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10月29日報導,電價持續飆漲使西班牙之消費者物價指數(IPC)自2021年9月之4%上漲至10月之5.5%,為自1992年9月以來最高值。IPC大幅提升之主因係全球能源危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封城後導致家庭消費增加及供應鏈短缺等。儘管許多專家及西國政府均認為通貨膨脹高漲係短期現象,將在全球經濟復甦後即消失。惟許多專家則認為,通貨膨脹影響期間將較預期為久,不僅將影響西國民眾實質所得,亦將大幅增加西國政府債務,以政府依規定須調增社會福利金(pensión)為例,將增加西國社會保險局(Seguridad Social)負債,其赤字至2021年底將高達1,000億歐元。另西國亦憂心通貨膨脹快速增加將對西國造成「二次效應 (Efectos de segunda vuelta) 」,屆時恐使薪資及房租等亦均須調漲。 通貨膨脹對西班牙社會福利金、薪資及房屋租金可能造成之影響分述如后: 1. 社會福利金:西國社會福利金調漲比率係依據每年IPC指數之實際值計算,爰政府須於2022年1月依實際IPC調漲情形補發2021年社會福利金。西國於2021年初規劃社會福利金之調漲率為0.9%,惟預估至年底之平均IPC為2.5%,屆時恐需調增1.6%,約增加23億歐元支出。鑒此,2022年初西國政府恐需補發2021年IPC增加值及2022年IPC調漲值,屆時或將使財政支出共增加46億歐元。 2. 薪資:通貨膨脹已導致一般勞工購買力降低。2021年10月之前,西國業者與工會協定之IPC平均漲幅為1.46%,惟10月實際IPC卻上漲至5.5%,差異將近4倍。西國工會屆時恐將要求調漲薪資增加幅度,將使企業薪資支出增加。另西國工會團體亦要求政府履行承諾,於2023年將最低基本薪資(SMI)調漲至1,000歐元。 3. 房屋租金:自2019年起,西國法律規定在房屋租賃合約中須明載每年租金調整方式,並以年度IPC為最高調漲依據。儘管房租是否調漲仍取決於房東與房客個別合約內容,惟通貨膨脹大幅上漲仍將直接影響租金價格。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10)年11月9日報導,一家位在奧斯蒂亞(Ostia),距首都羅馬大約30公里處遠的家禽養殖場發生禽流感事件,羅馬第三區健保局(ASL Roma3)在確認後,除立即於禽流感爆發源處的半徑3公里的範圍內設立「保護區」(zone di protezione)外,亦於半徑10公里內設立「監測區」(zone di sorveglianza),而附近養殖場(約35個)皆須立即進行檢測。 該病例係因一家非商業養殖場出現家禽異常死亡,進一步檢驗後證實為H5亞型禽流感(HPAI)。羅馬省省長Nicola Zingaretti已就此案緊急簽署一份行政命令,未經獸醫許可,家禽、其他圈養禽類或哺乳動物類皆不得進出養殖場,而任何進入或離開養殖場者都必須遵守相關防疫安全措施,此外,所有禽類屍體必須立即進行銷毀,用於運輸家禽之車輛與設備,及所有其他使用中之車輛都必須經過消毒程序。除禁止養殖場間物流運輸及運輸禽肉,亦禁止家禽和其他禽類的市場販售。所有相關防疫措施在進行大規模消毒後仍須徹底執行最少21 天。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GASTAT)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9月工業產出年增率達6.5%,係連續第5個月成長且為過去3個月內最高,主因為礦場暨採礦業產出持續增加,其中以石油為最大宗,日產量自去(2020)年同期的890萬桶增加至960萬桶,顯示國際需求持續復甦。 上述數據亦顯示,此間礦業產出年增率為7.6%,且在沙烏地整體工業產出佔比74.5%。另非石油產業在整體工業產出佔比為22.6%,年增4.5%,較本年8月的5%成長略為趨緩。至於電力及天然氣產業在整體工業產出佔比為2.9%,雖年減2.2%,惟減幅已較本年5月的13.7%年減率明顯改善。
A:根據華爾街日報本(10)日報導,輝瑞\BNT申請美國衛生監管機構擴大新冠疫苗加強劑擴施打範圍至18歲以上者,並稱擔憂冬季易使民眾待在病毒傳播風險較大的室內環境,若通過核准,將可為多數人再提供新一層防護力。 美FDA於9月核准輝瑞\BNT新冠疫苗加強劑,然施打對象僅限65歲以上者,以及因生活或工作環境暴露高染疫風險的族群,另亦核准莫德納及嬌生新冠疫苗加強劑,並支持加強劑可混合接種。 美CDC表示自FDA核准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已有超過2,400萬人接種,其中約1,400萬名接種輝瑞疫苗加強劑。目前除美國外已有數個國家核准加強劑,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於10月初核准18歲以上族群接種加強劑。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pfizer-biontech-ask-fda-to-expand-covid-19-booster-use-to-all-adults-11636489789
A: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11月10日) 韓國外交部長鄭義溶及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本(110)年11月8至9日以視訊方式出席「第32次APEC AMM會議」。本次會議討論即將於11月12日舉行之APEC高峰會議準備情形、加速區域內經濟復甦及全面性復甦之合作方案。 呂本部長於會議中介紹韓國綠色及數位新政,建議參考韓國之政策及強化區域內之合作,加速以貿易為主軸之區域經濟復甦。呂本部長並說明韓國擬積極擴大RCEP等區域內雙邊、多邊FTA網絡,檢討準備加入CPTPP之計畫及為DEPA之努力,以期達成區域經濟統合。 鄭部長則建議全球應合作擴大疫苗接種、鼓勵加速數位轉型及共同因應氣候變遷等,加強區域內之互助合作。
A: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11月10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文勝煜本(110)年11月9日至11日訪美,並於9日會見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討論韓美兩國建立未來型全面夥伴關係之合作關係,未來加速供應鏈及投資等領域之合作可展現成果等計畫。文部長並向美方傳達韓國對美國要求半導體廠商供應資訊(韓國三星電子及SK HYNIX等主要半導體公司已於)鋼鐵232條款等議題之立場,主要重點如次: 一、韓美加速供應鏈及投資等產業合作: 1.雙方就於目前數位經濟及氣候變遷等環境快速變化之情況下,韓美有必要擴大產業合作對話,期待未來之產業對話可成為討論產業別及功能別合作計畫之平台。 2.韓方建請美國支援韓國中小、中堅企業拓展美國市場,美方應允將對包括研發在內之投資全力提供獎勵優惠。 3.雙方決定於本年12月8日舉行第1次局長級半導體夥伴關係會議,建立工作小組,討論韓美兩國產業合作方案及合作分析供應鏈動向。 二、有關美方要求全球主要半導體廠商提供供應資料: 1.文部長強調,韓國主要半導體廠商已於本月8日提供美方供應鏈相關資料,期望本次將是美方唯一一次要求提供相關資訊。 2.雷蒙多部長感謝韓國之合作,並表示將確實管理所接獲之商業機密。 3.雙方決定未來兩國將積極合作穩定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三、鋼鐵232條款: 1.文部長建請美國擴大對韓國產鋼鐵實施232條款之配額,並改善施行之彈性。 2.雷蒙多部長表示將與韓國持續討論相關合作議題。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本(2021)年11月9日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以「貨幣、金融和網際網路的未來」為題發表演講時表示,目前星國社會對數位現金尚無迫切需求,外國數位貨幣取代星元的風險也極低,因此實體現金仍會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多數新加坡民眾持有銀行帳戶,電子支付也很普遍,現階段不會發行零售「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但零售CBDC的創新解決方案仍可能在未來帶來潛在商機,該局正展開Project Orchid,建立發行數位星元的科技基礎建設和技術能力,為未來做準備。 孟文能局長指出,發行零售CBDC最終是一個社會經濟,而非貨幣層面的考量,轉向一個完全無現金社會,所有錢皆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不會實質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問題是社會大眾是否願意只持有銀行存款,以及民眾對由國家發行,與現金一樣安全,但是以數位形式存在的貨幣,是否有需求。零售CBDC可能對貨幣和金融穩定構成重大風險,在發生危機時,人們僅需點擊一個按鈕,即可將存款轉為零風險的央行貨幣,可能導致銀行的「去仲介化(disintermediation)」,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人們以數位星元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持有很大一部分存款,此將大為降低銀行的貸款能力。 至於加密貨幣,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傾向以更準確的技術名稱稱之—「加密代幣(crypto tokens)」,該局定義用於支付的代幣為數位支付代幣,在星國提供與此類代幣有關服務的業者都須獲得許可並受監管。孟文能局長認為,加密代幣一個潛在的強大用途是促進更便宜和快速的跨境支付和貿易融資,但要被視為貨幣,加密代幣的價值必須更穩定,且有可靠的支持。穩定幣雖試圖結合法定貨幣的可信度與區塊鏈的優勢,但若穩定幣的重要發行者發生擠兌,風險可能蔓延至整個金融市場,影響金融穩定。 為了促進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的採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亦宣佈為2016年推出、2019年強化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進行三項改進,明(2022)年1月1日生效。首先,該局將擴大資格標準,技術創新的早期採用者也可加入監管沙盒,不再局限於先行者;其次,技術創新的先行者可同時申請加入監管沙盒和申請補助,符合條件者可獲得最高50萬星元補助;此外,符合條件申請者將有機會接觸外部投資者,從外部投資者的網絡、指導和資金中獲益。
A: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本(2021)年11月9日出席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高級別會議時發表聲明表示,全球要有效過渡至淨零排放的未來,各國須齊心協力強化合作夥伴關係,碳交易市場和區域電網方面的國際合作,將對新加坡實現減碳目標至關重要。 新加坡目前正積極探討進口低碳能源的管道,區域電網將有助於加速低碳能源的投資與發展,強化區域各國的電力保障和韌性。星國明(2022)年將試行從馬來西亞和印尼進口電力,並透過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電力整合(簡稱LTMS-PIP)等區域專案,開拓更廣大的東協電網市場,以促進東協間的低碳電力自由貿易。另馬拉喀什全球氣候行動夥伴關係取得進展將有望推動政府、企業、城市和民間組織之間有效的夥伴關係,更好地利用低碳技術。 新加坡過去一周亦正式加入數個聯盟,包括棄用煤炭發電聯盟(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全球甲烷承諾、綠化政府倡議以及氣候農業創新使命(Agriculture Innovation Mission for Climate),並且簽署「全球煤炭到清潔能源過渡聲明」,盼藉由相關聯盟推動全球過渡至清潔能源,共同開發低碳氫氣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等尖端技術。 除了與澳洲、智利、紐西蘭和美國合作開發新興低碳技術,新加坡也正與澳洲磋商制定雙邊綠色經濟協定,是全球首個結合貿易、經濟和環境目標的協定,有助於降低碳排放和創造優質就業機會。為支持亞洲減少碳排放行動,星國也推出一系列措施,強化區域金融業抵禦環境風險的韌性,開發綠色金融解決方案,以及擴大碳交易市場和碳管理方面服務。 新加坡繼去(2020)年3月提出「加強版國家自定貢獻預案(NDC)」和「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LEDS)」後,於本年2月推出「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目標包括:至2025年將太陽能產量增至本年四倍;至2030年種植多100萬棵樹;在建築環境業實現80%綠化率;至2035年進口的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供應三成;2040年全面淘汰內燃式引擎車輛;在明年初宣佈調整後的新碳稅。 傅海燕部長重申,COP26須顯示多邊主義合作框架在氣候行動方面發揮的作用,包括為發展中國家加大援助和氣候融資,以及對於如何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提供清晰的路線圖。
A:馬來西亞財政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出席「2021年第二系列投資大馬資金市場對話會」上表示,馬國正處於應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的轉捩點,並加緊努力和承諾以過渡至低碳、適應氣候變化的經濟。為配合政府要擴大稅收來源,並減少依賴直接稅,馬國財政部與環境暨水務部將攜手合作,徵收碳稅(Carbon Tax)。 東姑賽夫魯部長另稱,馬國政府於2021年財政預算案的綠色議程措施與永續發展目標 (SDG) 維持一致,並於2022年財政預算案繼續推動前述工作,邁向低碳經濟活動。在中期方面,馬國政府考慮減少依賴直接稅,並擴大稅收來源。 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曾於9月在國會預計馬國最早可於2050年成為碳中和國家。馬國將加速綠色領域成長、提高能源永續及水供應領域轉型,以繼續成為馬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而政府在決策過程將考慮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原則。馬國政府將推出碳定價(carbon pricing)及碳稅務等經濟工具,同時一旦在本(2021)年底敲定低碳長期發展策略研究後,將公布其他減碳措施細節。 另一方面,馬國環境暨水務部秘書長再尼烏江(Dr. Zaini Ujang)曾於去(2020)年9月表示,馬國考慮對未來的投資徵收碳稅,以應對氣候轉變的永續議程。根據世界銀行定義,碳稅透過定義溫室氣體排放稅率(或更常見的是化石燃料的碳含量稅率),直接為碳定價。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日本工商會(JACTIM)及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頃發布針對552家日資企業(含120家製造商及71家非製造商)展開本(2021)年上半年商業調查顯示,日本企業在馬國的商業信心,預計於明(2022)年上半年將有所改善,而許多日商對於馬國的經濟前景仍維持樂觀看法,在全球經濟復甦前提下,將計劃繼續在馬國拓展業務。 該商會總顧問兼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吉隆坡主任小野澤麻衣表示,多數接受訪問的日商指出,隨著馬國政府放寬對社會和經濟活動的限制,生產活動亦正逐步恢復中,且與疫苗接種率一致。馬國政府將購買新轎車的銷售與服務稅(SST)豁免期延長至2022年6月,為汽車產業提供支援。至於服務業,尤其是與製造業相關的服務業,隨著國家復甦計畫進入第四階段,加上馬國政府放寬行動管制措施,已使得製造商得以增加生產活動。這導致對相關服務的需求增加,例如相關產品的進出口、銷售與運輸。 隨著2020年6月起馬國暫停招聘新外籍勞工,加上遏制新冠疫情的各項行動管制措施,許多日本企業聲稱難以確保旗下員工留下,雖然日本企業積極招聘馬國員工,但離職率卻極高,尤其是位於雪蘭莪州和柔佛州的企業。該商會籲請馬國政府應提供更多機會,培訓馬國員工以填補空缺,並在需要時恢復招聘新的外籍勞工。許多日本企業表示,由於勞動力短缺,其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而海上運輸中斷等問題,亦讓部分日本企業難以從國內外採購零組件與原物料。由於前述問題無法立即解決,相關日本企業預計,市場需求大於供給的局面將暫時持續下去。 該商會敦促馬國政府應創造親商環境,促進外國企業在雙贏的情況下長期在馬國繼續拓展經濟活動,盼馬國政府繼續支持現有駐地企業的穩定營運。該商會同時讚揚馬國政府延長額外投資補貼的措施,咸認為對吸引現有外資企業增資和新投資廠商都帶來益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旅遊、藝術暨文化部長南茜蘇克利(Nancy Sukri)表示,在馬國與新加坡於11月29日實施的「接種者旅遊通道計畫」(Vaccinated Travel Pass,簡稱VTL)下,國際遊客只要在新加坡逗留14天,就可以入境馬國。馬國將會與泰國、印尼、汶萊和柬埔寨商議進行前述措施安排。 南茜蘇克利部長稱,馬國將會配合VTL措施的落實,捉緊時機調整蘭卡威旅遊泡泡計畫的標準作業程序,以進行互補。 原訂11月15日對國際遊客開放的蘭卡威旅遊泡泡計畫是一項先鋒計畫,後來出現馬新VTL的合作,附帶條件是旅客須在新加坡逗留14天,之後就可自柔佛州入境,甚至是蘭卡威。所有國際遊客在抵達蘭卡威後,須於第5天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只要居留逾7天,就可前往馬國各地如古晉、沙巴州和雲頂。 由於馬國曾遭遇2次飛機空難事故和失蹤事件,再加上煙霾,以及馬航重組計畫,減少直飛航班和導致旅遊成本提高,導致自2014年至2019年入境馬國的遊客人數僅增加18%,同期泰國、印尼和菲律賓則分別增長60%至100%。馬國未來將會朝向「體驗型」的旅遊項目,如榴槤配套、生態探險、健康和教育旅遊,以及伊斯蘭旅遊中心,以吸引更多國際遊客至馬國觀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表示,馬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本效益分析(CBA)將於2021年底完成,因此該協定可望於明(2022)年中獲得批准。 由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馬國本年再次對CPTPP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期重新審視該協定對馬國經濟的影響。前述成本效益分析的調查結果將提交給內閣,供 CPTPP 評估和考慮。 馬國內閣將提供新授權,以便繼續進行內部的流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1)月9日報導稱,日鐵不銹鋼公司對外宣布,用於廚房設備及汽車零組件等之不銹鋼冷軋薄板,自本(2021)年11月的採購契約,鎳系産品每公噸調漲1萬日圓(漲幅約2%左右),鉻系産品每公噸亦增加1萬日圓(漲幅約3%左右);主要係反映鉻鐵合金等原材料成本價格上漲所致。 上述採購契約價格,係參酌前月份及前前月份之原料平均價格,以及最近供需市場環境等因素而決定。本年9~10月金屬的平均價格,與本年8~9月基本持平,但鐵鉻合金價格則上漲7%。 國際市場的鎳、鉻等金屬原材料漲價,主要係由於中國政府採取國內限電措施導致減産所致,再加上南非地區對市場供應不足等因素。此外,近期日圓匯率持續貶值,亦係推升進口成本上揚的原因之一。
A: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本(11)月10日報導稱,世界最大規模半導體代工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日前正式宣布將在日本熊本縣興建半導體製造工廠,除日商SONY集團預定挹注合作資金外,日本政府亦決定補助TSMC投資設廠所需之一半費用。日本官民合作採取支援行動,旨在強化日本經濟安全保障領域日益重要之國產半導體的穩定供給。 上述TSMC新設半導體工廠,預定生產最被廣泛使用之邏輯半導體晶片,除將用於SONY公司的圖像感測器外,亦將提供甚具潛在市場需求之車載半導體晶片,因此可望改善日本汽車製造業因半導體不足而被迫進行減產的風險。 日本政府為確保半導體晶片的穩定供應鏈,預定在本(11)月19日彙整提出的經濟對策方案中,納入對在日本國內設立半導體工廠的支援方針。本次TSMC在熊本縣設立半導體工廠案,將成為該支援方針的第一個適用對象。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提供的統計,在當前的2021-22小預算年度 (10月至3月)期間,緬甸的貿易逆差已從2020-21財年同期的6,305億美元大幅縮小至4,660萬美元。貿易逆差減少的原因是2021年10月進口大幅減少。上個月,緬甸對外貿易從去年同期的21.8億美元暴跌至19.5億美元。在本小預算年度期間,出口額估計為9.53億美元,進口額相對較高,為10億美元。與2020-21財年相比,出口減少逾1.06億美元、而進口減少1.22億美元。受COVID-19影響,緬甸進出口大幅下滑。緬甸的海運貿易攀升,但由於疫情的影響及政治變化,邊境貿易下降。鄰國加強邊境安全,限制某些邊境地區的貿易。 緬甸出口農產品、動物產品、礦產、林產品及工業產品、同時進口資本品、工業原材料及消費品。緬甸的出口領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農業及製造業。為了減少貿易逆差,商務部在擴大出口的同時,對進口奢侈品進行篩選。緬甸主要進口必需品、建築材料、資本貨物、衛生材料及配套產品,以促進出口及替代進口。根據中央統計組織公佈的統計,緬甸2019-20財年的貿易逆差為13億美元、2018-19財年為11.4億美元、2018小預算年度(2018年4月至9月)為13億美元、2017-18財年為39億美元、2016-17財年為53億美元、2015-16財年為54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發佈的月度統計,2021-22年的小預算年度(或今年10月至3月的過渡時期)截至10月22日,緬甸與孟加拉之間的貿易額為12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39萬美元。10月1日至29日期間,緬孟邊境貿易達到121萬美元,出口額為119萬美元、進口額為1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緬對孟的出口額增加119萬美元、進口額卻減少358萬美元。去年同期,緬孟貿易總額為359萬美元,其中進口359萬美元。 緬甸通過海運及陸路向孟加拉國出口貨物。雙邊邊境貿易主要通過實兌及貌奪入境點進行。兩國之間的貿易產品包括竹子、生薑、花生、鹹水蝦及魚、梅子乾、大蒜、食米、綠豆、毯子、糖果、梅子果醬、鞋類、冷凍食品、化學品、皮革、黃麻製品、煙草、塑料、木材、針織品及飲料。
A:資料來源:越南西貢金融投資網站2021.11.8日報導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范明正於2021年11月1日出席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COP26)期間,渣打銀行何塞維納爾斯(Jose Vinals)董事長與越南工商部阮鴻延(Nguyen Hong Dien)部長會談時強調,基於越南發展潛力及經濟一體化,將成為新興經濟體優先投資之目的地。 越南工商部阮部長並表示,越南將建立提高經濟體內在潛力及企業競爭力之相關機制,有助於企業善用各項自由貿易協定(FTA)優惠措施從事出口,以及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同時,越南工商部將推動生產、貿易數位化轉型,並邁向永續發展。越南工業發展政策將導向更清潔、更綠色生產;節約及有效使用能源;在工業4.0基礎上發展工業及更為現代工業輔助產業。 渣打銀行Vinals董事長並表示,該行投資戰略與越南的優先發展領域相適應,將加大對越南投資,促進技術移轉,為越南經濟發展作出貢獻;越南可望成為世界工廠,深入參與全球價值鏈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General Authority of Statistics, GASTAT)最新數據報導,由於國際油價創近年新高,沙烏地本(2021)年第3季GDP成長係2012年來最高,年增率為6.8%,優於去(2020)年同期的4.5%負成長,季增長率則為5.8%,優於本年第2季的1.1%,其中,該季石油產出成長9%,優於第2季的7%負成長,且為2019年第1季以來首次大幅成長。 上述數據亦顯示,本年第3季GDP成長主因為國際對石油需求持續增加,至於非石油經濟則成長6.2%,較第2季的11.1%成長趨緩。
A:據媒體引用國際不動產市場顧問公司Knight Frank最新調查報導,由於沙烏地為加速吸引投資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於本(2021)年2月宣布,外籍企業須於2023年底前將區域總部設於沙國境內,否則將無法獲得政府採購標案合約,導致外籍企業紛紛前往沙國首都利雅德設點,辦公室市場需求攀升。 上述調查亦顯示,外籍企業對於利雅德A級(Grade A)辦公空間需求成長最明顯,本年第3季增幅為2.9%,另沙烏地政府於本年10月針對44家國際企業核發區域總部成立許可,顯示市場需求持續增加。 媒體指出,沙烏地要求外資於境內設立據點,以推動產業及經濟多元化發展降低對石油之高度依賴,並藉此與目前中東地區之商業中心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展開競爭。
A:華爾街日報本(9)日報導,美國奇異公司(GE)宣布將旗下業務拆分為3間上市公司,分別專注於「航空」、「醫療」及「能源」三大業務,預計2023年初先拆分製造核磁共振器等醫療設備的「醫療」部門,2020年該部門收入約為 170 億美元;電力及再生能源部門則將予以合併,預計2024年初拆分為「能源」部門,該部門主要製造發電廠及風力發電場的渦輪機,2020年相關部門總收入約為330 億美元;「航空」部門則將沿用GE的名稱,並專注於噴射引擎的製造和維修業務,該部門是波音公司的主要供應商, 2020 年收入約為 220 億美元。 GE過去在金融危機中受其金融部門影響,在投資者壓力下拆分及出售各式業務,並縮減金融部門,近年則受高額債務影響,預計完成拆分後,航空業務將繼續使用GE名稱,該公司發布聲明表示,盼透過創建三個行業領先的上市公司,各公司均可受益於專注自身業務,量身定制的資本配置及靈活策略,推動公司長期成長,以及創造客戶、投資者及員工的價值。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general-electric-to-split-into-three-public-companies-11636459790 https://www.cnbc.com/2021/11/09/ge-to-break-up-into-3-companies-focusing-on-aviation-healthcare-and-ener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