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印尼爪哇島及峇里島限制社會活動措施原暫訂於本年11月1日期滿,惟印尼內政部11月1日頒布第57號部長令,宣布再延長至11月15日,要點摘整如次: 1. 印尼政府原依照疫情嚴重程度將各地區畫分為4個等級,惟近期爪哇島及峇里島疫情稍緩,已無任何地區達到第4級管制區標準。 2. 雅加達疫情持續趨緩,並再從第2級管制區降為第1級管制區。 3. 辦公大樓及工廠居家辦公相關規定:「重要產業(sektor kritikal)」生產部門可100%到班、「民生必需產業(sektor esensial)」生產部門50%到班、政府公眾服務部門可25%到班,其餘全面居家辦公。出口導向產業工廠生產部門如員工至少50%接種至少1劑疫苗,則可以輪班方式100%營運生產。 4. 搭乘國內航班者,如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須出示1日內抗原快篩陰性結果證明;如僅接種1劑疫苗,則須出示3日內PCR陰性結果證明。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1月4日報導,隨著全球新冠肺炎之感染率再次上升,丹麥AP Moller - Maersk 為第一家直接禁止未接種疫苗的員工到辦公室上班的大公司。   馬士基高級經理 Søren Skou 指出: “疫情顯然還沒有結束,其他國家仍有限制,在丹麥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很難看預期疫情在一年後已得到妥善的解決方法或有足夠多的人完成疫苗接種。我們將在未來3個月內推出疫苗接種的要求。 這意味著,如果要在辦公室裡上班,就必須接種疫苗,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在必須待在家裡 ”。  據該公司稱之所以現在選擇採取這一步驟,是因為已對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廣泛的了解。此要求已出現在其他國家例如, 一些美國科技巨頭例如 Facebook、Netflix、微軟、谷歌 、CNN、亦是對其員工提出如此要求。     馬士基在全球擁有 80,000 多名員工,據 S氏稱,該要求將適用於丹麥和其他一些國家的辦事處。然而,渠強調,在一些難以獲得疫苗的國家將不適用此規定,但該公司希望能幫助在難以獲得疫苗的地方讓員工接種疫苗。   此項決定將根據當地法律和勞工所依據的協議執行, 若有特殊健康狀況將給予不同考量。對於在港口和處理貨櫃設施工作的員工,還會有其他要求。   丹麥幾家大公司例如 Novo Nordisk、Ambu 和 Lundbeck已經要求在美國的員工接種疫苗才能到辦公室上班。然而,目前還沒有其他丹麥大公司對在丹麥之員工提出接種疫苗的要求。   丹麥工會聯合會主席 Lizette Risgaard指出: 完全能理解馬士基想要保護其員工。話雖如此,接種疫苗的提議及是否願意接受接種疫苗是自願的,馬士基必須尊重這一點。 該會不認為雇主可以要求所有員工接種疫苗,但雇主可建議其員工自由接種疫苗。

A:韓國聯合新聞(2021年11月4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本(110)年11月4日表示,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文勝煜擬於本月9至11日訪問美國,並與美方討論加強兩國工業與能源領域之合作、鋼鐵與半導體產業懸而未決之問題。 文部長於訪美期間將陸續會晤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美國能源部長珍妮佛格蘭霍姆等,重點討論半導體供應鏈問題,此係美國商務部先前以提高晶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全球半導體企業於11月8日之前向美方提供供應鏈相關資訊。有相關報導稱,韓國企業計劃在不違反合同保密條款之前提下提供美方提供相關資訊。 媒體預測,文部長將會在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時說明韓國半導體企業提交之資料及韓方難以再進一步提供更機密之資料等情況。另文部長擬與 美方就美歐達成之鋼鐵關稅協議會影響韓國鋼鐵企業對美國之出口,以及未來可採取之措施進行討論。  

A:臉書(Facebook)在人臉辨識功能顧慮重重、遭政府及警方等單位不當使用後宣布,將關閉臉部辨識系統並刪除10億多人的臉部印記(faceprints)。 臉書最近更名的母公司Meta人工智慧副總裁佩森蒂(Jerome Pesenti)2日在部落格文章中說,這是科技業臉部辨識使用的最大轉變之一。 佩森蒂說,Meta公司正嘗試著在與日俱增的社會顧慮下評估人臉辨識技術的正面用途,尤其在監管機構未提供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更要這麼做。 臉書面貌煥然一新,10月28日頁面上宣布母公司新名稱Meta,網站並未改名。 臉書前產品經理郝根(Frances Haugen)爆料的文件顯示,臉書早已知道其產品造成危害,卻鮮少或毫不採取因應措施,可能導致歷來最大公共關係危機。 臉書超過三分之一活躍用戶允許系統識別他們的臉,約6億4000萬人;臉書最近開始減量使用。 臉書2019年不再藉助人臉識別軟體在上傳照片中辨識用戶的朋友進而自動建議標記,而以廣泛的臉部辨識工具取代標籤建議,讓用途多元化,不限於標記。臉書曾因標籤建議功能在伊利諾伊州被起訴,同意支付5億5000萬元,也於2019年遭聯邦貿易委員會(FTC)50億元罰款、進行隱私限制,經調查後和解。 研究人員和隱私維護人士數年來不斷質疑臉部掃描軟體應用,稱該技術在不同人種、性別、年齡的應用精準度不均,膚色較深的辨識誤差較大。 致力為臉部辨識不當應用而爭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代表韋斯勒(Nathan Wessler)說,臉部辨識另一問題是,企業為大量人員創建人臉印記,通常未經本人同意。此外,中國政府廣泛應用視頻監控系統更添臉部辨識應用隱憂,該系統已在中國穆斯林少數民族之一的所在地使用。 諸多顧慮下,全美至少七州和近20個城市限制政府使用臉部辨識。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7/5863153?from=wj_catelistnews

A:依據阿根廷政府2021年11月3日公報刊載生產部工業、知識經濟及對外貿易總署第701/2021號決議如下:阿根廷政府完成對自我國等進口之發泡級聚苯乙烯產品(南方共同市場稅則號列3903.11.10及 3903.11.20)之反傾銷調查,決議不對涉案產品採取反傾銷措施。阿國海關將退還2021年3月25日生產部第86/2021號決議第2條有關該等產品進口時支付之擔保金。

A:依據媒體報導,阿根廷總統費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日前參觀Toyota汽車阿根廷公司位於布宜諾省Zárate工廠,生產部Matías Kulfas部長簡報擬推動之「促進電動車永續發展法」草案,盼在未來20年內創造83億美元投資及2萬1,000個工作機會。 K部長說明,該法案係一項20年長期計畫,透過該政策發展國家戰略,並善用阿國境內可取得電動車產業生產原料鋰之優勢,使阿根廷成為拉美地區製造電動車及電池產業之平臺,增加阿國為國際對抗全球氣候變遷之貢獻。 該法案將提供稅賦減免及長期貸款優惠等措施,提供廠商及消費者誘因,鼓勵以電動車取代傳統車輛,例如提供車輛零配件、電池及充電器製造商為期20年之投資貸款優惠,以及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可直接獲得從價格中扣除環保輔助配備費用及部分稅款之優惠等。此外,該項法案也提出成立國家電動車發展機構,及建立信託基金,以確保20年投資計畫所需資金來源及持續性。 該法案計畫至2030年止,預計可創造電動車製造之投資50 億美元、汽車零配件投資15億美元及電池製造投資18 億美元,預計創造總投資額達83億美元,以及減少1,07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法案並規定自2041年起,傳統內燃新車包括輕、中、重型汽車、客運、貨運及小型運輸交通工具,均不得在國內銷售。 阿國汽車製造商協會(Adefa)會長TOYOTA公司阿根廷總裁 Daniel Herrero 表示,汽車產業已在阿國提供50 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電動車產業將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盼與政府共同合作創造該產業之成長。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根據義大利經濟發展部本(2021)年11月2日新聞公告,義大利政府近期通過有關政府組織改造相關法令,其中主管產業政策、中小企業、投資等業務之經濟發展部將進行相關改造,旨在重新劃分所屬單位權責及業務,以符合國家未來各大產業數位、綠色轉型所需,涵蓋範疇如產業、中小企業、獎勵措施、新創、商業、市場競爭、智慧財產權保護、消費者、資通訊科技、資安等。 按照組織改造法令規定,經濟發展部將有以下變革: 1. 將成立與產業轉型及大型供應鏈有關之行政總司,職權領域包含航空、國防、企業危機及特別接管等,主要目標為制定並執行相關政策與計畫,以協助國家戰略核心產業如汽車、鋼鐵、紡織業之再工業化。 2. 將創立另一行政總司,以主管創新及中小企業,此兩者系義大利經濟發展骨幹,將著重制訂與執行和下列領域有關之政策:發展、競爭力、研究、技術移轉、數位技術、戰略價值鏈之推廣、新創企業、食品工業和義大利製造、環境永續等。 3. 成立一個由部長直屬的技術小組,用以管控與國家韌性暨復甦計畫(PNRR)相關之施政方向、內部組織權責更動等事項。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在組改後,預計將可使部長在政策規劃及執行上有更多工具可運用,且在下屬的九個行政總司及相關辦公室之外,亦可藉由部內秘書幕僚長進行相關協調。

A:中亞五國   中亞即亞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裏海,東到中國新疆,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羅斯的廣大區域。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等5國。 該地區國家主要出口品項包括棉花、農產品、紡織品及食品等;主要進口品項則包括機械設備、化學品、石油、食品等。中亞五國蘊藏大量礦產資源,能源業對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主要貿易夥伴為亞洲與歐洲。    巴爾幹半島國家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為歐、亞聯繫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半島三面被水環繞,西鄰亞德里亞海、南面地中海及馬爾馬拉海、東鄰黑海。  巴爾幹半島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希臘、北馬其頓、蒙特內哥羅、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等國。  該地區國家主要出口品項包括石油及相關製品、電力、礦油、銅、醫藥機械、運輸設備、原材料以及紡織品及鞋類等雜項製成品;主要進口品項則包括積體電路、汽車及零組件、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原材料、化學品及燃料、銅礦石、醫藥用品、運輸設備等。貿易夥伴仍以鄰近歐洲國家為主,部分國家仍亟須進一步發展基礎建設及經濟轉型,以及疫情過後須加速經濟復甦,因而更加重視與歐盟政策之配合與調整。

A: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10)年10月29日報導,首份由德拉吉(Mario Draghi)總理主政之義大利《2022年預算法案》(Legge di Bilancio 2022),於28日獲得內閣會議(Consiglio dei Ministri; CdM)多數通過後,現刻已送入眾、參議兩院審議表決,根據法律,預算草案最遲須在本年12月31日止前正式法定。 多達185條法條之預算案內容涵括多種企業及勞工稅務改革、延長多項土木工程獎勵補助(superbonus)、退休資格(Quota 100)及《公民基本收入》(reddito di cittadinanza)改革、延緩課徵糖及塑膠稅至2023年、取消《現金回饋獎勵》(cashback),並持續向衛福部門投入資金等各類型財政措施,預估在2022-2024年間之各年度編列約達1.1兆歐元執行預算。 目前已知相關措施臚列如下: 1. 新制退休資格(Quota 102):改訂為年滿64歲以上,及達38年工作年數之勞工者具備退休申請資格; 2. 在2022-2024的未來3年間平均每年挹注2億,總額6億歐元做為退休保障基金,以協助正值經營危機的中小企業資深勞工(年滿62歲)之退休基金保障; 3. 擴大企業勞工社會安全網(ammortizzatori sociali)條件:原訂因經濟因素無法按時核發之《薪資整合保障基金》(Fondo d'Integrazione Salariale)僅開放雇用5位勞工以上之中小企業申請,現將人數條件放寬至5位勞工以下之中小企業亦受到同等保障; 4. 因應能源價格上漲,編列20億歐元以抑制2022 年第一季度電力和天然氣價格上漲所將造成之民生影響; 5. 2022-2026年間編列約15億歐元用以資助《2025羅馬大聖年慶典活動》(Giubileo 2025); 6. 減輕個人所得稅(IRPEF)和工商業地方稅(IRAP):將自2022 年起每年投入800億歐元預算; 7. 延長優化樓房超級補貼(Superbonus)政策:爲持續鼓勵提升整棟樓房之能源效率或防震功能,大樓升級工程費用可獲110%稅負抵減之優惠政策延長至2023年,2024年縮減為70%、2025再降為65%;《核心家庭綜合年收入》(ISEE)為25,000歐元以下之透天房持有者亦可在2022年享有110%減免之優惠; 8. 延長《首購貸款紓困基金》(Fondo Gasparrini)政策:正在領取《工資補償救濟金》(la cassa integrazione)者至2022年12月31日可暫緩繳納房貸; 9. 加強支持義大利企業國際化:預計自2022年至2026年再行融資800億歐元至《中小企業保證基金》(Fondo di Garanzia per le PMI)、《新制中小企業購置生產設備補助方案》(Nuova Sabatini)等各類協助支持中小企業資金流動之財務措施; 10. 編列近11億歐元做為2022年購買疫苗之預算。

A:依據智利法律日報(Diario Juridico)電子報報導,智利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總統於本(110)年11月2日簽署並頒布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EPA)法案,DEPA將於本月23日正式在智利生效。報導指出,多國看好DEPA未來發展潛力,韓國已正式申請加入,加拿大亦表示加入之意願。 謹查,DEPA為全球首個建立數位經濟規範之貿易協定,鑒於數位化及工業4.0對經濟復甦之重要性,智利極力推動DEPA儘速生效,盼藉由DEPA可促使智利在國際經貿領域取得創新,在新興領域推廣更多合作,並為智利新創業者及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發展能量。目前數位經濟占全球產值之4.5%至15.5%,過去十年間,數位貿易成長速度遠高於其服務貿易出口,2018年已占全球服務貿易出口之50%,對產業結構及技能需求帶來重大改變。

A: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多數會員國於日前簽署「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訂於2030年前將全球甲烷排放量減少30%。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將加強監管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以降低甲烷的排放。 美國環保署隨即公布一項草案,要求石油和天然氣業者須嚴格監測和減少甲烷的排放。該草案要求各公司採用專門設備來辨識無色氣體並防止甲烷洩漏、對新、舊油井的排放採取更嚴格的限制,並禁止在公用土地上燃燒天然氣和排放甲烷。美國國會亦提議徵收甲烷稅。EPA預計將於2022年底前頒布此法規,目標為在 2035 年前,將甲烷排放量減少 4100 萬噸。 此一新法規對於資本雄厚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影響不大。能源顧問公司Rystad Energy表示,歐巴馬政府時期頒布的甲烷法規,促使大公司持續穩步降低甲烷排放。Exxon Mobil、殼牌石油和 Chevron在投資人和消費者之壓力下,均支持訂定更嚴格之聯邦法規。但希望排除允許個人監視和向主管機關陳報之規定。 德州是全美最大的石油生產地,也是全球甲烷排放汙染主要地區之一。德州州長Greg Abbott曾簽署行政命令誓言保護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目前尚未得知州長對此法規草案之回應。在德州燃燒採油時逸散的天然氣需取得許可。根據監管機關德州鐵路委員會的數據, 2020 年 核准4500件申請案。 全球超過一半的甲烷排放量源於石化燃料的煉製生產過程、垃圾及廢棄物掩埋場、及農牧業。而石化產業可能是全球甲烷排放量不斷升高的主因。相較於減碳需要進行大規模經濟轉型,降低甲烷排放量相較「輕鬆」。

A:美西港口嚴重壅塞狀況遲未能解決,造成之供應鏈問題持續衝擊美國經濟,德州州長Greg Abbott於本(11)月1日推文公開向航運商喊話,「德州港口已準備好解決美國供應鏈堵塞問題。我們地理位置適中,處理貨物快速且成本遠低於加州,請選擇德州」。在推文附加之文宣短片中更呼籲航商「逃離加州」。A州長於本月2日接受福斯商業電視台訪問時又指出「由於加州法規問題,使得船隻在西岸港口等待時間長達100天,但貨輪經過巴拿馬運河行駛到德州休士頓港和自由港(Free Port )只需兩周時間,且德州港口24小時營運,加上便利的內陸運輸,有足夠能量處理這些貨物。拜登政府未能依常理處理供應鏈問題,已造成災難性物價上揚,美國民眾很難獲得感恩節慶所需之物品。」

A: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於路易斯安那州興建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之美商Venture Global於今年11月4日宣布與中國石化(Sinopec)達成20年天然氣長期供應合約,總值達300億美元,將成為美國對中國之最大天然氣供應商。 中美貿易戰中國對美國天然氣課徵額外關稅後雙邊之天然氣交易幾乎停頓,雖然2020年中國將天然氣列入豁免關稅清單,但中國天然氣公司擔心中美關係生變遲未簽署長期合約。2020年11月總部位於德州休士頓之天然氣公司Cheniere LNG(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州擁有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與中國之佛燃能源集團(Foran Gas Group) 簽署非約束力之先期合約(Heads of Agreement),預計在2021-2025年間交貨26艘天然氣,此係美中貿易戰後的第1個長期供氣合約。今年10月,Cheniere LNG宣布與中國新奧天然氣公司(Enn Natural Gas)簽訂為期13年的LNG新合約,預定2022年7月開始供氣。顯示在全球能源短缺之壓力下,中國大型能源公司開始在市場上尋求更多長期供應合約以確保能源供應無虞。

A: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面臨供應鏈緊縮,全國共有超過70%的國內貨物,由貨車運送;但貨車司機工時長,薪資與付出勞力不成正比,以及欠佳的工作環境,導致留不住人造成缺工問題。 港口貨物堆積如山,貨車司機缺工造成零售業與製造業的貨運延誤;美國貨運協會(American Trucking Associations,ATA)預估,業界缺工約8萬人,補足才能使貨運流暢運行;目前的缺工程度比疫情前的6萬1500人更多;此外,新的貨車、拖車和其他設備供貨不足,讓貨運瓶頸更嚴重。 貨車司機的薪資目前已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初期反彈;此外職缺數也呈上升趨勢,根據勞工部資料,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增加7萬4500個職缺,但目前受雇人數,仍比疫情前的2019年9月低1.3%。 為吸引更多司機,貨運公司提高薪資和福利;日前有法案指出將貨車司機的年齡下限自21歲下修至18歲,ATA就對此表示贊成。 貨運產業勞工老化嚴重,接近三分之一的司機已超過55歲,女性只占7%;勞工部數據顯示,去年卡車與拖車的年薪中位數為4萬7130元,自2016年以來,年增約4%。 但有部分業者表示,最嚴重的問題並非缺工,而是缺乏具有效率的運作模式;許多司機的薪資以里程數計算,但等待上貨與卸貨的前兩個小時卻不計薪。即使提出申請,也未必能獲得補償。 ATA主席史班瑟(Todd Spencer)表示:「這讓司機的工時顯得沒有價值。」而且過去上貨和卸貨僅需等待幾個小時,但現在一等有可能12個小時過去。 達拉斯Surge貨運公司老闆費克洛斯(Daniel Faircloth),就直接將司機周薪改為1650元,並且向客戶漲價;他說:「低落的效率讓司機身受其害,你幫我們提升效率,就幫你打折。」 貨運量增加,讓許多短成貨運司機感到疲憊;今年截至9月洛杉磯和長灘的進口貨量,就比去年同期增加25%。州際貨運價格水漲船高,因此許多司機改跑250哩以上的長程貨運。其他司機則改跑不需過夜的短程,或直接轉行,從事工時固定的工作。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7/5868616?from=wj_catelistnews

A:美國勞動市場出現人力短缺,人數破紀錄的勞工為爭取更好待遇、福利及工作環境而跳槽,身為中小企業的雇主面臨重大考驗;阿肯色州一家建築工程包商老闆說,現在開出時薪20元的價碼,只為了讓毫無經驗的工人願意到班;營業已40多年的華盛頓州珠寶店開出新進員工時薪19元的價碼,卻無人上門應徵。 阿肯色州工程包商「混凝土製造與挖掘公司」負責人賀德爾斯頓(JD Huddleston)接受新聞網站「阿肯色旅遊者」(Arkansas Traveler)訪問時說,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符合資格的人手就愈來愈難找,如今由於實在缺人,只能雇用完全沒有建築業經驗的勞工。 他說,有時候自己都要加入建築工人行列;他指出,因為沒有人手,「現在經常把案子推掉」。 為了吸引勞工,賀德爾斯頓說,除了調高工資,還提供帶薪休假福利,有時候則向其他建築包商借調人力。 他指出:「我付每小時18元至20元的工資給對於這個產業毫無概念的人,只為了讓他們願意到班。」不過,許多新進人員因為表現不佳,後來都被解雇。 他說:「平均每八名新聘員工中,七人會在30天內解聘,因為實在太懶散了。」 這波勞工短缺潮下,中小企業面臨必須與大型企業搶人的挑戰。 華盛頓州的康斯塔克珠寶店(Comstock Jewelers)從1978年便開始營業,負責人艾琳‧康斯塔克(Erin Comstock)說,今年變得很難聘到員工。 她說:「真的令人想不通。我們有很好的工作環境,我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人想來上班。」 過去半年多來,康斯塔克珠寶店應徵兩名全職員工,時薪17元,但卻找不到人;康斯塔克說,如今主要靠女兒幫忙顧店,原本已退休的丈夫也到店裡幫忙。 她表示,營業時間被迫縮減為每周二至周六開店,做生意時間為早上10時到下午5時。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7/5868619

A: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周四(4日)宣佈,旗下一間全新子公司將利用另一間Alphabet子公司DeepMind的人工智能(AI)技術,進行藥物研發工作。 DeepMind早已作出開創性的工作,利用AI預測蛋白質結構。而今次新成立公司Isomorphic Laboratories,將利用這項成功建立工具能助識別新藥。DeepMind執行長哈沙比斯(Demis Hassabis)亦會兼任Isomorphic的執行長,但公司發言人稱兩間公司將獨立運行,偶爾合作。 專家多年來指出,AI是一種可以更快又更低廉找出新藥治療不同疾病的方法。AI有助掃描潛在分子的數據組,找出一些最適合特定生物目標的分子,或微調擬議的化合物。過去兩年來,已有數億元資金投放在建立AI工具的公司。 哈沙比斯向醫療新聞網站Stat News表示,Isomorphic將嘗試建造能夠預測藥物與身體如何產生作用的模型。它可以利用DeepMind的蛋白質結構工作,找出多種蛋白質如何與其他互動。該公司未必自行開發新藥,而會出售它的模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引述一名發言人報道,新公司將聚焦於與藥廠建立合作關係。 但開發和測試藥物可能比找出蛋白質結構更具挑戰性。例如即使兩種蛋白質的結構物理上可結合一起,但難以了解實際效果。一款根據其化學程度的效果看似有希望的候選藥物,當被用於動物或人類上時總是不會可行。正如化學家兼作家羅爾(Derek Lowe)今夏在《科學》期刊指出,逾九成進行臨床測試的藥物最終沒用。大部份問題並非分子層面上有不妥之處。 DeepMind完成的工作和Isomorphic擬議工作可能有助突破部份研究瓶頸,但並非迅速解決研發新藥所遇到無數挑戰的靈丹妙藥。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結構生物教授瓦頓(Helen Walden)曾告訴The Verge︰「為評估藥物功能需要進行的費力又消耗資源的生物化學和生物評估工作,仍將繼續。」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1-05/%e5%89%b5%e6%96%b0%e5%85%ac%e5%8f%b8%e5%88%a9%e7%94%a8%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7%a0%94%e7%99%bc%e6%96%b0%e8%97%a5/3738635#page2

A:南加州碼頭等待卸貨的船舶持續積壓,於此同時,奧克蘭港一個貨運碼頭,上周卻發生有史以來的首次空置,象徵了美國供應鏈困境複雜性。奧克蘭港執行董事、加州港務局協會總裁萬威(Danny Wan)表示,有營運商告知,這是他們在奧克蘭港營運以來,史上首次未接獲一艘船舶停靠。此為供應鏈造成市場扭曲一例。 解決方法並不是簡單地在洛杉磯轉調部分船隻、向北送往奧克蘭港口即可。加州眾議員眾議會港口與貨物運轉特別委員會主席歐唐納(Patrick O’Donnell)指出,海運承運商須與碼頭營運商、貨運公司與倉庫等建立關係,所有往來都皆需協調合約。海運經營需要時間,並非一蹴即成。 「太平洋商船協會」副總裁暨總法務顧問雅各布(Mike Jacob)表示,北加州與太平洋西北部港口的重建航運連接,相當重要。進入美國水域的船舶積壓,顯示穿越太平洋的長途航運越來越少,導致美國最重要農業區之一加州的農民,無法運送產品外銷。加州棉花場與種植協會與西部農業加工協會總裁暨執行長伊索姆(Roger Isom)表示,農產業者受到外國航運公司支配。 加州是全美唯一堅果供應商,包括杏仁、核桃與開心果。根據加州食品與農業部數據,大部分堅果分銷至其他國家,2019年出口總值超過81億元。但伊索姆透露,上個月有80%預定發貨被取消。加工商必須支付更多費用,將產品運往其他港口,並將成綑的棉花空運到祕魯。他表示,農產商在銷售過程虧損,但必須如此做,否則有失去客戶的風險。 核桃果仁尤其是個問題,因為歐洲在聖誕佳節期間需求量高,「但是,加州原本的訂單,現在卻由其他國家遞補供應。」伊索姆指出,由於無法及時供貨,有協會成員一個月的銷售額損失750萬元。 船舶運送短缺,導因於對產品強烈需求推高運輸價格,以至於許多海運承運商在離開南加後,匆忙返回亞洲而繞過較小的奧克蘭港,然而,加州大部分堅果都自奧克蘭港運送。眾議員阿吉亞爾-庫里(Cecilia Aguiar-Curry)表示,加州農業很大程度依賴出口,目前正處於緊急情況。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5868867?from=wj_catelistnews

A:

A: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