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Vietnamnews網報,2021年10月25日 越南副總理黎文成頃簽署「越南2021年至2030年並展望至2050年鐵路系統發展計畫」決議,訂定至2030年將興建9條新鐵路,總長度為2,362公里之目標。根據計畫內容,除將籌措資金興建新鐵路,特別著重建設南北、主要省市港口、國際機場,以及主要鐵路連接之新路線外,另將積極翻新及升級既有7條鐵路,總長度為2,440公里,以連接國際運輸路線。 政府預估興建新鐵路與升級現有鐵路之總投資金額約為240兆越南盾(約105億美元)。 在9條新建鐵路中,最長路線是河內市玉匯站至胡志明市首添站高速鐵路,總長1,545公里。此外,越南南部主要新建路線尚包括同奈省邊和市與巴地頭頓省路線(84公里)、胡志明市與芹苴市路線(174公里)、胡志明市與平福省祿寧郡路線(128公里),以及胡志明市首添站與同奈省龍城國際機場路線(38公里)。 至2030年,預計鐵路之貨品運輸量將達1,180萬噸, 市占率0.27%,而乘客運輸量將達4億6,000萬人次,市占率4.40%。 為達成上述目標,越南政府將發布多項措施及政策,包括持續吸引及運用政府開發援助(ODA)資金及國際贊助者之優惠貸款,以及建立新機制以鼓勵私營及外國企業或組織參與投資鐵路運輸、公共交通,以及物流服務。 除上述吸引投資措施外,越南政府亦將注重發布有關環保方面政策,包括減少鐵路運輸造成之環境污染、廢水及工業廢物處理、人力資源培訓、擴大國家合作以汲取其他國家在鐵路發展經驗及科學技術知識等政策。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vietnamnews.vn,2021年10月25日 一、越南媒體報導,越南工商部頃表示,電子產業對越南經濟日益重要,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延續成長趨勢。  二、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 (一)2021年1月至9月越南電子產業出口金額達775億8,000萬美元,其中,手機及零組件出口金額達410億200萬美元,年增11.5%。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出口金額98億美元,年增52%;美國70億9,000萬美元,年增1.1%;歐盟地區55億6,000萬美元,年減18%。 (二)越南電子產品、電腦及零組件出口金額達365億6,000萬美元,年增13.6%。其中,出口至美國93億美元,年增26.5%;出口至中國78億美元,年減6.2%;出口至歐盟地區46.3億美元,年增7%。  三、越南電子企業協會(VEIA)執行董事杜氏瑞香表示: (一)倘持續循前9月亮麗表現,與2020年全年919億8,000萬美元總額比較,2021年全年總額將可增長至970億至1,000億美元。 (二)越南電子產業進出口總額創近10年新高,在加工及製造業出口亦居領先地位,並占越南GDP之30%至40%。 ( 三)雖受疫情挑戰,惟越南電子產業2021年前9月依舊成長,主因此一期間,為遠距工作及學習所需之手機、電腦、電視及設備等電子資通訊產品需求暴增,而其他國家生產電腦及電子產品之許多企業由於疫情衝擊而被迫關閉,造成當地製造業萎縮,訂單移轉至越南。 (四)無可諱言,第4波疫情確已衝擊越南電子產業,尤其是南越地區及北越之北江及北寧2省。該協會未來將持續在防疫及復工方面支持 越南電子產業。 四、報導另指出,越南電子產業前於2021年8月致函越南總理范明正,提出以下8大建議: (一)優先讓電子產業勞工早日接種疫苗,同時運用高科技資訊以協助縮短接種時間。 (二)允許企業主動提出疫情期間生產方案,代替嚴苛之「3就地及2點1線」生產方案。 (三)允許企業勞工每周快篩1次新冠肺炎,並建議各企業設立安全生產方案。 (四)建議責成地方政府與醫療機構密切聯繫統一防疫流程,確保企業儘速排除確診案例,讓企業繼續生產運作。 (五)將電子產品原物料、零組件及貨品需列入必要物資,優先運輸。 (六)對於原物料用於電子產品生產線、勞工及專家之跨省市交通規定應由政府相關機構及時提出解決方案,以免供應鏈中斷。 (七)設立緊急專線,即時解決企業之防疫困難。 (八)建議對加值稅、企業所得稅、進口稅、個人所得稅,以及其他稅收等減免50%,並延遲繳稅6至12個月;建議2020年及2021年土地租金減免50%,並延遲繳納12個月;建議延遲貸款還款6至12個月,並對已貸款及新貸款之貸款利息降低30%;建議調降勞工社保、醫保及失業保險費用50%,並延遲繳納6至12個月;建議降低水、電及汽油價格。 五、國際信用評等公司惠譽(Fitch Solutions)預測,隨著各國推出疫苗接種計畫,越南電子產業在2021年將會在消費者信心恢復下重新展現成長力道。

A:資料來源:越南經濟雜誌網站,2021年10月25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范明正已核准2021年至2030年,並展望2050年道路系統發展總體規劃。根據該規劃,越南在10年內,需支出290億美元興建5,000公里高速公路,此將成為政府重大財政壓力,因單憑政府預算僅能滿足部分需求。   駐越南世界銀行之交通協調員Shigeyuki Sakaki接受越南經濟雜誌採訪時表示,10年內籌集290億美元是很大金額,越南交通運輸部在中期計畫,需分配86%總預算到高速公路建設,即85億美元;倘該部在2026年至2030年繼續分配相同的金額(即85億美元),支出總金額將高達170億美元。   因此至少有120億美元經費需自其他來源籌措,且亦有鐵路、內河航道等其他運輸建設,又因世界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趨勢,上述運輸方式日益獲得重視。   越南可透過政府開發援助(ODA)及吸引私營部門及外資企業積極參與等2種方案來籌募所需經費。倘政府能更改PPP合作模式,即與私營部門及外資企業分擔各項風險,例如政府負責交通、徵收土地等風險,私營部門及外資企業承擔興建或營運及管理等風險,定能吸引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投資。   Shigeyuki Sakaki先生另表示,世界銀行支持越南政府該項重大高速公路計畫案,可協助越南政府與國際贊助商進行協商,並提出更多建議及想法等方式,促使該高速公路計畫案早日實現及持續擴展。

A:經濟成長:由於本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復甦,對出口、匯款和私人融資的需求增加,信貸復甦,疫苗接種率提高,以及對未來的樂觀預期刺激了消費和投資支出等,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活動的雙重作用下,央行估計尼國2021年經濟將成長率將介於6%-8%。 出口亮眼:截至8月,包括免稅出口區在內,出口達到46億1,500萬美元,成長30.6%。其中免稅出口區外主要受黃金、牛肉、咖啡、乳製品、化工產品、飲料和萊姆酒等商品帶動,共計24億1,440萬美元,成長21.2%,價格平均提升6.5%外,出口量也增加14.7%。免稅出口區內主要由於紡織品、汽車配線和煙草出口量增加,共計22億50萬美元,成長42.8%。 貿易逆差增加:貿易逆差達8億4,16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8.4%。其中雖然僑匯總額13億8,160萬美元,成長16.5%。然進口受到油價影響,非石油產品、資本財、中間產品和消費品進口價皆上升下。進口額總額達到54億5,660萬美元,漲幅44%。 外人投資增加:央行預計到今年年底外人直接投資將由於礦業、能源和外國企業的投資增加出現反彈。 就業尚未穩定:2021年第二季勞動參與率為66.5%,失業率為5.1%(去年同期為5.4%)。9月份社會保險局(INSS)投保總數為756,152人,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5%,成長趨於穩定。然而勞動力市場尚未完成調整,疫情變化仍將影響勞動力供需。 通貨膨脹增加:2021年通貨膨脹率將在4.5-5.5%之間,與2020年相比,此高通膨主要由於:國際燃料價格上漲、供應鏈物流問題導致運輸成本增加,以及經濟復甦下全球商品和服務需求增加,國際價格向國內轉移。然央行預計通膨為暫時性的,一旦疫情穩定,供應鏈正常運作,價格壓力就會減輕,因此預估2022上半年將恢復到3%水平。對美元匯率仍將維持每年貶值2%之固定比率。 貨幣表現良好:外匯市場穩定,利率將保持穩定偏低的水平。國際儲備9月達到40億5,830萬美元,相當於基礎貨幣3倍提供匯率制度相當穩定性。央行預計存款和信貸將增加。截至9月,存款為1,597億8,500萬尼幣,貸款為1,267億4,500萬尼幣。自5月以來,隨著金融狀況逐漸改善,已進入金融上升週期,信貸穩健成長。 國家財政改善:公共赤字預計將達到GDP 4.6%左右,反應出衛生支出,以及由外部提供資金的公共投資增加。由於經濟復甦及稅制改革後,政府部門與企業的稅收增加。由於融資增加,預計公債比率將略有提高。故公共債務仍處於可持續水平;截至今年8月,尼國公共債務總額佔GDP的67.5%(去年同期為64.8%)。 尼國央行總結:將在2021年接下來幾個月持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也將保持不變,每年貶值2%。儘管前景看好,但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和風險,COVID-19及其變種病毒將減緩或限縮全球復甦力道。且如果國際價格基本物資持續上漲,也將影響通膨預期,促使央行祭出貨幣政策,提高利率,出現全球金融機構緊縮狀況。

A:自2022年1月1日起,巴拿馬每個單一納稅人登記(RUC)都必須使用電子系統(SFEP)作為帳單方式,為該國政府防止逃稅的一項新措施。根據第721號法律草案規定,轉讓、銷售商品及提供服務時皆必須開具發票,本次修改部分稅法。國稅局將能提高蒐集之資訊質量,減少逃漏稅,並優化計費方式,以更有效方式控制國家稅收透明性。 然由於網路連線問題、或因其性質而無法取得授權的單位,經濟暨財政部收入總局將考慮以特別授權或使用其他證明方式處理。 依據規定,對開具、索取或保留票據之義務有關的違法行為,按情節分為輕微和嚴重。如果納稅人開具的稅務發票或收據、憑證或替代文件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未第一次保存,將被處以5,000至10,000美元的罰款。而對離開商業機構時,未要求對商品或服務的購買開具發票,將被罰款1美元,或該商品或服務價值7%費用。 該文件第十一條規另規定,自2022年7月30日起,所有公共機關有義務僅接受電子計費系統(SFEP)開具的電子發票作為管理商品和服務購買之有效文件。 巴國國稅局局長 Publio de Gracia 表示,該法律的修正案將對國家經濟和財政部門產生重大影響。管理代表 Melchor Herrera 和 Crispiano Adames亦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巴國的稅收相對較低,必須透過系統進行改進,而不是創造新的稅收名目,以增加稅收及管控效率。

A: 據高盛(Goldman Sachs)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仍有240億美元的貨物停留在洛杉磯及長灘兩大港口外海等待入港,預估港口壅塞、貨物積壓及運輸成本上升情形將至少持續至明年中,高盛的經濟學家稱目前美國港口潛在的供需失衡危機並無立即之解決方案。 因供應鏈瓶頸推高成本、延遲出貨,購物者的選擇減少,美國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創 2008 年以來最高, 另根據 Adobe Analytics 的數據,相較於2020年 1月,線上購物缺貨的產品數量激增 172%。 目前仍有數十艘貨輪停泊在洛杉磯和長灘港外等待卸貨,9 月份計有三分之一的貨櫃卸貨後仍在港口停留五天以上,本月稍早白宮宣布洛杉磯港、工會及若干大公司等承諾將會全天候運營,高盛表示仍須藉與其他港口、卡車司機、鐵路運營商及倉儲業的合作,以利解決困境,惟最大的問題仍為勞動力短缺。 不僅加州的港口有港口堵塞問題,全美各地貨輪通過港口的時間皆比往常增加兩倍,高盛預估美國年底假日購物季的需求高峰後,堵塞情況將略微緩解,如供應鏈未受更多衝擊,預計明年2 月後,堵塞情形應會更有意義地緩解,惟在明年中之前,加州港口堵塞情形仍會持續,明年運費可能明顯高於疫情前之水平。 另穆迪分析公司稱,供應鏈壓力刻正加劇,且目前仍無消退的跡象,美國運輸部長Pete Buttigieg亦稱,美國供應鏈問題肯定會持續至2022 年。  

A:美國勞工部甫公布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顯示月比上漲0.4%、年比勁揚5.4%,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及能源價格之核心通膨,較8月上漲0.2%,較去年上漲4%,美國通膨率達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勞動力、原物料短缺引起的價格上漲波及整體經濟復甦之發展。 數據顯示9月份食品雜貨、汽油、燃料價格上升,車輛、租金及家具成本等亦上漲,二手車、機票和服飾等價格則呈下降。 隨著疫情趨緩,企業重新運作,加上數兆美元聯邦援助資金挹注經濟發展,第二季度的支出大幅增長11.9%,消費者對貨物高需求為推動通脹率上升的關鍵因素。 另新冠疫情造成生產中斷、勞動力短缺使重要港口嚴重堵塞,貨物交運延誤及航運價格飆升情形嚴重,許多公司已將勞動力、材料成本的上漲轉嫁給消費者,導致通膨持續時間較聯準會的預期更長。據行業協會美國獨立企業聯盟(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的數據顯示,9月份計有46%的小型企業表示計劃在未來三個月上調價格,創下自1986年開始調查以來最高比例之月份。 全球能源價格持續上漲亦推高物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現在平均支付的油料價格為每加侖3.29美元,創7年來新高,能源支出的增加可能加重企業調升價格之壓力。 聯準會(Fed)宣稱通貨膨脹加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出自供應鏈及需求不平衡,目前漲勢僅為暫時,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將會趨於緩和。 惟許多經濟學家仍預估通脹將會持續攀升,國際貨幣基金(IMF)稱,如通膨持續不消退,聯準會及各主要央行應準備應變計畫,或宜比預期更早升息以控制物價上漲。

A:美國總統拜登甫與洛杉磯港口、工會、貨運業者代表等舉行會議,要求洛杉磯港每周7天全天候營運, 工會亦將協調增加港口員工輪班時間,長堤港則已於三周前開始採行全天候營運,以解決供應鏈緊張情形。拜登政府資深官員表示供應鏈主要由民間部門掌握,所以要求民間部門傾力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洛杉磯港及長堤港佔全美進口貨物總量的40%,目前仍有近100艘貨輪在這兩個港口外等待卸貨,每週累積待處理之貨櫃亦高達3,500個以上。 Walmart、UPS、FedEx等公司宣布將調整為全天候營運,另三星、Home Depot、Target 等公司亦同意延長港口作業時間,以加速處理碼頭積壓的貨物,騰出空間讓更多大型貨輪進港卸貨,解決港口堵塞問題,預計更多企業將跟進。

A: 汽車製造商在爭相產製價格更便宜且續航力更長的電動汽車之際亦投入更多資金研發另具關鍵技術門檻之固態電池。 面對激烈之市場競爭,車廠如何打造性能更佳的汽車電池之壓力與日俱增,過去一年全球對插電式電動車的投資增加40%。目前大多數電動車使用鋰離子電池,近年鋰離子電池的功率越來越強,造價也越來越便宜,惟此類電池仍具限制性,鋰離子電池之主要缺點為隨著能量密度的提升,起火風險亦增加,通用汽車公司甫召回約14.2萬輛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以解決與電池起火相關的製造缺陷,若干汽車公司亦召回電動汽車,並建議在起火問題解決前不應將汽車充電滿格或停放於車庫內。 固態電池可能有效縮短充電時間,並通過去除鋰離子電池所使用的易燃電解質溶液使電池使用變得更加安全,且能量密度為鋰離子電池的兩倍,然而,固態電池技術耗資龐大,且缺少應用實例,預計需花費數年時間方能解決應用障礙,將此項技術普及到大眾市場。 目前已有許多大型車廠專注於固態電池之開發,豐田汽車公司正積極開發固態電池,並於去年製造一輛使用固態電池的車輛,測試結果顯示固態電池的輸出功率高於傳統的鋰離子電池,惟電池的使用壽命較短。大眾汽車、福特汽車公司及BMW汽車公司等亦已對研發固態電池的新創公司進行投資,以助其開發更完善的固態電池技術,應用於大規模生產。 固態電池新創公司盼與經驗豐富的汽車製造商合作,以實現固態電池大規模生產之目標。幾家領先的固態電池新創公司已從汽車製造商及金融投資者獲得約2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一半資金集中於矽谷新創公司QuantumScape公司,投資者包括比爾.蓋茲及大眾汽車等,該公司市值目前高達105億美元。寶馬及福特汽車公司則於今年5月宣布向正在開發固態電池的Solid Power 公司投資1.3億美元,該公司預計於明年開始生產汽用固態電池。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DoS)於本(2021)年10月25日公佈,2021年前8個月約旦貿易逆差增加27.9%,達53.7億約幣, 2020年同期為41.99億約幣。 據報導,約旦統計局之對外貿易報告指出,2021年1-8月約旦出口總額41.27億約幣,較2020年同期增加13.7%。2021年前8個月出口亦較去年同期增長15.9%,達到37.45億約幣。期中轉口貿易額為3.818億約幣,較2020年同期下降4.3%。 約旦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8月約旦進口額為94.97億約幣,比去年同期之78.3億約幣,成長21.3%。2021年前8個月進口占出口總額的比例為43.5%,2020年同期為46.4%,下降2.9%。其中本年8月份,約旦出口額為5.488億約幣,成長11.4%,2020年同期為4.926億約幣。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0)年10月30日新增1022例,截至30日晚,累計確診860,818例,死亡11,028例,PCR檢測確診率為4.72%。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本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326,572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3,939,861人接受第一劑疫苗,3,518,827 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國家流行病委員會表示,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約旦目前正處於與疫情共存,以便振興經濟,恢復以前的生活。由於重新開放與生活恢復正常,預計冠狀病毒感染將增加,並強調目前的流行病學狀況仍可控制。 約旦衛生部另表示,目前約旦沒有恢復封鎖計畫,但人民需要遵守必要的健康與安全措施,以限制病毒的傳播。約旦不會有第四波疫情爆發,接種疫苗可以保護人民免受新一波病毒的侵害。另輝瑞疫苗對兒童是安全的,呼籲12至18歲在校學生進行接種。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最新財報報導,因全球經濟及能源需求自COVID-19疫情復甦,使國際油價及沙國產油量回升,加上該公司成本及財務控管得當,本(2021)年第3季銷售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80%至3,590億里雅(約960億美元),扣除宗教捐及應繳稅金後淨利大幅成長158%至1,140億里雅(約304億美元),領先Amazon 、Apple、Google及 ExxonMobil、Shell等國際科技及能源巨擘,成為全球獲利最佳公司。 Saudi ARAMCO總裁 Amin Nasser對此表示,儘管全球經濟復甦仍面臨供應鏈吃緊等挑戰,該公司對能源市場需求前景仍具信心,將維持長期投資及成本控管,同時持續減碳以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確保公司永續經營及發展。

A:據媒體報導,第5屆沙烏地未來投資倡議(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 FII)論壇於本(2021)年10月26日在沙國首都利雅德登場,各政府代表、民間業者及專家學者出席,其間,沙烏地投資部部長Eng. Khalid bin Abdulaziz Al-Falih及英國投資部部長Lord Gerry Grimstone共同於10月27日出席沙-英圓桌會議,雙方並簽署一項促進雙向直接投資之合作備忘錄。 上述圓桌會議探討如何提升公私夥伴合作關係、推動永續經濟發展及因應氣候變遷,尤其是沙烏地日前宣布將推動碳循環經濟(Carbon Circular Economy)政策並訂於206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emission),而該合作備忘錄則將扮演重要角色,促進雙方業者在對方設立據點及拓展業務、雙向互訪及專業人才交流。

A:據媒體報導,由於需求上升帶動產品平均銷售價格持續上漲,全球最大石化及化工產品製造公司之一的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 SABIC)本(2021)年1至9月獲利回升至180億里雅,優於去(2020)年同期的26億里雅虧損。 媒體指出,SABIC去年第4季虧損10億5,000萬里雅,在國際需求恢復及油價上漲的情況下,本年第1季產品平均銷售價格上漲22%,並帶動獲利回升持續至第3季。

A:    州長紐森周五(29日)突以「家庭責任」為由取消原定本周親往蘇格蘭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雖然紐森缺席,但加州仍希望透過這場國際會議,表達從加州角度出發針對氣候變化的獨特見解。 根據州長辦新聞稿,紐森的目標是呼籲全國和國際合作夥伴共同為全球能源系統製訂零排放解決方案。儘管紐森無緣出席峰會,但由紐森政府官員和15名州議員組成的加州代表團仍計劃,在峰會上凸顯加州的進步派政策,並且從其他與會者學習最佳做法。紐森取消行程,僅透過視像出席峰會。改由副州長康伊蓮(Eleni Kounalakis)代替,率領代表團參加峰會。 今次峰會將聚焦於設法防止全球氣溫上升多於攝氏1.5度,以呼應2015年所訂立的《巴黎協定》。 但紐森政府高級氣候顧問桑徹絲(Lauren Sanchez)表示,加州代表團還想推動對今時今日氣候具彈性且按社區而定的解決方案,因為加州早已面對猖獗山火的災難性影響和持續加劇的旱情。 她指出,其中一項加州領袖想與各國領袖分享的訊息是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可以息息相關。她提到加州能提早四年達致其2020年的排放目標,而經濟同時增長26%,更迎50多萬份潔淨能源職位。 加州另一項訊息是強調,若不作為便要付出代價,正如加州最近山火和漏油造成生態災難。桑徹絲說︰「從上月的(南加)漏油到加州的可怕山火季,我們將分享一條環繞這場危機代價的迫切性和基本常識的訊息。」 加州自然資源局長克勞福特(Wade Crowfoot)表示,他想聚焦於加州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努力、針對氣候變化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和如何建造適應力強的社區,特別是針對旱災。 州環保局長布魯菲爾德(Jared Blumenfeld)亦強調,加州的出席是提醒聯合國,當聯邦猶豫不決時,將各州的進步派城市和私人企業包括在對話內是重要的。康伊蓮亦說︰「當談及氣候行動,加州的領導力是全球最穩定、堅定又可靠的。雖然加州取得非凡進展,全國和跨國政府的承諾在對抗氣候變化上是最重要元素。」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0-31/%e5%8a%a0%e5%b7%9e%e4%bb%a3%e8%a1%a8%e5%9c%98%e8%b5%b4%e6%b0%a3%e5%80%99%e5%b3%b0%e6%9c%83-%e5%88%86%e4%ba%ab%e6%87%89%e5%b0%8d%e6%b0%a3%e5%80%99%e8%ae%8a%e5%8c%96%e5%bf%83%e5%be%97/3728025#page2

A:    電子零售巨擘亞馬遜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貨倉日前組織工會投票失敗後,國際貨車司機聯合會(Teamsters)宣佈在全美亞馬遜貨倉發動宣傳運動,冀藉此提高公眾意識和拉攏政治盟友,從而施壓這間全美第二大僱主。 Teamsters西部地區國際副主席暨南加Teamsters 396號本地工會財務長赫雷拉(Ron Herrera),將工會化宣傳活動比喻為如果咬鯊魚一口就期待能殺死它,「將會非常艱難」。 Teamsters正從現有團隊招募義工,幫助工人外展活動,因為亞馬遜貨倉員工遠多於一般工會的會員人數,亞馬遜在加州僱逾15萬3000名工人,不少人工作於貨倉。 亞馬遜發言人博斯徹蒂(Maria Boschetti)以電郵回覆非牟利新聞網站CalMatters表示,僱員是有選擇,但該公司相信工會只會擋路,「我們不認為工會對我們僱員是最佳答案」。 博斯徹蒂又稱,亞馬遜「每日賦予人們自主權尋找方法改善他們的工作,當他們做時,我們就想要迅速作出改變」。她認為這些改變卻「難以在有工會下迅速作出」,強調經理們與僱員之間直接關係的好處不容小覷,「這種關係容許每名僱員的聲音會被聽見,不只選擇性聆聽」。 亞馬遜近月在三藩市和聖荷西等灣區城市購入物業。身兼州長組織的「工作未來委員會」委員的Teamsters 7號議會政治主任布洛赫(Doug Bloch)透露,由9月起灣區Teamsters會員受訓,在社區展開宣傳,將向居民解釋亞馬遜貨倉組成工會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向支持亞馬遜新廠的地方政客表達意見。 勞工領袖表示,灣區有不少具同情心的地方政治人物,是一處發起他們宣傳活動的重要地區。布洛赫表示,工會將向市議員和縣參事施壓向亞馬遜問責,爭取更好待遇福利和甚至要求亞馬遜在工會宣傳活動期間保持中立。 布洛赫希望灣區的工會初期成功將開始往東延伸。Teamsters早已利用一項要求貨倉向工人披露任何配額或工作速度標準的新例,作為工會會惠及工人的證據。 他還稱,對行業談判(sectoral bargaining)持開放態度。有別於工會,該種談判是從州議會立法開始,指定一個代表,代表全州貨倉行業的僱員,就薪酬待遇與雇主進行談判。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0-30/%e4%ba%9e%e9%a6%ac%e9%81%9c%e7%81%a3%e5%8d%80%e8%b2%a8%e5%80%89-%e6%88%90%e5%b7%a5%e6%9c%83%e8%a6%ac%e8%a6%a6%e7%9b%ae%e6%a8%99/3726522

A:為了讓灣區成為國際性模範平等都會,民選官員批准了一項為期30年、耗資1.4兆元的計畫,即「灣區2050計畫」(Plan Bay Area 2050)。 大都會交通委員會(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Commission)執行董事麥米蘭(Therese McMillan)上周說:「我們了解這個問題的規模有多大,以及處理這個問題的難度,但我們不想只畫出一幅美好的圖畫,而是提出一個我們必須實現的願景。」 「灣區2050計畫」提出35項改善灣區生活品質的策略,這35項策略分為住房、交通、環境和經濟四大類,每項策略都註明了所需的成本,例如,永久保護現在的可負擔住房需要2370億元資金。但官員承認,在許多情況下,「新收入來源尚未確定」。 從2018年開始著手制定的「灣區2050計畫」,預估灣區2050年的人口會從現在的780萬成長到1030萬,就業機會會增加近140萬個達到540萬個。這兩項預測數據都因為新冠疫情略微做出下調。 這項計畫2013年和2017年的舊版本著重在住房、就業、交通三方面,鑑於疫情造成社會和經濟動盪,這次的版本增加了平等。計畫強調:「為了改善灣區現有和未來居民的生活,平等是我們的首要重點。」 計畫指出,因為意識到光是增加住房或就業機會並不能消除對幾世代少數族裔居民造成的傷害,例如政府和企業幾十年來一直實施「紅線」政策(redlining),拒絕貸款給想在特定地區購屋的家庭,阻止了這些家庭累積財富。因此,計畫認為,「政府和私人機構未來必須努力確保改善這些群體的生活」。 這項計畫需要龐大的資金,而且多項策略在現行的法規下是不被允許的,但它假設州政府會為它掃除障礙。 這項計畫需要的最大一筆資金,是提供所有灣區家庭每月500元基本收入以改善經濟能力的2050億元,加州目前僅有少數地區進行基本收入實驗計畫。 此外,官員建議,在灣區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取代開車的道路上,對駕駛人收取每哩通行費,此舉可增加公共交通計畫的收入,從理論上來說,也可以減少人們開車。大都會交通委員會政府關係經理隆恩(Rebecca Long)指出,其他都會地區也在呼籲制定這類計畫,而且這個計畫也符合加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 在增加住房方面,柏克萊市長阿雷金(Jesse Arreguin)說:「州政府給了我們一個數字,我們必須決定這個數字要用在何處。」阿雷金表示,這是只批准興建高級房屋的城市消除經濟隔離現象的一種方式。 無論這項計畫聽起來有多雄心勃勃,灣區官員表示,它的目的是希望對本地的發展產生持久的影響。 麥米蘭說:「這是我們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我們不希望它只是一個想法,而是一個可以實現的計畫。」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5854726?from=wj_catelistnews

A:根據穆迪的年度信用分析(Análisis Anual de Crédito de Moody's),巴拿馬信用狀況反映該國經濟表現持續穩健,及其穩定的總體經濟狀況,故給予該國 Baa2 評級,展望穩定。該機構在主權評級中以四個主要面向作為信用分析因素:經濟實力、治理能力、財政穩健性,以及對風險事件敏感性等方面。 根據穆迪報告,儘管2018-2019年巴拿馬經濟曾有所放緩,然過去十年中由於巴拿馬運河在世界貿易中的關鍵作用以及高投資率,該國平均成長為6%。即使疫情使該國2020年GDP收縮18%,但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強勁成長。該國債務指標則在2020年急劇惡化,債務負擔佔GDP比例從2019年的46%升至近70%,而利息負擔佔收入的比例從2019年10.2%升至14.5%。 該機構指出,鑑於巴拿馬財政急劇惡化,評級向上調整空間有限。該國經濟復甦將逐漸讓這些指標趨於穩定,建議該國遵守財政規範,方有助於扭轉因疫情而上升的債務;由於該國採取財政政策阻止債務上升,並決心整頓財政等舉措,將讓該國前景穩定,提經濟成長及創造有利融資條件。 穆迪還表示,該國經濟成長一直超過之前估計值,表示實施有效財政措施以改善社會保險體系的財務狀況、增加政府稅收是信貸的基石。然而如果財政整頓仍不足以防止進一步惡化,那麼負面評級壓力就會顯現。若經濟成長低於預期,也將對巴拿馬信用狀況施加更大壓力。 巴拿馬未來的增長趨勢將放緩 報告估計,2022年後,GDP成長趨勢將放緩至接近4.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潛在成長率5.0%-5.5%。建築業的貢獻可能放緩(截至2021年6月,建築業佔該國GDP比重為13%,疫情前為20%),投資將繼續做為該國主要成長動力。

A:據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礦業巨頭Fortescue Metals Group旗下綠能公司 Fortescue Future Industries,將在未來10年投資約84億美元於阿根廷生產綠氫,將可創造1.5萬個就業機會。該集團拉美地區總裁Agustín Pichot表示,阿根廷被列入該企業5個重要的投資開發案稱為Pampas,並已在幾個月前簽署合作備忘錄,在Río Negro省進行綠氫能的探勘及開發可行性研究。 該投資案由阿根廷費南德茲總統與Fortescue集團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之COP26氣候峰會記者會上宣布。費南德茲總統表示,綠氫是未來燃料的一種,而阿根廷是走在生態轉型前端的國家之一。 根據官方預測,阿國Río Negro省的產能至2030年將能達到每年220萬噸,涵蓋相當於德國一年消耗電量的10%。 此外,世界銀行日前指出,綠氫的生產及出口可促進拉丁美洲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因受到COVID-19疫情重創的經濟回升。拉美國家擁有可再生能源的自然資源,因有巨大潛力參與全球綠氫市場。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11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907/P200號(商情文號:第907號) 商情本文: 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變遷會議(COP26)在即,英國JCB營造工程機械公司與澳大利亞Fortescue Future Industries再生能源業者(簡稱FFI)簽署合作協議,計畫自明年初起進口與供應以再生能源產製的氫氣。協議參與方包括由JCB公司總裁兒子Jo Bamford 創立的Ryze Hydrogen公司,Jo Bamford於2019年收購北愛爾蘭Wrightbus巴士公司,且於上個月發表10億英鎊投資計畫,至今已籌集2億英鎊。同時,JCB公司正在開發以氫為燃料的重型機械引擎。 由於產製綠色氫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綠色氫被視為是重工業脫碳的重要替代品,氫氣在英國已被巴士作為燃料測試發動,甚至未來可能被廣運用於其他交通工具如貨車、火車等。 JCB營造工程機械公司總裁Anthony Bamford表示,此為產製氫氣商業化的重要步伐,綠色氫將成為未來交通轉型的解答。渠期許政府可透過投資公車、火車、貨車、輪船、飛機及綠色氫供應鏈等以展現對該產業的承諾。FFI公司總裁Andrew Forrest也表示,此協議將有助於英國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僅透過使用200萬噸綠色氫取代化石燃料而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減少路上800萬輛汽車(約總車輛之25%)的碳排放量。JCB公司與Ryze Hydrogen公司預計向FFI公司購買其綠色氫總產量的10%,並管理此在英國銷售的業務。FFI公司預定可從此合作獲年收益10億英鎊,然而由於綠色氫在英國仍為新興產業,尚缺乏足夠基礎建設的支持。 英國能源部長Kwasi Kwarteng雖曾表示,氫氣將在英國淨零轉型革命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國內也不斷測試其運用在房屋供暖之工程。然而,使用再生電力產製氫的效率低於使用再生電力直接作為電力的功率;最近政府轉而研討空氣源熱泵熱水器(Air Source Heat Pump),可見氫氣可能更適合用於交通工具等難以脫碳產業。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