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8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17.11.2021及DZIENNIK GAZETA PRAWNA, 18.11.2021 mBank經濟學家已經發出警告,如果能源價格繼續以10月份的速度上漲,即增3%,且食品價格繼續上漲,燃料價格進一步上漲5%,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到2022 年1月上漲20%,則通膨可能在兩個月內達到兩位數的水準。根據波蘭經濟研究所(PIE)專家Marcin Klucznik的說法,通膨要到2024年才會回到波蘭國家銀行所設定的目標範圍,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如果通膨繼續加速,將導致大幅升息。 另在大多數歐盟國家,通貨膨脹是由運輸和財產維護成本驅動,這與全球原油和天然氣市場的情況有關。波蘭由於電價相對較低,與住房相關的費用增長速度低於十多個歐盟國家。更重要的是,波蘭在服裝和鞋類價格的增長率方面排名中間,在菸酒價格上漲排名第16。惟波蘭也正在努力應對漲幅歐盟最大的燃料和電信服務(包括設備)價格上漲情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8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17.11.2021 波蘭下議院通過《地方稅捐法》的修正案,對用於鐵路運輸的鐵路基礎設施免徵財產稅,修正案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該修正案是為了消除濫用和彌補在鐵路運營佔用的土地用於與鐵路無關的活動的情況下仍享有免財產稅的漏洞。該修正案還免除了貨運碼頭的財產稅,但僅限於旨在開展向鐵路承運人提供服務相關的活動的部分。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8 Polish News Bulletin, RZECZPOSPOLITA 波蘭汽車工業協會(Polish Automotive Industry Association ; PZPM)於11月17日週三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COVID-19大流行引發的全球汽車工業危機對波蘭該產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根據該報告,2020年在波蘭營運的汽車製造廠生產削減多達31.2 %,而 2019 年僅下降1.7%。該報告還顯示,2020年危機導致汽車產業公司生產銷售價值的年比率真正減少10.7%,即減少172億波幣至1,432億波幣。PZPM評論稱,儘管不景氣,汽車產業仍然是波蘭經濟最重要的部門之一,佔工業加工生產銷售價值的9.5%。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8 Polish News Bulletin, RZECZPOSPOLITA 由於波蘭新政(Polish Deal)推出的稅賦改變即將生效,即2022年1月1日起,波蘭企業家正在計算那種納稅方式對他們最有利。正在考慮的選項包括對記錄的收入(recorded revenue)徵稅,無需扣除成本,這對於那些不需要支付租賃辦公空間或汽車費用及那些幾乎不需要電話和筆記本電腦來開展業務的企業家來說很有吸引力。而其他企業正在探索選擇將其組織型態轉變為有限責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或有限合夥企業(limited partnership)。然而,Crido Michał Wodnicki公司稅務顧問指出,缺乏穩定性是一個問題,因為波蘭企業家擔心這些規定會在2023年再次發生變化。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8 PAP, The First News, IAR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在接受波蘭新聞局(PAP)採訪時表示,在最壞的情況下,在COVID-19大流行高峰期,波蘭每天可能會出現35,000至40,000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根據 Niedzielski部長表示,更悲觀的情況可能發生在12月上半月。 波蘭衛生部的較溫和情境假設兩週內每天確診感染病例25,000-30,000例。 Niedzielski部長還表示,每天35,000-40,000例確診感染病例是醫療保健服務效率的關鍵水準,可能是實施新限制的信號。不過,他承認政府認為不太可能在聖誕節導入新的防疫限制。他向新聞局表示,目前,沒有理由這樣做。 當被波蘭新聞局問及為什麼波蘭政府不像其他幾個歐洲政府那樣決定對某些專業群體例如衛生保健工作者或教師實施強制疫苗接種時,衛生部長表示,在波蘭,某些強制措施不僅被蔑視,但可能會適得其反,使人們望而卻步,甚至引發更消極的立場,甚至是咄咄逼人的立場。 Niedzielski部長補充表示,很遺憾地,波蘭的反疫苗運動相對強大,並且在某種意義上是專業化的。政府的目標不是招惹人們走上街頭,在這裡談論的是比奧地利、法國或德國更大的群體。Niedzielski部長駁斥一些反對黨的指責,即政府對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任何疫苗接種制度持謹慎態度,因為執政黨的大部分選民沒有接種疫苗,而且此舉可能導致民意調查中執政黨的支持率下降。擁有3,800萬人口的波蘭已成功完成略高於2,000萬人的疫苗接種,並且接近歐洲疫苗接種排名的底部。 另據波蘭衛生部於11月18日週四公布單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為24,882例及與COVID-19相關的死亡病例為370例,使波蘭在大流行期間的確診病例累計總數達到3,279,787例,死亡病例累計達到79,994例。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8 PAP, The First News, 根據審計和研究公司 Grant Thornton於11月18日週四公佈的一份報告,國際投資者將一半以上的利潤投入波蘭公司。該份報告顯示,去年外國公司再投資於波蘭分支機構的發展超過440 億波幣(95億歐元),佔收入的52%,是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該報告的作者表示,幾年前,國際投資者再投資率通常在25-40% 左右。在他們看來,這可能顯示,隨著內部市場的成長和擴張,波蘭正逐漸接近已開發經濟體的地位,使投資者能夠獲得具有吸引力的報酬率(rates of return ; RoR)。 該報告還顯示,外國企業不太願意將其在波蘭產生的收入支付及轉移到其他國家。 2020年此收入相當於325億波幣(69.8億歐元)或利潤的39%。該報告稱,亦即在整個研究歷史中,此是5年來的最低名義價值及至少自2003年以來的最低百分比。 就名義價值而言,迄今為止,德國公司將其大部分利潤進行再投資。 2020年他們在波蘭分行保留了89億波幣(19.1億歐元),而在過去5年中保留了486億波幣(104億歐元)。相比之下,2020年波蘭的外國人直接投資(FDI)達到540億波幣(116億歐元),這意味著在波蘭投資的所有外國資本中有六分之一來自德國資本的公司之再投資。 該研究還指出,不同部門的再投資方法存在差異,這顯示外貿公司在波蘭留下的利潤最多。2020年他們再投資92億波幣(19.8億歐元),而在過去5年中投資390億波幣(84億歐元)。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110030號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統計,2021年10月份歐盟共約66萬5,000輛新車註冊領牌,比去年同期下降30.3%。這是自1990年起Acea有統計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 此次下降也是本年連續第4次下降,並且降幅在所有主要成員國中都很顯著:在義大利,新車註冊量下降35.7%,德國下降34.9%,在法國則萎縮30.7%。而西班牙降約20.5%、波蘭下滑約22%。根據Acea分析,車用晶片危機是造成汽車市場萎縮的罪魁禍首,歐洲各主要汽車製造國如德國、法國與西班牙等,部分工廠生產不得不停工,產能停頓動輒數日或更久。 EY會計事務所汽車業專家Peter Fuß表示,全球車用晶片危機導致汽車業者損失慘重,且預估情況可能延燒到2022年年中,在那之前預計將有數百萬輛汽車減產,這對汽車經銷商、製造商、以及供應商,均將造成相應的財務危機。他也警告,對於許多供應商來說,這種情況勢必「越來越威脅到他們的生存」。 Fuß認為,汽車製造商將被迫繼續調整他們的生產及車型組合,以便交付具有更最高利潤率的新車,而較低階之入門車款的產能將大受影響。至於以往汽車銷售慣用的折扣戰,機率勢必相對下降,顧客將難以獲得較以往更優惠的折扣。 受到半導體短缺影響,目前非常受歡迎的電動車及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銷售也受到重挫。然而,根據EY的估計,新能源動力車種在10月份的市場份額則繼續呈現增加,在西歐前5大市場中創下22.1%比重的歷史新高。 Fuß預計,由於需求受到壓抑,汽車市場約到2022年中可能會出現報復性銷售熱潮。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國際貿易法院(CIT)11月16日對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向美國政府提起的訴訟案作出裁決,恢復「雙面太陽能板」防衛稅豁免,該裁決有利美國清潔能源開發商,美國太陽能產品製造商則再次受到打擊。 美國前川普總統2018年1月對進口「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課徵為期4年的全球防衛稅,從首年30%逐年遞減5個百分點,然2019年6月被視為專業產品的「雙面太陽能板」獲防衛稅豁免,2019年10月美國政府再度恢復對雙面太陽能板徵收防衛稅,嗣受到再生能源開發商及SEIA等上訴阻擋,2020年10月前川普總統發布撤銷雙面太陽能板防衛稅豁免的公告,並將第4年防衛稅由15%調高至18%,雙面太陽能板再次被徵收防衛稅;2020 年12月SEIA對前川普總統撤銷豁免公告提起訴訟,根據CIT裁決,前川普總統去年撤銷雙面太陽能板的豁免,係總統權限範圍之外的行動,SEIA認為按CIT裁決,先前課徵的防衛稅應退還給相關企業。 美國太陽能產品製造過去10年移往海外,80%相關產品仰賴進口,然進口關稅增加提升太陽能相關設備費用,影響清潔能源開發商成本,據SEIA表示,雙面太陽能板防衛稅豁免為消費者節省數億美元成本且有助美國就業機會。另美國太陽能產品製造商則認為該裁決不利於美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對製造商產生立即且實質傷害的風險。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發布之瑞士2021年第三季次級產業,又稱第二級產業之生產、訂單及營業額統計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第三季次級產業的生產量成長7.3%,營業額成長8.8%;在工業產品類別,2021年第三季的生產量比2020年同期成長8.3%,7月份的生產量比上一年同期成長10.3%,8月份成長8.7%,9月份成長6.5%。在建築產業別,2021年第三季的生產量比去年同期成長2.4%,其中房屋建築成長2.2%,地下土木工程衰退6.1%,其他建築成長4%。 在銷售營業額方面,工業產品類別,2021年第三季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成長10%,7月份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成長12.1%,8月份成長10.6%,9月份則成長7.9%。在建築產業別,2021年第三季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成長4.1%,其中房屋建築成長4.6%,地下土木工程衰退5.2%,其他建築則成長4.9%。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11月18日
A:資料來源:歐盟110年11月18日第C466號公報 本案歐盟執委會係於110年10月4日接獲境內產業提出申請,並依其所提供證據,於同年11月18日歐盟第C466號公報公告對自中國進口之特定石墨電極棒組啟動反補貼調查,受調產品之歐盟稅則號列為CN code ex 8545 11 00 (TARIC codes 8545 11 00 10及8545 11 00 15)。 本案補貼調查期間自1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損害調查期間自106年1月1日至本案調查期間結束為止。全案調查時程預計自公告日起12個月內完成,最遲不超過13個月。 本案詳細資料可自歐盟公報網站下載,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52021XC1118(01)&from=EN。
A:資料來源:歐盟2021年11月18日第L410號公報 本案歐盟執委會於2020年8月10日接獲境內產業提出申請,嗣於2020年9月24日公告對中國進口之光學纖維網路線展開反傾銷調查。 經檢視相關事證,歐盟執委會認定本案具傾銷之事實,且造成歐盟產業損害。為避免其境內產業蒙受進一步損害,歐盟於2021年11月18日第L410號公報公告自次日起對中國光學纖維網路線課徵19.7%至44%不等之反傾銷稅。,受課徵產品歐盟稅號為CN code ex 8544 70 00 (TARIC code 8544 70 00 10)。 本案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21R2011&from=EN。
A:依據瑞士海關(EZV)2021年11月18日公告,瑞士本年10月出口總金額為208.25億瑞士法郎,較上月衰退1.4%。10月進口總金額為164.16億瑞士法郎,較上月衰退2.3%。順差為44.09億瑞士法郎。 2021年10月出口金額最高者為:化學製藥產品109.25億瑞士法郎,較上月減少2.8%;其次為機械及電子產品25.76億瑞士法郎,較上月增加0.7%;排名第3者為鐘錶產品19.39億瑞士法郎,較上月增加2.2%。另出口金額變化幅度最大者為珠寶及首飾產品成長26.7%,交通工具產品減少12.7%。 2021年10月進口金額最高者為:化學製藥產品42.54億瑞士法郎,較上月減少11.4%;其次為機械及電子產品27.18億瑞士法郎,較上月增加0.1%;排名第3者為金屬產品14.26億瑞士法郎,較上月增加0.2%。另進口金額變化幅度最大者為珠寶及首飾產品成長18.3%,減少幅度最大者為化學製藥產品。 瑞士10月最大出口貿易夥伴依序為:德國、美國、義大利、西班牙、中國。最大進口貿易夥伴依序為:德國、義大利、中國、法國、美國。 資料來源:瑞士海關(EZV)公告 日期:2021年11月18日
A:據瑞士每日資訊(swissinfo.ch)2021年11月12日新聞報導,瑞士近兩年與迦納、塞內加爾、多米尼克、萬那杜、喬治亞以及秘魯等國簽署碳抵消(carbon offsetting)之雙邊協議或合作意向書。其中2020年10月瑞士與秘魯簽署的碳抵消雙邊協議在當時尚缺乏國際標準規範之情況下,瑞士此舉可為開路先鋒。根據該協議瑞士將為沼氣廠、太陽能電池板及地熱之開發及建設提供資金。 2019年馬德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曾討論碳抵消之標準未果。今年於格拉斯哥舉行之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亦討論該議題,惟各國部分觀點仍存在分歧,包含如何計算減排量,以及碳抵消是否有效減排等。協助瑞士於祕魯碳抵消計畫之法國Microsol碳認證組織顧問Ms. Elizabeth López表示,希望COP26大會後能制定明確的認證指導方針,以便在秘魯國家登記處登記減排計畫,並與他國交換減排成果。 資料來源:瑞士資訊(swissinfo.ch)新聞報導 日期: 2021年11月12日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2021年11月18日新聞報導,英國智庫Legatum Institute之2021年年度全球繁榮指數(prosperity index)報告。該報告比較全球共167國之3大領域共12項發展項目。2021年全球繁榮指數總分排名前10名者依序為: 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瑞士、荷蘭、盧森堡、紐西蘭、德國以及冰島。瑞士2021年排名第5,較上年下滑2名。 瑞士12項發展項目依照全球排名排列分別為: 「經濟」排名第1、「安全」排名第2、「企業框架條件」排名第2、「生活條件」排名第6、「自然環境」排名第7、「政府治理」排名第7、「教育」排名第8、「社會資本」排名第9、「個人自由」排名第10、「投資環境」排名第13、「市場准入及基礎設施」排名第13、「醫療保健」排名第13。瑞士本年排名進步最多者為教育,較上年進步4名。排名下滑最多者為醫療保健領域,較去年退步9名。 上述2021年全球繁榮指標我國排名為第21名,亞洲地區排名第4。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11月18日
A:依據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SUBREI)本(110)年11月15日發布之網站新聞,智利歐盟「經濟聯合協定(EU-Chile Association Agreement)」優化談判主要成果及對智利之利益如下: 貨品自由化:改善近900項智利農產品、農業加工品及漁產品之市場進入條件,智利將有 99.6%之出口產品在歐盟市場享有關稅優惠。 服務貿易:允許未來新增服務業市場進入業別,以促進智利中小企業進入歐盟市場,歐盟並將制定明確及透明之監管法規,以利智利業者取得相關許可及證照。 商務人士短期入境:歐盟將明訂相關法規以利智利商務人士短期入境歐盟以提供服務及投資;另將針對來自智利之商務及投資移民制定明確及透明之規範,以利智利公民於歐盟境內進行相關經濟活動。 投資:以該章節取代現行智利與歐盟成員國分別簽署之18項投資保障協議,調和目前智利與歐盟各成員間投資保障程度不一情形。雙方另同意將成立永久性投資法庭,處理投資爭端。 數位貿易:本次談判新增章節,包括跨境承認數位簽章、數位傳輸免徵關稅等規範。 能源與原物料:成立綠氫戰略聯盟,促進綠氫產業及貿易,惟仍保留雙方監管空間,以制定有助產業發展之政策。 永續發展:納入巴黎協定標準,為智利目前簽署對環保要求最高之經貿協定。 政府採購:提高法律確定性及不歧視原則,俾智利供應商進入歐盟政府採購市場,並取得與當地供應商相同待遇。
A:依據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SUBREI)本(110)年11月15日發布之網站新聞(影本如附件),智利與歐盟「經濟聯合協定(EU-Chile Association Agreement)」優化談判甫於日前完成,除貨品市場進入外,雙方在各新興貿易議題亦取得重要進展。 智利外交部長Andrés Allamand就此發言表示,此優化談判係智利前後任政府與歐盟歷時4年共同努力之成果,智利由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長Rodrigo Yáñez負責貿易及投資相關章節,外交次長Carolina Valdivia負責政治及合作議題,談判結果納入巴黎協定內容、能源轉型、綠氫合作、數位經濟、氣候變遷、性別等新興議題以面對新挑戰,有助智利提升國際競爭力,吸引更多外人投資。 歐盟為智利第3大貿易夥伴、第1大外人投資來源及第3大投資目的地,現行「智利-歐盟經濟聯合協定」於2003年生效,智利與歐盟在2017年前任芭契蕾總統(Michelle Bachelet) 任內議定優化協定談判範圍,2018年迄今共進行13回合始完成技術性談判,雙方將續進行法律文字檢視、協定簽署及內部批准程序等各項工作。
A:依據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SUBREI)網站新聞,太平洋聯盟(PA)成員國次長11月16日於智利Viña del Mar參加PA次長級高層官員會議,同日亦參加智利主辦之「良好法規實務公私部門對話(Diálogo Público Privado Principios de Buenas Prácticas Regulatorias)」,與私部門業者就PA區域內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交換意見,另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法規政策處長Nick Malyshev發布最新出版「國際監管合作(Cooperación Regulatoria Internacional,CRI)」報告,說明以法規監管合作提升全球經濟韌性之原則及優先作法,並介紹核准疫苗、協調環保標準、跨境消費者保護及減少非必要金融監管法規等CRI實例。 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長Rodrigo Yáñez表示,OECD等多邊組織在國際監管合作上相較雙邊架構提供更多空間,為各國持續對話及發現新議題之平台,有助增進各國法規及作法之相容性,並提供爭端解決機制,在此層面上,PA角色日益重要,應在法規合作及政策制定上積極參與,以確保國內政策與國際法規之品質。
A:依據太平洋聯盟(PA)及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SUBREI)網站新聞,PA於本(11)月16日在智利Viña del Mar市召開次長級高層官員會議(Reunión del Grupo de Alto Nivel),係COVID9-19疫情爆發2年來PA首度召開實體會議。 會議智利由外交部次長Carolina Valdivia及國際經濟關係次長Rodrigo Yáñez代表,哥倫比亞多邊事務次長María Carmelina Londoño、貿易次長 Andrés Cárdenas Muñoz、墨西哥外交部次長Luz María de la Mora、秘魯外交部次長Luis Enrique Chávez、貿易次長Diego Llosa等官員均來智出席會議,會中檢視「婦女自主和經濟賦權路徑圖」、「塑膠製品永續利用執行工作路徑圖」及數位貿易等PA重要倡議執行情形,並就PA戰略夥伴關係、與候選夥伴國貿易協定談判進展及將在哥倫比亞舉行之第16屆元首峰會籌備進度等交換意見。
A:RCEP協定將自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實施。該協定被視為世界最大之貿易區。與EVFTA、UKVFTA以及CPTPP等多邊協定類似,RCEP將執行關稅減讓並訂定各項貿易規範,並同時有助於加強供應鏈結,尤其在各國政府面對新冠疫情引起之各項負面影響下。RCEP涵蓋範圍包括貿易、服務、電子商務、通訊等。RCEP市場23億人口與全球產量26兆2千億美元,占全球人口約30%與全球出口總額之四分之一。據世銀預測,RCEP會員國之GDP將增加1.5%。至2030年RCEP地區將對全球經濟貢獻近2千億美元。然而,可能需長年後方能目睹RCEP帶來之利益。對於越南部分,預計獲利之主要出口項目包括資訊技術、鞋類、農業、汽車與通訊。RCEP有助於越南進入大型消費市場。越南成為高科技生產區時,RCEP得有益於越南廠商加強出口並輸入高品質之消費性產品。此外,關務作業與原產地規則簡化將減少官僚作為、有助於更多中小型企業參與。中小型企業家數占越南企業總家數之98%,對GDP貢獻40%,因此,RCEP將帶給中小型企業在提升價值鏈方面相當的機會。對於包括越南在內之東協地區、中國以及其他地區,RCEP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合理之關務作業、統一之原產地規則以及市場進入可行性得到改善等,將有助於開發更具吸引力之多點投資模式,並可能將「中國+1」經營模式提升。統一之原產地規則將減少分布在亞洲各地之供應鏈的公司成本,並可鼓勵跨國公司前至RCEP會員國建立區域內供應鏈,從而加強此區域之全球價值鏈運作。此外,根據RCEP規定,所有會員國皆得到平等對待,此將鼓勵投資者尋找RCEP區域內之供應商;爰RCEP將有助於減少生產成本並提供出口作業更便捷環境。然而,專家亦警告,RCEP生效實施時,越南廠商亦將面對國內與目的出口市場之劇烈競爭。投資者應仔細研究FTA相關文件,方能利用帶給生產產業優勢。
A:據越南工商部報告指出,近期越南輸往CPTPP與EVFTA等會員國之出口呈正面成長。CPTPP部分,輸往CPTPP會員國之出口成長率較高。本(2021)年前8個月輸往已批准CPTPP協定之6個會員國之出口金額為253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6.9%;自上述6個會員國之進口金額為239億美元,成長23%;貿易順差14.4億美元。前8個月越南對該6個會員國之出口皆成長,顯示越南甚至在困難疫情期間仍有效利用該協定帶來之機會。其中,前8個月輸往加拿大之出口金額為34億美元、成長27.2%,輸往墨西哥之出口金額29.2億美元、成長43.3%;輸澳洲之出口金額28億美元、成長18.8%,輸紐西蘭4.25億美元、成長36.6%,輸新加坡25億美元、成長36.6%,輸日本133億美元、成長6.7%。據專家稱,CPTPP生效實施對促進越南出口做出相當貢獻。然而,為能更有效利用該協定所帶來之優惠與商機,業者應努力改善、提升自己競爭力來符合CPTPP所訂之各項標準。除了開拓會員國市場之外,業者亦可研議利用各項優惠待遇、經濟鏈結與會員國既有之基礎設施來拓展深入會員國市場。 EVFTA部分,前8個月越南輸往歐盟之出口金額為25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1%。其中利用EVFTA待遇之出口金額為56.6億美元,占越南輸歐之出口總額21.9%。上開初步較佳之成績主因:第一,EVFTA之市場開放承諾範圍深廣、帶給業者許多優惠待遇;第二,EVFTA執行初期,越南主動輔導業者該協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行政作業改革。然而,EVFTA與歐盟高標準要求,越南業者應主動掌握與嚴格遵守。除了利用優惠關稅之競爭優勢之外,業者倘擬永續開發歐盟市場,應更為重視貨品品質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等其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