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10月18日,緬甸中央銀行(CBM)以1美元兌1,829緬幣的匯率標售5,000萬美元。CBM係通過獲授權進行外匯交易的銀行(AD)向優先行業(棕櫚油、燃料油及藥品)出售外幣。CBM依規定匯率將美元售予AD銀行,而那些經國家貿易便捷委員會所評選的公司則在AD開設帳戶。 9月,CBM向私人銀行出售6,300萬美元,以穩定匯率。本年9月底,美元兌緬幣匯率達到歷史上最高的3,000多緬幣。貨幣兌換商表示,目前美元的匯率約在2,000緬幣。據報導,8月份,CBM標售2,800萬美元。因緬幣走弱, CBM分別在2月售出680萬美元、4月為1,200萬美元、5月為2,400萬美元、6月為1,200萬美元及7月3,900萬美元。1月底美元兌緬元匯率僅為1,330緬幣,而目前已升至2,000緬幣,10個月內上漲了700緬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統計顯示,上個財年(2020-21年),14家新加坡上市企業為緬甸帶來了4.29億美元的投資,其中包括現有企業的增資。新加坡企業主要投資於城市開發、房地產、電力及製造業。 在2020-21財年,緬甸吸引48家企業的外人直接投資(FDI)逾37.9億美元,包括現有企業的增資及迪拉瓦經濟特區的投資。其中某家英國上市的企業帶來25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成為緬甸最大的FDI來源。日本是2020-21財年第二大投資國,3個項目的投資估計為5.19億美元,新加坡排名第三。汶萊、中國、泰國、印度、馬來西亞、韓國、越南、馬紹爾群島、薩摩亞、香港及台灣的上市企業也在今年進行了投資。先前幾年,新加坡是緬甸最大的外國投資者,2019-20財年吸引18.5億美元的FDI,2018-19財年吸引了24億美元。此外,新加坡也成為迪拉瓦經濟特區的第二大外國投資者,僅次於最大投資者日本。
A:資料來源:越南年輕人報網站,2021年10月1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國營石油總公司(Petro Viet Nam)旗下之PTSC航海機械勞務股份公司(PTSC M&C)頃於2021年10月13日表示,該公司續效長期超越其他多家著名承包商,該公司及丹麥Semco Maritime A/S公司並與臺灣海龍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在臺灣離岸建造2座海上變電站之優先承包協議書。 根據該優先承包協議書,承包範圍包括:總重1.8萬公噸之2座海上變電站設計、採購、建造及試車。其中,PTSC M&C將負責變電站基座設計、部分項目材料的採購,以及全部組成該計畫案的施工。PTSC M&C將自2022年至2024年在越南巴地頭頓省生產基座後,再運到臺灣海陝進行組裝。 上述離岸風電計畫位於臺灣海陝,是全球20處最優質離岸風場之一,建商規劃於2025年至2026年投入投產,供應1GW清潔能源。 PTSC M&C負責人表示,上述計畫案雖是該公司在再生能源領域首個總承包項目,將是PTSC M&C預測越南及世界其他國家廣泛從化石燃料到清潔能源之能源重組趨勢之重要參考。
A:資料來源:越南法律圖書館網站,2021年10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國會頃於2021年10月19日公告第406/ND-UBTVQH14號決議。 根據該決議,將對2021年企業總營收在2,000億越盾 (相當870萬美元) 以下,且低於2019年總營收之企業調降2021年營所稅之30%。惟倘企業係在2020年或2021年新成立、合併、收購或分割,其總營收低於2019年將不適用。 此外,將對從事生產、經營受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營業之個人及家庭戶免徵2021年第3季、第4季之個人所得稅、加值稅及應繳納之各項稅金,並交由直屬中央之各省、市人民委員會核定。惟從事數位廣告、提供軟體、娛樂、電子遊戲、數位音樂、數位影片、數位相片等產品及服務之所得將不適用。 本決議自2021年10月19日起生效。詳細公告內容刊登於越南法律圖書館www.thuvienphapluat.vn 網站,中譯內容僅供參考,倘有疑義,應以越文版為準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10月21日 根據越南鋼鐵協會(VSA)統計資料,由於2021年上半年越南鋼鐵生產及銷售量大幅成長,因此2021年1月至9月越南鋼鐵生產及銷售量仍持續成長,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受控制,預估該產業生產及銷售量在2021年第4季將大幅成長。 根據VSA統計,2021年前9月越南鋼鐵成品產量達2,480萬公噸,年增34.1%,銷量達2,200萬公噸,年增32.5%,出口量為570萬公噸,年激增78.1%。其中,2021年前9月粗製鋼鐵產量達1,779萬公噸,年增24%,銷售量1,715萬公噸,年增22%,出口量達159萬公噸,年減31.7%。 在進口方面,2021年前9月越南鋼鐵進口量1,490萬公噸,進口金額110億美元,進口量及進口金額分別年增1%及44%。 另依目前2021年1至8月資料,越南鋼鐵成品及半成品出口量1,060萬公噸,出口金額90億美元,出口至全球20個國家,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分別年暴增40%及2倍。 2021年第3季越南鋼鐵成品產量達716萬公噸,年增4%,出口量620萬公噸,年減7%。雖2021年第3季越南鋼鐵成品出口量減少。 自2020年年底至2021年前9月全球鋼鐵原材料價格持續升溫,尤其2021年5月鐵礦及鋼鐵廢料價格甚至年增2.5倍,上述原材料價格在第3季逐漸下降。據VSA預估,由於越南疫情受到控制,越南鋼鐵產業在第4季將大幅成長,尤其越南建築業在疫情過後之鋼鐵需求量將大幅增加。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10月19日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1年9月越南木材及木製品出口至荷蘭金額達330萬美元,月減23.5%。累計2021年1月至9月越南木材及木製品出口至荷蘭金額達7,000萬美元,年增36.9%。 2021年8月及9月越南木材及木製品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部分生產線暫停運作,造成出口金額至荷蘭減少,惟2021年上半年該產業出口至荷蘭金額大幅成長,帶動2021年1月至9月該產業出口至荷蘭仍呈成長。 另據歐洲統計機構(Eurostat)2021年6月統計資料,荷蘭木製家具自歐盟地區進口占72.8%,年減2.3%,惟自非歐盟地區進口木製家具成長。其中,越南為荷蘭非歐盟地區木製家具主要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僅次於中國、印尼及印度,進口金額3,730萬歐元(約4,400萬美元),年增15%,占2021年1至6月荷蘭木材及木製品進口金額之2.8%,顯示越南木材及木製品出口至該國潛力仍高。 為改善越南木材及木製品產業出口至歐盟地區,越南企業應加強更新生產線,降低出口價格惟仍保持優質產品。據越南林產品及木材協會表示,越南與歐盟於2018年10月19日簽署有關林業法律實施、森林管制及林產品貿易之自願合作協定(VPA/FLEGT),此舉將使越南木製品出口品項可直接出口至歐盟地區27個成員國,而無需經過任何其他中介國家。 根據Eurostat統計資料,越南享有EVFTA之關稅優惠,越南木材及木製品在歐盟之競爭力仍占優勢;實際上越南尚未澈底利用EVFTA帶來之優惠,越南木製家具出口至荷蘭仍有成長空間,前景可期。
A: 能源顧問公司Rystad Energy的分析指出,製造材料和運輸成本高漲可能會威脅到全球電力業者原規劃於 2022 年開發的 90 GW太陽能電力。估計其中的 50 GW將受到影響。商品價格上揚和供應鏈瓶頸可能導致某些計畫延後甚至取消,從而影響太陽能市場的供需和價格。 由於核心組件價格上漲,太陽能模組製造成本已從 2020 年的每瓦峰值 (watt peak) 0.20 美元以下,飆升至 2021 年下半年的0.26 至 0.28 美元之間,一年內增加近 50%。 多晶矽(polysilicon)成本上漲超過 3倍是價格激增的重要因素。此外銀、銅、鋁和玻璃等其他原材料自2020年1月以來逐步攀升,增添模組價格上揚壓力。 Rystad Energy表示目前瓶頸預計未來 12 個月內尚難緩解,意味著開發商不得不決定是否調降低利潤、推遲計畫或提高籌資資金以完成財務規劃。 除了材料成本上漲外,供應鏈中的運輸問題亦給開發商和供應商帶來相當大之挑戰。 2021 年前,模組運輸成本對整體生產成本的影響很小。然而疫情期間之運輸延誤和瓶頸導致價格上漲近5倍。 模組及相關的運輸成本通常佔計畫總資本支出的1/4到1/3之間。當模組成本和運輸成本增加時,將明顯影響到整個計畫的可行性。 Rystad Energy 進行平準化電力成本分析 (LCOE),將去年的模組和運輸成本與目前之成本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新計畫之 LCOE 增加 10% 至 15%。開發商看到計畫面臨財務風險,可能要求提高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或自行吸收部分增加之成本和較低之利潤。
A:白宮消息人士指出,美國首次捐贈covid-19疫苗給尼加拉瓜,第一批30萬劑輝瑞疫苗將於本週五(10/29)抵達。此外,宏都拉斯本週四(10/28)將收到總共250,040劑Moderna疫苗。美國捐贈給中美洲國家的新冠疫苗量將超過360萬劑。前述捐贈都在Covax計劃框架下執行,該計劃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疫苗聯盟(GAVI)推動,以保證全球和公平地獲得對抗病毒藥物。該消息人士表示,這些疫苗非為獲取好處,沒有附加條件。 根據泛美衛生組織(PAHO)說法,向與美國尚有強烈緊張關係的尼加拉瓜捐助疫苗將使該國接種率提高,目前尼國約僅20%人口接種。根據美洲協會和理事會的統計,美國上周已向世界各國分送了2億劑疫苗,其中4,300萬劑分發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其中四分之一(約1,090萬)送往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巴西、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巴拿馬和哥斯大黎加、烏拉圭、巴拉圭,以及尼加拉瓜。 拜登承諾到明年將對全球提供11億劑不同品牌疫苗,並呼籲其他大國採取更多措施以加速發展中國家疫苗接種率。白宮本週二宣布,將暫停購買3300萬劑Moderna疫苗,以利非洲聯盟(AU)購買,該組織將購買至多1.1億劑Moderna 疫苗。根據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非洲僅5.23%居民完整接種,仍大幅落後。
A:哥斯達黎加央行董事會於10月25日會議上同意將貨幣政策利率(MPR)維持在每年0.75%,並繼續保持擴張性貨幣政策立場。央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鑑於中央通膨預測處於目標容忍範圍內,董事會決定維持其擴張性貨幣政策立場,以支持經濟復甦。然而,由於通膨風險提高,央行將保持警覺並適時採取必要措施。 哥國央行重申,只要未來24個月內通膨的預測在3%之容許範圍內,央行將繼續保持擴張性貨幣政策立場。自2018年以來,哥國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調整,是基於對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分析,尤其是對通膨的預期變化及風險分析下,前瞻性地執行其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在聲明中說,全球經濟復甦和哥國主要貿易夥伴的復甦仍繼續中。然而,鑑於與疫情相關限制所產生的影響,短期指標由於各國疫苗接種率差距;供應鏈和國際運輸服務困難;以及氣候變化影響使全球能源價格承受壓力等,顯示出成長放緩跡象。此外,原物料和海運價格以及生產成本上漲,加上其乘數效應,加速了通貨膨脹。據世銀稱,預計這種暫時的增長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宣布調整貨幣刺激政策,逐步減少資產購買,而許多新興經濟體央行則不得不配合貨幣刺激政策。 就哥斯大黎加而言,經濟活動繼續復甦;然而,閒置產能仍然存在,失業率儘管比疫情尖峰期下降8%,但仍處於16.4%之高水平。且由於原物料及國際運輸成本上漲和哥幣貶值等三個因素,進口投入成本一直增加,導致製造業物價指數連續數月波動極高,9月份甚至上漲到11%。央行的預測模型顯示,鑑於經濟中存在閒置產能且通膨預期將受到抑制下,未來24個月通膨率將保持在3%以下。然而,考量高生產成本影響,將直接給通膨壓力,並可能影響預期,進而導致第二輪通膨效應。
A:包括Avis Budget Group和Enterprise Holdings等汽車租賃業者總是有許多理由放緩採用電動車,它們通常可以靠租車者忘記在還車時加滿油箱而多賺一點。 但25日起情況不同了,赫茲(Hertz)和特斯拉達成10萬輛電動車交易,向主要汽車租賃公司發出一個訊號:必須快速改用電動車,而且越快越好。 Northcoast Research汽車業分析師希利(John Healy)並不感到意外,赫茲是大型汽車租賃公司中第一家押注電動車的公司。在經歷產業整合後,這三家在機場航站旁設點的汽車租賃公司的占比高達95%:Enterprise旗下擁有Alamo和National;赫茲擁有Dollar和Thrifty; Avis則有與Budget。但截至目前,只有赫茲提供電動車,但重點只放在使用Ultimate Choice等優質服務的豪華租車者的小眾市場。 如果需求還不足以證明為電動車大量支出是合理的,那麼赫茲的購車案可能是時機已到的訊號。但是,租車業還需克服對電動車猶豫不決有關的巨大經濟障礙。 隨著赫茲準備在私募股權投資客重組後重新IPO,與特斯拉的合作為其提供另一種在綜合租賃汽車領域脫穎而出的方式。但最終,電動車車隊是主要租車公司都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作為永續發展承諾和新經濟思維的一部分。 Wedbush Securities負責特斯拉的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由於大量採購,租賃車隊一直動見觀瞻,「事實上,赫茲花費超過40億元一頭扎進電動車,對特斯拉來說甚至是空前之舉。」但這不僅代表市場對電動車的興趣,而且代表特斯拉可以生產的供應轉折點。 租車業每年需要150萬至200萬輛汽車,這將是新銷量的重要部分。 艾夫斯說,「對特斯拉來說,未來起碼有200萬輛的需求。」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08/5843812?from=wj_catelistnews
A: 全美各地校區大多數校巴都是使用化石燃料,對空氣構成嚴重影響。有見及此,近年聯邦和各州持續加強撥款,協助校區將舊校巴更換成電動校巴,既改善空氣污染,又能保障學童健康。 佛州邁阿密-達德縣(Miami-Dade County)公校校區數年前曾考慮將1,100輛柴油校巴的部份更換為電動校巴,但校區高層認為成本太高。有學生在教委會會議上講解換車好處,並提及州府補助。兩年後,教委會批准動用州補助,未來數年更換50輛校巴為電動型號。 該校區這一舉動的影響範圍雖小,但全美越來越多這類由家長、學生和議員推動淘汰舊校巴換成電動型號的措舉,旨在改善學生健康,削減二氧化碳排放。 全美每年約2,500萬學童坐校巴上下課,但48萬輛校巴中,僅1%是電動,正因如此,全美淘汰柴油校巴越來越常見。例如全美電動校巴最多的加州早前撥款購買1,167輛校巴,又預算未來三個財年買多1,000輛。州能源委員莫納漢(Patty Monahan)說:「這是個機會確保我們正在做我們能做的保護學童健康。」 以北加雙河聯合校區(Twin River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為例,他們早前將部份柴油校巴更換成40輛電動和34輛以天然氣為燃料。校區交通服務主任透露,電動校巴減低營運成本六成,且隨時間見到成本節省效果。 部份校區計劃將電池多餘電力售回電網,對本身推出購買電動校巴計劃的電力公司來說是好事。 更換柴油校巴源於學童更易受到空氣污染影響健康的事實。聯邦環保署表示,暴露於柴油排放可造成哮喘和呼吸道疾病,對學童和長者特別嚴重。 華盛頓大學一項校巴研究指出,將較舊柴油巴換成使用較潔淨能源的車有助降低學童曝露於懸浮粒子機會達五成,改善健康。雖然報告沒有針對電動校巴研究,但建議全美改用較潔淨校巴,助減少每年1,400萬次缺席。 雖然更換電動校巴好處多,但倡議者承認校區取得撥款轉用車價高兩倍多的電動校巴是挑戰。有校區亦認為,雖然州政府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1-10-23/%e6%a0%a1%e5%b7%b4%e6%94%b9%e7%94%a8%e9%9b%bb%e5%8a%9b%e9%a9%85%e5%8b%95-%e5%b7%b2%e5%9c%a8%e5%85%a8%e5%9c%8b%e8%94%9a%e7%82%ba%e6%99%82%e5%b0%9a/3712209#page2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政府於2021年10月20日發布決議,凍漲1,432項超市常見的民生用品價格至明年1月7日止,阿國政府向相關企業施壓警告不遵守價格規定之業者,將遭受停業懲處。同時強調,此價格干預政策的目標,短期為降低10月份失控的價格上漲,而長期為確保阿根廷基本民生用品的價格控管及合理性,且能享有商品穩定的供應。 惟阿國食品工業聯合總會(COPAL)指出,價格凍漲政策無法解決因整體經濟失衡導致的通貨膨脹問題,且該政策並無法長期維持,因為政府規定的商品價格將造成企業的虧損,終至停止生產。
A:尼加拉瓜新聞報報導,依據尼國中央銀行統計,本(2021)年1-8月免稅出口區(Zona Franca)出口20億49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15億4,146萬美元,增加6億5,900萬美元,成長42.7%。本年該國免稅出口區受惠於美國市場經濟明顯復甦,帶動出口成長大幅攀升,以紡織成衣、汽車配線及雪茄等為前3大主力出口商品,占出口金額比率高達82.5%,累計前8月出口18億1,862萬美元,亦較上年同期成長43.9%。 尼國免稅出口區紡織成衣本年1-8月出口11億7,435萬美元,較上年同期8億8,800萬美元,成長32.2%。8月單月出口達1億6,600萬美元,較上年1億3,299萬成長25%。尼國免稅出口區紡織工會聯盟(CST-ZF)Pedro Ortega秘書表示,本年9月至11月尼國紡織成衣出口將受惠於美國耶誕節帶動業績成長。另方面尼國紡織成衣業公會(ANITEC)Dean Garcia執行長表示,樂觀預期本年紡織成衣出口以15億美元為目標,惟仍需考量國際疫情可能再度爆發之潛在風險,將衝擊下半年未來出口。 汽車配線累計本年前8個月出口金額達4億2,927萬美元,較上年同期2億2,619萬美元成長89.7%。8月單月出口5,43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3,970萬美元,成長36.9%。惟與本年7月6,021萬美元相較,減少9.7%,顯示目前遭逢全球汽車車用晶片供應不足,導致配線訂單遞延之營運風險已逐漸顯現。 尼國雪茄本年1-8月出口2億1,5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1億4,940萬美元,成長43.9%。8月單月出口3,071萬美元,較去年同期2,320萬美元,成長23.2%。而與本年7月出口2,874萬美元相較,單月增成長6.8%。尼國手工優質雪茄享譽國際,以美國、歐盟及亞洲等地市場為主,展望本年雪茄出口成長動能樂觀可期。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1年10月26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10)月26日以「紡織工人:我們支領2,000史鍰薪水,每月僅靠50史鍰生存」(Textile workers: We survive on E50 after E2000 salary)為題,報導代表勞方之史國工會聯盟(Amalgamated Trade Union of Swaziland, ATUSWA)原規劃10月25日策動紡織勞工罷工,惟因紡織及成衣產業雇主於10月22日向工業法庭提出申訴後,法院禁止罷工活動。該產業目前正常運作,惟部分紡織工人仍抗議薪資過低(謹註:史國紡織產業薪資協調理事會[Wage Council]已於本年4月20日達成調薪3%之協議,紡織業作業員平均每月薪資自2,116史鍰調增至達2,180史鍰)。 該報導指出,部分紡織工人聲稱,該產業勞工平均每月收入約2,000史鍰,惟扣除各項開支,如約550史鍰租金、250史鍰交通費、200史鍰電費、托嬰費250史鍰、奶粉及尿布700史鍰,致每月生活費僅剩約50史鍰,爰要求爭取更高之工資。因此,在史國工會聯盟(ATUSWA)策動下,要求將最低工資時薪調高至15史鍰,以達到每月平均工資達3,500史鍰,同時要求釋放被監禁之國會議員Mduduzi Bacede Mabuza及 Mthandeni Dube。 該報導亦指出,ATUSWA於上週向Fashion International、FTM Garments、Juries Manufacturers、Kasumi Apparels Swaziland、Zheng Yong Swaziland及Ho’s Enterprises等6家紡織廠及政府發出罷工活動通知(謹註:FTM、Zheng Yong及Ho’s等三家係我國臺商)。紡織勞工之訴求包括:最低時薪15史鍰、工作滿10年須結清年資、資方須提供喪葬保險補貼75%、每月住房津貼400史鍰、年終獎金22天薪資、每日至少45分鐘午休時間以及管理階層人員薪資不得超過一般員工薪資25%。惟在紡織公司訴諸法院後,認定ATUSWA本月20日發布之罷工通知不符規定且違法,並禁止ATUSWA及其成員參與罷工活動,須嗣法庭審理後之裁決。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10月22日報導,日前西班牙製造及經銷商協會(Aecoc)於年度研討會表示,西國企業因通貨膨脹日益嚴重,恐被迫於耶誕節前調漲商品價格。該協會理事長Ignacio González指出,西國66%企業憂心商品成本上漲將對經濟復甦帶來負面影響,64%企業則認為需至2022年,營業額才能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歐盟零售批發協會(Eurocommerce)理事長Juan Manuel Morales則警告,倘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持續上漲,恐將有許多西國業者均須面臨關閉之危機,尤以小型企業為最。 西班牙食品暨飲料同業工會(FIAB)對商品成本上漲表示憂心,並稱食品暨飲料業為西國重要產業,將帶領經濟復甦。惟商品成本上漲對該產業復甦及勞工就業均造成嚴重威脅,爰呼籲政府於近期內採取措施,以減輕能源成本上漲所帶來之影響,並應改善能源結構性問題。Eurocommerce Morales理事長另稱,未來幾年消費性商品業者應增加投資,投資應達總銷售額之4%,以因應企業數位化及永續發展目標,惟目前商品成本高漲,恐將有礙企業對新投資計畫。 目前部分西國食品業者已調漲商品價格,其他業者則仍未有調漲計畫。西班牙消費性電子商品業者Mediamarkt及Beko及家用及園藝商品零售業者Leroy Merlin均認為,2021年耶誕節銷售量將減少,爰將主打高單價創新產品。Beko公司表示,儘管原物料成本上漲,不計劃將材料價格反應在商品售價上,正努力透過改善生產流程降低成本。Mediamarkt持相同看法,於2021年年底前將不會調漲商品價格,另說明耶誕節期間儘管手機及電玩主機等部分商品或由於晶片不足而使型號偶有不齊,惟不認為將面臨大量商品供應短缺之情況。
A:西班牙El Mercantil日報2021年10月5日報導,由於海運事件、運費高漲及貨櫃短缺等因素,使西班牙和中國鐵路運輸商品進出口量大幅增加。儘管西班牙及中國貿易之商品運輸仍以海空運為大宗,惟鐵路運輸,其成長幅度則最明顯。2021年1月至7月西班牙以鐵路運輸出口至中國商品量為9,961.61公噸,出口額為3,558萬歐元;自中國進口量為5,919.43公噸,進口額為7,695萬歐元。2020年全年西班牙以鐵路運輸出口至中國商品量為3,838.95公噸,出口額為1,912萬歐元;自中國進口商品量為5,383.21公噸,金額為7,363萬歐元,顯示鐵路運輸數量或金額均大幅成長。 以進口而言,西國自中國進口塑膠製品於2021年1月至7月為6,228公噸,於2020年全年僅為274公噸。以出口而言,西國出口至中國商品中,以肥皂及水泥成長最多,分別於2021年1月至7月出口246.9公噸、431.8公噸及41.7公噸;2020年全年出口量則僅有1.5公噸、228.6公噸及25.23公噸。 經營馬德里至義烏線之鐵路運輸商中國YXE集團西班牙總經理Carlos Santana表示,以2020年為例,該公司提供西班牙至中國鐵路運輸火車974班,8萬392個貨櫃,較2019年增加110%,並認為2021年營運表現將與2020年相近。該公司另認為,鐵路運輸成長主因為其成本及價格具優勢,同時對全球環境永續發展具正面效益,爰使鐵路運輸更具競爭力,可與海運及空運運輸發揮互補功能。 另由於防疫用個人醫療商品增加及防疫限制使民眾休閒減少,間接增加全球各國對中國商品需求,而疫情蔓延、海運價格上漲及貨櫃短缺,均使鐵路需求增加。Casa Asia公司Amadeo Jensana表示,鐵路運輸價格雖較海運高,但運輸速度較快,該公司目前主要運送商品為醫療用品及電子商務產品。YXE集團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中國對歐洲鐵路運輸出口商品中,70%為小型低價電子商務產品,後亦納入紡織、食品及工業品等。 Jensana表示,由於海運塞港等複雜問題,自西班牙出口至中國之燃料及水果運送量分別由2020全年之8萬1,667公噸及1萬835公噸,減為2021年1至7月之8,376公噸及1,705公噸。另羊毛製品及木材等商品則仍偏好經由海運運送,2020年全年運送量分別為2,051公噸及1萬7,254公噸;2021年1月至7月則為5,921公噸及2萬5,420公噸。 另在航空貨運上,中國運往西班牙醫療產品增加,2020年為362.6公噸,2021年1月7月為431公噸。塑膠材料由2020年之144公噸增加至2021年1月至7月之219公噸,合成纖維由2020年之24.08公噸增加為2021年1月至7月之770公噸。另紙板由2020年之127公噸減為2021年1月至7月之66公噸,橡膠製品由2020年之487公噸減為2021年1月至7月之214公噸,罐裝蔬果由2020年之140公頓減為2021年1月至7月之87公噸,動物脂肪則自2020年之43公噸減為2021年1月至7月之25公噸。
A:出處:NL Times, 2021/10/2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農場發現禽流感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農業部長 Carola Schouten於10月26日宣佈,由於在Zeewolde 一家有機家禽養殖場發現高傳染性禽流感,因此荷蘭所有的家禽必須立即被圈養在室內,此外,在荷蘭北部發現死亡野鳥和在德國發現染疫野鳥亦導致荷蘭發佈家禽室內圈養令。 動物園、寵物園、鴿子和長尾小鸚鵡寵物飼養者和雞隻飼養者均有義務將其飼養的禽類圈養在室內,儘可能防止其接觸染疫的野鳥或其糞便。 為防止禽流感傳播,荷蘭食品和消費品安全局 (NVWA) 將撲殺 Zeewolde 農場飼養的 36,000 隻雞,該農場方圓 3 公里內還有其他6家家禽養殖場,均將做禽流感檢測,同時,農業部對方圓 10 公里內的 9 家家禽養殖場實施運輸禁令,暫時禁止其運輸家禽、雞蛋、糞便、其他動物和動物產品。 農業部亦呼籲荷蘭居民通報任何死亡野生鳥類的訊息,以便當局進行禽流感檢測。
A:出處:NL Times, 2021/10/2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新冠肺炎確診案例與染疫住院人數激增,政府將採行新防疫措施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暨環境研究院(RIVM)表示,10月24日荷蘭新冠肺炎新確診案例首度超過6,000例,達6,350 例, 7天平均增至 5,020例,創7月27日以來新高,平均每日增加 8%,比上週日則增加 54%。 目前因染疫而住院治療患者共有748人,創 6 月 10 日以來新高,平均每日增加 6%,一星期增加 35%,若以此增速類推,下週日將有可能超過一千人。 有鑑於此,荷蘭老年人協會(ANBO)、醫院及反對黨PvdA聯合呼籲政府採行新的新冠病毒防疫措施,以因應持續飆升的確診及染疫住院案例。尤其令人憂心的是,除非急症,有數家醫院已再度推遲排定的手術。 ANBO指出,荷蘭已取消防疫基本措施,例如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與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等措施,但其鄰國仍適用,荷蘭政府有必要重新引進防疫基本措施。此外,ANBO亦呼籲應儘快為老年人施打第三劑加強針做出決定。 荷蘭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坦承染疫住院治療的新冠患者增速確實快於預期,且令人擔心。在10月25日與其他部長協商後, 衛生部將於11 月 2 日宣佈採行額外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數量的防疫措施,惟de Jonge部長拒絕透露具體資訊,僅稱將先徵詢疫情爆發管理團隊 (OMT)的意見。
A: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2021年10月26日新聞報導,瑞銀集團(UBS)公布其本年第3季財報,稅前利潤約為2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淨利潤約為2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2021年Q3該季利潤為2015年以來最高,若僅比較第3季利潤則為2007年以來最高。 UBS本年第3季營業收入(operating income)為9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由於該季成本較上年同期減少1%,成本收入比(cost/income ratio)為68.7%,成本收入比遠較UBS之目標低。 作為全球財富管理龍頭,瑞銀全球財富管理(Global Wealth Management)部門新增加約190億美元財富管理資金。UBS本年9月底止,管理客戶資產約4兆4,320億美元。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新聞報導 日期: 2021年10月26日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100045號 由於近期能源價格飆升、供應鏈瓶頸造成交付延誤,以及新冠疫情死灰復燃等諸多負面影響,致使原本期待可快速復甦的德國經濟備受衝擊,聯邦政府擬大幅下調2021年預測值。 根據德通社dpa的消息,聯邦經濟部預計德國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2.6%,較前於4月份公布之預測值(3.5%)下修近1個百分點。而隨著各項國內外負面因素逐漸緩解,寄望於2022年度成長至4.1%。 即將卸任的聯邦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基民黨)預定明天(周三)在柏林召開記者會公布聯邦政府的秋季預測。 德國產業專家對於政府擬調降景氣預期並不意外,各大領先經濟研究機構及相關公會已在10月中旬紛紛下修今年的經濟預測。根據德國5大經濟研究機構10月14日發布之秋季聯合預測,受到新冠疫情延燒以及供應鏈瓶頸兩大負面因素夾擊,估計2021年德國經濟成長率恐無法達到前次公布預測之3.7%目標,5大經研機構已將預測值下修至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