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38屆和第39屆東協峰會本(2021)年10月27日透過視訊方式召開,東協成員決定不邀請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與會,因此緬甸自加入東協以來,第一次缺席該區域峰會。本屆峰會主題為「我們關心、我們準備、我們繁榮」,除了緬甸危機,各國亦將討論包括經濟復甦、供應鏈及對抗疫情等重大議題,以更充分的為後疫情時代發展做好準備。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言時,對「旅行走廊安排框架(Travel Corridor Arrangement Framework)」在本次峰會上獲得正式採用,以及東協將開發可互通安全旅遊數位解決方案,表達歡迎之意。去(2020)年東協在河內峰會上同意逐步建立「旅行走廊」,在防疫優先的前提下促進成員國間的關鍵商務旅遊,包括共同制定一套適用於旅客出入境的安全與健康措施。 李顯龍總理指出,逐步重新開放經濟和恢復安全旅行,是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重要一環。新加坡已推出「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畫」,允許已完整接種疫苗旅客入境免隔離。新加坡亦鼓勵各方開發數位健康證書,作為檢測和疫苗接種的憑證,並進一步推動互相承認相關證書。 去年11月東協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和紐西蘭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計畫明(2022)年1月生效,以擴大簽約國經濟空間,促進貿易和投資往來。李顯龍總理盼東協成員國與合作夥伴能儘快核准RCEP,讓該協定能按計劃生效。RCEP可提振區域貿易和投資的信心,可為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做出重大貢獻。 李顯龍總理亦宣佈,新加坡將把「東協新冠因應基金」所分配採購到的疫苗,捐給其他東協成員國和東協秘書處,同時捐贈「東協公共衛生危機醫藥用品庫」總值790萬星元的醫護用品。東協應在疫苗分配、因應未來公共衛生危機和新成長領域等三方面加強合作。新加坡亦正加強冷鏈物流服務,且擴大疫苗製造能力,並盼東協未來能強化在數位化和資通信技術應用等成長領域的合作。    李顯龍總理另表示,過去一年東協繼續面對地緣政治和強國競爭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東協在與大國接觸時須繼續保持團結和加強其核心地位,形成一個更具凝聚力和信心的群體,並在尊重內部不同觀點的同時對全球關鍵問題採取一致立場,成為與外部夥伴攜手因應共同挑戰的中立平臺。中美關係走向將是未來區域及國際和平與穩定的決定因素。新加坡和多數區域國家一樣,盼與中國和美國建立良好的關係,不希望成為競爭和衝突之地,亦不希望被迫選邊站。東協亦盼中美雙方在競爭之外,能依據東協本身的優勢,深化實質接觸。 此外,李顯龍總理指出,南海緊張局勢影響東協的和平與穩定,新加坡作為非聲索國,不會偏袒任何一方。新加坡作為一個依賴貿易生存的小國,能否在全世界最繁忙的航線上維持和平與穩定,維護所有國家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以及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平解決爭端,是根本的利益。新加坡盼各界努力保持對話,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確保各自行動符合國際法。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公佈的統計,在2021-22年的小預算年度(或今年10月至2022年3月的過渡時期) 截至10月15日,緬甸與鄰國的陸路邊境貿易額逾1.35億美元。在此期間,緬甸通過邊境站的出口為6,021萬美元,進口為7,507萬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邊境貿易的4.93億美元減少3.58億美元以上。在各邊境檢查站中,截至10月15日,苗瓦迪以1.02億美元的貿易額位居榜首,其次為高當的1,341萬美元。   緬甸主要向對外貿易夥伴國出口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礦產、林產品、製造業產品等,同時進口資本品、中間產品及消費品。緬甸通過木姐、雷基、甘拜地、清水河及景棟5個邊境貿易站與中國進行邊境貿易; 與泰國經大其力,苗瓦迪,高當,丹老,提基,茂當及眉色7 個邊境貿易站;與孟加拉通過實兌與貌奪邊境貿易站;經德穆、Reed 及 Thantlang 邊境貿易站與印度進行邊境貿易。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21年小預算年度的過渡時期(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截至10月8日,緬甸與泰國間的貿易額總計達7,267萬美元。較2020-21財年同期的1.49億美元減少7,600萬美元。其中,緬甸對泰國的出口達到3,219萬美元,進口達到4,048萬美元。   從2021年10月1日至8日,苗瓦迪邊境站以5,590萬美元的貿易額位居榜首,其次是高當邊境站的799萬美元及丹老邊境站的590萬美元。在緬泰邊境的3個邊境貿易檢查站中,苗瓦迪-湄索路線是最重要的,約佔兩國貿易的70%。緬甸向泰國出口的主要是農畜產品,從泰國主要進口無酒精飲料、織物及紗線、摩托車及相關部件以及建築材料。泰國是緬甸第二大貿易夥伴及第三大外國投資者。與此同時,緬甸正通過總共16個邊境檢查站與鄰國印度、中國及孟加拉進行邊境貿易。

A:哥斯大黎加公布自11月1日起,啟用疫苗認證條碼系統,適用在哥國接種兩劑疫苗和在國外接種疫苗的人。並為沒有網路或智慧裝置的人提供實體申請據點,申請後8個工作日內可啟用。往後民眾進入商店時出示QR code即可,不需要上網。 科學、技術和電信部 (Micitt) 數位治理主任Jorge Mora Flores稱本週日所有有提供電郵的申請人都將收到QR code,另一半沒有電郵的民眾,其代碼和證書將上傳到衛生部系統。渠表示,整個系統歸衛生部所有,存放於亞馬遜網絡服務(AWS)伺服器,只有衛生部技術解決方案部有權限進入,安全性無虞。 無網路的人可前往衛生部將在各州設立的辦公室,申請及列印證書,該據點設置由社會保障基金(CCSS)管理。地點及開放日期將於近日內公佈。市政府、電力研究辦公室(ICE)及公共圖書館都將加入據點服務,衛生當局也正與其他機關協調,以設立更多支援辦公室。 從12月1日到2022年1月7日將為過渡期,在此期間,店家及其他商業機構應查看條碼,若不要求出示條碼或接受未接種疫苗顧客之營業機構,僅能開放營運之50%。從2022年1月8日起,所有營業商家都必須要求其顧客完成疫苗接種,並能出示驗證條碼。場所包括旅館、餐廳、酒吧、賭場、商店、博物館、藝術和舞蹈學院、健身房、水療中心。超市、雜貨店、藥房和其他基本服務除外。

A:標題:巴拉圭牛肉可能自2022年起開始輸銷美國市場 日期:2021.10.26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農業媒體Valor Agro雜誌報導,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查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USDA-FSIS)擬於本年11月1-17日派員赴巴拉圭進行屠宰廠實地查廠稽核作業,此舉將係開啟美國市場之重要關鍵。巴拉圭倘獲美國通過查廠作業查核,其審查結果再經過公眾意見評估後,巴拉圭牛肉可能自2022年起開始輸銷美國市場。 (二)據Valor Agro雜誌瞭解,儘管巴拉圭牛肉應不會比照阿根廷及烏拉圭享有專門免稅配額待遇進入美國市場,惟應享有成為第3國配額之一部分,與巴西及其他中美洲國家共享6萬公噸牛肉免關稅待遇。第60屆美洲國家肉類進口委員會會議(60ª Conferencia del Meat Import Council of America,MICA)本年10月19日於美國芝加哥舉行,會議出席之各國專家表示,美國肉類市場屬性越來越傾向進口健康草飼或有機低脂含量之牛肉種類,且北美洲、中國、日本及韓國為全球牛肉主要進口國,巴拉圭企盼2022年起可達成輸銷美國市場之目標。 (三)美國市場已成為巴拉圭養牛業者及屠宰廠主要可望達成牛肉輸銷之重要市場之一,儘管美國係檢疫審查標準作業最為嚴格之國家,惟亦係成為通往其他國家之關鍵市場進入之參考指標。

A:標題:巴拉圭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小麥出口成長8.7% 日期:2021.10.26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穀物暨油籽出口商協會(Capeco)統計資料,儘管氣候條件不利小麥耕種導致產量下降,惟出口量仍然增加。巴拉圭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小麥產量為36萬2,123公噸,較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之33萬489公噸,增加3萬1,634公噸,成長8.7%。巴拉圭小麥內需市場需求為65萬公噸,年產量約為100萬公噸。 (二)巴拉圭Capeco出口商協會外貿顧問Sonia Tomassone表示,巴拉圭小麥2021年1-9月出口重量26萬8,376公噸,較2020年同期之19萬2,574公噸,增加7萬5,802公噸,成長28.2%。以出口金額計算,巴拉圭小麥2021年1-9月出口金額6,95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4,120萬美元,增加2,830萬美元,成長68.7%。伊續稱,由於巴西小麥報價良好,使得巴拉圭向巴西輸銷小麥,增加外匯收入。巴拉圭小麥主要出口市場排名第1即為巴西,占巴拉圭小麥總出口量之99%,智利及越南則占其他1%。

A:標題:巴拉圭及智利簽署新經濟合作協定 日期:2021.10.26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為深化智巴兩國經濟及貿易關係,智利總統Sebastián Piñera與巴拉圭總統Mario Abdo Benítez簽署新經濟合作協定。該協定目標在追求勞工、社會及環境等領域更高規範之標準,以進一步促進兩國貿易量之流動性、便利性及預期性。該協定共20章節,涵蓋領域包括貿易與環境、貿易與勞工事務、電子商務、服務貿易、貿易便捷化、貿易法規、微中小型企業、貿易與性別、全球供應價值鏈,以及其他與貿易與科技有關之議題等。 (二)此項新協定對深化智巴兩國經貿關係格外重要,過去10年,巴拉圭與智利貿易量每年逐步成長3%,出口部分每年成長4%,進口部分則平均成長3%。依據智利統計資料,2020年全年智利約505家企業向巴拉圭出口,出口金額1億8,800萬美元,出口項目包括醫療用口罩、香菸、銅、藥品及紅酒等。

A:紐西蘭第一大報NZ Herald報導,繼紐國電動機車製造商Ubco於2021年6月自美國創投基 金、我國觸控模組大廠宸鴻集團(TPK)募得1千萬美金後,Ubco日前獲得宸鴻集團旗下 Jubilee Glory Investments公司注資1千萬美金,有助大幅提升Ubco產能,從目前每年 生產數百輛電動機車,增加至每年數萬輛。 報導指出,臺灣製造業巨擘宸鴻集團年營業額達85億紐元,蘋果公司為其主要客戶,宸 鴻將為Ubco既有電車機車系列打造專屬生產工廠,同時協助開發新世代電動機車,包括 時速可達80公里之2輪電動機車、以及4輪傳動之電動機車。 Ubco自2015年成功開發首款多功能電動機車(electric utility bike)後,安靜環保、 雙輪驅動可適應不同地形廣獲紐國畜牧業者喜愛,另引擎結構簡單,維修容易,電池可 輕易更換,並用來充電電動工具,均為其主要優點。 Ubco電動機車目前已出口至澳洲、美國、歐洲與英國等地,疫情帶動外帶消費蓬勃發 展,比薩業者達美樂(Domino's)亦為該公司客戶。該公司目前並致力開發新型化學物 質,以提升電池效能。

A: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otal Slovenia News」2021年10月21日報導,瑞士藥廠諾華集團已與德國藥廠BioNTech簽署初步協議,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比安納諾華製藥廠進行新冠疫苗封裝。 根據諾華規劃,將自BioNTech獲取mRNA活性成分,並於斯國盧比安納廠房在無菌條件下將其裝入小瓶中,封裝後再運回德國BioNTech進行分銷。 諾華於2020年與BioNTech簽訂授權生產新冠疫苗協議後,即於2021年在其瑞士Stein廠生產新冠疫苗,預計至2021年底可生產5,000萬劑疫苗。該生產線將於2022年轉移至斯國盧比安納藥廠繼續運行,預計第1年將生產BioNTech新冠疫苗2,400萬劑。  

A:依據奧媒「ORF」2021年10月25日報導,根據奧地利旅館同業公會2021年9月份統計資料,奧國旅遊業景氣雖逐漸回溫,惟各大城市旅館住房率復甦緩慢。以首都維也納為例,目前約有20%旅館仍處停業狀態,造成此種情況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需求仍然疲弱,尤其是國外客源;其二,有些旅館趁疫情歇業期間重新翻修,迄今尚未完工;其三,疫情導致就業市場結構改變,餐飲及旅館住宿業普遍存在員工招募不易情況,有些旅館因員工太少,難以營業。 奧國旅館協會秘書長Markus Gratzer表示,目前奧國旅館業各地區住宿率落差甚大,惟總體而言,2021年第3季全國旅館平均住宿率約僅達2019年同期50%。主要原因還是多數亞洲國家仍執行嚴格防疫措施,使奧地利喪失主要客源之一的亞洲觀光客。另,美國尚未完全解除旅遊限制亦為外國客源減少主因之一。專家預估,最快恐至2024年旅館住宿率方能恢復2019年水準。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2021年10月25日報導,奧地利內政部日前證實,奧國警方正在測試使用奧國國產無人直升機巡弋邊境,運用其裝配高性能監控系統(具夜視能力),追蹤跨境非法活動及偷渡難民。 奧國政府測試之無人直升機係奧國Schiebel公司生產之S-100 Camcopterr,該機全長3公尺,重量200公斤,最高時速240公里。目前該機型出口全球33國約350架,如:英國海岸防衛隊及澳洲海軍已將其用於海上巡邏警戒。 Schiebel總經理Hannes Hecher表示,該公司係歐洲第一家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頒發「輕型無人機操作員證書」(LUC)之無人機製造商;因此Schiebel無人機得以在歐洲國家民用空域之指定領域合法飛行。S-100 Camcopterr除常被用來巡邏監控外,亦被運用在檢測遠洋船舶之廢氣排放、巡查天然氣管線等任務。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Slovenia Times」日前引述斯國統計局資料報導,斯洛維尼亞202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比例32.5%,較2019年成長9.4%。斯國其他發電能源比例分別為:核能37.0%、火力發電30.5%。 2020年斯國再生能源發電量為5,598 GWh,其中93.3%來自水力發電(5,224 GWh),6.6%太陽能發電(368 GWh)、0.1%風力發電(6 GWh);2020年水力發電量較2019年成長10.3%,太陽能發電量成長17.6%,風力發電則近於零成長。 近10年來,斯國年用電量起落不定,並非呈上升趨勢。2010至2014年間,年電量為下降趨勢,2015年至2018年則反彈呈上升趨勢,惟自2018年後再度出現下降趨勢。綜觀過去10年斯國電力需求不增反減,2020年總用電量較2010年減少13%。 2020年斯國用電量較2019年銳減9%,專家認為:主要原因係新冠疫情防疫措施致使用電量大減,其中衰退幅度最大領域為交通運輸相關用電,減少幅度達18%。  

A:紐總理10月22日宣布全國各地疫苗接種率目標,設定在符合接種條件90%民眾完成兩劑接種。 未來超越此一門檻後,完全接種民眾將可相對自由出入不同場所,要求出示疫苗證照之業者亦可持續營業,不受疫情警戒等級影響。 此外,疫苗覆蓋率達到目標後,將實施新的紅黃綠燈防疫系統,相當幅度鬆綁現行防疫管制措施,惟未接種疫苗民眾,或不接受疫苗證書之業者,將面臨較多限制。 紐國近日陸續出現百餘起本土病例,並以奧克蘭為主,另目前全國已接種一劑以上者佔全國人口86%,完成兩劑者68%。

A:標題:巴拉圭財長與法國駐巴大使說明巴拉圭投資環境 日期:2021.10.28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巴拉圭財長Óscar Llamosas昨(27)日下午接見法國駐巴拉圭大使Emmanuel Cocher,並分享巴拉圭投資環境、巴國政府改善與加強經濟商業環境改革議程,以及優先產業別之發展項目等。法國C大使則表示,目前法國在巴拉圭的投資項目均為民間企業,法國發展機構(AFD)於巴拉圭並無合作項目之參與。雙方另就巴拉圭醫療衛生所需之合作事項交換意見;L財長表示,巴拉圭Itauguá國立醫院進行翻修計畫之研究經費目前急需財政部及國會可協助預算之編列,倘法國公部門可研議提供融資該項工程研究經費,將協助改善該城市居民之生活品質;法國駐巴經濟參事Jean-François Michel則感謝L部長協助說明巴拉圭當前經濟發展現況。 (二)L財長另強調巴拉圭刻正尋求實踐經濟復甦計畫及結構性改革,預測巴拉圭經濟成長將呈正向成長等語。

A:標題:巴拉圭擬與英國簽署策略聯盟生產綠色氫氣 日期:2021.10.28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巴拉圭伊泰普水力發電廠(Itaipú Binacional)前執行長James Spalding表示,英國企業Atome Energy PLC有意投資巴拉圭生產環保氫氣及氨氣。S前執行長強調,巴拉圭擁有豐盛水力發電能源,且伊泰普水力發電廠亦有意與該英國企業合作,共同創造商機,目前雙方刻正研擬於發電廠附近創建低碳經濟發展區,同時英商亦與巴拉圭電力公司(ANDE)及能源部次長辦公室商討促成公私部門策略聯盟計畫之可行性等語。 (二)英國企業Atome Energy PLC預估投資金額5億5,000萬美元,該公司目前委由James Spalding代理巴拉圭業務;該公司第1階段所需電力5萬度,將逐步增加電力使用至25萬度,相當於伊泰普水力發電廠三分之一發電量。綠色或再生氫氣(H2V)之生產過程係計畫運用巴拉圭巴拉那河水(Río Paraná),透過水電解技術(Electrólisis del Agua),將氧氣及氫氣分離,分離後之氫氣,其主要用途可運用於農業及肥料製造,或是電動車輛之潔淨能源。 (三)S前執行長表示,綠色氨氣亦可運用於生產綠色肥料,此將不僅為巴拉圭農業帶來競爭優勢,跨國企業亦將以脫炭排放(Decarbonization)為氣候變遷之全球議題做出貢獻等語。  

A:根據義大利總理府本(2021)年10月28日官方公告,義大利內閣頃通過一項法令及法律草案,旨在針對疫情後復甦的大規模國家建設計畫「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PNRR)」進行相關規劃,PNRR中共有51項目標,其中8項預計於2022年底完成,分別為: 國家復甦暨韌性基金:其中針對永續觀光面向進行相關財務支援。 信用保證基金:在現有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中特別設置觀光業保證項目。 觀光企業稅負抵減及數位化:觀光企業若投資改善能源效率、抗震設施、建築障礙、溫泉設施、數位化等,可獲得80%稅負抵減,此外亦可取最高4萬歐元之補助。 設置企業循環基金:針對企業投資能源、環境永續、數位創新等領域進行相關補助。 加速與義大利國家鐵路更新合作契約。 強化財政部在執行計畫中的監管及評量角色。 通過身心障礙人士相關權益保障法案。

A: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受到Delta 變種病毒肆虐和供應鏈中斷之影響,美國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僅達2.0%,較上半年放緩許多。 今年上半年由於景氣刺激措施、企業重啟、加上疫苗接種率持續上升,刺激民間消費,第一季和第二季美國經濟分別成長 6.3% 和 6.7%,創歷史新高。 美國商務部周四公佈之第三季經濟成長估值顯示,消費者支出僅成長 1.6%,遠低於上季12%。反映了供應鏈問題已影響到消費者對耐久性商品之支出。 港口貨物堆積加上海外供應鏈中斷等問題,都是通膨急劇上升的主因,對經濟前景也造成風險。但分析師預測,若疫情獲得控制,今年第4季經濟可望再度攀高。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德國新聞(t-online.de) 文號:1104100049號   根據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2021年10月28日公告,今(2021)年夏令日光節約時間將至10月31日截止,當日凌晨3時,時鐘將撥慢1小時,調回原來之正常時間。現行日光節約時間,是為配合夏季晝長夜短的現象,利用將時鐘調快1個小時(分秒不變),使白天時間提早發生,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為回應歐洲公民早先問卷的調查結果,2018年9月歐盟執委會就已提議廢除季節時間調整,但授權各成員國自行決定是施行夏令時間或冬令時間。為避免混亂並確保歐盟單一市場的協調,德國政府業與鄰國保持聯繫求取共識。雖然理論上,夏令時間早該取消,但到目前為止,歐盟27個成員國尚未就此達成協議。

A:資料來源:德國之聲、Euronews 文號:1104100048號   歐洲天然氣價格自本年初以來已上漲逾170%,為商討相關因應對策,歐盟於本(10)月26日召開緊急部長級會議。以德國為首之9個歐盟國家,聯名反對西班牙與法國所提改革歐盟能源市場訂價機制、以遏止電價上漲之提議。重要媒體相關資訊如下: 一、歐盟目前係由所有電力生產商(包含煤碳、核能、再生能源等發電商)參與電力批發市場競標,並依據發電成本,決定向消費者收取之電費。由於歐盟大多數國家仍依賴天然氣滿足電力需求,因此電力最終價格與天然氣價格密切相關。近月以來,國際天然氣價格飆升,導致歐盟國家電費上漲壓力增加,爰法國、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及捷克曾於本月稍早,共同呼籲歐盟進行電力市場改革,其中包含電價計費與天然氣價格「脫鉤」之建議。 二、針對能源價格上漲問題,歐盟於本月26日召開緊急部長級會議進行討論,惟27個成員國無法就相關措施達成共識。重要因素在於,包含德國在內之9個國家(尚含盧森堡、奧地利、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愛爾蘭、拉脫維亞及荷蘭),聯名反對檢討現有歐盟電費定價機制,或採取干擾現有規則的「臨時改革」。該9國認為,現有定價機制有助電價透明化、電力市場自由化與公平競爭。近期天然氣價格上漲,肇因於疫情後之強勁能源需求未獲滿足,應為短期現象。歐盟宜透過推動布署再生能源、強化歐盟各國電網互聯,使歐盟各國更有能力抵禦能源價格上漲。 三、由於預期天然氣價格上漲無法於短期內緩解,歐盟執委會前已提出政策工具箱(toolbox)供各國參考運用,以協助受能源價格影響之企業及消費者渡過難關,相關措施包含減稅、對貧困家庭之補貼等,相關短期因應措施並受到德國等9國支持。 針對能源價格問題,法國及西班牙等國認為電費上漲係歐盟經濟自疫情復甦之重要議題、需進行結構性改革,與德國等國家認知相左,後續是否將對歐盟協調共同經濟政策、能源轉型措施帶來影響,值得觀察。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