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柬埔寨盼利用電動汽車,以提高能源效率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10月13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儘管柬埔寨尚未對電動汽車(EV)的數量進行登記,但柬國熱衷於將電動汽車當作能源政策的一環。在亞洲開發銀行的支持下,柬國礦產暨能源部正在起草國家能源效率政策,當中提到電動汽車。柬國政府鼓勵使用電動汽車以減少汽油開支,並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來保護環境,但電動汽車需要公共場所的充電器等設施,以及家庭安裝的充電器為配套措施。   柬國礦產暨能源部表示,雖然目前柬國尚未收到任何私營部門對電動汽車充電器裝置的投資建議,但柬埔寨鼓勵使用電動汽車,因為在私營部門,電動汽車將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並有助於降低氣候變遷的衝擊。此外,電動汽車的價格應該符合普通人的生活水準。   今年2月柬國政府發布1項關於降低汽車進口特別加值稅稅率的法令。對於使用電動汽車的家庭與遊客,進口稅稅率從30%降低到10%。2020年汽車進口金額因疫情之故,降為11億美元,年減36.6%。

A:2021年前8月柬埔寨批准2,901件建築案,投資總額逾38億美元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1年10月1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埔寨財經部發布「社會經濟偏向」報告顯示,今年1至8月該部共批准2,901件建築案,年減13%;投資金額為38億4,300萬美元,年降24.4%。   該報告指出,上述建築項目中,2,530件為住宅建設案,占比87.2%,年降15%。2020年全年柬國建築案投資金額約77.5億美元,年減32%。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0月12日引述丹麥經濟學者之半年度經濟報告, 明年之經濟成長,初估將較疫情前增長達5.5 %,主要是由於私人消費大幅成長近 6%,出口成長 4.3%, 此數據亦分別較學者年初估明年經濟成長數據 3.6% 、財政部預計成長2.8%,及丹麥央行之 3.1%樂觀。   學者於報告中指出:“丹麥經濟有望回到疫情前的繁榮時期, 然而, 疫後的強勁復甦也意味著明年勞動力市場將面臨與金融危機前相同的挑戰。 據學者稱,於今年解封後出現勞動力暫時短缺,但仍有理由預期勞動力市場的壓力可能會持續,並可能在未來幾季持續擴大。    預計今年就業人數將增加6萬人,使所謂的就業差距高達 0.75%。預計明年勞動力市場將進一步收緊,就業差距預計將擴大到1.75%。 然而,儘管學者的預測並不意味著丹麥經濟正走向過熱,但仍建議政府如果經濟發展速度較預期快應準備踩剎車。   學者認為在經歷熾熱的2022年之後,丹麥經濟將逐漸放緩,在2022年之後,就業市場將回歸其結構性水平;此外並警告, 回顧過去已經看到, 情況可以迅速改變,如果國外疫苗接種率仍低, 將可能對丹麥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那麼經濟成長也可能比預期的要慢。   財政部長 Nicolai Wammen (S) 對成長前景表示歡迎,但同時指出未來可能面臨之障礙。 “經濟從危機中復甦得很好,真是太棒。 然而,於年初,很少有人這麼認為。換句話說, 正當疫情仍肆虐其他國家, 丹麥現在處於非同尋常的境地, 一方面丹麥經濟復甦良好,另一方面正面臨能源價格和利率上漲拉動變數。  因此,政府正在密切關注經濟發展,以達成 2022 年金融法案協議。 ”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1)年10月11日起E5 RON92汽油調漲21,680盾/公升 (約為0.94元/公升)、RON95 油價調漲22,870越盾/公升(約為0.99元/公升)、柴油調漲至17,540越盾/公升(約為0.76元/公升)、煤油調漲至16,620盾/公升(約為0.0.72元/公升)、重油調漲至17,090越盾/公升(約為0.74/公升)。

A:越南財政部頃主持召開有關本(2021)年前9個月利用外國貸款來源之公共投資資金撥款情形之線上會議。會中,據該部債務管理暨對外財政局副局長黃海(Hoang Hai)報告指出,依國會與總理本年初批准、決定責成給各地政府之利用ODA與外國優惠貸款等來源之公共投資資金總額為63兆7,090億越盾,其中中央政府補充提供之資金為34兆9,130億越盾、向各地政府之轉借資金(on-lending)為28兆7,960億越盾。由該部於6月份召開之ODA、外國優惠貸款等公共投資撥款會議後,各地本年前9個月之撥款情形與前5個月撥款情形有所改善,即中央提供之資金增加9.78%、轉借資金增加6.1%,然而,整體上撥款速度仍甚緩慢。根據各項ODA貸款與優惠貸款之投資案等執行情形,該部預估本年全年利用外國貸款資源之公共投資資金撥款僅達原先核發之資金的36.5%。上開撥款情形緩慢之主因係遭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其他原因包括案件、投資主張、貸款協定/協議等調整作業緩慢、延遲責成或缺交中期公共投資計畫、提供資金高於已申報之資金使用需求、地方政府尚未分配資金明細計畫、延遲招標或執行案件等。針對各地ODA與優惠貸款等撥款績效,該部副部長陳春河(Tran Xuan Ha)表示,各地撥款情形不佳將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以及本年預算執行任務,其原因係公共投資有助於整體經濟成長,並同時強調本年為2021年至2025年公共投資計劃之首年,倘本年撥款不佳將影響到明(2022)年與未來各年之撥款情形。

A:截至本(2021)年9月20日總支付方式(total means of payment)較去(2020)年底增加4.95%(按:去年同期成長7.58%),各信貸機構存款成長4.28%(按:去年同期成長7.48%),越南授信成長7.17%(按:去年同期成長4.99%)。 為協助遭受新冠疫情影響之業者,大型商業銀行奉總理指示已自7月間至本年底針對現有之債款餘額調降貸款利率。目前適用於若干優先產業項目之短期越南幣貸款年利率平均為4.4%,低於中央銀行所訂之短期貸款利率上限(4.5%)。有關存款利率部分,由於資金流動性充裕以及授信因疫情影響而成長緩慢,故許多銀行自8月底已朝向調降利率進行調整存款利率。活期與1個月以下之存款年利率介於0.1% ~ 0.2%;1個月至6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3.3%~3.5%;6個月至12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4.2%~5.7%;12個月至24個月期之存款利率為5.4%~6.8%,24個月以上為6.1%~6.9%。 此外,外匯市場與匯率整體上維持穩定,市場流動性順暢。無現金支付得到加強,俾符合客戶之需求與因應疫情。 保險部分,本年前9個月越南保險市場之保費總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13%,其中壽險保費收入成長17%,產險保費收入成長5%。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中央銀行(Saudi Central Bank’s date, SAMA)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第2季外人投資自去(2020)年同期的1.951兆里雅成長16%至2.256兆里雅。政府對此表示,外資成長顯示各界肯定沙烏地推動各項相關政策成效及未來商機。 沙烏地為擴大吸引投資並盼於成為全球前15大經濟體,政府頃於於本(2021)年10月11日宣布將透過各項計畫於2030年前創造總計27兆里雅(約7兆美元)之投資及支出,使沙烏地成為全球前15大經濟體。依計畫政府將投資12兆里雅並支出10兆里雅,民間消費支出則可望達到5兆里雅,共同帶動國內經濟成長,其中,政府投資之12兆里雅將有5兆里雅來自公私夥伴投資計畫(Shareek)、3兆里雅來自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4兆里雅來自沙烏地國家投資策略(National Investment Strategy, NIS)。

A:據媒體報導,為加速推動經濟發展及轉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政府頃批准明(2022)至2026年總預算2,900億迪拉姆(約790億美元),其中,明年度預算編列為590億迪拉姆,以開發及社會福利預算分配佔41.2%為最大宗,其次為教育佔16.3%、醫療佔8.4%、退休金佔8.2%等。 除上述預算分配項目外,UAE亦持續對基礎建設、金融等投入大量發展預算,亦將許多政府委員會進行重組以提升預算執行成效。

A:據媒體報導,為持續推動勞動市場本土化及提升國民就業率,沙烏地人力資源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頃於本(2021)年10月13日宣布,將於明(2022)年4月11日起實施沙籍牙醫及藥劑師最低工資7,000里雅(約1,800美元)。 媒體引用該部數據指出,自沙烏地推動本土化/沙化(Saudization)計畫以來,牙醫及藥劑師人員沙化比例已達30%,目前共有逾3,900名沙籍牙醫及8,150名沙籍藥劑師任職。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2021年10月12日引述奧地利統計局資料,奧國2021年前3季新車註冊共計189,881輛,較2019年同期之258,272輛驟減26.5%,惟較2020年同期增加5.1%。 媒體分析,奧國景氣自2021年第2季起明顯復甦,個人消費成長估計在4%以上,而新車市場不但未見回溫,反較新冠疫情爆發前之2019年同期衰退逾四分之一。主要原因係晶片短缺造成之全球汽車減產,奧國汽車市場新車交車等待時間平均較疫情發生前多出3、4個月,半年以上亦屢見不鮮,有些車種甚至需等待1年以上,造成新車註冊量低於往年。此外,由於新車供應不足,物以稀為貴,汽車促銷折扣率明顯降低,甚至出現無折扣現象,降低消費者購買興趣。  

A: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1年10月12日報導,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日前公布之「2020全球支付報告」指出,2020年奧地利每人平均「無現金支付」年交易量214筆,在國際排行居中低水平。年交易量最高為北歐國家,平均約500筆,最低者為保加利亞僅44筆。BCG資深合夥人Markus Ampenberger預估,至2025年奧地利平均每人「無現金支付」年交易量可望增加至289筆。 A氏表示,奧地利及德國皆為科技先進經濟發達國家,惟這2個「德語區」國家「無現金支付」發展狀況卻在全球排名後段班,主要歸因於文化現象。奧地利人非常注重隱私權,仍有為數不少民眾認為使用電子或信用卡支付方式有洩露購物行為之虞。此外,奧國某些族群不習慣使用電子系統交易,偏好現金購物。 新冠疫情對奧國經濟及社會造成重大衝擊,其中一項係改變奧國民眾現金支付習慣。基於防疫衛生考量,越來越多商家甚至要求客戶使用「非接觸式」電子支付。另,防疫封鎖期間之限制實體商家營業,造成網路購物發達等種種因素,皆為推動奧國「無現金支付」發展動力。  

A:標題:2021年9月越南橡膠出口金額達3億2,100萬美元,月增3.1%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10月6日 根據越南工商部進出口局資料,2021年9月越南橡膠出口量達19萬5,000公噸,出口金額達3億2,100萬美元,出口量及金額分別月增2.8%及3.1%;與2020年同期比較,出口量年減5.1%,金額年增21.2%。出口價格達每公噸1,646美元,月增0.3%,年增22.7%。 2021年前9月越南橡膠出口總量達130萬公噸,出口總金額達21億7,000萬美元,出口總量及總金額分別年增17.1%及52.7%。 越南目前橡膠種植面積居世界第5位,約占全球總面積之5.6%。越南橡膠產量居世界第3位,占全球天然橡膠總量之7.7%,僅次於泰國及印尼。 越南計有238家橡膠加工企業,產量每年近120萬公噸。其中,越南橡膠工業集團擁有44家橡膠工廠及加工廠,設計每年產量43.3萬公噸,占越南橡膠加工廠產能之36.1%。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8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0年同期微跌0.7% (其中製造業成長0.6%,礦業負成長4.2%,電力下跌4.8%),較市場預期之成長0.3%遜色,但較7月的萎縮5.2%有所改善。製造業產能增加之領域包括石油、化學、橡膠與塑膠產品成長15.2%,以及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8.6%。   2021年8月份之工業生產指數較上(7)月份增加2.3%;其中製造業指數成長5.3%,電力指數成長2.3%,礦業指數則下跌3.8%。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礦業與電力指數分別下跌,使馬國2021年8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微跌0.7%。另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成長7.6%,而依賴國內市場的製造業則下跌13.8%。隨著馬國政府於9月逐步放寬行動管制令措施,允許更多經濟活動在國家復甦計畫第二階段重新開放,預期9月生產活動將回升。   累計馬國2021年1至8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0年同期成長8.2%,其中製造業指數成長10.4%,礦業指數成長3%,電力指數則成長1.7%。  

A:據瑞士信貸於本(2021)年10月發布的東協獨角獸研究報告,歷經數項股權交易,截至本年7月,亞航數位公司的估值已達10億美元,並獲瑞士信貸認可,為馬國三大獨角獸企業之一。馬國其餘兩家獨角獸分別為綜合汽車電商平臺Carsome和亞通集團(AXIATA)屬下的電訊塔解決方案供應商Edotco。   亞航數位公司於7月以4,000萬美元收購Gojek泰國業務,並以1,000萬美元收購Velox金融科技企業。至於交易方式,亞航數位公司以4.76%股權來完成。   迄今為止,亞航數位公司係透過內部融資拓展業務。最近該公司亦透過亞航集團(AIRASIA)出售股票獲得更多資金。亞航集團已將17%募集回來的資金,分配給亞航數位公司。亞航集團盼將數位資產貨幣化。   亞航集團已轉型成資訊、科技驅動的旅遊企業,而瑞士信貸表示,新冠疫情已加速數位經濟的發展步伐。亞航集團執行長東尼費南德斯表示,該集團已超越航空公司角色的數位策略,除走在正確軌道之餘,亦讓該集團成為東協電商及物流領域的關鍵業者。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該集團的數位業務估值已突破10億美元,實現了獨角獸的地位,主要原因為在禁飛期間,該集團加速非航空業務的發展,包括BigPay金融服務,提供強大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盼成為東協首家虛擬銀行。東協潛藏巨大商機,畢竟東南亞人口突破7億,同時是數位服務使用者群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該集團的優勢為累積逾20年的客戶資料,並將成為東協數位經濟的主要參與者。該集團將於近期宣佈新合作夥伴關係,預料將撼動整個產業界,就像20年前該集團改變東協航太生態一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種植業暨原產業部(MPIC)部長祖萊達(Zuraida)頃表示,2021年馬國木製傢俱出口額預計將從 2020 年的 128 億馬幣增加至逾 130 億馬幣(約31億美元)。   儘管馬國面臨新冠疫情巨大挑戰,諸如交通、行動管制措施等物流及原物料供應不足困境,然傢俱業的出口額仍維持穩健成長。2021 年前8個月,馬國傢俱出口額達 66 億馬幣(約15.8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 6.45%。   馬國傢俱出口市場潛力龐大,美國是該國主要出口市場,占約 50%。儘管馬國仍須面對越南的激烈競爭,然美國進口商認為馬國生產的傢俱具高品質和時尚,較越南的產品優越。   祖萊達部長另稱,由於馬國柔佛州麻坡(馬國傢俱城)約 700 家傢俱製造商面對外勞短缺困境,該部刻正與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合作探討,包括促進廠房自動化及使用新科技與創新技術,以期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柔佛州2020年貢獻馬國木製傢俱出口額 69%,僅麻坡就占其中46%。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10)月12日報導稱,為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之碳中和目標,豐田汽車公司將與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IST)、豐田中央研究所合作,共同研發車載太陽能發電系統,盼未來能電動汽車能採用普及該系統。 日商豐田汽車公司將有效運用AIST最先進之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相關技術及數據,藉以提升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轉換效率,同時並盼能降低生產成本。 另外,豐田汽車公司呼籲國內相關企業能共襄盛舉,未來亦將致力研發安全低成本之運輸科技,並掌握未來可再生能源普及與預測供需市場狀況,目標設定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友善環境目標。

A:捷克媒體10月12日報導,捷克總理 Andrej Babiš昨日未與福斯汽車董事長Herbert Diess會面,而係貿工部長Karel Havlíček與Diess會面。   貿工部長Havlíček 會後表示,福斯是否在捷克建造電動車電池廠Gigafactory,將再次延後至2022年中決定。H部長表示,該公司延後決策因素之一應是明年1月1日生效,將允許歐盟會員國提供更優惠獎勵投資條件之政府協助新制。   捷克貿工部與福斯汽車雙方簽署了電動車基礎建設備忘錄,計劃2025年前在ŘSD(捷克道路和高速公路管理局)、ŘVC(捷克水利局)和 SŽ (斯洛維尼亞鐵路)鐵路公司土地上設置3000個充電站。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0月13日報導,貿工部長顏金勇代表新加坡出席12日在義大利索倫托(Sorrento)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貿易和投資部長會議。該會議為本次G20系列會議的第三場會議,亦是本年10月30日至31日G20領導人高峰會前的最後一場會議。 本次G20由義大利擔任主席國,而新加坡受義大利邀請作為嘉賓國,參加貿易和投資會議。貿易與投資部長10月12日發表「貿易和投資部長聲明」,該聲明包括「承諾確保強勁、永續和包容性的經濟復甦」、「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的必要改革」、「強調促進貿易和環境永續性的重要」,以及「提高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MSME)的國際競爭力」等四項承諾。 顏金勇部長表示,G20齊心協力確保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強勁復甦,令人振奮。這需要各主要利益相關者共同合作,並採取具體行動,擴大和解決新冠疫苗製造能力的不平衡問題。新加坡將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並將繼續與製造商合作,為區域擴大疫苗生產的規模和多元化。

A: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0月13日報導,法國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12日發佈研究調查指出,在星國僅40%的公司具有因應氣候風險的行動計畫,而制定氣候行動計畫的主要阻礙包括從制定策略到落實行動的挑戰(45%)、財政限制(44%),以及改變企業文化(34%)。 該調查於本年8月進行,共有1,000名新加坡企業領袖和消費者參與。83%的新加坡企業領導人認為,永續發展可能是未來成長與成功的阻礙或機會,但只有43%的受訪者表示,公司正在以永續發展的方式營運。超過三分之二的新加坡消費者指出,企業應該將環境因素置於盈利之上,但目前僅有25%企業有依循此目標。 此外,氣候變遷是星國企業和一般民眾特別關注的領域,86%的受訪者關注氣候變遷,其中33%極為關注。72%的受訪者知道「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佈第6份評估報告,其中59%對該報告的結論表示關切。但受訪的企業領導人,只有55%表示公司已經公開承諾實現碳中和,其中73%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該目標。新加坡企業實現去碳化的主要動力是政府監管、氣候相關風險和金融市場壓力。 新加坡政府本年初推出「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93%的新加坡人清楚該藍圖並表示支持,83%的企業領導人指出,公司的永續發展計畫整體上與星國綠色發展藍圖是一致的。然而,許多當地公司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時仍面對不少挑戰。過半的公司表示,目前沒有在內部建立關鍵的永續發展資源、系統和流程。只有28%的企業領導人說,永續發展是業務策略的核心。 施耐德電氣區域總裁金允榮表示,隨著新加坡加速發展綠色經濟,企業組織文化、流程和結構要進行根本的改變。提高企業領導人對永續發展的基本認識,對於加強企業與國際和當地重要倡議和框架的一致性,至關重要。

A:據 IHS Markit 最新報告,緬甸9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從8月的36.5上漲至9月的41.1。在2月政局變動及COVID-19捲土重來的情況下,該數據雖顯示製造業連續第13個月萎縮,但已是自6月以來幅度最小者。產出與新訂單均以較慢的速度連續第 13 個月萎縮。與此同時,由於工廠關閉,就業人數連續第13個月下降,因員工數減少及工廠關閉使公司無法完成新訂單,故訂單積壓呈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增長。   物價方面,緬幣貶值及原材料短缺導致9月份投入成本通膨率上升。為因應更高的成本,公司以史上第4快的速度提高收費,銷售價格現已連續10個月上漲。最後,情緒從8月份的歷史低點有所改善,轉為積極。然整體情緒仍低迷,未來12個月的產量前景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