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丹麥國家血清研究中心(SSI)於11月1日發布一份關於民眾接種疫苗後仍感染的新報告,該報告涵蓋 2020 年 12 月 27 日民眾開始接種疫苗至今年第 42 週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者,共 有 22,682 例仍感染,其中住院 862 人,133 人死亡 , 相當於所有疫苗接種者中仍有0.5%的感染,稍早在 10 月 12 日的報告中此數字為 0.4%。 SSI 部門負責人 Palle Valentiner-Branth 說:“總體而言,已完成接種者仍染疫的數量正在增加, 這是意料中的,當越來越多民眾感染,表示疫苗在某些群體中的效力下降, 因在已接種第3劑追加劑的民眾中, 則發現較少的感染病例。 第 42 週末,共有 77,802 人完成第3劑疫苗接種,其中,檢測到42例陽性案例,相當於完成第3劑疫苗接種者每10萬人中之染疫數為54人。 ” 渠亦指出, 在第 39-42 週完成民眾第3劑疫苗接種後,看到較少的感染。另在所有的年齡組數據顯示,已接種疫苗的人受到感染和住院的比例遠低於未接種疫苗的人。最後,SSI 數據顯示,接種輝瑞或默德納疫苗的效力會隨著時間增長而降低。此種下降在 65 歲以上的群體中最為明顯。 此外, 接種第3劑輝瑞疫苗顯著提高疫苗的有效性。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2021年11月2日新聞報導,瑞士藝珂集團(Adecco)2021年第3季營業額約為52.2億歐元,經貨幣調整後較去年同期成長9%,但仍較2019年同期減少10%。第3季毛利率約為 20.8%,調整後EBITA 利潤率為4.8%,而去年同期為4.5%。 本年第3季淨收入約為1.33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7%。 資料來源: 瑞士通訊社(SDA)新聞報導 日期: 2021年11月2日
A:依據瑞士ABB集團2021年10月21日新聞稿,該集團2021年第3季營業額約為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新訂單金額為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營業利潤約為8.52億美元,營業利潤率12.1%,EBITA利潤率為15.1%。 2021年第3季ABB集團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約為1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1%。 資料來源: 瑞士ABB集團新聞稿 日期:2021年10月21日
A:據媒體報導,為促進雙邊夥伴關係,阿曼運輸暨資通訊部(Ministry of Transport,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部長Eng. Saeed Al-Maawali日前率團訪問沙烏地,於本(2021)年11月1日與沙烏地運輸暨物流事務部(Ministry of Transport and Logistic Services)部長Eng. Saleh Bin Nasser Al-Jasser簽署陸運及海運2項合作備忘錄。 另阿曼經濟部(Ministry of Economy)部長Saeed bin Muhammad Al-Saqri呼籲兩國加強海運合作,例如推動將海灣國家之石油及天然氣改道阿曼出口,不再經過荷姆茲海峽,以確保能源供給安全不受地緣政治動盪影響。渠並表示,兩國皆盼提升雙邊貿易及投資,而沙烏地-阿曼協調委員會(Saudi-Omani Coordination Council)也已成立,有助推動阿曼2040願景(Oman Vision 2040)及沙烏地2030願景(Saudi Vision 2030)政策。
A:據媒體引用市場分析公司IHS Markit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10月非石油經濟雖持續成長,惟速度放緩,10月PMI自9月的58.6降至57.7。 上述調查指出,儘管沙烏地10月非石油經濟成長趨緩,PMI仍為COVID-19疫情爆發迄今之第2高,顯示經濟因防疫及旅遊出入限制措施放寬而持續復甦。另沙烏地就業人數自本年4月起雖持續增加,惟新增就業機會之增幅仍有限,在生產所需之原料成本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反映企業主為確保產能足以應付需求,避免增加人事成本。
A:捷克媒體 Radio Prague International 110年11月1日報導,COP26 氣候峰會本週一(11/1)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世界各國領導人紛紛現身。峰會前夕,大部分國家包括捷克,均承諾共同努力面對全球氣候暖化問題,惟歐盟目前的能源危機已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歐盟會員國將不願採取更多抑制溫室氣體排放之措施。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溫室氣體排放者之一,與中國、美國、印度加總佔全球一半排放量,因此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變遷影響上具關鍵性角色。捷克為歐盟成員國中對放棄石化燃料-煤炭最為遲疑的國家,因煤炭是捷克最主要的電力來源。 捷克政府對於歐盟建議在2030年將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較 1990 年低 55% 之目標已表達支持,但前提是55%減排量必須是歐盟整體區塊的平均值,及國家補助規定不影響核能發展。捷克總理Andrej Babiš認為應透過監管碳市場來解決歐洲能源危機,渠認為峰會應處理能源價格問題,並譴責逐步淘汰內燃機引擎汽車,以降低碳排放之綠色新政是無助的,並批評未考量個別國家能源結構即設定抑制碳排放目標之作法。 有關捷克最大的替代能源供應商波西米亞能源公司近日倒閉一事,總理Andrej Babiš表示,將持續推動歐盟執委會在2022年前免除能源價格的增值稅。
A:根據冰島媒體於11月2日報導, 冰島旅遊、工業和創新部長 Þórdís Kolbrún Reykfjörð Gylfadóttir 於今日正式啟用適用於任何具有 II 型歐規充電接頭的公共汽車充電站。據Bílabúð Benna 汽車經銷商老闆 Benedikt Eyjólfsson 表示,相較於特斯拉安裝的充電站功率為 250 kW,而 ON (Orka náttúrunnar)最強大的充電站功率為 150 kW,而該公司所有的充電站則可提供高達 350 kW 的電力,可於 5 分鐘內提供 100 公里旅程所需的電量。 G部長表示,冰島目前位居全球交通能源轉型第2位,僅次於挪威 。總體而言,交通能源轉型進展順利,重要的是不僅要增加冰島的充電站數量,還要擁有強大的充電站。 兩者都是通向交通能源轉換的重要步驟。 總之,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的發展是很需要的,民眾不會因穿梭在不同地方和農村之間擔憂行動範圍因電力供應瓶頸而受限,該部必須確保更多既快速又好的充電站。
A:菲國財政部長Carlos Dominguez III率團出席本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國Glasgow舉辦之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根據財政部指出,菲國溫室氣體排放仍相對很低,但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未來十年造成的損失約達100億美元。此數據係依據菲國統計局資料從2010到2020年,氣候造成災難的損失約106億美元來推估。如此巨大損失,與菲國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只增加0.3%,不成比例。國家暴露在天然災害下,是政府財政情況不利風險的來源之一。 根據菲國2022年財政風險報告,在2020年由於天災包括3個颱風帶來損失達約14.9億美元,2019年僅一個北冕(Kammuri)颱風造成最嚴重損失達1.32億美元,其中5,800萬美元來自基礎建設損失,7,400萬美元來自農業損失。 世界銀行(WB)及亞洲開發銀行(ADB) 8月份的聯合報告中,亦強調菲律賓面臨的風險是氣候變化的結果,菲律賓一些地區海平面正以超過平均比率在上升,使得100萬人在2070至2100年將暴露在海平面升起的洪水中。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為農業部門,不論增加的洪患及可能引起的乾旱,均會造成農業產出減少。根據WB及ADB計算,未來50年,菲律賓有40%機率經歷損失超過1.73兆披索(約346億美元),有20%機率經歷損失超過2.74兆披索(548億美元)。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3日報導,金融管理局(MAS)局長孟文能11月2日表示,儘管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投資活動的態度呈兩極化,新加坡立志成為全球加密貨幣樞紐,政府會強化監管,並不會打壓或禁止。加密貨幣投資屬於「對未來投資」,目前為止形式還未明朗,但星國佔據先機,將能更瞭解潛在收益和風險。 加密貨幣在新加坡又稱「數位付款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簡稱DPT),自去年1月28日起生效的「付款服務法令」(Payment Service Act)規定所有在星國從事付款活動的公司,都須向有關當局申請執照,包括提供DPT服務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目前僅有三家DPT業者獲得正式執照,包括星展集團旗下的證券業務星展唯高達(DBS Vickers)、澳洲加密貨幣交易所Independent Reserve,以及當地金融科技新創公司FOMO Pay。另外,新加坡交易所(SGX)11月2日宣佈首次將iEdge比特幣指數的執照發放給當地數位資產託管商Propine。 Propine成立於2018年,並於本年1月完成金管局的「監管沙盒」測試,成為首家獲得「資本市場服務」(CMS)執照的數位資產託管商。該公司也向機構客戶提供比特幣ETF服務。Propine首席執行官Tuhina Singh表示,能成為首個獲得新交所iEdge比特幣指數執照的合作夥伴,這不僅對該公司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對關注比特幣的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和機構投資者亦是如此。 新交所董事總經理吳健怡指出,隨著市場對指數掛鉤的被動投資越來越感興趣,投資者以低成本、高效率方式參與新興和大型投資主題的需求正日益增長。在市場對數位資產的興趣持續上升之際,很高興與Propine展開合作。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3日報導,私營發電企業可能因低碳方案成本較高而不願投資發展新發電設施,為確保星國在能源過渡期繼續享有安全和可靠的電力供應,政府修改「能源(韌性措施和雜項修正)法案」11月2日在國會三讀通過,賦予能源市場管理局(EMA)更多權力,必要時可收購、興建、擁有及經營關鍵發電基礎設施。 在新法令下,除商業或政府貸款,能源局也可發行債券,為這些關鍵基礎設施,包括發電機組、儲能解決方案,跨境電力交易可能需要的輸電基礎設施等建設提供資金。該局為能源基礎設施融資的任何借款都不會被證券化為資產,並將確保貸方沒有能力影響與能源基礎設施相關的決策。 此外,新加坡能源企業每年的碳排放量占全國約四成,減排行動迫在眉睫。能源局將依該法令頒佈新的政策與標準,要求發電廠等機構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新法令也加強對關鍵電力和天然氣基礎設施的保護,例如在新加坡領海破壞任何存放或打算存放輸電電纜、輸氣管道或海底天然氣管道的基礎設施的行為定為犯罪。 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表示,星國目前依賴私營機構提供電力以及能源安全和系統穩定所需的關鍵基礎設施。但由於國際能源轉型的各種不確定性,新加坡須面對私營機構不願投資用綠色先進技術發電的風險。而對於業界擔憂能源局此舉將壓低電力批發價,陳詩龍部長重申,修正法案是為了給能源局靈活度去因應可能破壞能源安全穩定的情況,政府還是傾向讓私營部門負責建設、擁有和營運發電基礎設施,並施行保障措施,確保不會與私營機構進行不公平競爭。 新加坡貿工部和能源局正著手實施長期計畫,將星國電力生產轉型到低碳發電。雖然發電成本可能降低,但加強電網等工作將增加整體成本,此計畫乃為因應氣候變遷不可避免但必要之權衡。能源局將繼續與產業密切合作,開發具成本競爭力的安全解決方案,滿足長期能源需求和低排放目標,政府也會繼續為弱勢家庭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因應更高的電費。
A:馬來西亞貿易促進局(MATRADE)與馬國中國工商銀行 (ICBC Malaysia)合作舉辦主題「加強馬、中在電子電機領域的合作」網路視訊研討會以促進馬國電子電機產品出口至中國大陸。 該局副執行長Sharimahton Mat Saleh頃表示,本次活動將成為馬國企業從產業專家獲取中國大陸電子與電機產業最新市場資訊的平臺,而中國企業亦可更多地瞭解馬國電子電機貿易與能力。 除提供中國大陸技術趨勢和前景的知識共用平臺外,在線活動亦鼓勵馬國與中國大陸電子電機產業參與者透過工商銀行商務對接平臺的業務配對會議進行合作。 2020年馬國電子電機產品出口額為921.4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3%,占馬國總出口額39.3%;其中半導體器材與積體電路組成的半導體產品出口占馬國電子電機產品總出口額約 62%。 中國大陸為馬國電子電機產品第三大出口市場,出口額達 128.5 億美元,占馬國2020 年電子電機產品出口額13.95%。 2021 年 1 月至 8 月,馬國對中國大陸的電子電機產品出口額為 89.7 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 18.8%。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為馬國標準暨工業研究院(SIRIM Bhd)在吉打州居林高科技園區(Kulim Hi-Tech Park)創立醫療器材創新中心 (MDIC)推動儀式時表示,馬國具備潛力成為醫療器材的主要生產中心,並在本區域和全球的產品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作用。 馬國率先成為全球醫療和外科手套市場的最大生產國,當 新冠疫情爆發時,醫療手套外部需求銳增,這為當地企業提供出口商機,顯示馬國在前述產品的全球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作用。 馬國地處策略位置,並擁有才華橫溢且技術嫻熟的勞動力,可以打入醫療器材領域的新市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情況下。然馬國醫療器材產業需加強產品創新,尤其中小企業,須透過生產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來參與全球競爭。馬國標準暨工業研究院透過設立醫療器材創新中心,將可提高國內產業在醫療器械產品的創新與研發能力方面作出貢獻。 去(2020)年馬國醫療器材產業的出口額達300 億馬幣(約72.48億美元),較2019 年成長 24.9%。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馬國生產力機構(MPC)及馬國英特爾公司頃啟動第二項中小企業虛擬人工智慧增強計畫(AI4S)。第一項 AI4S 活動係於本(2021)年 1 月舉行。英特爾公司向 100 家選定的馬國中小企業頒發AI 入門配套,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援流程與培訓,以幫助他們在業務或營運環境中展開試點計畫,以啟動人工智慧 (AI) 或工業 4.0 之旅。 AI4S 增強計畫見證英特爾公司承諾向參與公司分發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簡寫為FPGA)。 FPGA卡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使 AI 配套的功能比現有的強五倍。 馬國投資發展局執行長阿罕阿都拉曼(Arham Abdul Rahman)重申麥肯錫的調查結果,即馬來西亞 50% 的生產工作時間用於高度自動化的重複性活動。人工智慧功能可幫助自動化日常任務,增強員工的能力,並讓時間專注於更具刺激性和更高附加價值的工作。倘廣泛採用自動化,至2030 年,人工智慧將可為馬國創造 600 萬個新就業機會,新技能和長期勞動力培訓的需求將持續攀升。因此,馬國政府須協助克服國內企業在採用人工智慧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尤其在獲得正確的專業知識和管理融資需求方面。 馬國英特爾公司編程解決方案事業部 (PSG) 副總裁 Ruban Kanagaratnam認為,馬國企業需要進行重大思維轉變,視技術為一個產業;從急於創造技術轉變為平衡新技術的採用,因這是技術在國家發展中創造價值的主要原因。倘技術對用戶更加友好、成本具競爭力且可供國內企業使用,將讓國內參與者,尤其是中小企業,獲得平等的機會參與這場工業革命。 英特爾公司是涵蓋軟體與硬體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領導者,且非常熱衷於將其合作夥伴、知識和技術聯繫在一起,以幫助在馬國建立本地生態系統。迄今為止,馬國生產力機構和英特爾公司已開展了涉及 93 家企業的 5 次培訓課程。 阿罕阿都拉曼執行長鼓勵馬國其他跨國企業跟隨英特爾公司的腳步,幫助提升馬國產業系統及國內企業能力。馬國投資發展局刻正與馬國英特爾公司合作,為選定的國內大學模擬類似的 AI4S 計畫,為未來人工智慧勞動力做好入門級職業的準備,同時為雇主節省基本人工智慧培訓及技能的時間和資源。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在野黨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頃於國會表示,馬國政府應審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而不是因來自較大經濟體的壓力而推動該協定。馬國雖支持自由貿易協定,但政府應透過檢討該協定規定的政策來維護國家主權與利益。 馬國須考慮部分政策,諸如就業、平權行動和政府採購等,若遵循 CPTPP 規定,馬國則須遵守國際標準。馬國國內企業將因競爭而無法生存,國營企業與智慧財產權(IP)亦將受到影響。馬國政府需維護國家主權與利益,例如政府採購和智慧財產權,因這些領域需政府的幫助和保護。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計劃於本(2021)年底前向內閣尋求批准 CPTPP 的授權。該部策略談判司司長阿麗薇雅(Arividya Arimuthu)先前曾表示,在馬國批准該協定之前,馬國需修訂其職權範圍內的相關法律,這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進展。 作為簽署國,馬國在批准前將無法享受CPTPP所提供的優惠關稅稅率,亦無法在所有 CPTPP 會議上阻止需要達成共識的締約方。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去(2020)年越南經營製銷企業總營業額達15.54兆越盾(約6.8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2.8%。本(2021)年前半年直銷總營業額達93,000億越盾(約4.04億美元),成長37%。 根據越南工商部本(2021)年10月27日公布之資訊,目前越南全國有22家直銷企業,其主要營業額來自保健食品(80%以上)及化妝品(約15%)。 2020年參加直銷活動的總人數約832,385人,較2019年減少25%。截至本年6月底參加直銷人數僅為761,502人,減少8.5%。
A:越南工商部表示,美國貿易部頃公布對來自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之滌綸短纖(PTY)進行調查之最終調查報告。 根據上述最終調查報告,世紀纖維公司(CENTURY SYNTHETIC FIBER CORPORATION)傾銷幅度為2.58%(較初步調查結果減少0.09% ),越南其餘公司被課徵之反傾銷稅均為22.36%(較初步調查結果減少0.46% )。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預計將於本(2021)年12月3日頒布損害最終結論。倘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確定對美國產業造成損害,美國貿易部將頒布正式課徵反傾銷稅之法令。在此之前美國貿易部將持續採用初步貿易救濟措施。 (按:本年6月3日美國貿易部頃頒布對越南滌綸短纖(PTY)進行反傾銷調查之初步調查結果。根據此調查結果,對世紀纖維公司適用之臨時反傾銷稅為2.67%,對越南其餘廠商適用之臨時反傾銷稅為22.82%。) 越南工商部稱倘企業擬出口滌綸短纖(PTY)至美國,企業可以新出口商機制向美國貿易部申請檢視,俾享有個案之稅率。 擬申請上述監視之企業可向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國外貿易救濟組請輔導其程序及手續。 (按:根據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本年前9個月越南滌綸短纖(PTY)出口金額為2.43億美元,其中出口之美國為530萬美元(占出口總額之2.2%),較去年同期成長74%。)
A:本(2021)年10月份越南Covid-19疫情在若干省市基本上獲得控制,大部份生產經營活動及服務業已正常化。10月份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較9月份成長18.1%,惟較去年同期相較減少19.5%。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較去(2020)年同期減少8.6% 本年10月份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為357.9兆越盾(約170.4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9.5%。累計本年前10個月貨物零售總額達3,720.4兆越盾(約1,617.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3%(倘扣除物價上漲因素減少4.5%)。 本年前10個月越南貨物零售營業額中糧食、食品成長4.4%;交通工具減少6.7%;家庭用具及文化、教育物品均減少11.1%;成衣減少11.7%。 若干省市的貨物零售較去年同期相較:胡志明市減少26.2%、慶和省減少18.6%、芹苴市減少4.8%、河內市減少4.4%、峴港市成長0.9%、同奈省成長3.7%、平陽省成長6.4%及海防市成長8.7%。 本年前10個月若干省市餐宿服務營業額較去年同期相較:胡志明市減少38.8%、藝安省減少35.9%、平陽省減少25%、同奈省減少22.8%、河內市減少19.5%、峴港市減少17.3%、廣寧省減少12.7%、芹苴市減少11.1%及海防市減少6.4%。 本年前10個月越南若干省市旅遊業營業額大幅減少:順化省減少67.5%、胡志明市減少58%、峴港市減少53.4%、海防市減少49.9%、河內市減少45.7%、廣平省減少41.5%、巴地頭頓省減少34.2%、廣寧省減少30.6%。 其他服務業營業額:巴地頭頓省減少30.4%、胡志明市減少27.3%、慶和省減少22.5%、河內市減少21.9%、藝安省減少15.9%、芹苴市減少15%、平定省減少14%、峴港市減少0.8%、海防市增加0.9%及廣平省增加4.4%。
A:越南農業部表示,本(2021)年10月份越南農林水產品之出口金額達34.2億美元;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農林水產出口金額達38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1%。其中農產品出口金額達173.5億美元,成長12.7%;畜牧產品達3.59億美元,成長6.1%;水產品出口約為68.9已美元,減少0.8%;林產品出口約達128.1億美元,成長22.3%;生產生產用原材料及半產品達13.5億美元,成長22.3%;鹽巴出口金額達240萬美元,成長8.1%。 本年前10個月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至亞洲市場達165.8億美元,成長10.2%;美洲達116.3億美元,成長25.5%;歐洲達44.3億美元,成長8.3%;非洲達7.23億美元,成長3.6%;大洋洲達5.94億美元,成長4%。 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及大洋洲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2.8%、30%、11.4%、1.9%及1.5%。美國、中國、日本及韓國為越南本年前10個月農林水產品出口最大市場。出口至美國之金額占27.9%,較去年同期成長26.3%;中國占19.3%;日本占6.8%及韓國占4.3%。 本年10月份越南水產品出口金額達7億美元,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水產品出口總額達68.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8%。美國、日本及中國為越南水產品本年前9個月最大出口市場,占水產品出口總額之49.5%。 進口方面,本年10月份越南農林水產品進口金額達34.4億美元,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達355.6億美元,成長39.1%。其中農產品進口金額達225億美元,成長54%;飼料進口金額為29億美元,減少0.5%;水產品進口金額達16億美元,成長11.7%;林產品進口金額達26億美元,成長26.5%; 本年前10個月越南農林水產貿易順差31.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3.2%。
A:根據越南統計總局之公告,因本(2021)年10月份越南陸續放鬆社交隔離措施,生產經營活動以新常態模式逐漸進行。 本年10月份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2020)年同期減少1.6%。其中礦產開採減少7.2%,製造業減少1.6%,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2.4%,自來水供應、垃圾及廢水管理及處理成長1.5%。 累積本年前10個月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3.3%。其中,製造業成長4.5%,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4.1%,自來水供應、垃圾及廢水管理及處理成長3.4%,礦產開採減少7%。 在二級產業中,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如:金屬生產成長25.1%,具引擎車輛生產成長12.5%,焦炭及精製石油產品生產成長10.5%、紡織成長7.8%,電子產品、電腦及光學產品生產成長6.4%,服裝生產及垃圾、回收廢料收集及處理均成長5.1%,皮革及其製品生產成長4.3%。 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衰退:如藥品、藥物化學及藥料減少19.2%,原油及天然汽開採減少13.3%,原油及天然氣減少13.3%,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及安裝減少8.7%,飲料生產減少5.8%,其他運輸工具生產減少5.4%。 本年前9個月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衰退之省市包括: (1)胡志明市減少16.0%;(2) 芹苴省減少10.8%;(3) 茶榮省減少10.0%;(4)同塔省減少9.9%;(5) 慶和省減少8.5%;(6) 檳椥省減少7.9%;(7) 永隆省減少6.7%;(8)巴地頭頓省減少5.9%。 本年前10個月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之省市包括: (1)寧順省成長29.7%;(2) 多樂省( Dak Lak)成長25.7%;(3) 嘉萊省成長19.4%;(4) 海防市成長19.2%;(5)藝安省成長16.0%;(6) 清化省成長15.8%;(7) 河靜省成長15.3%;(8) 平福省成長14.8%;(9)南定省成長12.3%;(10)得農省成長12.2%; (11)太平省成長11.7% 。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發佈的統計顯示,在過去10個月裡,在線上註冊系統MyCO上註冊的公司數量達到5,992家。根據《2017年緬甸公司法》,MyCO網站上的公司註冊及再註冊於2018年8月1日開始。DICA的統計顯示,在2021年1月-9月期間,MyCo的註冊公司數量為1月1,373家,2月188家、3月163家、4月254家、5月686家、6月775家、7月433家、8月360家、9月733家、10月1,027家。目前,100%的申請人都在使用線上註冊平台。根據DICA的報告,到目前為止,逾1.6萬家公司因未能在截止日期內提供年報(AR Form)而被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