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11月23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80/P200號(商情文號:第980號) 商情本文: 根據 Grant Thornton 會計師事務所發布之報告顯示,去年網絡犯罪使愛爾蘭損失 96 億歐元,隨著 Covid-19 疫情爆發,企業、消費者和政府組織變得更加容易受到詐騙。 Grant Thornton 在其網路經濟成本報告中表示,自 2014 年以來,勒索軟體、網絡釣魚、信用卡和Debit Card卡欺詐以及其他網路攻擊的總體損失大幅增加,當時的經濟損失估計為 6.3 億歐元。 勒索軟體攻擊是 2020 年最嚴重的網路犯罪形式,僅勒索軟體攻擊詐騙在 2020 年就高達 20 億歐元。該報告還指出,電腦病毒增加 100%;而網絡釣魚攻擊則增加了 20%。網路犯罪會對資產負債表、數據保護和組織整體聲譽產生嚴重後果,因此企業應審查並測試其 IT系統和基礎設施是否存在潛在弱點,而不致受到網路犯罪份子侵害。 愛爾蘭銀行與支付協會 (BPFI) 表示,2020 年銀行卡欺詐的成本達到 2410 萬歐元(超過 275,000 筆欺詐交易)。與 2019 年相比,信用卡欺詐損失增加 9%,這大多歸因於線上信用卡欺詐的激增(增長了 21%,達 2310 萬歐元)。隨著聖誕節前購物的進行,相關業者警告消費者要格外警覺。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 由挪威出口融資局(Export Finance Norway, Eksfin)、挪威能源合作聯盟(Norwegian Energy Partners, NORWEP)和石油能源部共同委辦撰報挪威2020年綠能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再生能源營業額較前年成長15%,惟離岸風電產業呈現下滑態勢。 石油能源部長Marte Mjøs Persen表示,即使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和全球貿易衝突的挑戰,挪威能源產業仍持續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明顯可見再生能源產業的成長,總營業額從2019年的451億挪威克朗(約50.6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的519億挪威克朗(約58.3億美元),國內客戶營業額則從2019年的259億挪威克朗(約29.1億美元)成長15%至2020年的303億挪威克朗(約34億美元)。再生能源產業的員工年工作量(man-years)從2019年的1,300大幅成長至2020年的15,800,不僅有助於創造工作機會,也創造更多產業價值鏈。 另,挪威離岸風電產業在2020年總營業額為3,740億挪威克朗,其中國際市場較2019年衰退16%至1,090億挪威克朗,國內市場亦從2019年減少2%至2,650億挪威克朗。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前總理Stefan Löfven於本(11)月上旬辭去執政(社會民主)黨黨主席與總理後,原財政部長Magdalena Andersson接任黨主席,並由國會議長Andreas Norlen提名為候選人,經近日來與各黨協商波折後,Andersson已於今(24)日經國會投票通過,正式成為瑞典歷史上首位女總理。 據最新消息指出,由於合組政府的綠黨不滿原本支持該執政聯盟年度預算案的中間黨改變立場,揚言考慮退出聯合政府。如果綠黨真的付諸行動,則國會恐將重啟新任總理投票。
A:瑞士資訊電子報(swissinfo.ch)2021年11月20日新聞報導,經歷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後,瑞士鐘錶業由於中國市場需求強勁,出口景氣回暖,然而本年鐘錶業強勁復甦卻無法平衡產業內部結構分化。據瑞士資訊採訪之專家表示,出口成長主要為超高價位產品(單價超過7,500瑞郎),該類產品約占2020年瑞士手錶出口總額之70%,且將繼續成長。 報導中另指出鐘錶業利潤越來越集中於少數品牌,如2019年勞力士(Rolex)、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愛彼(Audemars Piguet)和Richard Mille等四大品牌營業額合計約為90億瑞郎,全球市占率約為35%,而產業利潤占比約為55%。德勤鐘錶業專家Jules Boudrand表示2020年的危機加劇該趨勢,其可能原因為經濟不穩定時期,消費者更傾向投資於可保值商品。 瑞士製造的350個手錶品牌中約20%目前經營狀況非常好,另80%未來可能面臨發展困難。德勤鐘錶業專家Jules Boudrand表示該趨勢未來恐影響製錶業發展。1980年代石英危機後,製錶業透過生產大量中低價位石英錶重建產業,並為機械錶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若鐘錶業整體生產繼續下滑恐導致失業及技術的流失,並阻礙產業創新。 資料來源:瑞士資訊電子報(swissinfo.ch)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11月20日
A:依據瑞士商業報(Handelszeitung)2021年11月18日報導,瑞士鐘錶業於1年前仍受疫情嚴重衝擊而目前已明顯復甦,鐘錶業出口為瑞士繼化學製藥產品及機械與電器產品後,排名第3之出口項目,大幅超過1年前之預測。依據德勤(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調查報告,瑞士700家鐘錶業公司中之四分之一預測2021年年底營業額應可回升至疫情前之水準,並認為2022年底以前營業額可回升至疫情前之水準之企業甚至占60%。儘管瑞士鐘錶業景氣回暖,但本土零售商仍因疫情遭受嚴重衝擊,如瑞士琉森邦之鐘錶零售店仍有80%尚未恢復營業,部分商店預測恐於2023年才會恢復營業。 資料來源:瑞士商業報(Handelszeitung)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11月18日
A:依據瑞士鐘錶協會2021年11月公布之最新統計報告,瑞士鐘錶業2021年1至10月出口總金額為182.1億瑞士法郎,較新冠病毒疫情前,2019年同期成長1.4%。本年1至10月腕錶出口金額為173.2億,較2019年同期成長2.3%,出口商品數量減少26.1%。同期機芯出口金額為1.5億瑞士法郎,較2019年同期減少4.7%,出口商品數量減少16%。2021年1至10月瑞士鐘錶主要出口國依序為(變動率以2019年同期為基準):美國(27%)、中國大陸(55.5%)、香港(-22.7%)、日本(-13.2%)、英國(-6.7%)、新加坡(2.3%)、德國(-7.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4%)、法國(-15.7%)、義大利(-11.6%)。以地區分類主要出口夥伴位於亞洲(占52.4%)、歐洲(占28.5%)以及美洲(占17.1%)。瑞士鐘錶協會預測2021年全年出口總金額將超過200億瑞士法郎。 資料來源: 瑞士鐘錶協會統計報告 日期: 2021年11月22日
A:資料來源: 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 2021年11月22日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11)月22日以「史瓦帝尼將審查建築公司之評級制度」(Construction firms grading to be reviewed)為題,報導史國建築產業委員會(CIC)已開始審查建築公司之評級制度,以期提高史國建築品質標準,亦將與史國公共採購監管機構(Eswatini Public Procurement Regulatory, ESPPRA)共同探討建築業適用電子採購之可行性。 該報導指出,由於史國公共採購監管機構(ESPPRA)公告徵求招標書/提案邀請書( Request for Proposal, RFP)時,要求註記相關註冊及分級標準之目的係為提供招標案業者參考,期以針對建築工程之潛在投標者進行資格審查。此規定將有利於採購建築服務之風險管理,同時降低採購建築服務之行政負擔。爰此,評級標準應有完善之評分工具,包括承包商之實績、興建廠房與設備之能力、專業能力、財務能力;此外,此評級標準亦有助於提升CIC註冊證書之流通性與可信度,同時可降低爭議糾紛之可能性。 鑒於全球各國政府採用電子採購(e-procurement)之趨勢,爰CIC亦規劃與ESPPRA共同探討建置建築採購之電子採購系統之可行性,以提供更有效率之服務。尤其電子採購可促進供應商與承包商之資訊更加透明化,以改善監督與治理之制度,不僅透過流程標準化而降低行政成本,流程簡化提高效率,促進競爭,進而降低採購商品與服務之成本。
A:依據瑞士建築業公會(SBV)發布之新聞稿,據該公會調查顯示,在2021年第三季建築業景氣復甦,業績成長,營業額約64億瑞郎,該公會表示營業額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為營建業價格上漲,另該行業共計聘用約9萬1,500位員工,自本年初則增加約6,500個新職位。 資料來源: 瑞士建築業公會(SBV) 日期: 2021年11月24日
A:據媒體訪問沙烏地-蘇丹商業委員會(Saudi-Sudanese Business Council)主席Hussein Bahri報導,沙烏地正規劃提高對蘇丹投資,金額將自目前的40億里雅倍增至80億里雅(約20億美元),該委員會將與蘇丹銀行業者、沙烏地農業發展基金(Saud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und)及其他金融機構與投資企業合作,針對各項發展專案提供融資服務。 B主席指出,為配合沙烏地政府推動糧食供給安全計畫,委員會計劃加強對蘇丹農業領域投資,另為協助沙烏地企業排解在蘇丹面臨之投資障礙,政府已成立特別應變委員會(Crisis Committee)。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Saudi 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 GASTAT)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第3季非石油出口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28.4%,主因為塑膠及化學類產品出口大幅增加。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本年9月非石油出口較去年同期的183億里雅年增38.2%至253億里雅(約67億美元),另第3季整體出口年增71.8%,至於本年9月進口則自去年同期的420億里雅增加至458億里雅,主因為機械、電子設備及化學品等進口大幅增加,惟9月進口較8月減少57億里雅,減幅11%。
A:據媒體引用美國高德納資訊科技諮詢公司(Gartner)最新研究報導,中東暨北非地區(MENA)在IT支出將於明(2022)年成長2.6%至17億美元,年增幅略低於本(2021)年的2.7%,支出持續成長主因為GCC國家加速推動經濟多元化以降低對石油產業依賴,其中以知識及技術密集產業為目標發展領域。 上述研究亦指出,再生能源產業興起、國際油價於COVID-19疫情期間暴跌皆為加速上述產業轉型及多元化主因,傳統能源在該等國家之整體出口占比開始下降。另勞工學習及使用數位科技之比例大幅提升、零售及金融產業加速數位化、5G網路技術興起與普及等,皆支撐IT相關產業持續發展,預估明年通訊服務將占整體IT支出占比最大,達66%。此外,IT相關服務業明年預估成長8.6%,惟IT設備產業則將呈現0.2%負成長。
A:依據奧媒標準報2021年11月22日報導,歐洲央行目前正研擬發行數位貨幣可行性,或將於2023年初作決定,倘發行,可能時點為2026年。 歐洲央行總裁Christine Lagarde甫對歐盟各國財長簡介2021年7月啟動為期2年之「數位歐元計畫」調查階段(investigation phase of digital euro project),並表示:發行「數位歐元」不僅是支付系統之創新,亦是強化歐洲主權之重要工具,以避免其他數位貨幣及國際信用卡公司之市場地位持續高漲。 奧媒綜整發行「數位歐元」前,尚待決問題如后:奧媒綜整發行「數位歐元」前,尚待決問題如後: 1.必要性: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認為尚有許多基本問題待決,例如:是否有發行歐元數位版之必要性。歐盟執委會金融科技專責小組(Task Force on Financial Technology)共同主席Peter Kerstens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渠以「安全」為立論基礎,認為歐元現金由歐洲央行發行,並受到人民信任。然而目前歐洲央行尚未發行數位貨幣,僅有私人銀行發行,雖因受嚴格監管法規而具相當安全性,未來一旦歐洲央行發行「數位歐元」,將不會有私人銀行數位幣在最壞情況下之破產風險;歐洲央行發行「數位歐元」除具安全性外,並非以營利為導向。「數位歐元」可視為「電子現金」;歐洲央行仍將同時發行實體歐元現金及「數位歐元」。 2.帳戶金額上限及成本:目前許多討論認為:應對「數位歐元」帳戶設定例如:3,000歐元之個人帳戶金額限制。惟K氏認為此限定不切實際,對個人帳戶設定金額上限尚有可能,但卻難以限制企業「數位歐元」帳戶上限。另,目前尚難評估「數位歐元」之相關成本結構;歐元現金之生產及管理運用亦有其成本,爰需先釐清銀行或其他機構將如何針對數位貨幣之提存及轉帳收費。 3.技術及保護隱私:目前尚未確定「數位歐元」將使用區塊鏈技術或帳戶管理模式。「數位歐元」雖將保護使用者隱私,惟為防制洗錢及逃稅,「數位歐元」之發行將不會採用匿名方式,客戶資料可能將由中介機構,而非歐洲央行保管。 奧地利央行(OeNB)專家Petia Niederländer對於「數位歐元」是否將改變奧地利民眾對歐元現金之偏好畫上問號,並指出現金仍為儲蓄之重要手段,儘管愈來愈多奧國消費者採用數位支付,然而在市面流通之歐元現金卻仍逐年增加。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1月22日引述丹麥血清中心SSI 數據,去年12 月的每日平均感染人數為 2733 人, 於今年11月則將近3000人,儘管感染人數看似糟糕, 但若以去年12 月每日因新冠肺炎確診平均住院人數 116 人與今年 11 月63 人相比, 住院人數較去年少 。從死亡人數來看,去年 12 月每日死於新冠肺炎之平均人數為 16 人, 今年 11 月每日僅有4人為去年之4分之1, 主因歸功於疫苗高接種率。 Danske 銀行分析師 Mikael Olai Milhøj 指出, 目前處境比去年 12 月要好得多,死亡人數與住院及重症病患人數較去年少。 羅斯基勒大學流行病學教授Lone Simonsen也看好目前的發展, 伊強調,若僅著重於感染人數,此數據看起來會比實際情況更糟,但若相較住進重症病房及死亡人數的多寡,則可明顯得知疫苗接種的良好效果。伊不認為丹麥需要再次關閉,如果住院人數增加並接近大傳染邊界,僅需要再調整防疫措施, 目前政府祭出出示疫苗護照要求可減緩感染高升, 日後可能需要再增加開始實施配戴口罩措施。
A:綜合美媒及美國白宮11月23日聲明,美國將與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及英國等主要能源消耗國共同動用戰略石油儲備(SPR),以抑制油價與解決全球供應短缺問題。 美國能源部將釋出5,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計劃透過2種方式,其中3,200萬桶係採交換方式,旨在增加短期供應,預計未來油價下跌將補回石油儲備以滿足未來需求;另1,800萬為美國國會先前授權,未來數月將加速銷售。本次為美國最大一次SPR釋出,規劃12月中下旬開始進行。 自拜登總統當選12個月以來,汽油價格逐步上漲,數據顯示全美1加侖普通無鉛汽油平均價格一直處於近7年高點,截至 11 月 22 日每加侖為 3.4美元;汽油上漲增加消費者成本,加劇拜登總統及民主黨經濟與政治困境,供應鏈限制推升通膨,影響美國從新冠疫情中的經濟復甦,以及民主黨社會支出的立法。
A:馬來西亞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Malaysia)頃發布消息稱,該行已與中國大陸人民銀行更新為期5年,總額達1,100億馬幣(約262.09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以促進兩國雙邊貿易與投資等經濟發展,且可在雙方同意的基礎下延長。 馬國央行總裁諾珊霞(Nor Shamsiah)表示,本次更新的協議,將有助加強兩國中央銀行持續合作。互換安排支持以本國貨幣結算區域貿易和投資,並促進區域金融穩定。 馬國與中國大陸的第一份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係於2009年簽署。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全球最大輪胎製造商之一的固特異輪胎馬來西亞子公司(Goodyear)遭美國國土安全部 (HSI) 加強審查,恐將面臨剝削外勞的指控。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調查人員在固特異輪胎位於馬國工廠展開深入調查,包括瞭解員工待遇和工作條件。除美國外,該公司目前亦被馬國的監管機構展開一項關於剝削外勞的調查。 馬國固特異輪胎公司5名現任和前任員工向外媒指出,美國國土安全部調查人員已詢問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他們對固特異公司提出的法庭訴訟案件細節、向警方報案聲稱遭固特異員工威脅的詳情和工作場所事故。 馬國固特異輪胎公司在面對外媒質詢時表示,該公司將不對正在進行的調查發表評論。美國固特異輪胎公司則回應,該公司致力確保其供應鏈是遵守法律和公司政策。固特異輪胎總部和馬國固特異輪胎公司刻正對此事進行徹底調查,包括聘請獨立審計公司,來審視員工的工作和居住條件。在美國當局展開調查之前,高達185名來自尼泊爾、印度和緬甸的外籍勞工分別於2019年及2020年向馬國工業法庭針對馬國固特異輪胎公司提出三項指控,包括拖欠薪資、非法加班和威脅外勞。2020年和本(2021)年6月,馬國工業法庭勒令馬國固特異輪胎公司向部分外勞支付薪資,並遵守協議;該公司將對前述判決提出上訴。 馬國固特異輪胎公司向外媒指出,該公司已承諾與勞資糾紛中的外勞達成和解。至於持有馬國固特異輪胎公司49%股權的國民投資機構(PNB)未對前述事件置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頃為2021年全國清真大會主持開幕典禮上致詞時表示,全球清真經濟至2024年預料將增加至10兆馬幣(約2,382.65億美元),屆時將可為馬國GDP貢獻8.1%產值。 2020年,清真產業已為馬國國內生產毛額貢獻97億馬幣(約23.1億美元),隸屬馬國首相署的經濟策劃單位估計,上述產值足以為馬國2025年創造高達560億馬幣(約133.43億美元)的出口收益。這顯示清真產業具潛力提振國家經濟,因目前全球有高達18億的穆斯林人口,預料至2030年將會增加至22億人口。有鑑於此,清真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將攀升,每年突破6,800億美元。 依斯邁沙比里首相呼籲馬國各個政府部門和機構、清真業者放眼清真產業這龐大的市場,致力將本地產品推出海外市場。為加強馬國的清真認證,伊斯蘭發展局(JAKIM)耗資340萬馬幣(約81萬美元)發展清真整合資料庫系統。這個歸納六個與清真相關系統的資料庫,預計將於2023年啟用,馬國商家屆時能透過這個系統查核海外清真產品的詳情。此外,JAKIM亦發展馬國清真認證手冊,以及國際清真執行手冊,盼透過馬國清真認證國際化計畫,加強馬國在國際的清真認證地位,亦有助海外業者直接向JAKIM申請認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合美媒本(24)日報導,美國因供應緊縮導致高通膨率的現象正逐漸減緩,美國供應問題有望於2022年解決,惟歐洲仍持續惡化。 美國拜登總統先前透過平穩西岸港口運作緩解瓶頸,且表示假期所需物品不會受影響。美國供應指標顯示供應短缺問題於夏季時達高峰,隨後已持續小幅度下降,且工業材料及零售商訂單與庫存比亦下降。 目前美國通膨率為6.2%,勞動力短缺情形仍未緩解,隨工資上漲及供應緊縮影響,預計近幾月價格仍將持續攀升;歐洲因供應短缺導致通膨率上升至4.1%,歐洲工廠及商店訂單與庫存比持續上升,勞動力短缺問題增加,工資可能亦將上漲;目前英國通膨率為4.2%,受英國脫歐後的貿易摩擦影響,英國央行預計將較美聯準會及歐洲央行更早升息。
A: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聖輝本(2021)年11月23日出席「第四屆工業轉型亞太區(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sia-Pacific,簡稱ITAP)」博覽會時宣佈,星國政府將推出「精密工程業數位化藍圖(Industry Digital Plan,簡稱IDP)」,協助精密工程業的2,700家企業和10萬多名員工透過該藍圖,利用數位化提升生產力與轉型。 「產業數位化藍圖」是由「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和「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聯手制定,並與「精密工程科技協會」(Singapore Precisio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Association,簡稱SPETA)合作推行。該藍圖是「中小企業數位化計畫(SMEs Go Digital)」的一部分,並由數位化藍圖和數位培訓藍圖兩個藍圖組成。 「精密工程業數位化藍圖」可協助業者識別本身能力不足之處,以及在不同成長階段可採用的數位解決方案,共分為三個階段:(1)基礎階段,目的是協助中小企業為數位經濟做好準備,此階段的基本解決方案將可推動企業展開數位化進程,使其從事更高價值的工作、建立核心數位能力以及提高營運生產力;(2)著重數位解決方案,讓中小企業能以數位方式連接,優化業務價值;(3)採取措施協助業者實現自動化經營,邁向由科技驅動的智慧企業。此外,員工在業務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因此,該藍圖也有相關的數位化培訓藍圖,可協助企業依據員工需求和不同轉型階段量身定制培訓計畫。 新加坡製造業為該國貢獻約五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員工占勞動力超過10%,而精密工程業在整體製造業中扮演關鍵角色,雇用約10.1萬個員工,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約400億星元。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貿工部(MTI)本年11月23日發表聯合新聞稿顯示,由於個人交通和住宿費用增加,以及防疫限制放寬帶動旅遊需求,推動星國消費價格連續10個月上漲,創八年多來最大漲幅,本年10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高於市場預估的2.8%,年比上升3.2%,漲幅高於9月的2.5%,是2013年3月以來最高水準。若不包括個人陸路交通和住宿費用,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則上漲1.5%,亦高於9月的1.2%。核心通膨率升高是因服務費和食品價格上升,及零售和其他商品價格跌幅縮小。 由於汽車價格大幅上揚,本年10月個人交通費用年比上漲14.3%,高於9月的10.8%。住宿成本上漲2.5%,高於9月的1.9%,主因是租金漲幅加速。10月的服務費用增加1.6%,高於9月的1.2%,係因邊境限制放寬和「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TL)」計畫擴大,導致機票價格和假期開支增加。此外,補習和其他費用,及休閒和文娛服務費用,亦呈現顯著上漲。10月的食品通膨為1.7%,略高於9月的1.6%,其中非熟食價格上漲加快,熟食價格漲幅大致維持不變;但電費和煤氣費增幅為7.8%,低於9月的9.9%。 上述新聞稿指出,全球通膨維持在高水準,並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新加坡國內因防疫限制放寬和經濟活動復甦,將促使勞動市場復甦趨向穩固,進口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國內經濟活動復甦,將支撐未來數季核心通膨穩定成長。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表示,核心通膨上揚主要因VTL計畫擴大和邊境限制放寬。星國於本年10月宣佈與韓國和八個歐美國家開通VTL後,機票價格與假期開支分別年比上漲5.1%和2.7%,預估明(2022)年第一季核心通膨可能上漲至2%,而國內需求復甦將推高零售和服務開支,預計星國政府明年將不會調高消費稅,因此將導致整體通膨率上升至5%。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預估,本年核心通膨將介於0至1%,明年上升至1%至2%;本年整體通膨則為2%,明年介於1.5%至2.5%。為緩和通膨漲勢,該局已於10月中旬出乎市場意料的緊縮貨幣政策,讓星元升值。大華銀行表示,由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預期本年10月通膨上漲和通膨壓力加大,顯示其緊縮貨幣政策的立場正確,鑒於通膨可能繼續居高不下,預估該局可能在明年4月進一步將星元名目有效匯(S$NEER)升值坡度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