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Government.nl, 2021/11/1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於11月12日宣佈更加嚴格的新冠防疫措施 近數週以來,荷蘭新冠病毒確診案例及染疫住院人數持續飆升,荷蘭總理Mark Rutte爰於11月12日晚間記者會,宣佈最新的防疫措施,自 11 月 13 日18:00 起開始生效,並至少適用三週到 12 月 4 日,將於 12 月 3 日重新評估。 居家及其周邊 •除非有必要,否則應居家上班。 • 家中每天最多接待 4 位訪客,不包括 12 歲以下的兒童。 • 保持1.5 公尺安全距離。 • 若家人或室友感染新冠病毒,全家必須進行隔離。 限制營業時間 • 營業時間至18:00 o 非必需品商店,例如服飾店。 o 非必要服務,例如有肢體接觸的職業、遊樂和動物園、健康中心和桑拿浴室以及日光浴沙龍。 • 營業時間至 20:00 o 民生必需品商店,例如超市、寵物店、藥店、眼鏡店和批發 商。 o 餐飲場所,例如餐廳和咖啡館。 在需要新冠通行證的場所,必須分配座位,適用於餐飲業、體育、藝術和文化以及活動業。 活動 • 只准許在 06:00 至 18:00 間進行活動。 • 室內活動人數上限為 1,250 人。 藝術與文化 • 電影院、劇院和音樂廳的藝術和文化表演關閉時間不限。 • 室內藝術和文化展覽區人數上限為 1,250 人。 運動 • 業餘和職業運動比賽不對公眾開放。 教育 • 中等職業學校 (MBO) 和高等教育機構(HBO 和 WO),每間教 室最多容納 75 人。 加強劑 •自11 月 19 日開始,針對80 歲以上群體及醫護人員率先施打加強 劑,從 12 月底開始,施打 60 歲以上群體。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11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46/P200號(商情文號:第946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日前於年度預算案宣布,自明年4月起將調漲國內薪資,其中23歲或23歲以上者之國民基本工資時薪,從8.91英鎊調漲為9.50英鎊。然而,在英國燃料成本和租金上漲壓力下,生活所需工資組織(Living Wage Foundation)將其組織基本工資標準調漲40p至每小時9.90英鎊,倫敦境內工資更調漲為每小時11.05英鎊,約9000家公司自願加入的雇主將調薪,其中有超過一半為富時100指數企業,包括Taylor Wimpey建築開發商、Aviva保險公司以及Everton足球俱樂部等,且估計境內有超過30萬名勞工可從本日起加薪。 該組織依民眾生活所需成本評估生活工資,納入燃料、能源、租金和食品成本等為考量;預計該組織標準可使一全職勞工的薪水比政府基本工資多1930英鎊,在倫敦由於家庭成本更高,與國家規定的薪資調漲差別將有4173英鎊之多。 生活所需工資組織總監Katherine Chapman警告,英國近500萬勞工收入低於生活所需工資,使此族群在當下景氣下更易受到極大困難與挑戰。工會聯盟(Trades Union Congress, TUC)秘書長Frances O'Grady認為,從該組織數據可見,政府應立即將法定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0英鎊,並禁止臨時工,且協助工會可在更多場合參與協商工資。英國總工會(GMB)秘書長Gary Smith讚揚該組織調薪行動,但也提醒疫情下許多勞工面臨生活成本壓力,許多雇主也面臨招聘困難。 近年來,由於政府推動高工資社會目標,自願調薪的雇主給付的薪資和法定工資差距實已縮小。過去一年,英國企業自願給付生活所需工資的比例激增,原因可能在於雇主在勞力短缺日趨嚴重的背景下為留住員工。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時薪現為10英鎊的工作創新高,可見給付生活所需實際工資工作成長率增加。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11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47/P200號(商情文號:第947號) 商情本文: 根據Natural England的數據,從英格蘭東部 Fens地區低窪濕地到北約克的沼澤,有45萬公頃的泥碳土壤儲存 5.84 億噸碳,相當於 540 座美國燃煤電廠的年排放量。 由於土壤劣化作用和排水,英格蘭的泥碳地每年向大氣排放約 1100 萬噸二氧化碳, 目前改善管理策略和鼓勵生態恢復是英國零碳政策,政府的目標係盼於2050年前恢復 28萬 公頃英格蘭的泥碳地 環境活動家兼誰擁有英格蘭?一書作者Guy Shrubsole 報告顯示:英格蘭 60% 的泥碳地為少數人所有,其中24萬9000 公頃高地泥碳為101 個松雞沼澤地所有者擁有,4萬3706 公頃低地泥碳由20 名土地所有者管理, 另有Duchy of Cornwall、林業委員會和國防部擁有大片的泥炭地,總共有 124 名土地所有者擁有45萬公頃的英格蘭泥炭土地。 擔任Rewilding British政策及活動協調員的Shrubsole表示,民眾急需挑戰這些土地所有者,進而保護和恢復泥碳地,英國政府亦須加強其對泥碳地燃燒的立法,來限制土地所有者排放更多的碳。” 上週,為保護英國荒野而設立的慈善機構John Muir Trust表示,對未能適當控制碳排放的鹿和松雞莊園徵稅,能對全球氣候危機發揮關鍵作用。英格蘭松雞沼澤所有者的 Moorland 協會表示,致力保護、恢復和增強土地上的深層泥碳。在冬季控制燃燒是沼地管理的關鍵策略,可在不會影響泥碳之餘,去除多餘的植被。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1月1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45/P200號(商情文號:第945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新版國家安全和投資法將於2022年1月4日起生效,本日政府公布更多相關細節,以協助國內企業了解其法律職責。新法生效後,政府將有權基於國安理由審查或干預特定交易,且可在必要時施加所需條件。 本日公布之企業指南將有助於企業順利過度並適應新法,幫助企業評估了解其併購交易通知政府之必要性,其中有17項經濟敏感部門有必須通知必要,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進階機器人(Advanced Robotics)、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民用核能(Civil Nuclear)、通訊(Communications)、電腦硬體(Computing Hardware)、政府重要供應商(Critical Suppliers to Government)、密碼身分認證(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數據基礎建設(Data Infrastructure)、國防(Defence)、能源(Energy)、軍事及軍商兩用科技(Military and Dual-Use)、量子科技(Quantum Technologies)、衛星與太空科技(Satellite and Space Technologies)、緊急服務供應商(Suppliers to the Emergency Services)、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交通運輸(Transport)等。指南亦包括提交通知流程與評估過程,包括收購交易利益方時應被告知的資訊以及決策時間等。 另外,政府本日尚制定兩項施行細則(secondary legislation),為服務法定文書程序(Procedure for Service Statutory Instrument),規範政府依法發送和接收文件;以及,法定通知表形式與內容(Form and Content of Notification Forms Statutory Instrument),規範當事者依法向政府提交通知表格時所需資訊。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04110023號 德國的電動新車註冊數量約相當於英國、法國及義大利等3國的總和,但不及全球最大市場中國。福斯(Volkswagen)汽車是最受德國人青睞的純電動汽車品牌,而Mercedes則是最受歡迎的油電混合電動車品牌。 今(2021)年德國再度蟬聯全球第2大電動車市場。截至9月底,已有50萬油電混合動力車(Plug-in-Hybride)及純電動車在德國登記註冊,數量約相當於英國、法國及義大利等3國的總和。根據德國汽車管理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 CAM)資料,2021年前3季,中國計有電動車207萬輛上路,歐洲158萬輛,而美國僅售出43萬輛電動汽車。 另據Yougov Institute問卷調查結果,歐洲車市消費者中,43%願意購買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或純電動汽車。選購電動車時最看重的考量因素為續航力,此外環保與低運行成本也是常見原因。但CAM及Yougov Institute的聯合研究報告指出,消費者在選購電動車時,尚未意識到不同車型的電力耗損是重要的區分標準。另一方面,車價高昂、充電樁不足及充電時間長等,則是多數不贊成購買電動汽車的原因。 雖然純電動車在美國及中國市場居主流地位,但歐洲市場目前則以油電混合動力車較常見,約占註冊新車的50%。2021年前3季,Volkswagen純電動汽車是德國本地最暢銷的品牌,大幅領先Tesla、Hyundai及Renault等。而在油電混合動力車中,則是Mercedes領先BMW、Volkswagen及Audi等品牌。 按續航力、電力耗損及充電效能等項目評估之研究顯示,Tesla是電動汽車領域最具創新力的汽車製造商,其次是BMW、Audi、中國製造商比亞迪(BYD)及Mercedes,而Toyta豐田、Nissan日產、Honda本田及Fiat等汽車製造商則暫處落後。
A:依據奧地利數位經濟部日前新聞稿,部長Margarete Schramböck表示,過去2年,新冠疫情使數位化成為企業一大重要競爭優勢,為許多領域帶來便利性,尤其對經濟成長及就業極有助益。奧政府提供之數位服務,是維持奧國「E化政府」及「M化政府」領先地位之基礎。 依據歐盟執委會「2021年數位經濟暨社會指數」(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 (DESI), 2021)報告,2021年奧地利超越比利時及德國,提升3名躍居第10名。第1至第9名分別為:丹麥、芬蘭、瑞典、荷蘭、愛爾蘭、馬爾他、愛沙尼亞、盧森堡及西班牙。 DESI係由歐盟執委自2015年起,每年評比及觀察歐盟會員國數位化進程。奧地利在DESI 2021所有指標表現都有進步,且高於歐盟平均。奧國表現較突出之指標包括:「人力資源」(第9名)及「數位公共服務」(第9名)2項傳統優勢領域。與2020年相比,奧地利在「連結性」(connectivity)及透過企業強化之「數位科技整合」,則有明顯進步。以下分述奧國在4個次指標表現: 1.人力資源:奧地利排名第9,評比要素包括數位技能、ICT專家等。 DESI報告強調,奧國透過大量特定計畫及正式學校教育,不斷提高全民之個人及專業數位技能。 2.數位公共服務:奧地利在數位公共服務表現尤佳,例如:奧地利政府設置具一致性、以用戶為導向之一站式服務入口網「oesterreich.gv.at」及公司服務入口網「usp.gv.at」,創造高數位政府使用率。另手機簽章、早期啟動之「M化行動政府」及手機App「數位政府」(Digitales Amt),均被肯定。奧地利對民眾提供E化政府服務及開放數據(Open Data)為歐洲先驅,對企業之數位公共服務表現亦高於歐盟平均。 3.連結性:奧地利在此指標之分數與2020年相較,提升最顯著,自第22名躍升至第11名,例如:奧地利在行動網路覆蓋及5G領域(含5G進展(5G readiness)及覆蓋率)推升2021年排名。執委會於報告特別指出,奧地利透過減價,結合在交通要道及電信服務貧乏區域擴建等機制設計,積極進行5G頻譜標售。另「奧地利 2030 年寬頻策略」,對農村地區光纖網路擴建之國家補助計畫,以及補助寬頻擴建之「奧地利2030網路基礎建設平台」(Platform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Austria 2030, PIA 2030)(促進中央、地方政府、相關機構、公私部門等利害關係人在寬頻擴建之協調合作)均受到肯定。 4.數位科技整合:奧地利在「中小企業數位科技整合」排名上升6名至第 11名。主因係在新納入之評比要素-ICT及永續性、人工智慧及中小企業數位化程度表現優異。在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奧地利以37%遠超過歐盟平均25%;在跨境電子商務活動部分亦高於歐盟平均,惟營收表現有待加強。 克羅埃西亞及斯洛維尼亞在DSEI 2021分別名列第19及第13名。其中,克羅埃西亞在「數位科技整合」(第13名)表現最佳,在「數位公共服務」(第24名)有待加強;斯洛維尼亞在「數位科技整合」(第8名)排名甚至優於奧地利,在「數位公共服務」(第15名)略低於歐盟平均。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2021年11月15日新聞報導,瑞士可再生能源龍頭Axpo電力公司、Voegtlin-Meyer能源公司、IBB Energie AG 能源公司以及Brugg市政府聯合簽署生產與銷售綠色氫能意向書。依據上述機構之聯合聲明Axpo計劃建造氫氣生產廠房,預計功率為15兆瓦,每年將通過電解生產約2,000噸綠色氫氣。生產所需電力完全來自隸屬於Axpo集團之Wildegg-Brugg水力發電站。 經Axpo生產之氫氣將通過管道直接輸送至鄰近的Voegtlin-Meyer公司旗下加油站,由Voegtlin-Meyer負責分銷。聯合聲明中估計於2023年完成上述計畫,每年產能約足夠供應300輛大貨車或公車,供應該地區大眾交通工具之餘亦開放予民眾購買。 該聲明中表示,綠色氫能為工業和交通領域能源轉型之重點,並為瑞士與歐盟減碳戰略之核心。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日期:2021年11月15日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財政部長Lutfi Elvan於本(2021)年11月12日出席國會計畫及預算委員會會議時表示,若非以效率發展為基礎,成長模式將不具可持續性。 E部長指出,在國內投資及淨國外需求支持下,土耳其本年上半年經濟成長達14.3%。為因應新冠疫情衝擊,土耳其對家庭提供的經濟支持將於本年底達7,340億里拉(753億美元)。與通貨膨脹的對抗中,政府透過減稅及價格調整免除了1,250億里拉之公共收入,政府清楚地展現財政政策的決心,另對天然氣及電費帳單的支持尚未包含於前揭數字。 E部長否認土耳其政府希望土幣里拉相較於外幣貶值以加強出口之說法,並強調土耳其已引入浮動匯率制度,里拉的價值係由公開市場決定。 E部長另表示,國際商業情勢及土耳其的高通膨率使謹慎成為必須。根據國際機構,土耳其本年經濟預期可成長約9%。
A:依據阿根廷政府公報2021年11月9日刊載生產部第757/2021號決議如下: (一) 阿根廷生產部對自中國大陸進口之捲尺(包括不同展示規格及形式,摺疊式、縫紉用及非金屬人體測量用者除外)(即南方共市稅則號列9017.80.10)產品展開反傾銷落日複查及情勢變更複查。 (二) 本案在調查期間將維持阿根廷前生產部2016年11月14日第686/2016號決議判定之反傾銷稅,至本次複查結束為止。 (三) 本案利害關係人須依據生產部工業、知識經濟及對外貿易總署2020年6月8日第77/2020決議,下載問卷參與調查及申請文件審閱。同時,可於現行法規規定期限內,至阿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之網站(www.argentina.gob.ar/cnce/cuestionarios),索取相關問卷資料,另有關該委員會之文件審閱申請及關係人登記,亦須符合上述第77/2020決議規定。 (四) 阿國海關將依相關法令,對旨揭產品採行非優惠性原產地管制措施。
A:依據阿根廷政府公報2021年11月9日刊載生產部第758/2021號決議如下: (一) 阿根廷生產部對自中國大陸進口之空氣調節器,Compact及Split款式冷熱可逆循環、窗型或壁型、具或未具冷藏機組空氣調節器,容量相等或低於6,500 Hcal/H (即南方共市稅則號列8415.10.11、8415.10.19、8415.90.10及8415.90.20)產品展開反傾銷落日複查。 (二) 本案在調查期間將維持阿根廷前生產部2016年12月6日第776/2016號決議判定之反傾銷稅,至本次複查結束為止。 (三) 本案利害關係人須依據生產部工業、知識經濟及對外貿易總署2020年6月8日第77/2020決議,下載問卷參與調查及申請文件審閱。同時,可於現行法規規定期限內,至阿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之網站(www.argentina.gob.ar/cnce/cuestionarios),索取相關問卷資料,另有關該委員會之文件審閱申請及關係人登記,亦須符合上述第77/2020決議規定。 (四) 阿國海關將依相關法令,對旨揭產品採行非優惠性原產地管制措施。
A:依據瑞士Aargau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助聽器製造商Sonova業績大幅成長,在2021/2021年上半年度營業額為16億瑞郎,與去年度同期相比較成長約48.5%,企業稅前息前利潤(EBIT)金額約為4億瑞郎,與去年度同期相比較成長約129%。該集團預計在本年下半年銷售額成長24%至28%,企業營業利潤成長34%至42%。 資料來源:瑞士Aargau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1年11月15日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布之瑞士2021年10月份新車銷售量統計調查報告,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在2021年10月瑞士新車銷售量減少22%,共計為2萬1,252輛。其中汽油引擎車為6,095輛,減少40%;柴油引擎車為1,512輛,減少63%;普通型油電混合車為3,701輛,增加3%;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為1,486輛,減少3%;電動車為2,163輛,增加45%。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11月15日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1月15日引述丹麥統計局數據,涵蓋農業、工業、能源供應、廢物處理、建築和知識服務等6大綠色產業之2020年總營業額達2510 億丹麥克朗, 較2019年下降 1%。 儘管2020年有所下降, 但仍較2015年高出26%。2020年營業額下降主要受疫情影響導致外國訂單減少或延遲。 2020 年從事於綠色產業人口共有 7萬5,000 人,其中4.6萬人服務於節能相關公司,2.9萬人於環保相關機構,相較於2019年, 2020年綠色產業就業人口並無明顯變化。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 比利時生技製藥產業向來表現優異,2020年出口額高達563億歐元,提供超過4萬個直接就業機會,研發支出人均比高達335.7歐元,2020年通過批准之臨床試驗數量更是超過500項,在歐洲與國際皆名列前茅。 由於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肆虐全球,許多國家在經歷去年防疫物資和藥物疫苗短缺等慘痛經歷後,荷蘭、法國、德國和英國等政府皆決定採取大量措施和投資來追趕或加強自身國家在生技製藥業的地位,比利時政府並不打算輕忽該趨勢。 為保持其生技製藥業的領先地位,比利時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衛生部門官員、產業界高階管理人士、學術界的學者專家等,將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顧問共同協商,針對該主題提出建議以制定策略,旨在使比利時成為未來的《健康與生物科技谷(health & biotech valley)》。 比利時總理Alexander De Croo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為達成該目標,僅維持目前的地位是不夠的,比利時生技製藥業必須加強其產業生態系統,透過持續不斷地研發、臨床試驗和藥品生產等活動來保持市場吸引力。此外,產業界亦從新冠病毒危機中獲取教訓,期盼未來在文件審核速度、公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關係、創新研發速度與生產能力提高等方面,皆能有所改善。
A:本年10月下半月越南原裝汽車進口量達7,169輛,進口金額達約1.75億美元。其中9人座以下之車輛達5,258輛,進口金額為1.06億美元;貨車進口量為1,257輛,進口金額達3,720萬美元。 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原裝汽車進口量達129,733輛,進口金額達29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之汽車進口量。 越南原裝汽車主要進口市場為泰國(進口量65,614輛,進口金額為12.2億美元)、印尼(進口量37,892輛,進口金額為4.79億美元)及中國(進口量16,317輛,進口金額為6.13億美元)。自上述三個主要進口市場進口之車量達119,823輛,佔越南原裝汽車進口總量之92.4%。
A:本(2021)年前10個月越南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出口金額達411.6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3%;各種電話及其零件出口金額達462.2億美元,成長9.6%。 越南工商部表示,電子工業為越南核心產業,並對其他產業具外溢效應。2016-2020年越南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之出口平均成長率為23.8%。此使越南自2001年電子產品出口排名名單中之第47位,耀升至目前第12位,並在東協中電子產品出口排名第3位。 2020年受到Covid-19疫情之影響,惟越南電子產業仍穩定發展。電子產品出口金額達446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2.8%,佔越南出口總額之15.8%。 值得留意的是,2016-2020年階段越南電子產品出口項目有甚大改變。2016年主要出口電子零件及半成品,電子零件出口佔此類產品出口總額之65.7%,至2020年該比率降為59.9%。特別是2020年成品及半成品出口佔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出口總額之52%;各種電話之成品及半成品出口佔此類產品之70%。其中平板電腦、電腦零件、電視、辦公室設備、電話成品等產品所佔之比率日益增加。 越南工商部評估,越南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已充分開發傳統市場,並持續開發新市場。越南電腦產品及電子零件出口至100個市場,主要市場為中國、美國、東協、日本、韓國及歐盟市場。值得留意的是出口至歐盟若干成員國之市場如匈牙利、波蘭、捷克及斯洛伐克等市場迅速成長。越南亦極力開發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及印度等市場。 越南工商部另表示,在Covid-19疫情下,對電子產品之需求日益增加,國際上若干電子生產廠商亦被迫臨時停產,越南電子產業將持續蓬勃成長。 預估本年全年越南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出口金額將達5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5%。
A:最近數月越南與中國雙邊貿易金額持續攀升,超越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金額。 根據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公布之資料,本(2021)年前10個月越南與中國雙邊貿易金額達445.2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66.5億美元,成長幅度為17.56% 。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銷售越南諸多農產品及水產品,如:水產品、蔬果、腰果、咖啡、茶葉、稻米、木薯及其製品、橡膠及其製品。其中,蔬果及橡膠出口金額均超過10億美元 (分別為16.3億美元及17億美元)。 在進口方面,越南自中國進口金額亦驟升,達89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36億美元,成長36%。越南自中國進口之產品包括機械設備、生產用之原物料及大眾物品。 自中國進口之產品項目中,有兩項產品進口金額均超過100億美元,包括:機械設備及其零配件進口金額達206.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7.63%,其餘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進口金額為174.3億美元,成長23.7%。 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與中國雙向貿易金額達1,336.7億美元。 越南與中國之貿易規模大於中國與印度之貿易規模。 根據越南通訊社之資訊,本年前10個月中印雙邊貿易金額達1,022.9億美元。 在中印貿易關係中,印度為貿易逆差方。本年前10個月中國出口至印度之金額為783.3億美元,自印度進口之金額僅239.6億美元。
A:本年1至10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5,394億1,5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2.6%,前5大貿易夥伴依序為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日本及我國,其中美國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以單月份觀察,本年10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556億,較去年同期成長8.0%,其中出口為291億3,800萬美元,進口為264億6,200萬美元,順差為26億7,600萬美元。 累計本年1至10月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206億3,71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0.1%,其中自我進口169億2,330萬美元,較上年成長25.1%,對我出口37億1,380萬美元,較上年成長1.4%。累計對我國貿易逆差為132億95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33.9%。本年1至10月份,我國為越南第5大貿易夥伴,第3大貿易逆差國(次於中國大陸、韓國),我國為越南第11大出口市場(次於美國、中國大陸、韓國、日本、香港、荷蘭、德國、泰國、英國及加拿大),第3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及韓國)。 台越雙邊貿易單月份分析方面,本年10月份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19億9,04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1%,其中越南對我出口3億5,25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6%,自我進口16億3,79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5%,逆差為12億8,54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1%。
A:越南廣寧省頃與越南計畫投資部協辦「廣寧省針對台商吸引投資之視訊會議」。此為2021年廣寧省投資招商計畫項目之一,以吸引外人投資者前往廣寧省經濟區、工業區投資於加工製造業。透過前述會議,廣寧省鼓勵吸引台商前往廣寧省投資於台灣具優勢之產業,如加工製造業、電子業、半導體等。目前,廣寧省優先發展綠色工業、高科技、智慧技術。廣寧省現有10件台商投資案,如鴻海集團、Wistron集團,投資資金約計1.38億美元,投資項目包括電子零配件、紡織暨成衣。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1)年11月10日起E5 RON92汽油調漲23,660盾/公升 (約為1.03元/公升)、RON95 油價調漲24,990越盾/公升(約為1.09元/公升)、柴油調漲至18,710越盾/公升(約為0.81元/公升)、煤油調漲至17,630盾/公升(約為0.77元/公升)、重油調漲至16,820越盾/公升(約為0.73/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