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部官網,2021年11月4日 越南河內市輔助工業企業協會(HANSIBA)Nguyễn Hoàng會長頃表示,越南眾多輔助工業企業已可提供輔助產品予各跨國集團在越南公司例如Canon、Samsung、Toyota、Honda等公司,並可出口至世界各國,促進各輔助工業部門之營收。由於上述發展前景,該協會加強促進合作,與外資在越南公司媒合商機。 關於越南輔助工業部門之發展前景,越南輔助工業協會(VASI)Phan Dang Tuat副會長表示,越南輔助工業部門之企業近期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惟仍有許多投資者及供應商移轉廠房至越南,帶動越南輔助工業部門更多發展機會,惟越南輔助工業廠商均為中小企業,而各跨國集團對輔助產品品質要求頗高,導致供應量不足。 至於越南政府發布第115/NQ-CP號有關建立促進發展輔助工業部門至2025年目標之決議,越南輔助工業企業之產量可滿足越南國內需求之45%,占越南工業生產金額之11%,越南輔助工業部門企業將達1,000家,可滿足越南各跨國集團加工製造之需求,其中越南本國企業家數占30%。 惟專家認為,越南輔助工業部門所提出之目標難以達到,由於紡織及皮革業等出口金額較高行業均依靠中國原材料進口,倘疫情再次爆發將影響原材料供應鏈,導致原材料短缺。此外,電子產業、汽車產業仍存在自國外進口成品或原材料等問題。為加強輔助工業持續發展,越南政府將需研究及早日提交越南國會設立輔助工業相關法規,俾吸引更多企業加入該產業。
A:資料來源:越南消費者網站2021年11月2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仿冒、盜版商品是對經濟發展造成日益嚴重威脅,影響品牌廠商之知識財產權及消費者權益。為提升越南智慧財產權認知,越南JTI公司配合越南商工總會(VCCI)頃於2021年10月28日辦理「仿冒、盜版商品及貿易欺詐現況及因應措施」座談會,俾防止走私、仿冒、盜版商品及貿易欺詐行為。 根據越南全國打擊走私、商業欺詐及仿冒指導委員會(簡稱國家389指導委員會)統計,累計2021年前9月,全國權責單位已緝獲及處罰逾10萬宗仿冒、盜版商品及貿易欺詐案件,繳回國庫逾7.5兆越盾(相當3.26億美元),起訴1,615宗案件,計2,148人涉案。 令人關切事項係,市場上流通之仿冒偽劣商品,不僅影響消費者之財產、健康及合法權益,還嚴重影響製造商及真正商家聲譽及營業額,甚至國家收入。因此,各企業提出以下建議:在完善政策過程中,管理單位及權責機關應考慮提高對違規行為之處罰,避免讓違規者利用法律漏洞,進行違法之商業行為。此外,各權責機關需對侵犯商標權行為制定明確規定,避免讓企業陷入品牌防護戰困境,在與仿冒違禁品製造販賣者訴訟過程中浪費時間及金錢。 全國389指導委員會常值辦公室杜氏明水(Do Thi Minh Thuy)主任於座談會上強調,法律規定完備是首要條件,為有效打擊走私、仿冒貨品及商業欺詐行為,相關權責機關需根據實際情況,完備相關法律規定,特別是貨物原產地,尤其是「越南製造」之相關規定。同時,對違規者提高處罰,俾達震懾,使組織及個人不敢、不願及無法從事生產、經營仿冒之偽劣商品及商業欺詐等行為。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部官網,2021年10月29日 日本德島相關機構與日本消費者保護機構(CAA)於2021年10月26日共同舉辦2021年日本德島消費者保護國際論壇,該論壇有日本代表在會場直接舉辦及其他國家代表以線上方式參加之實體與線上混合形式論壇。主要討論消費者遭遇之新問題及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之數位技術解決方案之相關計畫。參加單位包括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美國、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等國家之各消費者保護相關機構及各大學研究院。 越南工商部消費者保護暨競爭局 Nguyễn Quỳnh Ành副局長代表越南出席會議。該論壇包括3場次,第1場次是由全球各大創意道德消費之領袖進行演講,第2場次討論有關政府機構共同合作,做好維護日本及東協地區(ASEAN)消費者權利工作,第3場次討論有關各大學消費者權利義務與保護之培訓。 第1場次討論目前所遭遇之消費道德,以及對周圍環境及社會需有責任之問題及解決方案。據英國消費者道德研究協會會長分析,購買貨品責任將為未來發展趨勢,遍佈至不同行業,2020年至2021年此趨向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獲到眾多消費者開始注意環保產品,保護社會環境之主要性概念。 第2場次由日本及ASEAN各消費者保護機構代表討論有關中央地方機構共同維護消費者權利之重要性,配合建立法規政策、培訓、提高能力及籌劃維護消費者權利相關法規之廣宣活動,各國消費者保護相關機構包括泰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國家需加強廣宣中央及地區之消費者保護概念及國內中央與地方機構共同籌辦活動資訊。 第3場次更新日本及ASEAN消費者保護權利之教育工作,眾多日本大學及中學校已將消費者保護權益內容放入正式課程及課外活動。各專家亦表示維護消費者權益係社會責任,同時提出與各維護消費者權益之團體加強國際合作,各國互相聯繫,資訊分享,以提高維護消費者權益承辦人業務能力。
A:標題:巴拉圭及瑞士尋求增進兩國商務關係 日期:2021.11.11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巴拉圭財政部長Óscar Llamosas本(110)年11月10日下午會晤新任瑞士駐巴拉圭大使Daniel Derzic,雙方就增進兩國商務關係及商機交換意見。D大使表示,本次拜會係渠到任後首次與巴拉圭主管經濟機關會晤,並發掘瑞士與巴拉圭在許多議題可於未來共同合作,尤其在與貿易有關之經貿事務,意即巴拉圭可增加向瑞士市場輸銷,特別是牛肉及蔗糖。在進口產品方面,巴拉圭則可自瑞士進口石油衍生物,如汽油及石油焦,以及醫藥產品,如治療用藥及醫療用人血等產品等語。另L部長則建議巴拉圭具出口瑞士拓展潛力產品包括去骨冷凍牛肉、精油、芝麻及木炭等產品。 (二)巴國L財長上週接見新任歐盟駐巴拉圭大使Javier García曾就歐巴雙邊關係議程交換意見;D大使表示,渠亦曾與G大使就歐盟與巴拉圭業務交換意見,歐盟國家與巴拉圭雙邊關係最重要基礎即為合作案,尤其在教育、社會保護、企業支持、私部門倡議,以及公共管理包括人權及政府體制層面等議題。
A:據媒體報導,法國冶金礦業集團埃赫曼(Eramet)於2021年11月9日宣布,將在阿根廷Salta省建設一座鋰廠,總投資額達40億美元,供應歐洲15%的鋰需求,尤其是提供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該投資案係在阿國政府為開發礦業及工業化而實施的計劃框架內,將能創造2,000個以上直接及間接的就業機會。 據阿國礦業署統計數據,阿根廷有19個鋰礦開採案,各案進展不同並具有64億7,300萬美元的潛在投資額,能提高阿國由目前產能3萬7,500噸至37萬3,500噸。 Eramet將於2022年第1季開始建廠,並持有50.1%的控股權,而中國大陸的青山集團持有49.9%的控股權,青山集團將出資4億美元中的3億7,500萬美元於建設。該工廠預期於2024年開始運營,主要處理從Salta省Centenario-Ratones 礦床中提取的鹽水,轉化成碳酸鋰,此為能源儲存的基本成分。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政府於2021年11月8日宣布與阿國藥劑製品的主要商會CAEME、CILFA及COOPERALA達成共識,將凍漲藥品價格至明年1月7日止,該等藥品價格須以本年11月1日為基礎。 據CILFA統計,阿根廷超過一半的藥品市場由國資企業提供,每年藥品產量達6億9,000萬劑,其中68.4%由國內藥商生產,2020年的銷售額為83億2,900萬美元。然而,阿國藥品2020年出口額7億1,600萬美元,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仍高於歷史平均值。另,阿根廷製藥業約佔工業GDP的5%,目前阿國約有350家藥商及229家製藥廠。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經濟部長Martin Guzman於Chubut省Comodoro Rivadavia市向300多名企業家表示,阿根廷經濟正穩定復甦,所有產業亦均表現成長。 G部長指出,阿國呈現貿易盈餘,預計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成長9%,彌補疫情大部分的損失。並強調,央行沒失去外匯儲備反而是增加,對阿根廷而言2021年是進步的一年。同時經濟部長確保,阿根廷沒貨幣貶值危機,且能持續執行外匯政策。 G部長接著表示,為利阿國經濟繼續良性復甦,阿根廷將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進行債務談判。
A:依據尼加拉瓜中央銀行統計,2021年1至8月成衣及鞋類進口金額達1億1,15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7,560萬美元成長47.4%。進口量41,992噸較上年同期32,384噸成長29.6%。本年前8個月進口量已創自2017年以來5年新高。2020年尼國成衣及鞋類進口金額達1億3,250萬美元,進口量54,754.9噸,本年快速成長主要歸因於2020年因疫情需求減少、中國原物料缺乏,導致進口量減少。 尼國皮革暨鞋業公會(Cámara Nacional de Cuero, Calzado y Afines de Nicaragua ,Camcunic) Alejadro Delgado主席表示,尼國本年進口鞋類增加,同樣由於中國海運運費高漲,鄰近國家減少自中國進口,亦帶動尼國鞋類出口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等國業績上揚。由於尼國政府限制僅10%生皮革出口,對掌握原物料甚有助益,故尼國製鞋業本年產品生產成長樂觀可期。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1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36/P200號(商情文號:第936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熱衷於核電發展,於2010年批准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興建八座新的核反應爐,展現其脫碳發電決心。如今則僅有Hinkley Point C核電廠正在施工,可見實踐要比想像得更困難,且該廠工程延後,也超出初步預算。大型核電廠成本高昂,促使外界也將關注轉向Rolls-Royce公司引領推動之迷你核電廠開發,該公司在11月8日宣布從私人投資籌集1.95億英鎊,計畫透過資金設計和安裝多達16個微型核反應爐;微型核反應爐比傳統核反爐更便宜且更可快速建造,預計在2030年代可完工。此方面,政府亦將投資2.1億英鎊,推動創新核電科技成為風能、太陽能淡季的替代品。 實際上,推動微型核反應爐發展在中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及法國等許多國都是一股風潮。微型核反應爐的尺寸無疑比傳統核反應爐小,產能也將小很多;Hinkley Point C核電廠完工後,預計產能將達3.2 GW,Rolls-Royce公司推動設計的微型核反應爐則預計每座產量為0.47 GW。成本上,微型核反應爐也將便宜得多,Hinkley Point C核電廠最新成本估計為230億英鎊,而首批微型核反應爐可能僅花費22億英鎊,此將增加微型核反應爐對於小型企業的吸引力。由於微型核反應爐可於既有工廠內直接興建,免除傳統核電廠繁雜工程,推估未來三、四年內便可布局微型核反應爐,更有推估微型核反應爐後期成本可能降至約18億英鎊。值得注意的是,核工業過去曾多次承諾追求廉價核反應爐發展,至今則從未成功過。 英國境內現有的八座核電廠均極為老舊,除了Sizewell B核電廠將於2035年除役,其餘七座均將在2030年前關閉;英國雖也積極發展風能,但今年異常平靜的天氣凸顯風能產量的不穩定性;即使天然氣價格狂飆,一系列因素導致國內重啟極具污染的燃煤發電廠。電費上漲的同時,多年來積極降低的發電碳排放量則也已呈現回升。儘管核能仍存在其缺點,但核能仍是低碳科技,且比風能更可靠,政府以及相關業者均期望消費者能對核能有所改觀。
A:參考資料:Gov.uk (英國政府官網) 日期:110年11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37/P200號(商情文號:第937號) 商情本文: 英國於今(11)日啟動新的百萬城市氣候行動計畫(Urban Climate Action Programme, UCAP)。在英國提供27.5億英鎊資金下,城市氣候行動計畫將扶持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多個城市解決氣候變遷議題,創造綠色未來。英國呼籲全球的城市以及地區在2050年前實現零排放之目標。並因全球都市建築(含住家、學校、工作場所及醫院等)之碳排放占全球40%的總碳排放量,該計畫亦旨在降低全球都市建築碳排放量,進而應對氣候變遷。 學者預估至2050年前,全球16億都市人口將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之下;其中超過8億都市人口將受沿海洪水及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於1.5度攝氏之下,並加快朝向零碳排放的目標前進至關重要。UCAP 將續用《巴黎協定》中由英國資助並成功支持拉丁美洲和亞洲大城市的氣候行動計劃來達成以上目標。英國能源部主管氣候變遷次長Greg Hands表示:至2050年前,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如若當前不採取減碳政策,高速的都市化將在未來面臨將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不平等以及高碳的基礎建設。 為了更深入的解決建築碳排放問題,英國政府正擬定投資 39 億英鎊於公家部門及住宅零碳排放、房屋補助等計劃。 住宅社區部部長 Eddie Hughes 表示: 隨著英國零碳排放的政策提供新的綠色就業機會和技能,並促進經濟成長。迄今為止該計劃已投資近 2200 萬英鎊,英國政府也將舉辦零碳排放論壇,定期召集國家和地方政府官員。
A:參考資料:ONS, 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11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33/P200號(商情文號:第933號) 商情本文: 英國9月份GDP成長0.6%,高於經濟學家預期0.4% ,主要係服務業成長0.7%所貢獻,以醫療保健成長6.4%幅度最大,係受到診所實體看診成長有關,專業、科學和技術活動成長 2.1%,係第2大成長產業,但批發和零售貿易以及汽車和機車維修卻下降13.3%。 另外製造業下降0.1%,主要為汽車產量大減8.2%,同時汽車銷量下降,均受半導體短缺和供應鏈中斷持續衝擊。但營造建築業在連續2個月下降後,9月份成長1.3%,係因為修理維護工程成長1.2%與新工程推動成長1.3%。 英國RSM顧問公司經濟學家Thomas Pugh表示,9月份服務業成長皆屬於暫時性質,例如由疫情間醫療保健推遲實體業務,以及買房者在房屋印花稅減免措施終止前積極接洽,使律師等相關服務業務特別繁忙,但是本月製造業整體下降,以及商業投資下降,半導體短缺和供應鏈中斷持續衝擊對於英國經濟復甦將有所影響。英國商業總會經濟處長Suren Thiru表示,員工短缺、供應鏈中斷和通脹飆升日益抑制經濟成長,英國第3季經濟放緩可能是經濟緩慢時期的開始,並呼籲英國央行不要在短期內升息,以避免破壞本已脆弱的經濟復甦。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11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34/P200號(商情文號:第934號) 商情本文: 英國Vodafone電信與英國BT電信的Openreach子公司以及CityFibre光纖網路公司達成新協議, Vodafone 將成為全國最大超快(ultrafast)寬頻業者。依新協議,Vodafone電信將可在2022年春季前以優惠價格向800萬戶家庭提供高速寬頻服務,以增加其市場比例。 英國Vodafone電信為歐洲地區最大的寬頻服務業者,在該公司收購位於德國、西班牙等地的同業後,總用戶增加至2500萬戶。不過Vodafone電信在英國實際上並未擁有住宅固定線路,其服務實透過與他家業者的網絡提供。近期,Vodafone電信與BT電信達成新交易,且加深與CityFibre公司的合作關係,最初於2017年展開,交易價值5億英鎊,旨在協助CityFibre公司初步將網路服務範圍擴大至Milton Keynes、Cambridge、Coventry以及Edinburgh等城鎮,以進軍BT電信尚未擴及的市場,據此將使CityFibre公司(以及租用其光纖的TalkTalk公司)在全國擴至285個城鎮。 CityFibre光纖網路公司創辦人Greg Mesch表示,Vodafone電信為其主要租戶,將有助於使該公司用戶範圍從現100萬戶擴大到全國800萬戶。近年來,英國充斥鋪設光纖的替代網絡業者,CityFibre公司為發展良好者之一,且有收購規模較小的同業之計畫;據稱,CityFibre公司已與英格蘭Southampton地區的Toob光纖公司洽談。
A:參考資料:BBC 日期:110年11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35/P200號(商情文號:第935號) 商情本文: 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變遷會議上,全球領袖呼籲加快全球轉型零碳排放汽車(包括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預期全球主要汽車市場於2035年停售非零碳汽車,全球停售非零碳汽車的期限則訂於2040年起。協議簽署國包括加拿大、丹麥、印度、愛爾蘭、墨西哥、荷蘭、紐西蘭、瑞典、英國以及美國部分城市、州政府,如紐約、加州。英國實已宣布將從2030年起禁售新汽柴油車。簽署協議的汽車業龍頭包括Ford汽車、General Motors汽車及Jaguar Land Rover汽車等業者,另包括Aviva保險公司與NatWest銀行等投資者,以及英國Sainsbury's超市和Tesco超市等亦參與簽署。 然而,全球四大汽車製造業者,Volkswagen汽車、Toyota汽車、Renault-Nissan汽車以及Hyundai-Kia汽車,均未參與簽署COP26會議承諾在2035年起僅銷售零碳排放汽車的協議,而全球汽車市場碳排大國的中美兩國也未參與簽署。 積極朝向電動車轉型的Volkswagen汽車表示,雖已正研發許多電動產品,但由於美國和中國的電力仍極為依賴化石燃料,若仍有依賴燃煤發電的主要市場,將與在2035年後僅銷售零碳汽車的決心不符,此外政府向再生能源轉型行動也應與加速電動車轉型一致。 歐盟和美國在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占比超過33%,其中歐盟約70%源於公路運輸。伯明罕大學汽車業專家David Bailey表示,零碳汽車轉型關鍵在於主要政府及汽車製造商支持,若沒有美國、中國和德國等政府參與,全球將無法在2050年前將汽車碳排放降至預設目標;美國拜登總統未支持在2035年後停售傳統汽車,德國汽車業則仍在全電動車和使用合成燃料有所分歧,而中國嚴重依賴煤炭且仍在興建新的燃煤發電廠。 英國政府發起零碳汽車過渡聯盟(Zero Emission Vehicle Transition Council),由多達30個致力於推動零碳汽車的國家組成,英國也已宣布在2040年前將停售新傳統重型貨車,26噸重型貨車預計從2035年逐步淘汰。公路運輸協會常務董事Rod McKenzie則對從2035年起逐步淘汰特定尺寸的新貨車感到擔心,渠表示支持政府脫碳目標,但實施禁令的日期訂得太早,政府應確保市場內所有部門均獲考慮,並避免未來供應鏈中斷問題。該協會希望18噸以上新重型貨車的禁售日期可延後五年,以支持運輸業者過渡轉型。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gh 日期:110年11月10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32/P200號(商情文號:第932號) 商情本文: 英國商業部長Kwasi Kwarteng近期受到商業界激烈反彈,準備廢除公司主管須對公司會計錯誤而須受處罰款與禁令的提案計畫。並且 K部長將淡化新審計法規全面改革,注重於審計與規則的質量,以避免過多繁文縟節可能影響多數公司。另在英國Carillion和Patisserie Valerie公司的審計帳目醜聞後,英國政府將採取要求公司提供有效性的年度會計,以期改善公司財務報告及內部管控,然而此項改革仍有部份內閣部長反對,認為過於嚴苛。 商業部目前預計將對新審計法規涵蓋的公司採用最窄的定義,最多將有 1000 家公司受影響,關於公司主管連帶負責的嚴格建議,係類似美國Sarbanes-Oxley法規。商界領袖和遊說團體警告稱,改革會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負擔,並阻止合格的候選人加入董事會。並警告說,在英國退歐後減輕公司負擔的時候,額外的繁文縟節會增加成本,並降低企業在英國設立的吸引力。 英國企業家主管協會( Institute of Directors)政策和公司治理主管Roger Barker 表示,制定新法律規範會導致公司的成本負擔大幅增加,但是不太激進的改革將對審計師造成打擊,渠等認為公司醜聞的最終責任應由公司管理階層承擔。 這些改革將由新審計監督機構監督,該機關名稱為審計、報告和治理署 (Arga),該機構預計將引入新的有爭議的共享審計制度,其中較小的會計師事務所將分享大會計事務所審計制度。但此管理共享審計提案遭到大小審計事務所的嚴厲批評,認為不切實際且充滿法律風險。 倘使新提案不會引發審計事務所更多競爭,預期 K部長將限制審計事務所可以審計大型上市公司數量。商務部發言人表示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並表示關於審計改革的諮詢提出廣泛的建議,以恢復公眾對大企業經營和審計方式的信任。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04110021號 德國電價昂貴更甚於以往,今(2021)年10 月份德國電價再創歷史新高。根據Verixox比較網針對2021年第2季評比結果,與全球其他國家相較,德國家庭一如既往,仍支付高昂電費;鑒於德國本地購買力不低,德國電價在國際評比中排名第15。不過在全球20 個重要工業暨新興國家(G20)中,德國電價最高,義大利及英國則以相當差距分居第2及第3位。按購買力調整後的結果,盧安達的電費最貴,其次是馬利及布吉納法索。 而在一年前,德國也是 G20 國家中電價最高的國家,全球排名第16 。該項評估是以全球汽油價格(Global Petrol Prices)能於價格數據庫的資料為基礎。 德國聯邦能源暨水資源經濟協會表示,目前電價的一半是稅費,電網營運商可獲得電價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一則用於支付電力供應商進行採購及銷售。 另據Check24比較網資料,2021年10月份德國電價創下歷史新高。年耗電量5,000度(kWh)的一般家庭平均支付1,556歐元電費,每度平均價格約0.311歐元,2020年10月為1,467歐元。 Check24分析,自今年8月以來,已有36家一般民生電力供應商提價或宣布漲價,平均漲幅為7.9%,一般家庭每年將平均多支付126 歐元的電費。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W) 文號:1104110019號 德國總理梅克爾目前係以「看守總理」角色帶領行政團隊,俟社民黨(SPD)、綠黨(die Grünen)及自民黨(FDP)完成組閣談判後,將正式卸下擔任16年之總理職務。伊於近日接受德媒專訪,回顧執政以來成績、挑戰與缺憾,重點摘要如下: 一、梅克爾總理回顧執政生涯最重大挑戰,分別為2015年敘利亞與鄰近國家大批難民湧入德國,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危機。兩次危機中,執政者清楚體會人類生命如何直接受政策影響且懸而未決,是其成為鉅大挑戰之根本原因。在難民議題上,於2015年抵德之難民,現多已定居及融入社會或貢獻勞力,係任內重大成就。梅克爾總理建議歐盟仍需尋求解決政治庇護及移民問題的共同制度,且須在「難民原籍國與難民最初到達國家間建立共識」,以協助難民重生。 二、對於阿富汗發生之憾事以及外界批評德國無法領導對抗氣候變遷等議題,梅克爾總理表達遺憾,並期盼未來不致重蹈覆轍。伊認為阿富汗問題是各方(包含阿富汗在內)集體責任;對於氣候變遷,伊於任內雖力圖於德國國內取得共識,惟無法於各項議題上達成折衷方案、符合各方期待,係困難所在。梅克爾總理盼德國身為全球工業領先國家,未來在氣候議題上應以身作則(lead by example),運用科學及技術優勢,尋求更多淨零碳排解決方案,並期許刻於英國舉行之COP26會議能有更多突破性進展。 三、梅克爾總理認為,伊能於任內與眾多國際領袖達成共識,在於持開放心態參與會談,並致力聆聽迥異之價值觀與理念,進而尋求對話基礎。自本(2021)年9月底德國國會大選後,梅克爾總理已多次偕同可能擔任之下屆總理Olaf Scholz,出席國際會議與各類政治對話(例如近日於羅馬舉行之G20會議),伊盼此舉可向世界釋放訊號,表達德國政府與政策的穩定、延續與和諧。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主要超商集團ICA Gruppen宣布集團私有化,將以每股534瑞典克朗購回在外流通股份,目前集團價值達1,074億瑞典克朗。ICA Gruppen表示,該集團近幾年面對來自德國超商集團Lidl的挑戰,尤其在拉脫維亞市場的激烈競爭。簡化股份擁有權將有利於該集團的未來發展,尤其近期側重具發展性的長期投資,所以非公開市場資金較符合該集團的政策發展,對於退休基金AMF的投資尤其歡迎。 ICA Gruppen的決定使許多擁有該集團股份的ICA零售商可從此獲利不少。
A:依據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發布之新聞稿,在本年10月份共計有161萬3,866位旅客於蘇黎世機場進出,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成長244.4%,另搭乘瑞士境內航線旅客計126萬3,788人次,轉機旅客為34萬4,070人次,比例為21.4%。載客航班架次為1萬6,717航班,增加98.1%,載客航班的旅客人數平均為126.4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61.2%;貨運流量則為3萬9,132公噸貨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51.3%。 該公司表示今年秋假期間,蘇黎世機場的旅客流量與今年暑假期間相同,另各國(尤其是歐洲及美國)對旅遊限制等防疫規定開放,該公司預計本年瑞士蘇黎世機場的旅客將達1千萬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 日期: 2021年11月11日
A:出處:NL Times, 2021/11/1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在 COP26氣候峰會上簽署航空碳排放聲明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在Glasgow氣候峰會上簽署符合國際氣候目標的航空碳排放聲明。其他簽署國包括英國、美國、法國、瑞典、土耳其、加拿大、哥斯達黎加等22國,而環保團體則持懷疑態度。 荷蘭基礎設施和水利部發言人表示,航空業一起合作很重要。荷蘭因此正與其他國家合作制定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的長期執行策略。 簽署國在前述聲明中,承諾在2050 年前實現航空淨零排放的目標,為實現此目標,航空業正專注於永續航空燃料和抵消排放。環保團體 Natuur & Milieu 稱,此方式完全不可行且不切實際,而綠色和平組織則認為是「漂綠」,並稱植樹並不能消除對氣候的破壞。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11/1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雇主協會與中小企業協會呼籲政府避免實施防疫封鎖措施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暨環境研究所( RIVM )表示,荷蘭新冠病毒確診案例持續7週以來增加趨勢,11月10日單日確診案例共12,713例,躍居疫情爆發以來第三高紀錄,逼近2020年 12 月 20 日的單日最高紀錄 13,066 例。 據傳疫情爆發管理小(OMT)已向政府建議應實施兩週的準封鎖措施。荷蘭雇主協會( VNO-NCW) 和中小企業( MKB)因此緊急共同呼籲政府應盡一切可能避免實施封鎖措施,並呼籲盡速接種加強劑與實施針對性的政策,以提高疫苗接種率。 VNO-NCW和 MKB強烈批評政府的新冠防疫措施總是過慢,首先是2020年病毒檢測過慢,然後是疫苗接種過慢,現在施打加強劑又過慢。 VNO-NCW 和 MKB 警告,必須避免對民眾和公司實施新的封鎖和其他限制性的防疫措施,例如在非必需品商店引進新冠通行證,此項措施行不通,且在員工短缺的時代亦無法執行。 VNO-NCW 和 MKB 表示,若政府確實宣佈對企業實施新防疫限制,就必須同時亦宣佈充足的經濟紓困措施。該等協會已就此與政府進行了會談。 由於荷蘭新冠病毒危機重新全面反撲,預計荷蘭總理Rutte將在11月12日記者會宣佈更嚴格的防疫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