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柬埔寨財經部介紹西哈努克經濟特區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11月14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財經部政策總局日前宣布西哈努克經濟特區(SEZ)的發展總體規畫與目標。為此柬國商務部特地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西哈努克經濟特區的總體規畫即目標,出席上述會議者包括西哈努克省省長庫什·查姆羅恩(Kuoch Chamroeum)和財經部政策司謝國康司長與該省5位市政府官員。 多數出席官員支持西哈努克經濟特區制定之發展總體規劃,將該省打造成一個多功能示範經濟特區,並將在所有領域實現永續發展。該總體規劃是一項戰略計畫和長期願景,旨在將西哈努克市變成一個智能綠色城市。此外,多功能經濟特區政策定義為商業、工業、住宅及旅遊區。該政策旨在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該省的商業和其他部門,以確保其具有永續發展的潛力。 柬國官方表示,西哈努克經濟特區涵蓋面甚廣,需要跨部會共同努力,整合評估地理環境、建立定位架構、啟動行動計畫等,以穩定的方式實施每個階段的目標。
A:財經部稅務總局(GDT) 10 個月稅收收入 23 億美元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11月13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1年前10月柬埔寨財經部稅務總局(GDT)收入23.15億美元,比去(2020)年下降5%。上述數據是該總局在11月時公布,該局收入超過設定的財務計畫3%,僅在10月就徵收約2.08億美元的稅收,比去年10月增長6.4%。 2021年前10月的稅收成果,雖然受COVID-19疫情影響不如2020年同期,但仍處於良好狀態,超出預期目標。財經部國務秘書兼柬埔寨發展委員會副主席Kong Vibol 高度讚賞各級稅務官員積極努力收稅並取得良好成果。儘管柬國因疫情受挫,但柬國經濟仍突破疫情限制,並成就稅務總局今日稅收優於預期的情況。
A:根據紐約時報本(17)日報導,美FDA有望最快將在明(18)日核准可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加強劑年齡層至所有成年人,另CDC將在19日開會討論加強劑劑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數據,一旦FDA及CDC通過核准,將在核准後迅速採取接種相關措施。 近期部分聯邦監管機構及科學家表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新冠疫苗針對新冠病例輕微症狀及抗體保護力下降,老年人及健康狀況較差者易有突破性感染的風險。部分州及地方政府已開始在FDA採取行動前推出相似政策,因應持續新增的新冠病例數及突破性感染病例數,且許多美國民眾期望在假期前增加保護力。 目前已有超過300萬名美國人接種加強劑,10月時已核准接種嬌生單劑疫苗者及免疫力低下且接種莫德納兩劑疫苗者可接種加強劑,另莫德納預計將在近期向FDA提出申請加強劑核准,以擴大接種加強劑年齡層。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nytimes.com/2021/11/16/us/politics/fda-pfizer-booster-shot.html
A:根據華爾街日報本(17)日報導,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表示美國最快將在12月15日耗盡聯邦政府資金,敦促國會提高或暫停聯邦債務上限,避免債務違約。 美國國會議員於今年10月透過暫時調高債務上限,由4,800億美元增加至28.88兆美元,暫時化解美國財政違約危機,美財政部持續實施暫停部分投資等額外措施以節省資金,然該暫時措施僅能延緩美國聯邦政府資金耗盡,無法撤底解決該危機。 拜登總統於15日簽署1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財政部依照法案在12月15日前將提供「公路信託基金(Highway Trust Fund)」1,180億美元,葉倫表示有信心完成此基金投資,但某些情況下可能將使財政部沒有足夠資金提供美國政府運作,進而影響家庭、年長者及其他依賴聯邦政府定期補助者,經濟學家及政府官員警告若財政部被迫延遲支付債務利息,違約將擾亂金融市場,甚至引發經濟衰退。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federal-government-could-be-unable-to-pay-bills-as-soon-as-dec-15-yellen-says-11637103882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頃發布消息稱,該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將於 2021 年 11 月 18 日接待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M. Raimondo)的訪問。本次訪問係拜登總統領導下的美國最高階官員訪問馬國。兩部長將會晤商討新冠疫情後經濟復甦以及促進貿易與投資合作,並將共同主持半導體產業代表圓桌會議。吉娜雷蒙多部長亦將拜會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並就雙邊關係交換意見。 美國商務部透露,拜登總統上(10)月底出席東協峰會時就倡議建立印太地區經濟框架,同時宣布向東協提供1億美元的援助,為推動這項倡議,吉娜雷蒙多部長將於本次亞洲行與東協夥伴討論供應鏈、數位經濟、地區基礎建設項目等議題。 馬美兩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外交關係,貿易與投資等雙邊關係為兩國創造大量機會。2020 年,馬國與美國雙邊貿易額達1,782 億馬幣(約425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7.8%,美國為馬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截至2020 年,在已落實的製造業投資計畫中,美國為馬國第二大外資來源國,共有 854項製造業投資計畫,累積投資額達885 億馬幣(約254 億美元),並創造20萬6,921 個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神戶新聞本(11)月17日報導稱,兵庫縣於同日在姬路市的養雞場發現高病原性禽流感病例,是該縣本季首次出現感染;兵庫縣政府於17日上午召開因應會議,確認現況並擬定撲殺計畫。 對此,日本兵庫縣政府表示,11月16日下午接獲養雞場通報多數雞隻死亡之情況,在實施檢查後,於17日確認結果為陽性;該養雞場飼育現有15萬5千隻雞,兵庫縣政府於同日上午著手進行撲殺防疫措施。
A:馬來西亞中型企業聯盟商會(MCMTC)會長曾國誠(Callum Chen)頃發布消息表示,馬國政府應儘速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借助該協定的優惠關稅稅率,協助出口商享有市場進入的優惠及提高競爭力。 共有11個亞太區域國家,包括加拿大、澳洲、汶萊、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簽署CPTPP,馬國於2018年簽署後至今仍未核准該協定。馬國的區域競爭對手新加坡與越南已從該協定中受惠,透過採取穩健策略增強經濟韌性及永續性。 曾會長認為,CPTPP 將透過降低進出口成本、為馬國企業在區域市場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增加馬國企業的國際市場進入,來增加對外貿易並支持馬國的中長期外人直接投資。另外,尋找新的或擴大進入主要出口市場的管道並吸引更多投資,將意味著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企業有更多機會為馬國公民創造更多與更高薪的就業機會。 MCMTC 是由馬國中型企業(MTC) 的 執行長 和董事經理組成的協會,一般年營業額為 5,000 萬至 5 億馬幣(約1,200 萬至1.2億美元)的製造業和 2,000 萬至 5 億馬幣(約480萬至1.2億美元)的服務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五金機械建材聯合總商會總會長許聖傑頃表示,由於海運費高漲,貨櫃難求,導致進口鋼鐵、機械及建材短缺,供應鏈及物流系統受阻,進口原物料價格高漲,相關產品價格不斷飆升。 基於運費高漲、港口積壓,港口貨品運輸時間拉長了兩週左右,成本亦隨之大幅攀升,為企業生產帶來許多壓力,出口貨櫃持續困擾著貿易商。 許總會長續稱,該總商會強烈反對貨運代理商須符合51%土著持股規定。馬國政府雖已將前述政策延期至明(2022)年實施,然該總商會仍籲請政府應重新檢討或廢除不合理政策,避免影響海外投資人的信心並造成馬國資金外流,導致馬國喪失國際競爭力。 該總商會亦抨擊政府暫停讓企業界聘請新外勞事,咸認為該政策已導致國內勞工短缺;其中製造業、農業及營造業均受到嚴重衝擊。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失業率攀升,馬國政府面臨為本國公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壓力。然馬國公民不喜歡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成了業界最大的煩惱。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公布之「2021年8月份汶萊國際商品貿易統計」顯示,本(2021)年8月份汶萊出口額為14億6,350萬汶幣(約10億8,236萬美元),較上(2020)年同期成長135.7%,亦較上(7)月增加2.1%;其中原油出口2億3,560萬汶幣,成長71%;液化天然氣出口3億7,710萬汶幣,成長134.8%。前述2項產品,占汶萊總出口額41.87%。其他出口產品分別為化學品(2億9,030萬汶幣,較上年同期成長184.3%)及機械與交通設備(800萬汶幣,較上年同期成長3.9%)。 綜觀汶萊2021年8月份出口表現,主要出口市場為日本 (占總出口額25.1%),其他依次為中國大陸(19.6%)、新加坡 (18.8%)、澳洲(10.6%)、馬來西亞(7.4%)及泰國(5.1%)。 2021年8月份,汶萊進口額為7億6,390萬汶幣,與2020年同期持平,惟較上月減少28.8%;其中燃油進口額4億9,310萬汶幣,為汶萊最大進口項目;其他進口產品分別為機械與交通設備(1億370萬汶幣)、食品(5,040萬汶幣)、化學品(4,140萬汶幣)及製成品(3,870萬汶幣)。汶萊主要進口來源國為馬來西亞(占總進口額20.4%)、沙烏地阿拉伯(17.9%)、哥倫比亞(13.1%)、俄羅斯(11%)、澳洲(9.4%)、新加坡(6.4%)及中國大陸(4.6%)。 2021年8月份,汶萊貿易順差為6億9,960萬汶幣,較2020年同期成長589.2%,亦較上月增加93.7%。 汶萊2021年前8個月總貿易額為167.67億汶幣(約124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52.1%;出口額為92.46億汶幣(約68.38億美元),成長39.2%;進口額75.21億汶幣(約55.62億美元),成長71.5%;貿易順差17.25億汶幣(約12.76億美元),下跌23.5%。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世銀於11月12日更新之越南經濟情勢中,越南經濟衰退已自底部反彈並逐漸邁向恢復。其中工業生產指數恢復成長,其主因係胡市與鄰近工業中心已恢復生產,食品、飲料、香菸、成衣品與鞋類等最積極之產業皆較上個月激增。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激增至52.1,顯示經濟條件已得到明顯改善。貨品零售總收入與消費服務收入自9月份之4.4%增至10月份之18.1%。貿易方面,連續第二個月貿易順差,為28.5億美元。此外,10月份授信餘額亦較去年同期成長14.2%,顯示經濟正逐漸復甦,尤其係在服務業方面,為15.6%。預算部分,經2個月預算赤字,越南國家預算10月份盈餘12億美元。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17日報導,貿工部長顏金勇11月16日於線上「金融時報大宗商品亞洲峰會」宣佈,星國制定2030年貿易策略,以實現岸外貿易總額成長超過2.5兆星元的目標。為達到此目標,新加坡已採取「促進創新與數位化」、「建立強大的公私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以及「增加轉口貿易」等三項關鍵策略。 儘管全球局勢不穩,新加坡仍穩坐該區域主要商品貿易中心的地位,去年的國際貿易總額達到1.5兆星元。顏金勇部長指出,星國將繼續與全球貿易公司密切合作以成強他們的能力,確保新加坡擁有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以支援企業創新。研究機構和高學府的密切合作,借助其研究能力和思想領袖人脈,可進一步推動創新和成長,企業也可藉由「開放式創新平臺」(Open Innovation Platform),透過創新解決方案來解決企業所面對的挑戰。 此外,新加坡必須持續建立強大的公私夥伴關係,共同創造解決方案,如供應鏈數位化的「新加坡群策群力行動聯盟」(Alliance for Action)即為私部門和政府機構和合作,帶動SG Trade Data Exchange(SGTraDex)數位基礎設施的發展。 再者,星國將借助物流基礎建設,以及海空互聯互通的優勢,爭取更多轉出口流入新加坡。新加坡物流領域具備強大的服務供應商隊伍,以及完善的生態系統,可提供經紀、保險、融資、法律和仲裁等服務,這些都是強大及具韌性的供應鏈必備的關鍵因素。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17日報導,「裕廊集團」(JTC)在裕廊創新區設立產業聯網(Industry Connect)辦公室,旨在幫助更多製造商加快工業4.0轉型,預計有1,000家當地企業在未來三年受益。 該集團亦與「先進製造技能策略及規劃中心」(Advanced Manufacturing Training Academy,簡稱AMTA)簽署備忘錄,在產業聯網辦公室提供工業4.0科技和培訓方面諮詢服務,讓有意落實工業4.0的企業與科技和培訓夥伴配對,協助商家確定問題,並找出合適解決方案及參與技能提升計畫。 裕廊集團總裁陳文凱表示,與AMTA的新合作將加強工業4.0合作夥伴網路,是推動下一階段商業轉型的重要里程碑。透過業界密切合作,希望幫助更多企業開始數位化轉型,加速先進製造業的成長。 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顏金勇11月16日出席產業聯網辦公室的開幕儀式時表示,產業聯網辦公室將在未來三年透過舉辦分享會和研討會讓1,000家企業更瞭解工業4.0,其中300家將借由診斷、諮詢和培訓等服務來開發新能力和培訓員工。同時鼓勵更多企業借助裕廊創新區的生態系統,獲得先進製造解決方案和開發能力,例如,製造高品質移動和工業液壓元件的當地中小企業Flo-line Hydraulics,參與由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和勞動力發展局合力推出的「工業4.0人力資本計畫-啟動計畫」(Industry 4.0 Human Capital Initiative-Enabler Programme),該公司將即時分析引入生產機器,使產能提高30%。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17日報導,李顯龍總理11月16日會見在星國進行兩天訪問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李總理表示,他和雷蒙多部長討論星美兩國在數位和綠色經濟,以及供應鏈韌性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雙方希望共同解決當下的問題,並為兩國人民製造更多機會。 本年是新加坡和美國建交55周年,李總理指出,儘管新冠疫情爆發,兩國仍透過「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和近期簽署的「美國-新加坡成長與創新夥伴關係協定」加深經濟關係。隨著新加坡逐漸重開邊境,恢復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期待能與美國合作,加強經濟從疫情中復甦。
A: 本(11月17)日本處唐大使完成異地簽署ADTA,該協定將俟雙方各自完成國內法定程序並以書面相互通知後,自後通知之日生效,並自生效日次年1月1日起適用。 該協定係參考國際稅約範本訂定,由所得來源國就他方締約國居住者取得之各類所得提供合宜減免稅措施,以消除重複課稅或減輕稅負,並提供爭端解決機制及其他稅務合作。 本日閉門簽署儀式除邀請韓國會議員趙慶泰、全經聯台韓委員會委員長金畯等貴賓見證之外,本案主、協辦之政治、經濟組長亦出席觀禮。本案歷經雙方多年諮商推動,終就協定內容達成共識。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11月15日 根據全球頂尖諮詢企業McKinsey公司日前公布有關越南風能報告指出,越南擁有3,000公里海岸線且風力1秒可達5.5至7.3米(未包含季節變遷影響),深具發展風能潛力,除可協助提供良好成本效益之乾淨電力外,亦為越南政府及再生能源開發商帶來經濟效益。據上述報告,全球多家能量機構預估,越南海上風電潛能最低可達160GW(根據丹麥能量機關),最高達500GW(根據世界銀行)。 近年來,外人直接投資(FDI)及私營企業投資越南風電日漸增加,顯示該產業擁有良好獲利前景,加上銀行亦樂意以個位數之低利率為風電開發項目進行融資。目前,多家先鋒企業已在越南啟動多項大型風電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平順省及寧順省。 據McKinsey公司分析,再生能源,包括發展風電將為越南帶來3大優勢:其一,越南是亞太地區電力需求增長最高之國家,推動風電發展有助滿足越南不斷增長之能源需求,且能提高成本效益;其二,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議題日漸受到全球各界關注及重視,發展風電有助越南重新定位,成為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之一份子,且更能吸引條件要求高之投資商進入越南投資,俾提升國家產業質量;其三,為應對國內能源需求,越南現需為火力發電廠進口大量化石燃料,爰加強越南風電發展不但能提升國家能源自主能力,同時亦能減少對其他國家能源之依賴。
A:印度與澳洲FTA早收清單談判進行順利,據此間媒體本月15日報導,雙方同意早收清單協議內容可包含貨品、服務業、投資、政府採購、原產地規則、能源及標準等FTA章節別早收承諾,印度與澳洲談判代表正進行密集磋商,準備交換最終需求清單,以便為下個月簽署做準備。據悉,印方訴求重點主要放在印度企業面臨關稅及非關稅障礙產業,包括紡織品、成衣、汽車及藥品等,此外印度也尋求將放寬技術勞工簽證規範,納入早期收穫協議。 上述談判路徑圖係本(2021)年9月30日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與澳洲貿易部長Dan Tehan於新德里舉行會議,雙方設定2022年底前完成FTA談判的目標,並預定在本年聖誕節前先達成一項過渡期協議(Interim Agreement),亦即早期收穫協議(Early Harvest Agreement)。澳方期盼印方削減或取消對農產品及乳製品等多項商品的關稅,但印方立場頗為審慎,並瞭解需於談判中就開放部分農產品讓步,仍以印度本地生產商實質利益較低項目(敏感度低)進行開放,又以高品質產品方可能獲得市場進入。澳洲貿易部長表示,澳方盼印方降低葡萄酒及烈酒隻進口關稅,惟據悉印方可能不會在早期收穫協議中給予關稅自由化之承諾。2020-21年度印度是澳洲的第7大貿易夥伴及第6大出口市場,雙邊貿易額為 122.9 億美元,主要貿易項目是煤炭及國際教育。 印度與澳洲於2011年便展開CECA談判,但由於印度不同意開放澳洲農產品,及澳洲不同意開放印度專業人士簽證等議題無法取得共識,談判遂於2015年中斷,此外談判中斷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雙方還參與雄心勃勃的RCEP談判,但印度最後退出該協定。
A: 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本(11)月3日公布增訂「進口食品安全標準法(Food Safety and Standards Import Regulations, 2017)」第14章,旨揭新規定主要內容: 被列為風險管理之進口食品生產設備及工廠需於出口印度前須向FSSAI進行註冊(登記表內容詳參FORM 16)登記。 新規定自明(2022)年6月1日起實施,註冊有效期間為2年,FSSAI及相關部會或經授權之檢驗單位並可對該工廠進行實地查核,至於那些類別食品工廠必須接受此規範,FSSAI將依據風險評估需要不定期公布。 主管機關得要求登記製造商於30天補充申請登記資料,未依規定補繳資料者,得予以拒絕。 主管機關視申請案件的得進行實地訪廠;若廠商產品已符合印度標準局BIS強制檢驗規定,工廠衛生、設施等需符合2011年食品安全及標準規定schedule 4各項要求。 若登記廠商有違反印度食品相關法規,則主管機關得暫停或取消其登記資格。 此外,FSSAI官員表示,實施該措施係為維護食品安全,符合國際食品安全規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FDA)亦有類似做法,本措施公布前已通知相關產業及利益團體並經過1年的諮詢期。印度進口商論壇(Forum of Indian Food Importers, FIFI)創辦人Amit Lohani表示,支持印度政府做法並將持續關注那些高風險產品被列入,FIFI會員致力於維護食品安全,惟不希望該措施成為非關稅貿易障礙,進口食品與印度本地製造食品之間不應有差別待遇。
A:越南國會頃以94.59%贊同票表決通過明(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之決議。該決議計有12項指標,包括:經濟成長率6%~6.5%;平均國民所得3,900美元;製造加工佔GDP比重約25.5%~25.8%;通膨率平均4%;平均生產力成長率5.5%;農業勞工佔社會勞工總數比重27.5%;經訓練之勞工與經訓練且取得文憑認證之勞工等比例分別達67%與27%~27.5%;都市失業比例4%以下;貧戶比例減少1~1.5%;平均一萬人之醫師人數9.4;平均一萬人之病床數29.5張;醫療保險之投保人數比例達92%;符合新鄉村標準之鄉村比例73%;符合標準、規範之都市硬體生活廢棄物回收與處理比例89%;具備符合環保標準之廢水處理系統之工業區、加工出口區比例91%。 另國會亦要求政府與相關機關執行各項政策與解決方案來維持整體經濟穩定、抑制通膨、保障整體經濟之平衡。政府應採取彈性之金融、貨幣政策來輔助生產經營恢復、貨物流通、勞力供需媒合、促進國內外銷售、加強投資。此外,國會亦建議努力繼續降低貸款利率、控制呆帳發生、保障信貸機構體系安全。
A:截至本(2021)年10月底越南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成為越南第一項進出口金額達1,000億美元之貨品類別。 根據越南財政部之統計資料,本年10月份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42.2億美元,較9月份減少11.7%。 惟累計本年前10個月,上述產品出口金額達40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2%。 越南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最大出口市場為美國,出口金額達104.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8%;其次為中國為86.9%,減少6.1%;歐盟市場排第三位,出口金額為52.7%,成長5.5%。 在進口方面,本年10月份越南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進口金額為64.8億美元,較9月份減少6.3%。累計本年前10個月進口金額為60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7%。 本年前10個月,越南自中國進口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之金額達174.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7%;其次為韓國162.4億美元,成長15.2%;臺灣排第三位,進口金額達78.4億美元,成長25.8%。 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貿易總額為101.2億美元。此為越南2021年至10月底第一項進出口金額達1,000億美元之貨品類別。 截至10月底越南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貿易逆差金額為195億美元。
A:據越南海關總局之統計,本年10月份越南外資企業(FDI企業)進出口金額為377.6億美元。 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FDI企業進出口金額達3,740.3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757.3億美元,成長25.4%。 其中本年10月份FDI企業出口金額為206.8億美元,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FDI企業出口金額達1,97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8%。 越南強項出口產品中越南FDI企業具巨大貢獻,如:電話及零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機械設備、工具及其零配件,鞋類產品及紡織品等。 在進口方面,本年前10月份越南FDI企業進口金額達170.8億美元,累計本年前10個月FDI企業進口總金額達1,76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1%。 據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之資料,本年10月份越南FDI企業貿易順差為36億美元,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FDI企業貿易順差達209.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