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以色列財經媒體Globes報導,以色列跨部會標案委員會(Inter-ministerial Tenders Committee)宣布以色列建設及房地產公司Shikun & Binui將負責在以色列南部Dimona城市,進行資助、規劃、建設、營運、維護及移交給以國政府300兆瓦(MW)太陽能發電設施,該設施是以色列最大的太陽能場域。 本公私合夥項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項目還包含一個210兆瓦/小時的儲能裝置。得標價格為每千瓦小時0.0858以幣(約合新台幣0.76元)。Dimona的太陽光電場域佔地750英畝(acres),將協助以色列實現2030年3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的目標。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本(110)年12月10日報導,在全球Covid疫情未歇下,義大利造船廠似不受影響。據國際知名遊艇產業雜誌《Boat International》所發布之2022全球訂單榜《2022 GLOBAL ORDER BOOK》顯示,義大利Azimut-Benetti及Sanlorenzo造船集團依然拿下24公尺以上豪華遊艇訂單的冠亞軍。此外,雖推算義大利船廠Ferretti應係全球第三大造船廠,惟如往年,該商因拒絕提供訂單規模的準確數據未能正式入榜。 前兩大義大利船廠後的依序排名分別係臺美船廠Ocean Alexander、荷蘭Feadship及德國Lürssen、隨後排名第6的Overmarine(2021年排名第8)、第8名Italian Sea Group(2021年首次參賽即排名第9)、第10名Baglietto(上屆排名14 )、第12名Cantiere delle Marche (上屆排名16 )及第15名Palumbo(上屆排名13 )皆為義大利廠。簡言之,與去年相比,在一共17名的排行榜中,除高達7家皆係義大利造船廠外,多數排名皆有上升(除了義廠Ferretti未提供訂單數據外,英廠 Sunseeker及Princess亦因同樣情況未進排名)。 雖有三大廠未入列,但奪得冠軍的義廠Azimut-Benetti集團擁有128艘待建遊艇,總長4601公尺的訂單而絕對實至名歸,此外,Sanlorenzo所擁有 117 艘待建案,總長度4159 公尺的訂單亦與位居第三的Ocean Alexander 存有明顯差距(47艘共長1494公尺)。 Azimut-Benetti集團副總裁Giovanna Vitelli表示,義大利造船廠無疑在遊艇市場上十分活躍,該集團目前營業額達8.6億歐元,其預訂達到10億歐元的新年度營業額目標並非春秋大夢:除在30-50公尺長遊艇製造擁有相當份量的市場外,Azimut-Benetti集團亦係唯一能進入北歐市場建造超過 80 公尺長遊艇的造船廠,反觀專司Giga Yacht製造的北歐廠卻仍在找尋進入30-50公尺長遊艇市場的敲門磚。 V副總裁續言道,「義大利廠能與北歐廠並駕齊驅並非僅靠價格競爭,而係除了能向顧客提供如同北歐一樣的高品質及技術外,更給予義大利特有的彈性協調的商業特性。不諱言地,義廠仍受到外商對於義國制度不穩的看法所影響,普遍認為義大利制度的可靠性較其他國家為低,但近期在德拉吉擔任總理的情況下,必須說義大利作為一個國家對外獲得更多的信譽保證,而這亦同時利於造船業前景發展」。
A: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2月1日發布之報告,由於成功的加強劑疫苗施打活動及就業市場復甦,以色列2021年GDP成長率從上次預測值5%提高至6.3%,明年則有4.9%成長,OECD並認為以色列高科技的出口將保持強勁。 儘管前景樂觀,但貧富不均一直是以色列經濟成長的隱憂,世界不平等報告(World Inequality Report)指出,以色列成年人平均國民收入依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43,100歐元(223,040以幣),高於法國(36,300歐元)和英國(32,700歐元)等西歐國家,但低於美國(54,300歐元)。 然而,以色列是最不平等的高收入國家之一,收入最低的50%人口之平均收入為11,200歐元(57,900以幣),而收入最高的10%人口平均收入是這50%人口的19 倍(211,900歐元)。報告還抨擊以色列缺乏透明的數據且落後更新。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布之瑞士2021年11月份新車銷售量統計調查報告,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在2021年11月瑞士新車銷售量減少16%,共計為2萬4,313輛。其中汽油引擎車為7,180輛,減少27%;柴油引擎車為1,990輛,減少59%;普通型油電混合車為4,178輛,增加6%;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為1,800輛,減少4%;電動車為3,566輛,增加63%。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12月13日
A:擔憂Omicron變種病毒蔓延,以色列政府宣布禁止外國人入境措施再延長10天至12月22日。所有以色列人返國後均被要求隔離3天,未施打疫苗者則須隔離7天,並且只能在第3或第7天的第二次PCR檢測呈陰性反應,才能結束隔離。 以國政府亦擴大紅色國家名單,除現有多個非洲國家之外,以色列衛生部12月12日宣布,英國及丹麥在未來72小時內將改列為紅色國家名單,未來幾天會有更多國家被列入紅色國家名單,並敦促國人避免進行非必要旅行。自紅色國家返抵以色列,無論是否施打疫苗均需在國營防疫旅館隔離至少10天,但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可返家完成隔離,衛生部長Nitzan Horowitz並再次呼籲父母帶5至11歲小孩前往施打疫苗。
A:捷克媒體Expats本(110)年12月7日報導,捷克工業部門攸關國家經濟表現,疫情前,捷克工業及建築業產值共佔全國GDP的35%,因此,捷克統計局頃公布工業生產加速下滑4.9%等數據已引起經濟學家與新政府的關切。 今年捷克汽車工業面臨嚴峻困境已嚴重衝擊捷克工業產出,較去年同期汽車生產量下滑三分之一。捷克最大汽車製造商Škoda今年秋天受半導體晶片短缺影響,數萬輛汽車無法如期完成生產,即使目前生產已恢復正常,汽車產量的下降已對其他工業活動造成負面的連鎖效應,例如輪胎等下游產業。 建築業方面,本年成長了3.7%,主要受惠於住宅及非住宅建案的開發,相較於去年大幅下滑,今年表現優於預期,相較於去(109)年10月,家庭住宅的建案增加16.6%,公寓建案翻了一倍。然而,建築業的增長被對外貿易下滑所抵銷,捷克本年10月的對外貿易赤字182億克朗,較去年表現更差,主因歐洲能源危機石油及天然氣價格攀升,意味捷克支付進口金額增加,同時汽車產出減少,出口利潤下滑。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統計局(TUIK)本(12)月10日表示,土耳其季節調整後失業率於10月下滑0.2%至11.2%。土耳其10月份15歲及以上失業人口下降7.5萬人達371萬人。 另一方面,土耳其10月份就業人口相較前一個月增加18萬人達2,958萬人,就業率上升0.2%達46.2%,季節調整後勞工人力參與率為52%,隨著月增長10.4萬人,勞動力人口總數為3,329萬人。 15-24歲群組青年失業率為20.1%,較前一個月下降0.8%,此群組就業率上升0.3%達33.4%。 農業與服務業部門分別僱用21.1萬人及3.3萬人,同時工業生產部門有5.8萬人失業,包括未充分利用勞力在內之隱藏性失業率升高1%達22.8%。
A:綜合美媒報導,紐約州長霍楚12月10日宣布,為因應冬季新冠疫情升溫,除非企業或公共場所檢查確認員工及顧客均完全接種疫苗,紐約州室內公共場所皆須配戴口罩,該強制令於12月13日至明年1月15日生效,並將依疫情情況適時調整,未遵守規定業者可能面臨民事與刑事處罰,每次違規最高可處達1 千美元罰款。紐約州疫苗接種率自感恩節後持續增加,超過80%成年人已完全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接種率亦逐漸提高。 紐約州自感恩節以來平均7天新增確診病例數上升43%,住院人數增加29%;截至12月9日,紐約州已出現至少20例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確診病例。紐約州長盼透過口罩強制令減緩Delta及Omicron 變種病毒傳播,目前除紐約州,新墨西哥州、內華達州及夏威夷州亦實施口罩強制令。
A:綜合美媒(12)日報導,總部位在紐約州的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其主要股東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Mubadala)認為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將快速增長。近期穆巴達拉於公開募股中募集近26億美元資金,為2021年美國最大公開募股之一,許多分析師及投資者認為半導體供應短缺情形將持續至2023年。 格羅方德為全球第3大半導體企業,僅次於臺灣台積電及韓國三星,於美國擁有3間工廠,2間位於紐約州,1間位於佛蒙特州,另在德國及新加坡各有1間工廠,格羅方德近期在IPO文件中亦提及半導體產業需要增加投資以因應需求。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內閣(Council of Ministers)頃於本(2021)年12月12日通過明(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預估財政收入1兆450億里雅、支出達2017年以來最低之9,555億里雅,並出現2013年以來首次盈餘達900億里雅(約240億美元),且GDP成長率將達7.5%並接近1兆美元規模。 沙烏地財政部表示,政府持續推動多元化經濟發展以降低對石油產業高度依賴,各項改革有成,沙烏地本財政年度之非石油收入為3,720億里雅,在整體收入9,300億里雅佔比40%創新高,預估非石油經濟明年成長率為4.8%、2023年及2024年成長率則將為5%。 沙烏地金融集團Al-Rajhi Capital則表示,儘管非石油收入持續成長,身為產油國的沙烏地需要國際油價維持在每桶75美元以上,且市場需求推升產油量成長至每日1,070萬桶,方能達到上述財政盈餘目標240億美元 。 另沙烏地政府於去(2020)年7月1日起將商品及服務銷售資增值稅(VAT)自5%調升3倍至15%,VAT已成為非石油收入主要來源,沙烏地投資顧問公司Jadwa Investment預估本年VAT收入在整體非石油收入佔比將達43%,遠高於去年的25%及前(2019)年的14%,政府雖表示一旦財政收支達到健康平衡,將評估調降VAT以減輕業者及消費者負擔,惟若決定調整VAT,亦將影響財政盈餘目標。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0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0年同期成長5.5% (其中製造業成長8%,電力成長4.1%,礦業下跌3.5%),較市場預期之成長3.7%為優。製造業產能增加之領域包括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13.6%,飲料及菸草成長9.3%,以及石油、化學、橡膠與塑膠產品成長6.3%。 2021年10月份之工業生產指數較上(9)月份成長1.7%;其中電力指數成長4.2%,製造業指數成長2.8%,礦業指數則下跌2.2%。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製造業與電力指數分別上漲,使馬國2021年10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成長5.5%。另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成長8.6%,而依賴國內市場的製造業則成長6.6%。隨著馬國政府逐步放寬行動管制令措施,允許更多經濟活動在國家復甦計畫第二階段重新開放,預期11月生產活動將持續升溫。 累計馬國2021年1至10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0年同期成長7.3%,其中製造業指數成長9.4%,電力指數成長1.9%,礦業指數則成長1.8%。 另一方面,馬國10月份製造業銷售額成長15.3%至1,407億馬幣(約332.55億美元);主要成長動力來自石油、化學、橡膠及塑膠(成長27%)、電子與電機產品(16.9%)及食品飲料暨菸草產品(11.8%)。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全國科技協會(Pikom)刻正與 GreenPro Capital Corp.及SEATech創投公司合作,透過 ADAQ SEA Dragon 計畫打造具獨角獸地位的科技初創企業。 上述協會與企業將於未來數個月內展開一系列計畫,以確定符合條件的科技初創企業,並參與由馬國數位經濟機構(MDEC)、ATA Plus 及馬國中小企業協會支持的 ADAQ SEA Dragon 計畫。 Pikom 風險投資分會是 Pikom所屬的六個產業分會之一,將主持和管理該計畫,將科技和規模化企業與全球風險投資家、企業投資人和高淨值個人聯繫。 Pikom 主席 Sean Seah 表示,該協會已制定一系列計畫,以識別和發展馬國科技企業,並創建馬國獨角獸。馬國已擁有合適的生態系統,包括為科技企業提供資金、培訓和指導機制。馬國是發展獨角獸企業的正確地方(儘管與鄰國相比人口較少且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較低),因獨角獸企業主要由技術驅動。 目前東南亞擁有6.77億人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是獨角獸的藍海,亦是馬國政府盼至2025 年創建5家獨角獸初創企業的原因。馬國在創辦和經營企業方面擁有許多競爭優勢,包括東南亞市場進入、低創業資本、政府的支持、技術可用性及人才庫。 GreenPro Capital Corp. 集團執行長 Lee Chong Kuang 表示,憑藉過去有效的處理方式,再加上指導、資金和市場進入,有抱負的獨角獸可以實現他們的夢想。去(2020)年,由於考慮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未來發展,該公司毅然將總部從香港遷至馬國。馬國雖人口稀少,但卻是通往東協的門戶。東協是 RCEP 的主導力量,而馬國是進入整個東協地區的平台。 SEATech Ventures Corp執行長 Chin Chee Seong 表示,SEATech 是採用 ADAQ「亞洲納斯達克」(Asia NASDAQ)方法的企業之一。透過與 Pikom 及 Greenpro Capital Corp. 集團合作,更多初創企業可加速在全球最大資本市場上市的步伐。此外,與馬國企業的併購是投資人擴大規模與發展壯大的選擇之一。 Pikom 頃表示,上述合作單位將於 2022 年 3 月至 7 月期間舉辦五次 ADAQ SEA Dragon 計畫。僅 15 家科技企業將入圍 2022 年馬來西亞 IT 世界大會的決賽,該大會將於 2022 年 9 月 13 日至 15 日在檳城舉行。Pikom盼於 WCIT 2022 閉幕式上,馬國將展示 5 至 10 家有抱負的科技企業的獨角獸。在決賽之前,入圍的公司將接受密集的培訓計畫,以讓他們為決賽做好準備。 GreenPro NewFin Academy Sdn Bhd 的資本教練 Chiu Khai Mun 表示,三名 Pikom 成員,即 AsiaFIN Holdings Corp、JOCOM Holdings Corp 和 Angkasa X Group 是潛在的獨角獸企業,並已開始向投資人籌集資金。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外交部部長賽夫丁阿都拉(Saifuddin Abdullah)頃為「人權日論壇」主持開幕儀式上指出,為了不讓氣候變化相關的災害推翻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成果,馬國將致力推動綠色發展。「世界人權宣言」在起草時,並未預見環境及氣候變化對人類帶來破壞性的影響,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已於去2020)年10月8日決議,承認獲得安全、清潔、健康及永續環境也是人權,同時亦成立特別人員職位,以全球化地推廣及確保氣候變化下的人權。 馬國因為還不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而無法參與去年的投票,但馬國支持前述兩項決議,以表達馬國認同環境變化、氣候變化和非永續發展,將讓下一代的人權受到生命、健康、發展、住所、飲用水及食物權利受到嚴重的威脅。 馬國第12大馬計畫中亦提到,盼透過全國性的方案落實清潔、綠色和彈性發展議程,以推動綠色發展。為了回應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對減緩氣候變化所做出的決定,包括「巴黎協議」,馬國將加強國家自主貢獻(NDC);其中馬國承諾將經濟領域的碳排放量降低至45%,相較於先前的3個溫室氣體,馬國將增加至7個。憑著堅定的決心與承諾,有助於實現減少全球室溫氣體排放及將全球溫度控制在低於2攝氏度的目標。 馬國將於明(2022)年1月起成為2022年至2024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因此,馬國將繼續努力追求安全、清潔、健康及永續環境的權利,同時亦會提高氣候變化對人權影響的覺醒。 另一方面,馬國首相法律顧問兼國會議員阿莎麗娜指出,氣候變化已對馬國造成重大影響,因此馬國須迅速採取行動,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全球每年有1,370萬的死亡與環境問題相關,包括澳洲林火、太平洋沉沒的島嶼等等,都對人類的生活帶來影響。馬國亦每年發生土崩、洪水、煙霾等問題,這些環境變化對馬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是超乎想像的。馬國須即刻採取具體行動,包括透過嚴格的執法及推動綠色投資稅務減免,以提高人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各國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國際社會及人民都應共同承擔這項責任,以減緩環境退化的情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部長沙拉瓦南頃表示,馬國內閣同意開放所有特定領域聘請外勞,不再僅限於種植業,其他獲准引進外勞的領域,包括農業、製造業、服務業、採礦與採石業、營造業和家庭女傭服務業亦獲准聘請外勞。 此外,馬國內閣同意自孟加拉引進外勞,並已指示人力資源部將與衛生部及國家安全理事會合作,擬定引進外勞的標準作業程序(SOP),以避免引進外勞後導致新冠疫情擴散。 馬國亦將展延落實多層次人頭稅機制(multi-tier levy system),從原先的2022年1月1日推遲至7月1日,以免造成雇主的負擔。依據該機制,雇主聘用的外勞越多,所需支付的人頭稅也越多,以期減少過度依賴外勞。 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主席蘇添來盼馬國政府儘速發布引入外勞的標準作業程序(SOP)以及讓業界參與討論,確保所規定的SOP實際可行。由於馬國製造業嚴重缺乏勞動力,政府前述措施有助恢復馬國作為製造業中心和本區域的全球供應鏈供應商的信心和可信度,同時改善馬國的出口競爭力。 另一方面,馬國人力資源服務商公會主席符永輝表示,目前馬國市場迫切需要約100萬名外勞,期盼政府儘速推出聘請外勞的明確規定,並減少繁文縟節,以快速管道的方式讓雇主聘請外勞。過去由於新冠疫情肆虐,馬國國內自先前大約200萬名外勞減少至90萬,如今經濟逐步復甦之際,國內約70萬名失業人士無法填補外勞的空缺,各產業還是極需外勞。 至於家庭女傭方面,馬國需要大約10萬名女傭,雖然政府允許引入孟加拉女傭、預計下個月與印尼簽署相關女傭的協定,但是還可以考慮增加緬甸作為聘請女傭的來源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用戶表示,自 12 月 8 日開始,移動網絡 (mobile data) 價格幾乎翻倍。MPT、Ooredoo、Telenor及Mytel等當地電信公司銷售的移動網絡套餐價格上漲。套餐價格的變化為:MPT的價格是515 MB 為 979/999緬元及935 MB的1,799緬元;Ooredoo價格為525 MB為999緬元及1 GB為1,999緬元;Telenor價格為525 MB為999緬元、845 MB為1,599緬元,1 GB為1,999緬元;Mytel 的價格則為512 MB 為968緬元及1,265 MB為2,400緬元。 此前,MPT 的價格是935 MB為935緬元,Ooredoo與Telenor的收費是925 MB為999緬元,而Mytel 的價格為920 MB為968緬元。據用戶稱,除了移動網絡套餐價格提高外,電信公司亦提高通話費率。Ooredoo 先前為任何網絡通話套餐提供90分鐘999緬元,可以撥打任何電信網絡,但現已將此套餐提高至 75 分鐘 999 緬元。電信公司已在12月8日之前持續向客戶發送簡訊,通知將依據交通暨通訊部發布之指令,調整電話與移動網絡套餐價格。 資料來源:Eleven Media https://elevenmyanmar.com/news/myanmar-doubles-mobile-data-prices-as-of-dec-8
A:緬甸稅務局 (IRD) 於12月7日發布關於個人納稅人可使用MPU金融卡 (Debit Card) 線上納稅之公告,內容如下: 為加快納稅流程,稅務局已允許向大型納稅人辦公室 (Large Taxpayers’ Office, LTO) 或中型納稅人辦公室 (MTO) 納稅的公司採用電⼦支付方式,通過緬甸中央銀行CBM-NET系統或MPU金融卡的線上納稅系統繳納稅款。 自2021年從12月7日起,在仰光省的31個鄉鎮稅務機關及曼德勒省的5個鄉鎮稅務機關納稅之個人納稅人,可使用已開通 E-Commerce 的MPU金融卡在稅務局的網站 www.ird.gov.mm > Start Your Tax Online Payment (https://onlinepayment.ird.gov.mm/etax) 進行納稅。有關仰光省與曼德勒省可使用MPU E-Commerce 納稅之鄉鎮稅務機關的名單,請參考附件。 使用MPU金融卡繳納稅款後,系統將發送電子郵件,說明交易成功;一旦相關稅務機關的賬戶收到稅款,稅務局將向納稅人發送稅收收據 [PaTaKha (e-payment)]。 欲瞭解線上納稅的更多資訊,納稅人可瀏覽稅務局網站 www.ird.gov.mm 或致電內比都稅務局:067-3430533、067-3430522,信息暨技術部 (e-Payment Section):01-8379021及聯繫相關稅務機關。 仰光省與曼德勒省可使用MPU E-Commerce 納稅之鄉鎮稅務機關的名單 仰光省 Insein Township Lanmadaw Township South Okkalapa Township Dagon Township Thaketa Township Hlaing Thar Yar Township Pabedan Township Tamwe Township Ahlone Township Sanchaung Township Hlegu Township Dawbon Township Latha Township Thingangyun Township Yakin Township Mingalar Taung Nyunt Township Mingaladon Township Kamayut Township Hlaing Township Mayangone Township Kyee Myin Dine Township Hmawbi Township Shwe Pyi Thar Township Kyuaktada Township Pazundaung Township Botataung Township Bahan Township North Okkalapa Township Dagon (North) Township Dagon (South) Township Thanlwin Township 曼德勒省 Chan Aye Thar Si Township Maha Aung Myay Township Chan Mya Thar Si Township Aung Myay Thar Si Township Pyigyidagun Township 資料來源:緬甸稅務局 https://www.ird.gov.mm/en/node/30166 (緬文版)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2月12日專題報導,星國是「巴黎協定」第六條談判工作的共同協調代表之一,與各國磋商建立全球碳市場的實施細則,解決自2015年以來各方分歧最大的議題。全球碳市場的建立,意味著一個國家可購買他國的碳信用額來實現部分氣候目標。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首席談判代表張俊興表示,在多邊氣候變遷談判進程中,新加坡經常受邀擔任共同協調代表,角色雖小卻非常關鍵。 張俊興指出,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下,每個國家隸屬至少一個締約方團體。新加坡是「小島國聯盟」(AOSIS)以及「77國集團和中國」(G77 & China)的成員國之一。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式開始前一周,新加坡先已與這兩個締約方團體進行「會前磋商」(pre-sessionals),在130多個發展中國家之間制定共同立場,再與附屬機構的所有締約方展開為期一周的談判。若達成協議,紙本將提呈主辦方,由「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Parties)正式通過;若未達成協議,主辦方將召開非正式磋商,分成小組繼續尋求共識。 張俊興以「巴黎協定」第六條談判過程為例說明,由於之前提呈的方案相當二元化,過了第一周仍無法達成協議。英國主辦方決定召開部長級談判,並邀請星國永續部長傅海燕與挪威部長協助推動談判,當發現日本的提案獲得一些支援,我們開始與各締約方團體進行公平且透明的諮詢,從中獲得回饋,以此推進談判和取得共識,最終打破僵局。 儘管有一些批評指出本年的談判結果力度不足,張俊興表示,本年首次在談判文本中明確提及煤炭和化石燃料補貼,已是重大突破。下屆大會COP27明年將在埃及舉行,埃及主辦方只剩不到11個月時間,在格拉斯哥的基礎上提出另一個具有意義的談判結果,這將是一項艱巨任務,由於新冠疫情還未結束,加上Omicron變種病毒的出現,為明年的大會增添許多未知。 新冠疫情提高談判工作的難度,儘管遠端會議能讓各國代表在不出國的情況下參與磋商,但各國代表仍需克服時差以及如何建立信任等問題,為清楚瞭解各方立場和訴求,由新加坡永續部、貿工部、國家環境局、總檢察署和國家氣候變遷秘書處等機構組成的代表團,花了大半年時間,與近200個締約國代表展開遠端磋商,透過線上會議嘗試瞭解彼此的立場和建立信任。 此外,已發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拉鋸戰亦充滿戲劇性,若一言不合甚至會揚言退出,導致談判陷入僵局。由於大會決策過程是建立在共識的基礎上,而非投票制,最終方案必須獲得所有國家同意才會通過。每個國家的利益和國情各異,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優先考量也大不相同。氣候變遷對所有國家都是非常棘手的難題,單憑一己之力無法應對氣候變遷,只有當每個國家的意見獲得聆聽和考慮,且最終方案使各國獲益並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達成妥協。 新加坡長期致力於推動全球氣候行動,在國際氣候變遷談判中扮演「誠實仲介」(honest broker)的角色,中立地帶領各方在艱難議題上取得共識。儘管星國的碳排放量僅占全球總量的0.11%,但承受氣候變遷的衝擊卻不成比例。張俊興指出,作為再生能源有限的小型城市國家,唯一的解決途徑是持續宣導以多邊規則為基礎的方式來因應氣候變遷。星國言行一致,對他國不具威脅,也沒有任何「隱藏動機」(hidden agenda),因此深受各方信賴。每當星國推出新的氣候因應計畫,都會與鄰國分享經驗,協助鄰國從中借鑒。新加坡也是東南亞首個實施碳稅,以及提呈加強版國家自定貢獻預案(NDC)和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LEDS)的國家之一,是該區域內公認的氣候行動催化劑。第13次參與COP的新加坡貿工部氣候變化國際組司長戈文達沙美亦表示,信任和善意是談判中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2月11日報導,美國雲端軟體公司Salesforce公佈第二份「亞太人工智慧準備程度指數」(Asia Pacific AI Readiness Index)報告,新加坡以65.7分領先其他10個亞太國家和地區,日本以60分和香港以59.3分緊追其後;星國亦曾在2019年該調查取得整體排名第一。 該報告指出,新加坡在「消費者準備程度」、「企業準備程度」和「政府準備程度」三個評估環節中都獨佔鰲頭。星國、澳洲和日本政府都撥出高額預算研發人工智慧科技和提高人工智慧的能力,同時也制定相關國家策略和指導原則,提出明確計畫以從中獲益。 新加坡公共領域率先進行數位轉型,數位包容程度很高,企業的數位化進程也領先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僅有良好的相關基礎設施,更鼓勵企業採用數位科技的條例。可是星國在創意產出表現方面則不理想,略遜於香港。該報告對新加坡提出三項建議,包括「擴大制定區域及國際人工智慧標準的合作」、「投資於提升相關技能」,以及「加強數位經濟協定中的人工智慧部分」 新加坡的人工智慧市場預計在2022年達到9億6,000萬美元(約13億1,008萬星元); 2030年則會達到160億美元;人工智慧在2030年的全球國內生產總值貢獻預計會達到15.7兆美元,比2019年多出2兆美元。 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資料創新和保護局副局長楊子健表示,人工智慧須要從概念原則邁向實際運用,而制定相關標準將有助於創造一個前進式的環境,對消費者有利。星國會繼續積極推動採用人工智慧,同時也會透過與多個利益相關者合作的方式,在創新和公共信任方面取得平衡。
A: 日本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12月13日報導,日本全國太平洋秋刀魚棒受網漁協於本年12月10日發布本年漁期截至11月底漁獲狀況,11月在遙遠公海漁場勉強作業,且海上惡劣天候影響,漁獲量1萬7,899公噸(比前一年同期減34%),大幅跌破2萬公噸;因漁期進入尾聲,確定是1950年棒受網漁業正式作業以來3年連續更新之最低紀錄。 11月4日日本本年全國首次漁獲量達4位數1,148公噸,魚體大小恢復至每尾120~140公克,原期待魚群在晚秋能接近日本沿近海;但主漁場仍停留在東經153度以東海域,日本漁業資訊服務中心(JAFFIC)人員表示,「親潮勢力弱及三陸沿岸暖水快貼近等,暖水較易進入北方狀況」,並指稱日本近海不易產生秋刀魚喜好之冷水環境。 在海上惡劣天候下持續作業,11月份增加不及1萬公噸僅8,459公噸,本年離最低實績之2020年最後(2萬9,566公噸)差距近1萬2,000公噸,幾乎不可能追上去年漁期生產量。12月開始因海上天候惡劣等待至4日,全國1日漁獲量總算達200公噸,但魚體每尾惡化至50~80公克之0歲魚為主體,10日時點除10艘外皆已終止本年作業,剩下漁船在日本近海漁場探索,預測魚群尚未尋得本漁期即終止。 本年秋刀魚平均魚價每10公斤約6,240日圓(增26%),完全難以下降,最近每公斤也有400日圓,持續漁期開始之高價,因高單價致漁獲金額達11億1,687萬1,900日圓。地區別漁獲數量,北海道增加2%,本州減61%;北海道漁獲金額超過去年,本州則漁獲欠佳,造成地區間差距明顯。 按日本沿近海不僅秋刀魚,日本魷及鮭魚亦嚴重減產,過去多在溫水海域捕獲之黑鮪及青甘鰺等,近年在冷水海域之北海道大量捕獲,因此漁況不佳,除人為捕撈因素外,地球暖化造成影響恐更為深遠。惟秋刀魚漁況欠佳問題,仍將是明年初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年會討論之焦點,我國似須有更多科學數據做論述,避免遭大量刪減漁獲配額等。
A:蒙古國為內陸國,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80多種,6,000多個礦床,蘊藏量約500億噸以上。 2020年蒙古是台灣第121大貿易夥伴,臺蒙貿易總額2,343萬美元,較2019年之2,947萬美元,減少20.5%。蒙古擁有豐富的農、牧、礦等天然資源,但輕工業基礎較薄弱,民生必需品、食品、消費性用品多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