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國大陸於2021年9月16 日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已引起東協各國的關注。預定於 2021 年 10 月 26 日至 28 日舉行的第 38 屆和第 39 屆東協峰會及相關峰會期間,中國大陸申請加入CPTPP的問題將成為本年度盛會的焦點。 東盟經濟共同體(AEC)前副秘書長阿拉丁·里洛博士(Dr. Aladdin D. Rillo)表示,中國大陸申請加入CPTPP對東協之影響絕對是正面的。CPTPP 和 RCEP 均為重要貿易協定,它們將透過對市場進入和由於監管改革促進民間投資的重要規定來擴大貿易自由化。中國的加入將改善 CPTPP 其他成員國的市場進入機會,特別是美洲,因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是 CPTPP 的締約國,而東協並未與上述二國簽署任何自由貿易協定(FTA)。此外,RCEP 包含現有的東協+1 自由貿易協定中缺乏的電子商務、競爭、智慧財產權和政府採購等新章節,因此將改善東協和中國大陸的貿易環境,因此中國大陸將被迫在部分貿易課題上對東協做出承諾和讓步。另一方面,CPTPP 建立了高標準的非關稅措施(包括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和爭端解決機制。因此,當中國大陸成為 CPTPP 的締約國時,這些紀律將使中國大陸與東協的貿易安排也更加穩健。 阿拉丁·里洛博士目前是雅加達經濟研究所和東亞 (ERIA) 的高級經濟顧問,他強調中國大陸加入 CPTPP 將使數位產業受益最大。隨著數位化轉型成為東協的優先事項,數位經濟和貿易的發展至關重要。CPTPP 的創新係透過數據傳輸、消除數據本地化要求和禁止強制傳輸源代碼作為企業進口的要求來促進數位貿易。透過加入 CPTPP,意味著中國大陸須遵守所有這些規則,從而允許數位貿易蓬勃發展。渠認為落實RCEP對於鞏固東協經濟一體化至關重要,因此須確保所有東協成員國都準備好實施RCEP,讓市場在其業務和貿易中受益。與此同時,升級其他東協+1自由貿易協定的優先事項正在進行中,這類協定已懸而未決了一段時間。隨著本區域已從新冠疫情危機中復甦,所有這些措施都有助維持市場對貿易和投資的再次開放,並增強供應鏈的彈性。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越南鋼鐵出口最近3個月每月出口金額均超過10億美元。累計本(2021)年前9個月越南鋼鐵出口量達975萬公噸,較2020年同期成長29.3%, 出口金額達82.3億美元,大幅成長125.4%。 值得留意的是,最近幾個月越南單月鋼鐵出口金額均超過10億美元,其中8月份出口最多,出口金額達11.97億美元。 越南鋼鐵主要出口市場為東協、中國、歐盟、美國。其中,東協及中國的市場出口出現減少趨勢,歐盟及美國市場則大幅成長。具體而言,本年9月份越南出口鋼鐵至東協市場達300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7%;出口至中國212萬公噸,減少16.2%;惟出口至歐盟市場達170萬公噸,大幅增加7.5倍;出口至美國市場達66.5萬公噸,增加4.5倍。 越南鋼鐵協會稱,諸多市場對鋼鐵需求增加,故越南鋼鐵出口逢順利時機,今年來鋼鐵出口大幅增加。出口至歐盟市場大幅增加7.5倍應為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具一定程度的效應。 國際鋼鐵協會預估本年鋼鐵需求將成長4.5%,達185.54萬公噸,2022年需求將成長2.2%,達189.64萬公噸。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10月26日) 一、依據韓產業通商資源部新聞稿,本(110)年10月25日產資部材料融合局局長崔祐碩(Choi Woo─Seok)與美國商務部負責製造業之副助理部長(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Manufacturing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Monica Gorman舉行視訊會議,討論包括韓美半導體產業合作事宜。 二、雙方商定以本年5月舉行韓美峰會會談為契機,進一步鞏固所建立之合作夥伴關係。此外,雙方亦同意新設局長級半導體對話管道,討論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多項產業合作計畫,升級韓美產業合作對話機制。 三、韓方於會上再次就美方提出半導體供應鏈資訊要求事表示關切。美國商務部前以提高晶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全球半導體企業在11月8日之前提交供應鏈相關資訊。有消息稱,韓企將在不違反合約保密條款的前提下,在最小範圍內提供美方有關資訊。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1年10月25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10)月25日以「史瓦帝尼歇業之每日經濟損失可能超過1億史鍰」(Shutdown can cost economy over E100m daily)為題,報導史國10月20日因示威抗議活動,導致多數經濟商業活動停滯,史國分析家評估,史國抗議及暴動事件所造成企業歇業之每日經濟損失達1億史鍰(約1,271萬美元),若所有企業均歇業則損失金額甚至達1.78億史鍰。 該報導指出,史國自本年6月及7月示威活動衍生為暴力事件,導致多數零售及批發商業經濟活動遭到破壞,多數企業營運亦受影響。倘以史國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654億史鍰計算,則每日損失約達1.78億史鍰;史國經濟學家爰警告,倘若示威活動拖延更久,則將導致經濟災難,因為製造、運輸、批發及零售等關鍵經濟部門均受影響。專家指出,史國上年製造業GDP貢獻最多,達26.6%;其次係批發及零售貿易14.4%、公共行政及國防10.2%(謹註:貢獻最低行業係採礦、藝術娛樂及休閒,分別為 0.2% 和 0.1%)。 該報導亦引用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 GPI)指出,過去10年世界各地暴動、罷工及反政府示威之次數大幅增加達244%。此外,社會動盪對新興市場及開發中國家之中短期經濟成本相對較大。尤其該等經濟體在政策體制方面均相對薄弱,可採取因應政策亦有限,因此動亂示威活動之不利影響通常相對較為嚴重。惟公眾抗議係為表達改變政策,政府需予傾聽,進行廣泛對話並做出回應,期能達到促進就業、遏制危機並保護弱勢團體。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貿工部(MTI)本年10月25日發佈新聞稿,由於全球供應鏈吃緊推高物價,經濟復甦推動需求,星國消費價格連續九個月上漲,本年9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比上升2.5%,高於8月的2.4%。若不包括個人陸路交通和住宿費用,核心物價上漲1.2%,亦高於8月的1.1%,是前(2019)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經濟分析師指出,此反映出新加坡經濟正在復甦。核心通膨率攀高主要因食品通膨上升,整體通膨率走高則反映核心以及住宿通膨攀高。 新加坡本年9月的住宿成本上升1.9%,高於8月的1.7%,因租金漲幅加快;非熟食和熟食價格成長加快,使得食品通膨達1.6%,高於8月的1.5%;電力和煤氣費用攀升9.9%,亦高於8月的9.7%,因為平均電費漲幅加大。 上述新聞稿指出,全球通膨維持在高水準,並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值得關注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決定小幅增加供應,原油需求隨著天然氣價格上漲而攀高,導致近期原油價格上漲。數個商品市場的供需不平衡,以及全球運輸出現瓶頸的情形,短期內可能會持續。隨著全球和區域經濟復甦,新加坡主要貿易夥伴的潛在通膨率亦會逐漸上升。 目前新加坡將新冠疫情視作地方性流行病,人力市場持續復甦,薪資亦穩步上升,一旦疫情穩定,消費需求應會上揚,將使得累積的商業成本轉嫁至消費價格中,因此星國官方預估,本年核心通膨將介於0至1%,明年進一步攀升為1%至2%;本年整體通膨預計為2%,明年則介於1.5%至2.5%。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本(2021)年10月25日出席「第14屆新加坡國際能源周」時表示,進口低碳能源將是新加坡中短期能源轉型的關鍵推動因素,目前星國約95%電力依賴天然氣進口,此雖是最潔淨的石化燃料,但仍會製造碳排放,其他電力來自垃圾焚化等廢料轉化能源及太陽能供應3.2%電力,1.6%來自煤炭和石油產品。因此,星國計劃至2035年進口4千兆瓦(megawatts)的低碳電力,屆時預計可供應總能源需求約30%。新加坡缺乏太陽能以外的天然電力資源,前述計畫將有助活用周邊國家的再生能源,擴大電力來源,加強供電韌性,同時降低發電業的碳排放,緩解氣候變化。 為解決與跨境電力交易相關的技術和監管問題,新加坡將首先進行小範圍試驗,包括從馬來西亞進口100兆瓦天然氣電力,以及從印尼布蘭島(Pulau Bulan)進口100兆瓦太陽能電力。從明(2022)年至後(2023)年,亦將利用現有通路,經由泰國和馬來西亞從寮國進口100兆瓦水力發電電能。 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將公開徵求提案,落實以合理價格從不同國家進口不同低碳能源的計畫,確保電力供應多元化,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第一項進口1.2千兆瓦(gigawatts)電力提案將於本年11月啟動,預計2027年實施;另一項2.8千兆瓦電力提案,預計明年第二季推出,2035年執行。 新加坡正逐漸邁向2030年將太陽能裝機容量提高至2千兆峰瓦的目標,但僅滿足3%的能源需求。星國未來四大能源來源包括:加大太陽能使用、提高天然氣效能、開發跨國電網以及低碳替代能源。該國政府將繼續推動低碳能源方案,並將研究補助經費從去(202)年4,900萬星元增加至5,500萬星元,計有12個項目受惠,相關方案包括以環保方式製氫發電,此過程不會排放二氧化碳;研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從發電廠和工業設施的排放物中濾出二氧化碳,封存地下或轉化為有用產品,避免直接排放至空中。
A:緬甸中央銀行 (CBM) 於10月22日以1,800緬元的匯率標售3,000萬美元,使當地匯市美元匯率跌至2,000緬元以下。CBM在10月份進行外匯干預以穩定匯率,並向私人銀行出售8,000萬美元。在9 月底,美元兌緬元的匯率升至歷史最高的3,000緬元以上,故CBM在9月份向銀行售出6,300萬美元。為控制美元匯率,CBM曾分別於2月份售出 680 萬美元、4月份1200萬美元、5月份2,400萬美元、6 月份1,200萬美元、7月份 3,900萬美元以及8月份2,800萬美元。 當地外匯市場數據顯示,在2021年國內市場的各月份最低及最高匯率分別為1月份1,327-1,345緬元,2月份1,335-1,465緬元,3月份1,420-1,550緬元,4月份1,550-1,610緬元,5月份1,585-1,730緬元,6月份1,595-1,620緬元,7月份1,626-1,670緬元,8月份1,660-1,682緬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馬奎省Pakkoku鎮農業局表示,上個財年(2020-21年),Pakokku鎮共種植包括長絨棉在內的各種棉花植物5,550英畝,其中以長絨棉的種植面積為最大,因是高產品種且能適應該地區。從9月份開始,已經收穫約198.135萬緬斤(1緬斤等於1.6公斤)的棉花。Pakkoku鎮農業局主任San Lwin表示,在2022-23財年棉花季期間,Pakokku鎮預計共種植3,373英畝Mahlaing品種、2,773英畝Wagyi品種及5,870英畝長絨棉,共種植12,025英畝棉花。 今年已種植60,962英畝稻穀、131,738英畝豆類、201,042英畝食用油料、19,196英畝玉米、412英畝廚房作物以及5,550英畝棉花。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貿易統計,在2020-21財年的10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緬甸出口21.4萬噸木豆,產生1.44億美元的收入。目前,木豆在國內市場的價格較穩定。BayintNaung批發中心的價格統計顯示,每噸木豆售價約為128.5萬緬幣。 緬甸的木豆主要銷往印度、也出口到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巴基斯坦、英國及馬來西亞等,但緬甸對印度以外的國家出口量甚少。緬甸豆類及芝麻商人協會官員表示,國內豆類市場價格主要受市場供需影響。農業是緬甸經濟的支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緬甸主要種植稻穀、玉米、棉花、甘蔗及各種豆類。其中豆類產量占第二大,佔農產品的33%,種植面積的 20%。其中,黑豆、木豆及綠豆佔豆類種植面積的72%。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藥控股有限公司購買的第5批400萬劑Sinopharm新冠肺炎疫苗於10月22日運抵仰光國際機場。仰光省公共衛生局副局長Tun Min博士等官員在仰光國際機場接收疫苗。 第1批400萬劑COVID-19疫苗於9月12日抵達緬甸、第2批400萬劑於9月26日抵達、第3批400萬劑於 10 月 2 日抵達、第4批於 10 月 15 日抵達。包括10月22日抵達的第5批疫苗在內,供交付了2,000萬劑疫苗。
A:伊洛瓦底電子報報導,自7月以來,緬甸仰光的2家中國液化天然氣(LNG)發電廠因財務不堪負荷已停止運營,緬甸的商業活動可能面臨更頻繁的停電。根據緬甸電力暨能源部(MOEE)的消息來源,造成該案的主要因素包括國際市場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緬元兌美元貶值、電力需求下降以及政府無力支付電力供應商等。 據MOEE消息人士透露,位於仰光Thaketa鎮的400兆瓦液化天然氣發電廠已停止運營,而位於仰光郊區Thanlyin的迪拉瓦經濟特區的350兆瓦發電廠,僅生產保持其現有液化天然氣庫存冷卻所需的50兆瓦。迪拉瓦電廠由香港上市公司V Power公司運營。Thaketa電廠是V Power與中國技術進出口公司(CNTIC)的合資企業。根據與供應商簽署的購電協議,MOEE同意以美元支付一定比例的購電,但現在只能用緬甸貨幣支付。這些電廠不再可行。中國公司表示由於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及緬元貶值,很難進口液化天然氣,緬方也無力支付,希望停止運營。因此,這些公司與MOEE同意停止生產。 今年9月,香港V Power宣佈退出若開邦皎漂及曼德勒省Myingyan的2個發電案,每個項目的裝機容量均為200兆瓦。該公司表示,這2家工廠的契約分別在3月及6月到期,由於2月以來的軍方接管政權後動亂帶來的挑戰,故決定不再續約。仰光2座液化天然氣發電廠的停工預料將導致即將到來的炎熱季節停電。
A:尼國媒體報導,僅10月份尼加拉瓜一公升高級汽油價格已上漲2.24尼幣,普通汽油上漲2.16尼幣,柴油上漲2.96,且最近幾週內已連續四次漲價。能源暨礦產部部長Saivador Mansell上週指出,奧特加政府宣布至10月31日當週對燃油價格凍漲以保障尼國家庭經濟。渠表示該部每日檢視石油市場價格運作以評估價格對能源供應及運輸之衝擊,並據此提出凍漲政策。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詳細說明,國際石油及其衍生品價格今年迄今已上漲73%。然為了保護家庭經濟,尼政府決定不隨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提高國內油價。10月24日,高級汽油保持在每公升41.96尼幣;普通汽油40.90尼幣;柴油在36.57尼幣,爰尼國燃料稅高昂所以均價較高。 據內部消息人士指出,在連續三週上漲後,石油價格本將在上周日再次調升。高級汽油將超過每公升42尼幣(上漲0.81尼幣),普通汽油本將上漲0.79尼幣,柴油將上漲0.52尼幣。 據尼加拉瓜能源局(INE)記錄,今年到目前為止高級汽油和普通汽油累計上漲31次,下跌11次。柴油上漲29次,下跌13次。由於尼加拉瓜燃料價格不受管制,石油公司依據成本每週日調整。與去年12月28日當周價格相比,今年高級汽油每公升上漲11.21尼幣,普通汽油上漲10.96尼幣,柴油上漲9.38尼幣。碳氫化合物專家César Arévalo另指出DNP加油站已經關閉一年餘,意即目前主導燃料市場的是其加油站業者。此外家庭用桶裝瓦斯亦同時凍漲,以活絡民生經濟。
A:據媒體報導,為因應氣候變遷並加強環保,暨沙烏地於本(2021)年10月23日在首屆環保倡議(Saudi Green Initiative, SGI)論壇宣布推動於206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後,巴林內閣亦於本10月24日宣布相同目標。 媒體指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前已於本年10月7日宣布推動於2050年前達到上述目標,沙烏地及巴林跟進,此顯示海灣地區國家已凝聚對於永續發展之共識,另沙烏地並已承諾,發展淨零碳排的同時亦將確保國際能源市場之安全及穩定。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Saudi 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 SGAST)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8月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進口金額自7月31億里雅增加31%至41億里雅(約10億9,000萬美元),並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47%。 媒體分析指出,由於沙烏地於本年7月針對自其他GCC國家進口產品宣布實施新規範,該等國家於自由貿易區製造或使用自以色列進口原料及零組件製造之產品無法再享有沙烏地給予之優惠關稅待遇,使本年7月沙烏地自UAE進口驟減33%。沙烏地前雖對外宣稱新規定係為確保原產地規範並有助GCC各國發展在地製造業,惟此舉亦被外界解讀為沙烏地挑戰UAE之區域貿易及商業中心地位,尤其是UAE於去年8月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後成功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並使其他中東國家有意效仿 。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Saudi 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 SGAST)最新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8月非石油產品出口金額自去(2020)年同期的181億里雅成長26.8%至230億里雅(約61億美元),主因為去年COVID-19疫情封城及旅遊禁令,使出口大受影響,比較基期較低。 上述數據顯示,此間沙烏地非石油出口成長主要來自塑膠及化學產品,分別年增56.6%及66.2%,中國大陸仍為沙烏地第1大出口市場,對中出口金額為32億里雅,高於7月的27億里雅,其次為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出口月增8%至28億里雅、對印度出口16億里雅。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人力資源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部長Ahmed Al-Rajhi於本(2021)年10月24日發言報導,沙烏地政府訂於明(2022)年4月1日起針對行銷(marketing)及後台管理(support management)職缺實施本土化/沙化,預計將可為國民創造逾 1萬2,000個就業機會。 根據新規定,員工數5個人以上之企業將須僱用至少30%沙籍員工,政府將提供相關獎勵措施促進民間企業加速落實,同時針對違規者祭出罰則。
A:美國人不只是買電動車,而是只買特斯拉?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近年來這種趨勢一點也沒錯,特斯拉占電動車銷量大宗,在2020年達79%。但隨著傳統車商和新創企業投資數百億元開發大量新型電動車,這種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新車型陸續發表,從如今的幾十輛到2025年估計有數百款,預計將蠶食特斯拉的市占率。通用汽車(GM)和福斯汽車(VW)等大型車商不斷推出新電動車型,而且未來10年幾乎完全生產電動車。 IHS Markit副總監菲斯克(Michael Fiske)表示:「特斯拉在電動車銷售占主導地位並不奇怪,因為它是唯一真正推出完整產品的公司。」「在成長型市場中,無論哪個行業,要保有多數市占率都極具挑戰性。隨著開始有更多且真正重要的製造商加入,特斯拉市占率一定會流失。」 IHS Markit表示,在福特野馬Mach-E和福斯ID.4等新車型推出後,特斯拉今年全電動車的市占率預計將下降至56%。並預計到2025年,特斯拉全美市占率將降至20%;LMC Automotive預計屆時GM將超越特斯拉成為美國最大電動車銷售商。 特斯拉目前的主導地位仍相對微不足道。即使電動車受到大量關注和炒作,但全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仍然微乎其微。產業預測人士表示,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內的電動車今年銷量預計將不到美國銷量的4%。LMC指出,其中特斯拉的全電動車型僅占2.6%,即約39.4萬輛。 LMC預計,到2030年,電動車將占美國新車銷量的34.2%,其中全電動車占30.1%,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占4.1%。而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悲觀的估計,到2030年,電動車將占總市場23%左右,其中18.6%的美國銷量是全電動車和卡車。IHS Markit的預測值是,2030年電動車將占美國總銷量40%左右。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846501?from=wj_catelistnews
A: 土耳其自由日報(Daily Hurriyet)報導,中國家電製造商海爾歐洲公司執行長 Yannick Fierling表示,該公司已經在土耳其中部安納托利亞的埃斯克謝希爾省(Eskisehir)建造一座工廠;總投資額將會自原來規劃4,500萬歐元提升至明年8,500萬歐元,並創造1,600個工作機會。 F執行長表示,海爾公司規劃將此公司作為其在歐洲最大的生產中心,此生產設施建立於44,000平方公尺基地上,目前年產150萬臺烘乾機,並且有900個員工。渠另補充說明,第二座工廠將在2022年開始運作,將會生產1百萬台洗碗機且雇用700名員工。 F執行長表示,土耳其僅次於中國,為第2大白色家電生產國,海爾為土耳其新公司,且是全球第一的家電公司。除了海爾的Candy及Hoover品牌以外,明年該公司將會開始在土耳其販售自身主要品牌產品。
A:依據CNBC報導,Verizon與 Amazon宣布攜手合作,將使用Amazon的Kuiper衛星網路系統,擴大Verizon全美偏鄉寬頻服務。 Amazon正推動Kuiper衛星網路計畫,去年獲美國FCC核准,預計投入超過100 億美元建立3,236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的網路系統,以便對全球提供穩定的高速網路,該計畫雖迄未發射衛星,然按照FCC授權規定,該公司需於2026年7月前發射半數約1,600顆衛星,本年春季Amazon已與聯合發射聯盟(ULA)簽署發射9次衛星的合約。 Verizon將使用Kuiper衛星網路系統擴展Verizon的4G/LTE及5G網路服務,兩家公司已開始合作定義技術需求,以擴展無線網路覆蓋範圍至美國偏鄕地區,發展在農業、能源、製造、教育、緊急應變、交通等各項產業的網路連結解決方案。 目前SpaceX 的Starlink 衛星網路係市場領導者,迄今已發射1,740顆衛星,在14個國家超過10萬名用戶使用其每月99美元的服務;英國OneWeb公司緊接在後,其計劃佈署648顆低地球軌道衛星,近一半已發射,該公司在美國係與AT&T合作;其他包括發展智慧手機衛星網路的美國AST SpaceMobile公司、洛克希德馬汀與新創Omnispace公司合作開發衛星5G網路,及加拿大Telesat公司Lightspeed衛星網路。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網址:https://www.cnbc.com/2021/10/26/verizon-partnering-with-amazon-project-kuiper-satellite-internet.html
A:葡萄牙新聞網(The Portugal News)2021年10月20日報導,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資料,2021年9月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為3.4%,歐盟為3.6%,為第4個連續上漲月份。其中葡萄牙通貨膨脹率為1.3%,為歐盟成員國中第2低之國家,僅次於馬爾他之0.7%,希臘則為1.9%;反之,通貨膨脹率最高為愛沙尼亞、立陶宛,均為6.4%,以及波蘭為5.6%。 與8月之3.2%相比,歐盟通貨膨脹率有微幅下降,葡萄牙通貨膨脹率則保持穩定。截至目前,歐洲中央銀行設定之通膨目標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