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1月30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05/P200號(商情文號:第1005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本日成為世界首個針對演算工具制定透明度規畫的國家。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Central Digital and Data Office)已為公部門組織的演算工具制訂規範,有助於實現國家人工智慧策略(National AI Strategy)的承諾。在其針對決策演算工具的審查中,數據道德與創新中心(the Centre for Data Ethics and Innovation)建議政府應約束公部門組織在演算決策時展現透明度義務。國內研究組織如The Alan Turing Institute、Ada Lovelace Institute,以及國際組織如OECD組織、開放政府合作組織(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等均對在人工智慧方面展現透明度之呼籲表示強烈歡迎,以建立公眾信任。 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已與數據道德與創新中心密切合作,且與民間、學術組織與公眾社會諮詢相關意見,制定演算透明度(algorithmic transparency)規範。此規範設有兩章程:第一章包括針對演算工具簡介,以及使用方法;第二章包括使用此工具方面更詳細的資訊,此資料集被使用以操作演算工具。新規範將於未來數月在多個政府部門內展開測試,隨後中央數位化數據部門將基於回饋而審查此新規範,計畫在2022年向數據標準局(Data Standards Authority)尋求正式背書(formal endorsement)。 新標準的發布基於英政府針對公部門在決策中使用演算法的透明度報告進行公眾諮詢意見。英國政府目前尚在分析已收到的回饋。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11月30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06/P200號(商情文號:第1006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採用新方法之統計數據顯示,北愛爾蘭地區第3季GDP僅比疫情前少0.3%,可見北愛爾蘭經濟已大力復甦,在北愛爾蘭協定下仍有繁榮。北愛爾蘭在全英中表現最好,同期全國平均實比疫情前減少2.1%;倫敦為表現第二佳地區,只比疫情前下降1.8%,再來是威爾斯地區。相較之下,West Midlands地區的經濟產出仍比疫情前減少近10%。英國國王學院經濟學教授Jonathan Portes表示,北愛爾蘭表現更好是可預期的現象,原因在於北愛爾蘭協定下,當地仍屬於歐盟市場。 另根據10月份官方數據,與2020年同期相比,北愛爾蘭是全英國於2021年上半年唯一進口成長的地區,當地出口額下滑速度則比英格蘭快速,雖仍強於蘇格蘭和威爾斯地區。英國Oxford Economics諮詢公司研究人員Richard Holt表示,北愛爾蘭擁有廣大公部門在疫情期間持續保護當地經濟,而倫敦與其他地區相比,因有大量人力持續居家工作,因此倫敦仍為英國表現較好的地區之一;相比之下,依賴製造業的West Midlands地區則受供應鏈問題重創,導致產值大受影響。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經濟學家Ruth Gregory也表示,疫情加劇地區發展之差距。 然而,國家統計局提醒,本次統計為實驗性質,因仍受到一定程度之不確定性影響,新數據採用的信賴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s)可能導致官方實際數據不同。新方式可能不如舊算法精確,但該局仍認為該數據可提供有關英國經濟變化的訊息。
A:Business Day 2021.11.29(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譯) 一、 2019 年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2019年至 2040 年出生人口中,有二分之一將生活在非洲大陸,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非洲正在成為全球石油與天然氣之重要市場。另非洲大陸目前每 1,000 人擁有 42 輛汽車,而發達國家平均為 182 輛。其中許多車輛係較差燃油效率設計,未來採用潔淨能源技術之需求將增加。此外,非洲有望成為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市場,且氫能出現及約堡證交所上市之 Renergen 等新創企業能實質性地推動能源轉型。 二、 辛巴威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擁有全球 10 個最大鋰礦床之其中兩個,全球鋰電池市場預計將從 2020 年的 410 億美元增長到 2030 年的 1160 億美元,為上述國家提供吸引外國投資之機會。大型企業正加大非洲投資,以納入包括鋰、生物燃料及其他再生能源衍生品在內之商品。 三、 採礦與資源領域目前僅佔進入非洲大陸的外人直接投資 (FDI) 之一小部分。長期投資者正加大對電信與下游服務等領域及水利、能源與交通等其他關鍵基礎設施投資。莫三比克、奈及利亞、迦納、埃及與塞內加爾液化天然氣 (LNG) 與計劃中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數量顯示非洲正為能源轉型做準備。
A:Business Day 2021.11.29(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譯) 因南非發現新變種病毒 Omicron,致英國、美國與其他歐洲國家頒布旅行禁令,以回應,南非旅遊業上周末估計損失約 10 億斐幣。變種病毒造成前兩波新冠疫情,但有關當局尚不清楚 Omicron 是否更具傳染性或更嚴重,及其是否將降低疫苗療效。 新變種病毒導致許多國家頒布旅行禁令,另外使斐幣匯率暴跌。該變種病毒薩在波札那、香港、英國與比利時。英國11月25日宣布將禁止來自南非、波札那、史瓦帝尼、賴索托、納米比亞與辛巴威航班及旅客。許多國家效仿,包括德國、新加坡、以色列、荷蘭、法國和美國。 旅遊禁令與相關檢疫規定嚴重打擊旅遊業,旅遊業對南非國內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為 3%,並提供數十萬名員工就業機會。南非聯邦旅館協會 (Fedhasa) 調查顯示,若禁令繼續實施,受訪者預計 12 月至 3 月期間將失去其先前預期收入之78%,將對旅遊業造成 260 億斐幣損失。
A:綜合美媒本(30)日報導,美國CDC強烈建議18歲以上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者應接種加強劑,以因應新型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 (B.1.1.529),呼籲未接種疫苗者盡快接種。美國拜登總統表示正與輝瑞、莫德納及嬌生疫苗製造商合作制定疫苗暨加強劑相關規劃,並將於近期公布政府針對冬季疫情控制的規劃,期望透過疫苗接種、加強劑及新冠檢測避免實施封鎖政策,呼籲民眾於室內戴口罩。 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最早於南非發現,儘管目前對該病毒的相關資訊仍不清楚,WHO根據早期數據警告該變種病毒具有高度全球傳播風險,將導致各地新確診數上升,美聯準會表示變種病毒傳播風險將加劇供應鏈短缺問題。美國暨許多國家已針對非洲南部國家實施旅遊禁令,以減緩傳播速度,包括加拿大、英國、以色列及澳洲等國已出現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確診案例。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30日報導,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聖輝11月29日出席「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SIIA)主辦的「綠色經濟圓桌討論會」時表示,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確實取得進展,但除了氣候大會,各國可在國際合作、私人企業以及東協等三方面繼續努力,利用私人企業界的優勢和能力,以落實減排承諾和實現零碳目標。 陳聖輝部長指出,全球須繼續加強國際框架,以鼓勵合作和創造雙贏方案,例如新加坡正和澳洲談商的「綠色經濟協定」(GEA),一旦簽署將是世界首個該類型協定,能在綠色成長領域創造良好的工作,並將加強環境治理和全球解決氣候變化的能力,希望GEA能成為一個先驅的試驗,為更新全球貿易和環境可持續性政策做出貢獻。 私人企業可在「碳服務」和「低碳方案」兩個領域,幫助帶動大規模去碳化的成長領域,並支持各國的氣候目標。碳服務方面,新加坡熱衷於與區域利益相關者合作,支援實現脫碳目標,也發展碳相關服務的生態系統,例如專案開發、融資、碳交易和低碳諮詢等。而低碳方案方面則是有必要降低科技成本的障礙,如「低碳氫和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使它們能夠被廣泛部署,並加速該區域的去碳化。 此外,11月29日也發佈特別報告「綠化前行的道路:建立一個集體的東協氣候共同體」,該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東協各國本身和各國之間應該建立碳市場,劃定碳定價和驗證標準等因素,就東協條件而言,與其彼此競爭,不如互相合作。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30日報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期待建造中的新柔地鐵,最遲在2026年底開始載客。全長四公里的新柔地鐵通車後,乘客可從新加坡的兀蘭北站,搭乘新柔地鐵到柔佛的武吉查卡(Bukit Chagar)站,兩站之間的車程約5分鐘,每小時單向可搭載1萬人次,預計將大幅改善星國與柔佛的交通連接。新柔地鐵原定2019年動工、2024年底啟用,但馬國政權在2018年更替後,兩國政府協議暫時擱置計畫,至去年7月才重啟,通車日期也因此延後兩年。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與馬國交通部11月24日達成「授予者協定」(Grantor Agreement),落實雙方作為新柔地鐵授予者須盡的相應責任。星、馬兩國交通部發表聯合聲明表示,繼去年7月30日重啟新柔地鐵計畫時達成特許協定,最新簽署的授予者協定進一步界定雙方針對特許協議相關事項履行義務時須盡的責任。 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指出,馬國是新加坡最親密的鄰居,兩國有著長遠的經濟與人際聯繫。新柔地鐵計畫以及重啟航空與陸路交通方面取得的進展,是恢復聯繫與振興經濟的關鍵。馬國交通部長魏家祥亦對兩國最新達成的里程碑表示非常歡迎,並指授予者協議的達成是實現新柔地鐵計畫的重大一步。兩位部長都期待繼續互相合作,加強星馬之間的交通聯繫。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11月29日與來訪的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Yaakob)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新柔地鐵是兩人會談中討論的合作領域之一,此外,第14屆馬星「依斯干達特區」部長級聯合委員會將在12月召開,新加坡將繼續支持馬國「依斯干達特區」的發展。
A:捷克媒體Expats本(110)年11月28日報導,捷克總統Miloš Zeman已於當(28)日正式任命人民民主黨(ODS)黨魁及⸢一起⸥(SPOLU)主席Petr Fiala為捷克新總理。 就職典禮原定11月26日舉行,惟總統於11月25日確診covid-19,故將就職典禮順延至週日11月28日舉辦。 捷克10 月初大選,一起(Spolu)政黨聯盟(人民民主黨ODS、基督教民主黨和 Top-09 政黨組成),與「海盜和市長」聯盟(海盜黨和「市長與獨立人士」黨STAN組成)組成多數執政聯盟,在捷克眾議院的 200 個席位中,這五個政黨共取得108個席位。 Fiala預計於12月中旬完成組閣,在此之前,現任總理Andrej Babiš擔任看守內閣。
A:目前在新加坡進行官式訪問的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表示,馬國政府將向新加坡建議重新啟動對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速鐵路(HSR,簡稱隆新高鐵)協定之談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此表示持開放態度。儘管馬新兩國政府此前已協議終止有關專案,但新加坡歡迎馬國針對隆新高鐵計畫提出新的計劃書。馬新兩國的交通部長將針對重啟隆新高鐵計畫進行討論,新的建議報告將提呈給內閣審議。 本(2021)年1月1日,馬新兩國政府宣布,由於隆新高鐵協定於去(2020)年12月31日失效後,仍無法達成協議,因此宣告該協定正式終止;馬國國盟政府於本年3月份另發布聲明稱,馬國需就高鐵專案展延及新加坡在該項目投入的支出,向新加坡賠償逾1億280萬新元(約7,553萬美元)。 近日依斯邁沙比里首相與李顯龍總理一同見證陸路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TL-Land)正式啟用計畫。馬新兩國將進一步商討連接馬國其他地點諸如檳城、蘭卡威、東馬古晉與亞庇等城市與新加坡的跨境航班服務。針對馬新邊境重開課題,馬新兩國已同意,將在達成兩國的檢疫條件下,進一步擴大陸路VTL,這包括增設馬新第二通道(Second Link)的巴士服務、火車服務,以及逐步納入私人交通工具,如機車及轎車。重開邊境對重啟兩國跨境社交與經濟活動將讓兩國人民受惠。 針對進行中的柔新捷運計畫(RTS),馬新兩國盼該捷運系統能於2026年下旬通車。全程長4公里的柔新捷運系統計畫,將銜接新加坡兀蘭北站及柔佛州新山武吉查卡終站,啟用後,可達到單向每小時一萬人次的載客量。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MOH)部長凱里(Khairy Jamaluddin)頃表示,馬國將自即日起暫時限制非洲七國(含波札那(Botswana)、史瓦帝尼(Eswatini)、賴索托(Lesotho)、莫三比克(Mozambique)、納米比亞(Namibia)、南非(South Africa)和辛巴威(Zimbabwe))的旅客入境馬國,以有效遏阻南非新冠變種病毒「B.1.1.529」(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Omicron)入侵該國。曾於過去14天到過上述七個非洲國家的馬國公民、永久居民及工作准證持有者則被允許入境,但無論是否已完成接種,皆須在隔離中心強制隔離14天,並禁止在家中隔離。 迄今馬國並未有通報新冠變種病毒「B.1.1.529」的病例,但作為預防措施,馬國衛生部決定加強邊境的管制措施。 在南非首次發現的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攻陷越來越多國家,英國、德國、義大利、捷克及澳洲已於上週六及週日通報Omicron確診病例。此前,南非、波札那、香港、以色列已陸續出現病例,意味著這個超強的變種病毒已攻陷各大洲。 全球多個國家已收緊防疫措施防堵Omicron入侵和擴散,其中以色列內閣星期日批准關閉邊界,禁止所有外國旅客入境,成為全球首個因Omicron毒株而封鎖國境的國家;英國則宣佈所有入境旅客必須接受篩檢並隔離,檢測結果呈陰性後才得以放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工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1)年10月份總貿易額為2,026.1馬幣(約478.19億美元),年增26.5%;出口額為1,144.29億馬幣(約270.07億美元),年增25.5%;進口額為881.8億馬幣(約208.12億美元),年增27.9%;貿易順差達262.49億馬幣(約61.95億美元),年成長17.9%。 2021年10月份馬國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 (成長24.8%)、新加坡(成長7.1%)、美國(成長12.4%)、日本(成長29.3%)、香港(下跌1.2%)及泰國(成長8.6%)。馬國主要出口項目仍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6.71%,年成長8.8%。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成長126%)、金屬製品(成長146.9%)、棕油(成長34.6%)、化學與化學產品(成長58.9%)、機械、配備及零件(成長33.5%)、光學及科學儀器(成長9.7%)、橡膠製品(下跌33.4%)及液化天然氣(成長88.7%)。 馬國2021年10月份主要進口來源分別為中國大陸(成長29.9%)、新加坡(成長58.1%)、美國(成長23.7%)、臺灣(成長40.7%)及日本(成長10.5%)。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36.1%)、精煉石油產品(成長70.6%)、化學與化學產品(成長32%)、機械設備及零件(成長7.9%)、金屬製品(成長0.9%)、鋼鐵製品(成長39.2%)、交通設備(下跌19.8%)、光學及科學儀器(成長3%)、加工食品(成長17.2%)及含金屬礦石和金屬廢料(成長12.6%)。 2021年10月份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109.33億馬幣(約25.8億美元),年増35.14%;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6.83億馬幣(約8.69億美元),成長25.4%,我國為馬國第11大出口國;自我國進口金額為72.5億馬幣(約17.1億美元),成長40.7%,我國居馬國第4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記憶體、其他柴油、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及其他熱軋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捲盤狀,厚度小於3公厘,以重量計含碳量小於0.25%者等。馬國出口至我國主要產品項目為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或其他電路、積體電路、供計量或檢查半導體晶圓或裝置之儀器及器具、記憶體及液化天然氣。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馬國10月份出口數據表現亮眼,主因電子產品出口成長8.8%,精煉石油產品、金屬製品及棕油的海外需求強勁,分別成長126%、146.9%及34.6%,帶動馬國10月份出口成長25.5%,為自2020年9月以來連續14個月成長,亦較市場預期的25%漲幅稍高。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國聯合新聞(2021年11月30日) 一、據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FKI)本(110)年11月30日之報導資料,韓國本年全年之出口金額至10月份累計為6,45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間成長26%,預期本年全年之出口金額可望再創新高紀錄,若以2017年至2021年5年間之年均成長率2.97%推算,韓國之年度出口總額於2024年將可達7,000億美元。 二、FKI表示,截至COVID-19疫情全面爆發前之2019年,年度出口總額超過7,000億美元之國家僅有中國、美國、德國、荷蘭及日本5國。韓國之年度出口總額於過去10年一直維持於5000億美元之水準,目前因韓國國內企業積極搶先投資,預期本年度之出口金額仍可維持二位數成長。 三、FKI分析,韓國企業目前於蓄電池、生技醫療保健、OLED及電動汽車等新成長動力產業大膽投資,因此雖然仍處於COVID-19疫情肆虐之情況下,仍獲相當之成果,預計全球貿易環境將逐漸擺脫疫情之陰影,於2025年以前可望維持3.5%左右之成長紀錄,此亦為可樂觀預測南韓出口前景之因素。 四、FKI國際合作室另指出,當前韓國經濟面臨之主要問題係出口帶動創造就業機會之效果降低。高附加價值產品之出口雖然不斷成長,但出口對創造就業之貢獻度自2016年以來卻因全球分工趨勢及勞動效率提高而降低,此係帶動創造就業效果較低之半導體出口比重高達20%。 五、FKI認為,韓國於提升出口結構之品質,有必要加強支援創造就業機會,針對出口比重較高之國家及地方,挖掘客製化之貿易課題。另儘早完成韓中FTA服務及投資領域之談判、批准韓-印尼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CEPA)生效、推動修訂韓美FTA及韓日互相撤回出口管制措施等亦為貿易領域之當務之急。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1)年11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299億美元,較上(10)月份增加3.6%;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增加3.1%,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增加3.8%。 本年前11個月出口金額約2,99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5%,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789.9億美元,成長11.1%;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2,206.8億美元,成長20%。前11個月計有34項出口產品之金額10億美元以上(其中有7項出口金額100億美元以上)包括:各種電話機與零件519.74億美元,成長11.6%;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450.54億美元,成長11.9%;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336億美元,成長39.8%;紡織成衣品288.91億美元,成長7.1%;鞋類155.4億美元,成長3.3%;木材及木製品132.35億美元,成長20%。此外,前11個月若干農水產品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包括:水產品79.54億美元,成長3.5%;腰果33.39億美元,增加14.6%;蔬果32.51億美元,增加8.6%;稻米30.35億美元,增加7.3%;橡膠28.44億美元,成長40.5%;咖啡26.34億美元,增加5.9%;木薯及其產品10.70億美元,增加23%;胡椒8.68億美元,成長44%。此外,若干農產品出口金額減少,茶葉1.95億美元,減少2.3%。 有關出口市場,本年前11個月美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8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2%;其次為中國,出口金額為505億美元,增加16.8%;歐盟357億美元,增加11.9%;東協259億美元,增加23.3%;韓國200億美元,成長14.6%;日本180億美元,成長3%。
A:據越南觀光總局表示,本(2021)年11月份來越國際旅客約1萬5,030人次,較上(10)月份增加42.4%,惟較去(2020)年同期減少15.2%。累計本年前11個月來越國際旅客約14萬1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6.3%;其中以運輸工具別統計,利用空運來越之旅客人數為9萬6,599人次,減少96.9%;由陸路來越之旅客人數為4萬3,000人次,減少92.9%;海運來越之旅客人數506人次,減少99.7%。 以旅客國別統計,本年前11個月亞洲地區來越之旅客人數為11萬8,92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4.2%,其中主要市場來月之旅客皆大幅下跌:中國旅客5萬3,535人次,增加5.6%;韓國旅客為2萬8,334人次,增加3.4%;台灣旅客為9,608人次,增加4.9%;寮國旅客為7, 933人次,增加16.4%;日本旅客為7,944人次,增加3.9%。 歐洲旅客部份,本年前11個月來越之旅客為1萬3,963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1%。美洲地區來越之旅客近4,818人次,增加2.0%。澳紐旅客為1,121人次,增加1.1%。非洲旅客為1,284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0.3%。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本(2021)年11月份越南進口金額約298億美元,較上(10)月份增加14%。累計前10個月越南進口金額約2,99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7.5%;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約1,033.1億美元,增加23.3%;外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約1,961.4億美元,增加29.9%。前11個月計有43項進口產品之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92.7%,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678.48億美元,增加17.8%;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420.92億美元,增加27.1%;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190.14億美元,增加30.5%;布料129.17億美元,增加21.3%;塑料105.25億美元,增加40.7%;鋼鐵104.85億美元,增加42.7%;其他一般金屬78.33億美元,增加45.4%;汽車76.24億美元,增加38.1%;塑膠產品72.52億美元,增加11.0%;化學產品69.70億美元,增加36.7%;化學原料67.64億美元,增加51.9%;紡織成衣暨鞋類等原配料57.25億美元,增加18.9%。 有關進口來源部份,中國大陸仍為越南最大之進口來源,進口金額為89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6.4%;其次為韓國455億美元,增加21.4%;自東協進口330億美元,增加34.8%;自日本進口180億美元,增加9%;自歐盟進口138億美元,增加15.9%;自美國進口130億美元,增加13.5%。 本年前10個月貿易逆差約14.5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逆差227.3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212.8億美元。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1)年11月份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11,902家,較上月成長44.6%,登記資金約計149.9兆越盾,成長38%;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4,958家,成長15.2%。本年前11個月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105,600家,較去(2020)年同期衰退15%,登記資金約計1,454.2兆越盾,衰退22.6 %;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40,500家,衰退0.7 %;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9,500家,成長17.4 %,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14,900家,衰退3.7%。
A:據越南統計總局稱,越南本(2021)年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2020)年12月份上漲2%,亦較去年同期上漲2%,並較上(10)月份上漲0.32%。其中除了餐飲服務、教育費用等分別減少0.17%、0.92%之外,其餘貨品與服務項目之CPI均呈上漲趨勢:飲料與香菸上漲0.33%、成衣帽子暨鞋類上漲0.25%、房屋與建材上漲0.46%、家具設備上漲0.19%、藥品及衛生服務上漲0.04%、交通費用上漲3.11%、文化、娛樂及旅遊服務上漲0.09%、其他貨品及服務項目上漲0.25%。 此外,本年11月份黃金價格較上個月上漲2.65%,並與去年同期減少0.09%。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1)年前11個月越商赴海外之投資金額約計6.77億美元(包含新登記金額及增資),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38.1%。其中,新登記之投資案件數為52件,投資金額約計2.44億美元,衰退22.7%;增資案件數為19件,增資金額為4.33億美元。在投資產業別方面,專業項目暨科技業約計2.71萬美元加工,占投資總額之40%;批發零售業投資金額約計1.52億美元;占22.5%;農林水產業9,840萬美元,占14.5%。本年前11個月越南投資地點共有22個國家及地區,美國居首位,投資金額約計3.05億美元,占45.1%;柬埔寨8,940萬美元,占13.2%;以色列7,160萬美元,占10.6%;加拿大5,760萬美元,占8.5%。
A:日期:110年11月29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商周 https://www.afr.com/companies/mining/greening-the-pilbara-is-no-easy-feat-rio-tinto-20211124-p59blw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597 鋼鐵業向為碳排大戶,約75%的能源需求靠煤炭滿足,國際能源署統計,其每年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8%。澳洲為降低碳排,聯邦政府已將綠鋼列為實現2050年淨零碳目標的六個技術領域之一。 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力拓(Rio Tinto)首席技術長Mark Davies稱,低碳鋼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經濟上並非可行(…isn’t always economically viable),因綠鋼(green steel)不會便宜。 「綠鋼」技術要如何達到?根據商周引述能源公司Vattenfall官網:不使用化石燃料的電力,是減碳重點。此項技術用水以及風力為主的再生能源所製造的「綠氫」(按、此為擁有廣大太陽能發電西澳Pilbara之優勢所在),取代焦煤(coking coal),這在傳統鋼鐵製造作為還原劑,把鐵礦砂轉換為鐵。其中,以電弧爐(an electric arc furnace)直接還原(direct reduction)方式,取代傳統高爐煉鐵(blast furnace),並產生副產品—水,而水又可回收,再製成氫氣。 據AFR報導,電弧爐的原料有二:一為回收廢鋼,二為直接還原鐵(direct deduction iron,簡稱DRI,為高附加價值鋼品)。由於皮爾巴拉所在的力拓、必和必拓(BHP)、Fortescue等鋼廠無法提供足夠的DRI,仍需克服由廢鋼中分離矽之技術,據稱力拓正與其客戶BlueScope在此領域合作中。 力拓D技術長認為,透過使用氫能之電弧爐鍊「綠鋼」過程,將耗費相當大的(extraordinarily large)再生能源,且生產設備無法由現有的高爐改造,需重新建置DRI工廠及電弧爐等新設備,故相關資本投資又將推升綠鋼成本,成為皮爾巴拉發展綠鋼產業之重大挑戰,亦暗示綠氫鍊鋼將迎來未來全球「高鋼價」時代。
A:印尼政府為防範新冠肺炎病毒變異株Omicron 自境外移入,本年11月29日發布最新國際旅客入境印尼之防疫相關措施,並於同日生效。駐印尼代表處據以更新公告,要點如下: 1. 過去14天有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辛巴威、賴索托、莫三比克、史瓦帝尼、馬拉威、安哥拉、尚比亞及香港等國家與地區旅遊史之外籍旅客,禁止入境印尼。 2. 印尼政府原已縮短旅客入境印尼後隔離天數(打完2劑疫苗者僅需隔離3天),惟依據印尼政府最新公告,自11月29日起,不論印尼籍或外籍人士,所有旅客均須於抵達印尼時接受第1次PCR篩檢後,入住印尼政府指定防疫旅館隔離7天,並於檢疫隔離第6天接受第2次PCR篩檢。 3. 所有外國旅客均須出示出發前14天之完整疫苗接種證明及72小時內之PCR篩檢陰性證明。 其他規定要點總覽請詳閱本處公告連結https://www.roc-taiwan.org/id/post/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