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媒體報導,阿國央行總裁Miguel Pesce 及觀光暨體育部長Matías Lammens已與阿國相關銀行及旅遊商會會晤研討,政府規劃對外國觀光客入境旅遊時開設銀行特定帳號,並以股市美元匯率(MEP)結算貨幣,供旅客在國內消費用。 央行在聲明中指出,該會議主要目的為促進外國旅客入境阿國時能享有應有的銀行便利,例如電子支付。P總裁強調該措施之優勢表示,央行已於11月4日發布該決議,授權金融機構為來阿國觀光之外國旅客開設帳戶,外籍旅客將無需使用現金,僅透過行動支付或電子支付即可付款。 同時,L觀光部長表示,對今年11至12 月將入境旅遊的人潮期許很高,預期可達20萬人,因此希望所有銀行都配合政府採取相關措施。 據央行發布的決議,外國旅客可開設銀行雙貨幣存款帳戶,並且能使用金融服務及電子支付,允許旅客通過金融市場將其外幣兌換成當地幣。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軟體產業自2019年8月至2021年同月成長15.8%,該期間新增1萬7,000個就業機會,全國軟體產業員工人數達12萬4,000 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布宜諾斯省及首都布宜諾斯市(CABA)占該產業就業人數的77%,且近年來軟體產業在全國各省均呈現成長。 至於軟體企業家數,2021年6月阿國註冊的公司較去年加177 家,總家數為5,452家。該產業較一般民間企業的平均薪資高出65%。此外,整個知識經濟業直接及間接聘請約45萬人,並具有提供10萬個以上新就業機會之潛力。 阿根廷軟體產業每年外銷額達60億美元,使得該產業成為全國第三大出口產業,僅次於大豆及汽車產業。 阿國政府2020年10月頒布並於12月國會核准的「知識經濟法」旨在通過推廣新技術、創造附加價值、促進優質就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以及增加以知識為基礎服務的公司從事出口。此外,可作為長期監管框架來確保利益的穩定性,並鼓勵相關策略單位的投資。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發布之最新統計資料指出,2021年10月份瑞士登記的失業人口為11萬6,733人,比上月份減少3,561人,失業率為2.5%;與2020年同期相比則減少3萬2,385人,減少21.7%。 另10月份年輕人(15-24歲)的失業人口為1萬1,171人,比上月份減少1,382人 (-11%),比2020年同期減少6,391人 (-36.4%)。 中年(50-64歲)的失業人口為3萬5,868人,比上月份減少678人 (-1.9%),比2020年同期減少5,023人 (-12.3%)。 在10月份登記的求職者為20萬3,853人,比上月份減少4,429人,比2020年同期減少3萬7,607人 (-15.6%)。 10月份有登記的職缺為5萬3,206個,減少7,382個職缺。 另2021年8月份的短期聘僱之勞工為5萬9,766人,比2021年7月份減少8,041人(-11.9%)。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 日期: 2021年11月9日

A:瑞士聯邦總統同時亦為經濟、科研及教育部部長Mr. Parmelin於2021年11月1日代表瑞士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之全球領袖高峰會(World Leaders Summit)。P總統於高峰會中向其他近百位與會代表呼籲,本次COP26會議以應達成以下三目標: 將《巴黎協定》中全球氣溫變化上限控制在1.5度以內、各國制定明確規範以實現該上述目標、以及調動資金以達成全球共同實現該目標。P總統進一步呼籲各國應致力實現2050年氣候中和,並積極制訂短期措施以實現該長期目標,各國並應制定2030年之中期目標。P總統並重申瑞士計畫於2030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並於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經濟、教育及科研部(WBF)公告 日期:2021年11月2日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教育暨科研部(WBF)2021年11月8日公告,瑞士輪值總統(亦為經濟、教育暨科研部部長)Mr. Parmelin於11月9日參加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與歐盟(EU)共同舉辦之經濟及財政部長年會(ECOFIN-EFTA)。該年會旨在交流當前所面臨的挑戰並共同研商解決方案。會中EFTA與EU經濟及財政部長就目前經濟政策議題交換意見,本次重點為新冠病毒疫情以來之經濟發展以及復甦情形。   瑞士P部長於會中陳述瑞士經濟情勢,並分享經濟政策轉型戰略。瑞士期盼以審慎的政策工具促使經濟恢復至常態,並同時以長遠的角度強化經濟發展。會中其他議題包含國際合作及市場開放、供應鏈緊縮問題、瑞士與歐盟雙邊關係以及可應對未來挑戰之永續金融政策。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經濟、教育暨科研部(WBF)公告 日期:2021年11月8日

A:綜合駐地媒體報導,為配合歐盟在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之政策目標,比利時法蘭德斯區政府繼挪威之後擬立法規定:自2027年起停發汽油、柴油及油電混合車等燃油車(Car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使用執照。該措施將僅適用於新車,二手車市場仍可持續交易至2030年為止。   法蘭德斯區政府為鼓勵大眾購買及使用電動車,刻正同步提高燃油車(ICE)之課稅比重,將使未來使用燃油車成本大幅提高至25%以上。法蘭德斯區交通部長Lydia Peeters表示,電動車(EV)和燃油車(ICE)之價格差異將在幾年後逐漸縮小,至2026年兩者售價將逐漸趨近。P部長稍早在德商Ionity於布魯賽爾市郊建置之350kWh超快速充電站啟用儀式表示,該區未來將在城市主要道路及高速公路,每25公里配置一個快速或超快速充電站,加強充電站之可及與鄰近程度(accessibility and proximity)有助使用者確保其電動車永遠不會耗盡電量。   布魯塞爾首都區氣候變遷、環境暨能源部部長Alain Maron稍早亦宣布,布魯塞爾地區已建置250個電動車充電站,將於2022年前再加裝250個(共500個),其中30個將為共享汽車服務預留。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外人投資局稱,截至本(2021)年10月止歐盟投資者在越南之投資資金約計220億美元。據該局副局長武文忠(Vu Van Chung)表示,越方對歐盟廠商在越南之投資案品質高度肯定,並據外溢效應及甚高的附加價值。尤其是在越南執行歐盟與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一年後,雖然受Covid 19疫情之影響,惟歐盟廠商前往越南之投資資金仍日益增加。本年前10個月越南共吸引237.4億美元外資,其中歐盟之投資資金約計10億美元。越南以透明、簡化、便利投資環境之承諾吸引高品質之歐盟廠商投資案,該等投資案均為具先進技術計畫,並為雙邊業界創造共同利益及價值。據歐洲商會會長Alain Cany表示,EVFTA、歐越投資保護協定(EVIPA)以及現有優惠將有助於越南吸引歐洲投資者之新潮流。

A:華爾街日報本(9)日報導,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宣布將旗下業務拆分為3間上市公司,分別專注於「航空」、「醫療」及「能源」三大業務,預計2023年初先拆分製造核磁共振器等醫療設備的「醫療」部門,2020年該部門收入約為 170 億美元;電力及再生能源部門則將予以合併,預計2024年初拆分為「能源」部門,該部門主要製造發電廠及風力發電場的渦輪機,2020年相關部門總收入約為330 億美元;「航空」部門則將沿用GE的名稱,並專注於噴射引擎的製造和維修業務,該部門是波音公司的主要供應商, 2020 年收入約為 220 億美元。 GE過去在金融危機中受其金融部門影響,在投資者壓力下拆分及出售各式業務,並縮減金融部門,近年則受高額債務影響,預計完成拆分後,航空業務將繼續使用GE名稱,該公司發布聲明表示,盼透過創建三個行業領先的上市公司,各公司均可受益於專注自身業務,量身定制的資本配置及靈活策略,推動公司長期成長,以及創造客戶、投資者及員工的價值。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general-electric-to-split-into-three-public-companies-11636459790 https://www.cnbc.com/2021/11/09/ge-to-break-up-into-3-companies-focusing-on-aviation-healthcare-and-energy.html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1月8日引述國家血清研究中心(SSI)之數據,上周六到週日,有 2,416 人的測得陽性,為丹麥連續4天感染人數超過 2,000 人。   梅特總理在伊的臉書貼文對民眾發出警訊: 如果已被通知重新接種疫苗並且尚未預約,請馬上預約完成接種。 可以看到,目前的感染正在從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傳播到接種疫苗的人群。 這種疾病再次開始對丹麥社會和醫療保健系統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預計有必要提出能夠打破感染鏈的舉措, 來控制疫情並防止住院人數的增加。   在總理發出警告後,南丹麥大學臨床微生物學教授 Hans Jørn Kolmos 和奧胡斯大學醫院的主任醫師 Svend Ellermann-Eriksen向 Ritzau評估:  如果要控制疫情感染,那麼應將提出更多限制。 E氏說: 因為目前正處於疫情擴散的情況,必須使用效果好之防疫工具。

A:菲國統計局(PSA)今(11月9)日公布第2季國內經濟表現,在歷經Covid-19 Delta變種病毒肆虐及政府再度執行嚴格封城措施情況下,成長速度放緩,但仍達7.1%,超過許多分析師預期。此成長率低於今年第2季之12%,但遠高於去年第3季衰退11.6%。今年1到9月平均GDP成長達4.9%,已接近政府今年目標4-5%區間的上限。 根據PSA資料,菲國第3季工業及服務業分別成長7.9%及8.2%,農林漁業則衰退1.7%。主要成長貢獻為:建築業16.8%、製造業6.3%及汽機車維修6.4%。 菲國第3季政府在8月份重新對馬尼拉都會區及Visayas都會區及Mindanao部分地區實施加強型社區隔離措施(ECQ)。國家經濟暨發展署(NEDA)稍早估計,該為期兩週的管制嚴格措施,估計經濟損失至少2,100億披索(約42億美元)。

A: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頃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封鎖已久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邊境,將自11月29日起重新開放,已完成接種二劑新冠疫苗之旅客,將可在「接種者旅遊通道計畫」(Vaccinated Travel Pass,簡稱VTL)下,從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並在抵境後做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呈陰性之旅客,將無須進行居家隔離。   該聲明指出,兩國領導人認為,新冠疫情阻攔了兩國人民的往來聯繫,更與家人分開多月,有鑒於兩國都已陸續為大多數國民已接種二劑疫苗,因此議決重新開放封鎖已久的馬新邊境。馬新將探討於近期內重新開放陸路邊境通道包括第二通道,並考量柔佛州與新加坡人民的健康與安全。   依斯邁沙比里首相表示,前述計畫是馬新兩國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即馬新兩國在衡量經濟復甦與人民的健康安全下,重新開放邊境。   李顯龍總理則表示,他對新馬能重新開放邊境備感歡欣,並指這將有助於重振兩國經濟,重新連結兩國人民,進一步加強新馬關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一、菲國媒體本(110)年11月5日晚間報導,菲國速食巨擎Jollibee集團宣布以1,280萬美元(約新臺幣3,56億元)收購台灣手搖飲品牌迷客夏51%股權,並規劃於自家中式餐飲品牌超群(Chowking)引入迷客夏飲品。 二、Jollibee集團為菲國最大本土速食餐飲集團,成立於1978年,透過購併及和資企業等方式,旗下擁有Jollibee、Mang Inasal、Chowking、菲律賓漢堡王以及添好運等17家品牌、共計5,853家分店,遍及越南、美國、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34個國家和地區。Jollibee品牌以炸雞、漢堡等傳統美式速食為主,深受菲國民眾喜愛,在菲擁有1,185家門市,海外門市達297家,為菲國第1大速食品牌。1986年時曾赴台設點,惟因店面租金飆漲及經營層管理理念不同之因素,2年後退出台灣市場。2019年8月駐菲律賓經濟組曾拜會集團之Jollibee Foods Corporation(JFC),JFC有意拓展我國市場,後因疫情爆發而暫緩計畫。 三、迷客夏2007年成立於台南,主打使用自家牧場鮮奶和天然原料取代手搖飲店普遍使用之奶精,全球擁有250家門市,分布於台灣(231家)、新加坡(12家)、香港(4家)、墨爾本(2家)及溫哥華(2家)。儘管上(109)年疫情嚴峻,迷客夏營收仍逆勢成長12%達7,470萬美元(約新臺幣20億),迷客夏表示本案已獲菲國證交所同意,實際交易日待雙方確認。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希山慕丁頃發布消息稱,馬國新冠疫情管理特別委員會根據衛生部與國家安全理事會進行當前的風險評估後,決議玻璃市、霹靂州、檳城州、沙巴州及吉打州因已符合指標門檻,將自11月8日起,過渡至「國家復甦計畫」第四階段,前述州屬各經濟領域和社會活動的防疫標準作業程式將進一步放寬。目前馬國僅剩下砂拉越州和吉蘭丹州依然處於第三階段。   馬國國家復甦計畫分為四個階段:目前已無州屬處於第一及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州屬為吉蘭丹州及砂拉越州;第四階段的州屬為雪蘭莪州、吉隆坡、布城、彭亨州、馬六甲州、森美蘭州、納閩、登嘉樓州、柔佛州、沙巴州、霹靂州、檳城州、吉打州及玻璃市。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頃發布消息稱,該局以涉嫌強迫勞動為由,自即日起發出暫扣令,已扣押和禁止馬來西亞橡膠手套製造商「精明手套」公司(Smart Glove)的生產的橡膠手套。這是近15個月以來,馬國第五家製造商被指稱剝削員工,其出口至美國的產品被扣押。   該保護局表示,國際勞工組織(ILO)所列出的11項強迫勞工的指標中,精明手套公司抵觸了7項,但該局未公開列明所違反私7項指標。    精明手套公司所生產的手套主要用於醫療及食品產業。目前馬國已有三家手套公司遭美國指控剝削員工,包括全球規模最大的「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和「速柏瑪」公司(Supermax)。困擾頂級手套公司一年餘的出口美國禁令已於本年9月解禁,順利解決問題。   除手套產業外,馬國國內種植公司亦面對相同衝擊,遭到美國點名的公司包括森那美種植公司(Sime Plantation)和FGV控股公司。前述3家馬國公司均表示,已與CBP維持聯繫,以處理相關問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加坡食品局頃發布消息稱,該局在豐禾園(Feng He Garden)的三款產品中發現防腐劑含量超過新加坡食品條例的規定,且前述產品的包裝標籤未註明含防腐劑,因此勒令進口商豐禾園私人有限公司(Feng He Garden Pte Ltd)召回受影響的產品。   前述產品均產自馬來西亞,包括120克包裝的甘香醬料、100克包裝的媽蜜醬料,以及120克包裝的鹹蛋黃醬料。   根據新加坡食品條例,食品包裝標籤上須標明防腐劑等食材的成分。本地進口或生產供本地售賣的食品只能使用獲新加坡食品局批准的食品防腐劑,防腐劑含量亦不能超過規定限制。   新加坡食品局建議消費者不要食用受影響的產品,消費者亦可聯繫商家詢問詳情。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英國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 亞太區經濟學者拉吉夫·比斯瓦斯 (Rajiv Biswas) 頃發布消息表示,以 GDP 衡量,RCEP 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FTA),規模大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歐盟、最近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或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但是,如果英國和中國大陸成功申請加入CPTPP,那麼以成員經濟體的GDP衡量,擴大後的CPTPP將大於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顯著促進區域貿易流通,因它擴大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範圍,這將使已批准該協定的國家受益。構成 RCEP 成員的 15 個亞太經濟體加起來約占全球 GDP 的 29%。   RCEP透過創建通用原產地規則結構以及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貿易和減少投資障礙的章節,顯著擴展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範圍。RCEP的實施將使那些已批准該協定的國家開始享受貿易協定的好處。   過去十年中,透過龐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網路,15 個 RCEP 成員的關稅自由化取得了重大進展。然RCEP 將進一步減少關稅障礙,包括降低貨物貿易關稅,以及為貿易服務制定更高質量的規則,包括為其他 RCEP 國家的服務部門供應商提供市場進入條款。該協定亦將減少成員國間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例如海關和檢疫程序以及技術標準。   另一方面,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副秘書長(掌管工業)諾拉茲曼阿育(Norazman Ayob)先前曾表示,馬國計劃於本(2021)年底或最遲於明(2022)年第一季批准 RCEP。 RCEP將在馬國完成國內審核程序並隨後向東協秘書處提交批准書後60天內生效。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秘書處頃宣布,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於 2022 年 1 月 1 日生效。   該秘書處迄今已收到汶萊、柬埔寨、寮國、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六個東協國家以及澳洲、中國大陸、日本和紐西蘭四個非東協簽署國的批准書。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東協加三」整體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本年11月8日發佈報告指出,新加坡本年和明年經濟受到國內經濟活動復甦和強勁出口需求支撐,同時星國政府採取有效的防疫措施、疫苗涵蓋率高,以及對受影響企業擴大支援,因此整體經濟從去年的大幅萎縮穩步復甦,預估本年和明年經濟成長將分別為+6.3%及+4%,但政府持續限制跨境旅行,以及許多國家疫苗接種速度緩慢,旅遊相關行業的復甦仍舊緩慢。 新加坡經濟活動自去年下半年逐漸恢復,整體失業率已從去年第三季的高峰3.5%,下降至本年6月的2.7%。經濟活動增強,加上油價反彈,星國通貨膨脹已從去年的-0.2%回升,本年整體通膨和核心通膨預計將繼續上升,直到年底才放緩。 AMRO認為,新加坡經濟成長短期內面對的主要風險是新冠疫情再度升溫,本地和海外受影響企業如出現財務困境,可能導致銀行資產素質惡化。銀行業的整體不良貸款比率(NPL)從前(2019)年底的2%上升至本年第一季的2.4%,其中一般商業的不良貸款比率上升至5.2%,反映出疫情對零售和旅遊相關行業的影響更大。鑒於前景充滿不確定,銀行已預先提撥更多準備金,為潛在的信貸損失做準備。銀行資本和流動資金緩衝依然強勁,也遠遠高於監管要求。 AMRO指出,新加坡財政政策空間仍然充裕,建議星國政府保持靈活和彈性,若疫情升溫或經濟成長放緩,為受影響國人提供進一步支援。由於經濟復甦前景依然面對不確定以及通膨壓力,AMRO亦建議星國政府保持寬鬆貨幣政策,直至取得穩健的經濟復甦。 針對房地產市場,AMRO指出,市場需求雖強勁,但建築工程因供應鏈瓶頸而出現延誤,新加坡應維持目前緊縮的審慎立場。為了減緩未來價格大幅調整的風險,如果房地產價格在未來數季增速明顯加快,有必要進一步緊縮整體審慎措施。 中期而言,國際稅收規則的潛在變化,可能影響新加坡稅收和跨國企業投資。長遠來看,新加坡仍須要因應人口老化和氣候變化帶來的重大挑戰。 另依據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政策支援小組發佈最新的區域趨勢分析報告顯示,預估APEC成員國本年將經濟成長6%,隨著財政和貨幣政策援助措施結束,明年則成長4.9%。報告指出,繼去年上半年萎縮3.7%之後,本年上半年亞太區擴張8%,但成員國間的成長仍有差異,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本年上半年商品貿易量和總值的成長均達雙位數,藥劑、電信設備和電腦等與疫情相關商品貿易繼續保持強勁。 但分析發現,APEC地區的「創建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s)」急速下降,驟跌至近20年最低水平,此點令人擔憂,因創建投資對促進基礎建設發展和生產力,以及改善各經濟體的技術和技能,發揮關鍵作用。通貨膨脹上升是另一令人擔憂的發展,APEC區在本年前九月的通膨率為2.6%,去年則平均為1.5%,若不加以解決,通貨膨脹的上升趨勢將給經濟復甦帶來風險。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本(2021)年11月9日出席「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簡稱SFF)」開幕儀式時宣佈,星國將啟動兩項全國人工智慧計畫,透過人工智慧科技為人民帶來更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並在「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畫(簡稱RIE2025)」已承諾投資5億星元的基礎上,增撥1.8億星元以加速人工智慧研究。 上述人工智慧計畫為:(1)全國金融人工智慧計畫,包括一個供金融機構使用的人工智慧平臺「NovA!」,協助其獲取各類金融風險資訊,除可更佳評估企業的環境影響和識別新出現的環境風險,並審查參與企業是否涉及「漂綠行為(greenwashing)」。據估計,要實現「巴黎協定」所訂下的系列目標,未來30年全球須注資100兆美元(135兆星元)以抑制氣候變化;(2)全國政府人工智慧計畫,利用人工智慧改善公共部門服務,其一專案是利用人工智慧分析前線政府機構每年所收取的大量民眾意見,另一專案則是利用人工智慧改善就業網站「MyCareersFuture」的工作配對服務,使其成為更人性化的職業與技能推薦工具。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日新月異,王瑞杰副總理亦表示,新加坡可從三方面全力發揮創新影響:(1)圍繞可產生「巨大變革(step-change)」的科技建立發展趨勢;(2)創造合適的市場因素以擴大創新規模;(3)努力透過創新改善人民生活。 在各類嶄新科技中,人工智慧是具備產生巨大變革的主要科技之一,可更好地利用數據創造新的解決方案,但此類科技不易理解或應用,因此,多數國家已制定國家人工智慧策略,發展生態系統且更廣泛部署該技術的使用。人工智慧潛力龐大,但確保使用符合道德倫理至關重要,因此,星國政府在前(2019)年推出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盡責框架「Veritas」,以確保金融機構對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的使用是公平、合乎道德、負責任且透明。 另依據隸屬新加坡總理公署的「智慧國及數位政府署(Smart Nation and Digital Government Office,簡稱SNDGO)」發佈的新聞稿,上述全國金融人工智慧計畫主要重點之一是永續金融,預估東協在未來10年,每年綠色投資可達2,500億星元,星國政府啟動該計畫,將致力於打造成為全球金融機構研究和部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中心,該計畫下的「NovA!」平臺,可協助新加坡金融機構把握東協綠色投資商機。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指出,全國金融人工智慧計畫將有助於提高金融領域的人工智慧能力,促進整體金融服務機構與相關政府單位的積極合作。該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漢蒂(Sopnendu Mohanty)透露,新加坡金融科技業本年吸引的資金總額預計達30億美元(40.48億星元),是去(2020)年籌集資金的三倍。新加坡尋求成為從支付到「智慧投資顧問(robo-advisory)」等領域的籌資區域中心,帶動金融科技業的蓬勃發展。數位銀行作為金融科技業更廣泛發展的一部分,將隨著數位業者紛紛在手機推出金融產品,將給實體銀行帶來更激烈競爭。 上述全國政府人工智慧計畫將強化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與規劃,提供民眾與商家更個人化及反應更迅速的服務,優化政府程序,其中包括市區重建局研發的智慧規劃助理,以及新加坡政府科技局(GovTech)的「JumpStart」人工智慧平臺,提供求職者具個人化及有效的職業與技能建議。

A:本(2021)年前10個月越南農林水產品至美國之出口金額達108億美元,佔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總額之27.9%,已超越中國成為越南農林水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其中木及木製品佔上述產品出口總額之68.4%。 在進口方面,美國亦超越柬埔寨成為越南農林水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國。 越南自美國進口33億 美元,佔農林水產品進口總額之9.2% (其中棉花佔36.4%)。 越南諸多專家認為因越南已能控制疫情,生活恢復正常,美國成為越南農產品潛在出口市場。除了室內木製品外,近期越南水產品出口至美國市場亦激增。 越南水產品加工暨出口協會(VASEP)稱,本年前9個月越南水產出口至美國金額達1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蝦子、鯰魚(Catfish)及鮪魚為出口至美國之主要水產品。其中,蝦子出口金額為7.75億美元,成長22%。美國為越南蝦子最大出口市場,佔越南蝦子出口總額之28%。 美國亦為越南鮪魚最大出口市場。本年前9個月越南出口鮪魚至美國市場金額達2.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鯰魚出口至美國之金額達2.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3.0%。 越南農業部加工暨市場開發局表示,越南具有若干強項產品,美國國內對此些產品有需求,如:蔬果、咖啡、茶葉、胡椒、橡膠、腰果及水產。倘越南能克服技術障礙,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至美國將日益增加。 除了持續加強出口至美國,越南農業部將促進與俄國、瑞士、古巴、印尼及韓國之雙邊合作;參與WTO漁業補貼議題諮商。 另外,越南農業部亦隨時更新各出口市場之規定、市場相關資訊,提供各自由貿易協定,如EVFTA、UKVFTA對農產品之配額資訊予各地方。

A:Eleven Myanmar電子報報導,IHS Markit於11月1日發佈緬甸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2021年緬甸仍是亞洲受創最深的經濟體之一。經濟學家Shreeya Patel表示,儘管緬甸經濟在上一季初已呈大幅衰退,但有跡象顯示,明年初的跌幅將是最深。雖然企業希望全球供應短缺的問題能夠得到緩解,使價格降低並刺激需求,然而供應不足的壓力恐將持續到2022年。   雖然緬甸10月份的製造業PMI略升至43.3,高於9月份的41.1,但仍低於50。10月份,生產面通膨為近5個月最高,並創下歷史次高。除原材料及運輸成本上升外,緬幣貶值也給生產成本帶來壓力,原材料漲價迫使企業飛快拉高產品售價,且是本調研開辦以來所出現的第三大漲幅。此外,需求減弱、原材料及熟練勞工短缺也影響了緬甸10月份經濟表現。其他重要情勢,包括全球原料短缺導致訂單積壓創歷史新高;供應鏈因COVID-19而中斷,並顯示出惡化的跡象;10月份原料的交貨期延長幅度是近期的第三大。該調查顯示,緬甸製造業自2020年9月起持續惡化迄今。   採購經理指數(PMI)的5項衡量指標分別是生產、新訂單、工作場所、供應商交貨時間及庫存。該調查結果係來自IHS Markit向業者收集的相關數據,由機構為日本日經媒體集團贊助。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