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雖然Covid 19疫情嚴重爆發,惟許多外人投資者仍高度肯定越南投資環境,並認為越南是安全投資目的地。據越南計畫投資部外人投資局稱,本(2021)年前10個月越南吸引237.4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1%。本年外資資金僅稍增之主因是越南刻正採行有選擇性吸引外資政策,以提高投資案之品質,拒絕附加價值低之小規模計畫。另,在疫情爆發期間,越南採用社交距離之防疫措施,致外人投資者無法進入越南境內考察投資並辦理投資相關手續。 據越南及柬埔寨之KPMG總裁兼總經理Warrick Cleine表示,越南的優勢是整體經濟及社會穩定,有助於吸引外人投資者。另,歐盟商會(Eurocham)會長Alain Cany表示,越南市場具有巨大發展空間,在規劃投資計畫中應將越南視為可選擇投資目的地之一。
A:據Google、Temasek與Bain&Co最近公布之報告中指出,本(2021)年越南數位經濟規模預計達210億美元,較去(2020)年成長31%。前述成長之主因係電子商務成長53%。越南數位經濟之商品總值(GMV)達210億美元,與馬來西亞相當,次於印尼(700億美元)與泰國(300億美元)。預計至2025年,越南數位經濟規模可達57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29%;屆時越南數位經濟將超過泰國(約560億美元),並拋下馬來西亞(350億美元),惟印尼仍居首位(1,460億美元)。 自從本年6月份疫情爆發,越南數位消費者已新增800萬人,其中有55%來自非都市區。數位消費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據此,97%新增之消費者仍在使用數位服務,以及99%更打算未來繼續使用。另據該報告指出,本年上半年越南數位經濟投資資本繼續激增。越南仍為具吸引力之新創中心,其中企業育成園區、研發計畫等高於區域裡之大部分國家。雖市場仍呈現波動跡象,來越之外資資源仍在增加,主要在電子商務、金融應用技術、衛生與教育等科技,其主因係促進穩固成長與在開發中之數位生態系等因素,例如最近AIA與Mirae Asset – Naver Asia Growth Fund、Taiwan Mobile、Yuanta Fund以及STIC Investments等投資者向越南Tiki融資2,58億美元。
A:RCEP係由東協10個會員國與中國、日本、南韓、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5個夥伴國家於去(2020)年11月15日在第37次東協領袖會議簽訂。依據RCEP協定規定,該協定將於至少有6個東協會員國與3個夥伴國家完成批准作業並遞交東協秘書長存放之時間點起60天後生效實施。至本(2021)年11月2日已有包括越南在內之6個東協國家以及中國、日本、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等4個夥伴國家已向東協秘書處遞交、存放批准文件。該協定自明年1月1日起生效實施後,將有助於多元化東協曾與逐一夥伴國家簽訂之自由貿易協定、調和該等協定之各項承諾與規定、提升最多之經濟利益,尤其係原產地規則與貿易便捷化,有助於加強區域性供應鏈以及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 另,該協定對所有締約國充分生效實施後,將形成消費規模22億人口之市場、占全球人口約30%,GDP達26兆2千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約30%,並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因此,預計RCEP將有助於建立東協會員國與越南之長期穩定的出口市場、並促進越南邁向出口之生產體系前進。
A:依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資料,本(2021)年前10個月越南核准外商在越南投資之金額合計237億3,781萬美元(其中包括新投資案共1,375件,金額共計130億1,892萬美元,增(減)資次數776次,金額約計70億8,937萬美元,合資、股份購買之次數3,063次,金額約計36億2,952萬美元) ,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09%。 本(2021)年前10個月我商在越南投資金額共計金額11億4,327萬美元(包含新投資案、增資案、合資、股份購買),較去年同期衰退19.5%,居外資第6位。同期,其他主要投資國包括:新加坡居首,投資金額高達67億6,990萬美元(占28.52%);韓國排名第2,金額為41億5,310萬美元(占17.50%);日本排名第3,金額為33億8,479萬美元(占14.26%);中國大陸排名第4位,金額為24億9,249萬美元(占10.50%);香港排名第5,金額為19億8,425萬美元(占8.36%)。 累計自1988年至2021年10月,我商在越南投資案共2,837件(含新增及撤資),投資金額達351億1,117萬美元,排名第4位(占8.69%);韓國居首位,投資金額達739億1,346萬美元(占18.29%);日本投資金額達639億4,328萬美元,排名第2位 (占15.83%);新加坡投資金額達629億9,672萬美元,居第3位 (占15.59%);香港投資金額達275億2,998萬美元,居第5位 (占6.81%)。
A: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協會總會長陳芳心頃發布消息稱,該協會贊賞馬國政府透過廣泛的金融和便利措施,以遏制新冠疫情對經濟領域的影響,並營造一個對馬國中小企業生存至關重要的利商環境,以及加速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2018年馬國與其他10個國家簽署CPTPP。在過去4年中,CPTPP已由8個國家執行和實施並享受該協定提供的權利和其他優惠,但馬國卻因仍未批准該協定而被拋在後頭,其中小企業同樣也被甩在後頭,而馬國的區域競爭對手─越南則已贏在起跑點。因此,該協會強烈呼籲馬國政府應儘速批准CPTPP,以確保馬國中小企業能夠從CPTPP中受益。 CPTPP規定所有11個該協定締約方的出口市場撤銷關稅並減少非關稅障礙(NTB)。所有類型的貿易成本,包括特別是非關稅障礙,都會對中小企業有效參與國際貿易交易的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由於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對貿易障礙更為敏感,消除這些障礙將為中小企業帶來好處。 該協會亦期待CPTPP協助降低管理成本並加強馬國中小企業供應鏈的彈性。CPTPP將使馬國中小企業能夠從該協定夥伴國採購具成本效益的原材料。 CPTPP尚包含設立中小企業委員會的具體規定,其目的是提供一個專門論壇討論實踐CPTPP締約方的最佳方案,使中小企業能夠更全面參與全球供應鏈,並透過能力建設與技術援助計畫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 總的來說,高標準與高品質的貿易協定如CPTPP將成為促進經濟復甦和重振馬國,尤其中小企業在後疫情階段的永續增長的催化工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Malaysia)發布資料顯示,馬國本(2021)年第三季經濟萎縮4.5%,較上(2020)年同期(萎縮2.7%)遜色,亦較市場預期萎縮1.3%為差;其中五大產業生產值全部下滑,以營造業(萎縮20.6%)跌幅最重,其他依序為服務業萎縮4.9%,礦業負成長3.6%,農業下挫1.9%,製造業則微跌0.8%。 馬國中央銀行總裁諾珊霞(Nor Shamsiah)指出,馬國本年第三季經濟萎縮4.5%,除較上年同期萎縮2.7%遜色外,亦較上季(2021年第二季)成長16.1%為差,主因馬國政府重啟更嚴格的國家復甦計畫,導致經濟活動又再放緩成長。隨著馬國逐步放寬抗疫管制、國內經濟活動逐步開放、持續寬鬆貨幣政策支援、週邊需求強勁帶動出口增長,估計本年全年經濟仍可取得3%至4%成長率。另外,經濟活動重開加上勞動市場前景轉佳,國內政策及週邊需求殷切,疫苗接種計畫進展良好,加上遵守防疫標準作業程序(SOP)及慎防冠病變種病毒爆發,將會繼續引領馬國明(2022)年經濟增長,預計可達5.5%至6%成長率。 馬國2021年第三季經濟負成長4.5%,主因內需負成長4.1%(2021年第二季為12.4%);其中私人消費-4.2%,較本年第二季(11.7%)遜色;民間投資負成長4.8%,表現較本年第二季(17.4%)為差。公共支出成長8.1%,較本年第二季成長9%稍差;公共投資減少28.9%(本年第二季成長12%)。受外部需求停滯影響,馬國貨品與服務出口僅成長5.1%(本年第二季成長37.4%),進口亦成長11.7%(本年第二季成長37.6%)。 以部門別而言,2021年第三季營造業為馬國經濟表現最差產業(萎縮20.6%,2021年第二季成長40.3%),主因營造活動營運及人力受限,尤其民宅、非民宅和土木工程領域的影響最為嚴重;服務業下跌4.9%,較本年第二季(13.5%)大為遜色,主因政府重新實施封鎖措施以及與消費者相關活動如餐飲、批發零售及休閒娛樂場所營運受限制或禁止營運影響;礦業下跌3.6%,因本季度天然氣價格較低,以及數個產油設施因維修暫時關閉所致;農業負成長1.9%(2021年第二季負成長1.5%),主因棕油業受長期勞動力短缺影響致產量銳減所致。製造業小幅收縮0.8%(2021年第二季成長26.6%),主因馬國大部分州屬於 7 月實施國家復甦計畫第一階段,僅允許營運的製造業活動限於必需品和全球價值鏈生產活動。 馬國2021年第三季國際收支的經常帳盈餘為116億馬幣(約27.96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144億馬幣(約34.71億美元)遜色,主因貨物淨出口增加以及收入赤字減少所致。截至2021年10月29日為止,馬國外匯存底為1,161億美元,可供該國支付8.1個月之進口所需或償付約1.3倍之短期外債。 馬國經濟學家認為,該國本年第三季GDP出現萎縮,且較上(第二)季出現技術衰退實屬正常,因國內疫情反彈,政府被迫祭出更嚴格封鎖措施,才會導致經濟活動出現下滑局面。第三季期間,馬國許多經濟領域為遏制疫情,皆無法正常運作,因此表現欠佳。隨著海外需求持續增加、國內經濟重開後勞動市場逐漸復甦、以及製造業和大宗商品等產量將大幅提升等因素,將有助馬國達成本年經濟所訂下的成長預測值。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ELM)於 2021 年 11 月 12 日結束。所有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體承諾實施「2040年布城願景」(Putrajaya Vision 2040) ,以規劃亞太經濟合作(APEC)未來20年的發展軌跡。這將逐步推進和實現其願景,至2040年建立一個開放的、有活力、有彈性、和平的亞太共同體,以實現所有人民和後代的繁榮。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頃率領馬國代表團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線上會議並分享在疫苗互認、跨境旅行的安全措施、加強技術和創新以及推進永續發展和綠色成長等策略的觀點,以促進區域復甦來獲取未來利益。馬國呼籲各國停止疫苗歧視,並將繼續承認世界衛生組織所批准的疫苗。疫苗多邊主義對於遏制新冠疫情提供強穩支援至關重要,以及提供永續復甦。由於行動自由對全面實現經濟復甦至關重要,馬國呼籲APEC成員經濟體之間展開互認疫苗證書。 依斯邁沙比里首相在前述會議上亦提出三項建議來加強多邊合作,以實現全面、充滿活力和永續的復甦。由於貿易政策是這方面的核心,需要採取便利措施來支援區域解決障礙的努力,因此,貿易部長本(2021)年6月發表的聯合聲明對於確定和考慮消除不必要的貿易障礙至關重要,尤其是加速和促進疫苗供應鏈的流動。 在重新開放邊界方面,高疫苗接種率已達到逐步開放邊界的安全水準。開放邊界將可刺激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旅遊業,並推動經濟復甦。已完成接種的馬國公民上(10)月已開始出國旅行,而國際遊客則可在嚴格遵守安全措施下前往馬國,馬國與新加坡亦將自本(11)月29日啟動「接種者旅遊通道計畫」(VTL),並正與印尼實施「旅遊走廊協議」(TCA)安排。馬國建議制定適當的一致性監督機制,以促進安全、便捷和無縫旅行。 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議程上,馬國將繼續致力於開發永續能源加速向循環經濟的過渡,同時建立氣候變化和災害適應能力 。誠如第十二大馬計畫(12MP)所述,馬國盼最早於 2050 年實現淨零溫室氣體 (GHG) 排放。馬國另闡明瞭提高數位使用率和 為企業生存轉型、保住就業機會、創造新的零工經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總會長蘇添來頃發布消息表示,馬國於2018年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迄今還遲遲未核准,馬國政府應加速推進馬國貿易和經濟復甦,因此早日批准CPTPP至關重要。 新冠疫情已成為全球貿易的最大風險,並影響商品的供應,而馬國的全球貿易出口排名已自2004年的第18名下降至2020年的第 24名,被鄰國的泰國和越南超越。馬國製造業受到沉重打擊,供應鏈中斷導致各種問題,影響了生產和貿易活動。縱觀目前形勢,必須通過擴大馬國出口市場,穩定製造業的生產,重建關鍵供應鏈並建立新的全球價值鏈。 該聯合會感謝馬國政府重視參與區域貿易協定,為馬國製造商開拓新的市場機會,馬國先後於2018年簽署CPTPP和2020年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前述二項區域貿易協定是在疫情後促進貿易復甦的重要工具,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已表明CPTPP的成本效益分析(CBA)將於本(2021)年底完成,預計CPTPP將於明(2022)年中旬獲得批准。 蘇總會長認為,CPTPP是一個對馬國製造商異常重要的協定,這個協定共有11個成員國,可改善市場進入,提供4億9,500萬消費者市場規模,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GDP約13.5%。馬國超過九成出口產品包括電子與電機產品、橡膠產品、棕油、交通設備和木製品等,將在協定生效後豁免進口關稅。中國大陸已正式提交申請加入CPTPP,英國已開始申請加入CPTPP的程序,不能排除馬國的出口轉移至東協其他國家的可能性,否則馬國會成為對投資人吸引力較低的投資地點。 目前僅有4個東協國家即馬國、汶萊、新加坡和越南參與上述協定,由於馬國遲遲仍未核准該協定,在擴大全球市場占有率方面已被鄰國拋在後頭。越南於2019年1月核准CPTPP協定,並在對CPTPP成員國出口顯著提升了8%,尤其是對加拿大、墨西哥的自由貿易市場和其他CPTPP成員國的外人直接投資亦獲益良多。CPTPP對越南有利,並在過去22個月的新冠疫情期間繼續為其貿易復甦做出巨大貢獻。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15日報導,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終於達成協議,星國作為「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共同協調代表,透過耐心細聽、諮詢和協調,促進近200個締約國就建立全球碳市場的對話,完成6年來分歧最大的「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實施細則。根據大會的新聞稿指出,各方就碳市場第六條相關基本規範達成一致,將使「巴黎協定」可以全面實施。 儘管2015年的「巴黎協定」已為建立碳市場鋪路,但各締約國一直無法對實施細節達成共識,這也是導致上屆大會以無協議告終的主要因素。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是本屆大會共同協調「巴黎協定」第六條談判工作的代表部長之一,負責與各國磋商碳市場等合作機制的實施細則。之前一些國家擔心碳市場落實後,若處理不當,會淡化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雄心,導致「漂綠」(greenwashing)或重複計算碳信用額的可能。第六條積累了許多守勢利益和攻勢利益,是個多年來都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除了涉及因應氣候變遷的目標,還包括發展中國家關注的財務、收益分成和透明度等議題。幾經波折終於成功促成各國達成共識,傅海燕部長表示,大家找到方法解決各方關切的問題,同時實現環境的完整性。 全球碳市場的建立,意味著一個國家可購買他國的碳信用額來實現部分氣候目標。一個健全的碳市場每年交易量可達數兆美元,而其中部分資金可用於保護森林,吸引對發展中國家清潔能源的投資,以及其他因應氣候變遷的項目。新加坡目前正考慮向鄰國購買碳信用額及設立碳交易平臺,以抵銷部分碳足跡。
A: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13日引述「威靈頓綜合電」報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領導人會議於紐西蘭時間11月12日透過視訊方式召開,各成員經濟體誓言將透過緩解供應鏈吃緊、解決勞工問題以及攜手因應新冠疫情等方式,促使亞太經濟復甦。APEC領導人會後也發表聯合宣言強調,未來將繼續強化亞太區域的經貿合作,並採納「紐西蘭行動計畫」,作為實現「布城願景2040」(Putrajaya Vision 2040)的總藍圖,目標在2040年建立一個開放、和平、繁榮及充滿活力的亞太群體。 美國總統拜登在峰會上承諾加強美國與APEC其他成員經濟體的關係,以推進公平和開放的貿易與投資,提升美國的競爭力,確保印度太平洋的自由與開放。此外,氣候危機是創造就業的機會,各國須攜手邁向永續發展未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敦促亞太各國推動抗疫合作和經濟復甦、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促進創新增長和數位經濟發展,以及實現包容永續發展。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強調,國際合作是亞太地區復甦並建立更強大經濟的關鍵。APEC成員可透過「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合作加深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性。各經濟體也應在這些協定的基礎上,繼續推廣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並繼續透過APEC商業諮詢理事會(ABAC)與商界保持聯繫。ABAC是各經濟體領導人瞭解商業領袖所關注課題和重點工作事項的平臺。 李顯龍總理亦表示,亞太經濟體可加強在數位經濟領域的合作,朝打造區域性的數位經濟協定努力,透過擴展現有的「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DEPA),DEPA目前的成員有新加坡、紐西蘭和智利等,亦有數個APEC成員也有意加入DEPA;以及制定擁有更多成員的新協議等方式。各經濟體應幫助企業轉型和人民提升技能,包括投資技能培訓、建立公共數位基礎設施,以及確保數位領域的規則和標準一致。氣候變遷和綠色經濟也是亞太經濟體可共同合作的重要領域,包括在低碳方案,以及綠色金融和碳貿易服務等領域。 APEC亦是各經濟體安全重開邊境分享建議和最佳作業方式的平臺,鼓勵各經濟體加速數位健康證書相互認證的工作。李總理指出,採取「清零政策」和「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的經濟體對彼此開放時將面對複雜因素,各方應認識到重開邊境在重建經濟、扶持企業,以及讓家庭重聚的重要性,並呼籲各經濟體共同維護供應鏈的開放和韌性,並且透過保持貨品與服務無阻地跨境流通,建立信任。
A:新加坡能源局於本(2021)年11月12日向業者徵求發展方案計劃書(Request for Proposal),以便在2027年前委任業者為新加坡進口和銷售約1.2GW(gigawatts)的低碳電力。 根據能源局發布的新聞稿,業者必須在明年4月1日下午3時之前,將計畫書提交給能源局。計畫書中須列明發電器和互連器的設計,以及電力來源。提案方也必須證明他們的供應穩定、可靠、價格具競爭力,以及能有效管理碳排放。新聞稿特別強調,業者不能使用煤炭發電。 新加坡能源局10月時曾宣佈,計劃在2035年進口共4GW的低碳電力,預計屆時此進口低碳電力將佔總能源供應的三成左右。能源局計畫分兩個階段進行,本次宣佈的是首階段計畫,該局預定在明年第二季,為其餘的2.8GW的電力另外徵求提案。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11月11日出席新加坡科技創新大會(SWITCH Conference)致詞表示,新加坡政府支持本地中小企業進行海外研發項目,自明(2022)年4月1日起,「企業技術提升計畫」(Technology for Enterprise Capability Upgrading,簡稱T-Up)除補助借調和人力成本外,合格補助費用也將擴大至包括赴海外生活津貼和機票費用。 顏金勇表示,政府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和國際化,並呼籲業界共同努力,利用研究和科技提供的機會來增強本地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顏金勇呼籲新加坡本地中小企業、商團、商會以及研究創新機構等,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新加坡T-Up計畫在2003年推出,凡需要具備專業科學和科技專長的中小企業,可透過T-Up計畫借調科研局的科學專才。在該計畫下,科研局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借調至中小企業,並在產品創新、流程改進以及內部研究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方面,與企業攜手合作。截至目前,已有超過950個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科學家和研究工程師被借調到850多個中小企業進行科研工作。 11月11日舉行的新加坡科技創新大會並頒發T-Up卓越獎給科研局的科學家和研究工程師,以表揚他們外調到中小企業時所做的傑出貢獻。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最新統計報導,沙國本(2021)年第3季累計有1,801座興建中製造業工廠,僱用共7萬8,700名勞工,投資額總計685億里雅(約183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6.4%。 上述統計亦顯示,沙烏地本年第3季單季新增216件製造業許可,投資額總計552億里雅,新增8,200名勞工,另該季新增投產之工廠數為284座,投資額總計545億里雅,共僱用1萬5,200名勞工。至於目前累計完工投產之工廠數達8,391座,共僱用96萬8,210名勞工,年增1%,主要分布於24個產業,其中以化學品產業投資總額4,535億里雅最多,其次為非金屬產業投資總額3,191億里雅。
A:俄羅斯薩哈林州 「Divia-Pharm Sakhalin」股份有限公司盼出口海帶粉«Lamina Forte»、食品補充劑«Lamina-Forte Sakhalin»及冷凍海帶絲至台灣。 進一步資訊,請參考附件及該公司官方網站 www.divia-pharm.com1;並透過電話+7 (963) 289-55-44; +7 (905) 213-88-85 或E-mail averin.v@divia-pharm.com 與該公司聯繫。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6 PAP, The First News 在波蘭總統Andrzej Duda於11月16日週二對這些賦稅變更蓋上橡皮戳及簽署後,新的稅收規範將使最低收入者受益,但將打擊那些收入較高的人,該規範將從2022年起在波蘭生效。前述在2021年末導入的新法律,將影響多達26項現有的法律行為,並引起波蘭企業家的擔憂。企業家們表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熟悉700多頁的新法規。 波蘭總統辦公室在週二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新法律旨在建立一個友好和公正的稅收制度,讓波蘭在投資競賽中佔據主導地位。在政府的新政(New Deal)改革方案下推動的新稅收立法包括波蘭稅收制度的兩項重大改變,但其中一項在波蘭社會引起了最大的爭議。 個人納稅人的免稅津貼(tax-free allowance)將從中等收入者的3,091波幣(666 歐元)和低收入者的 8,000 波幣(1,723 歐元)上調至30,000 波幣(6,460 歐元),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 但不利的一面是,9%的醫療保險繳費將不再免稅,這將使有效稅率提高相同的百分比。企業家是唯一一個在抗議後設法協商降低保險淨繳款額的群體。稅制改革將使低收入者和養老金領取者受益,而高收入者則注定會受損。商業遊說團體表示,對於大多數企業家而言,這些改變將是中性或負面的。 中產階級已經不受新解決方案的負面影響的影響,但經濟學家警告稱,隨著醫療保健繳費穩步成長,現在增加的定額免稅津貼,緩衝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磨損,這將隨著收益而上升。但總統辦公室還觀察到,該立法的目標之一是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以支持成長並穩定因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而惡化的預算收入。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6 PAP, IAR 波蘭執政保守派領導人Jarosław Kaczyński於11月16日週二表示,波蘭正在努力從環保來源獲取能源,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Kaczyński主席在接受公共無線廣播電台採訪時表示,根據許多科學家表示,地球的氣候由於人類活動而發生變化,必須對此採取一些措施。他補充稱,波蘭正在尋求再生能源,併計劃在波羅的海建設風力發電場。 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援引Kaczyński主席的話稱,波蘭還在建設天然氣(gas-fired)發電站,然而,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波蘭的能源轉型更具挑戰性,波蘭希望將這一點納入考慮。 領導波蘭執政的法律與正義黨(PiS)主席 Kaczyński敦促歐洲集團「不要設定過快的轉型節奏」。據IAR報導,Kaczyński主席不會利用波蘭是否會否決歐盟的氣候和能源政策之新的配套措施「Fit for 55」,該政策旨在到2030年將歐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5%。Kaczyński主席的話是在COP26全球環境峰會之後發表的,該峰會於週末在格拉斯哥(Glasgow)結束。 上個月,波蘭政府表示,如果布魯塞爾在法治爭端中繼續禁止華沙獲得歐盟的疫情大流行後復甦資金(post-pandemic recovery funds),波蘭將考慮使用其否決歐盟政策的權利。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5 Biznes Polska Delo集團的PJSC TransContainer公司表示,該公司與韓國公司Pantos Logistics公司和波蘭公司PKP LHS已共同啟動從韓國經由俄羅斯遠東(Russian Far East)和烏克蘭(Ukraine)到波蘭的貨櫃貨物定期多式聯運服務。在第一批貨運的架構內,60個裝有電子產品、汽車零件和消費品的貨櫃已從釜山出發往波蘭的 Slawkow站。該批貨物從韓國以海運出發抵達Nakhodka,於2021年11月3日,它續從Nakhodka以快速列車出發經由跨西伯利亞大鐵路至目的地。火車將經過Suzemka-Zernovo過境點,穿過烏克蘭領土,經Izov-Hrubieszów過境點抵達波蘭。此段鐵路運輸需要15天。未來將每週在這條路線上發送此區間列車。 TransContainer 提供整條路線的貨櫃箱,並安排從俄羅斯遠東到波蘭邊境的鐵路運輸,而Pantos Logistics公司負責確保在韓國的卡車運輸、歐洲的海運和最後一英里交運,PKP LHS公司安排貨物運輸透過鐵路穿越波蘭領土。PJSC TransContainer公司亞太業務發展總監Vladimir Khlutkov表示,在該公司新服務架構內的鐵路運輸是沿著世界上最長的寬軌鐵路進行的:一列火車總共運行超過 11,000公里。單軌距運輸節省了時間,因為無需在到達目的地國家邊界的路線上進行轉運。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5 Biznes Polska 根據Budimex公司總裁Artur Popko的聲明,該公司正在分析對1家風電場擁有者公司的收購。他宣布,該集團希望在2021/2022年初針對再生能源投資05-1億波幣資金。 Popko總裁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公司對再生能源( RES )正在發生的事情持謹慎態度。材料(太陽能板; PV panels)的價格以及完工計畫的價格往往每天都在上漲。目前,該公司正在認真考慮投資風電場,該公司正在對其中1家公司進行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如果結果是正面的,這將是一筆交易。該公司想在明年年初投資0.5至1億波幣的大筆資金。在11月初,該公司監事會成員及公司前總裁 Dariusz Blocher向ISBnews表示,Budimex公司打算進軍再生能源市場,併計劃在今年稍晚時候宣佈在此領域的一項投資。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5 Biznes Polska 丹麥離岸電力電纜供應商NKT公司正在波蘭設立當地辦事處,這是歐洲離岸風電產業的下一個重要事件,為因應陸上和離岸電力電纜不斷增長的需求做好準備。 NKT公司將在波蘭格丁尼亞(Gdynia)開設新中心,該中心靠近波羅的海,預計幾個離岸風電場將設在那裡。NKT公司執行長Alexander Kara表示,波蘭日益關注再生能源,此不僅對環境有益,它還對該公司在新興的離岸風電產業和加強電網的普遍需求中提供增長機會。該公司已經在波蘭擁有強大的影響力,該公司很自然地採取步驟透過新的執行中心(execution hub)加強該公司在波蘭的地位。 該公司表示,在波蘭國家企圖心推動之在2040年之前在波羅的海安裝高達 11 GW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下,該公司正準備支持波蘭過渡至再生能源。該公司表示,NKT公司憑藉其在瑞典Karlskrona和德國Cologne的高電壓設施實力,其在波蘭的市場商機中將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15 Biznes Polska Henkel Polska波蘭公司在波蘭Racibórz的洗滌劑(detergents)和清洗劑(washing agents)生產廠的另一項投資的最後階段已經完成。由於在Racibórz工廠安裝另一條生產線,開始生產全新的產品系列:Silan和E品牌織物柔軟劑和Perwoll專業洗滌液。這是該公司在過去3年中對Racibórz工廠的第二次投資,此投資的價值達到約400萬歐元。 新生產線生產的一系列產品將在波蘭、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市場上銷售。這意味著巨大的環境利益,因為在靠近目標市場的地方生產洗滌劑可以使物流運輸產生的環境負擔每年減少數十萬公里,這意味著消除了大約560公噸二氧化碳。新投資的完成不僅可以更佳地利用Racibórz工廠生產線的潛力,還可以更佳地保護自然環境。Racibórz工廠總監Adrian Wycisk表示,該工廠的所有生產線都在運行,此是符合Henkel公司永續發展戰略的另一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