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越南2021年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月降0.62% 資料來源:越南工業暨貿易資訊中心網站,2021年9月3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越南本(2021)年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降0.62%及年增2.06%;城市9月份CPI,月降0.6%及年增2.37%。 本年9 月11項主要商品及服務業中,6項CPI呈上揚,包括飲料與香菸上漲0.17%、家用物品及設備上漲0.09%、藥品及醫療微漲0.03%、成衣紡品、鞋類及帽子上漲0.02 %、文化、休閒及旅遊微漲0.01%,以及貨品及其他服務業上漲0.02%。另5項CPI均呈下降,包括房屋及建材減少1.99%、教育減少2.89 %、交通費用減少0.16%、糧食食品及餐飲業減少0.16 %,以及電信減少0.06 %。 越南統計總局公布越南2021年9月份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 單位:% 2021年9月份CPI指數 2021年1至8月較2020年同期 增減 2021年第3季較2020年同期增減 2021年1至9月較2020年同期增減 2019年原始據數 較2020年9月份增減 較2020年12月份增減 較2021年8月份增減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全國 城市 物價消費指數 105,14 105,52 102,.06 102,37 101,88 102,01 99,38 99,40 102.51 102,82 101.82 102,09 1-糧食食品及餐飲業,其中: 110,38 111,67 101.30 102,74 101,80 102,91 99,84 100,08 100.99 102,21 100.90 101,62 -糧食 109,12 108,82 104,66 104,50 103,44 103,71 100,12 100,25 104.92 104,47 105.32 104,13 -食品 111,04 113,28 100,40 102,80 101,53 103,44 99,70 100,07 99.91 101,96 99.71 100,92 -戶外餐飲 109,31 109,53 102,11 102,11 101,80 101,68 100,04 100,05 102.03 102,03 102.03 102,08 2-飲料及香菸 103,90 104,09 102,04 101,96 101,76 101,58 100,17 100,08 101.90 101,88 101.68 101,62 3-成衣紡品、鞋類及帽子 102,25 102,37 100,81 100,59 100,46 100,32 100,02 99,98 100.86 100,68 100.85 100,76 4-房屋及建材(*) 103,72 103,02 101,63 100,56 101,29 100,20 98,01 97,52 103.46 102,75 101.94 101,84 5-家用物品及設備 102,39 103,03 100,72 100,68 100,68 100,58 100,09 100,05 100.62 100,62 100.56 100,70 6-藥品及醫療 102,42 102,66 100,18 100,13 100,15 100,10 100,03 100,00 100.17 100,13 100.20 100,20 -醫療勞務 102,42 102,79 100,02 100,04 100,02 100,04 100,00 100,01 100.02 100,04 100.05 100,06 7-交通 102,15 101,98 113,58 112,67 111,47 110,69 99,84 99,91 113.68 112,77 108.24 107,73 8-電信 98,00 97,39 99,11 98,77 99,31 99,00 99,94 99,89 99.14 98,93 99.26 99,19 9-教育 104,18 106,56 98,91 101,30 97,58 99,31 97,11 98,72 102.31 103,39 103,49 104,18 -教育服務業 104,09 106,77 98,50 101,27 97,01 99,10 96,65 98,55 102.36 103,55 103.76 104,43 10-文化、休閒及旅遊 98,56 99,03 99,29 99,38 99,63 99,59 100,01 100,00 99.09 99,20 98.90 99,13 11-貨品及其他服務業 104,87 106,30 101,24 101,35 100,91 100,98 100,02 100,01 101.30 101,44 101.55 101,76 黃金 136,25 136,25 97,30 97,30 98,36 98,36 100,00 100,00 100.34 100,34 111,83 111,83 美元 98,49 98,49 98,65 98,65 98,86 98,86 99,52 99,52 99.06 99,06 99,12 99,12 核心通貨膨脹(**) 備註:本表第(*)項係包括房屋租金、水、電、燃料及建材項目。 城市:係指五大直轄市(包括河內市、海防市、峴港市、胡志明市及芹苴市)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年輕人報,2021年9月28日 南韓三星集團(Samsung)越南分公司總經理Choi Joo Ho於9月27日在「COVID-19 與外人直接投資 (FDI):衝擊及展望」研討會上表示,一旦越南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確保物流與供應鏈正常運作,長期而言,越南仍對外國投資商極具吸引力。 C總經理稱,三星集團在越南一向專注於電子產品生產及組裝,惟該集團近期已規劃在越南投資研發部門,有意將越南三星打造成全球生產中心。渠更透露,越南三星刻在河內市設立新研發中心,投資金額達2.2億美元,預計於2022年完工。新研發中心主要從事研發 5G 技術、大型資料庫,以及人工智慧,俾利越南三星在越南營運整體升級。 對於疫情打擊可能造成部分外國企業撤離越南或縮減生產線一節,渠確認三星集團在越南之投資布局不僅不會因疫情有所變動,反而計劃在越南6家工廠擴張生產,並擴大投資生產設備。 另一方面,目前在越南已擁有6家工廠之瑞士跨國食品及飲料企業雀巢(Nestlé)頃宣布,2022年及2023年,該企業將投資1.32億美元在越南同奈省設立新廠,同時將越南各生產基地發展成為該集團在亞洲以及大洋洲之生產中心。 越南計畫投資部次長阮氏碧玉表示,2021年1月至9月20日,外人直接投資對越南新註冊資本案、增資案以及股份購買案高達221.5億美元,年增4.4%,足見即便面對疫情干擾因素,外資企業仍普遍肯定越南投資環境,並對越南經濟前景抱持信心。 同時,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於日前公布之最新版「越南宏觀經濟監測報告(Vietnam Macro Monitoring report)」指出,2021年8月,越南FDI承諾投資金額達24億美元,月激增65%,顯示第4波新冠肺炎疫情對越南之打擊,並未能澆息外資對越南投資並在越南長期經營之信心。
A:資料來源:越南快迅網站,2021年9月2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為防控疫情,越南政府實施嚴隔之社區隔離措施,包括社交距離與其他限制措施,導致越南2021年第3季GDP經濟成長率萎縮6.17%,創下2000 年以來首次單季負成長;與2020年前9月之2.12%,2021年前9年月GDP僅增長1.42%。惟考量當前Delta變種病毒肆虐情況,越南統計總局將前9個月表現稱為一大成功。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最新報告,2021年前9月,服務業下滑0.69%;工業及營建業成長3.57%;農林漁產業增長2.74%。同一期間,計有8萬5,500家企業新成立,年減13.6%;4萬5,100家企業歇業,年增16.7%。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調查結果顯示,43.4%加工製造業受訪者預測,經濟情況將會於第4季有所改善;79.4%外資企業亦表達相同看法。 另,亞洲開發銀行(ADB)已於日前下修越南本年GDP成長預測值至3.8%,世界銀行(WB)亦於9月28日指出,越南經濟將會在第4季反彈回升,預估越南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4.8%。 越南政府設定本年經濟成長率目標為6.5%,惟部分官員日前鬆口表示,本年可能只會成長3.5%至4%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VnExpress網報,2021年9月27日 在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打擊越南經濟情況下,越南多家外國企業仍持續增資,甚至踴躍投資新項目。 瑞士跨國食品及飲料企業雀巢(Nestlé)近期宣布,2022年及2023年,該企業將投資1.32億美元在越南同奈省設立新廠。越南雀巢公司總經理Binu Jacob於9月27日表示,成立新工廠是該公司對越南的長期布局,並認為越南將是區域及全球生產中心。為實施越南政府3就地防疫生產政策,各企業均面臨經營成本大漲困境,同時供應鏈亦受到很大影響;惟渠認為此僅係短暫性影響,以長遠計,越南仍存在投資潛質,越南是雀巢企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並將打造同奈新工廠成為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工廠。 另,南韓三星集團(Samsung)越南分公司總經理Choi Joo Ho亦表示,三星集團在越南之投資布局不會因疫情而變動;除在越南生產電子項目及多樣化產品外,三星亦擬在越南打造該企業全球戰略研發中心。Choi總經理續稱,越南三星研發中心建設目前已完工一半,總投資金額達2.2億美元,並預計於2022年完工。 其他企業如瑞士跨國食品包裝加工企業Tetra Pak以及南韓LG集團亦分享將在越南多項投資項目進行增資,並對越南經濟復甦充滿期待。 越南計畫投資部次長阮氏碧玉表示,越南仍然受到許多外國企業之青睞。截止9月20日,外人直接投資對越南新註冊資本案、增資案以及股份購買案年增4.4%,顯示第4波新冠肺炎疫情對越南之打擊僅是暫時性,越南具有多項優勢,故能持續吸引外資進駐並擴大營運。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9月27日 越南工商部貿易促進局副局長李黃才日前於「越南-英國自由貿易協定(UKVFTA)背景下,越南貨品出口至英國市場之考驗、機會以及貿易糾紛注意事項」會議上表示,UKVFTA自2020年5月1日正式生效,藉由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已有之市場開放條件,有助於越南與英國維持貿易優惠及利益,同時能促進越南企業打入英國市場。 自1990年起,越南與英國雙邊貿易不斷增長。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1年前6月,越南貨品出口英國總金額達28.8億美元,年增28.9%;主要出口產品包括車輛與零件、體育用品,以及藤、竹及莎草製品。李副局長表示,在越南飽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下,對英國出口金額仍有增長,顯示英國市場深具潛力。 越南駐英國大使館商務參贊阮景強卻認為,越南企業在出口貨品至英國時,需格外注意品質問題,並將其放在出口首要課題。另,對於在英國已有客戶之越南企業,建議持續建立企業信譽,提高合作夥伴信任度,並視長遠合作關係為發展目標。 阮參贊並提醒越南企業,在發生貿易糾紛或需調整合作契約情況下,英國企業通常會要求以英國法律處理,此將對越南企業造成一定程度困難。因此,在契約協商過程中,越南企業需提議,若雙方發生貿易糾紛時,應使用國際法以達到貿易公平性,同時可維護自身權利。
A:標題:巴拉圭輕軌運輸工程計畫(Poryecto Tren de Cercanía)擬於本(110)年11月送交國會研議 日期:2021.10.06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巴拉圭公共工程部(Ministerio de Obras Publicas y Comunicación,MOPC)本(6)日舉辦新聞記者會中,巴拉圭鐵路工程公司(Ferrocarriles del Paraguay,Fepasa)執行長Lauro Ramírez表示,巴拉圭輕軌運輸工程計畫起草內容已有相當進展,並盼本年11月可送交國會研議,計畫合作夥伴為韓國技術團隊,且韓國政府有意為此計畫提供融資貸款。巴拉圭輕軌任務除運輸乘客外,作為國家建設項目之一亦對外具宣傳效果,爰具體載運人員數量及車身尺寸對計畫而言格外重要等語。 (二)R執行長續稱,巴拉圭輕軌運輸工程計畫係由巴拉圭MOPC、Fepasa及韓國技術團隊等3方共同起草並進入書面資料完成階段,該團隊目前尚在建設工程技術、財務、法律及機構間溝通協調最後細節,俾利巴拉圭及韓國完成簽署協議文件。首批韓國技術人員刻正於巴國訪問,2週後韓國政府高層將前來巴拉圭處理機構協調事宜等語。 (三)R執行長強調,巴拉圭目前係迎接挑戰的時刻,儘管該輕軌運輸工程計畫對政府財政收入將於短時間內無收入來源,惟韓巴兩國政府均有合作意願,且就長期投資而言,將有利巴拉圭國人移動之便利性,以及未來在現有基礎上尚可開發其他利基建設等語。 (四)巴拉圭輕軌運輸工程要價5億美元,全數將由韓國政府融資貸款且分40年攤還,寬限期為15年。該計畫將為巴拉圭社會及國民帶來正面效果,包括人員移動時間之縮減、減少使用汽油等燃料、人車意外事故的發生等;韓巴輕軌工程在服役期間將為投資人帶來4-6倍的獲利,在除役前,更可創造約35億美元之收益。 (五)R執行長表示,韓國具輕軌高度性能之條件及開發潛力,且輕軌意外零事故,係過去70年間鐵路建設投資最多國家之一,對巴拉圭國家輕軌建設工程具高度開發意願,且未來仍將輕軌建設技術移轉巴國等語。
A:哥斯大黎加被德國製藥公司拜耳(Bayer)選中,將投資2億美元在該國免稅加工區建造最先進的生產工廠,哥國總統Carlos Alvarado於破土典禮上指出,該德國公司的鉅額投資反映了對該國人才、投資環境和政府制度的信任。在宣布投資時,拜耳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總裁Christian Meyer表示,關鍵因素是信任,基於超過43年在地深耕,與該國人民與土地建立深厚關係,目前計有1,000多名員工。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哥斯大黎加對可持續性發展的政策承諾。 新工廠於Alajuela省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長效可逆避孕藥,如激素植入物和子宮內節育系統(IUS)等,占地28,000平方公尺,包括6條生產線,創造250個直接就業機會,其工資將隨著產量的增長而提高。除了該工廠之外,尚有另一個醫療器械製造基地。預計將成為最先進的工廠,並將與世界各地的其他公司合作。 由於拜耳曾在2019年聯合國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上,宣布2030年內將為中低收入國家的1億名婦女提供現代避孕藥,作為其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貢獻。爰此,新工廠的生產將成為聯合國人口基金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等國際組織計畫的一部分,將設有初級包裝和組裝室、二級包裝區、倉庫、物理、化學和微生物實驗室以及管理區域等。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棉花期貨交易價格正處於10年來最高水準,中國不斷成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此係川普時期貿易戰政策下的一個奇特現象。 美國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10月5日棉花收盤上漲0.4%,至每磅1.05美元,使價格保持在2011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過去10個交易日價格上漲18%,市場預期更高的服裝價格最終可能隨之而來。 其他原料,如木材價格,今年也已經飆升,原因是需求旺盛及供應鏈混亂,使商品無法運達需要的客戶手中。由於美國和海外的乾旱情況,今年玉米和小麥等其他美國農作物價格也已大幅上漲。 棉花交易顯示貿易政策有時會對價格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2020年,美國前總統川普禁止美國從中國最大的棉花產區新疆進口服裝和其他棉製品。美行政部門當時表示,有證據顯示,這些產品係由維吾爾族強迫勞工所生產。 倘棉花製品來自其他國家,美國公司仍然可以從其他國進口中國製成品,目前中國進口的棉花,有一大部份來自美國,再將棉花製品回銷給美國。中國對棉花進口的需求部分由美國生產的棉花來滿足,據美國農業部統計,自8月1日銷售以來,美國棉花對中國的出口速度比去年同期高,達83%。中國也從其他重要出口國,如也從印度進口棉花來滿足需求。 據美國農業部最新預測,中國本年度的棉花消費量預計為4,100萬包,約相當於890萬噸,與過去2年的市場銷售相較,上升24%,部分原因是受疫情後消費品需求激增的推動。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表示,隨著美國農民開始採收,基金交易員看好漲勢。據美國農業部報告,全美棉花收成已完成13%,其中,有62%作物處於良好或極好狀態,而去年同期僅40%良好。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Jack Scoville表示,目前收成情況應該會繼續保持良好。中國在世界市場上變得更加活躍,而美國可以提供中國其所需數量和品質的棉花。 近期,停電已經席捲中國各省,有時迫使工廠關閉以節省能源,使中國對棉花和其他原料的強勁需求可能會逐漸消失。據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中國製造業活動出現收縮,結束長達18個月的擴張趨勢。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資深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於一份報告表示,限電將限制工業活動,直到需求減弱至足以讓中國國內電力市場恢復平衡為止。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晶片和車廠之間的相互依賴將加速。IHS Markit研究公司估計,2027年汽車晶片市場的規模將從今年約520億美元上升至約850億美元。IHS汽車分析師Phil Amsrud表示,汽車產業為晶片製造商提供相當多的擴展機會,此將與更成熟的晶片市場不同。新手機銷售主要依靠人們更換舊設備,而汽車使用的晶片數量正日益成長,也日趨複雜。 美國市值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英偉達押注汽車市場將成為一個主要成長動力。該公司副總裁Danny Shapiro表示,公司未來6年內的汽車業務規模將達到80億美元,並意識到此為一項長期業務,商機巨大,正在擴大投資。 對於汽車製造商,近期當務之急仍然是應對當前製造汽車所需晶片短缺的問題。豐田汽車於8月曾表示,該公司將閒置超過3分之1的車廠產能,以因應晶片短缺問題。BMW汽車執行長Oliver Zipse表示,晶片短缺情況可能持續一年,福斯汽車執行長Herbert Diess則表示,汽車產業在未來數年都將受到晶片短缺影響。 晶片製造商亦正幫助減輕車廠面臨之晶片短缺問題。英特爾表示,將把其在愛爾蘭工廠的部分產能轉為生產汽車用晶片。Robert Bosch及英飛凌科技公司也都在擴大產能,以緩和晶片短缺局面。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UBS Research機構電池技術分析師Tim Bush表示,鋰離子電池最大問題是,隨著能量密度提高,起火風險也在增加。倘不使用電解質,用固體材料取而代之,就不再有起火的安全風險,而能量密度將是現有電池的兩倍。 目前尚未有公司成功研發出可大規模生產的固態電池。惟新創公司期望,通過與各大車廠合作,能夠實現此一目標。2020年12月,矽谷新創公司QuantumScape宣布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公司成功測試使用其固態材料的電池。2021年3月,福斯汽車電池專家已在實驗室獨立驗證QuantumScape的測試,並同意向該初創公司加碼投資1億美元,總投資額達到3億美元。QuantumScape目前市值約105億美元。福斯汽車電池開發負責人Frank Blome表示,固態技術將顛覆汽車產業格局。 此外,BMW及福特汽車曾於5月宣布,向正在開發固態電池的Solid Power公司投資1.3億美元。Solid Power執行長Doug Campbell表示,該公司將建設一條試驗生產線,2022年開始生產「汽車規模(Automotive scale)」的固態電池。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晶片生產商及汽車製造商共同合作以因應晶片短缺困局。雙方合作係因近來的晶片短缺問題外,未來汽車也將越來越數位化的共識。 晶片短缺危機已經持續1年多,車廠及晶片生產商正在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以解決晶片短缺問題,並合作推出新產品。近期,主要晶片生產商齊聚慕尼黑年度車展。在銷售新的車載顯示器、輔助駕駛功能及其他汽車應用所用晶片前景的誘惑下,英特爾、高通及英偉達等公司主管均現身該年度車展。 晶片危機讓車廠深刻意識到公司對晶片的依賴程度,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表示,對晶片公司,車廠將成為更加重要的客戶群。預計到2030年,生產高端汽車的材料成本中,晶片將佔5分之1,而2019年此一比例為4%。隨著汽車變成有輪子的電腦,未來將形成一種共生關係,帶動相關的創新和產品供應。 近年來即使車廠開始在汽車上使用更多的晶片,汽車製造商和晶片生產商之間的關係往往僅是間接的。汽車製造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零件供應商來採購其車輛所需晶片。汽車和晶片業者均表示,正是此種鬆散的聯繫導致近幾個月的晶片短缺危機。目前,兩者間的聯繫正在重新建立。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汽車製造商爭相製造價格更便宜且續航里程更長的電動車之際,也投入更多資金研發一項長期以來被視為極難實現的技術:固態電池(solid-state batteries)。 目前多數電動車均使用鋰離子電池。這些年,鋰離子電池功率已經越來越強大,造價也越來越便宜,惟此種電池具有侷限性,例如有起火風險。汽車產業分析師表示,固態電池有可能縮短充電時間,並可通過去除鋰離子電池所使用的易燃電解質溶液而使電池變得更加安全。 然而,固態電池技術耗費鉅大,在現實生活中並無相對可靠的應用實例,預計需要花費多年才能解決應用障礙,並將此技術普及到大眾市場。豐田汽車正試圖自行研發固態電池,該公司於9月初曾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來研發可用於電動車的技術,現階段將在混合動力汽車中使用較小型的固態電池。 福斯、福特及BMW等汽車製造商已經對研發固態電池的新創公司進行投資,以幫助改善此技術,從而可應用於大規模生產。近年來,隨著各大車廠大舉投資電動汽車,打造出性能更好的汽車電池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研發固態電池技術仍是一項長期工作,此可能需要近十年時間才能量產。各大車廠正投入更多資金,以獲取專業技術,並為將來的電池製造業務做好準備。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特斯拉第3季全球交車量再創新高,達到創紀錄的24萬1,300輛,優於市場預期,顯示此家美國電動車大廠正克服供應鏈受干擾的困境。 特斯拉第3季交車量不僅比一年前成長73%,也優於特斯拉之前自己預測的22萬1,952輛。該公司今年第2季交車量紀錄為20萬1,250輛。特斯拉第3季共交運23萬2,025輛Model 3轎車和Model Y中型休旅車、以及9,275輛Model S和Model X等高級轎車及休旅車,有望輕鬆達成全年交車輛目標,也就是比去年近50萬輛的總交車量增加50% 以上。 特斯拉的交車量比市場預期多,也意味著分析師可能上修對該公司第3季獲利預估,也成為股價利多。至10月1日為止,FactSet訪調的分析師預估,特斯拉第3季營收將超過130億美元、獲利約11億美元,遠優於1年前的88億及3.31億美元。 特斯拉發布聲明表示,「在此要感謝客戶,在我們因應全球供應鏈和物流挑戰時,給予充分耐心」。該公司今年1-9月共交運給客戶約 62.7萬輛汽車。特斯拉未公布各地區的銷售詳細數據,但美國和中國是其最大市場。 分析師指出,特斯拉的交車表現似乎未受全球晶片短缺影響,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 Ives指出,晶片短缺仍懸而未決,因此特斯拉的最新交車數字「令人吃驚」,在邁入2021年第4季和2022年之際,該公司的電動車需求相當強勁。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汽車大廠福特與南韓SK新創公司計畫聯手投資114億美元,在美國興建3座電池工廠及一座福特F系列電動皮卡車組裝廠。此係福特史上最大手筆投資案,突顯福特開拓電動車市場決心。汽車產業加快綠色技術投資背景下,該公司此舉旨在加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 福特汽車表示,將在肯塔基州興建2座電池工廠,在田納西州西部興建第3座電池工廠及1座福特F系列電動小皮卡車組裝廠,預定2025年前投產。福特將出資70億美元,SK Innovation計畫投入44億美元,此項投資案可望創造1萬1,000個就業機會,且全年電池產能足以供應100萬輛電動車。 此項投資案係福特300億美元電動車領域投資計畫中的一部份,該車廠力拚在電動車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並挑戰通用汽車等傳統車廠在電動車市場的領先地位。福特汽車執行長Jim Farley表示,該公司決定推進新車廠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係因先前推出的Mustang Mach-E運動型多用途休旅車等電動車受到消費者熱烈歡迎。 福特表示,目前已經接獲15萬輛F-150 Lightning訂單,而電動版Mustang Mach-E銷售量也開始超越汽油版。福特密西根廠9月將預定明年上市的F-150 Lightning電動小皮卡車產量,提高一倍。 拜登政府亦正推動增加聯邦支出,以支持電動汽車的廣泛擴張,包括擬新建充電站及促進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更大誘惑,民主黨議員也提議為工會勞工建造的電動車提供額外的消費者稅收抵免。 隨著汽車製造商加大對電動汽車技術投資,田納西州最近成為備受關注的州之一。通用汽車計畫在Nashville以南建造一座耗資23億美元的電池工廠,以支持其附近的組裝廠,該車廠也將耗資20億美元進行改造以生產電動汽車。福斯汽車也將斥資8億美元擴建其位於田納西州Chattanooga車廠,以生產電動汽車。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全球煤炭和天然氣需求已超越新冠疫情爆發前的高峰,原油需求也逼近這項水準,對疫情能加速全球朝乾淨能源轉型的希望,不啻為一大打擊。 路透報導,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顯示,全球煤炭需求已在去年底超越疫情肆虐前的水準,今年則可望成長4.5%,進一步拉開與2019年的差距;今年天然氣需求則將增加3.2%至逾4兆立方公尺,一舉超越2019年水準。 另據4大原油資訊團體,全球原油需求可望在明年回升到疫情爆發前的水準,即每日逾1億桶。近來天然氣、煤炭及原油價格相繼飆漲,各界多把矛頭指向各國的能源轉型政策,然而能源價格大漲的主因在於去年疫情期間,各國政府祭出旅遊限制,燃料需求銳減,化石燃料業者只得大幅減產,但後來經濟復甦,業者根本來不及提升產能。IEA指出,目前全球逾75%能源需求仍仰賴石化燃料。 IEA表示,不該把眼前的能源危機歸咎於能源轉型政策,經妥善管理的乾淨能源轉型,是目前天然氣和電力市場問題的解方,並非成因。長遠來看,多數分析師預測石化燃料的需求20年內觸頂,且為達成淨零碳排,IEA也建議不應投資新的產能計畫,如此一來石化燃料的供給缺口可能擴大,價格的波動程度將隨之加劇。
A: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最新預測中表示,隨著航空公司從新冠疫情中慢慢復原,預計2022年全球航空業將虧損近120億美元,較2021年的虧損額度減少78%。 代表近300家航空業者的IATA表示,2021年產業損失將比原先預期的更嚴重,達到518億美元,高於4月預測的477億美元。 2020年的淨虧損為1,377億美元,高於IATA今年初估計的1,264億美元,並使該產業因疫情造成的淨虧損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 IATA總幹事Willie Walsh在波士頓舉行的集團年會上表示,航空業已經度過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雖然嚴重的問題仍然存在,但復甦之路正在顯現。 IATA預測,航空業將在2023年恢復獲利,並表示乘客總數將從今年的23億人次增至明年的34億人次。各國陸續取消與疫情相關的國際旅遊限制將推動訂位數激增,但也指出各國缺乏關於安全協議的統一指導策略,例如病毒測試窗口、年齡豁免和驗證疫苗接種方法等。 美國政府表示,將在11月取消在疫情初期實施的國際遊客禁令,但尚未透露具體日期。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加拿大最新貿易數據顯示,加拿大今(2021)年7 月份貿易進口成長速度超過出口,使7 月貿易順差較上(6)月減少,低於分析師原先預期。 加拿大 7 月對全球之貿易順差為 7.78 億加元(約6.166 億美元),低於 6 月的 26 億加元順差(此為近 13 年來最大貿易順差),分析師原預測加拿大7月貿易順差為 14 億加元。 加拿大出口發展機構(Canada's export development agency)首席經濟學家Peter Hall表示,若考慮所有因素,7月份表現仍然不錯,11 項類別之中有7 項皆呈現出口成長,整體出口成長 0.6%,再創歷史新高達 538 億加元,歸功於汽車和零組件及能源和其他部門之成長,彌補了木材和林業產品出口的急劇下降。7月真正亮點之一是汽車業持續大幅成長,Hall指出,雖然半導體晶片短缺,但汽車和零組件市場需求依然很大。 同時,加國7月進口成長 4.2%達歷史新高之530 億加元,主要來自進口汽車和零組件。加拿大與其最大貿易夥伴美國雙邊貿易 7 月達最高記錄,主要受汽車產業貿易成長的推動,而與全球其他地區貿易活動則下滑。 經濟學家指出,雖然半導體晶片短缺、運輸受限和疫情流行等危機仍存在,但 7 月數據表明貿易有助於振興第3季經濟活動。
A: 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據日前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KPMG)兩份針對加拿大各企業調查報告顯示,未來3年有超過一半的加拿大大型企業有興趣展開企業合併與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然而雖加國中小型企業將併購視為企業成長之一項關鍵策略,但有71% 的中小企業更願意採取自我發展與成長策略,如創新、研發、新投資和產品及招聘等,以促進業務成長。 日前KPMG公布今(2021)年針對加國企業總裁展望調查報告指出,有96%的加國大企業總裁認為企業之間的合併及併購是企業成長關鍵,相較去(2020)年加國大企業持併購意願的比例為86%;另今年全球持同樣想法的大企業比例占87%。 其中,56%加國大企業表示,有高度意願併購其他企業,且可能在未來3年內展開對其企業產生重大影響之併購行動,比例較去年25%增加超過一倍,也高於全球平均之50%。 另有65%的大企業主管表示,併購、合資企業和尋求建立策略性聯盟等將是未來3年達企業成長目標最重要之策略。 此外,KPMG調查發現, 有59%的中小型企業表示有興趣與新創公司(如金融科技、保險科技或農業科技)合作以拓展其業務,而34% 的中小型企業正尋求被收購,主因在於無法負擔數位科技轉型所需的投資成本。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新冠疫情迫使消費者走出餐廳,在人行道、停車位和開闊的街道上用餐。而現在餐館業者希望這些戶外用餐設施、帳篷和棚屋可能成為常態設施。 舊金山管理部門7月投票贊成將露天餐飲永久化;亞特蘭大和費城等城市也在考慮採取類似措施。紐約市長Bill de Blasio在1年前其力推的「露天餐廳」方案通過後,紐約市就開始研究永久戶外用餐規則技術細節。 不僅是大城市在考慮這種變化。加州Fairfax鎮於8月對居民、遊客和企業進行一項民調,以確定是否應該允許餐館永久經營露天用餐區。在987名受訪者中,91%人表態支持。 即使如此,讓戶外用餐成為餐廳常態也遇到一些反對聲音。某些餐館收到不少對嘈雜的戶外顧客和停車位不足的投訴。此外,衛生也是另一個問題。紐約市長為取消大約8,550個停車位進行辯護,宣稱戶外用餐保留10萬個餐廳工作。截至2019年,該市街道上約有300萬個停車位。 即使各市政府試圖解決這些問題,餐廳業者也可能發現顧客並不那麼渴望全年坐在外面。去年冬天,許多人冒著寒冷的天氣在戶外用餐,導致業者必須投資丙烷加熱器和其他設施來為顧客保暖。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受到Delta變種病毒疫情衝擊,許多經濟學家都調降美國第3季GDP預測值,其中,IHS Markit在7月初預測美國第3季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將成長7.8%,但最近已下修至3.6%。 另一方面,經濟學家們卻上調2022年美國經濟的展望,因為隨著疫情高峰已過,經濟活動將逐漸恢復,供應鏈瓶頸也可逐漸消除,消費和生產都會同步復甦。美聯儲7月預測美國2022年GDP將成長3.3%,但最近已上修至3.8%。 近期的疫情方面,美國7天平均新增確診人數顯著下滑,凸顯這波變種病毒疫情的高峰已過,許多服務業正準備迎接景氣的復甦。疫情的降溫確實給美國傳統服務業帶來巨大的復甦商機,據統計,美國家庭目前的淨資產達1.42兆美元,為歷年新高。經濟學家估計在疫情降溫下,2022年蓄積已久的消費者支出可望攀高,成為推動經濟持續成長的主力。 但對美聯儲來說,目前處在即將縮減購債金額(tapering)的決策當下,此前官員們都聲稱通貨膨脹為暫時性,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卻表示通膨情況令人沮喪,他雖仍舊預期2022年物價漲幅會降到2%附近,但已改口通膨的現象可能比先前預期還持久,主要的理由是供應鏈瓶頸並未如預期改善,短期情況反而更糟。美聯儲在9月政策會後,已將2021年的美國通膨率由先前預測的3%上調到3.7%。