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約旦時報報導,根據本(110)年10月11日公佈之全球汽油價格指數,約旦在阿拉伯地區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第46位。全球汽油價格指數係追蹤全球150個國家汽油零售價格之統計工具。根據全球汽油價格,全世界汽油的平均價格為每公升1.21美元,約旦之價格為每公升1.495美元。 該指數顯示,因所有國家都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相同的石油價格,但因一些國家徵收不同的稅賦,每個國家的汽油零售價都不同。葉門在汽油價格方面位居阿拉伯地區首位,約旦排名第二,黎巴嫩排名第三。香港在全球排名第一,荷蘭排名第二,挪威排名第三。 約旦能礦部發言人Mashhour Abu Eid指出:約旦的燃料衍生品價格係根據在約旦市場銷售日期之前30天之運輸及物流成本、當地銷售價格與國際銷售價格等因素綜合考量而訂定。因此,燃料衍生品之價格將根據國際燃料價格而出現上升或下降,約旦與其他國家一樣,亦對燃料衍生品實施徵稅與補貼。 約旦能礦部發言人續指出,根據約旦2019年「石油衍生品定價法」(Petroleum Derivatives Pricing Law),約旦之燃料價格由能源暨礦產管理委員會監管。根據法律,私人公司現在可以選擇進口燃料衍生品或從約旦煉油廠購買。電動汽車零售公司指出,隨著燃料價格的上漲,電動汽車在約旦越來越受歡迎,事實證明,電動汽車在省錢與環保友善方面更具效益。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根據安永(Ernst & Young, EY)的數據顯示,約旦被列入全球再生能源投資前40大具吸引力的市場名單。根據評估全球再生能源投資及機會吸引力,約旦於再生能源國家吸引力指數(Renewable Energy Country Attractiveness Index, RECAI)排名世界前40位。 RECAI指出,這些排名反映對市場吸引力及全球市場趨勢的評估。埃及在阿拉伯國家中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第19位,該國得分為57.8分,約旦在阿拉伯國家中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38位,得分為51.5分。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0月21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最新勞動人口統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自本(2021)年6至8月4.7%下降至本年7至9月的4.5%。就業不足率自本年6至8月2.2%下降至本年7至9月的2.1%。 與本年6至8月比較,在本年7至9月期間,各產業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及就業不足率均下降。其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專業及商用服務業(不包括清潔及同類活動),以及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均明顯降幅。就業不足率方面,下降主要為建造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以及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 總就業人數自本年6至8月3,651,700人,上升至本年7至9月3,658,000人,增加約6,300人。本年7至9月總勞動人口為3,838,600人,與本年6至8月(3,839,500人)相若。 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由本年6至8月187,700人下降至本年7至9月180,600人,減少約7,100人。同期就業不足人數由86,200人下降至79,000人,約減少7,200人。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0月22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本(2021)年9月消費物價指數。根據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本年9月整體消費物價與去(2020)年同月上升1.4%,較本年8月相應升幅(1.6%)低。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本年9月按年升幅(即基本通膨率)為1%,較本年8月(1.2%)低,主要由於去年9月上調公營房屋租金影響消失和外出用膳及外賣費用升幅減少所致。 經季節性調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截至本年9月止的3個月平均每月變動率為-0.7%,截至本年8月止的3個月相應變動率為-0.1%。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相應變動率均為0.1%。 在各類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中,價格在本年9月呈現按年升幅類別為電力、燃氣及水(上升23.6%)、衣履(上升8.7%)、交通(上升5.4%)、外出用膳及外賣(上升2.8%)、耐用物品(上升2.2%)、基本食品(上升1.3%)和雜項服務(上升0.9%)。 此外,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本年9月呈現按年降幅類別為雜項物品(下降2.1%)、住屋(下降1.4%)和菸酒(下降0.6%)。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0月18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本(2021)年8月對外商品貿易貨量及價格統計,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及進口貨量按年分別上升18.6%及21%。 本年前8個月與去(2020)年同期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及進口貨量分別上升24.3%及22.4%。 本年8月與去年同月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及進口貨值分別上升6.1%及6%。 本年前8個月與去年同期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及進口貨值分別上升3.8%及3.7%。 本年8月與去年同月比較,輸往台灣(36.3%)、日本(26.8%)、中國大陸(19.1%)及美國(16.3%)整體出口貨量均呈現升幅。 同期,輸往台灣(9.6%)、大陸(8.9%)、印度(4.6%)及日本(0.5%)整體出口貨值上升。輸往美國整體出口貨值則減少0.7%。 本年8月與去年同月比較,來自韓國(32.4%)、新加坡(24.3%)、大陸(22.9%)、日本(17.1%)及台灣(13.5%)進口貨量均呈現升幅。 同期,來自台灣(16.4%)、韓國(13.3%)、新加坡(11%)、大陸(4.4%)及日本(1%)進口貨值均上升。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10月22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本(2021)年9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102.81)按年上升0.83%,較8月(+0.4%)上升0.43%。 本年9月按年升幅主要由外出用膳、機票、汽油、石油氣及電力價格和家傭薪酬調升所帶動,而住屋租金與豬肉售價下調抵銷部份升幅。 本年9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2%。家傭薪酬調升帶動家居設備及服務價格指數上升1.5%。新學年學費以及機票和汽油售價上調,使教育及交通價格指數分別上升1.16%及0.63%;食物及非酒精飲品大類價格指數呈現0.13%升幅,主要是外出用膳、蔬菜與鮮活海產價格上升所致。菸酒及衣履價格指數分別下降0.61%及0.23%。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分別按月上升0.13%及0.28%。 至本年9月為止的12個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前一期(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下降0.44%,其中通訊(-8.27%)和康樂及文化(-7.77%)大類降幅較大。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平指數分別減少0.45%及0.42%。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10月21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本(2021)年9月入境旅客較8月增加53.7%至629,085人次;與去(2020)年同月比較增加40.1%。不過夜旅客(348,058人次)及留宿旅客(281,027人次)按年分別上升20.2%及76.1%。旅客平均逗留時間為1.6日,較去年同期增加0.6日;留宿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3.3日)上升0.6日,不過夜旅客(0.1日)則持平。 客源方面,中國大陸旅客按年增加41.4%至583,056人次,其中個人遊旅客共178,325人次。大灣區珠三角九市旅客共339,636人次,來自珠海市佔55.4%。香港及台灣旅客分別為41,156人次及4,813人次。 按入境渠道統計,本年9月經陸路入境旅客較去年同期增加32.6%至582,909人次,其中74.2%從關閘入境,經橫琴口岸及青茂口岸入境分別佔17.5%及5.7%。經空路及海路入境旅客分別為31,855人次及14,321人次。 本年首3季入境旅客共5,755,528人次,按年增加43.2%;留宿旅客(2,903,660人次)及不過夜旅客(2,851,868人次)分別增加61.3%及28.5%。旅客平均逗留1.6日,較去年同期上升0.2日;留宿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3.1日)增加0.3日,不過夜旅客(0.1日)則減少0.1日。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10月19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資料顯示,本(2021)年8月營業額按年上升的受訪餐飲商戶比例為33%,較7月減少31%;西式餐廳(19%)、中式酒樓飯店(39%)和日韓餐廳(12%)則分別減少42%、36%及35%。零售業方面,8月營業額按年上升的受訪商戶比例為66%,較7月減少16%,其中化妝品及衛生用品零售商(36%)和百貨商戶(50%)分別減少55%及25%,車商(46%)和超級市場(56%)則增加16%及11%。業務表現指數方面,本年8月餐飲業(41.9)業務表現指數低於50,表示業務表現較去年同月差;零售業(71)則高於50,業務表現較去年同月佳。 對營業額預期方面,有47%受訪餐飲商戶預計9月營業額按月上升,較8月增加42%;西式餐廳(54%)及中式酒樓飯店(54%)分別增加50%及49%。同時,52%零售業受訪商戶預期9月營業額按月上升,較7月增加36%;百貨商戶(67%)和皮具零售商(80%)分別增加67%和60%。反映被訪商戶預期營業額按月變動方向的業務展望指數方面,餐飲業(66.1)及零售業(70.9)指數均高於50,反映2個行業受訪商戶預期9月業務表現會較8月佳。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10/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雇主協會要求賦予法規壓力諮詢委員會更大的權力 荷蘭新聞公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雇主協會 VNO-NCW 和 中小企業MKB致函眾議院表示,政府必須賦予法規壓力諮詢委員會 (Adviescollege Toetsing Regeldruk, ATR) 更大的權力,並希望每次引進一項新規則時,就廢除一項規則。 任職於MKB 的 Ramona van den Bosch 對荷蘭金融報( Het Financieele Dagblad )表示,過去四年,企業每年花費 12 億歐元遵守法規,此筆款項是遵守法規所需的投資金額外加企業填寫表格用掉的時數。 VNO-NCW認為,必須賦予 ATR 將任何會造成不成比例監管壓力的立法提案退回各部會的權利,唯有如此,政府相關部會才會被迫仔細審視立法的效用、成本和收益。 ATR 主席 Marijke van Hees 做出回應表示,最近曾致函兩院議長,要求獲得更廣泛的授權,重要的是下一屆內閣確保立法不會造成企業不必要的負擔。然而,ATR 坦承信中未提及授予退回法案權力的要求。 諮詢公司 Sira Consulting 的創始人兼董事Peter Bex 表示,荷蘭政界人士喜歡將增加的監管負擔歸咎於歐盟,但這是不合理的,許多歐洲立法實際上是在荷蘭的鼓動下產生。Van den Bosch 補充說明,多年來,荷蘭一直將國家增補規則置於所有歐盟規則之上。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0月26日報導, 歐盟預計到 2030 年, 95%的能源生產將使用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等已知技術。隨著歐洲近期能源費用高漲,法國,保加利亞、捷克、芬蘭、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等10國聯合致函歐盟委員會,要求將核電納入標記為綠色安全再生能源於投資歐盟分類法之中。 2家丹麥核電開發商,Danish Seaborg 與 Copenhagen Atomics提出研究報告指出,其新開發核電技術比傳統核電更便宜安全且更有效,能協助目前所面臨的能源危機。 CA公司之董事Thomas Jam Pedersen指出 , 近期收到越來越多間國際大學和實驗室的詢問,並探討與實驗室合作開發新技術。因此核能也於即將召開的 COP26 氣候峰會前夕與面臨能源危機之際, 再次獲得關注。亞洲及非洲的能源需求日益增長, 這將成為發展重點。 DS公司之通訊經理 Mikkel Veje Rønbo於近期接受日本媒體產經新聞的訪問,該媒體關注歐洲能源挑戰, R氏指出對於歐洲國家來說,擁有廣泛的能源生產和工具組合來支持風能和太陽能的必要擴張是明智之舉。 歐洲議會保守黨議員Pernille Weiss 指出,伊注意到能源危機如何影響關於核能的辯論, 該技術應該同樣能為能源供應創造安全性, 伊不擔心核能會影響太陽和風的進化。 目前這些核電的都由私人投資, 當能源價格變得更加有利可圖,就應當開始這項工作, 這將有利於公司和民眾。 然而, 奧爾堡大學能源系統教授 Brian Vad Mathiesen及DTU 能源中心研究人員 Jacob Østergaard 均表示,太陽能和風能正蓬勃發展而核能廠之興建常面臨工期延誤等不確定因素,且丹麥有巨大的工業能量來擴大再生能源產能, 在可預見的未來核電是否會在歐洲綠色轉型中扮演類似的角色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A: 美國電商亞馬遜設在星國的新辦公室於本(2021)年10月27日正式開幕,該公司計畫進一步擴充星國業務,在明年底前將增加200餘個工作機會,包括科技和非科技領域,涵蓋初級至中層管理級職務,並包括供應商管理等協助商家在亞馬遜平臺進行銷售的工作。亞馬遜新辦公空間位於亞洲廣場(Asia Square),占三層樓,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英尺,可容納700名員工。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出席美國電商亞馬遜設在星國的新辦公室開幕儀式時指出,許多跨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拓展亞洲業務、研發新產品,以及進軍日益成長的東南亞市場。更多國際科技企業尤其看好東協消費者和企業對數位服務需求增加,因此將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亞馬遜在支持星國商家和協助生態體系發展是新加坡重要夥伴,除了提供產品售賣平臺,利用數據分析和報告等工具與服務,協助商家擴大消費群,同時也為星國民眾創造許多優質的科技和非科技業工作機會,包括雲端服務、營運、物流和數據工程方面。 亞馬遜自2010年起在新加坡投資,並在星國設立首個東南亞辦公室,目前聘用約2,000名全職和兼職員工,多數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該集團新加坡董事總經理劉永傑指出,亞馬遜在亞洲廣場設立新辦公室,說明持續在新加坡投資的決心,以及星國具有長期潛能成為全球數位經濟領導者。另新冠疫情改變人類的工作模式,新辦公空間在設計上更為靈活,讓員工有充足空間交流,包括增設50個小組討論區,以及5個可各容納最多14人的大型會議室。
A: 德國半導體公司英飛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本(2021)年10月27日宣佈,將與新加坡房地產公司凱德投資(CapitaLand Investment)和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首次合作協助亞洲新創公司在永續發展、未來移動、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廠等四領域,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和應用軟體。 去(2020)年10月由凱德投資發起設立的「智慧城市聯合創新實驗室(Smart Urban Co-Innovation Lab)」將與英飛凌科技合作,雙方專注永續發展領域創新,例如能源管理和城市農業。另英飛凌科技與現代汽車致力協助星國和韓國新創公司,運用前者的微電子技術開發可行商業解決方案,在未來交通、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廠領域推動數位化。 英飛凌科技是於2018年在新加坡設立「聯合創新空間(Co-Innovation Space)」,由專家提供新創公司有關系統工程、晶片和系統設計、業務創新和設計思維等方面指導和意見。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指出,聯合創新空間使得英飛凌科技能與星國新創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產品和解決方案,不僅針對新成長市場,同時可為永續發展帶來貢獻。例如:物聯網新創公司Ampotech與英飛凌科技合作,以後者的硬體安全科技為基礎,在商業和住宅應用的能源監控解決方案嵌入網路安全功能。截至目前,已有11家新創公司從聯合創新空間「畢業」,包括專為無人機和電動汽車開發氫燃料電池的獅貝能源科技(Spectronik)。 此外,顏金勇部長希望半導體相關業者能與政府積極配合,合作開發和測試新的解決方案,藉由創新實現新加坡永續發展的目標。永續發展對半導體業的長期成長至關重要,創新和研發在企業轉型更發揮關鍵作用,星國政府將與民間業者共同努力確保半導體業繼續蓬勃發展,視永續發展為商業戰略部分。
A: 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稱,截至本年10月中旬止越南出口總額達2,5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8%,其中機械設備及其零配件出口金額增加84.2億美元,成長43%;各種鋼鐵出口金額增加51.2億美元,大幅成長135.3%;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成長42.5億美元,成長12.5%;各種電話及其零件出口金額增加40.7億美元,成長10.3%。 在出口金額方面,各種電話及其零件出口金額居首位,達434.8億美元。其次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排第二位,達383.9億美元;機械設備及其零配件達279.7億美元,排第三位。 在出口方面,美國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達688.7億美元(截至本年9月底),較去年同期成長25.9%,佔出口總額之28.6%。 截至本年10月15日越南FDI企業出口金額達1,8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31億美元,成長21.7%,佔越南出口總額之73.2%。
A:越南電力發電集團(EVN)稱,截止本(2021)年10月22日越南在106家風力發電中已有28家取得商業化運作(commercial operation)證書。 根據EVN之統計,近期已有106家風力發電廠申請試點、發電至電網,並申請獲得商業化運作證書。申請試點之功率達5,655.5 MW。 本年10月1日至22日已增加23家風力發電廠獲得商業化運作證書,總功率為1,247.4MW。具體名單如下: 電廠名稱 功率(MW) 電廠名稱 功率(MW) 方梅1-Phuong Mai 24 V1-2 Tra Vinh (茶榮) 48.0 向新 Huong Tan 46.2 塑莊7號( Soc Trang ) 16.8 新玲Tan Linh 46.2 風輝Phong Huy 16.0 仁和1-Nhon Hoa 1 50.0 福明Phuoc Minh 23.8 仁和2-Nhon Hoa 2 50.0 Ia Bang 1 41.6 BT1 109.2 Ia Pet –Dak Doa 1 67.2 Win Energy Chinh Thang 49.8 韓國-茶榮 48.0 聯立Lien Lap 48 才心Tai Tam 16.0 Gelex 2 25.2 風料Phong Lieu 24.0 新順-第一期 Tan Thuan 20.8 宏風-Hong Phong 1 40.0 Ea Nam 126.7 豐原 16.0 黃海Hoang Hai 34.1
A: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稱,截至本年10月中旬止越南出口總額達2,5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8%,其中機械設備及其零配件出口金額增加84.2億美元,成長43%;各種鋼鐵出口金額增加51.2億美元,大幅成長135.3%;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成長42.5億美元,成長12.5%;各種電話及其零件出口金額增加40.7億美元,成長10.3%。 在出口金額方面,各種電話及其零件出口金額居首位,達434.8億美元。其次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排第二位,達383.9億美元;機械設備及其零配件達279.7億美元,排第三位。 在出口方面,美國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達688.7億美元(截至本年9月底),較去年同期成長25.9%,佔出口總額之28.6%。 截至本年10月15日越南FDI企業出口金額達1,8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31億美元,成長21.7%,佔越南出口總額之73.2%。
A:越南工商部向越南政府報告,截至本年第三季底越南貿易逆差金額為25.51億美元,佔出口金額之0.9%。 越南工商部說明,近期越南逆差之主因為生產用之原料價格攀升,如:本年前9個月油品進口價格平均增加 40.4%、塑料原料價格增加35.5%、礦物價格增加71%。 另外,國際運費因受疫情之影響狂飆,由於越南進口之貨品價格中均含運費,而出口之貨品係使用FOB價格,此導致越南進口金額激增。 此外,由於合作夥伴國家經濟貿易活動恢復,越南企業規劃擴大生產,因此紡織、皮革、食品及工業產品之原物料進口增加。 雖然目前越南貿易餘額相當正面,惟仍需依靠防疫之成果。近期越南政府及總理特別關心促進出口及平衡貿易餘額之工作。本年6月底越南政府頃頒布第63/NQ-CP號決議有關本(2021)年底-2022年初促進成長經濟之任務及辦法,要求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共同配合辦理。越南工商部肯定將嚴格監督進出口活動,其中包含貿易餘額。 目前越南胡志明市及南越各省已發出正面信號,越南Covid-19疫情國家指導中心肯定 『越南已能控制全國之疫情』。本年10月11日越南政府頒布第128/NQ-CP號決議,規定 『安全、彈性地適應,有效控制Covid-19疫情』,加上本年9月份越南貿易已出現順差情況。越南專家認為本年越南可平衡貿易餘額,甚至本年貿易可達到順差。 越南工商部肯定該部持續做出諸多協助企業之方案,惟降低貿易赤字、變成貿易順差之核心解決方案為儘早恢復生產,以促進出口。各部會及地方政府亦應致力於疫情防控工作,並協助企業解決生產及貨物流通所遭遇之困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甸商務部的統計,在本小預算年度期間(2021年10月至2022年3日)的15天內,農產品出口額已達1.33億美元。較2020-21財年同期的8,750萬美元增加4,500萬美元。在2020-21財年,儘管其他出口類別呈現下降趨勢,但農業出口躍升至46億美元。 儘管緬甸主要貿易夥伴中國在COVID-19疫情激增後關閉所有邊境,但農業出口仍大幅增長。在出口領域,農業表現最好,佔全部出口的37%。農業領域的主要出口產品是食米、碎米、豆類、玉米、水果蔬菜、芝麻、幹茶葉及糖。緬甸農產品主要出口到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印度、印尼及斯里蘭卡。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仰光黃金企業家協會(YGEA)的統計,黃金價格跌至每緬克180萬緬幣(1緬克等於0.578盎司,或0.016公斤)一下。黃金價格下跌的原因是緬幣兌美元升值。9月28日,黑市上1美元兌換3,000多緬幣,創歷史新高,黃金也創下了222萬緬幣的歷史新高。10月26日,美元匯率跌至2,000緬幣一下,國內黃金價格跌至每緬克178萬緬幣。因此,1個月內外匯市場存在逾1,000緬幣的缺口,而黃金價格每緬克下跌了44萬緬幣。9月份,由於緬幣貶值、大量購買、原材料短缺及政治發展,黃金市場經歷大起大落。因此,YGEA敦促其成員規範交易,以應對市場波動。該協會已經限制了投資者可以交易的黃金數量,只允許每天交易10緬克。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農業、畜牧及灌溉副部長Aung Gyi博士於26日在聯邦部長辦公室會見俄羅斯駐緬甸大使館經濟商務參事Andrei Lunak,討論在雙邊貿易中增加農業出口的方法。副部長在當天的會議上討論包括食米、豆類、芝麻、芒果、黃瓜、菠蘿、奶油、魚、蝦等新產品增加對俄羅斯出口的可能性。另亦討論農作物技術以及畜牧業及漁業生產發展的研究、農產品的生產、俄羅斯的物流及倉庫企業、緬甸國家食品安全及營養,食品安全計畫中的合作、出口緬甸水產品(Pangasius及白對蝦Vanamie)到俄羅斯以及俄羅斯進口鹵蟲(蝦的飼料)等事宜。
A: 德國晶圓製造商世創電子(Siltronic)投入30億星元,在裕廊集團(JTC)淡濱尼晶圓製造園(Woodlands Wafer Fab Park)設立新的300毫米晶圓生產設施,這是該公司歷來最大宗的投資項目,將創造600個新工作。世創電子是在1999年開始在新加坡生產,目前新加坡亦是該公司最大的製造基地,佔生產的主要部分。作為新加坡唯一的矽晶圓製造商,該公司在鞏固半導體價值鏈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在出席該設施的動土儀式時指出,Siltronic公司與生態系統中的供應商、承包商和服務提供商等的合作關係,將為新加坡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投資。顏金勇指出,有了這項設施,新加坡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高端矽襯底(silicon substrates)供應商之一。如此一來,新加坡不僅能夠參與其中,協助滿足全球對半導體產品需求的激增,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加強本地半導體生態系統和整個供應鏈的韌性。 顏金勇表示,貿工部曾在1月宣佈,新加坡的目標是成為先進製造業的全球商業、創新和人才中心。電子業已是新加坡最大的製造業子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接近7%。世創電子的龐大投資將使新加坡離實現這一目標更近一步。本地半導體行業僱用超過3萬3000人,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增加約1700人。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00家德國公司在新加坡開展業務,涉及化工、工程和電子等關鍵領域。德國是新加坡在歐盟的最大貨物貿易夥伴和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