協議(protocolo de frutos congelados entre Chile y China)」,智利可出口中國之冷凍水果種類將由3項增加至17項,包括覆盆子、波森莓、蔓越莓、蘋果、酪梨、櫻桃、釋迦、葡萄、奇異果、甜桃、芒果、木瓜、鳳梨、石榴、藍莓、桑葚及草莓。 該協議由智利農業部長María Emilia Undurraga及中國駐智利大使牛慶寶代表簽署,另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長Rodrigo Yáñez、農業部農牧局局長Horacio Bórquez、農業部農業政策局副局長Adolfo Ochagavia及智利食品出口商協會總經理Guillermo González等共同出席簽署儀式。 智利農業部U部長表示,該協議除為智利冷凍食品業者帶來利益外,亦為中小型水果生產商創造出口商機,並嘉惠主要種植莓果產品之智利中南部農民。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長Rodrigo Yáñez強調,中國為全球第3大冷凍水果進口市場,該協議之簽署符合智利農產品檢疫外交戰略,亦即簡化智利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之檢疫程序、分散出口市場及增加外貿彈性。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4 Polish Press Agency 波蘭總統辦公室12月14日宣布,Andrzej Duda總統簽署《消費稅法》修正案,該法案規定提高酒類、香菸和菸草等產品消費稅的稅率; 主要內容為在2022年提高烈酒、捲菸和菸草產品的消費稅,並預備在2023-2027年再調高稅率。 根據規定,從2022年1月1日起,酒精、啤酒、葡萄酒、發酵飲料和中間產品的消費稅將提高10%,而捲菸的最低消費稅將從目前的100%上調到105%, 按捲菸加權平均零售價計算。 該法規規定對菸草實施 100% 的最低消費稅。消費稅的總額,按等於菸草加權平均零售價的價格計算。所謂創新產品(電子菸)的消費稅將提高其配額內稅率(quota rate) 100%。 法案並涵蓋未來幾年的調稅趨勢。未來乙醇、啤酒、葡萄酒、發酵飲料和中間產品的消費稅每年調高 5%,捲菸、菸草、雪茄和小雪茄,及創新產品和乾菸則每年調高10%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2.14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RZECZPOSPOLITA, 13.12.2021 波蘭新政(Polish Deal)將於明(2022)年1月1日生效,它將修改所謂的愛沙尼亞 公司所得稅(Estonian CIT)的規定。按現行規定,特定財政年度的收入在利潤分配給股東前不用繳稅;倘利潤分配給股東者,屬小額納稅人適用稅率為20%,其他納稅人的稅率則為25%。儘管如此,公司企業必須滿足許多條件才有資格適用Estonian CIT,包括對固定資產進行特定金額的資本支出要求。Polish Deal將取消這項要求, 以及取消企業營收須達1億波幣的資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