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多人納悶,為什麼現在物價上揚並且商品更難取得?只需問一問三藩市麥片公司 Nana Joes Granola執行長普薩泰里(Michelle Pusateri),就可明白。 該公司的產品只需要一些簡單的成份,其中大部分是農業原料,沒有任何電子、化學或稀有的材料。 可是,該公司從世界各地採購有機材料,包括堅果、種子和椰子,以及包裝材料,在過去18個月中,許多材料價格飆漲並且供應吃緊,雖然供應鏈危機和新冠大流行導致的物料短缺是其中一些因素,但主要是由於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 《三藩市紀事》指出,這家麥片公司的困境,概括了眼下公司和消費者在獲取特定商品面臨的挑戰。譬如:想像一下汽車製造商面臨的困境,他們的產品大約有3萬個零件來自全球各個角落。 普薩泰里表示:「隨著價格上漲和銷售商品成本的增加,我們將遭受巨大損失。我很害怕看到供應鏈衝擊會持續到2023年以後。」她花了11年的時間打造這家公司,去年終於開始獲利,但現在看來今年將虧損近10萬元。 明年可能更糟。她估計明年產品的原材料成本將暴漲34萬2000元,比大流行前增加52%。雖然迄今尚未調高麥片售價,但承認未來可能不得不這樣做。 以在加拿大種植的無麩質有機燕麥為例,Nana Joes麥片公司每年使用5萬2000磅。特別是乾旱的氣候變化,意味著供應商,即猶他州碾磨燕麥的中央製粉公司(CMO)只能供應3萬4000磅,並且成本比大流行前高出70%,同時為了預防短缺,必須一次買下所有燕麥,而不是過去通常每周訂購1000磅。 她擔心,如同他們等財力不足的大量小企業,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她說:「大公司搶奪了所有原料,導致價格飆升。他們與農民建立關係,以獲取所有下一季作物。情況會越來越糟,直到沒有原料留給小企業。」 中央製粉公司將主要供應北美洲西部種植的有機麵粉給麵包烘焙商,銷售和營銷副總裁朱斯托(Nicky Giusto)解釋,從德州到加拿大艾伯塔省等西部地區,乾旱影響了作物產量,穀物價格比正常高出20%至45%,運費價格亦上漲15%至30%,有時甚至翻增一倍。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1-09/%e6%b0%a3%e5%80%99%e8%ae%8a%e5%8c%96%e5%b0%8e%e8%87%b4-%e8%be%b2%e6%a5%ad%e5%8e%9f%e6%96%99%e5%83%b9%e6%a0%bc%e6%bc%b2/3746631
A:英特爾數十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先進晶片的領先製造商。但近年該公司一直無法跟上聯合創始人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的晶片更新技術預言。 摩爾定律預測,晶片密度大約每2年翻倍增加。 Susquehanna分析師羅蘭(Christopher Rolland)說,「英特爾遵行摩爾定律,也是這一行無可爭議的先行者。」「而原本應該2年搞定的事情,它們花超過5年還搞不定。但如今它們仍在努力重返摩爾定律。」 雖然英特爾新發表的Alder Lake CPU具有競爭優勢,但其晶片科技落後於台積電(TSMC)和三星。 今年2月接任英特爾CEO的基辛格(Pat Gelsinger)承認,「我們做錯了一些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在製造業應扮演的角色的策略變得有些讓人困惑。現在,我們正以明確、緊迫的方式重新回到正軌。」 他宣布到2025年超越三星和台積電的雄心勃勃目標。關鍵是在美國、歐洲和以色列建造一系列大型新晶片製造廠。它們的建造成本合計將超過440億元。 基辛格說,「我們在俄勒岡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納州、愛爾蘭和以色列都有建設計畫。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在美國和歐洲建立英特爾的下一個重點晶圓廠。」 加倍投入製造是基辛格自掌舵以來所做的重大決定之一。他最近還宣布英特爾支援代工服務,可以為亞馬遜、高通和其他客戶生產其設計的晶片。 根據Semi協會統計,1990年全球有37%的半導體在美國製造。但去年美國的市占率下降至12%。拜登政府希望經由CHIPS法案來改變這種狀況,其中包括為英特爾等承諾在美國設廠製造晶片的公司提供520億元補貼。 根據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的數據,台積電生產全球92%的5納米晶片。這使得全球晶片供應容易受到地震和當地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中貿易戰也在不斷升級。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877379?from=wj_catelistnews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9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onet.pl, 08.11.2021 波蘭國家銀行 (NBP) 於11月8日發布通膨報告,其中包括 GDP 和通膨增長預測。按照預測趨勢,2021年通貨膨脹率將達到4.9%,2022年為5.8%,2023年為3.6%。從GDP增長來看,2021年將達到5.3%,2022 年和 2023 年將下降到4.9%。同時,根據波蘭經濟研究所 (PIE) 的數據,2022 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將達到 5.4%,此後將在 2023 年降至 3.9%。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9 Polish News Bulletin, bankier.pl, 波蘭教育和科學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宣布,據波蘭新政(Polish Deal),將提撥11億波幣經費用於教育投資。該部補充稱,2021年的教育補貼超過522億波幣,而2022年將增加到 534億波幣,而比較2015年僅為404億波幣。 該部還指出,目前一名教師通常賺取5,700波幣薪資,比較2015年這個數字是4,370波幣。此外,週一公民論壇(Civic Platform; PO)黨領導人Donald Tusk會見了波蘭教師協會(Polish Teachers Association ; ZNP)的一個代表團,在會議期間,Tusk主席認為必須重新考慮將教育視為一項重大投資。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9 PolandIn, IAR 根據波蘭經濟資訊局國家債務登記處(National Debt Register ; KRD)的數據,在大流行期間,波蘭家具行業的債務增加17%,達到 1.256億波幣。 據KRD稱,一家家具公司平均需要支付約37,600波幣(8,200歐元)。該行業負債最多的企業是來自波蘭中部的普通合夥企業,該企業必須與債權人結算約330 萬波幣(720,000歐元)的賬款。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參與家俱生產的企業家的債務增加超過1,500萬波幣(327萬歐元)。銷售現成衣櫃、桌子或沙發的公司增加超過300萬波幣(650,000 歐元)的債務。家具行業的債務總額超過1.256億波幣(2,738萬歐元)。 Rzetelna Firma公司與KRD合作的專家Andrzej Kulik承認,波蘭家具製造商在國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主要是出於價格原因。分析人士回憶,自2016年以來,波蘭家具在國外的銷量一直在穩步成長。2020年,波蘭製造商出口的家具總值超過 2,330億波幣(508億歐元)。此結果使國內家具行業在全球供應市場中排名第四。 Kulik專家表示,主要來自中國的組件運輸成本也有所增加。 Kulik專家提到B+R Studio公司的計算,它顯示能源價格上漲60%,工資平均上漲16%,這將對整個行業的運作產生負面影響。他補充稱,擁有財務儲備的公司將能夠度過這個困難時期。大企業還發現與供應商談判價格更容易,因為他們訂購的更多,而且通常是戰略客戶。小企業家通常既沒有預留現金,也沒有談判價格的籌碼,他們的處境更糟。 KRD的數據顯示,家具行業的企業在分期支付貸款、租賃或保險方面的困難最大。他們對金融和保險公司的負債佔全部債務價值的64%,達到8,000萬波幣(1,744萬歐元)。批發企業,主要是材料供應商,排在上述付款後的第二位。家具行業欠他們超過1,100萬波幣(240萬歐元)。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11月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26/P200號(商情文號:第926號) 商情本文: 英國商務部長Kwasi Kwarteng 2021年11月9日宣布,英國擬引進新的法律和業務守則,以解決因疫情而產生的剩餘商業租金債務。 新的法條與規定旨在提供出租人以及承租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之透明化仲裁程序,以期推動因COVID-19疫情衍生之商業租貸債務解決方案。新的法律與則業務守則旨在幫助保護承租人避免受到租金索賠,並促進經濟市場恢復如疫情前。 政府去年為協助公司渡過難關,規定:商業租戶在2022年3月25日之前不應被驅逐。這為房東和租戶提供時間來協商如何分擔疫情造成的商業租金債務的成本。新的《業務守則》為房東和租戶提供解決未償債務的明確程序。該守則規定,無法全額付款的租戶應與房東協商,以期房東在狀況允許之條件下可免除部分或全部拖欠租金。政府還將保護商業租戶免受債務索賠,包括縣法院判決(CCJ)、高等法院判決(HCJ)和破產申請。 2022年3月25日起,《商業租金法案》中引入的新法律將為尚未達成協議的商業房東和租戶建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仲裁程序。本法案待議會通過後,將於明年生效。該法律將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生效,北愛爾蘭將有權在法案中引入類似的立法。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25 The First News, PAP 互聯網巨頭美商谷歌公司波蘭執行長Magdalena Kotlarczyk宣布,該公司將在波蘭首都華沙開設歐洲最大的谷歌雲端技術開發中心(Google cloud technology developement center)。Kotlarczyk執行長在10月25日週一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谷歌公司正在華沙開設歐洲最大的中心,將匯集Google雲端計算技術開發方面的最佳專家,全球Google雲端客戶都在使用這些技術。 Kotlarczyk執行長表示,新辦公室將於週二正式開始運作,未來幾年,來自世界各地才華橫溢的工程師將擴充其工作人員。她補充稱,新的Google雲端技術開發中心的總部將位於華沙市中心Rondo Daszynskiego的Warsaw Hub辦公大樓的14 層,佔地超過20,000平方公尺。 根據該公司提供的訊息,谷歌公司目前在華沙僱用了800多名員工,其中包括 500多名工程人員。在過去3年中,波蘭的Google團隊增加了兩倍。該公司於2006年在波蘭開設第一家辦事處。自2015年以來,Google for Startups Campus一直在華沙的Praga區運營。該新中心是Google在波蘭投資的另一個要素。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29 The First News, PAP 歐洲投資銀行(EIB)已與波蘭第二大公用事業Tauron能源公司簽署了6.34億歐元的貸款協議,以幫助為其波蘭南部能源配銷網絡的計畫投資提供資金。根據10月29日週五簽署的協議,Tauron 公司將能夠在3年內使用這筆資金,最長還款期為18 年。 該銀行負責波蘭業務副總裁Teresa Czerwinska表示,這是歐洲投資銀行為 Tauron Polska Energia提供的最大一筆貸款,也是歐洲投資銀行向波蘭公司提供的最大一筆貸款之一—6.34億歐元或28億波幣(茲羅提)。她補充稱,此融資將幫助Tauron公司升級配電網絡。 根據Tauron公司表示,28億波幣貸款資金是歐洲投資銀行在波蘭提供的最大一筆企業融資,用於發展交通基礎設施以外的目的。這筆資金將用於與連接新客戶(包括再生能源微型裝置)、開發智慧計量基礎設施(智慧計量系統)以及旨在提高能源供應品質的變電站的現代化和擴建相關的投資。Tauron公司代表於週五表示,該投資任務計劃在2026年底完成,這些計畫的實施是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中智慧電網(smart grids)建設計畫的一部分。
A:參考資料:BBC News/ The Guardian/ Gov.uk (英國政府官方網站) 日期:110年11月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25/P200號(商情文號:第925號) 商情本文: 英政府於今(2021年11月9日)宣布將斥資兩億一千萬英鎊打造更省時、省錢且環保的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all Modular Reactor,SMR)。本案資金係多是由私人企業募款投資,包含Rolls-Royce Group, BNF Resources, Exelon Generation。本案由於計畫於2050年前創造40000個高技術性就業機會而被列於首長十項計畫中。 Rolls Royce SMR研究小組指出,小型模組化反應器未來能夠提供英國一百萬戶家庭所需能源-相當於一座里茲城(Leeds)。相較於石油提煉能源,小型模組化反應器所提供的能源相對較為穩定安全,且碳排放量較低。另外,小型模組化反應器能因其體積較於傳統型模組化反應器小,因此成本相對較低,能源價格有望下降。體積較小有助於道路能源運輸,能減省為其另設工廠之成本。 目前Rolls Royce SMR研究小組數據顯示:一顆小型模組化反應器能產生470MW能源,相當是150台陸地風力渦輪發電。Rolls Royce SMR小組預期未來能於英國本島設置16台。於環境而言,SMR所帶來的低碳排放亦能對抗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該計畫已於COP26淨能源計畫中提出討論,以期能以科學與新創之方法來達到英國的零碳排放目標。倘若第一顆核能小型模組化反應器能順利設計且生產,這將是全球首創。此創舉亦能幫助英國擺脫全球石油價格漲價、依賴外資等問題。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行長Odile Renaud-Basso於本(11)月8日訪土時表示,藉由持續提供綠色融資,歐銀致力於持續土耳其經濟成功及其私部門的彈性,到目前為止,歐銀已經藉由175個計畫提供66億歐元綠色融資,大部分在私部門但也給予土耳其城市以及住家。 B行長表示,本年EBRD可能為土耳其經濟提供約15億歐元融資,預期大約一半為綠色融資。從2009年以來,EBRD已經由351個計劃投資140億歐元在土國,其中95%計畫在私人部門,EBRD在土耳其70億歐元投資配置為其所投資38個經濟體中最大者,伊表示重申EBRD對土耳其的承諾,持續土國的經濟成功以及其私部門活力,並強調穩定、預測能力以及對私部門發展依法治理的重要性,並將訴求加速必要改革措施以帶給土耳其更多投資。 B行長表示,持續性將會是伊論述的核心,隨著EBRD融資安卡拉及伊茲米爾低碳運輸之後,EBRD也為在梅爾辛(Mersin)購置100輛天然氣公車進行1,500萬歐元貸款,另開發一項潛在太陽能計畫投資。伊視土耳其所批准巴黎協定以及其淨零排放承諾等2項為主要措施,且此2措施已為更多私部門參與以及自EBRD而來投資活動鋪路。 本(2021)年10月6日土耳其批准巴黎協定並致力於2053年達到淨零排放,EBRD也準備幫助融資給土耳其綠色議程,且預期11月24日董事會將同意在綠色經濟融資機制(GEFF)中提供5億歐元給土耳其。
A:資料來源 : 挪威政府官網 (Regjeringen) 為了提升外資在開發中國家之再生能源投資,挪威政府將推出5年期共達15億挪威克朗的擔保倡議(guarantee initiative),是挪威在全球致力於因應氣候變遷,增加綠色電力的解決方案之一,旨在降低外資在開發中國家投資再生能源的非商業風險,並將與世界銀行的多邊投資局(World Bank’s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ency)進行第一個5億挪威克朗的合作案,這也符合近期舉行的COP26所探討富國協助開發中國家綠色轉型的議題。 挪威國際合作部長Anne Beathe Tvinnereim表示,雖然現在氣候變遷亟需減少碳排,但事實上全球卻有近10億人仍無電可用,身為富裕國家之一的挪威,有義務提供更多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給開發中國家,以利其發展醫療健保和電力設施等社會基本服務,使能進一步與全球所有國家一起努力減碳。挪威氣候融資將於2026年加倍至140億挪威克朗,主要援助領域包括以援助預算提供氣候相關計畫和投資之資金;透過挪威開發中國家投資基金(the Norwegian Investment Fund, Norfund)獲取私人資本;開設新氣候投資基金以提高再生能源相關投資。 擔保倡議由挪威合作發展局(Norwegian Agency for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Norad)負責保障現有擔保更方便取得,期待將可協助降低商業投資者的風險,並透過低額補助吸引更多再生能源的相關投資。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雖然瑞典在北部努力發展綠色鋼材產業,包括正在Boden市建造新廠的綠色鋼材新創公司H2 Green Steel、零化石燃料HYBRIT鋼鐵生產計畫和電池產業Nortvolt等產業,但卻面臨電力不足的挑戰。能源公司Vattenfall表示,北部產業發展需要新的電力輸送管線,建置更為完整的電網基礎建設,但相關許可的申請時間太久。 H2 Green Steel計劃於2025年開始生產綠色鋼材,預期每年可生產500萬噸。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DW)、經理人雜誌(manager magazin) 文號:1104110015號 自今(2021)年11月11日起,美國再對已經完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及持陰性測試報告之歐盟公民開放入境,長達20個月的歐盟入美禁令終於解除,德國企業及公協會對德美兩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 德國工商總會(DIHK)表示,美國係德國主要海外投資據點、重要出口市場,及第3大貿易夥伴,目前有逾5,500家德國企業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創造近90萬個工作機會,年營業額達5,320億美元(4,610億歐元)。因此美國解除入境禁令,對德國企業尤為重要。依據DIHK調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73%在北美運營之德商企業均受到旅行限制以及供應鏈瓶頸之影響,致技術人員、工程師無法前往美國執行必要業務;另有約35%在美國之德國企業表示,受迫疫情,不得不削減或延後在美國之投資。DIHK預判旅遊禁令解除後,德國在美投資,將再度發揮驅動兩國經貿前行之潛力。 依據德國聯邦經能部統計,目前德國每年輸美貨品占8.6%,美國維持德國最重要之銷售市場(中國以8%位居第2)。而進口方面,2020年,德國進口最大比例(11.4%)來自中國,美國則位居第3(6.6%),次於荷蘭。美德兩國2020年貿易額約為1,715億歐元,德國出口額為1,038億歐元,重要出口品項包含汽車、化工、電子及機械工程產品等項。德國機器暨設備製造業公會(VDMA)指出,之前受到美國入境禁令影響,部分工程業者無法在美國正常營運,業務代表無法拜訪子公司、或參加美國舉辦之重要貿易展覽會,造成企業經營不便,德國企業受制於美國入境限令,已蒙受數十億歐元損失。 德國工業總會(BDI)則認為,取消入境禁令可望減緩甚至結束生產與交付延誤,逐步恢復疫情前榮景,符合美國及德國利益。此外,隨著美國入境禁令解除,甚為重視北美市場的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亦寄望商務旅行及旅遊將帶動航空業復甦。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 文號:1104110012號(下) 水泥業依賴二氧化碳捕捉分離 水泥業也發生很多轉變,特別是水泥廠中二氧化碳的捕捉分離工作。海德堡水泥公司(HeidelCement)甫於挪威啟動試點項目,目標每年捕捉40萬噸二氧化碳,然後液化並最終泵入海底下的空油田。麥肯錫(Mckinsey)企業管理顧問建議開發新的、對氣候危害較小的水泥混合物。迄今為止,大部分二氧化碳是在熟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 此外,德國也不乏致力於氣候保護的企業家,例如Dirk Rossmann。這位德國富豪級的藥妝店巨賈認為,裁減軍事裝備可以節省大量資金並將其用於氣候保護。渠轉行投入寫作,最新的氣候保護驚悚作品《章魚之怒》甫問世,便登上暢銷書排行榜。Rossmann表示,透過驚悚作品來激勵人們保護氣候,其效果會大於平鋪直敘的數據論述。 需要數十億元的投資 根據麥肯錫(Mckinsey)企業管理顧問的一項研究預估,6兆歐元的投資是德國邁向氣候中性所必需付出的代價,但其中可能只有1兆歐元是真正的新投資,其餘擬用於重新分配,如用於補貼電動車,而非續用燃油汽車。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 文號:1104110012號(中) 自 2009 年以來投資加倍成長 德國工業界逐漸意識到對抗氣候變遷之重要性。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德國企業對氣候保護的投資在10年間加倍成長,從2009年的16億歐元增加到2019年的近35億歐元。大部分資金用於擴建再生能源,三分之一的投資用於能源效率暨節能。 巴斯夫(BASF)興建自己的風電場 特別是來自能源密集產業企業的減排努力。與2018年相比,BASF化工集團希望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30%,並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其中,位於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工廠的大型蒸汽分離器將不再使用天然氣加熱,而是使用再生能源加熱;BASF可從其位於北海的風電場獲取綠電。這座工廠每年排放 800 萬噸二氧化碳,約占德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 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認為,氣候中和轉型首先需要大量電力,且應儘可能便宜合理。該協會估計,自2030年起的十年期中,化工業的電力需求將增長10倍以上,達到628兆度(TWh),恐超過目前全德國的電力需求總量。 鋼鐵製造商打造“綠色鋼鐵”形象 鋼鐵行業也以氣候保護為目標方向,Salzgitter及ThyssenKrupp為生產“綠色鋼鐵”投資改造工廠,但如此作法須同時大幅依賴聯邦政府補助。ThyssenKrupp希望在2050年以前實現氣候中和,但執行長Martina Metz強調,前提是必須有綠色氫能基礎設施政策。“綠色鋼”需要直接還原設備,而不是傳統的高爐,即不再生產液態鐵,而是提煉成粗鋼的固體海綿鐵。迄今以天然氣作用的直接還原設備,很快將為氫氣所取代。 ThyssenKrupp計劃在 2024 年將其第一座新型直接還原設備投入運營, Salzgitter也計劃於2021至2030年期間建造一個類似的設施。技術轉換將耗資數十億元,鋼鐵工業是德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產業之一,大約三分之一的工業排放來自鋼鐵廠。產業專家認為,“綠色鋼鐵”之策略轉向,對飽受重創的德國鋼鐵業而言是最後的生存機會。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 文號:1104110012號(上) 在邁向氣候中和的道路上,一國之工業部門往往扮演關鍵性角色,除了必須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外,也須進行大幅投資。長期以來,德國製造工業動輒得咎,背負阻撓氣候保護的惡名。例如:汽車製造商多年來一直對轉型電動汽車非常猶豫,鋼廠及大型化工企業也經常迴避對氣候友善技術的投資。不過,目前已漸有若干進展轉變。 德國工業總會(BDI)呼籲加快氣候保護 在不同產業別的德國企業,已出現生態轉型不夠迅速的反省聲音。德國工業總會(BDI)最近呼籲加快氣候保護,盼聯邦政府在2025年之前必須做出決策,以加快氣候友善轉型的速度,避免失去產業在國際評比中的競爭力。BDI理事長Siegfried Russwurm警告,氣候中和的工業國家不是靠光說不練。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受BDI委託執行之研究資料,為實現2030年的氣候目標,必須在德國增加投資約8,600億歐元;其中一半以上需投入能源暨工業領域。Russwurm 並特別呼籲促進德國的基礎設施計畫,包括較佳的電網、更多的風能暨太陽能園區、氫能產量,以及普設充電樁。 促使氣候中和成為德國經濟的商標 越來越多德國企業希望推動能源轉型。德國郵政(Deutsche Post)、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及瓦克化學(Wacker Chemie)等 11 家公司,不久前宣布致力於全球暖化溫度限制於攝氏1.5度之內的目標,協助達成聯合國零碳倡議。為響應氣候保護之德國基金會2度C(Stiftung 2°)日前召開會議,約70家德國企業參加,要求未來聯邦政府加強氣候中和的具體作法及落實政策。基金會會長兼Otto集團監理會主席Michael Otto表示,新聯邦政府現在必須制定框架,以俾企業能促使氣候中和成為德國經濟的商標。 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執行長Timotheus Höttges、海德堡水泥(HeidelCement)執行長Dominik von Achten、巴登-符騰堡能源 (EnBW)執行長Frank Mastiaux,及西門子(Siemens)技術經理Peter Körte等最近聯合提出德國新議程(Deutschlands Neue Agenda),作為未來聯邦政府的路線藍圖,由國際諮詢管理公司Roland Berger負責。
A:出處:NL Times, 2021/11/0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美國CDC將荷蘭列入新冠病毒最高風險級別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防疫中心( CDC) 將荷蘭列入新冠病毒非常高風險地區,並建議民眾勿前往荷蘭。 CDC 亦將盧森堡和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從第三級(高風險)調高至第四級(非常高風險)。 其他歐洲國家,包括比利時和英國,已被CDC列入非常高風險地區。截至11月8日,總計有 80 個國家被列入高風險地區名單。 第四級是 CDC 分類中危險性最高的級別,主要是告知美國旅客前往地區的染疫風險,現在荷蘭雖被列入非常高風險地區,但尚未影響荷蘭旅客前往美國。11月8日 美國再次對接種過疫苗的旅客開放邊境。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11/0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簽署終止化石燃料資助宣言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最終決定將加入Glasgow氣候會議 20 多個國家,承諾停止對海外化石燃料開採的公共投資。 荷蘭政府才在上週表示不支持該宣言,並表示其看守內閣的身份不適合簽屬該宣言,但在眾議院的壓力下,現在內閣同意加入簽署。 荷蘭外貿部長Tom de Bruijn表示,簽署該宣言的決定不容易,因為該宣言將導致實際的後果,例如,荷蘭將不再能為經常參與石油和天然氣項目的信用保險公司 Atradius 提供擔保。 數家荷蘭公司在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中使用 Atradius 的出口信貸,雖然De Bruijn部長在Glasgow氣候會議上未提及任何涉及公司的名稱,但顯然包括海事集團 Van Oord、Heerema 和 Boskalis。根據該宣言,此種形式的投資必須在 2022 年年底前結束。 De Bruijn 部長稱,內閣相關部長在上週末討論此事,並與一些可能受到宣言影響的公司,就如何執行等事宜進行磋商。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1月9日引述丹麥統計局之數據, 丹麥 2021 年9 月份的出口表現出色,貨品和服務出口總額增長 4.6%,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前9個月的貨品和服務出口比 2020 年高出近 10%,較2019 年高出近 3%。 丹麥工總首席經濟分析師Allan Sørensen 表示,在新冠疫情下,民眾將錢主要花在購買貨品,因此許多貨品需進口。同時, 因為丹麥的大量出口, 海運費用大漲,使丹麥的運費收入大增。 過去一年內,海運運輸貨物的需求特別大,導致運費高漲,因而讓馬士基和其他航運公司受利。 然而,Danske Bank 銀行之首席經濟分析師Las Olsen 指出,9 月創紀錄的高出口成長掩蓋過去6個月貨品出口停滯不前的事實。 2021 年全球貿易的動盪帶給許多公司所需零組件的供應問題, 供應和勞力短缺的問題仍存在於丹麥公司,儘管沒有德國嚴重。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本(2021)年11月7日表示,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之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不可能通過基於附件或任何新分類之決定。 土耳其氣候變化談判首席談判代表Mehmet Emin Birpinar針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於推特表示,土耳其認為該公約附件未反映國家發展程度之現狀;按該公約將土耳其列入被視為工業化或已開發國家群組的附件一名單,土耳其前提案要求自附件一名單除名。 附件一國家有責任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及傳輸數據,另附件二國家須移轉技術及提供開發中國家融資對抗氣候危機;該等國家刻正於格拉斯哥峰會進行談判。 B談判代表指出,在巴黎同意之用語為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除此之外,土耳其不接受任何類型的分類;渠表示若要在11月12日前達到成功的結果,技術性議題至關重要,大家齊聚一堂係為了完成規則手冊(rulebook),並須善意地行動以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