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靠近緬甸撣邦清水河(Chin Shwe Haw)邊境的雲南省當局批准了4種來自緬甸的工業作物,包括甘蔗、橡膠、雪燕及棉花。這些作物將在緬甸商務部批准後運往中國。木姐-Namkham邊境貿易商會主管Sai Khin Maung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中國關閉所有邊境站。目前只有這4種商品允許進口。通常情況下,緬甸出口的農產品包括食米、木豆、玉米、甘蔗及辣椒,而進口來料加工CMP原料、電器及消費品。商務部的統計顯示,2020-21財年,緬甸通過清水河(Chin Shwe Haw)邊境的進口額為4.61億美元,低於2019-20財年的5.418億美元。
A:日期:110年11月1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https://www.afr.com/policy/economy/frydenberg-warns-on-downside-risks-from-china-20211031-p594ri 1.根據澳媒AFR報導,澳洲財長Josh Frydenberg表示:中國近來因煤礦短缺推升煤價,部分省分實施能源配給,政府限縮鋼鐵生產,加上恆大地產開發商3,000億美元債務問題懸而未決,中國境內新冠疫情再度爆發影響消費,9月底公布之年成長率4.9%遠低於6月之7.9%,經濟有下行風險,對澳洲出口構成風險。 2.由於中國房產及物業服務佔GDP之29%,房產營造佔全國鋼品一半的消費。鐵礦砂價格已由年初每公噸200美元跌至現今100美元,聯邦預測明年3月更將跌至55美元。F財長表示,雖然新州與維州封城帶來之經濟衝擊已能應對,惟對中國放緩的經濟走勢須密切注意。 3.營造為火車頭工業,當公寓住房興建減少時,道路、橋梁、鐵路等基礎建設及購物中心建案之需求也會變少。Auscap資產管理公司推估,當中國之住房營造之需求出現風險,將無法阻絕對澳洲鐵礦砂及煉焦煤(coking coal)出口之影響。(註:澳洲前三大出口產品為:鐵礦砂、煤炭、LNG;中國為澳洲最大出口市場。)
A:路透社本(110)年10月29日新聞報導,捷克第3季的成長低於預期,反映外部需求復甦動能疲弱,及全球供應鏈嚴峻情勢嚴重衝擊汽車業。 捷克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較前(第2) 季僅增加1.4%,低於路透社調查預測的1.8%,另較去年同期僅成長2.8%,與今年第2季較去年同期成長8.1%相較,第3季經濟動能顯見下滑。捷克統計局未針對上述數據進一步分析,僅表示內部需求為主要原因。 捷克是中歐國家第一個公布第3季GDP數據者,該數據說明全球供應鏈鏈嚴峻情勢、快速高漲的能源成本與通貨膨脹正干擾經濟的成長與復甦。此外,捷克的疫苗接種率因相較於其他西歐鄰國來得低,目前COVID-19確診人數已見增加。 經濟學者Jakub Seidler直言:「今年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若無法改善供應鏈的問題及能源危機,將會影響許多企業及家庭」、「加上倘疫情持續擴大,第4季的經濟前景將不見樂觀」。 Jakub Seidler表示,今年經濟若成長超過2.5%,將是一個成功的局面,捷克央行則是預計成長3.5%,儘管有些銀行業者認為該數據勢必打折。 中歐經濟隨著疫情限制放寬,零售業及服務業開放營業,進而刺激消費者需求,已見好轉,惟目前又面臨逆風困境。 全球爭搶半導體晶片已影響捷克汽車產業,預料2021年將減少產能至少25 萬輛汽車。捷克經濟風向指標企業-斯柯達(Škoda)已於本年10月宣布,受晶片短缺的影響,今年未來幾個月將大幅減少生產,甚至停產。
A:據媒體報導,日前阿根廷商業署長Roberto Felletti指出,繼凍漲民生用品價格後,對藥品價格亦將進行監管。惟藥廠對此表示,目前沒有透過價格凍結機制改變自由競爭規則之必要。 阿根廷藥劑製品的主要商會CAEME、CILFA及COOPERALA透過聯合聲明表示,阿國擁有350間以上的藥商(loboratorios)及229間製藥廠,並有7,300個品牌及約1.6萬種不同活性成分的藥品,該等藥品在超過1.4萬家藥店中競爭,因此無需通過價格凍結機制改變自由競爭規則。同時向政府、公共及私人醫療提供者、醫界及患者承諾,將會依據國家統計局之通貨膨脹率調整藥品價格。 另根據藥劑師學校調查,2021年迄今藥品價格平均上漲45%,而價位較高的醫療處方藥品上漲86%。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紡織業促進基金會(Fundacion ProTejer)報告指出,阿國紡織業已恢復至新型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前之水準,預估2021年投資額達2億美元。同時指出,阿根廷紡織業具有很大潛力,儘管2015至2019年期間失去約2.5萬個就業機會,且違法員工人數增加,惟今(2021)年紡織業已重新提供2,500個職缺。 2021年1至9月阿國紡織業投資額與2015年持平,若與2020年相較成長94%,其中紡織工業設備使用率較2019年增加2.7%。 至於阿國紡織業的進口,與2019年相較呈現成長,但結構有所不同,因需求提高延伸紡織零配件及耗材等進口增加,而織成品進口下降。ProTejer秘書長Luciano Galfione表示,今年資本貨品進口將創新紀錄,且業者的展望為樂觀。為此G秘書長認為,需繼續鞏固國內市場,並走向外銷。 阿根廷60%的紡織品為進口,其中合成纖維及棉分別調漲70%及100%,運費調漲6倍。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4 PAP, PolandIn 英國政府於11月4日週四宣布,在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氣候會議期間,包括波蘭在內的40多個國家已承諾放棄使用煤炭。簽署宣言的國家包括波蘭、智利、埃及、摩洛哥和越南。然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和美國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使用國並未簽署該協議。煤炭是氣候變遷的最大單一貢獻者,中國燃燒的煤炭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 該協議的簽署方承諾停止對本國和國外新建燃煤電廠的所有投資。英國政府表示,他們還同意在2030年代對主要經濟體和2040年代對較貧窮國家逐步淘汰煤炭能源。數十家組織已簽署承諾,幾家大型銀行已同意停止對煤炭產業提供資金。 英國商業和能源部長Kwasi Kwarteng表示,煤炭的末日即將來臨。世界正走在正確的軌道上,準備好迎接煤炭的命運,擁抱建設清潔能源未來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儘管全球在減少煤碳使用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在2019年,煤炭使用仍佔全球電力的37%。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4 PAP, PolandIn 波蘭的魚類消費量每年都在增長。據農業與食品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Economics)稱,波蘭今年魚類消費量將達到人均14公斤。波蘭人最喜歡的魚類是鯡魚、鱈魚和鯖魚。 在過去幾年裡,波蘭人消費越來越多的魚和海鮮。2017年,波蘭統計居民平均每年吃掉12.92公斤;2018年為13.02公斤;2019年為13.11公斤; 2020年為13.33公斤。 據挪威魚類和海鮮委員會(該委員會涵蓋25個國家)的報告稱,這種趨勢應該令人鼓舞,但值得注意的是,波蘭與排名領先者仍有顯著差異,例如葡萄牙每年人均消費57公斤魚,或西班牙人均消費39公斤。 儘管與非洲大陸的其他地區相比,魚類的消費量相對較少,但波蘭大多數人都表示,想多吃一些魚。大約有76%的人在海鮮消費者指數調查中給出了這個答案。農業和食品經濟研究所Krzysztof Hryszko強調稱,謹慎的預測,波蘭人每人將吃掉大約14公斤的魚。食用鯡魚(Herring)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每人2.73公斤的食用量。 阿拉斯加鱈魚(Pollock)仍然排名第二位,波蘭去年平均消費了2.04公斤。在消費的領獎台上,還有人均消費1.16公斤的鯖魚(mackerel),領先於鮭魚(salmon, 1.01公斤)。緊隨其後的是小鯡魚(sprats, 1.09公斤)、金槍(鮪)魚(tuna, 0.68公斤)和鱈魚(cod, 0.96公斤)。 在波蘭,罐裝或燻製的加工魚非常受歡迎。波蘭最常以這種形式購買鯖魚。最近發起「超級好鯖魚」(SUPER GOOD Mackerel)活動,以鼓勵在飲食中更廣泛地使用這種魚。該計畫的大使Jakub Kuroń是健康飲食的廚師和推廣者,他成為該活動的大使。 Jakub Kuroń 解釋稱,鯖魚是波蘭消費量最大的魚類之一,但鯖魚主要被稱為燻魚。這種魚有很多優點,作為一名廚師,他很欣賞鯖魚的味道、用途廣泛和價格。正如燻鯖魚贏得波蘭人的心一樣,新鮮的魚也一樣,征服波蘭人的板塊。首先,需要烹飪教育來學習在廚房中使用新鮮鯖魚。 「SUPER GOOD Mackerel」活動是荷蘭漁業局Nederlands Visbureau發起的一項倡議,旨在促進各種形式的鯖魚消費,促進鯖魚的多種用途。該活動的實施係由於歐盟和歐洲海事和漁業基金。農業和食品經濟研究所估計,波蘭的鯖魚消費量將增加到每人1.3公斤。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3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採礦機械製造商Famur集團於5月宣布「綠色轉型」(green transformation)戰略,已發行價值4億波幣(8,713 萬歐元)的綠色債券,對環保計畫融資。 Famur公司於11月3日週三宣布,其債券發行已成功。Famur公司在一份新聞稿中解釋稱,這是在該公司於2015年12月18日建立並啟動,並在今年8月修訂的債券計畫架構內採取的一項行動。債券持有人支付並收購總價值為4億波幣的債券。 Famur 集團在其網站上發布「綠色債券架構」(Green Bond Framework),描述了「綠色和永續」(green and sustainable)融資,並定義此類融資的目標以及債券發行資金將用於投資的類型。 該公司執行長Mirosław Bendzera表示,債券發行和綠色計畫是波蘭經濟生態轉型的一部分。在其他計畫中,Famur公司計劃開發太陽能發電場,並成為煤礦行業公司綠色轉型的領導者。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3 PAP, The First News 根據11月3日週三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波蘭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保持勞工工作方面是在歐盟中居領先的國家,也是在世界中居領先的國家之一。 波蘭經濟研究所(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 ;PIE)援引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的一份報告稱,此疫情大流行在全球範圍內造成1.25億個工作的損失,導致2020年之執行的工作時間下降了8.9%。 PIE 稱,歐盟預計今年工作時間將減少2.7%。但是,根據 PIE 的數據,波蘭 2020 年的工作時間僅減少了2.1%,是歐盟中降幅最小的,也是在全球降幅最小排名居第三,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此數據將上升2.4%。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0.30 IAR, TVP.Info 波蘭網站援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波蘭計劃中的新波蘭航空樞紐可能很快會吸引該地區的大部分空中交通,但會犧牲德國機場。據波蘭tvp.info網站報導,華沙附近的新波蘭大型機場將透過鐵路與德國奧德河畔法蘭克福市相連,幾乎將柏林和波蘭首都之間的旅行時間縮短一半。 該網站援引德國報紙的報導稱,不排除未來許多德國人會被誘惑使用新的波蘭機場進行國際旅行。據 tvp.info 報導,如果一切按計畫進行,德國首都和計劃中的波蘭機場之間的鐵路連接將比柏林和美茵河畔法蘭克福之間的鐵路連接更快。此外,tvp.info表示,新的波蘭大型機場預計將提供多個洲際航空連接。它援引《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稱,波蘭的航空旅行市場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據德國報紙tvp.info報導,波蘭每年的航空旅客人數已從2004年波蘭加入歐盟時之超過880萬人次成長到15年後之超過5,000萬人次。據波蘭官員稱,新的波蘭航空樞紐將位於華沙以西40公里的Baranów市,此樞紐將整合航空、鐵路和公路運輸。這座超大型機場的初始容量為每年4,500萬名乘客,預計將於2027 年建造完成。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4 PAP, PolandIn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11月4日週四在布達佩斯舉行的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V4)會議上表示,維謝格拉德集團的國家是韓國在歐盟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韓國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參加了此會議。 Morawiecki總理強調稱,韓國對歐盟的所有出口中約有30%流向維謝格拉德集團國家。維謝格拉德集團是開放的經濟體,我們期待我們的合作夥伴也能如此開放。Morawiecki總理並指出,韓國與V4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近年來發展迅速輝煌。他表示,對波蘭來說,最重要的是在那些決定創新以及波蘭和歐洲經濟未來的部門之間的交流。 Morawiecki總理報告稱,在與韓國總統的會晤中,雙方討論了與氣候相關的問題和挑戰、天然氣價格上漲及其被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操縱以及雙方面臨的能源危機。他補充稱,雙方還提到了巨大的移民壓力、阿富汗、伊拉克問題以及波蘭東部邊界的情況,這也是歐盟的東部邊界。 據 Mateusz Morawiecki 總理表示,維謝格拉德集團的政策是當今歐盟對移民政策的主流。Morawiecki總理還指出,V4國家感到非常滿意,因為他們長期以來一直警告其他歐盟國家不要出現移民危機及其後果,以及歐盟目前正在成為能源訛詐的受害者。他強調稱,從這裡開始,我們呼籲歐盟執委會密切關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價格操縱行為。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會後表示,V4集團是一支新的生產力;該集團是韓國在世界此一地區的重要經濟夥伴。該地區有許多韓國公司,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等。我們已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這種合作。 與會領導人還簽署關於V4與大韓民國在當前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上合作的聯合聲明。他們還強調需要在所有國家公平分配 COVID-19疫苗,並同意阿富汗的穩定仍然是歐洲和亞洲安全的關鍵問題。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11.04 IAR, PAP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11月4日週四計劃參加其所在地區維謝格拉德集團(V4)政府領袖與南韓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在布達佩斯舉行的會議。官員們表示,此次聚會將討論貿易和全球挑戰,因為V4集團4國: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總理將首先召開會議。 據波蘭新聞局(PAP) 報導,韓國總統隨後將與他們一起參加全體會議,然後是工作午餐。據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白天,波蘭Morawiecki總理還將與文在寅總統私下交談,然後與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an交談。 波蘭政府發言人Piotr Müller向記者表示,布達佩斯會議將提供機會討論相互關係,特別是貿易和投資、能源和基礎設施、科學和文化合作以及國際維謝格拉德基金的角色。Müller補充表示,正如波蘭新聞局(PAP)引述的那樣,領導人還將討論關鍵的全球挑戰,例如阿富汗局勢、移民、氣候以及各國如何共同努力實現COVID-19大流行後的復甦。 據該波蘭新聞局報導,韓國是波蘭在亞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波蘭政府發言人Müller向記者表示,韓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參與波蘭的基礎設施和製造計畫。 週四的「V4+韓國」會議由匈牙利主辦,匈牙利將擔任區域維謝格拉德集團為期一年的輪值主席,直至2022年年中。據波蘭新聞局報導,上一次此類聚會於2015 年底在布拉格舉行。
A:參考資料:GOV.UK, BBC 日期:110年11月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17/P200號(商情文號:第917號) 商情本文: 在昨(3)日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變遷會議中,英國帶領宣布全球煤炭發電轉型潔淨發電聲明(Global Coal to Clean Power Transition Statement),包括波蘭、越南和智利等主要煤炭使用國共40多國承諾將終止使用煤炭,其中波蘭、越南和智利等18國首次立下逐步淘汰煤電承諾;然而一些世界最大煤炭使用國如澳大利亞、印度、中國以及美國則未參與簽署。此聲明要求全球終止所有針對新燃煤發電項目之投資,主要經濟體將在2030年代逐步淘汰煤電,世界其他地區則預計在2040年代逐步淘汰煤電。去年,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三大煤炭投資國已承諾將在今年底終止海外投資煤炭發電,G7集團、G20集團以及OECD組織也均朝向終止國際公共煤炭投資趨勢,此可能終止全球20國超過40 GW的煤炭發電量(相當於英國發電量一半以上)。 另外,尚有智利、新加坡和德爾班(Durban)等28國簽署加入由英國與加拿大共同成立之脫煤聯盟(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該聯盟旗下有多達150個政府及企業,包括英國NatWest銀行、Lloyds銀行、HSBC銀行以及加拿大出口發展部(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過去六年中,全球新燃煤電廠數量已減少76%,此即自巴黎協定以來,已終止產量達1000 GW的新燃煤發電廠。 從煤炭轉向潔淨能源之提案,包括: 一、終止新燃煤發電(No New Coal Power):在9月來自六國的聯合國高階部長對話開啟「終止新燃煤發電契約」,昨日聲明進一步承諾至今年底,將終止公共資金對未減產的燃煤發電廠之投資,轉而投資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以加速潔淨能源轉型; 二、支持新興經濟體:主要新興經濟體已宣布將加速全球從煤炭朝向潔淨能源公正轉型之行動,如提供85億美元用於支持南非能源轉型合作關係( South Africa 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 ),以及印尼、菲律賓同意與亞洲開發銀行建立開創性合作關係,將支持當地既有燃煤發電廠可提前,預計本日在COP26會議上將有更多針對金融投資公告發布; 三、支持煤炭密集型經濟體:基於煤炭發電和採礦業國家在潔淨轉型中可能面臨之巨大挑戰,英國政府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 Council)將提供高煤炭型經濟體公平轉型所需之援助,聚集20個政府和超過15個國際機構,例如該委員會下的快速因應設施(Rapid Response Facility)可向各國提供快速行動支持和商業援助,已回應24項申請,包括在菲律賓的能源效率問題以及在埃及的電網管理; 四、確保公正轉型過度:英國政府發布國際公正轉型宣言(International Just Transition Declaration),以確保擺脫煤炭業可帶來之永續綠色未來的公平性,且欲在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上創造高品質就業機會等。至今,有12國與英國及歐盟簽署協議,此涵蓋世界廣泛的捐助資金,有助於推動世界各地公正轉型。 英國已立下承諾將在2024年前完全淘汰燃煤發電,並在2035年前實現電網脫碳。在1990年至2019年間,英國經濟成長78%,碳排放量則下降44%,是G7集團中碳排放量減少最快之國。現在英國燃煤發電僅占全國發電量不到2%,近十年前曾為40%。英國能源部長Kwasi Kwarteng表示,煤炭末日就在眼前,世界正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隨著淘汰煤碳,全球將享潔淨能源可驅動之未來所帶來的環境與經濟效益。 惟工黨影子內閣產業部長Ed Miliband指出,中國等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仍尚未同意停止增加煤炭使用量,且在逐步淘汰石油、天然氣等改革方面實無進展。而雖全球減煤確實有所進展,但在2019年煤碳仍供應全球約37%之電力,南非、波蘭和印度等國將需要大量投資以使其能源部門變得更加環保。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之COP26會議代表團團長Juan Pablo Osornio 表示,整體而言,政府聲明仍遠未達欲在關鍵十年淘汰傳統化石燃料所需之決心,儘管標題響亮,但似乎仍為各國自行選擇淘汰煤碳日期保留許多餘地。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統計局(TUIK)本(2021)年11月3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19.89%,另較本年9月增加2.39%。 土耳其本年10月通膨率達19.89%,高於去年同期之11.89%,亦較本年9月之19.58%上漲0.31個百分點。本年10月食物及非酒精飲料價格上漲最多達27.41%,其次為旅館、咖啡廳及餐廳25.53%、家具及家用設備23.03%。 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nadolu Agency上週對18名經濟學家進行問卷調查,渠等預測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上漲20.01%。 土耳其中央銀行於本年10月28日將本年底通膨預測自14.1%調升至18.4%,此修訂主要係因進口成本及食物價格上升。 土耳其央行行長Sahap Kavcioglu強調透過加強對出口商提供信貸以將經常帳赤字轉為正值的重要性;K行長在公布第4季通膨報告之會議上向記者及經濟學家表示,受惠於出口強勁,年度經常帳的改善預期將持續至年底,此趨勢之強化對於價格穩定目標至關重要。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2021年11月4日新聞報導,瑞士西北應用大學(FHNW)近期發表2021年瑞士商業報告(Commerce Report Switzerland 2021),統整瑞士商業活動之變遷及未來預測。瑞士2000年以前銷售多於實體商店;2000年至2020年期間網路商店開始挑戰實體商店之地位,但市場上仍以實體商店為主流,且該兩管道明顯各有市場互不干涉。自新冠病毒疫情以來,2020年起瑞士市場開始轉變為跨管道網絡化商業形式,以網路商店為主導。 該研究報告為瞭解瑞士2030年以前商店型態趨勢訪問了瑞士30家多渠道銷售企業,該30家企業網路營業額合計全年約32億瑞郎。報告結果顯示未來網路商店將持續成長,其中各企業針對「網路商店占比會繼續成長超過10%」,表示非常認同者占23%,稍微認同者占54%,稍微不認同者占7%,非常不認同者占13%。針對「製造商直接銷售增加且零售服務業轉型」,表示非常認同者占38%,稍微認同者占54%,稍微不認同者占8%。針對「透過社交軟體及網紅銷售占比超過5%」,表示非常認同者占40%,稍微認同者占40%,稍微不認同者占13%,非常不認同者占7%。 報告總結瑞士網路商店及社交平台直銷將在未來幾年繼續成長。該報告指導教授Prof. Ralf Wölfle更進一步表示,未來瑞士無線上經營計畫之實體商店發展恐遭受困境。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新聞報導、Commerce Report Switzerland 2021 日期: 2021年11月4日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2021年11月4日新聞報導,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同日公布其訪問瑞士企業共114位財務長之經濟及風險評估報告結果顯示,約60%之企業營業額與疫情前無異或較疫情前高。 於風險評估方面調查報告顯示,儘管訂單已增加,然而由於供貨緊縮、部分專業人才不足、成本增加及通貨膨脹危機等因素,預估其利潤率將下降之企業逐漸增加。受訪企業目前面臨之最大風險為「供應鏈緊縮及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排名第2者為「新冠疫情影響」;排名第3者為「專業人才短缺」,名次上升15名。 儘管如此83%之受訪企業財務長對經濟前景仍表示樂觀。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11月4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之瑞士2021年1至9月份旅遊住宿統計,1至9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2,25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6.1% (增加310萬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600萬人次,減少6.8%(減少43萬7,000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1,640萬人次,成長27.6%(增加360萬人次)。 另2021年9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33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22.5%(增加60萬5,000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120萬人次,成長86.2%(增加54萬2,000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210萬人次,成長3%(增加6萬3,000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11月4日
A:綜合華爾街日報及彭博社報導,美國聯準會11月3日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每月縮減購債規模150億美元,聯準會為刺激經濟自2020 年6月以來,每月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美國國債及400億美元抵押債券,本年11月起將減少購買100億美元國債與50億美元抵押債券,12月再減少150億美元債券購買,之後每月適當調降淨資產購買速度,預期明年6月結束購債計畫,然縮減規模可因經濟前景隨時調整。 FOMC聲明表示,通膨上升主要反映預期暫時性(expected to be transitory)的因素,新冠疫情及經濟重啟供需失衡導致部分行業價格大幅上漲。美國聯準會在資產購買結束前,將維持利率0-0.25%。美媒指出,Powel主席強調通膨前景面臨不確定性,雖稱充滿活力的經濟將調適供需失衡情況,然無法預測供應鏈恢復正常的時間,目前並不是升息最佳時機,盼勞動市場可進一步復甦。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fed-dials-back-bond-purchases-plots-end-to-stimulus-by-june-11635962417、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11-03/fed-to-start-tapering-asset-buys-by-15-billion-later-this-month?sref=1zdda0Kg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CDC於11月2日繼美國FDA一致通過核准5-11歲兒童接種輝瑞/BNT新冠疫苗,部分接種站最快可於11月3日開始提供施打,然預期全美下週才能展開全面接種,美國計有2,800 萬名 5-11歲兒童。 輝瑞/BNT新冠疫苗臨床試驗顯示對5-11歲兒童防護力達90.7%,2劑疫苗接種間隔3週,劑量為12歲以上接種者的1/3,輝瑞公司並表示已準備足夠疫苗供全美符合資格的孩童。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cdc-advisers-to-discuss-pfizer-biontech-covid-19-vaccine-for-young-children-11635845401
A:印尼政府本年11月2日頒布最新入境防疫管制規定要點如次: 1. 開放接種一劑疫苗之國際旅客入境印尼。 2. 所有旅客均須於抵達印尼時接受第一次PCR篩檢。 3. 已接種一劑疫苗旅客須入住印尼政府指定防疫旅館隔離5天,並於檢疫隔離第4天接受第二次PCR篩檢;已接種兩劑疫苗旅客須入住印尼政府指定防疫旅館隔離3天,並於檢疫隔離第3天在防疫旅館接受第二次PCR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