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L Times, 2021/11/1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勞工市場緊張,每 100 名失業者有 126 個職位空缺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中央統計局(CBS)日前公佈,荷蘭勞動力短缺創新高,在 9 月底,每 100 名失業者有 126 個職位空缺。 截至第三季末,荷蘭共有 371,000 個空缺職位,比 6 月底增加 45,000 個,持續二季以來職位空缺超過失業人數的趨勢。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的失業人數一直穩步下降,第三季失業人數為 294,000 人,佔總勞動力的 3.1%。 從絕對數字來看,貿易、商業服務和醫療保健業的員工短缺情況最嚴重,合計佔所有未填補職位空缺的一半。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11/1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Shell公司總部將從海牙遷至倫敦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Shell公司於11月15日上午宣佈將其位於海牙的總部遷至倫敦,Shell在11月14日才通知荷蘭政府,荷蘭經濟部長 Stef Blok 的發言人表示,對此感到非常意外。 Shell表示,此舉是簡化其股權結構的結果,目前該石油公司擁有所謂的A股和B股,但未來將只有一種Shell股,該集團希望因此能夠更快、更靈活地吸引資金和進行收購。 另外,股利稅似乎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不到一年半前,Shell執行長Ben van Beurden 已宣佈,早在2018年荷蘭政府決定撤回取消股利稅的計畫後,就已經考慮離開荷蘭。 由於Shell決定將總部從海牙遷至倫敦,選擇了英國國籍,因此荷蘭皇家殼牌將更名,將刪除荷蘭皇家(Royal Dutch) 。 Shell表示,綜合天然氣、再生能源與能源解決方案部門,以及上游和項目與技術部門將留在海牙,結構變化亦不會影響Shell在荷蘭的營運,包括其在Pernis的煉油廠。 幾週前,由美國億萬富翁Daniel Loeb 經營的對沖基金 Third Point 向Shell提出分拆該集團的建議。該基金在第二和第三季購買了價值 7.5 億美元的Shell股票,並認為該公司應分拆為一個以化石燃料為收入的部門和一個專注於再生能源的部門。
A: 謹查,為推動法國成為人工智慧(AI)之世界冠軍,馬克洪總統於2018年3月公布人工智慧國家策略,計畫2022年前投入15億歐元發展AI,相關措施包括:1億歐元投資初創期新創公司、7千萬歐元提供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投資「深科技」(DeepTech)、4億歐元徵募創新提案及2億歐元增購超級電腦與超級計算機等設備。 法國政府近日發布新聞稿指出,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AI之補助款由2018年1.7億歐元成長至2021年10億歐元之規模,在政府大力扶植下,促成法國AI領域新創獨角獸達6家廠商:ContentSquare、Dental Monitoring、Shift Technology、Alan、Mirakl及Meero,2021年AI領域新創公司共計502家,家數亦較2020年成長11%。在「法國2030年投資計畫(France 2030)」架構下,為推動創新研發並保有關鍵產業之科技自主權,信任人工智慧數位解決方案將扮演關鍵角色,因此培育未來專業人才,將成為國家策略之核心內容。法國高等教育、研究暨創新部長Frederique Vidal及法國主管數位事務國務秘書Cedric O於本(11)月8日共同發布AI國家策略進入第二階段,政府將規劃20億歐元推動公私領域融資,相關重點如下: 培育並吸引產業人才:超過半數之公共融資額度(約7.81億歐元)將用作創設全球頂尖機構並推動具規模之AI培訓計畫,尤其透過大學及高等學校之網絡。 加速推動研究成果商業化:運用前一階段研發成果,推動發展次世代AI衍生商機,訂立目標包括:推動法商成為法國或歐洲的AI冠軍、宣導AI科技具體使用案例以提升法商競爭力、投入新興市場成為領航者等,相關科技包括嵌入式AI、邊緣運算、演算法的信任技術(其可解釋性及可信賴度為航太、能源、自駕車及工業4.0等領域不可或缺)及節能等。2025年前政府推動措施如下:(1)投資12.2億歐元於次世代嵌入式AI與軟體、模型及應用程式之負責任及信任AI發展平台(含開放源);(2)投入2千5百萬歐元輔導500家中小企業(PME)及中堅企業(ETI,指員工人數250至4,999人,且營業額為5千萬至15億歐元者)導入AI解決方案;(3)投入4千萬歐元擴大現有加速器,以達成(奠基於基礎研究概念創建之)AI新創公司數量擴增3倍目標;(4)投入1.2億歐元建置節能AI示範場域,以達成永續城市、智慧化建築、運輸、精準農業之氣候目標。 加強發展AI生態系:(1)結合卓越學府及研究中心組成公共民間合作之跨領域AI網絡(3IA);(2)投資金額由4千5百萬歐元加碼至2.71億歐元,結合公共民間夥伴(包括法商雷諾(Renault)、法雷奧(Valeo)、空中巴士(Airbus)、賽峰(Safran)、泰雷茲(Thales)、液空集團(Air Liquide)、源訊(Atos)、Sopra Steria、海軍集團(Naval Group)、SystemX數位轉型技術研究所、Saint Exupery航太技術研究所集團、法國原子能及替代能源委員會(CEA)及國立計算機及自動化研究院(Inria)等)推動第二階段「信任人工智慧(Confiance.ai)」計畫;(3) 由Inria發起Scikit-learn計畫,該計畫係建立歐洲唯一的資訊科學軟體資料庫,其功能及應用將進行修改及擴充,以符合產業界實際需要並同時保有技術自主性。 法國高等教育、研究暨創新V部長表示,在馬克洪總統宣布人工智慧國家策略4年內,政府以前所未見之力道,推動人才培育及研發創新,該策略現邁向第二階段,以加速推動符合「法國2030年投資計畫」目標之相關工作,包括協助科研成果商業化等。 法國主管數位事務O國務秘書指出,呼應「法國2030年投資計畫」,人才為人工智慧國家策略核心,藉由成立國際級卓越研究中心網絡及大規模培訓計畫,符合新創生態系及正面臨競爭力轉型之法商所需之關鍵要素,並透過該國家策略,從初始試驗至達成AI未來冠軍目標等各階段均給予支持。
A:捷克疫情擴散迅速,美國對捷克發出旅遊紅色警戒 捷克媒體Expat本(110)年11月16日報導,昨(15)日新增確診人數11,514人,比上週多出2,250,住院4,296人,其中重症加護病房636人,比上週的476人增加,死亡45人,可能往上修正。捷克衛生暨統計院更發出警告,照此擴散速度持續下去,至12月初可能每日新增五萬人確診。 捷克政府目前尚未決定新的防疫措施,目前考慮的數個選項中包括只承認PCR檢測報告作為是否染疫證明,不接受抗原快篩檢測結果,亦考慮採奧地利模式,對未施打疫苗者採取許多限制規定,包括人身移動自由,詳細內容將在下週四的內閣會議決定。 根據衛生部資料,11月在重症病房的病人中有64%未接種疫苗,捷克1,070萬人口中,目前的疫苗涵蓋率為59.9%,惟12歲以上68%的人口可獲得疫苗接種。 國家公衛院(SZÚ) 研究報告指出,捷克出現三例新的變種病毒SARS-CoV-2 Delta AY 4.2,與其他Delta變種病毒有相同的抗體性,但更具傳染性,目前歐洲疾病及控制中心(ECDC)正針對新病毒研究其對疫苗抵抗性及治療方式。 由於捷克疫情轉趨嚴重,今日(16)日美國疾病管制局公告捷克為紅色警戒區,非必要不得旅遊,若有非必要前往的原因,出發前需接種完兩劑疫苗。
A:根據捷克CNN&Prima New本(110)年11月9日報導,本年10月8、9日贏得捷克大選5個政黨聯盟本年11月8日已簽署組建新政府的聯盟協定(coalition agreement),新政府將由公民民族黨(ODS)黨魁Petr Fiala領導,並已就未來新政府的政策優先順序達成共識,現任總統Miloš Zeman嗣在本(11)月9號指派Petr Fiala 與相關政黨代表談判組建新政府。 新政府未來推動改革之政策方向,重點如下: 一、提供祖父母育嬰假,以提高父母的產能與工作效率。 二、提高高速公路行車速限,由目前的130/km提高至150/km。 三、推動買得起的住屋政策,提供首購族及年輕家庭優惠房貸利率,降低建商增值稅,以改善布拉格高房價問題。 四、簡化政府機關行政程序,以降低支出,預計建立統一無卡(Cardless)感應的稅務、健保及社保系統。 五、稅制改革,在確保國家財政穩定條件下,將企業增值稅門檻由一百萬克朗提高至兩百萬克朗,減少雇主社保費負擔額2%。新政府希望透過稅收減免改變人口老化及生育率下降的問題,針對育有三個孩子的家庭給予稅負減免,另在現有的菸酒稅外,規劃針對有害健康的食品與飲料課徵稅收。 六、養老金與醫療改革,在現有標準醫療服務增加額外補充性健保負擔,讓偏遠地區人口也能享受方便的醫療資源。縮短領取退休金工作年資,提高喪偶者退休年金。 七、推廣文化,提撥至少百分之一的國家經費用於文化產業,文化贊助商或表演者可享有稅收減免,以鼓勵藝術文化投資,修改現有著作權法,以與時俱進目前數位環境的發展。 八、減少污染排放與環境的保護,針對歐盟2035禁售燃油的目標,新政府將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因應氣候問題,認為2050碳中和目標將有助捷克發展永續新科技。 九、加強教育及改變課程,計畫投入更多的資源,以改善現有不平等制度,保障新進教師,減少學校行政負擔;將調整現有課綱,讓學習者能更深入的了解學習內容。 十、針對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LGBT),預計採取較開放的方式,以更趨近於西國國家;針對移民部分, 新政府已表達反對歐盟移民配額制度。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1年第三季住宅價格調查,與上一季相比較,價格指數上漲2.4%,為107.8點(該局以2019年第四季為基數=100),與2020年同季相比較則上漲6.9%。報告中另指出,瑞士全國的房地產價格皆上漲,獨棟住宅價格指數與上一季相比則上漲2.4%,公寓價格指數則上漲2.3%;獨棟住宅價格指數與2020年同季相比則呈現上漲6.7%,公寓價格指數則成長7.2%。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11月16日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1月12日報導,隨著國會於本周通過再次將新冠肺炎視為社區傳染疾病並且實施為期4周的防疫措施, 其中明定, 當新冠肺炎被視為社區傳染疾病時,將賦予雇主向雇員提出出示疫苗護照的要求。 然而, 這仍需經過國會緊急處理該提案並達到3分之2的同意方可實施, 盼於下周達成協定。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11月15日於國會表示,為確保國家經濟復甦步上穩健軌道,馬國將根據「國家投資願景」(NIA)的目標,提高馬國作為高品質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以及對投資人友好的生態系統發展措施。該措施將重視環境、社會與治理要素,並關注員工福利和環境污染。馬國一直專注於吸引高品質投資,包括高科技和綠色投資,以及透過合作,特別是具有策略意涵的領域來增加貿易和技術轉移。 阿茲敏部長續稱,包括馬國在內的11個成員國已於2018年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目前澳洲、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及越南已批准這個協定。除加拿大、墨西哥和秘魯外,馬國與所有該協定成員國均簽訂雙邊或區域─東協自由貿易協定,若未有CPTPP,馬國將無法在這前述三國享受任何形式的優惠市場進入,影響對這些國家出口的競爭力。馬國CPTPP的成本效益分析(CBA)預計於2021年底完成,送內閣討論。 阿茲敏部長強調稱,若馬國政府批准CPTPP,土著特權將不受影響,因土著政策和特權是馬國聯邦憲法的支柱之一,馬國政府不會在任何國際協定中為捍衛這些政策而妥協。在政府採購方面,CPTPP提供彈性,使馬國政府能夠繼續幫助國內和土著企業的發展,給予的讓步之一是允許政府將採購合同金額的30%分配給土著承包商。與其他成員國相比,馬國營造業政府採購的門檻較高,其中 G1 至 G6 級承包商不受政府採購章節下的承諾約束。CPTPP生效後,國營企業仍可繼續實施其社會經濟發展議程。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優先權可繼續給予土著供應商,包括中小企業、來自沙巴州和砂拉越州的企業,以支付國營企業年度預算的40%。馬國人民信託局(MARA)、土著議程領導單位(TERAJU)和國家股份公司(Ekuinas)皆可100%從土著供應商購買商品與服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1月11日報導,擁有81年化工催化技術之家族企業正大量投資於綠氫技術轉移 ,隨著歐盟訂定在 2030 年將綠氫從目前幾乎為零增加到至少 40 GW的目標,以及丹麥政府將於年底提出之PTX策略,HT 公司將順應此趨勢借用其既有之化工催化技術、知識及研究導入生產綠氫及綠燃料。 HT 的目標是使減碳技術成為佔未來收入的一大部分,該公司正努力設定一個新的具體目標,除包括綠色氫和 ptx外,還包括永續柴油、碳捕捉以及碳儲存技術開發, 以幫助煉油廠及其他客戶減少碳足跡。HT公司並設立目標在 2024 年之前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的全球領導者。 該公司於今年6月成立綠氫和ptx 部門, 將再生能源轉化為各種類型的航運和航空業之綠燃料。 HT之執行長 Roeland Baan 說: “希望HT能夠擺脫老式催化公司的形象,將自己定位在綠能轉型為主。 本公司既有之催化知識和研究能夠應用於能源轉型, 並且是相互連結的。 然而,傳統市場與本公司正在尋找的新市場仍有很大的不同,預計未來需要聘用將近150名綠氫轉型相關員工。 " 該公司下一步將興建生產把再生能源轉化為氫氣的特殊電解工廠。 渠亦指出, 目前其他幾家公司也投身於生產能源轉型中關鍵電解技術工廠,這些工廠將出售給想要建造氫氣或 PTX 工廠的客戶。 據渠所知HT是唯一一家擁有一套從電解、綠氫和合成燃料全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公司 。 目前最大的挑戰在於綠氫和綠燃料(如綠甲醇、綠氨和噴氣燃料)的價格, 仍明顯高於石化替代品。 此市場雖處於預期大規模成長曲線的底部,但若政府能制定明確、長期的願景和監管,讓民眾願意承擔風險並投資該技術。渠相信未來此市場將是巨大的,然而, 若要大規模地提供綠氫,則需要大量投資及透過改進電解設計、效率和各種材料,及良性的競爭來降低成本。
A:國際信評機構「惠譽解決方案國家風險暨產業研究(Fitch Solutions Country Risk and Industry Research)」頃發布之調查報告顯示,Delta變種病毒使馬來西亞醫療系統緊繃,突顯出需要提高醫療系統撥款和改革的重要性,預見醫療領域將從改革計畫中受惠。 惠譽報告指出,當馬國新冠疫情於8月達到巔峰時,該國加護病房及病床使用率皆突破100%,使馬國醫院不勝負荷,並迫使政府興建野戰醫院。目前馬國新冠疫情轉向地方流行病(Endemic)階段發展,馬國亦立志投資區域疾病中心以及疫苗研發,但新冠疫情突顯出傳染性疾病將對面臨照顧病人能力不足的衛生系統帶來更顯著的壓力。 惠譽表示,馬國公共衛生系統主要由中央政府稅收與一般收入融資,而馬國政府亦於近年來提高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但仍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低於全球和區域標準。新冠疫情已顯示醫療保健系統需提高基礎設施及員工工作條件與資金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馬國財政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表示,馬國將對醫療保健系統進行中長期改革計畫,同時將逐年提高醫療保健系統支出,並考慮落實包括提高高收入者的公共醫療費用、鼓勵人民購買醫療保險及為非正規員工提供衛生福利等政策。 惠譽機構指出,近年來醫療保健領域占馬國政府支出比重不斷攀升,以增加醫療設施和提高醫療素質;其中落實低收入群體(B40)醫療保障計畫就是擴大醫療可及性至低收入群體的一大措施。 2020年馬國醫療保健支出年達631億馬幣(約152.1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6.9%;估計本(2021)年將成長9.6%至692億馬幣(約166.81億美元)。惠譽機構預測馬國醫療領域未來5年複合年均成長率將達7.6%,至2025年將達911億馬幣(約219.6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吉打州(Kedah State)州務大臣莫哈末沙努西(Muhammad Sanusi)頃指出,由於該州擁有潛力良好的工業區,諸如居林高科技園區(KHTP)、黑木山(Bukit Kayu Hitam)特殊邊界經濟區(SBEZ)、吉打州橡膠城 (KRC)及莪崙(Gurun)、Bukit Selambau 和雙溪大年(Sungai Petani)等,該州盼自2022年起製造業每年可吸引至少100億馬幣(約24億美元)投資額。 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低迷,但吉打州政府本年迄今仍成功吸引436 億馬幣(約105.15億美元)的投資額;其中製造業占425億馬幣(約102.5億美元),其餘11億馬幣(約2.65億美元)為服務業及其他領域;主要投資項目為再生能源領域,即Risen Solar Technology Sdn Bhd公司,其次為Syarikat Munzing Malaysia Sdn Bhd公司及 Syarikat SP Mega Mineral Sdn Bhd公司。吉打州已成為馬國製造業主要熱門投資州屬之一。 2022年,吉打州政府在2035年發展計畫(KEDAH 2035)下的經濟繁榮推動力指引下,將目標放在吸引數家知名企業以進駐吉打州為主要投資目的地。 對於居林科技園公司(KTPC)工業區的發展,吉打州政府已同意實施KHTP第4A期和第5期的擴建計畫,總面積為695英畝,以滿足投資人的需求。估計上述擴建項目可為該州人民創造 1萬5,000 個新的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吉打州(Kedah State)州務大臣莫哈末沙努西(Muhammad Sanusi)頃指出,由於該州擁有潛力良好的工業區,諸如居林高科技園區(KHTP)、黑木山(Bukit Kayu Hitam)特殊邊界經濟區(SBEZ)、吉打州橡膠城 (KRC)及莪崙(Gurun)、Bukit Selambau 和雙溪大年(Sungai Petani)等,該州盼自2022年起製造業每年可吸引至少100億馬幣(約24億美元)投資額。 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低迷,但吉打州政府本年迄今仍成功吸引436 億馬幣(約105.15億美元)的投資額;其中製造業占425億馬幣(約102.5億美元),其餘11億馬幣(約2.65億美元)為服務業及其他領域;主要投資項目為再生能源領域,即Risen Solar Technology Sdn Bhd公司,其次為Syarikat Munzing Malaysia Sdn Bhd公司及 Syarikat SP Mega Mineral Sdn Bhd公司。吉打州已成為馬國製造業主要熱門投資州屬之一。 2022年,吉打州政府在2035年發展計畫(KEDAH 2035)下的經濟繁榮推動力指引下,將目標放在吸引數家知名企業以進駐吉打州為主要投資目的地。 對於居林科技園公司(KTPC)工業區的發展,吉打州政府已同意實施KHTP第4A期和第5期的擴建計畫,總面積為695英畝,以滿足投資人的需求。估計上述擴建項目可為該州人民創造 1萬5,000 個新的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媒體報導,為進一步吸引外資,沙烏地投資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頃於本(2021)年11月15日宣布,將與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及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合作,共同簡化及加速外資申請於沙國境內投資創業許可之程序如下: 1. 投資人首先需至沙烏地外交部官網申請認證投資契約; 2. 續至沙烏地投資部官網申請核發投資創業許可; 3. 最後至沙烏地商務部官網申請認證公司成立契約及取得商業登記。 據悉,以往投資人需親赴沙烏地各部會辦理各項文件認證及申請,紙本作業繁複耗時,上述最新措施及電子作業有助加速公司設立,達成吸引外資之目標。
A:捷克媒體prazsky.denik.cz報導,Rossum 與 Resistant AI 兩家位於布拉格之AI新創公司,日前宣布獲得數十億克朗投資,其中Rossum獲得之資金挹注是捷克新創公司第三高。該兩家公司皆為布拉格AI協會會員,該協會由查理大學、捷克理工大學、科學院及布拉格市政府等共同創立。 Rossum利用人工智能改變公司運作方式,可節省90%的人工文書處理工作。該公司獲得美國知名創投基金General Catalyst約22億克朗(約1億美元) 投資,加入現有投資人包括英國Seedcamp,local globe 基金及捷克Miton之行列。Rossum預計未來幾年將招募數百位高級專業人才。Resistant AI 聚焦檢測及防止人工智能操弄,以確保客戶AI驅動的流程不會受到網路犯罪分子之危害。該公司獲得Google Ventures、Index Ventures、Seedcamp約4億克朗(約1660萬美元)之資金挹注。 捷克Miton投資公司合夥人Tomáš Matějček表示,由於Rossum 等多家捷克新創公司的傑出表現,科技生態系統衍然成形,將驅動捷克經濟發展。
A: 據日本內閣府本(11)月15日公布統計速報資料,本(2021)年7〜9月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季減少0.8%,換算年率則衰退3.0%;主要係因日本政府為防堵新冠疫情擴大蔓延而發布防疫「緊急事態宣言」,導致個人消費意願降低,加上汽車產業因半導體晶片短缺而被迫減產,亦影響第三季出口低迷不振。 以項目別視之,日本第三季個人消費較上年同期減少1.1%,係近兩季以來首次下滑;半導體晶片短缺及東南亞地區新冠疫情擴大而造成零組件供應不足,日本汽車產業呈現低迷態勢,市場銷量業績亦隨之減少。此外,遠距辦公使用之電腦等家電產品消費,亦從需求高點向下滑落;受日本政府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影響,民眾外出飲食及觀光住宿也缺乏成長力道。 另外,企業設備投資減少3.8%;政府公共投資亦呈現衰退1.5%。對此,日本經濟產業省幹部表示,「景氣復甦趨勢仍持續進行,第三季經濟成長力道較為疲弱,未來政府將提出經濟振興對策因應」。
A:北越丘陵暨山區面積100,965平方公里,占越南全國總面積之28.6%,人口138萬人,座落於屬湄公河流域地區合作(GMS)之南北經濟走廊,未來將東協與中國南邊及西邊省市接壤,有助於發展越南經濟及吸引投資。惟由於主客觀之因素,該地區外資資金緩慢成長。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本(2021)年8月止,北越丘陵暨山區14個省市共吸引1,169件外資案,投資資金約計211.1億美元。前任越南外人投資局局長潘友勝(Phan Huu Thang)認為,越南已開放吸引外資33年,該地區之投資招商結果仍有限。此係因北越丘陵暨山區之交通及經濟社會之基礎設施尚未發展,無法吸引外人投資者。近年來太原、北江、富壽等若干省市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大規模投資計畫,如三星集團在太原省之投資案等。
A:華爾街日報11月15日報導,上週跨太平洋貨櫃運費已較前一週下降超過1/4,為近2年內最大降幅,顯示龐大亞洲出口需求正在放緩,然美國塞港情況恐需明年農曆春節方可緩解。 根據波羅的海貨櫃運價指數(FBX),上週從中國到美國西岸貨櫃運費較前一週下降26%為13,295 美元,係本年6月以來首次下降,亦為近2年內最大降幅,顯示亞洲出口需求正在放緩,與傳統航運旺季結束時間相符,旺季通常自8月起,西方進口商訂購年終假期商品從產地開始運送,待多數產品已裝載運送,便有多餘的貨櫃空間,促使貨櫃價格下降。 航運業高層表示,美國洛杉磯港及長堤港目前仍有約80艘貨船等待卸載,恐明年農曆新年2月1日中國製造廠關閉才能緩解。分析師表示,庫存數據表明大型零售商在港口壅塞期間提前備貨及訂購商品,Amazon、Walmart及Home Depot等美國大型零售商約占美國西岸港口進口商品1/4,零售商自本年7月下旬極力補存庫存,造成當時運費在數週內飆漲超過70%,貨櫃需求大量提高,部分零售商自行租用貨船,確保聖誕節前可如期運送節慶裝飾及熱銷商品等。 貨運代理商表示,自本年夏季以來租用數十艘小型船舶運送跨太平洋貨品,然小型貨船營運成本較高,橫跨太平洋每箱貨櫃平均費用,幾為大型貨船2倍約30,000美元,預期隨大型貨船有足夠貨運能力,小型貨船將回歸較小的區域性貿易航線。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ocean-shipping-rates-fall-but-ports-are-still-jammed-11636972201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16日報導,財政部長黃循財11月15日於線上「新加坡國際再保險會議」(Singapore International Reinsurance Conference)開幕儀式表示,亞洲同時面對氣候變遷威脅及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挑戰,呼籲保險業者抓住這兩大趨勢帶來的機會,支援區域經濟的發展。 面對氣候威脅的十大亞洲國家中,有一半是新興經濟體,多達27%的亞洲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會在2050年以前面對氣候威脅。因此,黃循財部長呼籲保險業者與政府決策者合作因應氣候變遷,協助降低氣候風險和採取因應措施,如減少廢氣排放量以及轉型為低碳經濟。保險業是提供替代風險金融解決方案的重要合作夥伴,包括「政府風險承擔群」(risk pool)和「保險關聯證券」(Insurance Linked Securities)等能提供更好、更符合所需規模的保障。星國政府在2018年推出「保險關聯證券津貼計畫」,三年來共發行18個相關的證券。新加坡將透過良好的監管與法律體系,並借助不斷擴大的保險關聯證券業者和專業知識,協助亞太地區的保險關聯證券服務發展。 數位化方面,科技和大數據正改變保險概念,黃循財部長表示,保險業者可在風險轉移和避險方面提供支援。隨著數位經濟發展而來的是日益高漲的網路威脅,建議保險業者與網路安全業者和政府合作,評估網路風險以及新數位科技帶來的風險問題,並為企業提供收費合理的相關保險產品。 大約420名來自160多家機構的代表註冊參加為期三天的新加坡國際再保險會議。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16日報導,配合首屆新加坡國際農業食品週的舉行,淡馬錫11月15日宣佈成立新公司「亞洲永續食品平臺」(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從多方面支援具潛能的食品科技企業,包括提供產品商業化相關的諮詢服務、協助製造產品,加速該區域永續食品商業化,爭取巨大商機。 淡馬錫亦將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共同設立的食品科技創新中心,未來三年將投入逾3,000萬星元來協助食品科技新創公司發展,尤其在替代蛋白質的領域。該中心將開放共用實驗室、共用空間、測試廚房,以及進行試點生產的設施供企業使用,科研局則提供相關研發的專業知識。 淡馬錫在過去10年於農業食品領域投資40多家相關企業超過80億美元,包括人造肉新創公司Impossible Foods、植物蛋白乳製品研發公司Perfect Day,以及翱蘭國際(Olam International)。 淡馬錫全球企業發展副總裁楊吉全表示,新加坡在推動農業食品領域轉型上扮演重要角色,設立「亞洲永續食品平臺」,旨在支援當地和區域企業創新、壯大規模和實現商業化。該平臺將與德國農業食品公司CREMER營養合作,透過成立合資公司來加強製造植物蛋白質產品的能力。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出席新加坡國際農業食品週時指出,2030年,亞洲食品花費預計從目前的4兆美元(約5.4兆星元)增至8兆美元,蘊藏大量商機。該平臺將在食品科技公司追求成長的各個階段,推動永續食品的採納速度。
A:尼加拉瓜中央銀行統計,本年前3季僑匯15億5,7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13億4,270萬美元成長15.9%。傳統上尼國僑匯主要來源國包括美國、西班牙、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加拿大、墨西哥及薩爾瓦多等國。以2018年為例,尼國僑匯收入18億5,140萬美元,美國、西班牙及哥斯大黎加等國之僑匯收入占比達80%。2018年至2020年尼國連續3年經濟走弱,僑匯成為尼國避免貧窮失業及內需經濟成長重要支柱。 美國2018年前3季對尼國僑匯6億990萬美元,2021年前3季來自美國僑匯收入達9億8,090萬美元,成長60.8%。西班牙2021年前3季對尼國僑匯2億2,20萬美元,較2018年同期成長86.3%。哥斯大黎加2021年前3季對尼國僑匯1億9,620萬美元,較2018年同期減少8.1%。展望2021年尼國僑匯收入,將視全球疫情及經濟復甦情況而定,金額可能介於20億美元至21億美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