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在Covid 19疫情嚴重爆發之背景下,日商仍積極在越南進行投資案,其中若干投資案規模達數億美元,如在芹苴(Can Tho)市投資13.1億美元之O Mon II火力發電廠計畫、在永福省投資6.11億美元計畫。據日越經濟委員會主席Fujimoto Masayoshi表示,越南應持續改善投資環境,開發基礎設施、交通、能源,提供更多便利條件予投資者。為持續協助越南改善投資環境,越南與日本政府頃簽訂第8階段日越共同創新啟動備忘錄,集中於11個項目,包括改善投資環境、勞動環境、以PPP方式投資基礎設施、改善國營企業、推動證券市場、發展後勤支援工業、土地相關問題等,此為越南吸引更多日商投資之機會。
A:據越南勞動部之初步考察資料顯示,由於Covid 19疫情嚴重爆發,自本(2021)年7至9月共有32.4萬人自河內返回家鄉、29.2萬人自胡志明市及45萬人自南越省市回家。該潮流對越南勞動供應與需求之關係造成極大影響,尤其是受最大疫情影響之東南部地區。越南勞動部認定,勞工陸續返回家鄉之潮流已造成勞工缺少之問題。在社交距離之措施停止適用後,胡志明市、隆安、同奈、平陽等南越重點省市之企業勞力需求極大。據越南勞動部對2.3萬家企業之考察資料顯示,缺少勞工之企業家數占17.8%,主要是平陽省(占36.9%)、平福省(34.4%)、胡志明市(占31.8%)。缺少勞工之產業項目主要是電子業(占55.6%)、鞋業(占51.7%)、紡織業(占49.2%)、電力設備(44.5%)、紡織業(占39.5%)。據越南勞動部就業局認為,為解決前述問題,各地方應主動透過就業服務中心掌握企業勞力需求,並適用媒合措施,確保勞工可爭取適合工作。
A: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表示,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ADC)頃頒布對自越南進口之銅管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之初步調查結果。 根據上述初步調查結果,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ADC)做出『越南銅管產品未傾銷(因傾銷幅度微小),並建議中止對越南銅管產品反傾銷調查』之結論。 預計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ADC)最晚將於本(2021)年12月13日做出最終調查結果,並將向澳大利亞工業、能源暨減排部長報告。該部部長將於收到最終報告30天內做出是否實施反傾銷措施之決定。 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表示,倘最終報告仍採納初步調查結果,越南銅管產品將可持續拓展澳大利亞市場。 (按:2020年越南涉案產品出口至澳大利亞之金額約1,960萬美元。)
A:根據華爾街日報本(5)日報導,輝瑞公司表示其實驗性口服藥物Paxlovid可預防新冠病毒高風險感染族群的死亡或住院機率,在確診後三天內服用該藥物,染疫輕度至中度患者可降低住院率或死亡風險約89%,預計本月向美FDA申請許可,若通過核准,最快將於今年開始提供該藥物。 美國默沙東藥廠的新冠口服藥物已在本周於英國核准使用,且將獲得美國授權;輝瑞正針對染疫風險較低的族群及已接種疫苗者進行測試,另輝瑞投資10億美元以提高藥物產能,若FDA核准後將透過分層系統進行藥物定價,中低收入國家將可支付較少金額購買,另輝瑞表示已與部分國家簽訂提前採購協議,英國表示已訂購25萬份療程劑量。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pfizer-says-covid-19-pill-is-89-effective-in-preliminary-assessment-11636109100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能源及自然資源部長Fatih Donmez於本(11)月1日國會計畫與預算委員會向國會議員報告時表示,在今年26次新陸域石油探勘活動中,土耳其石油儲量發現已很大程度提高,額外發現約等於6千萬桶的石油存量。 D部長表示,土耳其以本國船隻完成15次離岸鑽探以及陸域探勘,陸域約99次探勘,並開挖生產及試採井過去9個月已執行鑽探達224,000公尺,連同黑海的發現,2021年在土國陸域26次發現,已帶給土國共近等同6千萬桶石油儲量。藉此成就,今年預期增加的22%、600億立方米消耗所需天然氣供應安全已達成。 D部長表示,隨著該國能源供應多樣化政策,天然氣與LNG接收站數目和產能成長,加上地下天然氣儲存設施滿載(目前接近4分之3滿)計畫,渠預期本年冬天應無任何供應問題。 D部長也提到,再生能源資源區(YEKA)專案的再生能源計畫,共有2,000百萬瓦(MW)風能容量及2,500MW太陽能容量。另土耳其上個月進口284萬桶原油,數量較9月341萬桶下降。
A:臺灣最大的倉儲基礎設施開發商─永聯物流開發公司(Ally Logistic Property Co Ltd,簡稱ALP)將在馬來西亞投資 10 億美元(約41.4 億馬幣),開發智慧倉儲解決方案,以促進馬國物流業的發展。 ALP公司在馬國雪蘭莪州的武吉拉惹(Bukit Raja)開發一個占地27 英畝的物流園區,該園區命名為「OMega」 的智慧倉儲設施,總開發金額為1.8億美元。OMega將成為馬國西海岸的配銷中心。該設施將擁有 120 萬平方英尺的可出租面積,並在共有 150 個裝卸碼頭的共享自動儲存和檢索系統區增加10萬個棧板。 OMega 智慧倉儲設施是一個多層、自動化技術整合的倉儲平台,旨在幫助馬國以及跨國品牌和零售商提高效率和決策準確性,以應對電子產品的高流動性,以及商業和數位化蓬勃發展,並將創造約 500 個就業機會。該倉儲設施的龐大規模使ALP公司能引入「共享倉庫」結構,以提供靈活性來支撐其客戶的業務擴展。該倉儲設施的規模亦可容納一個完整的垂直產業鏈,以縮短各自的供應鏈,加速材料和產品的週轉,並降低營運資金和配銷成本。其自動化解決方案通過數據應用支持勞動密集型供應鏈的轉型,並幫助企業應對倉庫管理的複雜性,以優化業務流程、爭取時間並提高成本效率。 馬國仍為一個具吸引力的電子商務市場,至2025年其商品總值預計將增加至 300 億美元。2021 年第二季馬國電子商務營收為2.676 億馬幣(約6,464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 23.3% ,主要由製造業和服務業推動。 ALP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Charlie Chang 表示,馬國的供應鏈產業提供了大量尚待開發的機會;然大規模投資和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將見證該產業的繁榮。馬國市場潛力巨大,該公司在馬國的投資將吸引更多區域參與者和其他高附加價值的投資,以推動馬國成為區域電子商務中心。 ALP公司董事經理 Keren Liu表示,該公司在馬國引入的智慧倉儲模式將為馬國企業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提供更大動力。以自動化為 ALP公司產品的核心,該公司目標為豐富馬國的倉儲基礎設施並促進與全球供應鏈融合,並鞏固其作為亞洲首選倉儲門戶的地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頃發布消息稱,一批390箱丶共約3,100公斤自馬來西亞進口的冷凍章魚片中,抽取共12個章魚片表面樣本及包裝樣本檢測,發現一個表面樣本及一個內包裝樣本對新冠病毒呈陽性,相關批次一直存放於倉庫,並未流出市面,並已按指示全部銷毀。儲存章魚片的葵涌健全街3號嘉里溫控貨倉1B座10樓A室嘉里冷凍倉庫(香港)公司,已納入強制檢測。 該食安中心聯合衛生防護中心巡查相關倉庫,要求負責人徹底清潔和消毒,進口商已按指示銷毀上述批次章魚片,而食安中心亦將加強檢測同類產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表示,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刻正擬訂「國家投資願景」(National Investment Aspiration,簡稱NIA),盼進一步吸引高經濟價值與策略投資,並確保馬國繼續作為貿易夥伴和首選投資目的地。 馬國內閣係於本(2021)年4月批准「國家投資願景」政策,以振興馬國投資環境,盼吸引高素質投資進駐馬國,並創造高收入就業機會。此外,馬國需推出新政策,以提振國內市場以及維持其全球貿易之競爭力,並將支持和鼓勵國內產業參與區域和全球供應鏈。 依斯邁沙比里首相續稱,若馬國企業有意願拓展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和歐盟的機會,其出口的產品須符合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馬國政府將根據永續發展和綠色增長議程,加強企業符合 ESG 標準。 與此同時,馬國貿工部部長阿茲敏表示,該部將透過實施開放、透明和有利於商業的貿易與投資政策,繼續加強國家的經濟基礎。 這包括政府為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所做的持續努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MOH)部長凱里(Khairy Jamaluddin)頃主持「2021至2025年馬國醫療保健旅遊業計畫」線上推薦典禮時表示,前述醫療保健旅遊業計畫將馬國打造成領先的旅遊目的地,並為馬國的醫療保健價值鏈和產業提供明確指引。該計畫將涵蓋五種倡議,包括舉辦「馬來西亞,世界醫療奇跡」活動、提高馬來西亞是亞洲心臟病醫療中心、亞洲生育中心和馬國癌症護理卓越中心的知名度、為醫療旅遊創建數位框架、推行旗艦醫療旅遊醫院計畫及推廣國際退休生活計畫,並以醫療旅遊生態系統、馬國醫療保健品牌,以及市場發展為三個策略支柱為基礎。馬國刻正加強醫療保健旅遊業在國際上的認可地位建立卓越醫療和服務目的地地標(Destination Landmarks),以證明馬國在醫療保健的實力,例如即將推薦的旗艦醫療旅遊醫院。 2019年,逾122萬名醫療保健旅客選擇馬國,為馬國創造約17億馬幣(約4.1億美元)外匯收入。然新冠疫情肆虐,2020年醫療保健旅遊收入銳減至8億馬幣(約1.93億美元)。 由於新冠疫情如何將許多產業帶到崩潰邊緣,馬國將重點轉移至新冠以外的公共衛生,以繼續支撐馬國經濟成長。馬國將研究私人醫療保健如何在經濟復甦時在醫療保健旅遊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國際退休生活計畫是另一個里程碑,這將積極展示馬國作為國際認可的醫療保健目的地。從治療服務、醫療專業知識、醫療器材和藥物等領域觀察,馬國的醫療保健旅遊業正在採取更穩健方式,以證明馬國是一個值得信賴和安全的國家,尤其是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醫療保健旅遊業發生巨大變化,更加專注於以病患為中心,以及確保二個關鍵領域的發展,即護理品質和病患體驗。為確保馬國在前述領域取得一致進展,2021至2025年馬國醫療保健旅遊業計畫將提供醫療保健體驗,在整個端到端的病患旅程中體現最佳醫療和卓越服務。 凱里部長續稱,隨著馬國逐步邁向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階段,主要優先事項包括維持高品質護理及安全性。在前述計畫指引下,將可為馬國醫療保健供應商改善及提升服務品質,尤其是馬國利基產品,例如亞洲生育和心臟病中心以及卓越的癌症護理中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彭博社頃報導指出,全球港口堵塞情況惡化,其中馬來西亞巴生港堵塞率較正常高14.5%,而柔佛州丹絨柏勒巴斯港(Port of Tanjung Pelepas,簡稱PTP)的堵塞率較平常高達29.9%,顯見堵塞問題仍待解決。 該報導稱,新加坡港外下錨等候靠港的船隻較平常多22%,總計有53艘貨櫃船堵塞,為彭博資訊本(2021)年4月起追蹤報導相關資訊以來最高紀錄。從新加坡到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根據衛星即時提供的船舶航行資料顯示,全球港口仍在嚴重堵塞。 該報導另稱,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港口亦出現眾多船隻排隊等候靠港,其中印尼雅加達的貨櫃港Tanjung Priok堵塞率為6.7%,菲律賓馬尼拉港堵塞率為6.5%。太平洋另一端,美國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之外,至少有79艘船等候進港。這兩個港口都已開始實施24小時操作,以加速減緩塞港情況。美國東南部喬治亞州的Savannah港,上週三遭遇今年最嚴重的塞港,計有28艘船在港外排隊等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4日引述「墨爾本/威靈頓綜合電」報導,紐西蘭和澳洲11月3日分別宣佈批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經批准的參與國家,將在2022年1月1日落實自由貿易安排。 紐西蘭貿易和出口增長部部長菲爾·特懷福德表示,從明年年初開始,企業將能利用RCEP提供發展的機會。澳洲外長佩恩亦指出,協定將加強澳洲與東協的經貿關係,澳洲會致力於實現這個由東協領頭的區域經濟框架。 東協方面,已提交RCEP批准書的成員國有新加坡、汶萊、寮國、柬埔寨、越南和泰國,其他批准的非東協國家有日本、中國、澳洲和紐西蘭。該協定將在提交批准書的60天後正式生效。目前尚未批准的東協國家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以及韓國。 RCEP是由東協10國與中、日、韓,以及紐澳等共15個國家,於2020年11月簽署的區域協定。RCEP是全球現有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參與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三成,覆蓋22億人口的市場。一旦正式生效,將取消對91%商品的關稅、針對投資、智慧財產權和電子商務等貿易活動制定統一的條規,為參與國擴大經濟空間,促進貿易和投資流量。 日本政府估計,該協定將讓日本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成長約2.7%。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月底指出,RCEP是東亞合作成果的標竿,即將達到生效門檻,呼籲各方要加緊推動RCEP儘早生效。經濟分析師認為,RCEP將成為後新冠病毒時代的一股動力,可以為越南、緬甸、柬埔寨及寮國等東協發展較慢的成員國創造巨大的商機。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4日報導,儘管受新冠疫情影響,過去兩年每月平均約有3,840家公司註銷,與2017年至2019年間的資料相仿。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表示,當地企業總數去年3月至本年9月間,雖有7萬3,036家企業結束營業,但也有10萬3,585家企業成立。資訊通信和金融服務等產業繼續推動當地經濟成長,而專業服務、批發貿易和零售業出現最多新企業。零售業方面,去年1月至本年9月有8,600個業者結束營業,較2018年至2019年同期多330家,但新成立的零售企業有1萬5,570家,增加6,970家。 旅遊業方面,飯店和導遊數量保持穩定,但旅行社受較大影響,有8%結束營業。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聖輝指出,雖然有13家飯店停業,但新加坡飯店數量仍維持在約420家。自去年1月以來,有157家旅行社結束營業,而只有約30家新旅行社開業。去年1月至本年10月20日,旅遊業有4,373名員工被裁退,其中58%為新加坡人。去年1月至9月被裁退的旅遊業員工中,透過「新心相連」就業和技能培訓計畫,有67%在半年內找到新工作。政府透過「雇傭補貼計畫」,為旅遊業提供最高津貼,以及其他援助措施,協助緩解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費券」等措施也鼓勵星國民眾重新探索這個城市並支持當地旅遊。 此外,新加坡政府正加強實體和數位的連通性,例如透過「接種者旅遊走廊」(VTL),逐步和謹慎地向更多國家重新開放邊境。政府也透過與其他國家建立數位經濟協定網絡,擴展新加坡的數位連通性。本年初宣布的「2030年新加坡綠色計畫」亦將協助企業和勞動力利用永續發展作為競爭優勢,為綠色經濟開發創契機。未來經濟委員會也透過更新「產業轉型地圖」(ITM)以因應疫情帶來的快速變化。對現有23個ITM,勞資政合作夥伴也在更新戰略,協助企業把握新機會,透過數位化、技能提升和重新設計工作等,提高員工的生產力和薪資。
A:澳洲政府宣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日本、中國、東協、澳洲、紐西蘭及韓國等15個國家簽署的重要貿易協定。澳洲外交部長Marise Payne發表的聲明表示,RCEP將在至少6個東協國家及至少3個非東協國家批准後60天生效。這個里程碑已在澳洲與紐西蘭於11月2日批准後達成,為RCEP於2022年1月1日生效鋪好道路。根據澳大利亞貿易部,已批准加入RCEP的國家有:汶萊、柬埔寨、寮國、新加坡、泰國、越南、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及中國。 Marise Payne在聲明中表示,澳洲批准RCEP並未改變政府對緬甸局勢的嚴重關切。澳洲政府強烈支持由東協主導解決緬甸危機,並將與東協及其他夥伴合作找到解決方案。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證券交易所(YSX)的月度報告顯示,該交易所的股票在10月份呈下跌,7家上市公司股票價值5.61億緬幣,共99,837股。2021年2月,該交易所交易值為4.42億緬幣,交易量計77,388股。3月下跌至1.1億緬幣19,816股。市場在4月份小幅上漲至2.8億美元,42,964股,5月份續漲,計78,642股,交易額4.32億美元。6月份,YSX交易79,296股,價值4.3億美元。但隨後的7月份,交易量暴跌至36,855股,交易額也下滑至1.98億緬幣。8月份與過去2個月相比有所攀升,交易值逾3億緬幣,計49,191股。在9月份則創下歷史新高,交易值逾8.25億緬幣,共193,353股。 10月份,7家上市公司——FMI、MTSH、MCB、FPB、TMH、EFR及AMATA的股票在股市交易。每股股票價格分別為:FMI 8,900緬幣、MTSH 3,200緬幣、MCB 7,800緬幣、FPB 19,500緬幣、TMH 2,700緬幣、EFR 2,950緬幣、AMATA 5,000緬幣。在 COVID-19 危機及政情動盪下,緬甸的證券市場仍繼續營運未停止交易。
A:日期:110年11月2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 (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business/economics/bca-warns-of-supply-chain-vulnerability/news-story/c1331ed0a768c89f3bdb7e5b01ed5670 ) 1.根據澳媒AFR報導,澳大利亞商業委員會(BCA)與澳中關係研究所(ACRI)頃發布報告警告,暢旺的「大宗商品出口」阻礙了本土「製造業」發展,使澳洲較其他國家更易受到全球供應鏈衝擊影響,具供應鏈脆弱化(vulnerability)風險。 2.報告指出,1985年製造業曾經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產業部門,產出及就業占比分別為15%、16%;而至2019年之產出及就業占比則降至7%,遠低於同儕們16%之平均水準。 3.又稱,澳洲是少有極度仰賴單一產品(鐵礦砂)出口之國家,初級產品占澳洲商品出口總額的八成以上,為同儕平均水平的8倍。由於大宗產品出口暢旺,推高澳幣匯率(升值),使本土製造商更難參與競爭,此情況亦曾發生於70年代的荷蘭(國度仰賴天然氣出口),被經濟學家稱為「荷蘭病」(Dutch disease)。 4.中國為全球最大鐵礦砂進口國,占全球海運鐵礦砂進口量近七成(68%);2015年澳洲對中國之貨品出口占其全球出口逾三成(32%),迄今已逾四成(41%),而增加主因係來自鐵礦砂價格的上漲,倘將鐵礦砂除外,澳洲對中國出口占比僅逾兩成(22%)。 5.雖然澳洲並非唯一大量仰賴中國出口市場者,與中國存在嚴重政治緊張關係的台灣,其2015至2020年對中國的出口占比亦由25%增至30%。倘鐵礦砂仍續為澳洲出口大宗產品,中國將不可避免地繼續扮演澳洲之主要出口市場。鑑此警告,由於製造業於澳洲經濟轉型中僅扮演小角色(playing a much smaller role),澳洲經濟面對不利衝擊和轉變之韌性將較低(there is “reduced resilience” if the economy were “struck by adverse shocks and shifts)。
A:依據尼加拉瓜中央銀行統計,2021年上半年尼國外國投資總額6億3,21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3億3,490萬美元成長188%。投資成長主要係來自透過其母公司增資的新投資,以及外國投資收入的成長。尼國外人投資(FDI) 收入 占GDP 9.3%,而2020 年上半年同期占比GDP為 5.5%。 尼國2021年上半年的外人投資淨流入為 5億7,780 萬美元,與 2020 年同期2億620萬美元,增加3億7,160 億美元,而獲得 FDI 淨流入最高的產業為能源和礦業,金額達2億6150 美元,2020年上半年為 6,110 萬美元大幅成長居首位;其次是電信業,9,580 萬美元,2020年上半年為 4,010 萬美元;製造業8,090 萬美元,2020年上半年為 2,320 萬美元;金融業4,460萬美元,2020年上半年為2,720萬美元;商業和服務業 4,030 萬美元,2020 年上半年為 3,220 萬美元。 尼國外國投資淨流入來源國為區別,美國對尼投資2億1,440萬美元,占總額37.1%居首位。來自加拿大及墨西哥投資分別為 1億110 萬美元(占17.5%)和7,630 萬美元(占13.2%)。巴拿馬8,030 萬美元(占13.9%),哥斯大黎加1,850 萬美元(占 3.2%),西班牙4,910 萬美元(占 8.5%)。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中美洲、巴拿馬和多明尼加等國的外人投資總金額為63億1,770萬美元,較2020年46億4,530萬美元成長36.0%。尼國中央銀行在目前疫情趨緩及經濟復甦趨勢情況下,樂觀預估2021全年該國外人投資總額將達約12 億美元。
A:美國政府證實已開始審查「美國、中美洲及多明尼加自由貿易協定」(DR-Cafta)以「做出必要的改變」,確保奧特加政權不會從中受益。此為該協定簽署以來前所未有的情況。美國務院西半球事務國務卿副助理Emily Mendrala稱,盼確保協定直接惠及尼加拉瓜人民,而不會使奧特加政府受益,表示刻正研析該協定以進行必要調整。該協定自2006年4月1日對尼國正式生效。 美國對尼國違反民主人權制裁進程: 美國自2017年頒布《尼加法案》以制裁奧特加政權的作為,本週拜登政府通過將對DR-Cafta及《重生法》進行審查,將修改貿易協定以加大對尼國獨裁統治的壓力,促使奧特加政府釋放150多名被關押的政治犯,該行政命令已獲國會通過。一位熟悉DR-Cafta談判進程的消息人士稱,美國對貿易協定審查史無前例,以往只有區域層面技術審查或解決不符合標準的相關問題,而目前情況則具有很高的政治成分。渠指出,由於將尼加拉瓜自DR-Cafta中完全排除會產生區域性影響,故該舉措不在考慮之列,但美國在不妨礙尼加拉瓜出口商與其他自由貿易協定國家合作將產品運往美國前題下,可能暫停雙邊關稅優惠。 DR-Cafta對尼國經濟助益甚大: 該協定關稅優惠一直是尼加拉瓜經濟基礎,尤其是農產品出口、吸引外國投資,以及在免稅出口區創造就業機會。2006年以前,尼國對美出口值每年不到5億美元,14年後的今天已逾30億美元。暫停關稅優惠將使尼國在沒有DR-Cafta提供的優勢競爭力情況下出口,預料將嚴重影響紡織業。與DR-Cafta其他中美洲成員國相比,尼加拉瓜是從美國關稅優惠中受益最多的國家,對美貿易逆差中每年都有盈餘。基於該協定,尼加拉瓜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幾乎100%享受關稅優惠,其他產品如肉類和糖類則都已設立配額,超過這些配額時始支付低額關稅。 對免稅出口區影響甚巨: 尼國免稅區內的公司多是美國大型批發商的產品供應商,因DR-Cafta框架內的免稅優惠而成長蓬勃,若無法繼續在優惠條件下出口,這些企業極可能將投資轉移到Cafta其他中美洲成員國,預計將影響超過12萬個就業機會。根據尼加拉瓜央行(BCN)數據,截至2021年8月,有188家公司於免稅區優惠制度運營,創造12萬8,959個直接工作機會。 尼國商界因應: 尼國商界目前正研析DR-Cafta暫停或調整對經濟的影響範圍,以尋求應對措施緩解對貿易影響。如透過第三個成員國出口的可能性,對於美國不生產的商品,如咖啡等,或將能繼續以低關稅進入市場。對於美國也生產的商品如牛肉,倘未列於DR-Cafta協定範疇,爾後可能必須支付額外稅金才能進入市場。預估在失去關稅優惠下,擴大該國出口動力的相關投資將放緩,連帶損害就業、工資,及競爭力和收入。尼國私人部門咸認為尼加拉瓜亦可做出反制行為,即對從美國進入該國的產品徵稅,惟將對消費產生極大影響。尼商界人士稱,尼國可向WTO申訴提告要求撤銷該措施,但對於財力有限的國家而言,將是成本高昂且漫長的過程,可能緩不濟急。 GDP預計下滑7.5-15.3%: 經濟學家Néstor Avendaño在其部落格上發表名為「尼加拉瓜參與DR-Cafta自由貿易協定修訂之風險研析」中提出,美國一旦對其徵收進口稅,尼國將無法與其他中美洲國家企業競爭。尼國目前是中美洲唯一自1996年來對美國貿易連續出現順差的國家。暫停關稅優惠預計影響商品和服務需求量下降6.9-15%,進口量將減少6.1-14.5%,國內生產總值下滑7.3-15.3%。將使尼國出口商品總量下降35.6%。加上營銷利潤、運輸、通訊、旅館餐飲服務減少,出口量估計將下降40%。失業率將達到總就業人數的7.7%,即導致約26.18萬人失業。商業制裁將影響尼國660萬全體國民,其經濟體系內所有人包括企業家、投資者、消費者和政府收入都將減少,尼國貧窮人口占比必然增加,及來自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將大幅減少,對尼國未來經濟發展將產生必然衝擊。
A:哥斯大黎加國家電力協會將在市場拍賣200億哥幣綠色債券,為建設Reventazón水電站吸引資源,為其債務進行再融資。綠色債券是一種可持續維持其活動的融資和投資。大部分電力來自清潔能源,例如水電、風電、熱力和地熱,目的是為投資項目或資產再融資以保證對環境的保護。本次出售將於11月4日在國家證券交易所進行,ICE將成為第一家發行此類證券的國營企業;第一家為大眾銀行於去年5月提供500億哥幣。 該債券期限為7年,總利率為7.33%。每半年支付利息,證券總監督批准的最高發行金額為300億哥幣。本次債券發行獲得惠譽評級AA+之全國風險評級,即違約風險極低。位於Siquierres的Reventazón水電廠於2016年投產,發電能力為1,560 GW。根據該國審計處2018年9月決議,該工程的建設費用為15億6,700萬美元,為最初計劃7億5,700萬美元的兩倍。 ICE 總經理Hazel Cepeda表示,這些金融產品具有環境聲譽形象。盼以此財務可持續性路徑獲得有利結果。國家證券交易所總裁Roberto Venegas表示,此種債券發行表明哥國越來越多企業對此類融資方式感興趣,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工具,除了有利可圖之外,亦有助於保護環境。截至本年9月底,ICE在國際市場上以3億美元價格出售可持續債券,用於償還本年底到期的債務。可持續發展債券(SBL)的目標是到2025年12月31日止,安裝 502,000台智能電錶,即較2020年278,312台提升至80.4%。倘目標未實現,必須再向投資者支付額外25基點利率。
A:巴拿馬審計處數據顯示,今年1-8月出口總額為22.67億80.8萬美元。其中銅出口總額17億7,920.4萬美元,其次是其他原物料(水泥、牛皮紙和紙板、藥品)1億6,901萬美元,香蕉1億14.1萬美元,廢鋼、銅和鋁(4,258萬萬美元)、木材(3,742美元)、魚粉和魚油(1,736.2萬美元)、咖啡(1,639.6萬美元)和牛肉(1,497.6萬美元)等。近兩年銅在巴拿馬出口商品中處領先地位,其次是食品和其他原物料,如牛皮紙、紙板、潤滑油、水泥等。 巴拿馬出口商協會(Apex)主席 Roberto Tribaldos指出,應尋找出口非傳統之其他產品出口機會,如木材出口在過去8個月增加52.9%,藥品出口增加14.8%。今年巴拿馬可能締造超過30億美元的出口記錄,有助於經濟復甦和創造就業機會。INEC董事長Samuel Moreno表示,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超過4%,必須繼續深化出口,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國家及家庭收入,提升生活品質。 與2020年同期相比,主要出口國總額及成長包括:中國5億8,150萬美元,326.1%;韓國1億8,350美元,236.5%;日本1億7,600萬美元,486.1%,西班牙1億5,600萬美元,54.5%,德國1億1,600萬美元,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