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電信巨擘Ericsson近期宣布將以62億美金併購美國雲端服務商Vonage,作為該企業拓展全球無線電信產業策略的踏腳石。 Vonage的通訊平台(Vonage Communications Platform)提供全球超過12萬個客戶雲端服務,約有百萬個軟體開發者登記。軟體開發者可在無後端系統(back-end infrastructure)時,透過Vonage的API平台(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platform),於其開發的APP或其他軟體運用Vonage的高品質嵌入式通訊科技。Ericsson希望可透過Vonage的管道,提供軟體開發者5G相關服務與功能。 本案是Ericsson繼2020年併購發展無線網絡公司Cradlepoint (併購金額11億美金)後的最大併購案,預計於2022年中完成併購程序。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數位音樂串流公司Spotify與歌詞供應公司Musixmatch合作,近日正式提供全球消費者歌詞同步顯示功能,該功能將允許用戶即時查看曲目的歌詞。Spotify表示全球數百萬Spotify消費者可透過輸入任何歌詞單詞,不僅可找到喜歡的歌曲,更可大聲且自信地隨曲歡唱。歌詞同步顯示功能早先已在印度、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等市場推出。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經濟部長Martín Guzmán對於畜牧市場創新價格上漲紀錄,首次介入協調牛肉價格調漲事宜,並與阿國生產部長 Matías Kulfas、農業部長Julián Domínguez及商業署長Roberto Feletti共同協商如何防止牛肉上漲趨勢。主要為降低牛肉成本,以可接受的肉類價格製定方案,以利每個消費者都能夠購買肉品。其實,去年12月已實施過類似的烤肉計畫(Plan Asado),壓制牛肉的價格,使全國所有超商以更實惠的價格在聖誕假期前銷售肉類。 由於政府近期凍漲約1,500種大眾消費品的價格,原計畫11月能呈現通膨放緩局勢,而牛肉價格原待12月再調漲,惟卻提前實現,造成1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負面影響。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主要牲畜市場Mercado de Liniers本週漲幅達20%創下紀錄。
A:據媒體訪問英國主管投資之政務部長Gerry Grimstone 報導,英國正與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各國協商自由貿易協定(FTA),可望於1年之內完成簽署,GCC目前已為英國重要貿易夥伴之一,去(2020)年英國對GCC出口金額達220億英鎊(約295億7,000萬美元),雙邊貿易額則逾300億英鎊,其中沙烏地即佔85億英鎊。 媒體指出,英國與沙烏地高層官員前於本(2021)年7月會晤時已表示,兩國將透過金融科技及能源等領域深化雙邊合作,沙烏地投資部長Khalid Al-Falih亦強調沙國2030願景政策(Saudi Vision 2030)為各國政府及企業提供前所未見的投資商機,歡迎英國各界參與。
A:據媒體報導,阿曼國王Haitham bin Tariq Al Said受卡達國王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 Thani邀請,日前率團赴卡達進行國是訪問,兩國於本(2021)年11月22日簽署6項合作協議,範圍涵蓋軍事、避免雙重課稅暨逃漏稅、觀光、港運、勞工及投資等,並將透過兩國財政部長共同主持之阿曼-卡達聯合委員會(Omani-Qatari Joint Committee)推動各項合作。 除上述領域外,兩國領袖此次會晤亦就巴勒斯坦衝突調停、區域暨國際安全、反恐、強化GCC各國整合及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資通訊委員會(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ssion, CITC)頃與人力資源發展基金(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und, HRDF)簽署一項合作備忘錄,針對本國籍送貨人員提供補助,盼藉此刺激國民就業。 依上述最新措施,凡任職於主管機關登記在案之外送服務應用程式公司或自沙烏地人力資源部(Minister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取得自由業(self-employment)許可之沙國籍送貨員,在完成特定送貨件數後,每人可申領每月3,000里雅(約800美元)補助。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觀光發展基金(Tourism Development Fund)最新統計報導,為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以降低對石油產業依賴,沙國政府於去(2020)年6月投入40億美元成立該基金,迄本(2021)年9月已投入各項專案資金達20億里雅(約5億3,300萬美元),並帶動民間企業投資40億里雅。 該基金執行長Qusay Al-Fakhry向沙烏地觀光部部長暨該基金董事會主席Ahmed Al-Khatib報告時強調,各項發展專案如期進行,有助觀光產業發展及創造相關就業。
A:據媒體報導,國際港口營運公司Gulf Stevedoring Contracting Company (GSCCO)頃完成沙烏地東部朱拜爾港(Jubail Commercial Port)耗資5,000萬美元之擴建案,該港每年將可處理180萬個20呎標準貨櫃。 GSCCO係位於Jubail地區重要油田Berry Oil Field,該公司對於沙烏地油氣輸出甚為重要,過去35年獲特許負責管理14個港口。
A:沙烏地文化發展基金(Cultural Development Fund, CDF)執行長Mohammed A. Dayel表示,為支持政府多元化經濟發展將持續推動民間企業投資文化產業,並已鎖定16項重點發展領域。 D執行長進一步表示,該基金目前已累積5億里雅資金,並已與許多政府及民間事業簽署合作協議,將針對各項文化發展專案提供融資服務。
A:據媒體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之不動產銷售及餐飲業營收帶動杜拜經濟復甦超出各界預期,反觀歐洲各國經濟此時正面臨新一波COVID-19疫情衝擊。 專家分析指出,杜拜世界博覽會(Expo 2020 Dubai)順利舉行帶動市場相關需求,另UAE及杜拜當局成功控制疫情有助國內經濟持續復甦,目前90%國民已接種完整劑量疫苗,並針對健康高風險者提供加強劑量,此外,國際石油需求及油價攀升亦有助提升UAE等產油國之經濟收入。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 愛立信比盧區總經理Remi de Montgolfier近日受訪表示,比利時達到5G全面普及尚需要數年時間。根據該公司內部數據,目前全球已有180個電信營運商提供5G網路服務,5G用戶達數億人,然而該用戶多半集中在美國,尤其是亞洲地區。歐洲在發展5G部署方面明顯落後。舉例來說,韓國的5G覆蓋率已高達95%,反觀歐洲國家當中表現最好的瑞士,5G覆蓋率僅有35%。 若說歐洲5G建設落後亞洲及北美,比利時就更是落後於歐洲平均。根據最新消息,比利時政府將不會在2022年第二季前舉行5G頻段拍賣(原訂於2022年初),此外是否准許開放第4家電信運營商進入市場的爭議也尚無定案。即使所有行政程序都可以在2022下半年順利完成,距離5G技術普及尚有很長的一段路。de Montgolfier表示為覆蓋比利時90%的地區,需安裝4,000根天線,因此勢必將花費不少時間來完成天線設置,估計比利時5G普及將落後歐洲平均值3到4年。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拜登總統11月22日宣布將提名美國聯準會現任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續任主席,以及提名現任理事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擔任副主席,以因應快速通貨膨脹的挑戰,並維持美國貨幣政策的連貫性與一致性。鮑爾於新冠疫情期間成功穩定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獲兩黨肯定,渠目前任期將在明年2月屆滿,獲拜登提名後,預料將順利獲得參院批准。 美國目前面臨通貨膨脹攀升壓力,本年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6.2%創30年新高,非農就業人數卻較新冠疫情爆發前少約420萬人,勞工短缺與薪資上漲情況下,聯準會如何維持通膨2%目標係目前重要決策。倘聯準會為抑制通膨速度而加快升息,恐造成美國失業率提高陷入經濟衰退。
A:美媒報導,全球供應鏈瓶頸出現緩解跡象,亞洲先前因新冠疫情製造廠關閉、能源短缺及港口限制於最近幾週有所改善,美國大型零售商表示已進口大部分假期購物季商品,高漲的海運價格開始回落,然航運、製造及零售等業者均預期恐明年才可恢復較正常的營運。 Walmart、Home Depot及Target等美國大型零售商本年提前備貨與訂購,已進口大部分假期購物季商品,貨船有多餘貨櫃空間,促使貨櫃價格下降,截至 11 月 12 日當週,跨太平洋貨櫃運輸成本下降逾1/4,為近2年最大降幅,然波羅的海貨櫃運價指數(FBX)顯示上週運費增漲約5%,達每 40 英尺貨櫃約14,700 美元,仍較去年同期高3倍以上。 馬來西亞、越南等亞洲製造廠先前幾個月因疫情升溫、生產放緩,然隨病例減少、生產限制解除,產能漸回復,減輕全球半導體及紡織品壓力;另中國製造廠本年秋季初期因限電措施影響生產,後中國政府允許燃煤電廠調漲電價,因應電力緊縮問題,有助工廠恢復產量;然經濟學者警告,許多勞工因疫情返鄉尚未回到原先工廠,勞工短缺等問題仍未完全解決。 西方消費者強勁商品需求、美國塞港問題、貨車司機短缺及全球運費上漲等持續影響復甦,且極端天氣與疫情升溫風險不利供應鏈回復,航運、製造及零售等業者均預期明年才可恢復較正常的營運。另根據統計數據,11月19日有71艘貨船在美國長堤港及洛杉磯港等待卸載,雖低於3天前86艘,然預計3天內有另17艘貨船抵達,美國塞港恐至2022年初緩解,屆時美國假期購物季結束、中國製造廠則因農曆新年2月1日關閉。
A:國際信評機構「惠譽解決方案國家風險與行業研究機構」(Fitch Solutions Country Risk & Industry Research)頃發布之調查報告顯示,馬來西亞新冠疫情衝擊仍在,預期2022年經濟才開始復甦。 該報告指出,2021年的馬國零售業,尚未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水準,並對零售業的營運、產能造成深重打擊,同時馬國家庭可支配收入亦深受影響。馬國零售業營收仍低於新冠疫情前的水準,跡象顯示,新冠疫情加速推動馬國零售業市場正常化發展。 該報告顯示,自從馬國於2020年3月落實行動管制措施,消費者支出在過去19個月出現戲劇性轉移。在該期間,疫情對馬國消費者的經濟和心理造成衝擊,影響他們花用可支配收入的方式。新冠疫情與隨之而來的行動管制措施,無疑對馬國的零售業銷售造成嚴重衝擊。 該報告補充稱,2021年的零售銷量成長4.3%,主因為2020年低基準期的緣故,去(2020)年零售銷量出現5.3%負成長。2021年與2019年的零售銷量相較,顯示銷售增加1.2%,馬國政府於2021年繼續落實嚴謹的行動管制措施,主因與新冠確診病例大幅增加有很大關係。該機構認為,較高的疫苗接種率是需要的,以便零售業銷售從2022年起復甦。 非特定零售領域,包括便利商店、超級市場以及霸級市場等商店在新冠疫情期間落實嚴謹的行動管制措施獲准營運,銷量也不錯,但不像部分特定的食品、飲料和煙草店,2020年1月至9月,這些商店的零售銷量,較2019年成長1.8%。比較2021年與2019年的零售業銷量,透過專賣店的銷售較新冠疫情前增加2.4%。 比較專賣店與非專賣店的零售銷量,可看出新冠疫情如何影響馬國消費者的銷費習性。2019年非專賣店占零售總銷量的38%,專賣店和非專賣店雖仍獲准在疫情期間營運,但非專賣店的銷售,在2020年占零售銷量的41%。儘管2021年稍微下跌,然非專賣店的銷售仍占40%,反映消費者開銷轉向非專賣店。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數位經濟機構(MDEC)執行長馬哈迪·阿茲 (Mahadhir Aziz) 表示,該公司將對「馬國多媒體超級走廊」(MSC Malaysia)進行改造和重塑計畫,新的和改進的 多媒體超級走廊將尋求加速參與數位經濟,並透過提供平等獲取數位工具、知識和收入機會來解決對不斷擴大的數位差異的憂慮,從而增強馬國的附加價值以吸引更多數位投資。 馬國多媒體超級走廊向來為馬國數位經濟的基礎和催化劑,過去短短 25 年內為馬國 2020 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了 22.6%。 該機構認為現時需要重新啟動多媒體超級走廊以維持其連貫性及因應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格局,並準備協助推動馬國經濟復甦。增強的多媒體超級走廊將推動國家數位經濟的發展,符合馬國數位經濟計畫(MyDIGITAL),並使馬國更接近第 12大馬計畫(12MP)設定的目標。估計至2025 年,多媒體超級走廊對馬國GDP 的貢獻將達25.5%。 該機構透過多媒體超級走廊吸引了 2,794家享有多媒體超級走廊地位(MSC status)的活躍公司,自 1996 年以來,這些公司總共吸引3,840億馬幣(約922.08億美元)投資額,並創造了 18萬4,030 個高附加價值就業機會。截至 2020 年 12 月止,前述公司的總營收為 5,880億馬幣(約1,411.93億美元),出口額為 2,120 億馬幣(約509.06億美元)。 增強後的多媒體超級走廊將採用一個新框架,包括審查擔保和激勵措施、擴大該走廊在馬國推廣活動的地點、改進治理和流程改進以及更新品牌。 此外,在 2022 年財政預算中引入的馬國數位遊民計畫(Malaysia Digital Nomad Programme)將支持國內和外國數位人才的流動,並將數位專業知識擴展至馬國所有地區,符合新 MSC 將馬國建立為該地區首選的目標數位遊牧中心(Digital Nomad Hub)。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本(2021)年11月22日出席「第四屆工業轉型亞太區(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sia-Pacific,簡稱ITAP)博覽會」時表示,新冠疫情除加速工業4.0的步伐,也提醒業者先進製造並不局限於工廠。未來兩年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將投入1,800萬星元制定讓供應鏈更靈活應變的解決方案,以加強星國因應供應鏈挑戰的能力。 上述供應鏈4.0計畫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下一代物流中心以及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支持,至今已吸引包括航空、快速消費品、醫藥、精密工程和半導體等50餘家業者參與,將合作制定數位和自動化解決方案,讓供應鏈更穩定和具韌性。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也將在先進再製造與科技中心設立一個供應鏈控制塔,測試相關解決方案。 王瑞杰副總理指出,隨著全球將聚焦從何處製造轉至如何製造,若是企業掌握智慧供應鏈、永續製造、快速創新和機器安全等四個要素,將能充分跟上工業4.0的趨勢。供應鏈4.0計畫將率先針對醫藥和快速消費品領域,制定數位價值鏈、優化數據、智慧工廠自動化和下一代物流的解決方案,此將有助於企業更佳的因應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以及加強監督和管理貨物流動的能力。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也將提供培訓課程,協助製造業掌握供應鏈4.0技術。 在推動永續製造上,新加坡在裕廊創新區設立的先進製造樞紐採取最嚴格的永續建築標準,也正擴大該區的生態系統,為試行創新的永續解決方案打造更好的環境。另如何防止製造和營運系統遭受網路攻擊是另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星國政府與民間聯合制定一套網路安全自我評估清單和指導原則,協助製造商在進行數位化的過程中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另一方面,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與企業發展局(ESG)和勝科城鎮發展公司(Sembcorp Development)及格蘭特投資(Gallant Venture)亦簽署合作協定,正式加入東南亞製造聯盟,將有助於星國中小企業和供應商透過聯盟,爭取與進駐前述兩家發展商所經營的工業園區製造商合作。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23日報導,該國總理李顯龍和其他東協領袖於11月22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視訊共同召開「東協-中國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紀念峰會」,會中宣佈正式將東協與中國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也希望未來加強「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深化雙方經貿合作。 中國是繼澳洲之後,第二個與東協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李顯龍總理對此項進展表示歡迎,並有信心雙邊關係的提升將是有意義、實質且互惠互利的。尤其當前保護主義抬頭,東協和中國卻透過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行動引領貿易自由化的推進。RCEP將於明(2022)年1月1日生效。放眼未來,李顯龍總理認為作為雙方關係基石的「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定」,應進一步強化,以促進雙邊經濟,並為本區域企業與員工創造新機會,希望能儘快展開聯合可行性研究。 雖然面對新冠疫情挑戰,東協和中國繼續強化夥伴關係,去(2020)年更躍升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全年貿易額超過5,000億美元。強化「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將使超過7,000種類別貨品(占進口總量90%)的關稅降至零,該協定上一次升級是前(2019)年,當時簡化原產地規則、貿易便捷化措施、投資和海關程序。 習近平主席亦認為,東協和中國應全面發揮RCEP作用,並儘早啟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拓展數位、綠色等新經濟領域合作,共建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並強調要共建高品質「一帶一路」,與東協提出的「印太展望」展開合作。 除經貿之外,東協領袖和習近平主席亦就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進行討論。李顯龍總理重申,東協希望與美國和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不願選邊站,並表示盼中美能達成權宜妥協(modus vivendi),就兩國共同關心領域,例如氣候變化和自由貿易,展開合作,中美近日發表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是重要的第一步。此外,由東協主導的平臺,有助促進區域主要參與者之間具建設性對話、信任與合作,此需要中國和其他夥伴的堅定支持,以強化東協核心,以及東協在開放與包容區域架構中的關鍵作用。 李顯龍總理另建議,隨著各國疫苗接種計畫取得進展,東協和中國應就恢復彼此的跨境旅行展開討論。例如:新加坡85%人口已完整接種,並已和21個國家進行「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accinated Travel Lane,簡稱VTL)」,方便完成接種者免隔離入境新加坡。東協和中國並可透過制定數位化、相容互通和安全的方案,促進疫苗接種證書的相互認可。李顯龍總理亦期待更新「東協-中國航空運輸協定」,以支援民航旅行業。
A: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預期,明(2022)年菲律賓經濟將是東協5國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即使明年的總統大選會帶來些不確定性。在本(11)月18日公布的該集團經濟研究預測,菲律賓明年經濟成長將達7.3%,在政府的目標7-9%範圍內。東協5國中,菲國明年預估GDP成長將超過馬來西亞6.6%、印尼5.1%、新加坡4.3%及泰國3.6%。高盛並預期今(2021)年菲律賓成長4.9%,將為東協5國僅次於新加坡6.5%排名第二位,印尼預期成長3%、馬來西亞2.8%及泰國0.9%。 高盛表示,對於菲律賓因疫情引起的產出損失估計較為保守,經濟重開後,隨著對疫情管制限制的減少、公共投資的加速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適度緩解,預計明年GDP實際成長將加速至 7.3%。但倘經濟在達到充分有效保護率前重開太早,面對另一波疫情重來,或是大宗物資價格上漲,均可能下調2022年之成長。 高盛另外也指出,菲律賓在大規模疫苗接種方面落後於亞太地區國家,截至11月中旬,只有34%的人口接種第一劑疫苗,而新加坡為 86%、馬來西亞78%、越南66%、泰國65% 和印尼48%。 由於明年是選舉年,高盛認為菲國總體政策環境的政治不確定性將提高,但認為這次總統競選4名候選人的民調水準大致相似,這一點上非常開放。雖然未來幾個月每位候選人的政策將變得更加清晰,但中期結構性限制如維持財政改善路徑,和短期政策優先事項如COVID-19疫情管理,應在未來一年仍會成為政策重點,繼續推動。
A:1.根據澳洲總理府媒體聲明及澳媒報導,昨(21)日澳洲全國16歲以上兩劑疫苗覆蓋率突破85%,總理莫里森本日宣布全國重新開放計畫(the national reopening plan)進入最後階段,將自12/1起針對技術移民、國際學生等特定簽證持有者,在接種澳洲認可之完整疫苗,得免申請旅行豁免入境;至入境隔離則須遵循飛機抵達之州/領地之檢疫要求。 2.財長Josh Frydenberg表示,近來企業界向渠反映「勞動力短缺」及「邊境開放」係目前業界最關切議題,故重新開放技術移民及國際學生入境,將可解決旅館、採礦、建築及專業服務部門缺工情形,恢復疫情前每年約400億澳元之教育出口,有助疫後經濟復甦。 3.另查澳洲於11/1起已開放澳大利亞國人入境,昨日澳洲已完成與新加坡的安全旅行區(safe travel zone),故爾後星國完整疫苗接種公民訪澳,除無需申請旅行豁免外,亦無需隔離檢疫(與紐西蘭公民相同)。
A:紐國10月18日宣布將在4年內投入13億紐元,協助受氣候變遷影響國家,其中50%將用於協助太平洋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