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德國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文號:1104100001號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訂10月31日至11月12日於英國Glasgow召開。為協助對抗氣候變遷,德國聯邦政府已於今年5月承諾,將在2045年實現淨零碳排(比歐盟目標提前5年),並於2030年達到減少65%(與1990年水準相比)碳排放量之目標。 甫結束之德國大選,綠黨以創黨以來最佳得票率(14.6%)爭得第3大,種種跡象均顯示,氣候變遷可能成為德國新政府施政重點。德媒分析德國本年參與COP26會議主軸及觀察重點如次: 一、德國刻處於大選後籌組執政聯盟與內閣之際,預計將於耶誕節前後或2022年德國正式擔任G7輪值主席前底定相關人事,爰德國仍會由現任聯邦環保部(BMU)Svenja Schulze部長與Jochen Flasbarth次長代表出席本次COP26。 二、德國已應COP26主席Alok Sharma(英國籍)邀請,與加拿大聯手呼籲已開發國家於COP26承諾並達成共識,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與執行相關政策。據報導,該財務目標源於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COP15會議,惟已開發國家並未完全實現諾言(2019年已開發國家共提供800億美元,2020年數額則更低)。德國環保部F次長表示,已開發國家於COP26就該財務支援目標達成共識,將向發展中國家傳遞明確訊號,建立全球對抗氣候變遷之互信與決心,爰將會同加拿大於COP26會議前提出氣候財政計畫(Climate Finance Delivery Plan),宣布已開發國家在2020年至2025年之財務支援目標,並將於往後數年,以每年支援超過1,000億美元之速度,平衡目前之短絀。 三、德國目前組閣以社民黨(SPD)尋求與自民黨(FDP)及綠黨組成執政聯盟之呼聲最高,惟自民黨過去立場較偏向為產業及自由市場經濟發聲,而綠黨則偏向執行較積極之環境政策,自民黨與綠黨如何於新的聯邦政府中協調、達成氣候政策之共識,為各界當前關注焦點。德國聯邦政府之組成,短期將於COP26會議前後,向外界釋放德國是否將繼續扮演領導歐盟氣候政策角色之訊號,中長期則攸關德國是否將提前2038年淘汰燃煤電廠之時程,俾於2045年達成淨零碳排之目標與承諾。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工業總會(Swedish Confederation of Enterprise)希望在對抗氣候變遷行動中扮演引領角色,並自我批評過去因為該總會內的氣候懷疑論者,導致延遲採取行動。總會執行長Jan-Olof Jacke同時讚揚知名環保人士Greta Thunberg的積極行動,引起大眾對於氣候問題的關注與興趣。瑞典工業總會的宣言意味著該總會的態度轉變;因為在2007年年底,該總會曾針對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到處鼓吹人類注意氣候變遷的積極行動發起反對活動。
A:出處:NL Times, 2021/10/0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Eindhoven高科技園區的實際買主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Eindhoven高科技園區於10月1日出售給美國Oaktree公司,而該公司的幕後主要投資者是GIC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Eindhovens Dagblad 報導,ACM(荷蘭消費者和市場管理局) 的報告指出,GIC 全球投資超過 7,000 億歐元,設有10 個辦事處和 18,000 名員工。當 ACM 批准此次收購時,曾調查 GIC 在荷蘭已有多少房地產權,結果顯示相對有限。 GIC持有荷蘭房地產基金 Euro Commercial Properties 3%的股份,主要是購物中心,亦持有CitizenM連鎖旅館的股份,該連鎖旅館在史基浦國際機場及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市均有旅館。 日前Oaktree公司於完成本項交易後,勾劃對Eindhoven高科技園區的願景,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在現有的 12,000 名員工基礎上,再增加 5,000 名。並稱,Eindhoven高科技園區應該成為研發型公司的首要選擇。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0月6日報導,丹麥運輸巨頭 DFDS為減少碳排放向瑞典富豪汽車訂購100輛電動卡車, 亦為目前富豪汽車全球最大的電動卡車訂單。首批電動卡車預計將於 2022 年第4季初交付, 並將於 2022 年和 2023 年於 DFDS的歐洲路網上行駛。 DFDS 的物流事業部負責人 Niklas Andersson 說: “為歐洲和土耳其的客戶提供永續的供應鏈, DFDS努力實現碳中和, 電氣化是減緩碳足跡的重要因素。 ” 富豪 FM 電動卡車一次充電可承載高達 44 噸的重量,行駛長達 300 公里,此卡車可在夜間充電,也可以在途中的高效充電站充電。 富豪卡車的執行長 Roger Alm 指出,與 DFDS 的協議是朝無化石運輸方向的“重要里程碑”,亦是向世界展示重型電動卡車運輸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渠認為, 這將鼓勵許多客戶向電氣化邁進的第一步。
A:綜整丹麥新聞媒體於10月6日報導,政府與社會夥伴及全國各縣市達成協議以確保更多的民眾盡速加入就業市場。 就業部長 Peter Hummelgaard 表示,該協議包括將加強對失業者的可雇用性義務,以便渠等每月實際申請工作。具體而言,預期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實施要求失業救濟金領取者之求職記錄提供由3個月縮短至最多2個月,如果被評估為合適上班之失業救濟金領取者1個月內沒有申請工作,將受到制裁。 另根據協議,雇主不能再要求申請人告知年齡,年齡將不再是不適雇用理由,並為未來畢業生預留資金,以便渠等更快地加入就業市場開始工作。此外,失業基金和就業中心必須注重就業安置,協助企業與失業者相匹配。 政府將於2022 年和 2023 年預留 1500 萬丹麥克朗為可申請加強就業安置的資金。目標在於使失業民眾能從就業中心得知哪裡有匹配的職缺可以申請; 另該協議還將幫助公司招聘歐洲勞工。 H氏表示,該協議是一項明智而平衡的協議,這將有助於緩解勞動力短缺並讓更多人進入勞動力市場。 以下為三方協議之四個關鍵領域: 失業人員和公司之間更好的匹配。 加強可雇用性規則,以確保失業者可申請和接受全國各地的工作。 加大失業年長民眾技職升級再度就業。 幫助公司招聘歐洲工人。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0月6日引述丹麥自然保護協會自全國性的鑽井數據庫(GEUS)之 Jupiter取得地下飲用水井含有農藥殘留數據, 於今年前8個月之1355 份報告分析中, 發現63.1%之地下飲用水井含有農藥殘留,其中14%農藥殘留過標。2020 年,發現51.8% 飲用水井含有農藥殘留,於 2016 年,此數字僅為 25.2%。 丹麥自然保護協會主席 Maria Reumert Gjerding 說:“ 對於丹麥來說,這是完全獨一無二的,只需打開水龍頭,然後就可以得到沒有經過化學淨化和其他方式處理的飲用水。 然而此資源是需要照顧的, 民眾必須認清這個問題被低估了,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此時看到問題遠比想像的要大,發現地下水中農藥殘留物的高頻率是非常令人震驚的。 " 近年來丹麥飲用水中農藥殘留較多,是因為近年來才開始進行對水源含有新物質的分析。 於本週一,一項由廣泛政治多數派支持的農業協議生效。G氏敦促環境部長 Lea Wermelin 實地勘查並投入資金, 既然已知約有200,000 公頃的土地將形成未來飲用水的區域, 則應該禁止在這些地區使用任何種類的殺蟲劑,如果在這些地區耕作,則必須為有機方式。 W部長在書面評論中說:當民眾打開水龍頭時,應該就可以安全地喝水了,這對下一代來說也應是如此, 地下水中發現新物質和農藥殘留物是令人擔憂, 這表明需要加強對飲用水的控制和保護,這也是檢測地下水中較以往更多物質的原因。 然而, 農業協議中是要開採 100,000 公頃可以回饋自然的農業用地區尚未決定將在哪些,因此不知道它是否會對地下水產生影響。
A:資料來源: EUROSTAT 歐盟統計局頃公布本年9月通膨數據,歐元區重要經濟體通膨率居高不下,德國攀至4.1%、法國2.7%、義大利3%、西班牙4%;歐元區整體通膨率達3.4%,創下自2008年以來新高。 歐盟統計局指出,2021年9月份能源價格較2020年同期上漲17.4%(本年8月為15.4%),是拉高通膨率之主要因素;至非能源類工業產品價格上漲2.1%(8月為2.6%),食品菸酒2.1%(8月為2.0%)、服務業1.7%(8月為1.1%)。 據報導,該通膨率竄升係上年基期較低與本年下半年能源價格飆漲之雙重影響,隨時節入冬,歐元區電力與天然氣供不應求,預計歐元區通膨率將隨能源價格持續攀升,本年第4季通膨率可能達到4%以上,2022年則將逐漸趨緩到2%左右。 歐洲央行(ECB)日前指出,目前通膨偏高是疫後全球經濟重啟之暫時現象,籲民眾勿過度反應。
A:據報載,印尼政府已將「稅務調和法案」草案(RUU HPP)送請國會審議,該法案立法目的為擴大稅基、增加政府稅收、促進永續經濟發展、加速新冠疫情後經濟復甦等;該法案倘通過,將修改個人及企業所得稅率、修改加值稅(VAT)稅率、制訂碳稅稅率、修改應稅商品清單、以及實施第二輪稅收特赦(tax amnesty)等,相關報導要點如次: 加值稅(PPN)稅率:目前印尼加值稅為10%,惟據報載,上述「稅務調和法案」倘通過,自明(2022)年4月1日起,加值稅稅率將從10%提高至11%,2025年1月1日起將再上調至12%,此外,依據該法案,印尼政府得視情況選擇不採用固定稅率,改採範圍稅率方案,將加值稅稅率訂為最低5%、最高15%。 碳稅:據報載,為減少印尼碳排放量、並與新能源及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一致,上述「稅務調和法案」草案中規定,應針對「有害環境之碳排放」徵收碳稅,預計每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2e)將徵收30印尼盾(新臺幣0.06元)碳稅,而碳稅之主體包含「購買含碳商品的個人或實體」及/或「從事產生碳排放活動的個人或實體」。 稅收特赦:據報載,2016年已實施過第一輪稅收特赦。政府實施稅收特赦計畫目的為鼓勵納稅人誠實申報至今未向印尼財政部申報的資產、以及鼓勵納稅人將存放在國外之資金匯回國內。倘上述「稅務調和法案」通過,最快可能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第二輪稅收特赦相關規定。 上述「稅務調和法案」草案已送請國會審議,最快預計可於本年10月7日獲國會批准,並再上呈總統簽署頒布為印尼法律。10月7日為本屆印尼國會會期最後一日,10月8日起將休會至10月底。如無法如期批准上述草案,將於下屆會期(預計本年11月1日開議)繼續審議。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報告,商務部10月1日公布8月個人所得與消費支出報告,其中個人所得月增長0.2%,個人消費支出增加0.8%,然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增長仍高達3.6%,維持1991年以來最高。 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 index)係美國聯準會衡量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本年8月月增長0.4%,年增長4.3%,達1991年最高水準;核心PCE物價指數(除去食品及能源等波動較大類別)月增長0.3%,年增長3.6%,維持1991年以來最高。美媒指出,自今年年初供應一直難以跟上快速恢復的需求,企業希望填補創紀錄的職位空缺及獲得生產所需材料,惟供應鏈限制推升價格,侵蝕美國購買力。 本年8月個人消費支出為15兆9,222億美元,較上月增加0.8%,其中服務支出增加646億美元成長0.6%,雖較夏季有所放緩,但仍保持穩健步伐;商品支出增加660億美元,其中食品及家庭用品支出大增,或反映民眾憂心疫情,減少外出用餐及旅行,耐用品支出則連續四個月減少,可能係低庫存及高價的汽車銷售減少。 本年8月包括薪資、投資、政府福利等個人所得為20兆7,167億美元,較上(7)月增長0.2%,雖符合預期,然遠低於7月增長1.1%,顯示許多州政府提前停發聯邦失業補助,對民眾所得造成不利影響,恐削弱未來消費能力。另美國個人儲蓄為1兆7,109億美元,儲蓄率從上月 10.1% 降至本月 9.4%,推估原因為經濟刺激措施及失業救濟開始逐漸退場。
A:華爾街日報9月30日報導,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出席美國眾議院聽證會表示,聯準會持續預測近期高通膨將減弱,惟很難指出確切時間,強調本年價格飆升係肇因於供應端瓶頸,造成高通膨的因素僅為暫時性,且與新冠疫情及經濟重啟相關,均為聯準會無法控制的事項。 Powell主席表示,倘美國維持高通膨,失業率仍高,明年聯準會可能面臨升息的困難決定,渠指出低通膨通常伴隨高失業率,因此利率可發揮作用,然目前美國通膨率遠高於聯準會設定2%的目標,且就業市場尚未完全復甦。Powell主席強調倘通膨自行降低,美國聯準會方不會面臨在勞動市場仍疲軟情況下,尚需權衡是否透過升息冷却經濟及降低通膨的難題。 另Powell主席9月29日出席歐洲央行論壇表示,美國近期高通膨較聯準會預期更長,價格上漲反映經濟重啟相關類別的供應鏈中斷及短缺,渠雖重申高通膨僅為暫時性,然強調供應鏈瓶頸可能延至2022年,待供應鏈問題獲解決,價格將自行回落。Powell主席暨聯準會官員近日已強烈表示,倘美國經濟沒有受到嚴重阻礙,聯準會預計在本年11 月 2 日至 3 日舉行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正式宣布逐步減少每月購買1,200 億美元國債與抵押貸款的規模,上週FOMC會議18位聯準會官員已有半數預測明年底前將升息。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powell-says-fed-faces-difficult-trade-off-if-inflation-doesnt-moderate-11633017666
A:依據CNBC報導,美國參眾兩院於9月30日通過臨時開支法案,聯邦機構可維持運作至12月3日,然「舉債上限」、「基建與社福預算法案」及「長期撥款法案」前景仍未明,攸關美國經濟前景。 舉債上限:美國財長葉倫多次警告,聯邦可能在10月18日左右資金耗盡,美國將面臨金融與經濟危機,盼國會兩黨合作盡快提高舉債上限,然共和黨因為2022年期中選舉,堅持民主黨應自行透過「預算和解程序」以簡單多數提高債務上限,單獨承擔舉債上限的政治責任,作為奪回參眾兩院策略,民主黨則強調舉債上限係兩黨共同責任。 基建與社福預算法案:美國參議院雖已於本年8月通過基礎建設法案,然眾議院進步派民主黨議員要求先通過社福預算法案,再進行基建法案投票,惟部分溫和派民主黨議員認為社福預算法案規模過大不願支持,白宮正積極與民主黨國會議員協商,預期預算規模縮小將有助化解分歧,落實拜登總統計畫,目前美國民主黨設定10月31日通過基建與社福預算法案的目標。 長期撥款法案:美國國會雖已於9月30日通過臨時開支法案,聯邦暫時解除關門危機,然僅能支應至12月3日,美國國會需在2個月內協商並通過長期撥款法案,防止政府停擺。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cnbc.com/2021/10/05/here-are-the-3-major-economic-deadlines-facing-congress-by-year-end.html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金礦蘊藏量豐富,估計為323.7公噸,目前國內共有6家礦廠生產金條及銀條,投資額總計為70億里雅(約18.6億美元)。 上述統計亦顯示,該部目前共已核發447件金礦探勘採許可,將有助提升開採量。另媒體前指出,沙烏地麥加省Al Khurmah地區之Mansoura及Masarah兩座黃金礦區將於明(2022)年中旬前開採,該礦區開發專案總計耗資33億里雅(約8.8億美元),預估每年金、銀產量可達250,000盎司。
A:據媒體引用市場顧問公司Capital Economics最新報告報導,中東暨北非(MENA)地區通膨壓力趨緩,預估明(2022)年將進一步下降,該報告係以本(2021)年9月該地區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為依據,主因為此間原料及零組件產出價格呈現下降。 上述報告及PMI調查指出,MEAN地區近來通膨上升主因為糧食及能源價格上漲等暫時性因素,預估2022至2023年間此區整體通膨可開始下降,其中,埃及需透過利率調降方能抑制通膨,並需加強疫苗接種以嚴防新一波COVID-19疫情爆發影響經濟。至於海灣地區國家之非石油產業短期內將持續復甦,加上MENA地區各國持續放寬COVID-19防疫限制措施及加強疫苗接種,使商業活動持續復甦,皆有助穩定通膨,其中,以沙烏地及卡達經濟復甦最為強勁。
A:馬來西亞首相署(掌管經濟事務)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頃答覆國會議員提問時表示,由於天然氣和煤炭價格雖於冬季前飆升,然馬國因能源來源多元化,並未像歐洲、中國和印度面臨能源危機。舉煤炭價格為例,2021 年初的煤炭價格為每公噸 80 美元, 10 月份已飆升至每公噸 200 美元。 能源安全對一個國家極為重要。因此,馬國政府透過經濟策劃單位(EPU)、首相署、能源和天然資源部以及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能源委員會(Energy Commission)和國家能源公司(TNB)等部會及機構繼續採取相關步驟,以確保國家能源能維持安全水準。 由於後新冠疫情需求,不斷增加,本(2021)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加上英國等國家的再生能源發電發生問題,原油庫存下降推升原油價格,對天然氣及煤炭的需求在冬季來臨前就出即上升。 布倫特原油價格自2020 年 11 月每桶低點 37 美元起,於本年10月5日上漲120.5%至每桶81.60 美元。美國大宗商品的亨利港天然氣價格自 2020 年 12 月的 每百萬英熱單位2.33 美元,上漲了約 149.7% 至每百萬英熱單位5.82 美元。 馬國天然氣供應來自國家石油公司,其價格略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然煤炭則仰賴自印尼與澳洲等市場進口。 馬國的能源結構以天然氣(41%)、原油(25.8%)、煤炭(22.3%)和水力(6.2%)為主,再生能源則占其餘4.7%。與此同時,電力供應產業或發電產業的發電組合以煤炭(47%)、天然氣(41%)和包括水力在內的再生能源(12%)為主。馬國電力產業產能約為 2萬7,000 兆瓦,而高峰期需求約為 1萬9,000 兆瓦。 馬國經濟策劃單位、環境和水利部、能源和天然資源部以及主要利害關係人正在制定2021年至2040年國家能源政策(National Energy Policy)。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部長亞歷山大(Alexander Nanta Linggi)表示,馬國競爭委員會(MyCC)將援引其執法權力,以確定港口物流系統,包括航運公司及物流業者是否存在卡特爾(壟斷)交易。 馬國競爭委員會將根據發布的針對特定交通部門2010 年競爭法下的最新市場審查中的建議,研究有關靠港費、航運費、倉庫門費 (DGC) 和燃料調整係數的可能反競爭行為。港口營運商的特許經營協議亦可能會受到審查,以實現確保相關市場競爭的政策轉變。 亞歷山大部長表示,馬國須糾正與海關程序、監管架構、碼頭外和碼頭上參與者的標準化和許可以及授權併購及控制相關的監管和市場驅動問題。 與此同時,馬國競爭委員會執行長依斯干達依斯邁(Iskandar Ismail) 表示,在引入倉庫門費 以及航運公司和倉庫營運商之間的獨家交易期間,可能存在類似卡特爾的行為和價格壟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於國會進行第十二大馬計畫(12MP)部門總結時表示,馬國政府刻正研提更多獎勵措施,包括免除道路稅、購買電動汽車的所得稅減免,以及安裝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所得稅減免以鼓勵該國民眾擁有電動汽車(EV)和發展相關基礎設施。 馬國將透過制定全面、明確和一致的政策來提升電動汽車的普及率,不若區域競爭對手則專注於對 OEM(原始設備製造商)的激勵。 馬國國家汽車政策強調了加強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具體措施,例如關鍵零組件製造商、標準制定以及鼓勵研發、商業化和創新以開發國內技術。 阿茲敏部長補充指出,馬國政府目前以直接和間接稅務減免方式為電動汽車製造、零組件製造和生態系統開發(例如充電基礎設施)提供獎勵措施。對原始設備製造商的獎勵措施包括先進工業地位(pioneer status)、投資稅務減免以及進口和國內稅(excise duty)豁免。 在馬國的電動汽車相關投資計畫中,韓國 SK Nexilis公司 投資 43 億馬幣(約10.3億美元)在沙巴州亞庇工業園區(Kota Kinabalu Industrial Park)設立工廠,生產電動車(EV)電池用銅箔(copper foil)。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0月6日報導,海洋工程產業為星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貢獻36億星元,到2025年將增至58億星元,並創造1,500個新工作機會。為了該產業的長期發展,星國需要更多人才加入。「職總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e2i)、「新加坡海事工業商會」和「電子、海事及工程業工會群體」於「2021年海事周座談會」聯合推出兩項針對「繪圖專才」和「品質專業人員」的職業發展計畫,透過提供更好的薪資、職業發展、技術培訓,以及技能提升,來吸引星國當地人才加入海洋工程產業。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志明表示,因「繪圖專才」和「品質專業人員」具持久性,人員從中所獲取的技能也具高度的轉移性,因此選定這兩職位推出發展計畫。根據計畫,無相關經驗的繪圖專才和品質技術人員起薪介於1,900星元至2,400星元,擁有5年以上相關經驗的首席繪圖專才和品質工程師的起薪則為3,500星元至6,000星元。 新加坡的精礪工程(Dyna-mac Engineering)、吉寶岸外與海事(Keppel Offshore & Marine)、太平洋海洋工程新加坡有限公司(PaxOcean)和勝科海事(Sembcorp Marine)等4個機構率先加入該計畫。將在10月7日舉行的「新心相連e2i海事就業與技能展」(SGUnited-e2i Marine Jobs & Skills Discovery)中,提供超過100個試點工作崗位。若獲得不錯反響,計畫將逐步推廣至業內其他機構。 此外,e2i、新加坡海事工業商會和電子、海事及工程業工會群體亦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推動海洋工程產業內的戰略夥伴關係和人力資源計畫,以招聘、留住和重新部署當地人才。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0月6日報導,貿工部長顏金勇昨日代表新加坡出席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EPA)部長會議。貿工部、通訊及新聞部和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的聯合公告指出,新加坡、智利及紐西蘭等3個成員國,以及尋求加入該協定的韓國出席DEPA部長會議。 DEPA已在本年1月對新加坡和紐西蘭生效。智利本年8月已批准DEPA,預定在11月23日生效。與會部長們對DEPA獲各方批准表示歡迎,並討論實施和改進DEPA的計畫,以及同意開始討論韓國加入DEPA之事。新加坡將擔任負責韓國加入DEPA的工作小組主席。 顏金勇部長表示,新加坡祝賀智利成功批准DEPA,期待與智利和紐西蘭合作,推動韓國加入的討論。DEPA的目的是為國際貿易規則提供一個基準,促進各系統之間的相互運作,並為企業的數位化和國際化努力。希望在新冠疫情加快數位轉型的背景下,更多企業可以從DEPA等協議中受益。新加坡和紐西蘭採用的泛歐公共網上採購體系(Peppol)的電子發票框架即為一例,至今已有約4萬星國企業已採用以Peppol為基礎的電子發票方案。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9月30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文勝煜及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分別於本(110)年9月30日及10月1日會面訪韓之歐盟(EU)內部市場執委Thierry Breton,討論韓國與EU雙邊於半導體等供應網、數位夥伴關係及產業數位轉型等領域之合作計畫。 B執委訪韓之目的係歐盟已於9月公布採取印太戰略,擬積極擴大與包含韓國在內之印太地區國家之經貿合作。本次會談中,文部長及B執委均認為有必要保障安定之供應網,並決定雙邊於下次「韓-EU產業政策對話」時,針對半導體、未來車等雙邊關心領域進一步討論具體之合作方向。 文部長強調,韓國歡迎歐盟積極擴大與韓國及印太領域國家於數位領域之合作,未來韓國亦將透過實務之研商,規劃雙邊合作之詳細計畫。此外,文部長與B執委分享韓國與EU目前推動產業數位轉型政策之內容及方向,討論雙方擴大合作建造永續性產業數位生態圈之方向。 另呂本部長於10月1日會面B執委時討論韓國與歐盟於供應網與技術通商領域之合作、數位夥伴關係之合作方案,並就邊境碳稅、鋼鐵安全防衛及GDPR之決定等當前之貿易問題交換意見。
A:印尼爪哇島及峇里島以外之其他地區限制社會活動措施原暫訂於本(110)年10月4日期滿,惟印尼內政部於10月4日頒布第48號部長令,宣布再延長至10月18日,要點摘整如次: (一) 居家辦公規定維持不變: 1.第4級管制區:「重要產業(sektor kritikal)」可100%到班、「民生必需產業(sektor esensial)」生產部門可50%到班、其他產業75%居家辦公。 2.第3級管制區:「重要產業(sektor kritikal)」可100%到班,公司行政部門(在辦公室上班者)須75%居家辦公。 3.第2級及第1級管制區:原則上「民生必需產業(sektor esensial)」生產部門可100%到班,惟倘公司地點設在被政府劃分為疫情相較嚴重之紅色和橘色地區者,該公司行政部門(在辦公室上班者)須75%居家辦公,如地點設在綠色地區者,公司行政部門(在辦公室上班者)須50%居家辦公。 (二) 第4級管制區賣場、百貨公司及餐廳可營業至晚間8時;第3級管制區賣場、百貨公司及餐廳可營業至晚間9時。 (三) 餐廳人數限制為最大可容納人數之25%、但無內用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