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1)年前10個月越商赴海外之投資金額約計4.78億美元(包含新登記金額及增資),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6.1%。其中,新登記之投資案件數為107件,投資金額約計3.14億美元;增資案件數為28件,增資金額為1.64億美元。在投資產業別方面,加工製造業投資金額約計2.28億美元,占投資總額之47.7%;金融、銀行、保險約計6,820億美元,占14.3%;專業項目暨科技業約計6,260萬美元,占13.1%。本年前10個月越南投資地點共有27個國家及地區,澳大利亞居首位,投資金額約計1.02億美元,占21.3%;德國 9,260萬美元,占19.4%;寮國8,870萬美元,占18.6%;美國6,960美元,占14.6%。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2021 年 10 月 28 日,聯邦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長Aung Naing Oo在奈比都辦公室接見由緬俄友好合作協會第1副主席 Anatoly Bulochnikov 先生率領的代表團。 在會見中,A部長鼓勵推動緬俄雙邊經濟合作,特別是俄羅斯電力、石油及天然氣探勘及生產領域的投資、金融領域合作、為建築工程提供水泥及鋼鐵相關產品、肥料的生產、信息技術、增值食品加工以及醫藥生產等。隨後,A副主席討論擴大雙邊經濟合作,強調金融領域的合作,以確保雙邊貿易及投資活動的順利進行、加強與歐業經濟聯盟(EAEU)的經濟合作,在共同利益基礎上探討潛在投資項目。雙方並就兩國發展經濟合作戰略進程、緬俄友好合作協會商務代表團參加即將舉行的第2屆緬俄B2B對話,以及根據《緬甸投資法》保護外國投資的措施等交換了意見。 出席本會議的人員包括MIFER副部長Than Aung Kyaw、常務秘書Wah Wah Maung、對外經濟關係局局長Marlar Myo Nyut博士及有關官員。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由緬甸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長Aung Naing Oo主持的落實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會議於10月28日在奈比都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MIFER)辦公室舉行。出席會議的代表另包括副部長、常任秘書、局長、副局長及AEC相關部會。 MIFER部長兼AEC理事會部長Aung Naing Oo在9月舉行的第53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暨相關會議,以及10月第3週舉行的第20屆東協經濟共同體理事會會議的成果基礎上,討論緬甸應對東協經濟共同體剩餘措施的前進方向。他強調需要協調努力以解決剩餘措施的實施限制,並計畫召開技術層級會議。此外, A部長介紹第53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及相關會議的經驗,另敦促各方特別關注AEC相關部門的人力資源開發,並在未來對AEC措施進行檢測及評價。 隨後,東協經濟整合高階工作小組成員兼MIFER副部長Than Aung Kyaw,詳細解釋緬甸應採取的AEC剩餘措施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此外,亦討論與主要貿易夥伴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及與潛在投資國簽訂《雙邊投資條約》的可能性。隨後,MIFER常任秘書兼緬甸高級經濟官員會議(SEOM)負責人Wah Wah Maung博士介紹AEC措施的執行情況,包括《東協經濟共同體2025年藍圖》的期中審查,以及緬甸加入東協的成本效益分析。然後,常任秘書、局長、副局長及官員報告各AEC措施的實施情況,副部長提供了必要的指導,並在相關機構之間進行協調。
A:標題:巴拉圭2021年10月牛隻屠宰量萎縮 日期:2021.11.02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國家動物健康暨品質管理局(Servicio Nacional de Salud y Calidad Animal,SENACSA)統計資料,巴拉圭2021年10月牛隻屠宰量萎縮,統計所有屠宰廠屠宰之小母牛(Vaquillas)、母牛(Vacas)、鬥牛(Toros)及小公牛(Novillos)之加總,2021年10月屠宰量僅11萬7,344頭。依據SENACSA說明,由於本年9月初巴西東南部州-大礦州(Minas Gerais)及中西部州-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分別發現2起非典型牛腦海綿狀病變(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DE),即狂牛症(Vacas Locas)病例,中國暫停自巴西進口牛肉,導致巴拉圭供應巴西牛肉之內需市場亦同時萎縮。巴西為維持一定程度之牛肉出口量,將原銷售中國市場之牛肉數量,轉售其他市場,導致其他牛肉出口國面臨價格競爭之挑戰。值得一提,巴拉圭2021年3月23萬196頭牛隻之屠宰量創當年度新高紀錄,惟7月屠宰統計紀錄已呈現衰退,10月屠宰量僅達3月之49%。 (二)另依據SENACSA統計,巴拉圭2021年1-10月牛肉出口打破歷史新高紀錄,牛肉出口金額13億7,294萬3,994美元;出口重量則為28萬3,214公噸。巴拉圭2021年1-10月主要出口市場排名,第1名為智利,巴拉圭輸銷智利之牛肉出口重量11萬6,888公噸,第2名則為俄羅斯(6萬8,997公噸),其他排序如次:巴西(2萬5,814公噸)、臺灣(2萬5,429公噸)及以色列(1萬5,340公噸。) (三)巴拉圭2021年1-10月牛隻屠宰情形,謹臚陳如后:1月14萬6,160頭;2月18萬2,500頭;3月23萬196頭;4月20萬1,261頭;5月19萬8,754頭;6月22萬836頭;7月22萬5,000頭;8月17萬3,425頭;9月16萬3,233頭及10月11萬7,344頭。
A:數位產品越來越受歡迎,耐吉(Nike)正尋求在美國為包括鞋子和服裝在內的各種虛擬商品註冊商標。 這家體育服飾巨擘10月27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四項申請,要求該公司商標在「可下載虛擬商品」,以及零售商店和娛樂相關服務類別中受到保護。申請文件羅列的數位產品包括頭飾、眼鏡、提袋、背包和運動器材。 隨消費者大方購買「要塞英雄」和「NBA 2K」等熱門遊戲的數位藝術和電玩遊戲角色造型等虛擬商品,包括服裝在內的虛擬商品也越來越受歡迎。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7/5861258
A:亞馬遜(Amazon)周一宣布,計畫2022年第四季首次為柯伊伯計畫(Project Kuiper)發射網路衛星。 亞馬遜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提交了發射和運行兩顆原型衛星(KuiperSat-1和KuiperSat-2)的請求,將由ABL Space公司的RS1火箭搭載升空。 這兩顆衛星會測試亞馬遜通訊和連網的基礎設施,與該公司在美國德州、南美洲和亞太區的地面站連結。 亞馬遜也計畫在德州麥卡洛克市(McCullock)測試早期的客戶端衛星天線,該公司描述這是「低成本客戶終端設備」。兩顆衛星預計每天與位於德州的天線連線4到5分鐘。 Project Kuiper打算在近地低軌道建立由3236顆衛星組成網路,為全球各地提供高速連網環境。FCC去年批准了亞馬遜的計畫,亞馬遜說,會在這項計畫「投資超過100億美元」。一旦在軌道上部署578顆衛星,Project Kuiper就能開始提供早期服務。 亞馬遜上周宣布,將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高速衛星網路領域,與美國電信巨擘Verizon共同合作。 Project Kuiper準備與馬斯克旗下SpaceX的Starlink網路正面交鋒。另有其他網路計畫各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包括英國的OneWeb、貝萊德支持的Astranis、直接用智慧手機連接衛星網路的AST SpacMobile、洛克希德馬丁與新創事業Omnispace的合作,以及加拿大衛星營運商Telesat的Lightspeed計畫。 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的團隊正穩定成長,目前已逾750人,預計明年會再招聘「數百人」。亞馬遜在華盛頓州雷蒙德市(Redmond)建造了21萬9000平方英呎的設施,用來測試和製造衛星,還計畫再增加一個2萬平方英尺的設施。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617/5860659
A:舊金山灣區的科技企業員工多數延續疫情以來的居家辦公,不過舊金山最大企業租賃地主表示,包括改名為Meta的臉書和TikTok社群平台都在積極物色與擴張辦公室。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今天報導,波士頓地產(Boston Properties)執行長湯瑪斯(Owen Thomas)表示,臉書正在尋找70萬平方英尺(約1萬9680坪)辦公室面積,另外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 Ltd.)也在物色約30萬平方英尺(約8431坪)用地。 他認為,這些例證顯示企業租賃方仍致力將辦公室變成合作、創新與訓練的首要地點,辦公室對企業的長期成功很重要。若這兩家經營社群平台的企業都簽下新租約,將提振經濟,相關消息可望駁斥遠距工作會消滅辦公室的預測。 臉書公司(Facebook Inc.)10月28日將母公司改名為Meta,位於加州孟羅公園(Menlo Park)的企業總部正在積極興建威羅村(Willow Village),且在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前,臉書早在舊金山東灣的佛利蒙特(Fremont)租下辦公室。 湯瑪斯上周表示,臉書另外在西雅圖物色大型辦公室面積,地點與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有志一同,是亞馬遜總部所在的南聯合湖區(South Lake Union)。 根據房地產公司CoStar顯示,TikTok的辦公室設在山景市(Mountain View)。但臉書與TikTok都沒有正式回應擴張辦公室的消息。 波士頓地產表示,公司旗下在舊金山灣區的地產中,僅有18%的企業租賃客返回辦公室,居全美最低;而紐約重返辦公室比例最高,達52%;德州奧斯汀則為50%。 湯瑪斯認為,舊金山仍是世界的科技之都,擁有全美最大的科技工作聚落。他對舊金山的長期復甦有信心,但目前舊金山的恢復仍落後其他市場。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52/5860366
A:據估計,蘋果公司決定調整iPhone隱私設定的舉動,導致Snap、臉書、推特和YouTube等社群平台今年下半年營收共損失近100億美元,原因是這些業者的廣告業務受到蘋果新規的影響。 蘋果在4月實施應用程式追蹤透明化規定,迫使應用程式(App)在為了投放個人化廣告而追蹤使用者行為前,須先取得使用者允許。多數用戶選擇不允許,這讓廣告主無法取得使用者行為,因而無法精準投放廣告。 廣告業者的因應做法是減少在Snap、臉書、推特和 YouTube上的支出,並將預算轉移到其他地方,尤其是移往Android手機使用者的領域和蘋果自家持續成長的廣告業務。臉書營運長桑柏格表示,iPhone的調整代表「我們廣告投放的精準度下降,使我們廣告主帶來投放效果的成本提高…代表要衡量效果變得更困難」。 廣告技術業者Lotame估計,四大科技平台在第3、4季損失12%廣告營收,約98.5億。其中以Snap損失的業務百分比最大,因為該平台的廣告業務重心在智慧手機,以損失的金額來看,則是臉書損失最多。Wayflyer公司執行長柯貝特表示,臉書損失最大是因為在其平台上投放廣告的成本多年來一直增加。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9/5860798?from=wj_catelistnews
A:美國政府將宣布降低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的外洩計畫,用以應對氣候變遷;影響產業包括石油天然氣、垃圾掩埋與農業,提高對甲烷外洩的規定,包括檢驗標準、及運輸或操作甲烷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洩漏。 此外,農業部將建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推動智能農業,監控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總統拜登2日將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宣布此事,美國資深政府官員事前簡報向媒體說明。 拜登承諾,將和歐盟及其他國家合作,在2030年前,降低3成的甲烷排放量;資深官員表示,這項甲烷全球減排計畫,已有90餘國響應,占全球經濟的三分之二,全球甲烷排放量前30大國,也有半數加入。 至於中國是否加入,資深官員並未正面回應。 資深官員表示,美國數十萬個油井和天然氣井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過去只關注新井,環保署的新規定,首度將2015年之前的舊井納入規範,排放標準會比以往更為嚴格。 美聯社報導,美國現有油氣井將近90萬口,超過九成不受限制。 甲烷為天然氣重要部分,占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成,石油和天然氣產業占總甲烷排放量的3成;資深官員評估,新甲烷規範將可使世界各國快速減排,遏制全球氣溫上升,這不僅符合拜登今年4月減排目標的要求,也是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48/5861908?from=wj_catelistnews
A:美國網路服務公司雅虎(Yahoo)今天表示,公司已退出中國市場。在北京加速打壓科技業之際,雅虎成為最新一個退出中國市場的科技公司。 雅虎在寄給法新社的聲明中指出:「有鑑於中國日益嚴峻的商業和法律環境,雅虎的整套服務自11月1日起將無法在中國使用。」 此外,聲明也提及:「雅虎依然致力於維護我們用戶的權利,以及自由且開放的網路。我們感謝用戶的支持。」 美國遊戲巨擘Epic Games幾天前才表示,在全球最大遊戲市場中國祭出嚴格限制後,公司將關閉熱門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在中國的伺服器。 北京已對多個產業實施範圍廣泛的監管,以加強對經濟的掌控,科技公司首當其衝。長期以來,外國科技公司在中國一直如履薄冰,被迫遵守嚴格在地法律及政府對內容的審查。 近幾週,多家設於美國的公司從中國撤出主要產品,微軟公司(Microsoft)10月宣布,將關閉旗下職場社群平台LinkedIn(領英)中國區版本。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4/5862336
A: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回覆一則推文時強調,特斯拉還沒有跟租車公司赫茲(Hertz)簽合約,特斯拉現在的需求遠遠遠大於供給,未來賣車給赫茲,也會用和一般消費者相同的利潤出售,「赫茲訂單對我們的經濟情況,零影響。」 赫茲上周宣布將花費42億美元採購10萬輛Model 3。消息一出,特斯拉股價又再噴出一波行情。一則推特帳號名稱為「特斯拉矽谷俱樂部」的推文,秀出特斯拉股價上升圖,並且感謝現已躋身全球首富的馬斯克。 馬斯克回覆該則推文,寫道:「如果這基於任何赫茲因素的話,那我要強調,約還沒簽。」接著表達的言下之意,就是特斯拉不必靠赫茲的訂單,排隊等著買的顧客很多,不會特別給赫茲優惠價。 雖然馬斯克不稀罕,赫茲宣布將下大單給特斯拉當天,10月25日,特斯拉股價單日飆13%且市值首次衝破1兆美元。接著又持續上攻,周一(1日)收盤股價創歷史新高。 赫茲租車自從上周一公布下單計畫後,股價至今也大漲38%。10萬輛車是特斯拉年產量的十分之一。赫茲說,他們買特斯拉電動車時,願意支付全額,沒有優惠無妨。 赫茲代理執行長Mark Fields上周稍晚時曾經表示,市場興趣之高,超乎預期,「顯示我們的訊息傳達到位」。 針對馬斯克最新評論,彭博資訊嘗試採訪赫茲在亞洲的代表,未獲立即回應。 前一段時間,特斯拉持續傳出利多消息,包括赫茲的訂單;赫茲宣布訂單消息當天,特斯拉股價飆漲13%,市值衝破1兆美元。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861814?from=wj_catelistnews
A:依據奧地利統計局2021年11月2日新聞稿,奧國2021年10月份初估通貨膨脹率(CPI)攀升至3.6%,係奧國自2011年11月以來最高點;相較於2021年8月份,CPI上漲0.5%。 2021年9月份生產價格指數(PPI)上漲突破兩位數達10.5%,係自2000年1月以來增幅最大月份。其中,以能源領域價格上漲最多達20.4%。在該領域細項價格上漲幅度為:「工業生產用氣體」(+ 20.7%)、「礦物油產品」及「電力」皆(+ 11.8%)。 中間財生產價格增幅為14.3%,其中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之細項為:「金屬生產及加工」(+31.7%)、「化工基礎材料、化肥及氮化合物、初級塑膠及初級合成橡膠」(+47.0%)、「木材纖維素、紙張、紙板和硬紙板」(+12.0%)。 消費品生產者價格平均增加2.0%,其中增幅較大細項為:「植物及動物油」(+31.2%)、「牛奶及奶製品」(+3.1%)、「醃肉及肉製品」(+2.8%)、「家具」(+2.9%)。 資本財生產平均價格增加1.4%,其中增幅較大細項為:「農林用機械」(+5.2%)、「鋼鐵及輕金屬建築產品」(+2.8%)、「其他非行業專用機器」(+1.8%)、「車輛及車輛發動機」、(+1.6%)。
A:依據奧媒「ORF」2021年11月2日報導,奧地利最大營建集團Strabag與德國SPERI公司合作,將於下奧地利邦Hausleiten鎮興建奧地利第1座3D列印建築。該建物占地125平方公尺,用途為Strabag集團地區辦公室。 Strabag列出上述3D建築物幾項亮點: 1、 施工週期短,較易實現外觀設計自由:該建築外部結構「列印」時間估計僅需45小時即可完工,較傳統工法大幅節省時間。此外,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3D列印較易實現較大外觀設計自由。 2、 作業人員需特別培訓,惟可解決人力短缺問題:奧地利營建業目前面臨熟練建築工大量短缺問題,3D列印建築工法可大幅節省人力,惟相對其作業人員需特別培訓。Strabag擬於其Ybbs培訓中心新增3D建築相關專業科目。 3、 與德商SPERI公司合作,吸取3D建築經驗:PERI公司提供之3D列印機型係COBOD BOD2。其列印技術來自丹麥製造 COBOD,PERI公司自2018年即參與開發工程。PERI公司在德國興建之第1座3D建築於2021年7月完工,占地160平方公尺。 4、 主要建築材料乾粉砂漿由LAFARGE奧地利子公司供應:法商LAFARGE建材集團生產之新型乾粉砂漿不僅適合作為3D建築材料,且具綠色產品解決方案(如環保水泥和回收管理)。該集團目前在奧地利有兩家子公司,水泥年產量共160萬噸。Hausleiten之3D建築乾粉砂漿來自其位於下奧地利邦Mannersdorf廠。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11月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13/P200號(商情文號:第913號) 商情本文: 根據愛爾蘭Bibby Financial 顧問公司調查報告顯示,疫情期間超過33%的愛爾蘭中小企業有註銷債務的情形,每企業平均損失28,164歐元。其中47%的企業遭遇呆帳情形,且收款期間平均延遲6.33週;另有22%者表示,現在比過去更需要現金流,38%的中小企業在2022年前將需要額外資金。 近90%的中小企業計畫在未來一年內增加投資,平均投資11萬4,338歐元,但超過33%者認為要到2022年才可能恢復到疫情前規模。渠等將投資的三大領域為:職業培訓發展(39%)、數位資訊科技(39%)及招聘新人(34%)。約84%者對今年第4季與2022年的前景感到信心,35%者認為應要到2022年第1季後才可恢復到疫情前業務規模,運輸業和批發商甚至認為要到2022年8月。 另外,該報告顯示,29%的供應商進入破產程序,其中建築供應商比例上升至43%,批發商比例升至41%。其他主要挑戰包括業務成本增加(32%)、克服防疫措施(29%),以及與客戶與供應商重談新費率(28%)等。 該公司常務董事Mark O'Rourke表示,中小企業普遍在經歷數月動蕩後,表現出明顯韌性,即使面臨挑戰仍保持積極態度;然而,隨著企業復甦,令人擔心的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業務成本上升,因此公私部門均應致力於提供必要支持,使中小企業可推動就業、提高產量以及和滿足消費者需求。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11月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11/P200號(商情文號:第911號) 商情本文: 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暫緩其原訂報復性阻礙英國漁業之威脅。渠在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變遷會議受訪表示,在昨(1)日稍晚法政府提案後,英國與法國之間的對話再次恢復。英國官方發言人表示,歡迎法國政府停止強制性威脅措施,將與法政府持續深入討論漁業問題。 法國原訂從本日午夜起,在境內部分港口實施額外海關檢查,且禁止英國漁船進入,原因推測為雙方在漁業問題上的脫歐後爭論仍有所分歧。不過,英脫歐部長David Frost預計於11月4日週四,與法國外交部歐洲事務副部長Clément Beaune在巴黎會面,以進而討論針對此爭議的解決途徑。 法國對其部分小船在英國和海峽群島附近水域捕魚被拒感到十分不滿,英國則堅稱其許可核發制度不失公正性,持續要求被拒船隻提供更多在過去四年內至少有四天在這些水域捕魚之證明等。法國政府在10月31日的G20高峰會後新聞發表會上,堅稱英國必須讓步,否則法國將在11月2日後開始採取相關妨礙措施。昨日稍晚,法國總統則表示將推遲採取其威脅措施。 當日稍早,英國外交部長Liz Truss實警告法國政府有48小時撤銷威脅,否則英國將據脫歐協議採取爭議談判。政府發言人則表示,英國不會採取報復性貿易措施,但可能透過爭端談判機制因應威脅。近1,700艘歐盟船已獲在英國水域捕魚的許可證,相當於歐盟捕魚許可證申請有98%通過率,但此統計數字則在法國備受爭議,主要是關於可進入英國和澤西島臨海的法國小船數量。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1月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12/P200號(商情文號:第912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日前於提出年度預算案時宣布,自明年4月起將調漲國內薪資,其中適用年齡為23歲或23歲以上者之國民基本工資時薪,預計從8.91英鎊調漲為9.50英鎊,估計將可使此類全職人士每年稅前多1,000英鎊收入。 自1997年以來,由國內經濟學者、雇主代表以及工會成員組成之全國最低工資委員會(Low Pay Commission)便針對最低薪資議題向政府提供分析。實際上,英國低薪人口比例從2000年代至2010年代初之間約23%,下降到2019年比例僅15%。新冠疫情爆發後,全國最低工資委員會統計則大為混亂,政府薪資補貼計畫協助支付國內就職者約80%的薪資,平均收入數據損失精確性。2020年,該委員會鑑於不確定因素,建議政府僅將國民基本工資時薪提高到每小時8.91英鎊。 疫情期間最低薪資對勞力市場影響仍不清楚,最新估計顯示低薪資者數量略降,但實際可能只是證明低薪者更容易失業。據全國最低工資委員會最新推測,若擬實現政府高薪資社會改革目標,最低工資需要在2024年時提高至每小時10.70英鎊。明年薪資調漲計畫應有望實現目標,全國最低工資委員會、財政部長最終略謹慎調漲薪資的幅度,實反映他們對4月份商業壓力之擔憂,包括雇主也將面臨調漲後國民保險費。儘管長期仍存擔憂,目前調漲薪趨勢尚未顯著增加國內失業率。
A: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1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09/P200號(商情文號:第909號) 商情本文: 依英國政府規定,自2030年起每年銷售230萬輛新車限為電動車,可見未來將需要更多的電動車電池。2020年11月,政府撥款28億英鎊支持電動車轉型,以及推動電池供應鏈橫跨英國境內。此造就新電池廠湧現,如英國Britishvolt新創電池公司計畫在英格蘭東北部Blyth地區投資興建大型電池製造廠,以及由Nissan汽車與其電池供應商Envision公司合作將在Sunderland興建電池大廠。此外,West Midlands郡的Coventry市政府也規劃在當地建電池廠,並已提出許可申請,地方當局尚未決定由哪個單位負責經營。 電池廠投資熱潮,一定程度上也歸因於英國脫歐協議,其中規定英國出口至歐盟的汽車零組件必須有40%來自英國或歐洲才能享有零關稅,此比例預定在2027年前上升至55%。由於電池在電動車成本中占比甚重,若英國無法在本土興建電池供應鏈,可能將進一步損害國內汽車業,目前傳統內燃汽車業支持約18萬個就業人口。 目前投資者,僅Envision公司為中資。中國最大電池業者――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未公開表示在英國建廠之計畫,但在印尼與德國均有建廠計畫。政治上,中資在英國更是不受歡迎。 哈佛商學院學者Willy Shih 表示,由於電池零組件重量極重,電池供應鏈發展將不如太陽能電池板和平面顯示器可完全受中國主導;相反地,靠近市場更是成為生產地的潛在條件。來自北京的業界分析師Tu Le指出,電池供應鏈可能有兩個發展趨勢,第一是由中國公司在世界各地建廠,但將智慧財產權與研發技術留在中國,第二則是透過傳統方式由汽車業者推動電池和電子零組件創新,中國電池公司則作為其供應商。若傳統方式延續,那麼在英國投資電池廠投資便可能成功,但中國若在未來掌控電動車領先技術,那麼英國電池廠最終將變得非常昂貴,且技術落後,投資恐將白費。
A:參考資料:GOV.UK,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11月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10/P200號(商情文號:第910號) 商情本文: 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變遷會議(COP26)期間,全球超過百位領袖於11月1日共同達成《格拉斯哥領袖森林與土地利用宣言》(Glasgow Leaders’ Declaration on Forest and Land Use),承諾將在2030年前終止森林濫伐與土地流失等問題,並籌集近140億英鎊公私資金處理相關議題。 森林為地球之肺,每年吸取化石燃料所產生之總碳排放量超過33%;但森林則正以駭人速度消失,相當於每分鐘便有一片面積等於27個足球場大的森林消失。依該宣言,英國在內等12國將在2021年至2025年間提供87.5億英鎊公共資金,以支持發展中國家恢復流失的土地、處理野火危機以及支持當地居民等活動,且同時將導入至少53億英鎊的私人資金。總計管理全球資產超過8.7兆美元的30多家金融企業高層,包括Aviva保險公司、Schroders資產管理公司及AXA保險公司,均承諾將終止與森林砍伐相關的投資。 此外,占全球足以威脅生態之關鍵農產品如棕梠油、可可及大豆等產品貿易量75%的28個國家亦簽署一項新的「森林、農業及商品貿易」(Forests, Agriculture and Commodity Trade,簡稱FACT))聲明。該等國家承諾共同行動,以推動永續貿易,進而減輕森林面臨之巨大壓力,相關行動包括支持小農、提高供應鏈透明度。目前,全球有23%的碳排放源於土地使用活動,如砍伐樹林、農耕,因此保護森林和終止破壞性的土地使用行為對全球皆極重要,將可進而減緩災難性全球暖化。 另依英國衛報評析,雖上述針對森林及土地利用之宣言受生態學者歡迎,但仍有部門專家指出早前已簽署之相關協議,如2014年保護森林協議,並未能真正阻止森林破壞危機,如何使用公私資金將為關鍵,許多細節仍尚待釐清。
A:出處:NL Times , 2021/11/0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新冠肺炎住院人數創6 月 1 日以來新高,政府將採行新的防疫措施 NL Times報導,11月1日,荷蘭共有 1,212 人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比前一日增加 8%,一週內住院總人數增加 52%,創 6 月 1 日以來新高。與此同時,確診案例高達 7,744 例,近一個月以來,確診案例幾乎每天都在增加。 有鑒於目前荷蘭新冠病毒確診案例及染疫住院患者均大幅增加,荷蘭總理Mark Rutte和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定於11月2日晚間7點舉行疫情記者會,將公佈最新的防疫措施,最早可能於11月5日開始實施,並於兩週內重新作出評估。 荷蘭新聞台 NOS 報導,據消息人士稱,新防疫措施可能包括新的口罩規則、擴大二維碼使用場合等。預計政府將要求民眾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惟尚未確定是否將零售店、雜貨店和其他商店括在內。不僅餐旅業、劇院、電影院,其他活動場所,包括健身中心、游泳池、博物館、主題公園和動物園等均可能須出示有效的二維碼。 媒體對於政府可能採行的措施有許多其他臆測,包括員工進入工作場所可能需要出示二維碼、鼓勵可遠距工作者至少有一半時間居家工作等。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04110006號 近年來,血癌患者已能夠用其自身經基因改造的免疫細胞—即所謂的自體CAR-T細胞療法—進行治療,自體CAR-T細胞療法是從癌症患者身上抽取血液,將T細胞取出後,對其進行量身訂作的基因改造,再注入患者體內,這些受體可幫助T細胞識別並攻擊人體內的癌細胞。 但培養出足夠數量的免疫細胞通常曠日廢時,因此「同種異體細胞療法」逐漸成為趨勢,也就是收集健康捐贈者T細胞,經過工程化設計CAR-T,重新注入患者體內,幫助人體細胞識別並摧毀癌細胞。其優勢在於,可大量生產,建立庫存。 T細胞療法是公認癌症醫學中非常值得研究的領域,許多生技製藥大廠如羅氏(Roche)及諾華 (Novartis )已投入此領域,德國在T細胞療法的研發,除了Biontech、Immatics及MediGene等公司陸續投入外,Gemoab及T-Knife這兩家亦受看好。 2011年Gemoab(Cellex子公司)於Dresden成立,該公司致力開發一種可快速轉換開關的通用CAR-T平台(UniCAR),以解決CAR-T療法引發體內過度免疫反應的問題,目前正在一期臨床試驗階段。美國投資者Blackstone對此技術感到興趣,並引進諾貝爾獎得主Jennifer Doudna創辦的Intellia公司參與研發。 另一家來自柏林的初創公司T-Knife,該公司係在柏林Charité大學醫院支持下,從Max Delbrück分子醫學中心獨立出來。聯合創始人為擁有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的Elisa Kieback以及著名的癌症研究員Thomas Blankenstein教授,多年來他們不斷研究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細胞開發新的癌症療法。該公司已從國際風險投資公司募集總計1.1億美元的資金,計劃開發針對實體瘤(即惡性組織生長)的細胞療法。 目前幾乎所有癌症的開創性新療法均由美國或瑞士製藥大廠如:羅氏(Roche)及諾華(Novartis)掌握,德國廠商在全球抗癌藥物開發中,僅能扮演次要角色。但德國在Biontech的迅速崛起後,德國生物科技產業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在資金不斷投入下,未來幾年德國製藥業在抗癌藥物的表現,或有迎頭趕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